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专利法学习

3、专利法学习

3、专利法学习
3、专利法学习

第1单元专利制度、专利法概述 (5)

一、专利制度的一般理论 (5)

(一)专利制度的涵义、特征 (5)

(二)专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5)

二、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6)

(一)世界范围内专利制度、立法的情况 (6)

(二)我国专利制度、专利立法的情况 (7)

三、专利制度的目标与功能 (8)

(一)专利制度的目标 (8)

(二)专利制度的功能 (9)

四、与专利制度相关的重要国际条约 (9)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9)

(二)《专利合作条约》 (10)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10)

第2单元专利权的权利归属 (12)

一、专利权的权利归属概述 (12)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2)

(一)我国法律关于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规定 (12)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种类 (12)

(三)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13)

三、合作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一)共同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二)委托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14)

第3单元专利权的客体 (15)

一、发明 (15)

(一)发明是一种新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5)

(二)发明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方法 (15)

二、实用新型 (15)

三、外观专利 (16)

四、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 (17)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17)

(二)专利法授予的例外或排除领域 (18)

第4单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20)

一、新颖新的条件 (20)

(一)现有技术 (20)

(二)抵触申请 (20)

(三)新颖性的判断 (21)

二、创造性的要求 (22)

(一)创造性的涵义 (22)

(二)创造性的判断 (22)

三、实用性的要求 (24)

(一)实用性的涵义 (24)

(二)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性的判断 (25)

第5单元外观设计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26)

(一)不属于现有设计 (26)

(二)不存在抵触申请 (27)

二、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 (27)

(一)涉案专利不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 (27)

(二)涉案专利不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转用、现有设计及其特征的组合 (28)

三、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29)

(一)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商标权冲突 (29)

(二)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著作权的冲突 (29)

第6单元专利的申请与审批(1) (30)

一、专利申请概述 (30)

二、专利申请原则 (30)

(一)先申请原则 (30)

(二)单一性原则 (30)

(三)优先权原则 (31)

三、专利申请文件 (31)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文件 (31)

(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文件 (33)

四、专利申请的修改和撤回 (35)

(一)专利申请的修改 (35)

(二)专利申请的撤回 (36)

第7单元专利的申请与审批(2) (37)

一、专利申请的审查 (37)

(一)发明专利的审查 (37)

(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38)

二、专利申请的批准 (39)

(一)专利授权决定、登记和公告 (39)

(二)专利权的期限、终止 (39)

三、专利申请审批中的复议程序和复审程序 (40)

(一)专利申请审批中的复议程序 (40)

(二)专利申请审批中的复审程序 (41)

四、请求专利无效宣告的审查 (42)

(一)请求专利无效宣告的启动 (42)

(二)宣告无效专利的理由 (42)

(三)请求专利宣告无效 (43)

第8单元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 (45)

一、专利权的内容 (45)

(一)排他使用权 (45)

(二)实施权 (45)

(三)实施许可权 (47)

(四)转让权 (47)

(五)其他权利 (47)

三、专利权的限制 (47)

(一)不视为侵犯专利权情形 (48)

(二)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50)

第9单元专利侵权的判定(1) (52)

一、专利侵权的涵义、构成 (52)

(一)专利侵权的涵义 (52)

(二)专利侵权的构成 (52)

二、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 (52)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 (52)

(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 (55)

第10单元专利侵权的判定(2) (58)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判定规则 (58)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步骤 (58)

(二)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方法 (58)

(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 (58)

二、相同侵权(字面侵权)的情形及其判定 (58)

(一)技术特征完全相同 (58)

(二)被控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为下位概念 (58)

(三)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增加了其他技术特征 (59)

三、等同侵权的情形及其判定 (59)

(一)等同侵权的涵义 (59)

(二)等同侵权(等同特征)的表现形式 (59)

(三)等同侵权适用的限制 (60)

第11单元专利侵权的判定(3) (62)

一、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涵义及评定方法 (62)

(一)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涵义 (62)

(二)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步骤 (62)

二、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主体 (62)

三、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客体 (62)

四、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相同或近似种类产品的判断 (63)

(一)相同或近似种类产品的判定依据 (63)

(二)相同种类的产品 (64)

(三)相似种类的产品 (64)

五、与授权外观设计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观设计的判定 (64)

(一)相同或近似的判定方法 (64)

(二)相同或近似的判断 (65)

第12单元专利侵权的法律救济 (67)

一、专利侵权的民事救济 (67)

(一)停止侵权 (67)

(二)损害赔偿 (67)

二、专利侵权的行政救济 (69)

(一)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70)

(二)调节专利纠纷 (70)

三、假冒专利行为的法律规制 (71)

(一)假冒专利行为的表现 (71)

(二)假冒专利行为的法律责任 (72)

第1单元专利制度、专利法概述

一、专利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专利制度的涵义、特征

1、专利权的涵义

专利权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就涵义而言专利权是政府授予专利人拥有排除他人对其发明创造进行实施和利用的权利。

专利权在性质上同许多民事权利一样,主要表现为一种财产权利。就专利权的取得而言,与一般的财产权不同的是,专利权不因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取得,它需要经过申请人申请、专利主管部门审查和批准等程序。

2、专利权的特征

相比一般的民事权利,专利权主要具有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的特征。

(1)排他性

专利权的排他性是指专利权具有排除他人实施、利用的特质。严格意义上,一般的物权和商标、著作权(简称其他财产权)都具有排除他人对其进行利用的特征,否则无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财产权的设立将毫无意义。但排他性对于专利权而言,具有不同于其他财产权的意义。对其他财产权而言,权利人是在自己拥有对财产进行利用的情况下,同时具有可以排除他人对其财产利用的权力,而专利权人对专利权的拥有,除具有可以排除他人对其专利的实施、利用外,并不当然意味着,专利权人自己可以实施、利用自己的专利。

(2)地域性

由于专利权一般是国家专利主管部门依据本国法律授予的。因而专利权通常仅在授予国主权范围内有效。或者说在一国取得权利授权的专利权人无权在他国就其专利组长权利。专利权的地域性体现了国家主权原则的要求。如果想使得相关发明创造在他国受到保护,则应按该国的法律要求向该国提出专利申请。否则无法对他国实施、利用相关发明创造的行为主张权利。

(3)时间性

专利权保护的时间性意味着,仅在一定的期限内对专利权予以保护,超过这一合理期限,专利权失效,相关发明创造所涉及的知识和信息将进入公共领域。

专利权的时间性体现了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世界各国的专利法对专利权的有效期限都进行了规定。我国《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从申请日期计算。

(二)专利制度的理论基础

西方社会关于专利制度产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大理论:

1、自然权力理论(natural rights theory)

自然权理论的核心是英国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劳动财产”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发明创造是发明人劳动财产,对其拥有自然权利。自然权利理论的缺陷是明显的,按照该理论,权利人对作为财产的发明创造的拥有权是没有期限的,无法回归到公共领域,因而它无法解释专利权的时间性特征。同时,依据这一理论,专利权将和其他有形财产一样属于自然权利,享有同样的保护水平。此外,自然权利理论还将导致对科学发现主张专利权。基于这些不足,自然权利理论已近无法对现代专利制度进行合理的解释。

2、功利主义理论(utiliarian theory)

功利主义是风行于19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斯图尔滕.密尔(John Stuart Mill)是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按照功利主义,政府理发只有处于增进大多数人的福利时,才是符合功利原理的。专利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出于功利主义原理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

专利制度功利主义理论分为激励理论和披露理论两种理论。

激励理论的核心在于专利制度的产生是出于激励创新的需要。该理论关注企业的创新激励问题。对企业而言,从事研发活动也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投资决策。只有当企业能获取其发明创造的全部社会价值时,创新的激励才能达到最优状态。反之,企业创新激励就会收到抑制。专利制度就是一种通过对发明创造的保护来证明创新者获取其创新的收益,从而激励发明创造的机制。

(2)披露理论

披露理论也称为合同理论,该理论将专利制度视为社会和发明者之间定力的合同或契约。双方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双方交易的标的就是体现在发明创造中的知识。发明者的义务是向社会公开其发明创造,而社会所付出的对价就是授予发明者对其发明创造具有排他性的专利权。

二、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一)世界范围内专利制度、立法的情况

1、专利制度的萌芽阶段

在中世纪的欧洲,为抵消封建行会对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遏制,特权制度应运而生。

特权赋予在行会管辖地域和行业内从事经国王或君主授权的贸易的权利。这种特权是以一种由国王或君主签发的证书形式授予的,该证书名称为“letter of patent”(专利证书)。在英国,1311年签发了第一个“letter of patent”,由英王签发,授予发明人或者将技术引入英国的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技术享有垄断权。专利或专利权对应英文为“patent”,即起源于这一名为“letter of patent”证书或文件。

2、威尼斯元老院1474年法令

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最接近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威尼斯参议院1474年法令。该法令具备了现代专利制度所有实质特征,包括专利授权要求、专利权利内容、专利申请程序、专利行使以及侵犯专利权的救济。

3、英国1623年垄断法案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时期,经常通过签发“letter of patent”来吸引外国工匠以引进技术知识。但到了其统治后期,这种特权制度变成了垄断制度,遭到了滥用,最终导致英国1623年垄断法案的产生。

