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的书法一直是市场上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藏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他笔下的厚德载物书法作品。下面是为你的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 __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1.范曾谈“孝”

中国人非常重视“孝”,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一般行事处世都比较平和,有中和之气,我受到父母的影响懂得自重、自谦,懂得孝敬。范曾艺术人生十周年谈傅雷

2.范曾眼中的大师

大师这个称号不要随便自封,大师这个浮名对我的艺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师这个名称不是当代随便给你的,要经过历史时间的考验,时间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审判官。

3.叁毛钱做一日叁餐之资

一个青年人应该奋斗,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淡泊。淡泊者,淡泊寡欲也。清贫让我感到精神最大的愉悦。

4.画画换来一座东方艺术大楼

我当时就想募集点钱,那些人一谈到要赞助的时候,都不说话了。我回去就对着毛笔说,还是靠你吧。这个时候我开始决定用我的画来换取这大楼。

5.范曾大赞于丹

谈到儒学的问题,我非常欣赏于丹,一个人知识不能尽善,但她为千百万群众对《论语》产生热爱开了个方便法门,于丹是个启蒙老师,她做得非常出色。

6.给中年人的读书建议

要进入中国古典的学问,不需要从四书五经开始,建议用唐代文人的做法,读《史记》、《汉书》、《楚辞》和《庄子》,看着看着就会走进中国文化大厦的门庭。

7.对画作赝品的看法

中国造假画,这是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现在在中国模仿我的画的人,少说有十万人,要打假我就什么事也别干了,所以我不把这些当回事。人不能总计较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8.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因为君子之行,君子之过,人家都可以看到,君子改了过,人家都能仰望他,人人都知道自己的成绩,也都知道自己的过失,如果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何必左顾右盼。

9.范曾朗诵《炎黄赋》

……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和谐。宇内各族,世界侨属,齐献瓣香,恭祭先祖。历万万代,共众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驻。刻石再拜,以颂以祷,斯馨无恙。

10.给后辈的忠告

引自《中庸》: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览群书;要严密思考;要缜密地问;要辨别什么是好与坏。经过这些之后,笃行之,行为不会太离谱。

11.在科学和艺术上我以为从幼年开始十分重要,这时的心灵还没有被沉重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涂上老茧,柔嫩的,美好的心,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最灵敏的感应。范曾先生

12.在艺术上发现自己并不容易,我在叁十岁左右,对自己未来的画风究竟应该如何,并不清楚,风格也不能预先意料,或故意设计的。

13.教育的改革,目的是使知识能成为独创的工具,但知识的积累性,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先得站到前人肩上,然后才能言创造,言前进!

14.有人以为我成功是由於鉆营,由於机会,其实,人们应记住我的一首述怀诗中的句子: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我二十岁的时候,便因为常年的伏案读书作画,胸骨和脊椎骨变形,当年的辛苦,回想起来不禁使我黯然神伤,大学毕业之后,我每天只花叁角多钱,以做一日叁餐之资,但在艰苦颠簸之中, __沉沦,我追逐着光明和希望。

15.我不赞成打启发式的口号,实质放任自流的教学法,我常对学生讲“冰冻叁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我希望他们的年轻岁月不要闲置闲弃,要用意志力去战胜任何懒散和惰怠的习性,鞭策自己,犹如对奴隶之苛酷。

16.我对社会任何的赞助,我不愿意见报,不愿意接受采访,我们重要的是救急难,而不是为了自己,如果在救急难或者对祖国作出

一个什么贡献,挂上一个自己的名字,一动这一念,这一念之动就已经不纯洁了。

17.我将捧着我这一颗爱心,去走我更加壮烈的人生。

18.一个人精力有限,你必须把你的最重要的力量,放在你所要推进中国画这个巨大的车轮前进上用劲。意境就是自信。赤子之心体现在一个真,要有真感情,真景物,真境界。

19.这种新的境界,除了我对全部 __了解以外,更包含了我一个新的追逐,这个新的追逐是在宏门大学这个总的方向上达成的。而不是一个旁门左道!

