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5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一种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该溶液里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而且,单位体积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所以,一般情况下,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要比弱电解质来得强。此外,溶液的导电能力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本例将利用TI-83图形计算器及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顺利完成这一研究。研究目标:

1.学习使用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测量溶液的导电性。

2.探究学习: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0.01 ~0.05mol/L NaCl 溶液,0.1 mol/L NaCl溶液,0.01mol/L HAc 溶液,0.01mol/L NaAc 溶液, 0.01mol/L Na2SO4。

2.实验仪器:TI-83图形计算器、CBL数据采集器、电导率探头;电磁搅拌器;50ml 烧杯。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按顺序连接好各仪器并使处于打开状态。按APPS键,进入APPLICATIONS 菜单,选择进入CHEMBIO程序,回车。(见图1、图2)

图1 图2 (2)进入MAIN MENU菜单,选择“1:SET UP PROBES”。(见图3)

(3)按屏幕提示“ENTER NUMBER OF PROBES:”,输入“1”。回车。(即本例只需用一个探头)(见图4)

图3 图4 (4)进入“SELECT PROBES”菜单,选择“6:CUNDUCTIVITY ”,回车。(即

本例使用电导率探头)(见图5)

(5)屏幕出现如图提示,确认后回车。(见图6)

图5 图6 (6)按屏幕提示“ENTER CHANNAL NUMBER:”,输入“1”。回车。(即本例使用通道1传送数据信息“)(见图7)

(7)屏幕出现“**CALIBRATION**”菜单,如图。选择“1:USE STORED”。回车。(见图8)

图7 图8 (8)屏幕出现如图提示(见图9),选择“3:”

(9)回到MAIN MENU菜单。

图9 图10 2.实验过程。

(1)清洗电导率探头,并用0.01mol/L NaCl待测溶液淋洗,用滤纸吸干表面。将电导率探头插入0.01mol/L NaCl待测溶液中。

(2)在MAIN MENU菜单中选择“2:COLLECT DATE”,回车。(见图10)

(3)在DA TE COLLECTION 菜单中选择“3:TRIGGER/PROMPT”,回车。(见图11)

(4)屏幕提示,示数稳定时按CBL上的TIGGER键以保存数据,同时在TI计算器上输入相应的浓度(如0.01)。(见图12)10秒后回车。电导率示数出现在CBL屏幕上(本例中为156.488)。

图11 图12 (5)重复操作(1)~(4),测其他几种浓度NaCl溶液电导率并记录。注意:每次测量之前,都需清洗电导率探头,然后用待测溶液淋洗并擦干。

(6)结束实验,按“+“退出程序。清理仪器,整理分析数据。

(7)在“**MAIN MENU**”菜单中选择5,回车。检查是否符合线性方程。(见图13)

图13 图14 (8)屏幕提示,是否对数组L1、L2坐线性回归。(见图14)选1,回车。屏幕出现回归方程。(见图15)回车后屏幕出现“**SCALE DATA**”菜单(见图16),选1,回车,出现图形。(见图17)

图15 图16

图17

(9)重复过程(2)~(4),测定其他几种溶液的电导率。并记录数据。

3.实验结果记录: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溶液的导电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2.为什么相同浓度的Na2SO4导电能力比NaCl强?

3.从实验能否推知强酸的导电能力比弱酸强?为什么?

