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2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2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2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2教学提纲

组织行为学-阶段测评2

1.单选题

1.1

2.0

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是根据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的,其一是合作性,其二是( )

您答对了

? a

竞争性

? b

包容性

? c

自我肯定性

? d

进攻性

本题主要考察处理冲突的主要行为意向划分的两个维度。分别是合作性和自我肯定性。故选C。

1.2

2.0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是( )

您答对了

? a

从众效应

? b

社会惰化效应

? c

负的协同效应

? d

群体促进效应

本题考察社会惰化效应的概念。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一个人在群体工作时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一种倾向。协同效应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合。负的协同效应是指所产生的效果小于每个物质作用综合。故选B。

1.3

2.0

了解人际关系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 )

您答对了

? a

观察法

? b

社会测量法

? c

关系分析法

? d

参照测量法

本题主要考察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在人际关系的测量中,主要有社会测量法、关系分析法和参照测量法。其中社会测量法是最经常用到也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故选B。

1.4

2.0

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您答对了

? a

冲突有害无益

? b

应当避免冲突

? c

冲突有利无害

? d

保持适度水平的冲突是有益的

本题主要考察冲突的观点。冲突的早期观点认为所有的冲突都是不良的、消极的,应该避免的,然而人际关系学派冲突与生俱来,不可避免。冲突的好坏取决于冲突的类型,低水平的冲突能够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故选D。

1.5

2.0

人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们的( )为基础而产生和形成的。

您答对了

? a

共同活动

? b

感情的相互作用

? c

经济生产关系

? d

血缘关系

本题主要考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人们的直接的感情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产生和形成的,这种感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亲相近的感情,另一类是相互疏远的感情。故选B。

1.6

2.0

最强调非正式沟通的保密性的是( )

您答对了

? a

集束式沟通

? b

偶然式沟通

? c

流言式沟通

? d

单线式沟通

本题考察非正式沟通的分类。集束式沟通是非正式沟通中的最普通形式,以几个人为中心,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偶然式沟通的传播对象选择性差,以偶然方式进行。流言式沟通有一个主要的信息中心,并主动广泛传播。单线式沟通强调保密性,信息单线传递。故选D。

1.7

2.0

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 )

您答对了

? a

竞争程度

? b

合作程度

? c

工作绩效

? d

凝聚力

本题主要考察功能正常和功能失调的冲突的区别。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有效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那么它就是功能正常的冲突,如果冲突阻碍了群体的工作绩效则是功能失调的冲突。故选C。

1.8

2.0

由于空间距离邻近,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的人们容易相互喜欢、相互吸引,从而形成友谊,这是交往因素的哪种?( )

您答对了

? a

相似

? b

临近

? c

邻近

? d

互惠

本题主要考察邻近的含义。邻近是指由于时间空间距离邻近,彼此接触机会较多的人们容易相互喜欢、相互吸引,从而形成友谊。故选C。

1.9

2.0

( ),群体凝聚力越强。

您答对了

? a

群体成员在一起时间越多

? b

加入群体越容易

? c

群体规模越大

? d

男性成员越多

本题考察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加入群体越困难,群体规模越小,女性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强。故选A。

1.10

2.0

当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他们共同的产品会为组织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的时候,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属于哪种?( )

您答对了

? a

联营式

? b

顺序式

? c

互惠式

? d

邻近式

本题主要考察联营式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含义。当两个群体的功能相对独立,但他们共同的产品会为组织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的时候,就属于联营式的相互依赖关系。故选A。

1.11

2.0

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最简单、花费最低的办法是( )

您答对了

? a

规则与程序

? b

层次等级

? c

联络员角色

? d

特别工作组

本题主要考察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规则与程序是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最简单、花费最低的办法。层次等级是指通过求助于组织中的更高层次的主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协作关系。联络员角色是指,通过设置联络员,从而促进两个相互依赖的工作群体之间的沟通。特别工作

组是指,由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临时性群体,从而解决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故选A。

1.12

2.0

在相互依赖关系中,哪种方式所要求的群体相互作用程度最高( )

您答对了

? a

联营式

? b

顺序式

? c

互惠式

? d

邻近式

本题主要考察群体的相互依赖性的三种方式,群体的相互依赖性主要分为联营式、顺序式、互惠式。三种类型所要求的群体相互作用程度是逐步提高的。

1.13

2.0

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 )

您答对了

? a

外部环境

? b

群体规模

? c

群体构成

? d

群体任务

本题主要考察群体构成的内容。就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这一点来说,群体的构成成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差异本身也许不能预测群体成员离职率的高低,但一个群体内部存在巨大差异,就会导致群体成员离职率的升高。故选C。

