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制冷及低温工程课程设置

2007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方面的机械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差不多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差不多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

2. 把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现状和进展趋势,较强的运算机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3. 把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

1. 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产品数字化设计

本研究方向面向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产品数字化开发技术的研究。要紧研究内容包括:机构与产品创新设计/分析理论与方法,测量技术与反求工程,CAD/CAM/CAE,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快速模具,产品数字化设计,拟实产品开发技术,设计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机械CAD/CAM和专家系统,机器人及机电操纵,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机械振动噪声分析及智能操纵等。

2. 先进机电产品/工艺/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本研究方向面向先进机械产品、工艺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要紧研究内容包括:复杂机械系统的运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开发,机电液系统及其元器件的研究与开发,先进制造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高效产品设计软件系

统的研究与开发,先进塑性成形理论的研究,模具设计分析理论与开发技术的研究,先进材料制造工艺及应用研究,先进复合快速成形技术及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样为三年,前二个学期要紧进行课程学习,后四个学期要紧进行学位课题研究、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整个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打算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个不因培养条件或专门情形,不能完成培养打算要求者,必须按规定提出延长时刻的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时刻3至6个月。对少数学业优秀、研究工作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打算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位课程学分许多于20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7学分。具体实施方法按《集美大学研究生教学治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见附页)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学院党政负责人、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情形,合格者进入论文时期。中期考核一年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考核工作按照《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

1. 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

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研究论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硕士生一样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最迟于第四学期的第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打算,并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向所在教研室或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研究生处,一份学院备案,一份个人保留。

研究工作实施期间,研究生要按照开题报告的设计,在导师指导下科学严谨地进行每个内容的实验。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后,导师应对研究生撰

写的学位论文认真批阅,认真修改,经导师和指导小组认定合格后,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一样许多于3万字。2.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要聘请2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人员评阅论文(至少有1名是校外专家),研究生处按照要求提出双盲送审名单。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至7人(如果导师参加必须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组成,委员会成员中至少须有外单位专家2人。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须由教授或相当职称(教授级高工、研究员)的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按照答辩的情形,确实是否授予硕士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答辩者可获得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参见《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暂行)》。

七、培养方式

1. 政治思想工作

由校、院共同负责,学院指定一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兼任研究生秘书或辅导员。

2. 指导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注重研究生自己猎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3. 培养打算的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与导师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打算。培养打算一式四份,三份分不由研究生处、学院和指导教师存档,一份研究生自留。

4. 课程学习

为使硕士研究生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必须学好学位课程,并按照研究方向需要和研究生基础条件选读几门选修课程。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课堂讲授、专题报告和讨论,或导师指导下的自学,阅读指定的书刊等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猎取知识,独立摸索,独立分析咨询题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不管何种方式,研究生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者(学位课程成绩70分以上,选修课程成绩合格以上),方可获得学分。

5. 学术活动

为培养研究生查阅中、外文献,把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提升其论文综述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要求研究生从第3学期开始,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按照论文进度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每在学术活动中作一次专题报告计1学分,其余活动参加一次计0.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作两次专题报告,总计5学分。

6. 科研活动

学位论文答辩前,在CN刊物上至少公布发表1篇论文。

6. 实践活动

本专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依专业方向必要时可安排一定生产实践。实践活动从第二学年开始,包括专业课部分的课堂讲授、实验课指导、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任务。实践教育环节合格记2学分。已有一年以上大学教学实践或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免修,仍计2学分。

