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2)

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2)

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2)
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2)

橡胶衬里

化工容器、阀门、管件衬胶工艺流程

一、铸件的验收以及铸件的热处理

1、进厂衬胶的铁件,必须逐一按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2、衬胶的铁件(包括铸件)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毛刺或影响衬胶质量的突出点。

(2)铸件砂孔、缩孔必须肉眼可见底,并可用胶堵塞(不合要求的可补焊)。

(3)两面接合处不得成锐角,最少应为R3左右。

(4)铁件需衬胶面不得有被酸、碱腐蚀,或有不可清除的污物。

(5)焊接件的焊接处不得有明显高低不平和焊接缩孔,以及漏焊现象。

3、热处理出缸时放完汽压,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点后,即时打开缸门,并及时搬出全部铁件,不得闷缸。

4、经热处理后的衬胶铁件,应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点,让其冷却。

二、喷砂工艺

铲除旧胶:喷砂前需将损坏胶层剥离。一般采用热处理剥离法,即加热需剥离的胶层,使之于钢材基体之间的胶黏层破坏,然后将之铲除。

1、石英砂的要求和处理:

(1)石英砂的规格为2#;

(2)石英砂在使用前应预先经干燥处理,不得含有水份及杂物;

(3)石英砂在使用2-3次后,需经过16目/寸筛网过筛处理,以除去细粉。

2、喷砂操作规程:

(1)喷砂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衣和手套;

(2)储气罐压力达6kg/cm2时,打开罐底部阀门,排除罐内积水及油污,关闭阀门,继续充气至6-7kg/cm2,;

(3)打开喷枪送气阀,先排除喷枪管内积水及油污,后将送砂管插入砂堆中,保持送砂压力在6kg/cm2以上进行喷砂;

(4)喷枪口应与所喷物体距离50-80mm,其角度小于30°,从一点开始,逐渐向前移动;

(5)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水份较多时,应停止喷砂,进行放空排水,待无水时再进行喷砂;

(6)喷好砂的铁件,需衬胶部位避免接触水及污物;

(7)喷好砂的衬胶件,用干空气吹去灰尘后,及时刷上胶浆,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

3、喷砂后的衬胶件质量要求:

(1)喷砂后的衬胶铁件应显示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即应呈银灰色。

(2)凡应衬胶的部位都应有适当的粗糙度(毛糙度)(即衬胶部位不得抛光、打蜡)。

(3)喷砂后的铁件要有专人检查质量,发现漏喷,或已喷但又

生锈斑的必须重新补喷。或者发现水斑、油污等,必须处理后重新喷砂。

三、衬里胶板工艺

1、塑混炼

塑炼硬质胶的塑炼胶可塑度一般为~。

混炼混炼加料顺序如下:

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软化剂→胶木粉→其它配合剂→硫黄。

2、出片

出片采用压延出片。出片后用水充分冷却,但水冷后,水分必须挥发干净,否则要影响产品质量(如气泡、脱层等)。

4、胶片厚度分3+、+等几种。

5、胶板不应有大于的外来杂质,但允许有垫布本身粘附的线毛、线头、垫布折皱等造成的印痕,然而该处胶厚应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

6、在规定的存放条件下胶板6个月内不应产生自硫现象,胶浆胶在两个内不产生自硫现象。

衬里胶板的工艺流程如图:

四、衬胶用浆的制备及刷胶工艺

1、胶浆制备:

胶浆胶料的制备

胶浆用的塑炼胶可塑度一般应较高,太低了易焦烧,太高了影响胶浆的粘性。硬质胶浆,塑炼胶的可塑度为,对混炼胶要求各种配合剂充分分散均匀,否则会影响胶浆质量。(浆胶成份:天然生胶、氧化镁、硫磺、促进剂D、松香、硫酸钡、滑石粉、氧化铁红、红丹)

(1)将浆胶剪成小片后,投入搅拌机内,并按2:1的比例加入120#汽油进行搅拌,直至全部溶解。

(2)将调制好的胶浆按1:4,1:6,1:8三种比例用120#汽油稀释,停放8小时后方可使用。

(3)调制好的胶浆,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才可向铁件上涂刷。

2、衬胶件涂刷规程

(1

(2)在涂刷胶浆第一次胶浆前,必须检查一下喷砂后的衬胶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不合要求则需重喷。

(3)涂刷胶浆时,应由下而上均匀一致的按顺序进行涂刷,不允许有积胶流痕,也不应太厚,避免出汽泡。

(4)涂刷胶浆后的表面如附有杂物,应在干燥前除净,漏刷部分及胶落处应进行补刷。

(5)衬胶件凸凹不平处、空隙、砂眼等需在涂末次胶后,用胶浆条填塞、补平,并用小辊压实。然后再用1:4胶浆涂刷一次。

(6)涂刷胶浆后的衬胶件,必须保持清洁。

(7)涂刷最后一次胶浆至贴胶片之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否则要补刷一次胶浆。

(8)胶浆干燥时间可供参考,特别应注意胶浆未干(一定要干至不粘手),绝不能贴胶片。

3、胶片刷浆操作要点:

(2)刷胶浆之前,将准备好的胶片需刷胶的一面向上,平整地

放在平台上,检查规格尺寸是否与贴胶物体件需要尺寸相符,然后用干布将胶片上的水份擦净,待干燥后,刷第一次胶浆。

(3)刷胶时应由上至下,均匀一致按顺序涂刷,每次涂刷时胶片表面不应有积胶流痕,也不宜过厚。

(4)胶片搭接部分需多涂刷一次。

(5)刷最后一次胶浆到用片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6)涂胶后的胶片更应注意保持清洁。

五、衬里胶板裁剪工艺

衬里胶板根据设备的几何形状,加上接缝、边量和加工量等进行裁剪。具体步骤如下。

1、胶板使用前应检查外观质量、牌号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

裁剪时,应根据部件情况,尽量减少接缝数量。

2、胶板如有气泡杂质,应刺穿或剔除,然后涂上胶浆,并用同种胶料填补,加热烫平。胶板上的硫磺粉、棉绒和线头等,应用刷子清除。

3、金属壳体清理后,根据其表面形状的尺寸进行胶板裁剪。裁剪时,必须留出足够的搭接边,并将搭接边切成10-25mm坡口。

4、裁剪管道接板时,应按小于管道内径的原则计算其周长(不包括接缝部分)。其总长度应等于管道实际尺寸加上法兰翻边部分。另根据实体情况,增加5cm-10cm的裁剪余量。

5、接缝应根据设备结构情况,确定削边或搭接方向。接缝可采用搭接形式。

六、成型与贴合工艺

1、衬胶管道、阀门、胶片需成型其要点:

(1)将刷好胶浆的胶片,根据衬胶件结构情况,确定搭接方向。

(2)搭接成筒状形时,胶浆面向外,筒内要放好衬布以防止胶片互相粘接。

(3)搭接时由一端向另一端缓缓进行搭实,不得用力拉胶片,以防胶片搭头出角。

(4)搭接处两斜坡要对准搭接,不得有过搭或搭不齐现象。

(5)搭接好,将成型好的胶筒或胶片外面用布包裹好备用。

2、贴合前的准备

(1)贴合前先检查衬胶件刷过胶浆的部位有无灰尘及杂物,如有应用少量汽油擦去。

(2)检查衬胶件需贴胶部位胶浆是否刷齐,如发现漏刷,必须先补刷胶浆,而且要待胶浆干后方可进行贴胶。

(3)检查衬胶件表面有无尚未补平的空隙、砂眼及凹凸不平现象。如有则需用胶浆片填增,压实后再刷一次1:4胶浆,待其干后再贴胶片。

3、贴合工艺及操作要点:

(1)贴合胶片顺序,应视设备具体结构情况而定。

a一般阀门壳体先贴筒子,后贴上盖口和法兰口。

b管道先贴筒子,后贴法兰口。

c立式设备应由下向上贴合,卧式设备应由上向下贴合。

(2)贴管道、阀门壳体及其它筒状物体时。

A、将用布包裹好的胶筒子穿入筒内。放正部位,逐步抽出内、外裹布,封好两端口,并将白布垫在出口处,徐徐通入2kg/cm2左右的冷风,使胶片压实在衬胶件上。

B、将两端布抽出,剪去封口多余胶料,用布球由里向外拉出以排除气泡。如需翻边的,则进行翻边操作。在翻边时,不得用力拉伸胶片,以防影响胶片厚度。

C、用烧热铲刀割除多余胶料。如需搭接时则应在割口处涂刷胶浆,待干燥后再贴合胶片。

(3)贴平胶片,法兰口时,应先用布隔离,待放正后徐徐抽布,用光辊由一端向前推压,以排除空气,防止产生气泡。用小牙辊滚压时,也应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地向前移动滚压,严格防止产生气泡。

(4)贴胶过程中。不允许使胶片拉伸,影响胶片均匀厚度。

(5)硫化后需要进行加工的衬胶件,衬里的厚度留出加工余量。

(6)衬胶件需贴两层胶片或三层胶片时,其各层搭接处理不得重复在一处,每层贴合时要先涂刷胶浆,待干燥后再贴另一层胶片。

(7)各层胶贴合好后,贴胶人要检查贴合外观质量。即检查有无气泡、高低不平以及没有滚压实的地方。如有应及时处理,高低不平处用铲刀铲平,未压实处补充滚实,有气泡的地方用针或热铲从泡的一边斜放气泡,然后用辊赶出空气,并滚压牢实,如需衬胶的补胶

后,再用电火花检查一下是否穿电,如穿电则需进一步处理好。

(8)经自检后的衬胶件,停放24小时后,再由专职检验员进行中间检查外观质量,确认符合要求,再用电火花检验器检查有无穿电现象,如有应做好标记,交贴合操作人员及时修理,再进行检查,直至不穿电为止。