20.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彼苍天者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21.祖国我分担你的痛苦和灾难、我分享光荣和尊严、因为你的名字叫中国。

22.青年品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成败兴衰。

内容仅供参考

书法励志名言

书法励志名言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书法励志名言 1.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2.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3. 字怕练,马怕骑 4.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5.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6.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7.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8.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9.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10.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11.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2.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13. 若不给设限,则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4.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15.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16.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17. 厚德载物 18.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9.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20.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21. 每一个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3.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24.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25.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26.?书法字画作品欣赏 27.??人生迢迢路坎坷勇往直前莫退缩装饰字画励志书法 28. 天道酬勤书房诗词书法客厅十字绣字画丝线精准印花 29. 天道酬勤十字绣精准印花十字绣大版励志书法字画 30. 学贵有恒客厅书房教室布置办公室墙贴字画励志书法?风 31. 陋室铭客厅大幅励志书法诗词房正品字画十字绣 32. 天道酬勤客厅书房办公室励志字画书法作品真迹行书 33. 有志者事竟成客厅办公室字画横幅?真迹 34. 天道酬勤客厅书房贴居家装饰背景墙贴纸画水墨书法文字 35. 静思客厅办公室装饰励志书法名人字画 36. 天道酬勤办公室字画励志书法真迹 37. 奋斗办公室客厅书房励志壁画书法装饰画原创字画 38. 奋斗书房办公室客厅字画中堂竖幅励志书法 39. 以诚为本客厅书房沙发公司学校办公室贴纸墙贴字画中国风 40. 二送一斗方客厅中墨国画人物书法名人真迹手绘佛祖像 41. 拼搏卧室客厅办公室励志书法名人字画 42.??客厅书房卧室办公室字画励志书法作品竖幅中堂手书真迹 43. 天道酬勤家居字画励志书法横幅手法作品真迹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欣赏: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1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2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3 隶书的出现及演化: 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隶书如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战国至秦代的简牍墨迹,简化的和草化

的篆书已然司空见惯,笔画减少,字形有长圆变为扁方,除上述“纯隶”之外,很多字的收笔开始出现捺脚波磔,称为“秦隶”(有“秦隶”之名,以区别于成熟期的汉隶,汉隶又有所谓古隶及八分等称谓,不必细分)。长沙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战国末期至秦间,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至167年)至汉灵帝(168至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树碑,当然是正经事,所以其书法风格庄重肃穆,当在情理之中。而汉简墨迹书法,则殊有不同之处,虽然也不失其谨严大度,但是毕竟随意些、自然些,于是,便可以真切地看到了汉人隶书的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索靖《出师颂》和陆机的《平复帖》等。从书法史来看,专攻章草者,从古至今还没有一人获得草圣之殊荣。 在真书(楷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称之为"今草"。其开拓者是东汉的张芝,是他创造出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今草。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草圣。只是后来也写今草的张旭,被冠之以草圣。因其风头盖过了张芝的名号,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书史上还有张芝这么一位草圣。 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这是颜真卿对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总结和认识,其中"迨乎伯英,尤擅其美"句,指的就是张芝。在没认识怀素之前,他认为张旭的草书是"超绝古今"的。可是见了怀素的草书后,他又说: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其中"忽见师作"句,"师"是当时人们尊称怀素为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他见了怀素的作品"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犹如又见到了昔日恩师张旭的风采。所以,此后人们将张旭和怀素并称之草圣。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阐述了章草和今草及代表人物。在章草中从来没

有产生过草圣,而在今草中却产生了两位草圣,即张芝和张旭。 在书史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狂草的定义和认识是十分模糊的。许多人将字形写得狂妄和潦草的作品统称为狂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 按照构成的书体基础来划分,那么在篆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方可称之为"狂草"。而狂草的创始人,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草圣的"怀素"。怀素对狂草的定义是:"圆而能转,字字合节,同桑林之舞"。其中"圆而能转"指的就是狂草构成的书体基础是篆书。"字字合节"提出了狂草也要遵循和符合书法自身的法度和规律。现代有些人,创作出一些所谓的狂草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有很多冠之以狂草的作品,细看之下,其实是今草。 张旭和怀素,史称为"颠张醉素",都享有草圣之名。后人都笼统的称他们的作品为狂草代表作。其实,精确的划分应该称张旭的作品是今草的颠峰:而怀素的作品则是狂草的经典。为什么要如此进行精确的划分呢?如果,你是一个热爱习书之人,同时也想习草书的话,就要了解和掌握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区别。这样在临摹的过程,就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初学书法者,可准备两管毛笔:一枝羊毫,一枝兼毫即可。书写时,一定要站立悬腕,可在报纸和废纸上,任意挥洒。或直线或竖线或弧线,一般要坚持二十个课时左右。直到写字时,手不再哆嗦即可。切记:中老年朋友初学书法时,不要同少年郎一样,在九宫格里写。那样的话,可能练一年后,书写时手还哆嗦。如果,按我这种方法去操练,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就相当于少年郎练字一年多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按照我所说得方法,能提高你对习书的兴致,而不至于将兴致夭折于九宫格中。小孩子练字感

