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四植物组织

试验四植物组织

试验四植物组织
试验四植物组织

实验四植物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会在植物的器官中识别各种组织。

二、材料与用具

新鲜材料:蚕豆、天竺葵、向日葵、八宝、紫竹梅等植物叶,柑橘果皮、芹菜叶柄、梨果实和秋海棠的叶,马铃薯块茎、南瓜茎和蓖麻茎皮的组织离析材料。

永久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茎尖顶芽纵切,小麦、玉米叶的表皮,接骨木幼茎和老茎的横切,小麦、玉米种子的纵切,水稻、黑藻、眼子菜的茎横切,南瓜茎横切及纵切,松茎三切面,多年生椴树茎横切。

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I2-KI染液。

三、内容与方法

(一)分生组织

1.根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出细胞最小、染色最深,核大、细胞质浓厚、没有明显的液泡的区域为分生区,即为根端生长锥,细胞没有任何的分化,有着强烈持久的分裂能力,称原分生组织。在其前端有一帽状的根冠,注意观察有无正在分裂的细胞,如果有是处于哪一个分裂期?根尖的后一部分的细胞已有初步的分化,其最外一层细胞为原表皮,在其与原表皮之间的区域为基本分生组织,中央染色较深的部位为原形成层(图4-1)。

图4-1 洋葱根尖

2.茎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黑藻茎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图4-2),在切片中有很多幼叶,幼叶之中包藏着顶端分生组织,即茎的生长锥。它比根尖分生区复杂,因为在生长锥周围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和形成。注意识别叶原基突起仅有两层细胞厚,而腋芽原基有多层细胞的半圆形突起。

图4-2 黑藻茎尖

1.生长锥

2.腋芽原基

3.叶原基

4.幼叶

观察丁香等陆生植物茎尖纵切永久制片,寻找茎尖分生组织所在的部位,可见茎尖生长锥上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均靠近前端,结构复杂,但它们的原形成层分化明显,为纵向伸长的、着色较深的维管组织的前身,胞质浓厚。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茎尖没有拔节时的嫩茎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纵切片观察,可见大部分染色浅的细胞,相当于基本分生组织,薄壁的细胞多呈横向伸长的扁平状态,除纵向分裂者外,横向分裂极为明显,而且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液泡化。而局部相当于原形成层束的细胞纵列呈索状,细胞呈等直径形或细长形,胞核密集、染色很深,并常见有原生木质部贯穿于其中的原始维管束。

(二)保护组织

1.取新鲜的植物叶(豌豆、天竺葵、向日葵等),撕取下表皮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可以见到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器分布。每一气孔器有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内含一细胞核和较多的叶绿体,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即为气孔(图4-3)。可用I2-KI 溶液染色,使含淀粉的叶绿体变成紫黑色,而细胞核呈暗黄色来区分叶绿体和细胞核。

图4-3 豌豆叶下表皮

1.气孔

2.保卫细胞

3.表皮细胞

2.取一些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如天竺葵的叶,撕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不同形态的表皮毛。

3.取小麦或玉米叶的下表皮装片观察。其表皮主要由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的表皮细胞组成,在长细胞之间夹有成对的短细胞、表皮毛和气孔器。气孔器的两个保卫细胞呈哑铃形,它的两端壁薄,膨大成球状,其胀缩变化直接影响气孔的启闭,中部狭窄,壁较厚,在哑铃

形的保卫细胞外侧是两个副卫细胞,形状近三角形,有明显的细胞核。

4.观察接骨木幼茎和老茎的横切永久制片,区分表皮和周皮,比较两者的细胞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

(三)薄壁组织

1.同化组织:取新鲜的植物叶(天竺葵、鸭趾草等)横切,制成临时装片或永久制片,观察在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场所。

2.贮藏组织:取马铃薯块茎,制成徒手切片,观察在薄壁细胞内充满了卵圆形的淀粉粒。也可取小麦、玉米种子的纵切片,观察在胚乳中贮藏着大量的同化产物。

3.通气组织:取水稻、黑藻、眼子菜等任一水生植物茎的横切永久制片,观察发达的胞间隙或气腔、气道(图4-4)。

图4-4 水稻老茎,示气腔

(四)输导组织

1.取南瓜茎横切的永久制片,用放大镜观察找到10束排列成星状的维管束,这些维管

束分布在薄壁组织中。内轮5束较大,在靠近髓腔的部分,外轮5束较小,正对着茎的五个棱。

图4-5 南瓜茎横切

A.南瓜茎横切,示维管束

B.筛板及筛孔

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维管束。在维管束中间部分是木质部,其中染成红色的是导管(图