垄断法案规定,除了对真正的发明可以授予特权外,以往由国王授予的垄断权(特权)都是非法的。法案还规定了实用性要求,除没有说明书要求外,法案具备了现代专利法的所有要求。18世纪初期,说明书要求成为授权标准。

随着商品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专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相关国家纷纷制定自己的专利法。美国根据其宪法第一条规定,于1790年制订了专利法,法国于1791年也制订了专利法。19世纪的专利立法更为普遍,荷兰1817年、俄罗斯1812年、普鲁士1815年、德国1877年、日本1885年等都颁布了专利法,与此同时,专利权保护的国际协调也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条约。

(二)我国专利制度、专利立法的情况

1、新中国以前的专利制度和专利立法

现有文献表明,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是第一个将西方社会的专利制度思想引入中国。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总一些具体举措体现了专利制度、专利立法思想。

1881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实业家郑观应在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时候,上书李鸿章要求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机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这一请求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件专利。

1898年7月光绪皇帝颁布了《振新工艺给奖章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鼓励发明创造的专利立法。

1912年6月民国政府颁布了具有专利性质的法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1912年-1944年间,民国政府批准了692间专利。

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专利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正式的专利法。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在中国大陆没有真正予以实施,而是1949年1月1日起在我国台湾地区予以施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务院于1950年8月颁布了《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同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布施行细则。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至1963年11月国务院明令废止。先后批准了包括软硬性透明胶网线版等4项专利权包括侯氏制碱法等6项发明权。

1963年11月国务院明令废止《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公布了《发明奖励条例》。

1978年12月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开始筹建专利制度。1984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专利法草案进行表决,并通过此草案。至此,新中国专利制度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至1985年4月1日起施行。《专利法实施细则》于1985年1月19日审议通过,与《专利法》同时施行。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2年、2000年、2008年三次对《专利法》进行修改。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本次修改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加大专利执法保护的力度;

b)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

c)鼓励专利转化运用;

d)优化专利申请审查流程;

e)完善专利代理法律制度。

三、专利制度的目标与功能

(一)专利制度的目标

专利制度的目标是指建立、运行专利制度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基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显著影响,许多学者都认为专利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发明和创新。

可以认为,专利制度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社会目标两类,激励创新或发明创造知识专利权的直接目标,而其社会目标是为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在我国,依据《专利法》第一条规定,专利立法或制度的宗旨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操作方面、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见,我国《专利法》也包含两个层次的目标,即直接目标和社会目标。第一个层次(直接目标):着眼于通过对专利权人权益的保护,从而激励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层次(社会目标):着眼于创新成果的运用,最终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专利制度的功能

1、激励创新

专利法通过授予专利权人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创造拥有排他使用权,为专利权人合法利益提供保护,让其有可能收回发明创造投资并进而有所收益,从而对创新产生激励作用。

2、促进技术信息的扩散。专利申请自公开后就成为一种公共资料,且这种公开一般是充分的、通过专利申请文件的公开,无论发明最终是否获得专利权,都促进了相关知识在社会的扩散和传播,并使得建立在这一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创新变得容易些。

3、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专利权人拥有实施自己专利或许可他人实施自己专利的权利,为促进专利技术商业化运用提供保障。而经过分类的专利说明书和专利申请文件所包含的技术信息不仅便于对相关技术价值进行评估,也便于与技术所有人的联系、洽谈技术转移事宜,从而推进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

四、与专利制度相关的重要国际条约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简称《巴黎公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成员国数最多的跨国工业产权法,缔结于1883年5月20日,到目前为止,公约经过6次修改,现行版为1967年7月14日于斯德哥尔摩修订版(1979年9月28日修改版本)。中国于1985年3月加入该公约。

独立原则、优先权原则、强制许可原则等对所有缔约国均具有约束力,并成为以后相关国际专利条约的基础。

1、国民待遇(第2条)

依《巴黎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在工业产权(专利权)保护方面,应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使得国际社会对专利权(工业产权)的保护并非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从而更加有利于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

2、专利独立(第4条)

依《巴黎公约》规定,专利独立是指任何缔约国的国民就同一发明在不同国家(无论是否为缔约国)取得的专利是互相独立的。

3、优先权(第4条)

《巴黎公约》第4条对优先权进行了规定。其实质是给予就同样发明创造首先提出申请的申请人一定特权或优先权。优先权使得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人在首次申请12个月内,外观设计申请人首次提出申请6个月内考虑和决定其在那些缔约国(目标国)就同一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而不必担心其他人在此期间(优先权期间)就同一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而获得专利权,因为,优先权使得在优先权期间内(12个月或6个月内),优先权人首次提出申请之日视为在目标国提出申请的时间。

4、强制许可(第5条)

《巴黎公约》第5条对在专利权滥用、不实施或不充分实施等情形下的强制许可规定进行了规定。

(二)《专利合作条约》

《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于1970年6月19日缔结于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巴黎公约》成员国外交会议上,1978年1月24日生效。条约已经过数次修改,现行版为2001年10月3日修订版。中国于1994年1月加入该条约。

PCT目标在于为发明的国际保护而在专利申请、检索和审查方面进行合作。PCT大大简化了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保护的程序。

为了简化申请、检索和审查程序,PCT提出如下措施:

a)建立一种国际体系,使以一种语言在一个专利局(受理局)提出的一件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在申请人专利申请中指定的每一个PCT成员国都有效;

b)可以由一个专利局(受理局)对国际申请进行形式审查;

c)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检索,并出具检索报告说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决定该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时可以参考该报告。该检索报告应首先送达申请人,然后公布;

d)对国际申请及其相关的国际检索报告,进行统一的国际公布并将其传送给指定局;

e)提供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初步检索的选择,供专利局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并为申请人提供一份包含所有要求保护的发明是否满足专利性国际标准的观点的报告。

以上过程通常被称为PCT程序的国际阶段,申请人如想在指定国家(目标国)获得专利,则还需要进入PCT程序的“国家阶段”。“国家阶段”是国际申请中指定国家的国家局或代理行使国家局职能的机构(指定局)依本国专利法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授权的过程。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

1、TRIPS协议的产生

TRIPS协议于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签订,1995年1月1日生效,协议对所有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都具有效力。2001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TRIPS协议是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里程碑意义的协定。

TRIPS协议专利保护的主要内容:

(1)执行个人知识产权权利人权利的最低标准。TRIPS协议要求权利人应以“公平及平等”的程序来主张其权利上之行使(第41条);协议要求法院的判决应依“书面”及“不得延误”的原则(第41条);

权获得及时和充分详尽的通知(第42条)等等。

(2)专利权保护的最低标准。TRIPS协议第27条对能够获得专利保护的主题进行了规定,其内容如下:

a)一般情况下,专利应适用于所有技术领域中的任何发明,不论它是产品还是方法,只要它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即可;

b)如果为了保护公众利益或社会公德,有必要在一缔约方的领土上禁止一个发明的商业性实施;

c)缔约方还可以排除人类或动物的疾病诊断、资料和外科手术方法;除微生物之外的植物和动物等的可专利性。

(3)专利人的权利

TRIPS协议第28条规定了专利权人的权利应该包括:独占权、转让权或通过继承而转移其专利、订立下eke合同的权利。

(4)专利强制许可

TRIPS协议第31条规定了专利强制许可,其主要内容包括:强制许可的情形、强制许可的范围限制、强制许可的性质及强制许可的补偿。

第2单元专利权的权利归属

一、专利权的权利归属概述

专利权的权利归属主要是指发明创造经申请并获得专利授权后,专利权属于谁的问题。

专利权的权利归属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发明创新功能的前提。基于专利法的视角,发明创造完成后,专利权权利归属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于谁?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归谁?实践中,专利申请权归属常为专利权归属所吸收。

由于发明创造的产生以相应的智力条件和物质条件为前提条件,专利权的归属主要就是解决发明创造的智力条件提供者(发明者)和物质条件提供者对专利权的拥有问题。同时在发明创造由2个以上共同发明者合作完成的情况下,专利权的权利归属也解决专利权如何在发明创造的共同发明者(发明人或设计人)之间进行划分的问题。

在我国,专利权权利归属主要解决职务发明创造以及不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合作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问题。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一)我国法律关于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规定

在我国,职务发明创造思想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而言的,指执行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在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过程中,发明者所在单位除了提供发明创造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外,还支付发明者的工资报酬,以及必要的辅助资金和技术条件。

我国专利法第6条对职务发明创造和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力属于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而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设计人为权利权人。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种类

依据我国专利法、足球方面存在可分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和“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两类。

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包括以下情形: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3)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

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主要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一般指职工在技术成果研究开发过程中,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用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金、设备、器材或者原材料等物质条件,并且这些物质条件对形成该技术成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还包括该技术成果实质性内容是在法人或其他组织尚未公开的技术成果、阶段性技术成果基础上完成的情形。

但下列情况除外:

(1)对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约定返还资金或者缴纳使用费用的;

(2)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测试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我国专利法将“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规定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定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宿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此规定体现了合同优先的原则。