少字书法作品词句精选

少字书法作品词句精选(繁体) 飛、舞、道、忍、家、和、花、德、夢、蓮、鴻、荷、鶴、佛、茶、遠、海、武、劍、師、空、新、筆、藝、鷹、禪、笑、神、緣、情、愛、軍、竹、福、濤、風、蝶、寒、雪、泉、發、拳、梅、寶、壽、真、香、鵝、舒、藏、豐、盛、泰、廉、霞、靈、秀、野、超、越、鼎、慧、通、諧、凝、聚、為、麒、麟、思、凱、容、榮、清、運、氣、勢、成、威、輝、路、麗、鵬、展、翔、盼、歸、雄、奇、流、鳳、凰、悟、磐、基、普、度、眾、鳴、瀑、誠、敬、恭、讓、謙、奮、潤、豪、欣、馨、鑫、觀、美、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書、畫、謙、淡、儉、自、禮、正、志、時、勤、實、專、慎、小、銳、創、通、言、寬、信、敬、交、堅、謀、屈、靜、樂、靠、愚、退、圓 抱朴、百忍、博雅、步月、奔騰、補勤、暢神、暢懷、蒼潤、傳神、粹美、翠微、澄懷、藏珍、長樂、 長慶、春歸、獨醒、獨樂、頓悟、滴翠、多福、達觀、達智、飛雪、飛霜、扶疏、浮翠、阜康、福壽、 福祿、奮擊、奮發、歸真、歸樸、孤高、孤貞、國香、廣博、廣裕、瑰富、耕雲、弘毅、懷德、寒碧、 寒煙、惠風、含芬、鶴壽、華旦、華英、合歡、厚福、鴻福、鴻禎、精誠、居德、濟世、靜觀、雋雅、 寄情、極致、吉祥、吉慶、錦繡、嘉祥、曠達、空翠、樂道、樂天、勵精、流輝、流風、凌雲、凌霜、 蘭馨、蘭芝、爛漫、靈犀、靈慧、靈辰、臨眺、龍昇、龍光、龍虎、龍鳳、妙境、妙善、墨痴、墨緣、 墨趣、墨狂、夢蝶、鳴謙、鳴翠、魔韻、弄月、凝霜、清曠、清心、清真、清芬、清暑、清陰、清梧、 求索、瓊枝、謙和、鵲喜、慶祥、仁壽、肅慎、守拙、神德、慎獨、慎思、尚志、似錦、舒暢、舒揚、 素澹、素秋、隨風、隨緣、書緣、師心、升恆、天趣、天香、天祉、天祿、聽雨、聽月、聽濤、圖強、 騰飛、踏浪、正祥、至誠、貞仁、無我、無逸、萬福、萬壽、五福、舞翠、雪影、薰風、嘯風、銜月、 寫心、真純、真趣、制怒、心畫、洗心、逍遙、笑傲、馨遠、雪浪、祥瑞、祥禎、戲浪、雄飛、薪傳、 致遠、造極、醉墨、養拙、養真、養性、怡心、雅趣、雅集、雲龍、雲游、吟雪、吟秋、吟風、幽馥、 逸翮、逐鹿、醉舞、爭春、早芳、祝福、中瑞 常無欲、春之聲、催春回、德潤身、德不孤、達心志、道無窮、道心清、得天趣、東籬菊、獨暄妍、 奮則勤、龜鶴壽、廣陵濤、觀滄海、華而實、翰墨緣、和為貴、寒徹骨、喚春歸、金石壽、靜者安、 淨無塵、江南好、解語花、將進酒、苦寒香、樂逍遙、隴頭春、凌雲飛、凌雲竹、天行健、天如水、 甕頭春、物外遊、舞春暉、無雙品、梅花雪、穆以溫、滿庭芳、南山壽、平蕪碧、平常心、癖於斯、 不容易、抱赤心、碧連天、白玉脂、伴君醉、度秋聲、慶雲集、清且儉、清入骨、千秋月、千杯少、 全無敵、強其骨、人長壽、仁者壽、如椽筆、四時春、四海春、思無邪、師造化、水竹居、說豐年、 少則得、守靜篤、蝶戀花、致虛極、下水船、惜寸陰、惜分陰、惜秒陰、香滿座、香如故、香風遠、 香盈袖、閒自香、雪霜枝、瀟湘雨、一枝春、一段香、養其拙、藝無涯、意自如、游於藝、飲清露、 欲凌雲、雁影遙、雁南飛、志於道、知不足、醉春風、醉歌行、正氣歌 八面威風、把酒臨風、白髮學童、百忍成金、百花齊放、百福具臻、半生若夢、抱朴含真、抱璞藏真、 抱璞守拙、博學篤志、博學篤行、博學濟世、博學慎思、博學悠遠、博古通今、博覽精思、博愛向善、 筆走龍蛇、筆精墨妙、筆情墨趣、筆歌墨舞、比翼雙飛、碧雲黃葉、冰清玉潔、冰心玉壺、草情篆韻、 彩筆凌雲、慘澹意匠、呈祥獻瑞、寵辱不驚、澄心清神、澄懷觀道、長風破浪、長樂無極、長風萬里、 長繩繫日、長笑放歌、長毋相忘、春和景明、春華秋實、春風化雨、春風得意、春風雨露、春風桃李、 春在天涯、春樹暮雲、春池洗硯、曾經滄海、誠毅和愛、誠樸雄偉、從善如流、啜菽飲水、吃虧是福、 寸陰是競、叱吒風雲、椿萱並茂、丹桂飄香、大巧若拙、大愛無疆、敦厚周慎、敦品修學、砥節勵行、 淡泊明志、澹定自若、澹定從容、道法自然、道履曼茀、對酒當歌、疊雲長風、登雲釣月、登高望遠、 淡懷卓識、達者為師、度德量力、篤行有為、篤靜悟初、防微杜漸、法貴天真、風花雪月、風華正茂、 風調雨順、風鵬正舉、風雨同舟、風雨雞鳴、風神灑落、泛水約風、繁花似錦、飛花點翠、飛舉沖霄、 飛鴻越海、飛雲含碧、飛黃騰達、奮發踔厲、奮圖精進、敷析淵微、福域同登、福滿人間、福如東海、