上海市七宝中学施力争

(推荐)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实验相关内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比较,能够得出“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HCl、NaOH溶液,Na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CH 3COOH、NH 3 ·H 2 O的导电能力强”,从而寻找导电能力不同 的原因。 实验原理 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由于电解质有了强、弱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自由移动的水合离子,故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酸、碱、盐其导电能力是不相同的。 实验用品 ?药品:0.1mol/L HCl、CH3COOH、NaOH、 NH3·H2O、NaCl溶液 ?仪器:烧杯、石墨棒、电珠、电线 疑点难点 1.为什么HCl、NaOH和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比NH 3·H 2 O和 CH 3 COOH 强呢? 这可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来分析。电解质溶渡能够导电,说明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存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从物质结构的观点来看,NaCl 、NaOH等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当它们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阴、阳离子脱离晶体表面,全部电离成为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阴离子和水合阳离子。不仅是离子化合物,像HCI这样的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虽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能全部电离成水合氢离子和 水合氯离子。但CH 3COOH、NH 3 ·H 2 O在小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由 于HCl、NaOH、NaCl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 3COOH、NH 3 ·H 2 O 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程度大,所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HCl、NaOH和NaCl 溶液的导电能力比 NH 3·H 2 O、CH 3 COOH 强。 问题与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K 2 SO 4 B. CH 3 OH C. H 2 O D. NaOH 2.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A. 硫酸铜晶体 B. 乙酸 C. 熔融的氯化钠 D. 无水乙 醇 实验演示与步骤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试题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1.(2006?盐城)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了 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 C.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了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 2.(2005?重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磷酸溶液能够导电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CuSO4?5H2O是化合物D.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导电的是() A.食盐B.氢氧化钠C.蔗糖D.硝酸钾 4.在稀硫酸中逐滴加入下列哪种物质,会使溶液的导电 能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A.NaOH溶液B.Na2CO3溶液 C.Ba(OH)2溶液D.BaCl2溶液 5.下列家庭常见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蔗糖水B.食盐水C.食用碱粉D.医用酒精6.按照如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物质时,灯泡不发 光() A.烧碱溶液B.蔗糖水C.食盐水D.硫酸溶液 7.下列液体能够导电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蒸馏水 C.蔗糖水D.乙醇 8.下列液体不能够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B.乙醇 C.食盐水D.氢氧化钠稀溶液 9.有人站在高土坡上对着输电线拉尿触电身亡,这说明尿液中一定含有导电的() A.分子B.原子C.离子D.电子 10.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导电的是() A.碳酸钙B.酒精C.氢氧化铜D.硫酸钠11.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下列各项能够导电的是() ①食盐溶液②碳酸钠溶液③酒精溶液④糖水中⑤固体食盐.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④12.下列四种变化均用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其中图象正确的是() ①图象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②图象B表示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量与加入量的关

有关溶液导电性试验

有关溶液导电性实验 实验演示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强、弱电解质导电性不同。 操作方法 取等体积,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氨水以及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水溶液,分别倒入五个烧杯,并分别将两根碳棒插入五个烧杯中,连接电源、灯泡,注意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 实验现象 插入NH3·H2O,CH3COOH溶液中的灯泡暗,其他灯泡亮。 注意事项 1、影响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直接因素是溶液中电荷的浓度,不要误以为与溶质的浓度有直接关系,1mol/L的BaCl2溶液与2mol/L的NaCl溶液导电能力相同;只有各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才可以用物质的浓度说明问题,本实验所选试剂电离出来的离子均带有一个单位的电荷。 2、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没有直接关系,上述实验中所取溶液体积不相同照样说明问题。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体积和浓度相同而种类不同的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氨水和醋酸溶液强。 实验考点 1、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2、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经典考题 1、下列物质中是弱电解质的是() A. CH3COONa B. NH4Cl C. KNO3 D. H2S 试题难度:易 2、把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 0.5mol/L的硫酸 B. 0.5mol/L的醋酸溶液 C. 0.25mol/L的盐酸 D. 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试题难度:中 3、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c(OH-)/c(NH3·H2O) B. c(NH3·H2O)/c(OH-) C. c(H+)和c(OH-)的乘积 D. OH-的物质的量 试题难度:难 1 答案:D 解析: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2 答案:B 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有明显变化”,而不是“导电能力最强的”。 3 答案:B 解析: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减少,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 _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逆、等、动、定、变) 1.电离方程式: 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化学知识点测试: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