1.14

2.0

人们喜欢那些喜欢他们的人,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理论。

您答对了

? a

相似

? b

邻近

? c

互惠

? d

吸引

本题主要考察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影响人际关系的交往因素主要包括邻近、相似和互惠。

其中互惠指喜欢导致喜欢,人们喜欢那些也喜欢他们的人。故选C。

1.15

2.0

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是( )

您答对了

? a

容貌

? b

个性

? c

才能

气质

本题主要考察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其中容貌、体态和仪表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条件。

故选A。

1.16

2.0

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 )

您答对了

? a

一个

? b

两个

? c

三个

? d

四个

本题主要考察群体间互动行为的概念。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群体互动以某种群体关系为基础,是连接两个不同组织群体的桥梁。一般说的群体间,至少涉及两个以上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故选B。

1.17

2.0

通过求助于组织中的更高层次的主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协作关系是哪种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 )

您答对了

? a

规则与程序

? b

层次等级

联络员角色

? d

特别工作组

本题主要考察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层次等级是指通过求助于组织中的更高层次的主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协作关系。

1.18

2.0

以下群体决策技术中,哪种速度最慢?( )

您答对了

? a

脑力激荡法

? b

命名小组技术

? c

德尔斐技术

? d

电子会议技术

本题主要考察对各项群体决策技术优缺点的熟练程度。德尔斐技术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速度比较慢;脑力激荡法和命名小组技术对于地理位置较远的群体不适合;电子会议技术的缺点是对于口才好但打字慢的人不适合,且信息量较小。故选C。

1.19

2.0

以下哪种人更倾向于竞争( )

您答对了

? a

自信的人

? b

好胜的人

? c

交往动机高的人

? d

自制力强的人

本题主要考察影响合作与竞争的个性特征。其中成就需要强,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表现出竞争倾向;而交往需要强,交往动机高的人则倾向于表现出合作行为。好胜的、多疑的人倾向于竞争,自制力强的人、自信的人更容易合作。故选B。

1.20

2.0

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

您答对了

? a

标准功能

? b

导向功能

? c

评价功能

? d

动力功能

本题考察对于群体规范各项功能的理解。导向功能是指每个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规范运作完成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这样就规划了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故选B。

1.21

2.0

冲突源主要有沟通变量、个人变量和( )

您答对了

? a

层次变量

? b

结构变量

? c

类型变量

? d

组织变量

本题主要考察冲突源的分类。冲突划分为五个过程: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其中潜在的对立的条件,即冲突源,主要包括沟通变量、结构变量和个人变量。故选B。

1.22

2.0

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种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您答对了

? a

海德

? b

霍曼斯

? c

道格拉斯·麦克里格

? d

赫兹伯格

本题主要考察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了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交换论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报酬。海德提出了归因论,道格拉斯·麦克里格提出了X和Y理论。赫兹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故选B。

1.23

2.0

关于从众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您答对了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1:知识分子与工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案例2:同一张照片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其中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的人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这两组人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人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问题: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答:(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在看待别人时,要昼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②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③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案例3: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 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 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 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

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而设置的一门操作性很强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组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等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概述、认知与情感、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需要和激励、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信息沟通、冲突及其管理、领导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改革等。本课程的命题也将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应用。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一、什么是组织 二、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者角色 二、管理与环境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发展简史 二、考核要求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 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中的变量 三、研究中的主要设计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术语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行为是指直接观察到得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2、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3、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6、人际关系是指把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7、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 8、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或集体。 9、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0、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 11、决策时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12、(俞文钊提出的)公平差别阈是指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 二、单选和判断 1、组织的内涵的要点包含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2、行为的主体是个人,其属于个体行为;主体是班组,其属于群体行为;行为的主体是企业,其属于组织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包含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其中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相交切性。 5、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是行为B=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6、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测、检查和验证。 7、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研究案例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8、具体的调查方法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9、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0、个体是构成群体和组织的细胞核基础。 11、社会知觉由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和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四方面构成。 12、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于内、外因中的稳定性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是影响行为的关键。 13、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和意向。 14、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成反比关系。 15、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6、个性的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17、能力按其适应性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 18、性格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两种性格类型。 19、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和主动性。