书法作品●常用联句集锦

书法作品?常用联句集锦 腾飞归真玉满堂金石寿仁者寿思无邪云鹤逰 天风清气正思逐风云道德为师山鸣谷应靖海碧天收藏 以心博古通今旷朗无尘随缘放旷淡泊明志翰逸神飞 鸿鹄凌云仁者不忧为善最乐厚德载物见贤思齐天道酬 勤海阔天空练心畅神业精于勤志存高远舞文弄墨书 以载道万法唯心四字联尧天舜日晏海清河清虚淡泊归之自然茶烟禅韵天风海涛云蒸霞蔚虎啸龙吟虚 心直节激浊扬清诗情画意琴韵书声兰风梅骨 剑胆琴心源洁流清形端影直疾如惊鸿矫若游龙 观鱼变秋听鹿鸣厚德平和哲思唯文尊酒相娱 书是乐金石养寿翰墨陶情蕉下抚琴庭前赏月秦风流韵汉法凝神友天下士读古今书素琴横月短笛吟风五字联惟善以为宝能仁是吾师留心千古事放眼 九天云明月照积雪平畴交远风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读史知进退修德守方圆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 平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海 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雄心开伟业妙手普春秋虎啸 松声远龙腾海浪咼听暮鼓晨钟看松烟云涛乳鹿依 花卧幽禽遇竹啼静闻鱼读月笑对鸟谈天云开千里