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分别向下列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水B.醋酸溶液C.盐酸D.NaCl溶液2.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A.CO2(g)通入NaOH溶液B.CO2(g)通入石灰水 C.NH3(g)通入CH3COOH溶液D.NH3(g)通入盐酸中 3.物质①NaCl溶液②熔融的MgCl2③CuSO4粉末④NaOH 固体⑤金属铜⑥蔗糖。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有①②③④⑤B.不能导电的有③④⑥ C.属于电解质有①②③④D.属于纯净物的只有④⑤⑥ 4.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 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6.在下列状态下,属于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氯化钠晶体B.液态氯化氢C.硝酸钾溶液D.熔融氢氧化钠7.下列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的是() A.向醋酸溶液通入少量氨气 B.向CuSO4溶液加入少量Ba(OH)2溶液 C.向AgNO3溶液加入少量HCl气体 D.向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固体

电解质的导电性(补充题-带答案)

1.向一定量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表示)可近似的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是() 【答案】C 【解析】解:开始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溶液具有导电性,加入稀硫酸时发生反应 ,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小,故导电性减弱,完全反应后溶液基本不导电,再加入稀硫酸,则为加入的硫酸导电,故导电 能力又增强。 【来源】2014河南省开封市联考 2.在下列液体中,分别加入晶体,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 自来水 B. 盐酸 C. 溶液 D. 溶液 【答案】A D 【解析】A项中自来水导电能力很差,加入强碱后导电能力大增; B和C项原来导电能力就很强,加入强碱,生成的盐的导电能力与酸的导电能力相同,溶液 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 D项中两种均易导电的物质混合后,导电能力大增。 3.相同温度下,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氨水 D. 固体氯化钠 【答案】B 【解析】解:A、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分别是、; B、溶液中,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分别是、 , C、氨水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小于;

D、固体中离子在静电作用的束缚下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 所以自由移动离子浓度最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最多的是,即中物质导电能力最强。 4.某溶液中含,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A. 固体 B. 水 C. 酒精 D. 固体 【答案】D 【解析】解: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则溶液导电性越强,则 A.与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浓度为零,导电性变为零,故A错误; B.加入水,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故B错误; C.加入酒精,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故C错误; D.加入,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5.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证明酒精溶液是非电解质 B. 闭合开关,往溶液中通入氯气,随着气体通入,电流计示数增大,故氯气是电解质 C. 取用的蔗糖溶液替换酒精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说明蔗糖是非电解质 D. 闭合,往烧杯中加固体,虽然固体溶解,由于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C 【解析】A.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证明酒精溶液不导电,酒精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闭合开关,往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两种酸电离出阴阳离子,随着气体通入,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而氯气是单质,导电是两种酸电离的缘故,所以不能得出氯气是电解质的结论,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取用的蔗糖溶液替换酒精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说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证明蔗糖溶液不导电,是因为蔗糖溶液中只存在分子,蔗糖是化合物且不能电离,则蔗糖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最新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1.加其它电解质 ①一般来说,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溶液中加硝酸钾,但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或硫酸铜时,在增加电解质的过程中会出现难导电的极点,因为它们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和难电离物质,出现极点后,继续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又会增强。 ②一般来说,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醋酸溶液中冰醋酸,但氨水中加冰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增强,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氢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减弱,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和单质硫。 ③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④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2.加水稀释:一般来说,加水稀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减弱的,但浓醋酸在加水稀释时,有一段时间内导电性会略为增强,因为浓醋酸的电离度很小,加水后的一段时间内,醋酸电离度的增加是主要变化,溶液体积增加是次要变化。 3.升高温度:一般来说,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时,导电能力增强,因为温度高离子运动速率大,其中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变化尤为明显,但不会是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因为高温时,弱电解质可能会挥发。值得注意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因为温度高时电阻大。 4.亚硫酸溶液中通氯气,导电能力增强,亚硫酸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导电性也增强,因为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与氯气、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等。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哲及哲学的字义解释 (1)哲的字义解释 A、中国汉语解释:聪明 B、希腊文的解释:爱智慧(philo+sophia) (2)哲学的字义解释 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2、哲学的真正含义 (1)什么是哲学? 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及其分类 A、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B、分类:自发世界观、系统世界观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补充)?

