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22号)要求,为顺利开展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建立评价工作连续性机制,根据新修订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新规程),结合安徽实际,制定本更新技术要点。

第一部分评价成果更新、修订总则

一、工作目标

对依法审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开发区,统一更新或修订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二、工作任务

(一)国家级开发区成果更新工作。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评价时点,全面进行更新。

(二)省级开发区成果修订工作。省级开发区包括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原则以2009年12月31日为评价修订时点,鉴于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时间不长,本次更新重点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评价成果资料的

基础上,进行修订。

三、工作依据和标准

(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试行)》;

(三)《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五、技术路线

评价实施总体技术路线如下:①开展用地状况调查,建立数据库;

②确定评价指标、计算其现状值;③确定评价指标权重;④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⑤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⑥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推算尚可供地年数;⑧编制相关成果。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更新技术要点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典型工业企业调查、闲置土地调查4项内容。

一、准备工作

包括“一图四表”,即调查底图、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开发区用地审批及调整情况调查表、典型工业企业调查表、外业调查记录表。

表B 外业调查记录表

注:1、外业调查记录表是结合矢量图面文件属性、统计表格和评价指标的需要,对原宗地属性调查表的重新设计。

2、各项填写内容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要求,其中“土地招拍挂情况”和“其他情况”填写“是”或“否”。

3、规划情况各项内容的填写,是针对未建成城镇用地有关指标的填写。

3

二、外业调查

1、基本信息调查

将原开发区基本情况调查表中的开发区名称、类型、成立时间、审批单位、地址、管理机构、批准土地总面积等调查结果和调查底图中的宗地和地块图上量算面积经统计汇总后一并填入到规程附录表E.I(1-8项)。

增加开发区级别项目,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以“外业调查记录表”中“用地效益”列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列和“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宗地为调查单元进行补充调查,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统计出其“总收入”。“土地开发率”按照其含义,应从表E3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而来。

表E.2上的历次扩区范围线及调整的面积分别要在底图和表中表示。

2、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按建设状况调查

①调查对象

以评价范围内宗地、地块为调查对象,其中已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尚可供应土地以地块为调查单元。要求在调查底图上宗地、地块均需按调查的先后顺序编号。

②土地建设情况调查

按照新规程中的附录表C.1执行,查清开发区每一宗或每一块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原评价成果中外业调查数据和属性没有变化的部分可以继续沿用,但原地类编码需转换到新地类编码,对原“已经供应尚未建成土地C1”和“已达到供地条件未供应土地C2”归并到“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其他土地(B21)”),同时对于新设地类如“已建成农

村工矿仓储用地(B11)”要进行补充调查,并将所有图斑及相关属性填入到“外业调查记录表”中。

③建筑物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调查

对属于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的“工矿仓储用地”地类需补充调查工矿仓储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面积,将调查结果填入“外业调查记录表”中。

(2)闲置土地调查

按照新规程中的附录表C.3执行,查清开发区每一宗闲置土地闲置类型,原地类编码需转化到新地类编码,

(3)典型工业企业调查

1、调查对象,结合开发区发展定位,优先在主导产业类型,而且按总收入或总产值前三名企业进行选取;一般不得少于10家,评价范围企业不足10家应全部选取;而且选取的企业注册和生产均应在评价范围内。

2、调查内容,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 4754-2002),按开发区典型企业情况调查表E.12进行逐个企业调查,表格内容同原成果相比增加了“宗地编号、企业产出情况中的总收入、企业内部停车场面积、绿地面积、其他面积、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面积、建筑系数”等项内容,须补充调查完善。同时地类面积数据要注意分摊处理。

(4)调查注意事项

1、经济数据处理

对出现开发区边界切割宗地情况,数据遵循比例分配原则进行数据剥离,若宗地在开发区评价范围内的用地比例在3/4以上,可将企业的经济和建筑数据全部计入,并在数据库中予以备注。