月风动一天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思飘云物外诗入图画中鹤语寄春秋松龄长岁月云霞出海曙 柳渡江春暗飞萤自照松吼觉风来金石響高宇桂松比真风墨研清露月琴響碧天秋落笔撼五岳成诗凌九州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鹰翼搏千里松风荡九秋推窗观日月挥笔起云烟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陶情诗书画怡性梅兰竹 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读书能见道入世不求名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山静松声远秋咼泉气香志与秋霜洁心随朗月高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养天地正气极风云大观书道出新意翰墨生古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有益书常读亏心事莫为文武兴社稷诗书颂仁德岁壮犹存志事频 不弃书书风通道义墨海见情素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道德千古事文章六经来青松含古姿竹露滴清 響雨过千山碧云开万里清明月从容出行云自在流 林间春有信竹外水生风厚德纳人物大道载江河愿持山作寿常与鹤为群敦行表风俗树德遗子孙大论 能倾海奇才会补天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流泉依 山转远树接天青莲清何妨淡梅瘦岂畏寒飞文何洒落援笔起风烟天晴山吐月风起水浮花江汉龙蛇卧 楼台云鹤归松经严冬翠枫染仲秋红积照涵德镜素

刘炳森书法作品欣赏

刘炳森书法作品欣赏 为筹办第二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我专程赴京拜访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刘先生温文谦和,言谈风趣。观其书布局和谐,结体严谨,中和典雅,端庄俊逸,真乃字如其人。先生人品修养与书艺水平完美统一,达到了“中和美”的至高境界。 刘先生,字树,号海村,室署瑞德草堂。祖籍天津市武清县海自洼村,1937年8月生于上海市,后随父母寓居北京东花市。父英年早逝,1942年随母移居故里。先生家学渊远,幼承母训,临帖习书,从魏碑唐楷入手,11岁即名播乡里。读私塾时,塾师儒学知识和楷书功底都很深厚,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杨巨仁和崔世廉。先生谈及此还动情地说“二位都有雄厚的孔学基础和楷书功力,我很幸运先后承蒙他们的教诲,从小喜欢上古文诗词和书法。”应该说,从那时起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先生青年时已文采拔萃,书法超俗,19岁即为中国书法研究社最年轻的社员,蜚声海外。 刘先生1962年夏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山水画本科,师从白雪石、董寿平、张安治、溥松窗诸师,系统接受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他的山水画朴茂纯厚,传神超物,深得恩师赏识。他画山水自题诗文,平仄有章,动情有律,情景交融,相互映辉。他13年前在一幅山水画上题诗云:“山上幽居白日暇,云中出没似仙家。烟波浩渺岚光远,异景奇观天际崖。”由此,可窥一斑。 刘先生毕业后,供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一直从事古书画国家一级藏品的临摹、复制、修复和研究。遍临名家真迹,尤对“华山”、“乙瑛”、“张迁”、“石门颂”等碑帖情有独钟,临摹不辍,百习不厌,手摹心追,倾注了全部的爱恋,深得汉隶之神韵。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闻鸡起舞,悬腕临帖,夜晚则一灯莹然,攻读诗文书论。特别是在“十年动

硬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硬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因此行书也是许多书法家都喜欢的书法字体,那么这一书法字体与我们的古诗词的融合,会创作出什么惊人的作品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他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王羲之行书用笔内擪,以骨力洞达胜出。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以筋力中圆胜出。王羲之行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尺牍书法,如《王羲之传本墨迹》等,这是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学写行书,使转之法是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不会使转,就无法表达笔笔“分得清、脱得开、合得拢、粘得住”的行书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分得清讲的是