4-5A),木质部的内外两端都是韧皮部,筛管和伴胞分布在韧皮部中。可移动玻片在外韧皮部中寻找筛管,筛管为多边形的薄壁细胞,口径较大,常被固绿染成蓝绿色。在它的旁边还贴生着一个小的伴胞。个别筛管正好切在筛管板处,可见染色很深的筛板及其上的筛孔(图4-5B)。在观察上述切片时,可见在外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扁长形的几层细胞,此为形成层区,其中只有一层细胞具有分生能力。

南瓜茎的维管束由外到内依次是外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内韧皮部,这样的维管束称为双韧维管束。

取少许南瓜茎的离析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区分哪些是导管分子,哪

些是筛管分子,哪些是薄壁细胞,注意导管分子的不同类型。

(五)机械组织

1.厚角组织:取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以内有几层细胞壁加厚的细胞,其壁的加厚主要在角隅处,在南瓜茎中常连续成圆筒状。

取芹菜叶柄作徒手切片,挑选薄的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棱处有厚角组织分布。然后用1/5000钌红液把果胶质的中层染成红色,呈明显的红线,把相邻细胞壁的角隅加厚部分分隔开来,十分清晰(图4-6)。

图4-6 芹菜叶柄的厚角组织

2.厚壁组织:

⑴纤维:取蓖麻茎皮的组织离析材料少许,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纤维细胞细长而两头尖,壁厚而细胞腔狭窄,原生质体解体。也可用亚麻等茎皮按上述方法制片,同样能观察到纤维细胞。

图4-7 梨果肉石细胞

⑵石细胞:取梨果肉一小块,挑取其中粒状的组织一小粒,置载玻片上用镊子柄压平,可见大型的薄壁细胞包围一种暗色的石细胞群,壁异常加厚,细胞腔很小,明显的纹孔常具分枝(图4-7)。

(六)分泌组织

1.取松树茎横切永久片,观察树脂道(分泌道)。

2.柑橘果皮横切永久片,观察油囊(分泌腔)。

四、思考题

(一)观察南瓜茎的横切片,说明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哪些组织类型。

(二)说明厚角细胞与厚壁细胞的异同。

(三)说明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导管中,它们的细胞壁加厚方式的异同。

(四)比较表皮和周皮在性质、来源、组成上的不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大实验 第一部分植物组织培养 实验一、母液的配制和保存(3学时) 一、实验目的 通过配制MS培养基母液,掌握贮备液的配制和保存方法。 二、原理 配制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 以MS培养基为例,所需配制的母液为:大量元素母液(母液Ⅰ,浓缩10倍)、微量元素母液(母液Ⅱ,浓缩100倍)、铁盐母液(母液Ⅲ,浓缩100倍)和有机化合物母液(母液Ⅳ,浓缩100倍)等。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冰箱,天平,酸度计,烧杯(50ml,100ml,500ml,1000ml),量筒(1000ml,100ml,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磨口试剂瓶(100ml,500ml,1000ml),药勺、称量纸、滴管、玻璃棒,电炉,微波炉 NH4NO3, MnSO4.4H2O, KNO3, ZnSO4.7H2O, CaCl2.2H2O, Na2MoO4.2H2O, MgSO4.7H2O, CuSO4.5H2O, KH2PO4, CoCl2.6H2O, H2BO3,Na2?EDTA?2H2O,KI, FeSO4.7H2O,烟酸,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 肌醇, 盐酸吡哆醇, 蒸馏水 四、实验方法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配制时先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大约350ml,放入500ml的烧杯中,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NH4NO3 ,KNO3 ,KH2PO4 ,MgSO4.7H2O ,CaCl2.2H2O,待第一种化合物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化合物,当最后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将溶液倒入5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然后,倒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按照配方表中用量用电子天平分别依次称取MnSO4?4H2O,ZnSO4?7H2O ,H2BO3,KI ,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装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把pH值调到5.5,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按配方表中用量依次称取:肌醇,维生素B1,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后,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5、植物生长物质母液的配制 NAA母液:配制浓度为0.1mg/ml。NAA属于生长素类激素。 6-BA母液:配制浓度为0.1mg/ml。6-BA属于细胞分裂素。 五、实验报告 1、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操作内容,实验结果,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和讨论)