在实践中,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主要就是围绕相关发明创造是否属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而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专利法》第四次修改(送审稿)对职务发明的界定及权利归属做了新修改,其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权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定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了约定,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三)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

在实践中,职务发明创造通过企业的运用(自用或许可、转让等),常常为单位带来一定的效益,为奖励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创造,应该给予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工资以外的奖励和报酬。

我国《专利法》对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就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和报酬的具体数额确定而言,《专利法实施细则》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1、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

由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建议被其所属单位采纳而完成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从优发给奖金。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金,企业可以计入成本,事业单位可以从事业费中列支。

2、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

3、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许可实施该项专利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三、合作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合作发明创造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所需的资金、设备、资料、场地、研发人员等条件由各合作方按相关协议约定进行投入。按照合作各方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发明创造可以分为共同发明创造和委托发明创造两类。

(一)共同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我国《专利法》第8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完成的发明创造,除了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为专利权人。

(二)委托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委托发明创造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委托人和受托人(研究开发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双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合同进行规定。委托开发合同通常规定,有委托方提出研发任务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报酬,而受托人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但也可以是一方仅提供资金、设备、材料等物质条件或者承担辅助协助事项,而另一方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在委托发明创造中,从事研发活动的通常只是受托人一方。

我国专利法对委托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作了和沟通方面存在一样的规定。

依我国《专利法》第8条: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力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为专利权人。这一规定同样体现了当事人之间协议优先的权利归属确定原则。

第3单元专利权的客体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与此对应,专利权的客体可以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范围内,“专利”多指发明专利。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将专利(patents)、实用新型(utility models)和外观设计(industrial designs)并列为受保护的工业产权的客体。这里的“专利”等同于我国专利法上的发明(专利)。

一、发明

(一)发明是一种新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专利法》第2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所谓技术方案是指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技术手段通常是有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未采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以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的方案,不属于专利法规定的发明。

2)由于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其必须是利用自然规律来解决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问题。如果发明创造不是利用自然规律,而是纯粹利用由人的智力导出的法则、推理,如科学理论、数学方法、经济学的法则、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等,则不属于专利意义上的发明。

(二)发明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方法

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人类技术产生物,包括物品、物质、材料、设备、工具、装置等制造品。

方法发明是指自造某种产品或解决某一问题的包括时间要素的活动,可以分为制造方法、计算机程序以及将产品用于特定用途的方法等方法。如齿轮的制造方法、工作间的除尘方法或数据处理方法等。

二、实用新型

根据《专利法》第2条,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在本质上和发明一样,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案,那些没有采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则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

实用新型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新型保护的产品

由于仅涉及产品的形状、构造,因而,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下的产品应当是经过产业方法制造的,有确定形状、构造且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而那些没有固定形状的呈粉末状、液态等形式表现的产品则不属于实用新型的客体。同时。产品的微观结构、材料等也不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对产品形状所提出的改进可以是对产品的三维形态所提出的改进,如对凸轮形状、刀具形状作出的改进;也可以是对产品的二维形态所提出的改进,如对型材的断面形状的改进。而无确定形状的产品,如气态、液态、粉末状、颗粒状的物质或材料,其形状不能作为实用新型产品的形状特征。

3)产品的构造

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安排、组织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构造可以是机械构造,也可以是线路构造。

物质的分子结构、组成、金相结构等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给予保护的产品的构造。

4)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适于实用”是指产品本身在原理上并不是前所未有的发明,而是现有技术,但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作了改进,或者使产品和另一种产品结合,结果使改进产品比原有的产品使用方便或使之有新的功能,产生新的效果。如普通的伞改成折叠伞,可以便于携带;圆形铅笔改成六角形可以防止滚动。而明显不能在产业上实际应用也不能产生有用效果的,如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或明显无益的实用新型则不能满足“适于实用”的要求。

三、外观专利

根据《专利法》第2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专利法》第四次修改(送审稿)第2条将外观设计界定为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负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法对外观设计的保护关注有用产品的外表,主要保护产品外观设计中具有美感、非功能性的要素。

外观设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外观设计中的产品

外观设计是体现在或应用在产品上的外观设计,外观设计不能脱离产品而独立存在。这里的产品是指可以复制的制造品,那些不能重复生产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畜产品、自然物不能作为外观设计意义上的产品。

就产品的范围而言,其不仅包括整个产品,也可以是零部件产品或部分产品。但只有当零部件产品或部分产品能够单独销售、单独使用,从而具有独立的价值时才具有外观设计意义上的产品。

2)外观设计的因素

外观设计的因素是形状、图案和色彩。

构成外观设计的使产品的外观设计要素或要素的结合,其中包括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而产品的色彩不能独立构成外观设计,除非产品色彩变化的本身已形成一种图案。

3)适于工业应用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

适于工业应用是指该外观设计能应用于产业上并形成批量生产。而富有美感指在判断是否属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客体时,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观给人的视觉感受,而不是产品的功能特性或者技术效果。外观设计必须富有美感,即外观设计所使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图案的结合是美观的,是装饰性或者艺术性的设计。

新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外观作出的新的设计。而如果以自然物原有形状、图案、色彩作为主体的设计或仅以在其产品所属领域内司空见惯的几何图形和图案构成的外观设计,都不是新设计。同时文字和数字的字音、字义也不属于外观设计保护的内容。

四、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立法一般都规定,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1、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

通常认为,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尽管可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其与法律所要求或塑造的社会价值、社会秩序相违背,因而不能获得专利授权。如用于赌博的设备、机器或工具;吸毒的器具;伪造国家货币、票据、公文、证件、印章、文物的设备等都属于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2、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

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是指虽然未违反法律,但对于树立社会的道德风尚不仅不能产生任何积极作用,相反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的发明创造。因此,如一项发明创造在客观上与社会公德相违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3、妨碍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妨碍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是指本身虽对某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益处,但总体讲,其实施或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能源或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公共健康的这种发明创造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如汽车防盗气雾剂。

4、违法获取或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所谓违法获取或利用遗传资源,是指遗传资源的获取或者利用未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事先获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或者相关权利人的许可。

专利法所称遗传资源,是指取自人体、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等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并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的材料。

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利用了遗传资源的遗传功能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专利法授予的例外或排除领域

根据《专利法》第25条规定,专利权授予的例外或排除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1)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是指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变化过程及其特性和规律的揭示。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界认识的总结,是更为广义的发现。它们都属于人们认识的延伸,这些被认识的物质、现象、过程、特征和规律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方案,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创造,因此不能被群殴与专利权。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发明是建立在发现的基础之上的。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表达、判断和记忆的规则和方法。如组织、生产、商业实施和经济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及制度;计算机语言及计算规则;各种游戏、娱乐的规则和方法;统计、会计和记账的方法;计算机程序本身等。由于其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或者利用自然规律,也未解决技术问题和产生技术效果,因而不构成技术方案,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则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除其主体名称以外,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均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也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

而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在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25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指以有生命的人体或者动物体作为直接实施对象,进行识别、确定或者消除病因或病灶的过程。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直接以有生命的人体或者动物体为实施对象,无法在产业上应用,同时也是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伦理的考虑,因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创造。

法的仪器或装置,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中使用的物质或材料可以授予专利权。而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中使用的药物本身也是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

4)动物和植物品种

动物和植物品种尽管不受专利法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法律对其不进行保护,如《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就是对植物新品种予以保护的基础。

同时,依据《专利法》第25条,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授予专利权。这里所说的生产方法是限于非生物学的方法,不包括生产动物和植物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

与动物和植物品种不同,在我国,微生物和微生物方法的发明可以获得专利保护。所谓微生物发明是指利用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去生产一种化学物质(如抗生素)或者分解一种物质的发明。

除上述专利权授权的排除领域外,在我国,“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和“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也不能获得专利授权。

第4单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专利法》第22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一、新颖新的条件

《专利法》第22条规定,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神奇日以后公布的专利文件或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据此,我国专利法上的新颖性条件为:申请专利所涉及发明创造不属于现有技术;不存在与专利申请相冲突的抵触申请。

(一)现有技术

1、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是破坏新颖性常见的情形,《专利法》第22条将现有技术界定为申请日(优先权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即在申请日以前处于能够为公众获得的状态,并含有能够使公众从中得知实质性技术知识的内容。但处于保密状态的内容不属于现有技术。

2、现有技术的公开

现有技术的公开是在世界范围内以出版物、使用或者其他方式对现有技术进行的公开。

1)出版物公开:专利意义上的出版物是指记载有技术或设计内容的独立存在的传播载体,并且应当表明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时间。如专利文献、科技书籍、会议记录、广告宣传等。

2)使用公开:使用公开指由于使用而导致技术方案的公开,或者导致技术方案处于公众可以得知的状态。使用公开的公开日是公众能够得知该产品或者方法之日。

3)以其他方式公开:除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外,以口头交谈、报告、讨论会发言、广播、电视、电影等能够使公众得知技术内容的方式,也属于专利法上破坏新颖性的公开。

3、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

《专利法》第24条,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会上首次展出;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抵触申请是指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在先申请,如果其是在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后(含申请日当天)公开,则在先的申请将损害在后申请的新颖性。在此情况下的在先申请就构成在后申请的抵触申请。抵触申请可以是国内专利申请,也可以是在在后申请日以前提出,在在后申请日后(含申请日当天)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并做中文公布的国际专利申请。