笔笔交代清楚;粘得住讲的是笔笔气脉贯通。好的使转之笔,转折时须暗过而不露痕迹,其关联处如银丝盘曲。再次,要注意他的锋的运用。锋在何处?锋在笔尖的端处。笔锋要坚持做到时时锐利而勿使折损,笔身要坚持做到常常直立而勿使屈曲,笔毫要坚持做到时时齐整而勿使扭曲,笔尖要坚持做到常常集聚而勿使松散。又次,临帖的早期阶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重在“似”上下功夫。但是,临帖的后期阶段则最忌做字帖的奴隶。有的人老是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只知道依样画葫芦,搞复印式的临摹,那是徒劳的。一定要“遗貌取神”,要着重在得其笔意上下功夫。 2、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意义。颜真卿是中国书学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草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颜真卿怀着对骨肉亲人的沉痛悲悼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厚德载物作品欣赏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 范曾的书法一直是市场上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藏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他笔下的厚德载物书法作品。下面是为你的范曾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欣赏,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 __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1.范曾谈“孝” 中国人非常重视“孝”,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一般行事处世都比较平和,有中和之气,我受到父母的影响懂得自重、自谦,懂得孝敬。范曾艺术人生十周年谈傅雷 2.范曾眼中的大师 大师这个称号不要随便自封,大师这个浮名对我的艺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师这个名称不是当代随便给你的,要经过历史时间的考验,时间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审判官。 3.叁毛钱做一日叁餐之资 一个青年人应该奋斗,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淡泊。淡泊者,淡泊寡欲也。清贫让我感到精神最大的愉悦。 4.画画换来一座东方艺术大楼

书法作品诗句素材

书法作品--常用联句集锦 腾飞归真玉满堂金石寿仁者寿思无邪云鹤逰天风清气正思逐风云道德为师山鸣谷应靖海碧天收藏以心博古通今旷朗无尘随缘放旷淡泊明志翰逸神飞鸿鹄凌云 仁者不忧为善最乐厚德载物见贤思齐天道酬勤海阔天空练心畅神业精于勤 志存高远舞乂弄墨书以载道万法唯心 四字联 尧天舜日晏海清河清虚淡泊归之自然茶烟禅韵天风海涛云蒸霞蔚虎啸龙吟虚心直节激浊扬清诗情画意琴韵书声兰风梅骨剑胆琴心源洁流清形端影直疾如惊鸿矫若游龙春观鱼变秋听鹿鸣厚德平和哲思唯文尊酒相娱琴书是乐金石养寿翰墨陶情蕉下抚琴庭前赏月秦风流韵汉法凝神友天下士读古今书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五字联惟善以为宝能仁是吾师留心千古事放眼九天云 明月照积雪平畴交远风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读史知进退如水平有容德乃大静延年 修身如执玉任人忙海阔凭鱼跃普春秋 虎啸松声远烟云涛 乳鹿依花卧鸟谈天云开千里月有无中 思飘云物外长岁月 云霞岀海曙觉风来金石响高宇碧天秋 落笔撼五岳泣鬼神 肝胆一古剑荡九秋修德守方圆无欺心自安种德胜遗金 天高任鸟飞 龙腾海浪高 幽禽遇竹啼 风动一天星 诗入图画中 梅柳渡江春 桂松比真风 成诗凌九州 波涛两浮萍 事可对人语 竹因虚受益 乾坤容我静 雄心开伟业 听暮鼓晨钟 静闻鱼读月 江流天地外 鹤语寄春秋 暗飞萤自照 墨研清露月 落笔惊风雨 鹰翼搏千里 心常 松以 名利 妙手 看松 笑对 山色 松龄 松吼 琴响 诗成 松风

推窗观日月挥笔起云烟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怡性梅兰竹心源无风雨浩气陶情诗书画 养乾坤 入世不求名接物宜从厚修身读书能见道 贵有常 秋高泉气香志与秋霜洁心随山静松声远 朗月高 得山水清气 极天地大观养天地正气极风云大观 书道出新意 翰墨生古香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高怀见物理 和气得天真有益书常读亏心事莫为 诗书颂仁德岁壮犹存志事频文武兴社稷 不弃书 墨海见情素雨过琴书润风来书风通道义 翰墨香 文草六经来青松含古姿竹露道德千古事 滴清响 云开万里清明月从容出行云雨过千山碧 自在流 林间春有信 竹外水生风厚德纳人物大道载江河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欣赏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1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2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3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4 厚德载物隶书书法作品5 隶书的创作变化 书法创作在当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风格的局面,同时也更加强调书家的个性,体现书家的性灵之美,而人们的审美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等发生了变化。那么,当代隶书的创作有什么特点,是根植于传统还是背离传统。 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欣赏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审美具有明显的不同。并不认为具有博大精深的汉碑在今天就过时了,也没有理由排斥具有平直端正风格的汉代隶书。但从近20年当代书法的发展和全国书法展览的实际情况看,凡取法《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包括《石门颂》、《礼器碑》等风格的隶书作品,皆和展览入选无缘,而取法《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以及秦汉砖瓦文字的隶书