最新《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2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奠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培养专业课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主要涉及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思考。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学习内容 结合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八章。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对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注重案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互联网使用效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评定成绩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目占40分,综合能力测试题目占60分。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斯蒂芬·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美]马斯洛著:激励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性杂志) 5、J.R.Schermerhorn, Joh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venth Edition), Wiley&sons, Inc.2000 6、D.L.Nels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co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本科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实验教学大纲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一工商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处制 二O 年月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126022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型:本科 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上机)总学时:16 应开实验个数:3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层次、专业:本科 一、实验总体目标与任务 在实践教学理念上贯穿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创新为本的思想。在内容排列上,本着模块式 进行即案例 -基本原理-应用创新能力-案例讨论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式的各种现代教学方 法效果显著,学生应用能力 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 二、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组织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 规律的一 门科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方法,掌握个体心 理对组织中行为的影响;掌握群体动力理论与群体行为;群体交流与沟通; 人际关系;领导的有效性;组织 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等理论。对学生培养能力 的要求: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坚 持在课程内容建设、课堂教学方式的采用和课外实践 环节上的一体化科学设计。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实 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 课程总学分:3 实验(上机)总学分:1

组织行为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1.管理者的角色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人际技能都很重要 3.狭义的组织行为学:1953年提出 4.组织行为学模型: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引起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水平变量。因变量包括:生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人格、能力、学习,四个自变量。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生产率的影响(无关)、工作满意度:(专业人员:正相关非专业人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高。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人格 3.多元智力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人格特质:用以描述个体行为的一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一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质,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5.人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生子研究)、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人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 7.MBTI:4个维度,16种人格。精力支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生活态度J(判断)/P(知觉) 8.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1>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自己) 2> A型人格: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 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1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要改变行为, 强化是必要的;有些奖赏比另一些更有效.;强化的时机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富士康十三连跳 班级:09信管本三班 姓名:马俊 学号:0911051305

事件简介 2008年至2010年5月,富士康公司连续出现了13次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富士康十三连跳”由此诞生 分类 介绍完大概事件后我想将这13次自杀行为进行分类,第一类是第一个自杀的人,而第二类是后面12个有过自杀行为的人. 据部分媒体报道,富士康的第一跳并不是单纯的自杀,而是在自杀前被怀疑有盗取富士康公司的机密物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每次有意外发生,都会有一个神一般的临时工出现并承担事件的全部责任,于是“第一跳”便是这个神一般的临时工,甚至要面对牢狱之灾的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便在自己25岁这一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假如部分媒体报道属实,那么第一跳因素太多,在此不多说,但是后面的12次事件,值得使用组织行为学所学到的东西用来分析并以此为戒. 从工作压力谈起,导致压力的原因 潜在的压力来源包括三大类: 1)环境因素 2)组织因素 3)个人因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组织因素. 组织内部存在众多因素给我们带来压力,主要表现在任务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几个方面。 任务要求: 指的是那些与个人工作任务有关的因素。 当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点时,容易产生压力: 1、工作负担过重,员工必须集中精力,从事高强度工作。 2、工作任务以简单、枯燥、重复性为特点。 3、工作责任大,稍有不慎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人际关系 指的是由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中得不到群体的接纳、他人的关怀和领导的支持,就容易产生压力。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组织中的层级水平、规章制度的效力、决策在哪里进行。 如果组织中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这些结构变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中也有不少因素会引起压力。 1、工作经常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S大纲