(三)新颖性的判断

新颖性的判断就是判断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否属于现有技术及是否存在抵触申请。

如果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与现有技术或申请在先公布或公告在后的专利申请的相关内容相比为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则专利申请所涉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具有新颖性。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是指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预期效果相同或实质相同的发明创造。

1、新颖性的判断方法主要涉及: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新颖性的判断适用单独对比的原则。

单独对比是指判断新颖性时,应当将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各项权利要求分别与每一项现有技术或申请在先或公告在后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单独比较,不得将其与几项现有技术或者申请在先或公告在后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的结合、或者与一份对比文件中的多项技术方案进行对比。

2、新颖性判断中的常见情形:

1)相同内容的发明或实用新型

相同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条件是技术方案实质相同,包括两个技术方案相同和两个技术方案等同两种情形。通过采用单独对比方法,采用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与对比文件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完全相同,或者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交换,则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具备新颖性。同时,上诉相同的内容应该理解为包括可以从对比文件中直接、毫无意义确定的技术内容。

2)具体(下位)概念与一般(上位)概念

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与对比文件相比,其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一般(上位)概念,而后者采用具体(下位)概念限定同类性质的技术特征,则具体(下位)概念的公开使采用一般(上位)概念限定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丧失新颖性。如,对比文件公开某产品是“用铁制成的”,就使“用金属制成的”同一产品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丧失新颖性。但是,该铁制品的公开并不使铁之外的其它具体金属制成的同一产品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丧失新颖性。反之,一般(上位)概念的公开并不影响采用具体(下位)概念限定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3)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

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则不具备新颖性。

4)数值和数值范围

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中存在以数值或者连续变化的数值范围限定的技术特征,如部件的尺寸、温度、压力以及组合物的组分含量,而其余技术特征与对比文件相同,则其新颖性的判断应当依照以下各项规定:

a)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落在上诉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范围内,将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b)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与上述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范围重叠或者有一个共同的端点将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c)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将破坏上诉限定的技术特征为离散数值并且具有该两端点中任一个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但不破坏上诉限定的技术特征为该两端点之间任一数值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d)上诉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数值或者数值范围落在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内,并且对比文件公开的数值范围没有共同的端点,则对比文件不破坏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

(一)创造性的涵义

就创造性的涵义而言,《专利法》第22条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二)创造性的判断

根据《专利法》第22条规定,发明创造要求的创造性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而实用新型专利要求的创造性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判断原则

审查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应当审查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在评价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时,应将发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不仅要考虑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身,而且还要考虑发明所述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技术效果。

在对比文件运用方面,审查创造性时,将一份或者多份现有技术中的不同的技术内容组合在一起对要求保护的发明进行评价。

2、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水平的确定

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应当基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称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指一种假设的“人”,假定他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述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备创造能力。如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促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找技术手段,他也应具有从该其他领域中获知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前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

3、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判断

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紧紧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如果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则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通常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三步法)进行: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指现有技术中与要求被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方案,它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基础;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可以是与要求被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相同,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或和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或者虽然与被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不同,但能够实现发明的功能,并且公开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

如何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一般应首先考虑技术领域相同以及相关和相近的现有技术。

2)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首先应当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有哪些区别特征,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认为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而需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技术任务。

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判断过程中,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即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上诉区别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启示,这种启示会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该进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并获得要求保护的发明。

如果现有技术存在这种技术启示,则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而如果现有技术不存在这种技术启示,则该发明就是非显而易见的,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在评价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进步时,主要应当考虑发明是否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以下情况通常应当认为发明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

a)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如质量改造、产量提升、节约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延长寿命等等;

b)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能够基本上达到现有技术水平;

c)发明代表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

d)尽管发明在某方面有负面效应,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显积极的技术效果;

e)判断发明创造性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①发明是否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②发明是否克服了技术偏见;

③发明是否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④发明是否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三、实用性的要求

实用性也称工业实用性,其所要表达的理念是:发明创造不能是纯理论的,而必须能在实践中实施。

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实用性,应当在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之前首先进行判断。

如果不举杯实用性,审查员就可以得出不授予专利权的结论,而无需再对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进行判断。

(一)实用性的涵义

《专利法》第22条,实用性是指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所谓“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是指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是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并且能够应用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如果申请的是一种产品,那么该产品必须在产业中能够制造,并且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如果申请的是一种方法(仅限发明),那么这种方法必须在产业中能够使用,并且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产品或方法才能够被授予专利权。

这里的“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水产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及文化体育、生活用品和医疗器械等行业。

在产业上能够制造或使用的技术方案,是指符合自然规律、具有技术特征的任何可实施的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并不一定意味着使用机器设备或制造一种物品,还可以包括例如驱雾的方法,或将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方法。

(二)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性的判断

我国授予的实用性标准体现在专利法关于实用性涵义的界定中,即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发明创造如存在以下情形,就不具备实用性:

1、无再现性

再现性是指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技术内容,能够重复实施专利申请中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重复实施不得依赖任何随机的因素,并且实施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具有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主题应当具备再现性。反之,无再现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主题不具备实用性。

2、违背自然规律

具有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如永动机)专利申请是不能实施的,因此不具备实用性。

3、利用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的产品

具备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得是由自然条件限定的独一无二的产品,理由特定的自

4、人体或动物体的非治疗目的的外科手术方法

如,为美容而实施的外科手术方法,或者采用外科手术从活牛身体上摘取牛黄的方法,以及为辅助诊断而采取的外科手术方法,如实施冠状造影之前采用的外科手术方法等。

5、测量人体或动物体在极限条件下的生理参数的方法

不同的人或动物个体可以耐受的极限条件是不一样的,这类方法无法在产业上使用,不具备实用性。

6、无积极效果

具备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能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明显无益、脱离社会需要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具备实用性。

第5单元外观设计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专利法》第23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资料文件中。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有明显区别。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近取得的合法权益相冲突。

根据《专利法》规定对外观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包括:

第一:授权的外观设计属于新的设计;

第二: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

第三: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近取得的合法权益相冲突。

一、属于新的设计

根据《专利法》规定,授权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必须属于新的设计,即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抵触申请。

(一)不属于现有设计

现有设计是指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索子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类似,现有设计的公开方式包括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的公开、使用公开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而现有设计中一般消费者所熟知和公认的设计称为惯常设计。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2010),不属于现有设计是指在现有设计中,既没有与涉案专利相同的外观设计,也没有与涉案专利实质相同的外观专利。

1、外观设计相同

外观设计相同是指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是相同类产品的外观设计,并且涉案专利的全部外观设计要素于对比设计的相应设计要素相同,其中外观设计要素是指形状、图案及色彩。

如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仅属于常用材料的替换,或者仅存在产品功能、内部结构、技术性能或者尺寸不同,而未导致产品外观设计的变化,二者仍属于相同的外观设计。

2、外观设计的实质相同

外观设计实质相同的判断仅限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的产品设计外观。相近种类的产品是指用途相近的产品。如玩具和小摆设的用途是相近的,两者属于相近种类的产品。应当注意的是,当产品具有多种用途时,如果其中部分用途相同,而其他用途不同,则二者应属于相近种类的产品。如带MP3的手表于手表,都具计时功能,属相近种类的产品。

如一般消费者经过对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的整体观察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属于下列情形的,则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实质相同:

1)其区别在于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能够观察到的局部的细微差异,如百叶窗的外观设计仅有具体叶

2)其区别在于使用时不容易看到或者看不到的部位。但有证据表明在不容易看到的部位的特定设计对于一般消费者能够产生引人瞩目的视觉效果的情况除外;

3)其区别在于将某一设计要素整体置换为该类产品的惯常设计的相应设计要素,如,将带有图案和色彩的饼干桶的形状由正方体置换为长方体;

4)其区别在于将对比设计作为设计单元按照该种类产品的常规排列方式重复排列或将其排列的数量作增减变化,如将影院座椅成排重复排列或将其成排座椅数量作增减;

5)其区别在于互为镜像对称。

(二)不存在抵触申请

外观设计申请中的抵触申请是指在涉案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日以前任何单位或个人向专利局提出并在申请日之后(含申请日)公告的同样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其中,同样的外观设计是指外观设计相同或实质相同。

判断对比设计是否构成涉案专利的抵触申请时,应当以对比设计所公告的专利文件全部内容为判断依据。与涉案专利要求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进行比较时,判断对比设计中是否包含有与涉案专利相同或实质相同的外观设计。

在“新的设计”判断方法方面,我国采用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新颖性判断中的单独对比类似的方法,用一项对比设计与涉案专利进行单独对比,而不能将两项或两项以上对比设计结合起来与涉案专利进行对比。

在判断、对比方式方面,主要采用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方式,即由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的整体来判断,而不从外观设计的部分或局部出发得出判断结论。

二、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

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仅要不属于现有设计,同时也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要存在明显区别。

现有设计特征是指现有设计的部分设计要素或其结合,如现有设计的形状、图案、色彩要素或其组合,或现有设计的某组成部分的设计,如整体外观设计产品中的零部件设计。

(一)涉案专利不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

根据《专利申请指南》—(2010),如果一般消费者经过对涉案专利与现有设计的整体观察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对于产品外观设计的整体视觉不具有显著影响,则涉案专利与现有设计相比不具有明显区别。显著影响的判断极限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的产品外观设计。