作品,甚至篆隶结合,行草杂糅的作品,却受到人们的喜爱,频频入展或获奖,并形成一种风气。这种状况是进步,还是倒退。是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是引导青年书法爱好者走向极端。 当代隶书创作所发生的这种异变现象是很正常的,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然,是一种进步和发展。出现这种现象,是当代书法家审美趣味发生变化的必然,是当代书法展厅文化现象的产物。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其实艺术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由烂漫自由到规范端严,又由规范端严到自由烂漫的发展过程,所谓先规矩,后变化,是人们学习艺术的必由之路。人们初期必然是要临摹和学习像《史晨碑》、《曹全碑》等规矩汉碑,等有了一定的隶书基础之后,就会自然追求发展和变化,取法和学习奇险峭拔的隶书作品,如以方笔取胜的《张迁碑》、自由率意的《开通褒斜道刻石》、处于隶楷之间的《广武将军碑》、平直简古的《好大王碑》等等,从而融会贯通,追求个性,抒发性灵。在这里,应该把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区分开来,把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区分开来,把书法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区分开来,逐步建立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共同基础和语境。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并没有背离传统,而是学习和借鉴了传统,是书法家通过对传统书法的挖掘和研究之后,取法传统书法中一向不被人们所重视和熟知的一部分作品和资料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的新的创作倾向。 纵观书法史的发展,隶书的产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一是秦汉时期,即古隶和今隶时期,这一时期的东汉是隶书发展最鼎盛和最辉煌的时期;二是唐代,即隶书发展的守成时期,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2015-01-15 文山书院上虞帖卷东晋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清 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 绫本纵132.5厘米横56厘米行草书鸭头丸帖卷王献之 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琊(今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承其父,并创新体。东晋著名书法家。此系唐摹本。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高宗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清永瑆楷书论画句 轴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纸本纵122.4厘米横50.4厘米楷书《大涅槃经》卷唐(公元618-907年)长26.5厘米宽834厘米此卷为敦煌唐人写经中的精品。朴茂中见 润泽,韵味古雅隽秀。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清郭尚先行

书七言联纸本(各)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郎官石柱记序帖册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的楷书作品,这部传世宋拓本,展示了张旭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力,这正是他狂草的根基所在。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 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苦笋帖卷怀素这件"苦笋帖" 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千字文卷释高闲纵30.8厘米,横331.3厘米释高闲,是晚唐时期专精草书的高手。此件作品点画纯熟,笔划粗中有细,心手双畅,可谓意境深远,情性毕露。传世高闲作品少见,这是仅见的孤本。行书八言联林则徐纸本 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林则徐(1785-1850年),字 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官大学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查办鸦片事件。工小楷,兼行书。此联为自书八言诗。行书仙庐峰六咏卷白玉蟾白玉蟾,南宋道士,出生于琼州,号海琼子,受封为紫清真人。他善书画,行书受黄庭坚影响,此卷书法秀逸清朗,别具一格,内容是咏景诗六首。纸本纵131.9厘米,横29.2厘米孙星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应网友要求,发些现代名家硬笔书法作品,以作为选贴参考.以下排名不分等级。▂_▂_▂_▂_▂_▂_▂_▂▂_▂_▂▂_▂_▂▂_▂1、 田英章,l950年生于天津,字存青、存卿,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学艺大学。田英章系书法世家,自幼3岁时和其兄田蕴章习练书法,主功欧楷,兼学二王及历代名家碑帖。是屈指可数的楷书名家。硬笔楷书偏与秀丽飘逸,虽说他楷书学欧,毛笔在当今也是屈指可数,硬笔笔法感更贴近与《灵飞经》。现在市场上的字帖太多了,字库编排,要知道字库在制作过程中,经过软件 调整秀气,难有手写之美,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他的硬笔楷书太过于“魅化,抗肩过重”等特点。也难免会对他的硬笔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倦之感,但是他的手写体个人觉得依旧很美,灵飞经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也不要让字库误导了田师在硬笔上的成就。之前也有分享过他的老字贴,90年出版的,喜欢的可以点击“硬笔书法技巧”查看历史消息。2、 卢中南,1950年12月出生。祖籍河南济源。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学欧体,擅长楷书,笔法秀美不失丰盈,结体端正,不扬不俗,柔中带刚。主页君手中也有卢中南老师的《欧阳询楷书全集 临本》,不胜美哉。 金书《兰亭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3、 吴玉生,1959年生,江苏人。多年临池不辍。担任过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华艺硬笔习字会副会长、中国书协函授培训中心副教授、中央电视台硬笔书法讲座主讲人和全国、全军书法赛事评委、编写出版书法教材字帖数十种。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 写人。国家行楷手写体规范字形样本字书写人。吴玉生是软笔、硬笔都颇有建树的书家,多年的教学实践,吴玉生总结 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和练字方法。 硬笔特点:温润秀劲,中宫紧凑且形态生动。特点非常易与掌握。 4、荆霄鹏 田英章弟子,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 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