(医疗药品)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柳福智编 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 2007年8月 前言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根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培养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知识,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 2007年8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 3、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清楚、简练、整洁。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不熟悉其性能的仪器和药品之前,应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指导教师,不要随意进行实验,以免损坏仪器,浪费试剂,使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8、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应放回原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一些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 9、实验台面要擦试干净,由值日生负责安全卫生工作,包括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的开关,清除垃圾和污物,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写明通过本实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扬州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指导方案

扬州市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指导方案 (试行) 一、建设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在快速繁育、种苗脱毒、远缘杂交、突变育种、基因工程和生物制品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涉及到多项高中生命科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例如:细胞全能性原理、细胞增殖、细胞分化、植物激素及生命的基本元素和物质等。在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教材中,组织培养已经作为一个专题实验,成为高中升学考试的一个考点。组织培养作为一项生物技术,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上达到了全面的拓展。 二、建设要求 组织培养实验室面积一般为96-120平方米,学生实验依据无菌间超净工作台的多少分组进行,原则上6~8人一组。 组织培养实验基于对无菌条件的严格要求,由准备室、缓冲间、无菌室、培养室和炼苗室四部分组成。 1、准备室 功能: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称量、溶解、器皿洗涤、培养基配制与分装、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培养材料的预处理等。 设备:准备室应具备实验边台、药品柜、水池、仪器、药品、天平、纯水机(制作组织培养基用水)、酸度计、烘干箱、高压灭菌锅、超声波清洗器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等。 2、缓冲间 功能:是进入无菌室前的一个缓冲场地,减少人体从外界带入的尘埃等污染物。 要求:缓冲间需5~8平方米,保持清洁无菌。缓冲间需安装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灭菌。 3、无菌间 功能:也叫接种室,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接种、培养物的转移、试管苗的继代、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一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是植物离体培养研究或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培室)规划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室规划设计 2009年 05月 31日星期日 10:18一、实验室要求 理想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应该建立在安静、清洁、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最好在常年主风向的上风方向, 尽量减少污染。规模化生产的组织培养实验室最好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便于培养产品的运送。 实验室的建设均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从事的实验的性质, 即是生产性的还是研究性的, 是基本层次的还是较高层次的; 二是实验室的规模, 规模主要取决于经费和实验性质。 无论实验室的性质和规模如何,实验室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科学、高效、经济和实用。一个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满足 3个基本的需要:实验准备 (培养基制备、器皿洗涤、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此外,还可根据从事的实验要求来考虑辅助实验室及其各种附加设施,使实验室更加完善。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工作中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设备条件有个全面的了解, 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 或新建、改建实验室。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 应按组织培养程序来没计, 避免某些环节倒排, 引起日后工作混乱。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到无菌的条件, 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 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二、实验室组成 (一基本实验室 基本实验室包括准备室、洗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缓冲间,是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年产 4万 -20万, 需 3-4间实验用房,总面积 60平方米。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 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iCRT。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 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 /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 思考题: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其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参考答案9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Mg等。 2、微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5、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6、基础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工配置的营养基质。 7、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细胞。 8、褐变: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酚类物被氧化成醌类物,可抑制其他酶活性,毒害外植体。 9、茎尖脱毒:茎尖分生区的病毒传播速度很慢,利用茎尖组培获得无病毒苗,来达到脱毒的目的。 10、不定芽:凡从叶、根或芽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 11、污染率:污染数除以接种数,再乘以100%。 12、诱导率:愈伤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3、成活率:成活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4、接种:将表面消毒的外植体转接到无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15、消毒:消灭材料上的病菌(不损伤植物材料)。 16、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达到组织培养所学的无菌环境。 17、母液:欲配培养液的浓缩液。 18、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危害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19、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增殖,甚至长出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20快速繁殖:采取培养基配制,材料灭菌,无菌培养,幼苗转移到苗床,成苗转至大田栽种五步走的繁殖培养方式 21、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的培养方式。 22、生根培养:将长到一定长度的微枝(>10mm)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23、玻璃化现象:试管苗的茎叶变成透明水渍状,生长畸形,增殖系数明显下降,难以诱导生根,即使诱导生根,其根系质量极差,移栽成活率极低。 24、暗培养: 25、液体培养:将所需培养物的悬浮液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 26、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27、分化: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28、热处理脱毒:利用高温下使植物组织中的病毒部分钝化或完全失去活性的方法。 1 / 6 29、微尖嫁接技术:把极小(<0.2mm)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无菌种子培养获无菌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 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 5 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 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滑,用圆 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细胞膜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 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 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位于原生组织后 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皮,维管柱,皮层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密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均无细胞核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有 五种类型 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成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 第一部分前言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植物组织培养也成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生产实践,构建学校与企业供需和谐的技术平台,通过分解组培工作过程能力,将组培企业生产环节模块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课程性质 《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项目实战、理论与实训一体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和熟练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为前导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组培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岗位对组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项目引导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实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组培职业工作能力为重点,选取教学内容。 1、面向职业岗位,注重素质结构 本课程是面向组培企业培养基制作工、组织培养接种工和组培苗驯化管理员3个岗位的需要,培养掌握组培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倡在全面素质结构基础上培养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场环境 根据组培工作的内容,依照一般组培的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依托“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利用真实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3、采用项目途径,开展体验参与 本课程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项目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渗透势。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 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 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 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 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 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 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 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 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 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 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 四、实验方法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