七、硫化

加压蒸汽混气恒压硫化:加压蒸汽混气恒压硫化此法为衬胶制件在硫化罐内用直接蒸汽进行硫化的一种传统硫化方法。加压蒸汽硫化法的热载体是蒸汽。饱和蒸汽的压力与温度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实际操作中根据胶料的品种等选定硫化制度,严格控制罐内的蒸汽压力和硫化时间,而不测定温度和正硫化点,就能得到质量合格的硫化制品。加压蒸汽硫化法按照硫化全过程的压力变化又可分为分段硫化法和恒压硫化法。厚度较大的衬胶层和硬胶制件,一般采用分段硫化的方法。蒸汽压力逐段升高并逐段保压、降压。硫化压力的升降和保压时间取决于衬胶层的厚度、胶种和承载材料的量。分段硫化的目的是使硫化这一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及时均衡的导出,不致发生胶料的内部受热焦化,影响衬里的质量。厚度在8mm以下的各种加压蒸汽硫化衬胶的分段硫化制度见表5-14所示。恒压硫化法是采用压缩空气和蒸汽的恒压混气硫化操作,在蒸汽升压前和降压时通入(3kgf/cm2)的压缩空气,使硫化罐内的压力在硫化全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压力。操作时先向罐内送入压缩空气,然后逐渐通入蒸气,置换冷空气,保

持压力不变(约40分钟),当冷空气置换完后,保持蒸汽压力在约3小时,随后逐渐送入压缩空气,相应降低蒸汽压力,最终将蒸汽全部置换,这时罐内的温度已降至约40℃,硫化便告结束。

混气恒压硫化法具有工艺简便、效率高、粘接强度大、合格率高等优点。混气恒压硫化制度见表5-15所示。

表5-14 加压蒸汽分段硫化制度

表5-14 加压蒸汽混气恒压硫化制度

八、衬里质量检验和缺陷修补

1、目测检验:观察衬里有无突起,气泡及接头不牢等缺陷。

2、敲击检验:用木制小锤敲击衬胶层有无脱层现象,敲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音,证明没有脱层,如发出沙哑的声音,则证明该处有脱层存在。

3、电火花检验,当电刷沿橡胶衬里层表面移动时在缺陷的地方会产生剧烈火花,则可判定质量不好,如无火花产生,则说明衬里质量良好。

4、厚度可用磁性测厚仪测量,一般胶料厚度控制在公称尺寸的+15%。

5、硬度用邵氏D硬度计检测,以测定胶板的硫化程度。

6、硫化后的衬胶经检查如发现脱层、气泡、裂缝、搭头、翘趔、针眼、穿电等现象,应进行修整。环氧树脂修补方法的配方为:环氧树脂100克、硫酸钡30克、胶木粉30克、固化剂5克。操作方法:将缺陷部位经扩孔处理,并要见铁,用砂纸清除表面,将需补的洞口向上放平,将配制的环氧胶慢慢灌入略高出原平面,让其自然固化,然后进行一次人工修整,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九、安全操作技术

1、喷砂处理的安全操作技术:

(1)喷砂前,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服及其它防护用品用具,方可进行操作。

(2)操作开始时,喷砂主要操作人员拿好喷枪后,才可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向喷枪送气。操作终了或中途停机时,应等喷砂管内压缩空气排尽后,喷砂工才可放下喷枪,防止发生意外。

(3)喷砂操作方向,应避开有人走动的场所。

(4)进行喷砂时,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操作场所。

(5)储气罐安全阀要经常检查,罐内压力应在6kg/cm2~8kg/cm2之间。

2、衬胶安全操作技术:

(1)在由汽油、苯、胶浆等易燃物质的场所严格禁止烟火。

(2)在操作场所有挥发性溶剂时,应避免电器设备及金属间磨擦和撞击而产生火花。

(3)衬胶操作时,使用的移动灯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伏,灯泡要有安全罩。

(4)汽油、苯、胶浆等易燃物脱离接触,相距至少3米以上。

(5)硫化罐操作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压力,并要经常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是否正常。

(6)在硫化过程中,如发现蒸汽泄漏时,不得带压修理。

(7)严禁在缸内蒸汽压(或空气压)没有降到0时,带压打开硫化缸盖。

(8)衬胶安全操作技术除应遵照上述条件执行外,不应按其它

有关安全规则执行。

丁苯橡胶生产工艺

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2011-10-03 23:05:53)转载▼ 标签:丁苯橡胶中顺苯乙烯丁二烯乳液聚合转化率橡胶教育 1.1 丁苯橡胶的分类 丁苯橡胶品种繁多,如按聚合方法、聚合温度、辅助单体含量及充填剂等的不同,丁苯橡胶简分为下列几类。 ①按聚合方法和条件分类 可以分为乳液聚丁苯橡胶和溶液聚丁苯橡胶;乳聚丁苯橡胶开发历史悠久, 生产和加工工艺成熟, 应用广泛, 其生产能力、产量和消耗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溶聚丁苯橡胶是兼具多种综合性能的橡胶品种, 其生产工艺与乳聚丁苯橡胶相比, 具有装置适应能力强、胶种多样化、单体转化率高、排污量小、聚合助剂品种少等优点,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乳液聚丁苯橡胶又可以分为高温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低温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后者应用较广,前者趋于淘汰。 在生产工艺上,乳液聚合丁苯橡胶更加成熟,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低温乳液聚合生产丁苯橡胶的生产工艺。 ②按填料品种分类 可以分为充炭黑丁苯橡胶、充油丁苯橡胶和充炭黑充油丁苯橡胶等。 ③按苯乙烯含量分类 丁苯橡胶—10、丁苯橡胶—30、丁苯橡胶—50等,其中数字为苯乙烯聚合时的含量(质量),最常用的是丁苯橡胶—30 1.2 丁苯橡胶的结构