《组织行为学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5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未来的管理者提供了解释、预测和控制员工行为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以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了解和体会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实用学科; 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知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群体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系等。 3.基本技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设计并编制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不同方式组织讨论;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教学互助,有力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充分体现管理学科的特色。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工商管理的其它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 知识点 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 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 一、艾琳化妆品公司: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有没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家公司下一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艾琳化妆品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是格拉斯纳小姐将她个人对公司的规划和目标强加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征求任何一名员工的意见,没有根据公司的现有实际规模和经营状况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她的计划目标没有得到各部门经理完全认同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家公司下一发展将面临问题主要有:由于艾琳·格拉斯纳对公司目标定位偏高,第一个目标是5座大城市开设自己的经销办事处。另一个目标是下一年度,销售额应达到3百万美元.她的销售各个部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而如何使符合实际的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她所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则要遵循激励原则:1按需激励原则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集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她要用目标激励的方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可以是使员工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作的乐趣,并从实现目标中得到满足感。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目标*实现可能性,要使目标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凡必须使目标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也是艾琳·格拉斯纳要解决当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围绕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日产公司由衰落走向兴盛:在看完上述案例后,你认为卡洛斯是如何运用组织变革理论来拯救日产公司的?日产公司从衰落再度走向辉煌,对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吗?卡洛斯运用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对日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措施从而使日产公司再度走向了辉煌。 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主要有: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主要决定着组织改革的方向,戈恩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对企业发 展的战略模式进行重新审核,目的是使企 业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企业的核心业 务2、组织结构的改变,组织结构的调整 主要是对组织结构中的权责体系,部门体 系的调整。他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 大刀阔斧的改革。卡洛斯·戈恩以他的方式 终结了日产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规划,在企业内部搭理推行“能力晋升” 制,这在日本企业中甚至引起了一场风暴, 到2001年,日本有近一半的大公司放弃了 “终身雇佣”制。3、组织职能的转变, 他认为:日产的组织僵化,已经坏死,必 须搭理减少决策人数,建立信息信箱,提 高办事程序和行政效率。他勇于打破日本 人信奉多年的提拔准则。一位表现出色的 科长被他连升5级,在企业内形成了“地 震”。三年内日产裁员21000人,但生产 效率却大大提高,2000年产量比1999年 高出8%。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 的变化。在组织中个体成员的行为是组织 运行有效性的基础,日产公司的股东,大 多数是由它的前雇员创办和经营着,由于 股份关系,是日产很难拒绝购买持股公司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尽管这些供应商的产 品非常缺乏竞争力。卡洛斯·戈恩要打破这 些规矩,他力排众议将日产公司交叉持股 公司的数量由1400家变成了现在的4 家。卡洛斯·戈恩宣布公司将于2002-3 月份提前一年实现日产复兴计划中承诺的 同时,提前一年实施下一个三年期事业计 划,即“日产180计划”。他正是运用了组 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原理实现了日产公 司的第二次复兴。对中国企业 的借鉴:中国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 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变革的内容 不同变革对策措施不同:1首先:要打破僵 化的用人模式,招贤纳士,便真正有能力; 有觉悟的人充分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企 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 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具体的工作3结合中 国企业自己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内部的 机制,从而使用企业发展的需求4要以调 节和控制外部环境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建 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业既要做好内 在变革,又要认识到组织变革外部驱动因 素所起到的作用。 三、年轻人辞职引发的风波:在看完上述 案例后,你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做才能留住 优秀的人才?对员工的激励除了多给薪酬 以外还有哪些激励措施?企业要想留住人 才,要引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鼓 舞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 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 用,员工受到适当的激励会努力工作,以 实现绩效目标。这家制造公司要想留住 人才,除了加薪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行之有 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为公司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如:1目标激励2工作激 励3持股激励4榜样激励5荣誉激励6组 织文化激励7危机激励。铜鼓上述激励措 施,制定出符合本公司实际的激励措施; 从而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 四、王安电脑公司:(1)根据西方人性假 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根据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 我实现人性的假设”。此假设认为:第一、 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 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 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 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 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 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 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 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 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 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 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 量和关系?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 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 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 理解和信赖。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 =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 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 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 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代表效价,是指 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 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1≤V≤1)。E 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 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 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0≤E≤1)。 五、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1、请用个性理 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老 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 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 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书面考试,试卷设计为七种题型,每种题型设计及分值为: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4、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0分; 5、名词解释共4题,每个2分,共8分; 6、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所以,根据考试题型和该课程的重点,设计复习大纲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实现人是心理学家(C)提出的假设 A亚当.斯密B、梅奥C、马斯洛D、麦克雷戈 2、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D)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3、期望理论属于(B)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4、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是(A) A、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行为相左 B、权威命令 C、个体自作主张 D、外部威胁 5、关于群体思维,表述正确的是(D) A、群体思维就是大众思维 B、群体思维就是多数人的思维 C、群体思维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思维 D、群体思维是指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倾向于一味保持所谓的思想上的一致性, 而忽视了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重要性 6、构成冲突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B)是指由于人们信息沟通渠道不同而造成的。

A、认识基因的冲突 B、信息基因的冲突 C、价值观基因的冲突 D、本位基因的冲突 7、所谓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A) A、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时,由于这两个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不能同时到达,这时引起的内心冲突 B、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回避的目标时,往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甚至企图摆脱这种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折中的办法 C、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的一种心理上的矛盾 D、以上都不是 8、当组织成员要求进修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A、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B、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C、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D、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9、组织变革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和(A) A、科技进步 B、人员增加或减少 C、服务对象变化 D、资金增加或减少 10、柔性组织是一种多极化、二元性的组织,其特点就是(A) A、既集权又分权 B、完全集权 C、完全分权 D、以上都不是 11、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职工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第一印象是指与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也称为(A)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归因效应 D、刻板印象 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管理是指(B) A、只关心人,不关心任务 B、只关心任务,不关心人 C、关心人也关心任务 D、不关心人也不关心任务 14、需要层次论属于(A)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15、下列关于群体士气和生产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 A、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也高 B、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一定高 C、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低 D、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高 16、在非正式沟通的各种形式中,(D)是指由于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偶然式 17、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D) A、心理上的关系 B、心理上的距离 C、空间上的距离 D、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 18、下列哪个不是构成领导函数关系的要素(D)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环境 D、法律 19、关于工作压力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D)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