2、用地数据处理

工作底图仍然采用地籍图,评价成果更新前,应首先补充调查新增地块,结合规划、供地等相关资料补充和修正地块属性。

三、数据处理

1、基本信息调查相关数据处理

对“外业调查记录表”上,根据用地类型Ⅰ中统计A2(工矿仓储用地)的“工业企业总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进行求和,将求和所得结果填入到附录E的表E.1(10-12项);

2、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相关数据处理

对“外业调查记录表”以字段“用地类型Ⅰ”为关键字段,按“升序”进行排序;在排序后的“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对每一种用地类型的宗地面积分别进行求和,将所得求和面积填入到附录E的表E.3的“面积”列;并对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A)的每一宗土地的建筑物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物面积和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面积分别进行求和,所得求和面积填到附录E 的表E7的“面积”列。

在排序后的“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将类型为“闲置土地”的相关属性数据填入到附录E的表E.10,并对表E.10按“已处置闲置土地”、“尚未处置闲置土地”分别进行面积汇总,汇总结果填到附录E的表E.5的“面积”列。

3、土地供应方式调查相关数据处理

对“外业调查记录表”以字段“用地类型Ⅱ”为关键字段按“升序”进行排序;在排序后的“宗地属性调查表”上对每一种用地类型的宗地面积分别进行求和,将所得求和面积填入到附录E的表E.4的“面积”列。

在排序后的“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将类型为“有偿使用土地”的相关属性数据填入到附录E中的表E9。并对表E9首先按“已处置土地”、“尚未处置土地”分别进行面积汇总,汇总结果填到附录E的表E8的“面积”列。然后对照“土地招拍挂情况”和“其他情况”将相关属性数据按照供应时间(按年份)进行统计汇总填入附录E中的表E11。

在排序后的“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将类型为“已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再以“供地时间”按“升序”进行排序;选择并统计出供地时间为2007年至2009年的年均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面积与其中的年均已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以及2005年至2009年五年中年均供应土地和供应工矿仓储用地最大值,统计结果填入到附录F的表F1。

4、高新技术产业调查相关数据整理

对“外业调查记录表”以字段“高新情况”为主关键字段,按“升序”进行排序;在排序后的“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对每一种用地类型的宗地面积进行求和,将所得求和面积填入到附录E中的表E6。

5、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更新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当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第三部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更新、修订技术要点(一)评价指标及其指标现状值计算

1、评价指标体系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开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次。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采用两套评价体系,详见新规程附录表E.15、E.16。

2、指标计算方法

新规程对于原指标中的“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土地有偿使用率、土地招拍挂率”等指标的名称及内涵进行了重新调整,没有调整的指标从略,已调整的指标计算公式表述如下:(1)土地供应率(A11)=已供有国有建设用地(D)/(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A)+已达到供地条件的其他土地(B21)),单位%。

(2)工业用地建筑系数(A34)=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工矿仓储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面积、露天堆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总面积/对应土地面积,单位为%;

(3)工业用地产出强度(B12)=指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单位为万元/公顷;(4)土地有偿使用实现率(C21)=,累计应有偿使用项目用地所占/累计应有偿使用项目用地面积,单位为%,应有偿使用项目用地按照相关规定确认;

(5)土地招拍挂实现率(C22)=中,累计实际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所占面积/累计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的起始时间宜为2002年7月1日。

(二)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

本次开发区成果更新中理想值的确定在各开发区原单独确定理想值的基础上,按不同区域综合平衡统一确定理想值.(具体数值见下表)

安徽省开发区市与县评价指标参考理想值

1.评价指标参考理想值在测算时,开发区在地域上与省辖市建成区相连接的统计为“市”。其余开发区,称为“县”。

2.工业用地建筑密度(A34)变更为“工业用地建筑系数”。

3.土地有偿使用率(C21)与土地招拍挂率(C22)变更为“土地有偿使用实现率”与“土地招拍挂实现率”

4.“市”开发区中的工业用地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土地有偿使用实现率、土地招拍挂实现率取最高值;