安全准确地检测电解质溶液导电性

安全准确地《检测电解质溶液导电性》 原创作者: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李敏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不可剽窃核心内容发表或参赛。) 《电解质导电显示仪》是江苏省徐州市科技中学李敏老师研制的一种创新型仪器,其相关知识产权由江苏省徐州市 淮海教学仪器研究所独家 享有。2002年通过国家技 术部门鉴定,并批量生产, 现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城 市的中学、大学化学教学中 应用。 《电解质导电显示仪》适用 于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及师 范院校、卫校等专业学校无 机化学教学中定性测量电 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老式(炭棒灯泡式)显示仪的更新换 代产品。1 实验前的准备 1.1《电解质导电显示仪》准备:用螺丝刀取下底部的四个 螺钉,打开顶盖,把4节5号干电池按正、负极要求放入两 只电池盒里,电池正极与电池盒上的触点靠紧,扣好顶盖, 上好螺钉。 1.2 备一洗瓶蒸馏水、备待测的各种溶液。 2 实验方法 将电极插头沿烧杯壁慢慢插入待测溶液中(若从中间突然插入,会产生瞬间电涌效应,将有1~2秒钟的过高显示),灯光、音响和电表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反应。测过后取出电极插头,用洗瓶冲洗一下再测下一液体。 3 显示说明 3.1 无显示--非电解质:如蔗糖溶液、酒精;电解质固体:如NaCl、KNO3固体;绝缘体:如玻璃、陶瓷等。 3.2 绿灯亮----极弱电解质:如CO2的水溶液。 3.3 绿、黄二灯亮----弱电解质:如0.5mol/L 氨水、醋酸溶液等。 3.4 绿、黄、红三灯全亮----强电解质:如0.5 mol/L NaOH、HCI溶液。 3.5 绿、黄、红三灯全亮,并伴有强烈音响----极强电解质:如3mol/LHCI、KOH溶液。 4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

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5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一种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该溶液里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而且,单位体积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所以,一般情况下,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要比弱电解质来得强。此外,溶液的导电能力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本例将利用TI-83图形计算器及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顺利完成这一研究。研究目标: 1.学习使用CBL数据采集器和电导率探头测量溶液的导电性。 2.探究学习:溶液的导电性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0.01 ~0.05mol/L NaCl 溶液,0.1 mol/L NaCl溶液,0.01mol/L HAc 溶液,0.01mol/L NaAc 溶液, 0.01mol/L Na2SO4。 2.实验仪器:TI-83图形计算器、CBL数据采集器、电导率探头;电磁搅拌器;50ml 烧杯。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按顺序连接好各仪器并使处于打开状态。按APPS键,进入APPLICATIONS 菜单,选择进入CHEMBIO程序,回车。(见图1、图2) 图1 图2 (2)进入MAIN MENU菜单,选择“1:SET UP PROBES”。(见图3) (3)按屏幕提示“ENTER NUMBER OF PROBES:”,输入“1”。回车。(即本例只需用一个探头)(见图4) 图3 图4 (4)进入“SELECT PROBES”菜单,选择“6:CUNDUCTIVITY ”,回车。(即