典型丁苯橡胶的结构特征如表一: 表一典型丁苯橡胶的结构特征 ①大分子宏观结构包括 单体比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分子结构的线性或非线性,凝胶含量等。 ②微观结构主要包括 丁二烯链段中顺式—1,4、反式—1,4和1,2—结构(乙烯基)的比例,苯乙烯、丁二烯单元的分布等。 ③无定形聚合物 因掺杂有苯乙烯链节,所以丁苯橡胶的主体结构不规整,不易结晶。 ④丁二烯的微观结构的变化对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不大 在丁苯橡胶硫化时,丁二烯链节中顺式—1,4和反式—1,4两种结构会发生异构而相互转化,最后可达到一个平衡态。又在低温丁苯和高温丁苯中1.2—丁二烯链节的含量相差不太大.所以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变化对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不大。 ⑤苯乙烯含量与玻璃化转变温度 丁苯橡胶的玻璃化温度取决于苯乙烯均聚物的含量。乙烯基的含量越低,玻璃化温度越低。可以按需要的比例从100%的丁二烯(顺式、反式的玻璃化温度都是-100℃)调够到100%的聚苯乙烯(玻璃化温度为90℃)。玻璃化温度对硫化橡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大部分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含苯乙烯为23.5%,这种含量的丁苯橡胶具有较好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 ⑥低温丁苯橡胶性能优于高温丁苯橡胶 高温(50℃)聚合时.支化较严重.凝胶物含量较高;在同等分子量下.分子量

硅橡胶制品技术标准

硅橡胶制品技术标准 一. 一般标准 1.工作温度:-15℃—+80℃ 2.贮存温度:-30℃—+85℃ 3.贮存时间: A.产品在无挤压情况下平放:可长期保贮 B.产品在挤压情况下存放:1个月 4.工作相对湿度:45℅—95℅ 5.工作气压:86-106Kpa 6.接触率:5MA在12VDC/0.5秒/2*107次 7.接触反弹:<12毫秒 8.绝缘电阻:>1012欧姆/500VDC 9.击穿电压:>25KV/mm 二. 外观 1. 颜色 (1).标准:硫化装配后硅胶不外露,无较大差异 (2).检测方法:在明亮的自然光或40W日光灯下,将标准样品或色卡与待校样品放 在一起,经视力1.0以上,无色盲的专业人员在肉眼与样品间距为30cm的情 况下目检5秒钟. 2. 偏心 (1)标准: H厚–H薄弹性壁厚度≤0.1MM时,模具检测时X=20℅; ≤X 弹性壁厚度≤0.2MM时,模具检测时X=15℅ H厚+ H薄弹性壁厚度≤0.3MM时,模具检测时X=8% (2)检测方法:用厚度仪测试。

3. 溢料 (1) 标准:从键面向下 单色料高≥露出外壳高度+1.0MM,装外壳后看不见为宜. (2) 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 4. 毛边 (1) 标准:产品边缘:≤0.5MM 定位孔: ≤0.1MM 5. 破裂 (1) 标准:无影响装配与使用性能之处:≤1.0MM (2) 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 6. 色点凹凸点 (1) 标准:客户装配后硅胶外露部分:无明显可见 检测方法:在明亮的自然光或40瓦日光灯照射下,将样品放于距肉眼30CM左右处经视力1.0以上人员目测5秒钟 7.以上字符偏移 (1) 标准:中心值±0.15MM (2) 检测方法:用工具显微镜测量 三. 物理性能 1.尺寸 L<10 : L±0.05MM 10≤L<20 : L±0.08MM 20≤L<30 : L±0.10MM 30≤L<50 : L±0.15MM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1.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2.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3.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4.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5.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6.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7.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8.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这期间通过肉眼观察,不允许出现裂缝。

热硫化橡胶衬里工艺规程

热硫化橡胶板衬里工艺规程 1.目的 规范热硫化橡胶衬里各道工序作业。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硫化罐硫化,本体硫化,常压蒸汽、热水硫化橡胶衬里。 3.引用标准 GB18241.1-2001 橡胶衬里第一部分设备防腐衬里 HGJ32-90 橡胶衬里化工设备 4.职责 技术部: 负责控制工艺规程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工艺修订工作。 质检部:负责各道工序质量控制,协助工艺规程修订。 生产部:负责工艺规程的实施工作,并及时反馈意见,协助工艺规程修订。 5.热硫化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钢体检查处理胶板准备 喷砂下料 涂刷胶浆 底层贴衬检查处理 检查处理面层贴衬 硫化检查处理验收入库 6.橡胶衬里设备检查处理 6.1橡胶衬里设备、管道及管件结构设计制作应符合HGJ32-90标准中第4条规定。 6.2橡胶衬里设备金属壳体的制造、试验及验收执行HGJ32-90标准中第5条规定。 6.3新制设备钢板表面应符合GB8923-88标准中A、B两种表面要求。 6.4橡胶衬里设备壳体表面缺陷足以影响衬里质量时,必须在衬里施工前进行补焊、打磨处理。 6.5受压设备及真空设备壳体缺陷必须在衬里施工前全部进行补焊、打磨处理。 6.6橡胶衬里设备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在衬里施工前完成所有检查、处理、验收工作。 6.7橡胶衬里设备设计时如需热处理,必须在衬里施工前按设计要求进行热处理。