其余均取所属开发区前三名的平均值。

第四部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更新、修订技术要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应在用地调查和程度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具体内容包括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管理潜力和尚可供地年数等五个方面的测算。新规程仅对“尚可供地年数测算”公式及内涵进行了调整,没有调整的潜力测算公式从略,已调整的“尚可供地年数测算”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1)开发区尚可供地年数ⅰ根据尚可供应土地面积、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年均供应土地面积、年均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测算得出。年均供应土地面积和年均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须遵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结合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等有关测算结果,对自评价时点前三年年均供应土地面积、前三年年均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进行修正后得到。尚可供地年数ⅰ计算公式为:

Y Q S

i i i

式中:i ——供地类型,分别指尚可供应土地、尚可供应工矿仓

储用地。

Y

i——开发区i类用地尚可供地年数,单位为年;

Q

i——开发区i类用地扩展潜力面积,单位为公顷;

S

i——开发区前三年年均供应i类用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2)开发区尚可供地年数ⅱ根据尚可供应土地面积、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前五年年供应土地面积最大值、前五年年均供应工矿仓储用地面积最大值测算得出。尚可供地年数ⅱ计算公式为:

Y Q S

i i i

式中:i ——供地类型,分别指尚可供应土地、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

Y

i——开发区i类用地尚可供地年数,单位为年;

Q

i——开发区i类用地扩展潜力面积,单位为公顷;

S

i——开发区前五年最大供应i类用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第五部分成果提交及要求

评价成果包括评价报告、评价图件、基础资料汇编和数据库。

评价报告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专题报告,其中技术报告增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情况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分析。变化情况主要结合首次评价成果进行分析,而综合分析是在统筹用地调查、程度评价、潜力测算和典型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阐述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果、典型企业达标情况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增加不可建设用地确认依据、数据剥离方法及结果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中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用地的确定依据等相关说明。其中专题报告强调典型企业的用地效益(“地均投入”和“产出水平”)和用地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系数”)与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对照分析;

评价图件包括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图(Ⅰ)和(Ⅱ)、开发区典型企业分布图、开发区闲置土地分布图、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布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分布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分布图,图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同时要满足图郭整饰和图例新修订要求,此外矢量数据应满足拓扑要求,点、线和面文件的要素和属性结构符合规范。

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涉及的各类原始数据、过程数据、指标数据、影像图、相关文件、数据采集与填报解释说明和其他说明材料,并加盖填报单位公章;

数据库建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建设涉及的有关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建库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要求等均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试行)》(该标准也会放入安徽土地网供各地下载)的相关要求执行。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二、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了工作组和项目组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成立领导小组。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临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加山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友国担任副组长,成员为李友林、侯六海、刘顺明、周继瑜、唐元松、刘忠勇、骆琦麟 ,办公室主任由李友林担任。 为了确保湖南临武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指示,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队伍技术过硬、具有全国土地估价A级资质、土地规划乙级资质的长沙永信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技术工作和具体实施该项目。 2、前期准备 (1)落实设备与工作场地。购买了电脑、扫描仪等设备,并落实了工作场地。 (2)人员培训。为保证调查的资料准确、真实、及时,技术负责人专门给调查人员展开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调查的范围、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及培训教材。在培训过程中,对资料名称、调查内容、资料对应时点或时段、调查空间范围、数据要求、表格填写要求、以及图件格式、比例尺、内容要求等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3)确定项目范围。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四至范围为包含区块1和区块2,其中区块1东至玉屏村,南至玉屏村,西至玉屏村,北至玉屏村;区块2东至武水大道,南至规划南平路,西至玉屏村,北至规划隆武路,除去扣除区,两区块的规划面积共为36.23公顷。 (二)资料收集 此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牵涉到的资料广泛,各工作小组根据资料清单和工作表格,到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料缺失或填写表格不完整的情况,调查人员需做耐心解释并进行补充调查。为保证反映的情况客观真实,根据《规程》要求,技术小组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开发区对典型企业进行了实地拍摄,为开发区的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2009年2月至4月,历时两个多月,收集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到相关管理部门收集已有资料,包括文本及图件资料;其二是对各用地单位培训并填写表格,以获取相关资料;其三是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技术小组实际收集资料情况见表2-1。 表2-1 资料内容及来源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资料收集清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资料收集清单 1.国土资源局 (1)县土地利用现状(1:5万)(2008)(图、数据、文本、遥感影像) (2)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1:1万)(2008)(图、数据、文本、遥感影像)(3)开发区地籍图(1:500~~1:2000)(2008)(数据、文本、遥感影像)四至定界确认文件 (4)县土地总体规划 (5)县城市总体规划 (6)县土地志/县志 (7)县国土资源报告(2000-2008) 2.开发区 (1)开发区土地总体规划(图、数据、文本、遥感影像) (2)开发区总体规划图 (3)开发区位置示意图 (4)开发区建设现状(概况、面积、投资强度、主要产业等)、控制性详细规划 (5)开发区国土资源报告(建区——2008) (6)开发区工作总结 (7)开发区相关批复文件 3.发改局 (1)县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 (2)《2000——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3)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4.统计局 (1)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2)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08) (3)县2000-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财政局 (1)县2000-2008年财政收入情况 (2)开发区2000-2008年财政收入情况 (3)县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开发区基本信息表 注:开发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历年累积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统计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其他开发区自主选择。基准时点:2008 年12月31日 开发区用地审批情况表 资料来源:

开发区有偿使用到期土地处置情况表 资料来源: 说明:统计自设区以来至评价时点所有数据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 时间:2005-1-28 13:51:13 阅读:318次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 摘要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集约利用管理。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应该充分立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努力为各级政府的城市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文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根据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同时详尽阐述了评价成果预期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或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设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标内容及其应用前景的正确认识,不仅是寻找、确定其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广评价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应用 集约利用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制订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找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寻求城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通过设计一整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不同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全国所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则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是找出城市中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块现实的土地利用潜力;三是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审核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但又不能互为替代,各自都有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形式。 1.1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 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是对一定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与反映。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描述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指标集。通过指标集的实际值与合理值的比较,反映城市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以及不集约利用发生的原因。这一评价结果要求具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区域间的可比性,可以反映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 1.2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 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中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上,是指考虑了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现实利用潜力。它不仅要说明潜力的大小、类型,还要指出其具体的范围及空间分布。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2014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言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 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

引言 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过程。 4 总则 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动态监管、规划计划管理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评价范围与对象 4.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主区为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发展方向区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 约利用评价 工 作 技 术 方 案 ##########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月

为了高质量完成##########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技术要点》等技术规范,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 一、工作范围 本次集约利用评价的更新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范围包括如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开发区“主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工作范围与上轮评价范围一致。 第二部分:按照管委会要求,若要划发展方向区,则按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配合进行划定,并编制上报成果,并对##########开发区“发展方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体范围和面积以上报备案的“发展方向区”范围成果为准,发展方向区的确定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若不划发展方向区,则配合管委会和国土局上报要求的其它文件。为开发区上报开发区类型区分。 二、工作任务与内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任务是:在上轮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求和新

“规程”的要求,以及四川省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对本次评价的具体技术要求,通过对“主区”评价范围内近两年内有变化的资料和“发展方向区”历年的用地情况、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等的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测算、图件编制、数据库建立、成果编制、成果验收、存档与备案。 三、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过程严格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等技术规范。 (一)技术方法 1、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2、用地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空间影像判识相结合的方法。 3、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 4、潜力测算采用专家咨询法、目标值法。 (二)技术步骤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