在确定涉案专利与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现有设计相比是否具有明显区别时,一般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对涉案专利与现有设计进行整体观察时,应当更关注使用时容易看得到的部位,使用时容易看到的部位的设计变化相对于不容易看得到或者看不到部位的设计变化,通常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影响。

2)当产品上某些设计被证明是该类产品的惯常设计(如易拉罐产品的圆柱形状设计)时,其余设计的变化通常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的影响。

3)由产品的功能唯一限定的特定形状对整体视觉效果通常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汽车轮胎圆形是由功能维益限定的,其胎面花纹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的影响。

4)若区别点仅在于局部细微变化,则其对整体视觉效果不足以产生显著影响。

(二)涉案专利不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的转用、现有设计及其特征的组合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不具有明显区别的现有设计的转用

转用是指将产品的外观设计应用于其他种类的产品。模仿自然物、自然景象以及将无产品载体的单纯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应用到产品的外观设计中,也属于转用。

以下几种类型的转用属于明显存在转用手法的启示的情形,由此得到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相比

1)单纯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或对其仅作细微变化得到的外观设计;

2)单纯模仿自然物、自然景象的原有形态得到的外观设计;

3)单纯模仿著名建筑物、著名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形状、图案、色彩得到的外观设计;

4)由其他种类产品的外观设计转用得到的玩具、装饰品、食品类产品的外观设计。

2、不具有明显区别的现有设计及其特征的组合

组合包括拼合和替换,是指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设计或设计特征拼合成一项外观设计,或将一项外观设计中的设计特征用其他设计特征替换。以一项设计或者设计特征为单元重复排列而得到的外观设计属于组合设计。上述组合也包括采用自然物、自然景象以及无产品载体的单纯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进行的拼合和替换。

以下几种情形的组合就得到的外观设计属于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没有明显区别的外观设计:

1)将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的多项现有设计原样作细微变化后进行直接拼合得到的外观设计。如,将多个零部件产品的设计直接拼合为一体,形成的外观设计;

2)将产品外观设计的设计特征用另一项相同或相似种类产品的设计特征原样或作细微变化后,替换得到的外观设计;

3)将产品现有的形状设计与现有的图案、色彩或其结合通过直接拼合得到该产品的外观设计;或将现有设计中的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换成其他现有设计的图案、色彩或其结合,得到的外观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设计如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应当认为有明显区别。

三、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一)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商标权冲突

由于外观设计的组成涉及图案、色彩、形状及其组合等元素,当组成外观设计的这些元素再现了他人注册商标或美术作品时,就可能构成了权利冲突。

当发生权利冲突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当保护在先依法享有权利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优先权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这里“合法权利”主要指商标权、著作权、肖像权、企业名称权、知名商标特有包装或装潢使用权等,并且这些权利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仍然是有效的。

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的情形是申请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商标权、著作权发生冲突。

在先商标权是指涉案专利在申请日之前,他人在中国法域内依法受到保护的商标权。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没在涉案专利中使用了与在先商标相同或相似的设计,专利的实施将会误导相关公众或者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损害商标所有人的相关合法权利或权益的,应当判定涉案专利与在先商标权相冲突。

实践中对涉案外观设计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商标权冲突的认定,主要关注涉案外观设计中是否使用了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商标权相混淆的设计,导致相关公众的误认。

(二)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著作权的冲突

在先著作权是指在涉案专利申请日之前,他人通过独立创作完成作品或通过继承、转让等方式合法享有的著作权。其中“作品”是指受《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保护的客体。

在接触或者可能接触他人享有著作权作品的情况下,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涉案专利中使用了与该作品相同或实质性相似的设计,从而导致涉案专利的实施将会损害在先著作权人的相关合法权利或权益的,应当判定涉案专利权与在先著作权相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著作权是在作品完成后主动获得保护的。如涉案专利权人能够证明,其用于外观设计中的图案和色彩虽与他人在先取得著作权的内容相同或实质相似,但却是自己独立创作的结果,并无抄袭的可能,则不构成权利的冲突。

第6单元专利的申请与审批(1)

一、专利申请概述

与一般的民事权利取得不同,专利权的取得须经过申请人申请,国家专利管理机关审查和批准的程序。

申请人按照专利法相关规定准备必要的专利申请文件,将申请文件直接提交或寄交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受理处或提交或寄交到设在地方的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代办处,并按规定缴纳费用。

专利申请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或电子申请的形式办理。不能用口头说明或者提供样品或模型的方法来代替书面申请文件。

专利申请途径一般分为国内途径和国外途径。

国外申请途径可分为巴黎公约途径和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

依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复审以及授权5个阶段。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审批中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受理、初审和授权3个阶段。

二、专利申请原则

专利申请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先申请原则

先申请原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的专利申请原则。我国《专利法》第9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先申请原则保证了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被授予一项专利权,从而避免了队同样的发明创造进行重复授权。

先申请原则以申请日最为划分先申请后后申请的标准,因而申请日的确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专利法》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日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如果有优先权的,申请日一般指优先权日。

(二)单一性原则

单一性原则也称“一申请一发明”原则,是指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一件专利申请仅包含一项发明创造。

《专利法》第31条规定:一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一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外观设计。

但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同一产品两项以上的相似外观设计,或用于同一类产品并且成套出售或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也称合案申请。

实践中,可以合案申请的主要情形有:

1)产品+产品,产品+方法;

2)产品+制造该产品的方法;

3)产品+该产品的用途;

4)产品+制造该产品的方法+该产品的用途;

5)产品+制造该产品的方法+实施该制造方法的专用设备;

6)方法+实施该制造方法的专用设备。

如药品与其制造方法;药品与其用途;机器及制造方法等。

(三)优先权原则

《专利法》第29条规定了优先权,包括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

1、外国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

关于2017年最新专利法实施细则

关于2017年最新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大中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手续,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办理。 第三条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国家有统一规定的科技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范词;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没有统一中文译文的,应当注明原文。 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附送中文译文;期满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该证件和证明文件。 第四条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递交日;邮戳日不清晰的,除当事人能够提出证明外,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日为递交日。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各种文件,可以通过邮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专利代理机构;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请求书中指明的联系人。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自文件发出之日起满15日,推定为当事人收到文件之日。 根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应当直接送交的文件,以交付日为送达日。 文件送交地址不清,无法邮寄的,可以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当事人。自公告之日起满1个月,该文件视为已经送达。

第五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期限的第一日不计算在期限内。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其最后一月的相应日为期限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期限届满日;期限届满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第六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因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当事人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应当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说明理由,必要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并办理权利丧失前应当办理的相应手续;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还应当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 当事人请求延长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说明理由并办理有关手续。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不适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期限。 第七条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需要保密的,由国防专利机构受理并进行审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及时移交国防专利机构进行审查。经国防专利机构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国防专利权的决定。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其受理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及时作出按照保密专利申请处理的决

2021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讲义:专利法

专利法 ◆专利权的特殊权属 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八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专利权授予的先申请原则及优先权 第九条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申请权和专利权的转让 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专利权的内容 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

日本专利法(中文版)

日本专利法 (1959年4月13日法第121号 1978年4月26日法第30号最后修订) 第一章总则 (目的) 第一条本法的目的是通过保护与利用发明,鼓励发明,以推动产业的发展。(定义) 第二条本法中所称的“发明”是指利用自然规律作出具有高水平技术思想的创作。 2.本法所称的专利“发明”是指取得专利权的发明。 3.本法关于发明的“实施”是指下述行为: 一、在产品的发明方面,生产、使用、转让、出租、转移或者为转让、出租而展示或进口其产品的行为: 二、关于方法的发明及使用其方法的行为; 三、关于产品生产方法的发明,除前项所列举者外,使用、转让、出租、转移或者为出租、转让而展示或进口产品的行为。 (期限的计算) 第三条本法或基于本法令所规定的期限的计算,依照以下规定: 一、期限的第一日,不计算在期限内。但其期限从午前零点起始时,不在此限。 二、以月或年来规定期限时,遵从历书。不从月或年起算期限时,以其最后一月或年的相应起算日前一天的期限为满日。但最后一月无相应日时,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满期。 2.当申请专利、请求其他有关专利手续(以下简称“手续”)的期限的结束日为星期日,以及关于国民节假日根据1948年法第178号规定的1月2日,1月3日或12月29日至12月31日时,以节假日后的翌日为假期的结束日(假期期满)。 (期限的顺延等) 第四条专利厅长官为照顾地区遥远或交通不便等情况,根据请求或以其职权,可顺延第五十三条第四款(包括第一百六十一条之三第一款准用的情形),第五十六条(包括第一百六十一条之三第三款准用的情形),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或第二款但书、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或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期限。 2.审判长为照顾地区遥远或交通不便等情况,根据请求或以其职权,可顺延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款(包括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款的准用情形)准用的第五十三条第四款或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三款(包括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一款准用的情形)或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包括第一百七十四条第四款准用的情形),准用的第五十六条所规定的期限。 第五条专利厅长官、审判长或审查官,依照本法规定,在已指定应履行手续的期限内,根据请求或以其职权,可顺延其期限。 2.审判长或审查官,依照本法规定指定日期时,根据请求或以其职权,可变更其期限。 (非法人社团履行手续的能力) 第六条非法人社团或财团,确定其代理人或管理人时,可以其名义履行下述手续: 一.请求审查申请; 二.对专利提出异议(包括提出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准用的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三.请求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或第一百八十四条之十五第一款的审判; 四.依照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请求对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或第一百八十四条之十五第一款审判的判决决定提出复审。