课程设置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代码:080203)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试题及答案.doc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计 20 分) 1.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能量交换,那么这个热力系统一定是 ( ) 2.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只与 ( )参数有关。 3.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热力系统将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热力系统 内部一定不存在 ( )。 4.若组成热力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热力系统将处于力平衡状态。此时热力系统 内部一定不存在 ( )。 5.干饱和蒸汽被定熵压缩,将变为:( )。 6.湿空气压力一定时,其中水蒸气的分压力取决于( )。 7. 再热循环的目的是 ( )。 8. 回热循环的主要目的是( )。 9.热辐射可以不依靠 ( ),在真空中传播。 10. 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 )的过程无关。 二. 判断题(每题 1 分,计 20 分) 1.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2.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 3.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 4.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5.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6.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 7.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 8.在闭口热力系中,焓 h 是由热力学能u 和推动功 pv 两部分组成。() 9.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 10. 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 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11. 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均相同;() 12. 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13.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过 程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制冷与低温工程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1、分析高低温热源温度变化对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 答:制冷系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成正比,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成反比。当高低温热源的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为定值。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 2、比较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答:制冷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1.两者同为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 2.两者定义不同。制冷系数为制冷循环总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总功之比。 热力完善度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 3.两者的作用不同。制冷系数只能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热力完善度可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 4.两者的数值不同。制冷系数一般大于1,热力完善度恒小于1。 第二章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 1、为下列制冷剂命名: (1)CCI2F2:R12 (2)CO2 :R744 (3)C2H6 :R170 (4)NH3 :R717 (5)CBrF3:R13 (6)CHCIF2 :R22 (7)CH4 :R50 (8)C2H4:R150 (9)H2O :R718 (10)C3H6 R270 2、对制冷剂的要求有哪几方面? 答: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2、迁移性质方面 (1)粘度及密度要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制冷剂流量减小。 (2)热导率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4、其它 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要大,可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换热面积。 3、简述对制冷剂热力学方面的要求。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4、简述对制冷剂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要求。 (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 (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5、简述氨制冷剂的性质。 1)、热力参数 t临=133.0℃;t凝=-77.9 ℃;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湖南大学工程热力学试题及答案1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2. 理想气体只有取定值比热容时,才能满足迈耶公式g v p R c c =-。……( ) 3. 不可逆过程不能T-s 图上表示,所以也不能计算过程的熵变量。………… ( ) 4.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大于其它循环的热效率。…………………………( ) 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适用于所用工质的稳定流动情况,不论过程是否可逆,有无耗散效应。……………………( ) 6. 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都是可逆过程。…………………( ) 7. 活塞式压气机应采用隔热措施,使压缩过程接近绝热过程。………………( ) 8. 经不可逆循环,系统与环境无法完全恢复原态。……………………………( ) 9. 熵产大于0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 10. 实际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之后,其热力学能不变。…………………………(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理想气体可逆吸热过程,下列哪个参数一定增加:( )。 A.热力学能; B.熵; C.压力; D.温度 2. ? +?=pdv u q 适用于 ( B ) A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B 一切气体可逆过程 C 理想气体一切过程 D 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 3. 下面参数中,量纲不相同的有( B ) A. 比热容 B. 比焓 C. 质量气体常数 D. 比熵 4. 若空气进行可逆定压加热过程,则:( C )。 A.空气作功量大于其热力学能增量; B.空气作功量等于其热力学能增量; C.空气作功量小于其热力学能增量; D.无法确定 5. 下列三种状态的空气,哪种状态的熵最大( A )。 A. 100oC ,20bar ; B. 200oC ,10bar ; C. 100oC ,10bar ; D. 150oC ,15bar 6. 某制冷机在热源1T =300K 及冷源2T =250K 之间工作,其输入功W 为25kJ ,从冷源吸热量Q ,2为110kJ ,此制冷机是( C )。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卷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与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与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 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22.吸收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 23.循环倍率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 24.放气范围P173:Wr - Wa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 25.发生不足P173:发生终了浓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r’小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r 26.吸收不足P173:吸收终了稀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a’高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a 27.喷淋密度P17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kg/m2?s 28.直接冷却P314:用制冷剂为冷源直接与被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 29.间接冷却P314:利用冷却后的载冷剂或蓄冷剂作为冷源,使被冷却的对象进行冷却 30.气体水合物P331:当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作用时,造成水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的结冰现象,所形成的固体 31.低温工质P336:在深冷技术中用于制冷循环或液化循环的工质 32.液化系数P351:加工1Kg气体所获得的液体量 33.跑冷损失P354:环境介质传热给低温设备引起的冷量损失 34.分凝P399:根据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将混合物冷凝到不同的温度使各组分分离 35.精馏P403:将溶液部分气化或混合气体部分冷凝反复进行,逐步达到所需要纯度的分离气体方式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知识分享