试验四植物组织

实验四植物组织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学会在植物的器官中识别各种组织。 二、材料与用具 新鲜材料:蚕豆、天竺葵、向日葵、八宝、紫竹梅等植物叶,柑橘果皮、芹菜叶柄、梨果实和秋海棠的叶,马铃薯块茎、南瓜茎和蓖麻茎皮的组织离析材料。 永久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茎尖顶芽纵切,小麦、玉米叶的表皮,接骨木幼茎和老茎的横切,小麦、玉米种子的纵切,水稻、黑藻、眼子菜的茎横切,南瓜茎横切及纵切,松茎三切面,多年生椴树茎横切。 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剪刀、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I2-KI染液。 三、内容与方法 (一)分生组织 1.根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出细胞最小、染色最深,核大、细胞质浓厚、没有明显的液泡的区域为分生区,即为根端生长锥,细胞没有任何的分化,有着强烈持久的分裂能力,称原分生组织。在其前端有一帽状的根冠,注意观察有无正在分裂的细胞,如果有是处于哪一个分裂期?根尖的后一部分的细胞已有初步的分化,其最外一层细胞为原表皮,在其与原表皮之间的区域为基本分生组织,中央染色较深的部位为原形成层(图4-1)。 图4-1 洋葱根尖 2.茎尖分生组织观察 取黑藻茎尖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图4-2),在切片中有很多幼叶,幼叶之中包藏着顶端分生组织,即茎的生长锥。它比根尖分生区复杂,因为在生长锥周围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和形成。注意识别叶原基突起仅有两层细胞厚,而腋芽原基有多层细胞的半圆形突起。

图4-2 黑藻茎尖 1.生长锥 2.腋芽原基 3.叶原基 4.幼叶 观察丁香等陆生植物茎尖纵切永久制片,寻找茎尖分生组织所在的部位,可见茎尖生长锥上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发生均靠近前端,结构复杂,但它们的原形成层分化明显,为纵向伸长的、着色较深的维管组织的前身,胞质浓厚。 3.居间分生组织观察 取玉米茎尖没有拔节时的嫩茎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纵切片观察,可见大部分染色浅的细胞,相当于基本分生组织,薄壁的细胞多呈横向伸长的扁平状态,除纵向分裂者外,横向分裂极为明显,而且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液泡化。而局部相当于原形成层束的细胞纵列呈索状,细胞呈等直径形或细长形,胞核密集、染色很深,并常见有原生木质部贯穿于其中的原始维管束。 (二)保护组织 1.取新鲜的植物叶(豌豆、天竺葵、向日葵等),撕取下表皮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可以见到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表皮细胞之间有气孔器分布。每一气孔器有一对肾形的保卫细胞,内含一细胞核和较多的叶绿体,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即为气孔(图4-3)。可用I2-KI 溶液染色,使含淀粉的叶绿体变成紫黑色,而细胞核呈暗黄色来区分叶绿体和细胞核。 图4-3 豌豆叶下表皮 1.气孔 2.保卫细胞 3.表皮细胞 2.取一些具有表皮毛的植物如天竺葵的叶,撕其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观察不同形态的表皮毛。 3.取小麦或玉米叶的下表皮装片观察。其表皮主要由排列紧密的长方形的表皮细胞组成,在长细胞之间夹有成对的短细胞、表皮毛和气孔器。气孔器的两个保卫细胞呈哑铃形,它的两端壁薄,膨大成球状,其胀缩变化直接影响气孔的启闭,中部狭窄,壁较厚,在哑铃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 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三、说明: 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