专利基本常识-基本常识大全

一、专利的基本常识 1.什么是专利?专利有哪些特性?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是运用法律保护手段“跑马圈地”、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的有力武器。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 专利具有三大特性,即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独占性:发明成果是专利权人的财产,只有专利权人才有权实施其发明成果,其他任何人实施该发明成果都须得到权利人的许可。 时间性:发明成果只在专利保护期限内受到法律保护,期限届满或专利权中途丧失,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地域性:一项发明在哪个国家获得专利,就在哪个国家受到法律保护,别国则不予保护。 2.什么是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何时颁布实施的? 专利法是用以调整由发明创造活动而产生的智力成果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法是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于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3月20日公布,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专利法》迄今为止已经做过两次修改。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改,后于1993

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改,后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3.《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它的第二次修改涉及到哪些内容? 《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专利法》第二次修改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相适应,修改后的专利法明确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申请和取得专利方面与其他经济成分享受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2)为了适应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形势的要求,按照政府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精神,对职务发明创造重新进行了合理界定,并且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完成人应当给予报酬; (3)完善专利领域的司法与行政执法,继续实行司法与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模式,进一步加大专利保护的力度; (4)简化、完善专利审批和维权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通过这次修改,使我国的专利法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标准相一致,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营造良好的专利法律环境; (6)对专利审批和专利管理机构提出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专利工作队伍。 4.我国的专利有哪几种? 在我国,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

专利法实施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手续,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办理。 第三条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国家有统一规定的科技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范词;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没有统一中文译文的,应当注明原文。 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附送中文译文;期满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该证件和证明文件。 第四条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递交日;邮戳日不清晰的,除当事人能够提出证明外,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日为递交日。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各种文件,可以通过邮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专利代理机构;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请求书中指明的联系人。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自文件发出之日起满15日,推定为当事人收到文件之日。 根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应当直接送交的文件,以交付日为送达日。 文件送交地址不清,无法邮寄的,可以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当事人。自公告之日起满1个月,该文件视为已经送达。 第五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期限的第一日不计算在期限内。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其最后一月的相应日为期限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期限届满日;期限届满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第六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内,可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因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当事人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应当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说明理由,必要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并办理权利丧失前应当办理的相应手续;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还应当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 当事人请求延长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说明理由并办理有关手续。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不适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期限。 第七条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需要保密的,由国防专利机构受理并进行审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及时移交国防专利机构进行审查。经国防专利机构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国防专利权的决定。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其受理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及时作出按照保密专利申请处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保密专利申请的审查、复审以及保密专利权无效宣告的特殊程序,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 第八条专利法第二十条所称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指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内容在中国境内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按照下列方式之一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一)直接向外国申请专利或者向有关国外机构提交专利国际申请的,应当事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请求,并详细说明其技术方案;

专利法相关法律专利代理考试知识点

Chap1 专利法 1.专利一审管辖:省级政府所在地中级法院、开放城市的中级法院(最高 法指定)、经济特区中级法院 2.专利权的共有人在无约定的情况下单独行使权利:可单独实施,可以普 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 3.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确认顺序:1)损失2)侵权人得利3)参照专 利许可使用费倍数确定4)1万-100万 4.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5.指定许可的对象(推广应用):国有企事业单位、仅限发明专利。由国 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级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被指定单位需要支付使用费。6.向外国申请专利前需要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保密审查(专利法20 条)。保密审查的申请人未在4个月内收到意见通知,或者未在6个月内收到审查决定,可向外国申请。 7.二人同一专利同一天申请,协商确定,否则都驳回。 8.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局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作出专利 权评价报告。对申请日在09年10月1日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可作专利权评价报告,之前的作检索报告。国知局应在收到合格的请求书和请求费后2个月内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 9.对未授权公告的、已宣告全部无效的、已作出评价报告的提出专利权评 价报告请求,视为未提出。 10.强制许可由专利局批准,强制许可可以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国 内市场。 11.地方的专利管理部门不能裁决侵权赔偿的数额 12.管理专利部门的行政级别:省级、设区的市 13.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 14.职务发明可延至退休后1年内做出。 15.职务发明的奖励,应在授权公告日起3个月发放,发明不少于3000元, 实用新型和外观不少于1000元,发明、实用新型每年奖励利润的2%,外观0.2%,许可他人实施奖励许可费的10%。 16.仅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的发明人可与单位约定权利归发明人。 17.专利权共有方转让权力份额可以不经其他共有人同意,其他共有人优先 受让。 18.超过70岁不办法专利代理人执业证,超过65岁不能作为合伙人、股东 设立新机构。 19.专利代理人脱离专利业务1年内不得申请专利。 20.合伙制专利代理机构3人发起,资金5万以上,有限责任制5人发起, 资金10万以上,设立办事机构的,应当有10名以上代理人,设立满2年以上,并通过年检。(新法已经删除资金要求,年检制度也取消,现在是年度报告公示)21.不能作为发起人的:作为另一代理机构的股东不满2年,受惩戒不满3 年。 22.合伙人应有2年以上执业经历。 23.发明完成后,共有人不可单独提申请,但可约定。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Explan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of the newly revised P atent Law (Standard Version)

新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说明(标准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与专利法的修改相一致的修改 1.删除关于撤销程序的规定修改后的专利法取消了撤销 程序,新细则也作了相应修改,删除了撤销程序的相关规定(删除了现行细则第55条、56条、57条,修改了现行细则中有关申请、审查、复审和无效中的相关条款)。 2.提高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金数额和 报酬比例新细则根据修改后的专利法的精神,参照《科技进步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提高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金的数额和报酬的比例(参见新细则第六毡ǜ媛细则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 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新细则第14条) 2.进一步明确了缴费的有关规定

根据现行细则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维持费应当每年缴纳一次,即使最后没有授权,也同样要缴纳。新细则改变了这一缴纳方式,规定在办理授权手续时一并缴纳维持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授权,则不需要缴纳维持费。新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缴费的其他问题(参见新细则第九章"费用")。 3.解决与其他相关程序的衔接问题 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一些法院裁定对专利权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判决专利权转归他人,需要我局协助执行。但现行细则没有规定我局如何协助执行。新细则增加了相关规定,规都唇尤胧澜缑骋鬃橹刮夜ɡ贫扔胧澜缑骋鬃橹摹队朊骋子泄氐闹恫ㄐ椤罚ㄒ韵录虺浦恫ㄐ椋┑墓娑ň】赡芤恢隆n夜ɡ捌湎冈虻挠泄毓娑ㄓφ笨悸怯胛夜巡渭拥墓侍踉贾械墓娑ㄖ鸩揭恢拢男形夜墓室逦瘢奖闵昵肴恕⒆ɡㄈ撕陀泄氐笔氯恕n耍篻t; (1)关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摘要的撰写参考"专利合作条约"(pct)作了修改(参见新细则第18条、24条、25条)。 (2)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涉及双方当事人程序的时间期限不得延长,这是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利用延期作

最新整理专利法知识100条.docx

最新整理专利法知识100条 专利法知识100条 1、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与录音制品和广播(包括电视)有关的权利通常称为邻接权。 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与录音制品和广播(包括电视)有关的权利属于知识产权中的工业产权部分 3、工业财产、工业产权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与同业展开竞争面作出的一些智力成果。 4、专利一般就是指发明专利。 5、知识产权的最大特点是无形的。 6、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专利制度,一般认为起源于西欧的一些国家。 7、发明专利作为一种正规的制度,最先采用的国家是威尼斯。 8、正式的、全面的专利法直到18世纪末年才出现。 9、智力创造成果的特点是经济智力体力。 10、第一个将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介绍到我国来的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堂弟洪仁歼。 11、光绪帝批准赐予xxxx机器织布局10年专利。 12、我国近代史上第—个有关专利的法规是xxxx8年清朝光绪帝颁发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13、我国历史上第——部正式的专利法是1944年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颁布的。 1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没有采用当时存在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发明人证书和专利证书的双轨制。 15、在专利权归属问题上把所有权和管理权分开.