当代书法名家于国光个人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名家于国光个人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书法作品 于国光近照 于国光:字润波,号东门客,是隶书名家刘炳森亲传弟子,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画院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名人书画院理事,神州博古书画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英杰国际交流中心艺术顾问,易从网特约书画家。 他曾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并获“中国优秀艺术家"、“中华书画艺术精英”、“当代资深书画家”等称号。其中堂、立轴、四幅屏、横幅等书法作品在市面上颇受欢迎,并被加拿大、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法爱好者、成功人士或收藏家高价收藏。有数千幅作品被各大知名企业、酒店、饭店、茶荘收藏展示,并为多家著名场馆题写匾额。 他幼喜书画,六岁习字,一岁拜著名书画家王稼骏习国画山水,并大量临摹宋元名家作品,受启功、陈叔亮、刘炳森等大家指教,使绘画书法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受郭传璋、白雪石诸先生 亲聆教诲。他从唐人欧阳询取法,从临摹欧体入手,在深得欧体精、气、神之后,开始遍习历代经典名帖,广泛涉猎行、

草、隶、篆诸体。他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悉心揣摩王 羲之父子、张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 頫、赵朴初、启功等古今名家的精品力作,逐步领悟到这些书坛 巨擘的运笔精髓。他广纳“百家之言",师古不泥古,师心不师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敦 厚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来自实力派书法家于国光老师的书法作品。 于国光书法作品欣赏一: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书法四条屏《梅兰竹菊》作品来源: 易从网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 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而有幽香,能够 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 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 年 主要成就: 书法 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帖 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

八字激励名言书法作品

八字激励名言书法作品 八字激励名言书法作品精选 1. 莫找借口失败,硬笔书法,只找理由成功。 2.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5.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6.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7.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8.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9.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10. 字怕练,马怕骑 八字激励名言书法作品热门 1.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2.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3.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4.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5.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6.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7.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8.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9.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0.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11.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12. 厚德载物 13.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4.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5.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16.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7.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18.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19.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20. 励志书法字画作品欣赏 21. 奋斗人生迢迢路坎坷勇往直前莫退缩装饰字画励志书法 22. 天道酬勤书房诗词书法客厅十字绣字画丝线精准印花 23. 天道酬勤十字绣精准印花十字绣大版励志书法字画 24. 学贵有恒客厅书房教室布置办公室墙贴字画励志书法中国风 25. 陋室铭客厅大幅励志书法诗词房正品字画十字绣 26. 天道酬勤客厅书房办公室励志字画书法作品真迹行书 27. 有志者事竟成客厅办公室字画横幅名人真迹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 东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会稽”。其子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遗址犹存。 中文 名: 王羲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 作379年 主要成 就: 书法 代表作 品: 《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 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 代: 东晋 称号:书圣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从曾祖与《二十四孝图》中的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于江南(今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着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着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