本例使用电导率探头)(见图5) (5)屏幕出现如图提示,确认后回车。(见图6) 图5 图6 (6)按屏幕提示“ENTER CHANNAL NUMBER:”,输入“1”。回车。(即本例使用通道1传送数据信息“)(见图7) (7)屏幕出现“**CALIBRATION**”菜单,如图。选择“1:USE STORED”。回车。(见图8) 图7 图8 (8)屏幕出现如图提示(见图9),选择“3:” (9)回到MAIN MENU菜单。 图9 图10 2.实验过程。 (1)清洗电导率探头,并用0.01mol/L NaCl待测溶液淋洗,用滤纸吸干表面。将电导率探头插入0.01mol/L NaCl待测溶液中。 (2)在MAIN MENU菜单中选择“2:COLLECT DATE”,回车。(见图10) (3)在DA TE COLLECTION 菜单中选择“3:TRIGGER/PROMPT”,回车。(见图11) (4)屏幕提示,示数稳定时按CBL上的TIGGER键以保存数据,同时在TI计算器上输入相应的浓度(如0.01)。(见图12)10秒后回车。电导率示数出现在CBL屏幕上(本例中为156.488)。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非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本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导电实质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NaCl、BaSO4、CH3COOH CH3CH2OH、C12H22O11 问:水溶下导电而熔融下不导电是什么化合物 答: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水溶熔融都导电,此处的导电不讲强弱) 问:导电的物质有哪些 答:离子溶液、金属、离子熔融物、某些非金属如石墨。所以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可能是溶液、金属、石墨等单质或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纯净物里面的化合物。 问:为什么离子化合物在晶体状态时不导电 答:由于没有电离或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 问:氨气、二氧化硫等是非电解质,为何他们的水溶液能导电 答:是他们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亚硫酸导电,一水合氨二氧化硫属电解质 问:说氧化钠、过氧化钠是电解质是由水溶状态能导电得出的结论吗 答:不是,因为他们与水反应,在水中,他们不会存在,这个结论来源于他们熔融状态能导 电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区分:电离的过程是否存在平衡 BaSO4是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水溶状态下,虽然溶解得少,但溶解的那一部分是完全的,没有电离平衡,电解质的强弱与否与“导电性”没干系 金属 导电性石墨等 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问:1mol/L的盐酸和醋酸谁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不要直接从电解质的强弱来分析,应是,盐酸溶液中实际存在的离子更多,在解释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 例、下类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CO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氯化钾不导电,但氯化钾是电解质 C、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D、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E、铁导电,铁是电解质 E、液氯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 D 碳酸 ×溶液是混合物 √ ×溶液是混合物 ×导电的是亚硫酸电离后的离子 ×单质 ×单质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溶液 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4.了解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7.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基础回扣 1.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电离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只改变下列一种条件: ①升高温度②加水稀释③加少量NaOH(s) ④通少量HCl(g) ⑤加入NH4Cl(s) ⑥加入Na2CO3(s) 其中能实现下列要求的是: (1)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有________。 (2)使c(NH+4)减小的有________。 (3)使c(H+)增大的有________。 (4)使平衡常数K b增大的有________。 2.有下列几种物质:①NH3·H2O ②NH4Cl ③(NH4)2SO4④NH4HSO4⑤NH4HCO3

⑥Na2CO3⑦NaHCO3⑧NaOH 按要求回答问题: (1)能促进水的电离且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 (2)同浓度的①~④的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同浓度⑤~⑧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H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溶液的物料守恒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25 ℃,0.01 mol·L-1的盐酸中,c(OH-)=________ mol·L-1,pH=____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 (2)100 ℃时,pH=6的水中c(H+)=________ mol·L-1,该水显________性。 (3)100 ℃时(K w=10-12),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_,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 (4)25 ℃时,pH=8的CH3COONa溶液中c(OH-)=__________________,由水电离的c(OH-)=________________。 4.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温度下,水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相应溶质即为电解质.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一般把完全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部分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与金属的导电机理不同。金属是依靠自由电子 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因而称为电子导体,除金属外,石墨和某些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子导体。这类导体的特点是当电流通过时,导体本身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则依靠离子的定向运动,故称为离子导体。但这类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电极与溶液界面上发生的得失电子反应:一般而言,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的电子经外线路流向电源正极;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外电源负极提供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只有这样整个电路才有电流通过。并且回路中的任一截面,无论是金属导线、电解质溶液,还是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界面,在相同时间内,必然有相同的电量通过。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时刻都在进行着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粒子在各方向上的总位移为零.但是在外力作用下,离子沿着某一方向移动的距离将比其它方向大些,因此产生了一定的净位移.如果离子是在外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的定向移动,我们称为电迁移.离子的电迁移不但是物质的迁移,而且也是电荷的迁移,所以离子的电迁移可以在溶液中形成电流.由于正负离子沿着相反的方向迁移,所以它们的导电效果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正负离子沿着同一方向导电.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既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迁移过程,又有电极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持续的电流.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68286062.html,/thread-211896-1-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68286062.html,/