一、判断题: 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3.公式d u = c v d t 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4.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5.在T —S 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 6.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 7.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最为省功。 8.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 T q d d c ,可知理想气体的p c 为一过程量; 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 11.在管道内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滞止参数都相同。 12.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13.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 14.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5.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 16.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 17.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19.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 20.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 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 21.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内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功。 22.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Δh=c p ΔT=0。 23.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 p =∫c p dT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 24.在p -v 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用 (闭卷,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什么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称为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驱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且无耗散。 2. 温度为500°C 的热源向热机工质放出500 kJ 的热量,设环境温度为30°C,试问这部分热量的火用(yong )值(最大可用能)为多少? 答: = ??? ? ? ++-?=15.27350015.273301500,q x E 303.95kJ 3. 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T 1吸收热量Q 1向低温热源T 2放出热量Q 2,证明:由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和功源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 。假设功源的熵变△S W =0。 证明: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为 (1分) 对热机循环子系统: 1分 1分 根据卡诺定理及推论: 1 4. 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右图所示。若将隔板抽去,试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状态参数(T 、P 、u 、s 、v )如何变化,并简述为什么。 答:u 、T 不变,P 减小,v 增大,s 增大。 自由膨胀 12iso T T R S S S S S ?=?+?+?+?W 1212 00ISO Q Q S T T -?= +++R 0S ?=iso 0 S ?=

5. 试由开口系能量方程一般表达式出发,证明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后工质的焓值不变。(绝热节流过程可看作稳态稳流过程,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答:开口系一般能量方程表达式为 绝热节流过程是稳态稳流过程,因此有如下简化条件 ,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质量守恒,有 代入能量方程,有 6. 什么是理想混合气体中某组元的分压力?试按分压力给出第i 组元的状态方程。 答: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之下,当i 组元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体的容积(中容积)时对容器壁面所形成的压力,称为该组元的分压力;若表为P i ,则该组元的状态方程可写成:P i V = m i R i T 。 7. 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否就愈大,愈有利?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否,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愈小,耗功越大。(2分) 证明:T T w q T T T R ?==-= 2 2212ε,当 2q 不变,T ?↑时,↑w 、↓R ε。即在同样2q 下(说明 得到的收益相同),温差愈大,需耗费更多的外界有用功量,制冷系数下降。(3分) 8. 一个控制质量由初始状态A 分别经可逆与不可逆等温吸热过程到达状态B ,若两过程中热源温度均为 r T 。试证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对外做出的膨胀功也大。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期末考试题库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考试题库(2017级) 制冷与低温基础部分: 1、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多少? 答: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120K。 2、请举出几个制冷与低温的应用领域。 答:制冷技术的应用:(1)大中型建筑物的中央空调;(2)工业空调;(3)住宅空调;(4)运输空调;(5)食品贮藏与配送;(6)食品加工;(7)化学工业和加工工业; (8)制冷的特殊应用:制冰机、滑冰场、建筑工业(青藏高原筑路采用“冻土法”); 医疗卫生(如药品疫苗冷藏保存) 低温技术的应用:(1)能源与交通(如液化天然气、核聚变中利用大型低温超导磁体对聚变反应器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磁约束、超导列车、低温液氢燃料等);(2)航空与航天(如用液氧做火箭推进剂、高真空环境要用低温泵产生、航天飞机用液氢和液氧做推进剂、高空军用飞机上的液氧呼吸机、冷氮气的低温风洞等);(3)科学实验(超低温状态下的电子偏离实验、超导性理论的研究等);(4)工业(如液氧用于钢铁工业、金属的切割、采用纯痒进行活水处理、液氮速冻高档鱼虾、液氮还可用于汽车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再利用处理等);(5)生物医疗(血细胞的低温保存、手术中低温麻醉、以及骨髓、组织、肿瘤细胞和皮肤的低温冷冻保存等)。 3、请给出氦、氢、氖、氮、氧、氩、甲烷的正常沸点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数据(考 试重点)。 答:(1)氦的正常沸点温度4.25K、临界压力0.227MPa和临界温度5.15k (2)氢的正常沸点温度20.35k、临界压力1.297MPa和临界温度33.15K (3)氖的正常沸点温度27.108K、临界压力2.65MPa和临界温度44.4k (4)氮的正常沸点温度77.35K、临界压力3.3944MPa和临界温度126.15K (5)氧的正常沸点温度90.15K、临界压力5.046MPa和临界温度154.55K (6)氩的正常沸点温度87.29K、临界压力4.86MPa和临界温度151.15K (7)甲烷(R50)的正常沸点温度111.65K、临界压力4.65MPa和临界温度-190.65K 4、请给出R12、R22、R290、R600a、NH3、CO2等工质的正常沸点数据,并评述比较一下 它们的温室效应(GWP、ODP)、可燃性等。 答:(1)R12(二氯二氟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43.35K,温室效应(GWP=10890、ODP=1):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并且存在温室效应、可燃性; (2)R22(二氟一氯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2.39K,温室效应(GWP=1810、ODP=0.04~0.06):属于HCFC(氢氯氟烃)类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不燃烧; (3)R290(丙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1.08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4)R600a(异丁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61.42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5)NH3工质的正常沸点239.85K,温室效应(GWP=1、ODP=0):自然制冷工质,环境友好型,有一定的可燃性; (6)CO2工质的正常沸点194.65K,温室效应(GWP=1、ODP=0):有一定的温室效应、不燃; 综上,氟氯烃类制冷剂(R12和R22)的环境影响指标较差,目前R12的替代制冷