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2004年度国家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国160 个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开发区(园区)内平均还有1/3 的土地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尽管2003-2004 年,国家七部委曾经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并把开发园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但根据实际的动态监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配置机制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土地配置在数量、方向上的失控及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对土地市场的过度干涉及不 公平竞争或者政府功能 在土地市场中的缺失;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导致对土地资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班级:土管12-1 学号:20126961 姓名:陈杨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地矛盾尖锐。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如何利用好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为集约利用方式,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城市用地潜力,走内涵式城市发展道路。本文主要是就近年来的阐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迫切性;简单总结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研究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s sharp. How to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how to use the good land, especially the urban land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china's land use situation demands that we must change the l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intensive us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land use, improv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fully tap the urban land potential, take the ro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type city.thepaper analysesthe urgency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of ourcountry;simple summary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the impact factor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analysis of the pr oblems of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bout our country’s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city;land for construction;intensive use;evaluation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探讨城市土地的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门问题。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前期,受郊区廉价土地的诱惑,城市盲目向外蔓延,这种日益扩大的城市蔓延现象,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和林地资源,使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许多在这片占老大陆生存了几万年的物种也在这场过度郊区化中大批灭绝,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用地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粗放化经营,引发了通勤成本高、出行时间长、中心区衰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为0.9hm2,仅为世界平均人均占有量的33.9%,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仅为0.1h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日益增多,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从1981年~1998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约139万km2,总量增长1.87倍。这种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持续下去。同时来自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表明,我国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从1996年到2004年不到l0年时间内,全国耕地减少了l亿多亩;与此同时,大量土地被租放利用,甚至浪费。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4.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日益匮乏是中国现阶段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2],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4],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5],正确处理经济建设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9971381.html,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杜凤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现阶段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 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县城是一个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县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县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县城是链接城乡社会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县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县城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种“有规划、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城建设的示范带动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确立,县城建设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发展;二是以大量圈占土地为代价的外延扩张,各类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一部分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浪费、闲置。当前,县城土地低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现之一: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表现之二: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表现之三:城郊结合部非法土地转让严重。 二、造成县城低效用地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主观思想方面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国情的现状必须要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1.主观方面原因: (1)政府畸形发展观。一些县(市)政府领导往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在任期内的政绩和短期利益,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往往重复着“前人建设后人还债”的怪圈,都热衷于搞大开发、大建设。(2)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低效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用地的批后管理没有能形成有效的监管,虽然法律法规对土地闲置规定了处置的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供地环节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5-09T13:53:26.0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梁伟金 [导读]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075 摘要: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由此可见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是由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通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生活空间、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投入和产出效益提高,也不仅是“建筑”强度的概念,而是一个包括经济、建筑、环境、城市发展、人口、就业等多个方面指标的综合性概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 对于国内而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起步较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研究者采用熵值法、模糊理论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BP网络模型、基于R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的各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 2.1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方法,以评价单元为样本,选择对评价单元发生作用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适宜的模式予以量化、计算和归并,从而实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分析较全面,并且容易操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全面反映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又能容易的得到各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的理想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是一组介于0~1的数值,通过得出结果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土地集约利用的情况,但是城市土地的过度利用、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划分缺乏根据。 2.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多目标、多层次的各个因素,对其所做的综合评判.它是根据评价对象具体情况和评价的具体目标,通过评判指标的取值,排序,再评价择优的过程,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土地利用的粗放、集约和过度的判定本身很难有明确的界限,集约、粗放或过度的程度更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2.3基于RS、GIS 技术评价法 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需要对大量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和统计,同时,评价单元是性质相对均一的空间几何实体,不仅具有空间属性,而且具有非空间属性,因此评价工作繁琐,容易出错,因此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具有较强空间分析功能的RS和GIS技术已被我团学者引入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项目,整合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多用途地籍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等,开发了由系统维护、数据输入、空间分析、潜力计算及成果输出五大模块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进而建立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潜力评价信息库,实现基于微机网络的数据管理和服务。 2.4理想值修正模型 理想值修正模型是郑新奇[3]等专业人员在对某市城区宗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模型评价的思路是:以理想潜力为基础,由高到低多级控制,逐级修正,分值转换,计算潜力。该方法简便、实用、科学,是不同功能区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具体化。 评价方法优缺点对比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 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设立“城市土地价格调查和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子课题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各试点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仅初步建立了城市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框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亦有很多创新。已有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同的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别,所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各城市之间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难以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2)由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功能及产业、资源的差异性,理想值的确定难度很大。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理想值的选取有以下几种方法:①目标值。以评价地区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值作为理想值;②以国家或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的规定值作为理想值;③以相同类型的城市平均值作为理想值。评价结果与理想值的选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理想值的合理确定对集约利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3)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有待深化。尽管有很多人都在开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但几乎都没有得到推广和运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0]22号)要求,为顺利开展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建立评价工作连续性机制,根据新修订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新规程),结合安徽实际,制定本更新技术要点。 第一部分评价成果更新、修订总则 一、工作目标 对依法审批的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开发区,统一更新或修订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二、工作任务 (一)国家级开发区成果更新工作。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评价时点,全面进行更新。 (二)省级开发区成果修订工作。省级开发区包括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按照新规程和本要点中相关内容,原则以2009年12月31日为评价修订时点,鉴于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时间不长,本次更新重点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评价成果资料的