16、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技术是由知识组成的。知识必须利用自然规律。技术必须是系统的知识。 17、发明的专利保护:并非所有发明都可以获得专利保护。 18、各国专利所授予的保护期限过去多在15年至20年之间,现在根据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为20年。 19、传送技术秘密的方式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20、产品发明是指以有形形式出现的一切发明,例如机器、仪器、设备、装置、用具和各种物质等。 21、实用新型只适用于产品,不适用于方法。而且所谓产品,必须是具有一定形状、构造的产品。 22、工业品的外观设计并不增添产品的实用性,它主要是为了使产品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23、不授予专利保护的客体动物和植物品种。 24、专利法的核心问题是专利权。 25、就发明创造获得专利的权利是一种财产权。 26、单位指大学本身,而不是指大学内部设立的院、系等小单位。 27、职务发明创造是指由于工作人员执行研究、设计、开发的职务而产生的发明创造。在西方国家称为“雇员发明”。 28、在我国境内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在专利方面,享有与我国国民同样的待遇。不需要有条约或者互惠原则的根据。 29、我国专利法采用先申请原则。 30、专利法实施细则采用由他们自行协商确定的 31、专利法采用第三种即混合新颖性的标准。

专利法案例分析

【问题】: 郑同是某市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从1996年开始,承接所里的省级科研课题――汽车节能应用系统的研究工作。经过5年的理论探索和反复试验,郑同于2001年11月研制成功了ZH-2000型高效汽车节能装置。安装有该装置的汽车平均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25-35%,该装置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前景。机械研究所负责人决定就该装置申请发明专利,于2002年3月7日寄出了有关专利申请文件。国家专利局于3月13日收到申请文件,信封上的邮戳为3月8日。专利局经初步审查发现,申请文件中的说明书缺少部分附图,于2002年4月3日通知研究所在1个月内补交。 4月28日,研究所派专人补交了附图。专利局在初步审查通过后,根据研究所的要求,于2003年1月15日公布了该申请。2004年10月30日,经实质审查通过,该装置被授予发明专利权,并予以登记和公告。2004年12月,研究所与明光电子设备公司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每年 500万元的使用费许可明光公司生产该装置。 【问题】: 1.机械研究所是否有权就该装置申请专利为什么 【正确答案】: 研究所有权提出申请。根据《专利法》第6条规定,该装置是郑同完成本单位的任务完成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属于研究所,申请被批准后,研究所为专利权人。 2.郑同对该发明应享有何种权利 【正确答案】: 郑同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并可以获得研究所颁发的不少于2000元的奖金,还可每年从实施许可费的税后利润提取不低于2%的报酬,或者也可以要求研究所按以上比例给予一次性报酬。《专利法》第16条明确了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条、第75条规定了对职务发明人奖励、给予报酬的具体措施。 3.该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日应是哪一天 【正确答案】: 4月28日。《专利法实施细则》第41条规定:"申请人补交附图的,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或者邮寄附图之日为申请日;取消对附图的说明的,保留原申请日。" 4.如果研究所未提出申请,国家专利局能否对该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正确答案】: 国家专利局如果认为必要,可以自行对申请实质审查。《专利法》第35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专利案例 公民张某于2000年4月完成了一项“水变油”的方法发明,5月利用A企业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和测试,并向A企业支付了100万元的测试费用。在测试过程中,A企业的职工王某窃取了张某的技术秘密后,于2000年6月将该技术秘密转让给李某,李某不知道王某的技术秘密系窃取所得,并向王某支付了200万元的转让费。张某得知李某使用自己的技术秘密后,要求李某向其支付合理的使用费、承担保密义务,李某向张某支付使用费后,张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该技术秘密。 2001年12月,张某将该项技术的专利申请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甲公司,2002年1月1日,甲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的书面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初步审查认为该方法发明符合专利法的规定要求,于2003年7月1日即行公布。2004年10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甲公司的请求,对该方法发明进行实质审查后,于2005年1月1

专利法实施细则(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手续,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形式办理。 第三条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有统一规定的科技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词;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没有统一中文译文的,应当注明原文。 依照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在指定期限附送中文译文;期满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该证件和证明文件。 第四条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递交日;邮戳日不清晰的,除当事人能够提出证明外,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日为递交日。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各种文件,可以通过邮寄、直接送交或者其他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专利代理机构;未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的,文件送交请求书中指明的联系人。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邮寄的各种文件,自文件发出之日起满15日,推定为当事人收到文件之日。 根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应当直接送交的文件,以交付日为送达日。 文件送交地址不清,无法邮寄的,可以通过公告的式送达当事人。自公告之日起满1个月,该文件视为已经送达。 第五条专利法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期限的第一日不计算在期限。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其最后一月的相应日为期限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期限届满日;期限届满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第六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而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最迟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可以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因其他正当理由延误专利法或者本细则规定的期限或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指定的期限,导致其权利丧失的,可以自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通知之日起2个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恢复权利。 当事人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应当提交恢复权利请求书,说明理由,必要时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并办理权利丧失前应当办理的相应手续;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恢复权利的,还应当缴纳恢复权利请求费。

2017专利代理人考试专利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哪个机关依法具有处理侵犯专利权纠纷的职能?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 B.县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国家知识产权局 【答案】A 2.2015年11月10日,张某与甲电子技术公司终止了劳动合同,之后,张某于2016年12月8日作出了一项与其在甲电子技术公司的本职工作相关的发明创造。那么就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谁? A.甲公司 B.甲公司和张某 C.张某 D.由甲公司和张某协商决定 【答案】C 3. 王某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2017年5月5日,王某和张某签订了专利权转让合同,但没有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登记。此后,王某又于2017年7月3日与刘某签订了专利权转让合同,并于2017年7月14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了登记。2017年8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该项专利权的转让进行了公告。那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该专利权的转让自2017年5月5日起生效 B.该专利权的转让自2017年7月3日起生效 C.该专利权的转让自2017年7月14日起生效 D.该专利权的转让自2017年8月1日起生效 【答案】C 4. 张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2017年7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张某发出了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2017年8月4日,张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了登记手续,同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专利权进行了登记,并于2017年8月17日进行了公告,2017年8月24日,张某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那么,张某的专利权应当自何时生效? A.2017年7月4日 B.2017年8月4日 C.2017年8月17日 D.2017年8月24日

专利法基本知识点及相关习题答案

专利法调整对象 1)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所有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确权) 2)调整因如何授予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授权) 3)调整因使用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用权) 4)调整因许可使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限权) 专利权的法律特征 1)专有性。也称垄断性。它是指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国家只授予一项专利权。 2)地域性。地域性是由专利法的国内法性质决定的。 3)时间性。规定时间的理由:一是促进有效期内尽快应用,二是技术进步快,发明创造经过一段时间会老化。 4)合法性。《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2008年第三次修改(2009年10月1日施行)7个方面 1)立法宗旨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标准,“绝对新颖性”; 3)提高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规定对平面印刷品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不授予专利权; 4)取消向外国申请专利须先申请中国专利的规定。 5)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遗传资源的获取或利用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授予专利权”; 6)“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可给予制造并出口专利药品到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多哈会议); 7)明确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应包括权利人维权成本,并增加了法定赔偿的规定等。 专利法法渊 1.宪法。规定国家奖励技术发明创造,对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公民的有益的创造性,给以鼓励和帮助; 2.法律。分为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前者有《民法通则》、《刑法》等。后者为《专利法》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国务院颁发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等; 4.司法解释。 5.国际公约。(我国已加入《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上述国际公约除我国政府声明予以保留的条款以外,均为我国专利法的渊源。) 专利制度的作用 一)实现了权利人利益的最大程度的保护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 发明专利的特点 1.发明是一项技术方案。 2.发明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方案。 3.发明必须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4.发明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而非但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揭示。 发明和发现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发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在发现前后都已存在着;发明的对象是利用规律、通过投入研制的方案。

专利法基本知识点及相关习题答案 (知识产权法)

●专利法调整对象 1)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所有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确权) 2)调整因如何授予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授权) 3)调整因使用专利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用权) 4)调整因许可使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限权) 专利权的法律特征 1)专有性。也称垄断性。它是指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国家只授予一项专利权。 2)地域性。地域性是由专利法的国内法性质决定的。 3)时间性。规定时间的理由:一是促进有效期内尽快应用,二是技术进步快,发明创造经过一段时间会老化。 4)合法性。《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2008年第三次修改(2009年10月1日施行)7个方面 1)立法宗旨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提高发明和实用新型标准,“绝对新颖性”; 3)提高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规定对平面印刷品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不授予专利权; 4)取消向外国申请专利须先申请中国专利的规定。 5)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遗传资源的获取或利用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授予专利权”; 6)“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可给予制造并出口专利药品到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强制许可”(多哈会议); 7)明确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应包括权利人维权成本,并增加了法定赔偿的规定等。 ●专利法法渊 1.宪法。规定国家奖励技术发明创造,对从事科学、技术事业的公民的有益的创造性,给以鼓励和帮助; 2.法律。分为基本法和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前者有《民法通则》、《刑法》等。后者为《专利法》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有国务院颁发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等; 4.司法解释。 5.国际公约。(我国已加入《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上述国际公约除我国政府声明予以保留的条款以外,均为我国专利法的渊源。) 专利制度的作用 一)实现了权利人利益的最大程度的保护 二)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 ●发明专利的特点 1.发明是一项技术方案。 2.发明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方案。 3.发明必须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4.发明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而非但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揭示。 发明和发现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发现的对象是客观存在,在发现前后都已存在着;发明的对象是利用规律、通过投入研制的方案。