最新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最新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给理想气体加热,其热力学能总是增加的。 错。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如果理想气体是定温吸热,那么其热力学能不变。 1.测量容器中气体压力的压力表读数发生变化一定是气体热力状态发生了变 化。 错。压力表读数等于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加上大气压力。所以压力表读数发生变化可以是气体的发生了变化,也可以是大气压力发生了变化。 2.在开口系统中,当进、出口截面状态参数不变时,而单位时间内流入与流出 的质量相等,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与功量不变,则该系统处在平衡状态。 错。系统处在稳定状态,而平衡状态要求在没有外界影响的前提下,系统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 3.热力系统经过任意可逆过程后,终态B的比容为v B大于初态A的比容v A,外 界一定获得了技术功。 错。外界获得的技术功可以是正,、零或负。 4.在朗肯循环基础上实行再热,可以提高循环热效率。 错。在郎肯循环基础上实行再热的主要好处是可以提高乏汽的干度,如果中间压力选的过低,会使热效率降低。 6.水蒸汽的定温过程中,加入的热量等于膨胀功。 错。因为水蒸汽的热力学能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水蒸汽的定温过程中,加入的热量并不是全部用与膨胀做功,还使水蒸汽的热力学能增加。 7.余隙容积是必需的但又是有害的,设计压气机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余隙比。 对。余隙容积的存在降低了容积效率,避免了活塞和气门缸头的碰撞,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设计压气机的时候应尽可能降低余容比。 8.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高。 错。在循环增压比相同吸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高;但是在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比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低。 9.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错。熵是状态参数,工质熵的变化量仅与初始和终了状态相关,而与过程可逆不可逆无关。 10.已知湿空气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工程热力学15制冷循环.doc