6.8一般如管件等衬里件衬里施工(喷砂)前进行应酸洗处理。 7.胶浆制备工艺 7.1使用设备:立式打浆机(防爆电机) 7.2胶浆制备前应检查胶浆胶片及溶剂质量。 7.3胶浆制备条件见表1。 7.4胶浆制备过程中应远离火源,并控制打浆机温度。 7.5胶浆制备完毕检查质量合格后,倒入专用密封容器以备使用。 8.衬里施工工艺 8.1一般要求 8.1.1施工环境温度以15-30℃为宜,相对湿度不大于70%,温度低于15℃或不高于露点温度3℃时应采用增温措施,但不能使用明火,当温度高于35℃以上时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及避免阳光直照设备外壳。当相对湿度高于70%以上时应采用除湿措施。 8.1.2施工现场应防尘、防火,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施工人员的手、工作服及衬里用具应保持清洁。 8.1.3施工人员进入设备内施工应穿软底鞋以防止损坏衬里层。 8.2喷砂 8.2.1喷砂前橡胶衬里设备应完成所有检查处理验收工作。 8.2.2喷砂前应预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并穿戴劳保用品。 8.2.3喷砂用砂为钢砂,粒径为8-16目。钢砂应不含有粘土及其它杂物。使用前钢砂必须烘干或晒干,过筛后才能重新使用。 8.2.4喷砂时应从设备一端开始,逐渐向另一端移动。 8.2.5喷砂时喷嘴与金属表面一般距50-80mm;喷射角度不小于30o,走枪速度均匀,不能有漏喷和欠喷现象。 8.2.6喷砂质量等级应达到GB8923-88标准中Sa3级规定: (1)显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 (2)除净金属氧化物和其它附着物。 (3)喷砂后应处于干燥状态,不得被其它物质污染。 8.3衬里施工 8.3.1除尘、清洗 橡胶衬里设备喷砂验收合格后及时除清灰尘、砂粒,用溶剂清洗,以便涂刷第一遍胶浆以防返锈。 8.4胶板准备 8.4.1衬里胶板质量应符合GB18241.1-2001标准规定。 8.4.2衬里胶板在使用前应检验合格。

顺丁橡胶工艺流程

一、产品及原材料简介 1.1产品简介 产品为丁二烯橡胶(BR)9000,规格BR9O00. 丁二烯橡胶(BR)9000全名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Cis 1,4Polybutadiene Rubber). 丁二烯橡胶(BR)9000为白色或浅黄色弹性体,性能和天然橡胶相近,是一种优良的通用橡胶,其结构式为: 顺式-1,4结构在聚合链中含量在90%以上的聚丁二烯才具有良好的弹性. 丁二烯橡胶(BR)9000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具有弹性高,耐磨性好,耐寒性好,生热低,耐屈挠性和动态性能好等特性,它与油类、补强剂、填充剂、天然橡胶以及丁苯橡胶等均有良好的相容性.丁二烯橡胶(BR)9000的主要缺点是抗湿滑性,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冷流性大,加工性能较差。 表1-1 丁二烯橡胶(BR)9000产品质量指标(GB/T8659-2001)

1.2 原材料规格及性能 1.2.1 原料 1.2.1.1 丁二烯 纯度≥ 99.2% 水值≤ 25mg/kg 乙腈≤ 3mg/kg TBC ≤ 20mg/kg 二聚物≤ 300mg/kg 总炔烃≤ 20mg/kg(其中乙烯基乙炔< =5mg/kg) 含氧化合物≤ 10mg/kg 1.2.1.1 粗溶剂油 沸程: 60~90℃ 碘指: <0.1G/100g 水值:无游离水 硫化物:无 水溶物酸碱性:中性 1.2.1.3 环烷酸镍 含镍量:≥ 6%(m/m) 含水量: < 0.5%(m/m) 机械杂质: < 0.2%(m/m) 苯不溶物:微量 不皂化物:无 外观:绿色透明粘稠物 1.2.1.4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BF含量: 46.8~47.8%(m/m)3 比重: 1.120~1.127 沸点: 124.5~126℃ 油溶性:在250倍油中全溶,三小时后无沉淀含水量: <=0.5%(m/m) 外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1.2.1.5 三异丁基铝 溶度: 2.0 ± 0.2g/l 悬浮铝;无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活性铝含量: >= 80%(m/m) 二异丁基氢化铝:≤15%(m/m) 1.2.1.6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防老剂)溶点; 68.5~70.0℃ 游离甲酚:≤0.03% 灰分:≤0.03% 外观:白色或浅黄色晶体 1.2.1.7 5A分子筛 吸水量: ≥200mg/ml 堆积密度: >0.6~0.7t/m3 1.2.1.8 活性氧化铝 粒径: 4~6mm 吸水率:≥100% 强度:≥13kg/个球 堆积密度: 0.63~0.78t/m3 外观:白色或微红色粒状固体 1.2.1.9 液碱 氢氧化钠含量:≥30% 水不溶物含量: <0.1% 1.2.1.10 聚乙烯薄膜 规格:宽700cm ,厚0.04~0.06mm 熔点: <100℃ 1.2.1.11 牛皮纸袋质量标准: 规格: 900×370×160mm