九年级化学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实验

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 (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 氧化碳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洒精等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够溶解油脂,洒精能够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 ?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溶液属于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多种;

(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 (5)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郡是溶液,如水; (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与液体 (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指物质的形态之一。如通常状况下水是液体,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最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5)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如硫酸铜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蔗糖溶液就是蔗糖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一般为水。 (6)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NaOH和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1.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2. 酸、碱、盐的定义 3.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 重点、难点: 1. 溶液的导电性和部分酸、碱、盐的电离。 2. 酸、碱、盐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 三. 教学过程: 1. 溶液的导电性的原因 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分析,像氯化钠一样的物质溶于水时,能够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例如: NaCl=Na+ + Cl- KNO3=K+ +NO3- NaOH=Na+ + OH- 溶液中的自由离子在电源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酒精不能产生离子,其溶液没有导电性。 2. 酸、碱、盐的电离 ⑴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叫做酸根离子。 ⑵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⑶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3. 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⑴正确书写离子符号: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和数目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一致。 ⑵离子的个数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 ⑶电离方程式必须配平既要保证电离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又要保证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 例1. 硫酸氢钠(NaHSO4)水溶液中,因存在着电离生成的H+,所以硫酸氢钠是一种酸。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判断一种化合物是不是酸,要看其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不是只有H+。 解:此种说法不正确。因为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NaHSO4= Na+ + H+ + SO42-,电离后生成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不全部是H+,故NaHSO4不是一种酸。 例2. 测的某溶液中含有Na+、Mg2+、SO42-、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NO3- =4:5:8。若设Na+为4n个时,则SO42-离子最可能为多少个? 分析:本题可根据由酸、碱、盐配成的溶液不带电解题。即在由酸、碱、盐配成的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导电性]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导电性]初中化学溶 液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对溶液的导电性知识点的总结内容,同学们好好学习。 溶液的导电性: 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上面对溶液的导电性知识的总结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 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 能源。

电解质重要知识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概念用“或”,说明两种情况择一即可。 ③熔融状态:对于固体物质指加热到熔化时的状态,对于液体物质指其纯液体状态。 2.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指元素周期表第一,第二竖行的金属元素,如Na2O,CaO等),水(但导电性很弱) (2)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大部分有机物(CH3COOH等除外),NH3,非金属卤化物(PCl3,CCl4等) 注: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它却不是电解质。因为CO2水溶液导电的实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我们可以说碳酸导电,却不能说CO2导电。同理,SO2,NO2,NH3等均属于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的实质: 金属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解质因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也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无法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固态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阴阳离子被束缚,不能自由移动。 4.电解质导电情况分析: (1)强碱,可溶于水的盐: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 (2)弱碱,难溶于水的盐:水溶液不能导电(不溶解),熔融态可以导电 (3)酸:熔融状态(即纯液体时)不能导电,水溶液作用下可以转变为水合离子,从而导电。 (4)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只考虑其熔融态(与水反应不考虑) (5)碳酸氢盐等热不稳定盐:一般只考虑其水溶液状态(受热易分解) 5.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注:虽然叫“电离”,但却不需要外加电源。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有所不同。其实质是由于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常见的有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活泼金属氧化物。 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常 见的有弱酸,弱碱,水。 7.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写等号,一步电离。如Na2SO4=2Na++SO42- (2)弱电解质:写可逆符号,如CH3COOH的电离:如果是多元弱酸,需分步电离。(不好打,明天上课给你写这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