15. 制冷循环 15.1制冷与逆卡诺循环 将物体冷却到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且维持这一低温,称为制冷。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藏室)移向高温物体(如环境)。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这一过程不能自发实现,必须消耗外部可用能,通常是消耗机械能或高温热源所提供的热能。因此制冷循环是一种逆向循环。如果循环的目的是从低 温物体取走热量,以维持物体的低温状态,称之为制冷循环。 前已述及,在两个恒温热源间的动力循环中,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按照 图15-1,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熵过程按照与卡诺循环相反方向(逆时针)运行的循环称为逆卡诺循环。可以证明在两个恒温热源间,逆卡诺循环的制 冷系数最大,为 L H L T T T -= max ε (15-1) 式中,H T 和L T 分别是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的温度。 L H L L Q Q Q W Q -== ε ← L L H H T Q T Q ≤ 从式中可以看出,和卡诺循环一样,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也只与高温热源与低 温热源的温度有关。 15.2 空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利用空气作为制冷工质构成空气压缩制冷循环——逆布雷顿循环。和下节将要讲到的蒸汽制冷循环不同的是:在空气制冷循环中,工质不会发生相变,而是依靠显热在定压情况下吸收和放出热量,因此制冷量较小,偏离逆卡诺循环较远,经济性较低。

鉴于空气定温吸热、放热不易实现,改用两个定压过程代替,因而压缩空气制冷循环实为逆向的布雷顿循环。 分析:低温热源(冷库)吸热 412h h q -= 高温热源(环境)放热 321 h h q -= 耗功 ()()413221h h h h q q w ---=-= 制冷系数 ()()()()1 14 1324132414132412---=----=----== T T T T T T T T T T h h h h h h w q ε 过程1-2、 3-4 定熵, 43112 12T T p p T T =??? ? ??=-κ κ → κκπ1 1 24132-==--T T T T T T 故 1 1 1-= -κ κπ ε (15-2) 可见 ↑→ ↓ επ 减小增压比,可使 制冷系数提高, 但这会使 膨胀温降减小,制冷量下降。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 优点:工质易得,安全。 缺点:制冷量不大。(空气热容小,增加↑π → ↓ε) 故一般在普冷(50->℃)很少用(除了用于飞机空调,直排),在深冷(100-<℃)可用于导弹内红外探测器的冷却,不计成本效率)。 为增大制冷量须增大流量,活塞式的压气机、膨胀机让位于 叶轮式的压气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和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5.只有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和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水蒸气含量越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 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和两个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 )、( )。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 )。 25、卡诺循环由(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 )、( )、( )。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_____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资料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单级蒸汽制冷机 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系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试验系统和制冷机的运行操作. 2,掌握小型单级制冷压缩机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和使用仪表. 3,了解国际标准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73—8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4,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工况分析及数据整理方法,绘制性能曲线. 5,初步掌握试验工况的试验有关规定. 二,制冷压缩机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有关规定:(参见GB5773—86) 1 试验项目 单级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主要是测试下列性能指标: (1)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由试验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比焓与排气口压力对应的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的差之值. (2)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为压缩电机输入功率. (3)单位功率制冷量: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2 试验规定: (1)试验方法的规定: ①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二者应同时进行测量. ②校核实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制冷量之间的偏差应在±4%以内,并且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③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达到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工况稳定各点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半小时后,每隔2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都符合表1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④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小于6℃ 表1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 参数 每一个测量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 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吸气压力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轴转速 电压 频率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分) 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0.18MPa,环境压力Pa=0.1MPa,则测得的压差为( B ) A.真空pv=0.08Mpa B.表压力pg=0.08MPa C.真空pv=0.28Mpa D.表压力pg=0.28MPa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 A )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 B ) A.q=0 B. Wt=W C. Wt>W D. Wt