2016年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侵犯专利权案

2016年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侵犯专利权 案 司法考试题库司法考试辅导司考一卷资料司考二卷资料司考三卷资料司考四卷资料出国留学网司法考试网为您整理提供了2016年司法考试综合案例分析:侵犯专利权案,司法考试商事案例中的侵犯专利权安相关法律条文你是否有复习到又是否已经掌握了,那么你将如何将所学知识点与下面的专利权案案情联系起来进行案例分析了。希望广大考生结合实际,考出好成绩! [案情分析] [解析] 本案是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国企业作出的首起诉前禁令案,禁令作出后,珠海X公司与美国D公司长达三年之久的专利纠纷以握手言和告终。 在诉讼过程中,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权利的行为,法院有权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一种禁止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就是临时禁令。临时禁令具有强制性和暂时性,以禁止或限制行为人某种行为为内容,其效力一般延续至诉讼终结,并被生效裁判所确定的永久或一定期间的禁令或撤销禁令的裁定所代替,在有证据证明临时禁令实施的条件不具备时也可以在诉讼中裁定撤

销禁令。而知识产权诉前禁令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起诉前请求法院作出的要求被控侵权人不为一定行为的命令,以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可能的行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44条规定:司法当局应有权令一方当事人停止侵权,特别是应有权在进关后立即组织那些涉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进口商品进入其管辖内的商业渠道。我国专利法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也规定了禁令制度,并称之为“诉前停止侵权行为”。禁令属于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其权利受到损害时的一项救济措施,它的建立对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的浅析

关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的浅析 作者:孟祥海* 知识产权期刊 2010年6月 最近,在专利代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了发明申请中的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的方案不是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对于这样的问题,申请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从哪一方面来进行争辩,从而导致申请往往被驳回,使申请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如下的分析,来寻找到一种可行的合适的应对方法。 一、 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分析 在我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第二条2第二款中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在中国知识产权局2010年版的《专利审查指南》3中,又对《专利法》的第二条第一款进行了解释,即,在其第二部分第一章中,进行了如下的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未采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以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的方案,不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 上述审查指南的规定应该是在陈述发明请求保护的方案是否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或者说,只有符合了“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未采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以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的方案,不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这样的要求,才能够是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因此,如何理解上述要求成为在专利代理实务中的一个关键。 二、 对于技术方案的理解以及实例分析 1、一般情况下的理解和分析 对于“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应按如下思路加以理解。 基于审查指南中的“未采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以获得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的方案,不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客体”这一规定来考虑,所谓的技术方案,应该是采用了技术手段、解决了技术问题、获得了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效果,换言之,是

《专利代理实务中常用的专利法和实施细则法答案》

专利代理实务中常用的专利法和实施细则法条: 专利法: 法26.3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法26.4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细则: 细则17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说明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技术领域: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 (三)发明内容: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四)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 (五)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附图。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和顺序撰写说明书,并在说明书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除非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用其他方式或者顺序撰写能节约说明书的篇幅并使他人能够准确理解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说明书应当用词规范、语句清楚,并不得使用“如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类的引用语,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 发明专利申请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核苷酸或者氨基酸序列的,说明书应当包括符合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序列表。申请人应当将该序列表作为说明书的一个单独部分提交,并按照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规定提交该序列表的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副本。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应当有表示要求保护的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的附图。 细则19权利要求书应当记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权利要求书有几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 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科技术语应当与说明书中使用的科技术语一致,可以有化学式或者数学式,但是不得有插图。除绝对必要的外,不得使用“如说明书……部分所述”或者“如图……所示”的用语。

专利法和相关法知识点

第一部分:总则 专利法中:大于>、小于<、超过>,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包括本数。 2条、5条和25条: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25条:不能授权的主题: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日历的编排方法、比赛规则、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说明、乐谱、食谱、计算机程序)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6)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主要起表示作用的设计。 医药用途发明可以授予专利权,但是不能采用“采用物质或者组合物X来治疗疾病Y”的表述。可以采用“一种物质或者组合物X,其特征在于将其用作抗菌剂”的表述。 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的玉米本质上依然还是属于植物品种,不能授予专利权,转基因动物亦然。但是采用辐照饲养方法生产高产牛奶的乳牛的方法、改进饲养方法生产瘦肉型猪的方法等属于可被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客体。 武器可以被授予国防专利。放射性同位素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可以授权。动植物的非生物学生产方法可授权,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可授权。 对人体/动物体的外科手术方法不可能授权:治疗用,非授权客体;非治疗用,无实用性。 粒子加速方法可授权,核变换的设备仪器可授权,放射性元素的用途可授权。 化学类:天然物质、菜谱和烹饪方法、医生处方、物质的医药用途。(都不能授予专利权) 微生物:由自然界筛选特定微生物的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人工诱变生产新微生物的方法。(都不能授权)。但微生物本省不属于动植物,可给予专利保护。 5条:违反社会公德和妨害公众利益的发明创造:用于赌博的设备、机器或工具;吸毒的器具;伪造国家货币、票据、公文、证件、印章、文物的设备等都属于违反法律的发明创造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一种使盗窃者双目失明的防盗装置,一种严重污染环境的方法或制剂,涉及国家重大政治事件或宗教信仰或宣传封建迷信的不能授予专利×。用于医疗的各种毒药、麻醉品、镇静剂、兴奋剂和用于娱乐的棋牌等。可以申请专利√。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能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公众健康的,不可授权。 实用新型的客体:确定的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实用新型不能涉及新材料的制造,可以用现有技术的其他材料代替某材料。不属于实用新型的客体:气态、液态、粉末状、颗粒状;微观结构,金相结构。不属于实用新型客体:1、方法(制造方法、使用方法、通讯方法、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将产品用于特定用途)2、未经人工制造的自然存在的物体(花雨石) 不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艺术范畴的作品、非产品常规形态、依赖于自然物的原有形状(1、平面印刷品+图案色彩改进+标识×;2、纯美术、书法、摄影;3、游戏界面以及与人机交互无关或者与实现产品功能无关的产品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案,电子屏幕壁纸、开关机画图、网站网页的图文排版。×)**产品通电后显示的图案也可能成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根雕;通过嫁接植物而生长的水果;通过基因改造而繁殖的牛羊。 产品名称通常应避免:1.含有人名、地名、国名、型号等;2.概括不当,过于抽象,例如:文具、炊具、乐器等;3.描述技术效果、内部构造的名称,例如:节油发动机、人体增高鞋垫、装有新型发动机的汽车;4.附有产品规格、大小、规模、数量单位的名称如:中型书柜、一副手套;5.外国文字/无意义的名字,但公众都明白的可以用,例如DVD播放机、LED灯、USB集线器等,但是MP3不可以,指代不明。 色彩不能独立构成外观设计。仅色彩不同的,是实质相同的外观设计。仅材料不同的,是相同的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保护期10年,发明保护期20年,均自实际申请日起(非优先权日)。 3条:管理专利部门的行政级别:地方的专利管理部门不能裁决侵权赔偿的数额。 专利代办处不能受理1.PCT申请;2.外国申请人及港澳台地区法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3.分案申请的文件4.有要求优先权声明的专利申请文件5.专利申请被受理后提交的其他文件。 专利纠纷的第一审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终极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专利纠纷。 4条、20条、21条:保密审查的对象要求:1、主要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包括外观);2、该发明或是实用新型是在中国完成的(不论申请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3、申请人准备向外国申请专利。(结论:凡是符合上述条件的专利向外国申请时都需要勾选保密审查,不然可以被别人宣告无效,20条是无效宣 告的理由。) 包括国防专利和保密专利。国防专利由国防专利机构受理并进行审查,由国务院国防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国防专利权的决定。涉及其他因素需要保密的,由专利局审查。国防专利只能是发明专利,保密专利可以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国务院国防专利机构设立国防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国防专利的复审和无效宣告工作。禁止向国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外国人和外国机构转让国防专利权和国防专利申请权。国防专利申请人在自申请日起6个月内或者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时,可以对其国防专利申请主动修改。 外国人在我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需要保密审查√;外国人在外国的专利向中国申请不需要保密审查×;保密申请不能通过电子申请的方式提交。 向外国申请专利前需要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保密审查(专利法20条)。保密审查的申请人未在4个月内收到意见通知,或者未在6个月内收到审查决定,可向外国申请。 保密专利公告时公告专利号、申请日、授权公告日。保密专利初审后不公布,依请求直接实质审查。保密专利申请时在申请书上提出/公布前提出。有权提出解密申请的是申请人和专利局。专利局每2年对保密申请进行复查。 PCT制度:国际申请的程序:1.国际申请的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可要求优先权但必须制定国家、日期和申请号。一式三份,一件三费(传送费、检索费和国际申请费)需在国际申请日起一个月内缴纳。2.形式审查和国际申请日的确定:国际申请日被视为在各成员国的专利申请日。3.国际检索(必经阶段):4.对权力要求书的修改:收到国际检索报告后2个月或自优先权18个月内,有权对权力要求进行一次修改,但不能修改说明书及其附图。 5.国际公布:可请求提前公布,一般自优先权18个月。 6.国际初步审查(不是必经阶段)申请人在优先权19个月提出,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应当在优先权28个月或初步审查6个月内做出。 7.进入国家阶段:在优先权日30个月制定进入具体国家。 PCT费用减免:1.港澳台属于中国公民。可以享受申请费的减免(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