橡胶基本工艺流程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四、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五、成型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成型的方法有 1.压延成型 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2.压出成型 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内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3.模压成型 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橡胶制品检验标准

橡胶制品进料检验标准 一目的明确橡胶制品进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制品进料检验的技术要求、包装要求、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橡胶制品的进料检验。 三检验项目及规则 外观检验 ●制品表面应整洁,无飞过,毛剌等,且不允许有杂质,无明显划痕,泡状突起.表面纹路自然,表面无可见的微粒,无折射缺陷及浇注口印迹,流痕等. 目测和手感 尺寸检查 ●橡胶件尺寸必须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设计图纸和各相关的国家标准制造,必须符合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 卷尺和卡尺 耐汽油性检查 ●在4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汽油中浸泡48h后,其本积变化率应小于10%,硬度变化为-25RHD以内,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35%以内,拉伸变化率在-20%以内。

耐润滑油性检查 ●在70OC的环境温度下,放在润滑油中浸泡72h后,其体积变化率在-10%~+15%之间,硬度变化为-5~+10RHD之间,拉断强度变化率应在10%以内,伸长变化率在-30%以内。 硬度检查 ●橡胶件硬度应符合产品图纸或技术文件的要求。常用橡胶件的材质及硬度值,仅作为一般批产件验收参考,如有特殊要求时,请以经确认的技术要求执行。 耐老化性能检查 ●橡胶件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老化性。橡胶件在70OC温度试验下,经72h热空气老化试验后,其硬度变化不超过±15%IRHD,拉伸强度变化率不超过±30%,拉断伸长率变化不超过-50%。 耐温性能检查 ●低温试验后试样敲击无破现象,高温试验后试样弹性良好,弯折无龟裂现象。 裂缝试验 ●根据样品具体形状,用样品的全部或者取其中的一部分呈长条型,将其拉长10%,在变形的情况下,呈南北或东西方向放置三个月,在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简要介绍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 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 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四、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 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 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乳胶网-】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修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 6 个基本工序。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 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 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 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 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 5min。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 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混炼工艺

密封圈检验标准

密封圈检验标准 1.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我司橡胶采购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橡胶制品供应商对我司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对外采购的所有橡胶制品。 3.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技术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检验方法及标准: 4.1 外观、颜色 4.1.1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抽查对应的包数,按照称重的方法计算每包的数量。 4.1.2 测试方法:在足够的光照条件下目测产品的外观,并与最初确定的样品对比颜色。 4.1.3 判定标准:1)、制品应无裂口、气泡、杂物、缺胶和修边过度现象, 制品表面应无较大披锋、毛边,并应有橡胶特有的光 泽; 2)、制品表面不得有喷霜、吐蜡等发白现象; 3)、手感不粘手、不能有脱色现象; 4)、制品外观、颜色不得有明显差异。 4.2 尺寸测量 4.2.1 测量器具:卡尺、投影仪 4.2.2 测试方法:按图纸标准的尺寸进行测量(关键尺寸需做破换性切片) 4.2.3 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2.4 判定标准:按图纸标准、并保证在公差范围之内。 4.3 硬度测试 4.3.1 测试器具:针式橡塑硬度计 1 / 2

4.3.2材料规格:被测材料厚度应≥3mm,若单层材料不够3mm,则叠加≤3 层,若三层仍不够,则以厂商提供的试片为准。 4.3.3 测试方法:拿住硬度计,平稳的把压足压在试样上,不能有任何振动, 并保持压足平行于试样表面,以使压针垂直地压入试 样,所施压的力要刚好使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除另 有规定,必须在压足和试样完全接触后1秒内读数, 如果是其它间隔时间读数则必须说明。 4.3.4测试点:分别在材料的中央和边缘至少4个点(取平均值)。 4.3.5测试数量:按规定比例 4.3.6记录方式:指针所指刻度为被测物之硬度,一次性读数,记下最高和 最低值。 5. 检查每次收货时供应商提供的材质保证书,材料是否与前一次所使用材料吻合。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橡胶衬里 工 艺 规 程 化工容器、阀门、管件衬胶工艺流程