A.焓值增加 B.焓值减少 C.熵增加 D.熵减少 7.空气在渐缩喷管内可逆绝热稳定流动,其滞止压力为0.8MPa,喷管后的压力为0.2MPa,若喷管因出口磨损截去一段,则喷管出口空气的参数变化为( C ) A.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B.流速降低,流量减小 C.流速不变,流量增大 D.流速降低,流量不变 8.把同样数量的气体由同一初态压缩到相同的终压,经( A )过程气体终温最高。 A.绝热压缩 B.定温压缩 C.多变压缩 D.多级压缩 9._________过程是可逆过程。( C ) A.可以从终态回复到初态的 B.没有摩擦的 C.没有摩擦的准平衡 D.没有温差的 10.绝对压力p, 真空pv,环境压力Pa 间的关系为( D ) A.p+pv+pa=0 B.p+pa-pv=0 C.p-pa-pv=0 D.pa-pv-p=0 11 Q.闭口系能量方程为( D ) A. +△U+W=0 B.Q+△U-W=0 C.Q-△U+W=0 D.Q-△U-W=0 12.气体常量Rr( A )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答案.doc

全国考研专业课高分资料 中北大学 《工程热力学》 期末题 笔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生笔记或者辅导班笔记 讲义: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期末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本科期末测试题2-3 套 模拟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测试题 2 套 复习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研专业课导师复习题 真题: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历年考试真题,本项为赠送项,未公布的不送!

中北大学工程热力学试题(A)卷(闭卷)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 1 分,共15分) 1、压力为 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 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 截去一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A. 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 2 、某制冷机在热源T1= 300K,及冷源消耗功为 250 KJ ,此制冷机是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T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 【】 1000 KJ, A. 可逆的 B. 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 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A. U B. U pV C. U mc2f / 2 mgz D. U pV mc2f / 2 mgz 4、熵变计算式s c p In (T2 / T1) R g In ( p2 / p1) 只适用于【】 A. 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 一个【】过程。

制冷及低温原理(2014年中期试卷)

重庆大学 制冷与低温原理 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号:14011535 考试日期: 2014.10.30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45 分钟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 压缩机吸气过热分为有用过热和无用过热,无用过热会使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__不变__(不变,减小或增大);实践表明,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吸气过热的大部分是无用过热,为了避免大量无用过热,常采用____气液或者回热热____交换器。 2. 蒸汽压缩式制冷中,降低蒸发温度和提高冷凝温度都会使得制冷机的 COP___ 降低_____,二者中对制冷性能系数影响较为明显的是________蒸发温度___。 3. R718代表的制冷剂是____H 2O___;制冷剂选用时通常要考虑环境影响指数,通常是指___温室影响指数____和臭氧衰减指数。 4. 超临界制冷循环是循环中制冷剂的放热过程在____临界温度____以上,为非凝结相变的放热过程。 5. 为获得低温而采取两级压缩或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主要原因有__减小压比__ 和 ____获得比单级压缩循环更低的制冷温度 ___ 。 6. 采用液体过冷循环,在相同过冷度下,过冷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提高的百分数与制冷剂的____比热容_______和____潜热_______有关。 7. 工作在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50℃工况下的热泵循环,其理想制热 系数为 7.18 。 8. CO 2超临界制冷循环放热过程为一变温过程,有较大的___温度___滑移。正好与所需的变温热源相匹配,是一种特殊的___劳伦兹___ 循 环,用于热回收时,有较高的热效率。 9. 评价一个制冷循环与可逆制冷循环的接近程度,通常用_____热力完善度或循环效率_______指标表示。 10.压缩机和 节流阀或膨胀阀 把整个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分成高压和低压两部分。 二、判断题 (20分,每题2分) 1.制冷循环中应用液体过冷对改善制冷循环的性能总是有利的。 ( Y ) 2.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管道可以用不锈钢管。 ( Y ) 3.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高压液管是连接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的管道。 ( Y ) 4.物质从致密态到质稀态相变时,吸收热量。 ( Y ) 5.气体绝热节流是一个典型的可逆过程,节流前后的焓值不变。 ( N ) 6.饱和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三者相等。 ( Y ) 7.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用来反映消耗一定的补偿能可获得多少收益能,供热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 N ) 8.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高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等于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 ( N ) 9.制冷剂R600a 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 N ) 10.制冷剂的ODP 值越大,表明对臭氧层的破坏潜力越大;GWP 越小,表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越小。 ( Y ) 命 题人: 组题人: 审 题 人: 命题 时 间: 教 务处制 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工程热力学1期末试题+答案