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 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淋一遍→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晾干→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清水反复冲洗干净→蒸馏水淋洗一遍→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对器皿和用具进行高压灭菌,即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在1.1个大气压下保持15~20分钟。解剖刀、手术剪、解剖针、镊子等用具在接

植物生理学实验汇总

一植物组织中ETH(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测定原理:ACC是乙烯合成的直接前体,为了更好地了解乙烯对植物的调节作用,有必要测定植物中ACC的含量,在冷却的Hg+存在下,NaClO专一地使ACC转化成乙烯。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 测定中气相色谱仪用的是氢火焰检测器FID。 色谱仪包括固定相和流动相。由于固定相和流动相对各种物质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物质的分配系数不一样。当待测样(含ETH混合气体)加入固定相以后,不断通以流动相(通常为氮气、氢气)待测物不断再分配,最后按照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依次被分离,并进入检测系统被检测,检测信号的大小,反映出物质含量的多少,在记录仪上呈现色谱图。 判断气相色谱仪氢火焰检测器是否点燃的3种方法?如何判断检测器已工作? 1、将不锈钢镊子接触到检测器的喷扣处,若镊子上有水珠证明氢气已被点燃; 2、根据记录笔的位置来判断; 3、微电流放大器的“引燃开关”切换“引燃”时,检测器如发出扑声火焰已被点燃。 结果分析:经冷冻的苹果ETH释放速率低于常温的乙烯释放速率。经低温处理ACC合成酶的形成受到损伤和影响,从而降低乙烯的合成与释放。 3大温度3大气流量:基线成一直线表明稳定了 柱温80度进样器温度120度检测器温度140度 N2 流量35微升每分钟400 H2 流量45 微升每分钟55千帕空气流量350 微升每分钟 40 千帕 二植物组织中脂肪氧化酶活力测定 原理根据基质浓度一定,反应体系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与酶活力大小呈线性相关原理进行测定。LOX氧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过氧化物时消耗氧气,溶液中氧浓度的减少速率与酶活力大小成正比,用氧电极可精确的测定酶活力。 结果:经过干旱处理的小麦组织中LOX活力低(受干旱条件的诱导LOX基因的表达) 注意事项:1测定时,维持温度恒定,氧电极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2 反应杯中不应有气泡,否则会造成信号不稳 3 进行试验时要保持磁转子的转动,以平衡氧气浓度 4 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在阳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使电极的灵敏度下降,需要用清洁剂清洁阳极。 三半伤害温度的求算 1 以伤害度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制作曲线,50%伤害对应的温度即半伤害温度; -BT) 生长曲线方程拟合LogisticY=K/(1+Ae2 以Y 伤害度(相当于胁变)K 最大外渗量 T 温度(相当于胁强)A,B 常数 据Logistic方程,以Ln((K/Y)-1)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的一直线,直线与横轴交点即半伤害温度。 半伤害温度的生理意义,半伤害温度通常可用来表示植物对高温或低温抗性的大小。在高温伤害情况下,若半伤害温度高,说明对高温伤害抗性强;在低温伤害时,则半伤害温度越低,植物对低温伤害抗性强。对于其他逆境,具有相应的生理意义。 但是对于高温伤害,同样以Ln((K/Y)-1)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发现做出的不是直线而是S型曲线。 四蒸汽压渗透压计测植物组织渗透势蒸汽压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 1 原理对于一种溶液来说,溶质颗粒数的增加改变了溶剂分子的自由度,导致溶剂分子主所以称他们为这些溶液特征的相对变化与溶液中粒子的增加量呈线性相关,要特征的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