一、铸件的验收以及铸件的热处理

1、进厂衬胶的铁件,必须逐一按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2、衬胶的铁件(包括铸件)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毛刺或影响衬胶质量的突出点。 (2)铸件砂孔、缩孔必须肉眼可见底,并可用胶堵塞(不合要求的可补焊)。 (3)两面接合处不得成锐角,最少应为R3左右。 (4)铁件需衬胶面不得有被酸、碱腐蚀,或有不可清除的污物。 (5)焊接件的焊接处不得有明显高低不平和焊接缩孔,以及漏焊现象。 3、热处理出缸时放完汽压,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点后,即时打开缸门,并及时搬出全部铁件,不得闷缸。 4、经热处理后的衬胶铁件,应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点,让其冷却。 二、喷砂工艺 铲除旧胶:喷砂前需将损坏胶层剥离。一般采用热处理剥离法,即加热需剥离的胶层,使之于钢材基体之间的胶黏层破坏,然后将之铲除。 1、石英砂的要求和处理: (1)石英砂的规格为2#; (2)石英砂在使用前应预先经干燥处理,不得含有水份及杂物; (3)石英砂在使用2-3次后,需经过16目/寸筛网过筛处理,以除去细粉。 2、喷砂操作规程:

(1)喷砂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衣和手套; (2)储气罐压力达6kg/cm2时,打开罐底部阀门,排除罐内积水及油污,关闭阀门,继续充气至6-7kg/cm2,; (3)打开喷枪送气阀,先排除喷枪管内积水及油污,后将送砂管插入砂堆中,保持送砂压力在6kg/cm2以上进行喷砂; (4)喷枪口应与所喷物体距离50-80mm,其角度小于30°,从一点开始,逐渐向前移动; (5)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水份较多时,应停止喷砂,进行放空排水,待无水时再进行喷砂; (6)喷好砂的铁件,需衬胶部位避免接触水及污物; (7)喷好砂的衬胶件,用干空气吹去灰尘后,及时刷上胶浆,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 3、喷砂后的衬胶件质量要求: (1)喷砂后的衬胶铁件应显示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即应呈银灰色。 (2)凡应衬胶的部位都应有适当的粗糙度(毛糙度)(即衬胶部位不得抛光、打蜡)。 (3)喷砂后的铁件要有专人检查质量,发现漏喷,或已喷但又生锈斑的必须重新补喷。或者发现水斑、油污等,必须处理后重新喷砂。 三、衬里胶板工艺 1、塑混炼

橡胶件的技术规范

橡胶件的技术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类产品中使用的橡胶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橡胶件成品件的进货检验、型式检验、包装、贮存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33 硫化橡胶密度的测定 GB/T 169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 3452.2 液压气动用O 型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GB/T3452.1 液压气动用O 型橡胶密封圈第1 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5723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试验用试样和制品尺寸的测量 GB/T 20739 橡胶制品贮存指南 GB/T 5721 橡胶密封制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一般规定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BS EN549 燃气器具、设备密封件和膜片用橡胶材料规范 NSF 61 饮用水系统部件健康影响 BS EN331 建筑物燃气供应设备用手动球阀和密封底部锥体旋塞阀ASME B16.33 压力在125PSI 以下燃气系统用手动金属制燃气阀门ASME B16.44 家用管道系统中使用的手工操作的金属气体阀门 CJ 50 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 CJ/T 180 家用手动燃气阀门 HG/T 2807 城镇燃气调压器用橡胶膜片 Q/NZFJ30 液化石油气瓶阀 3 技术要求 3.1 通用技术要求 3.1.1 气味:无刺鼻气味; 3.1.2 外观:表面无气泡、无杂质、无飞边、无缺胶、无脱层、色泽一致、无局部缺陷; 3.1.3 尺寸:符合图纸要求;3.1.4 应采用耐工作介质的材料且材料应采用正料。

橡胶工艺流程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常识 2015-07-22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的必需性能(可塑性),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 压延成型,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 压出成型,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内,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1 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的橡胶)如皮碗、密封圈模压成型,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 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它是将一定量的硫化剂加入到把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的过程叫做硫化,使生胶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在硫化罐中进行),由生胶制成的半成品中从而使塑性的胶料而相互交联成立体的网状结构,的线性分子间通过生成硫桥变成具有高弹性的 硫化胶。多种橡胶生产工艺技术流程介绍 工艺流程选段:拉伸强度是表征制品能够抵抗拉伸破坏的极限能力。影响橡胶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一、塑炼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 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 炼。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 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 裂,降低大分子长度。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 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 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 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生胶塑炼过 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 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 110C )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 (天然胶高于110C )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 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 皆能提高塑炼效果。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 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 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生胶在塑炼前通常需进行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 烘胶是为了使生胶硬度降低以便切胶,同时还能解除结晶。

热硫化橡胶衬里防腐施工方案doc

热硫化橡胶板衬里防腐施工方案 1. 目的 规范热硫化橡胶衬里各道工序作业。 2. 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硫化罐硫化,本体硫化,常压蒸汽、热水硫化橡胶衬里。 3. 引用标准 GB18241.1-2001 橡胶衬里 第一部分 设备防腐衬里 HGJ32-90 橡胶衬里化工设备 4. 职责 技术部: 负责控制工艺规程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工艺修订工作。 质检部:负责各道工序质量控制,协助工艺规程修订。 生产部:负责工艺规程的实施工作,并及时反馈意见,协助工艺规程修订。 5.热硫化橡胶衬里工艺流程 钢体检查处理胶板准备 喷砂胶浆制备下料 除尘、清洗清洗 涂刷胶浆 底层贴衬检查处理 检查处理面层贴衬 硫化检查处理验收入库 6.橡胶衬里设备检查处理 6.1橡胶衬里设备、管道及管件结构设计制作应符合HGJ32-90标准中第4条规定。 6.2橡胶衬里设备金属壳体的制造、试验及验收执行HGJ32-90标准中第5条规定。 6.3新制设备钢板表面应符合GB8923-88标准中A、B两种表面要求。 6.4橡胶衬里设备壳体表面缺陷足以影响衬里质量时,必须在衬里施工前进行补焊、打磨处理。 6.5受压设备及真空设备壳体缺陷必须在衬里施工前全部进行补焊、打