图 1 图2 2012工程热力学Ⅰ考题(A ) 一、简答题(共30分) 1、图1中循环1-2-3-a -1和循环1-b -3-4-1都是不可逆 循环。有人判断循环1-2-3-a -1的热效率高于循环1-b -3-4-1的热效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为什么?(10分) 2、有一种热机,以水蒸气为工质,循环的高温热源温度为1200 K ,低温热源温度为300 K ,循环的热效率t η。现将循环工质改成理想气体,则循环的热效率t'η与原循环热效率比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10分) 3、“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中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释放出大量热量,有人提出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直接送回锅炉可提高水蒸气循环的热效率。”请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评估这种观点。(10分) 二、计算题(共70分) 1、一种切割工具利用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水流切割材料,供水压力为200kPa 、温度20℃, 喷嘴内径为0.002m 时,射出水流温度20℃,压力100kPa ,流速1000m/s ,已知在200kPa 、20℃时,3 0.001002m /kg v =,假定可近似认为水的比体积不变,求水泵功率。(10分) 2、某太阳能供暖的房屋用5×8×0.3m 的大块混凝土板作为蓄热材料,该混凝土的密度为2300kg/m 3 ,比热容0.65kJ/(kg ·K)。若混凝土板在晚上从23℃冷却到18℃(室内温度),求此过程的熵产。(10分) 3、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图2循环1-2-3-4-1),压缩比ε =10,压缩冲程的起点状态是t 1=35℃ 、p 1=100kPa 。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 。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 =1.004kJ/(kg·K),κ =1.4,求:(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压力和循环热效率;(2)若循环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均不可逆,两过程的熵产分别为0.1kJ/(kg·K)和0.12 kJ/(kg·K),求工质 经循环后的熵变; (3) 若膨胀过程持续到5(p 5 = p 1),画出循环T-s 图,并分析循环热效率提高还是下降。(10+5+5分) 4、空气在轴流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压力比为4.2,初终态温度分别为30℃和227℃。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第十七讲)11_1、2、3

第十一章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对物体进行冷却,使其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称为制冷。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生活中。 制冷循环的目的:是将低温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热源。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提供机械能或热能作为代价。 根据所消耗的能量形式不同,一般可将逆循环分为两大类: ①消耗机械能的压缩式制冷循环。 包括: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②消耗热能的制冷循环。 包括:蒸汽喷射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并分析提高其经济性的途径。 第一节制冷剂及p-h图 制冷剂是制冷装置的工质,主要是低沸点物质。蒸汽压缩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主要是氟里昂和液氨。 常用的氟利昂有:氟利昂12(CF2Cl2)、氟利昂22(CHF2Cl)、氟利昂134a (C2H2F4)、氨等。物理性质见表11-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存在汽-液相变,为了计算制冷循环中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状态参数,需要查找制冷剂的饱和蒸汽表和过热蒸汽表。 但是,工程上更多的是应用制冷剂的压-焓图(p-h图)进行分析。 p-h图是根据制冷剂蒸汽性质表绘制的。 p-h图是以logp为纵坐标、以h为横坐标建立的半对数坐标图。 如图11-1所示。 说明:①采用logp为坐标,可以使压力从0.001~0.01Mpa,从0.01~0.1Mpa,从0.1~1Mpa所占的坐标高度相同,使低压区图线面积增大,读数更准确。 ②因为实际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常用的工作压力围都远低于临界压力,所以工程上使用的p-h图都没有绘制较高压力部分。 p-h图分析:全图共有六条线、三个区(未饱和液体区、湿蒸汽区、过热蒸汽区)和一个点临界点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