基础上,进行修订。 三、工作依据和标准 (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试行)》; (三)《安徽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要点》。 五、技术路线 评价实施总体技术路线如下:①开展用地状况调查,建立数据库; ②确定评价指标、计算其现状值;③确定评价指标权重;④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⑤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⑥计算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 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及推算尚可供地年数;⑧编制相关成果。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更新技术要点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典型工业企业调查、闲置土地调查4项内容。 一、准备工作 包括“一图四表”,即调查底图、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开发区用地审批及调整情况调查表、典型工业企业调查表、外业调查记录表。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06T09:10:02.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孙倩1 刘健健2 [导读]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 1蒙阴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000; 2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的时期,可是在这几年大量减少的耕地面积,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用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运用情况,因此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引言 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在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发展成熟,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梳理才可以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发挥作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能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运用效率,使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缓解,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把人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达到最佳值。 1.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与相对高强度开发运用相联系的 要在城市土地布局合理与用地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增强土地投入,使土地的精深运用提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让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好。城市土地跟农村土地不一样,它作为载体能够用于居住、制造、商业、办公等几种用途,并且在空间上很多用途能够交叉重叠。不管是更多的居住人口还是投入有更高的产出,都需要在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条件准许的状况下,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提高。 1.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不同城市具备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所以不一样城市土地集约情况就会不一样,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技术和喜欢聚居、节约崇尚的社会习俗都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同城市的不一样时期这些条件也会出现改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之持续改变,所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人口密集程度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锐减,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持续紧张,人口密集范围减少人均土地,对于城市建设土地集约运用的客观要求度也就愈高。因为城市具备人口聚集效应,人口的聚集造成增大城市人口密度,随之聚集各类要素,与此同时会随之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土地集约度。 2.2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影响城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价格,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度,在竞争的调节机制下,随之上涨的土地价格,也随之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城市规划形式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关键根据的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获得科学运用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的性质规模、整体用地构造、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距离和人均用地指标等城市规划内容,都会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直接的影响,也是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分析研究的基础。 2.4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实施正常的生产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对于自然条件、现状环境等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城市发展的时候持续的消耗资源环境,城市用地的持续增加一定要思考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土地集约要达到最高程度,所以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原因。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随着城市化加快的步伐,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土地的需求量,对特别稀缺的城市土地的要求也是这样,两者间也更加突出矛盾。所以,一定要主动讨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的方法,以处理既要确保发展用地,更要把耕地保护好,尤其是保护好基本农田这一尖锐矛盾,最后真正展现土地的资源配置型作用与资产性价值。国内学者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增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构造合理,布局紧凑;提升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形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用经济、法制方法调控、限制城市土地利用。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运用构造与空间布局;促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让低效运用减少;整合工业园区,使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以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推动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统一规划监督管理就要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建设工程用地控制制度,优化土地应用构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定要深化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以用途管制为重点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树立合理的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一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与制约用地要求。提出依据城市发展的不一样阶段,科学拟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使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主动展开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4、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4.1 在研究视角上 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土地利用构造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跟土地资源的支撑分不开,产业的空间构造就是土地利用的种类结构。反过来而言,土地的利用状态实际上是各类要素集聚和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构造、集聚特点与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关键是从投入产出的方面考虑,主要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升上地的运用强度,较多地牵涉了经济范围。 4.2 在研究内容上 中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能知道,中国研究土地集约的运用还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从试点到全面推进,逐步完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与评价相关工作,构建了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管理制度体系,旨在全面掌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为管理部门制定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调查与评价工作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国土大调查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高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等。在新一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中,工作内容和名称都有变化,分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整体评价、详细评价和专项评价是按照评价范围、评价目标的不同而设置。 1.整体评价 主要着力于掌握城市用地面上情况,以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市县级行政辖区为评价单元,以掌握辖区内建设用地的整体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成果旨在服务于管理部门建设用地管理战略分析、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等方面。 2.详细评价 是以城市中心城区为评价范围、 以宗地为基本评价单元,目的是查清 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现实潜力规模和分 布情况,服务于管理部门编制城市空 间规划、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调整 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等方面。 3.专项评价 包含开发区评价和工业用地评 价。开发区评价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建 设开发利用效率、效益和集约程度进 行评价,目的是掌握开发区用地情 况,为开发区管理、考核、升级扩区 提供依据。工业用地评价是针对某一 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工业用地利用状 况进行调查和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 的是为研究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制定、 推动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变等方面提 供基础和依据。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意义 节约集约用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 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 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客观要求,调查与评价工作本 身不能直接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 平,而是通过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应用 和依据成果制定政策、措施、技术手 段等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的,所以 调查与评价工作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的重要桥梁。宏观方面看节约集约用 地是国家战略政策,开展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是贯彻落 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起到保护耕 地的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 供求矛盾,解决“保护与保障”关系 的必然选择,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从而 实现保护耕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 与评价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能够摸清 城市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状 况、潜力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实施低 效用地改造挖潜、提高城市建设用地 效率和效益等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可 以探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 改进方向和挖潜路径,为制定科学挖 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加强城市土地 供应和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的对策提供依据。三是评价成果与城 市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可 为国家用地政策制定和地方土地规划 计划具体工作实践提供依据。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 价工作是在收集整理经济、人口、土 地等多方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上 而下部署,制定一个多目标、多层 级、多尺度的调查评价体系来获得成 果,成果可应用于各级管理部门在建 设用地政策和制度建设中。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多 年,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 题,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难以 调动基层积极性,资金保障困难,多 部门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建议 文/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马彪 46国土资源 2019年7月号