磨处理。 6.6橡胶衬里设备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并在衬里施工前完成所有检查、处理、验收工作。 6.7橡胶衬里设备设计时如需热处理,必须在衬里施工前按设计要求进行热处理。 6.8一般如管件等衬里件衬里施工(喷砂)前进行应酸洗处理。 7.胶浆制备工艺 7.1使用设备:立式打浆机(防爆电机) 7.2胶浆制备前应检查胶浆胶片及溶剂质量。 7.3胶浆制备条件见表1。 表1 胶浆制备条件 项 目胶浆胶:溶剂打浆时间停放时间 指 标1:6 4-5h 12h 7.4胶浆制备过程中应远离火源,并控制打浆机温度。 7.5胶浆制备完毕检查质量合格后,倒入专用密封容器以备使用。 8.衬里施工工艺 8.1一般要求 8.1.1施工环境温度以15-30℃为宜,相对湿度不大于70%,温度低于15℃或不高于露点温度3℃时应采用增温措施,但不能使用明火,当温度高于35℃以上时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及避免阳光直照设备外壳。当相对湿度高于70%以上时应采用除湿措施。 8.1.2施工现场应防尘、防火,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施工人员的手、工作服及衬里用具应保持清洁。 8.1.3施工人员进入设备内施工应穿软底鞋以防止损坏衬里层。 8.2喷砂 8.2.1喷砂前橡胶衬里设备应完成所有检查处理验收工作。 8.2.2喷砂前应预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并穿戴劳保用品。 8.2.3喷砂用砂为钢砂,粒径为8-16目。钢砂应不含有粘土及其它杂物。使用前钢砂必须烘干或晒干,过筛后才能重新使用。 8.2.4喷砂时应从设备一端开始,逐渐向另一端移动。 8.2.5喷砂时喷嘴与金属表面一般距50-80mm;喷射角度不小于30o,走枪速度均匀,不能有漏喷和欠喷现象。 8.2.6喷砂质量等级应达到GB8923-88标准中Sa3级规定: (1) 显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 (2) 除净金属氧化物和其它附着物。

顺丁橡胶合成工艺

顺丁橡胶的合成工艺一、总论 1.顺丁橡胶 1.1.概述 顺丁橡胶是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的简称,其分子式为(C 4H 6 )n。顺丁橡胶 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结构规整的合成橡胶,其顺式结构含量在95%以上。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成镍系、钴系、钛系和稀土系(钕系)顺丁橡胶。顺丁橡胶是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硫化后其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特别优异,动负荷下发热少,耐老化性尚好,易与天然橡、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并用。顺丁橡胶特别适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和耐寒制品,还可以制造缓冲材料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1.2.顺丁橡胶的发展史 1910-1911年,前苏联用碱金属引发丁二烯聚合得到橡胶状物质。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和前苏联开始生产以金属钠为催化剂的丁二烯橡胶,称为丁钠橡胶,其结构规整性差,物性和加工性能不好,还不能算做顺丁橡胶。20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配位定向聚合理论的实践,促进了顺丁橡胶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1956年,美国以AlR3-TiBr4催化体系合成顺丁橡胶。随后钴系、镍系及稀土系(钕系)催化剂相续发展,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已仅次于丁苯橡胶,位居合成橡胶各胶种第二。2013年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者协会统计丁二烯橡胶(主要为顺丁橡胶)产能为471.8万吨/年。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实现了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镍系催化剂,其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一些民企均拥有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2011年总产能达66万吨/年,产品销往世界各国。未来几年,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我国镍系顺丁橡胶产能将超过100万吨/年。 稀土顺丁橡胶因其优异的性能被视为镍系顺丁橡胶的升级品种,逐渐被工业界所重视。稀土顺丁橡胶与镍系顺丁橡胶相比具有较高的弹性、较好的拉伸性能、较低的生热和滚动阻力以及优异的耐磨耗和抗疲劳等物理机械性能,符合高性能轮胎在高速、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常用于高性能绿色轮胎。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稀土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落后,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1998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在镍系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上成功地生产出了稀土顺丁橡胶。2011年,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投产,中国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实现了零突破。2012年,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也投产。未来几年,我国将新增20多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的产能,届时中国稀土顺丁橡胶总产能达30万吨/年以上,成为稀土顺丁橡胶第一大生产大国。 2.溶液聚合 2.1.概述 将聚合单体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的聚合反应。在溶液聚合中溶剂起到传热介质的作用。 溶液聚合分为均相和非均相聚合两种情况。 2.2.聚合方式

橡胶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介绍

橡胶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介绍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