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合同

**()第号 项目名称:**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更新评价)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年月日

甲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规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编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甲方委托乙方的任务及要求: 甲方委托乙方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2015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甲方向乙方提供的资料: 1、开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地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等基础资料; 2、开发区所有建设用地审批的图件及相关资料; 3、汇川区土地更新现状库(2015年度); 4、开发区城市规划(2010-2030年),含控规和详规;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2006-2020年)(修编后的最终数据) 6、开发区2015年年鉴统计数据; 7、其他相关资料。

三、乙方提交的成果资料 1、数据库成果(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 2、各类统计汇总表; 3、文字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专题报告、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设计书) 四、时间要求: 按照省厅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 五、甲、乙双方的义务 甲方的义务: 1、协助乙方协调汇川区境内的相关工作关系; 2、提供清单要求的相关资料; 3、配合、协助乙方工作。 乙方的义务: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接受甲方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六、成果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归甲方所有。 七、价款及其支付方式: 经双方友好协商,该项目工作总价为人民币贰拾万元整(小写:¥—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源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用地模式。对于控制开发区盲目扩张,促进开发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加宏观调控,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重点为三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二、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必须做 ①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7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和2008年7月7日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②省国土资源厅要求:该项工作与下一年度城市批次用地指标直接挂钩 2、应该做

①国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能的要求 ②土地参与宏观调控要求的区域土地政策调整。 ③作为今后开发区和高薪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值得做 ①作为今后土地管理的主线,代表未来、方向和基础。 ※正规化、制度化、信息化 ②内部工作管理流程再设计,代表效率和效益。 ※摸清底数、从打基础、提供依据 三、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特征 1、综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多指标、多手段 2、整合性的工作 ※多部门数据整合 3、评价性的工作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多个部门管理成果诊 断性的说明 四、开展工作的组织基础 1、认清工作主体:各级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理委员会(即政府)为该项工作责任主体,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承办单位。 2、经费问题:经费承担单位为各开发区、高薪区所在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