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措施。

首先,当前的公共艺术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许多课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艺术实践的机会。这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体验艺术,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艺术展览、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许多课程只涵盖传统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忽视了当代艺术和跨学科的交叉。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拓宽公共艺术课程的范围,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如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表演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多样性艺术表达的需求。

此外,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亟待改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案例研究等,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评估方式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考虑采用综合评价、作品展示和实际项目等形式。

此外,要改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许多教师缺乏艺术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提供教师培训,增加教师的艺术实践机会,以及引入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为课程提供实践指导。

总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代艺术和学生需求的发展。通过增加实践性和互动性、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些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建议。 首先,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往往缺乏实践性。许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际上却缺乏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机会。学生需要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如创意工作坊、艺术创作课程等,以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许多课程侧重于西方传统艺术,忽视了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此外,公共艺术课程往往以讲座和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讨论的活动。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如东方艺术、民族艺术等。此外,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授课方式,如小组讨论、艺术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三,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公共艺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和论文为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然而,艺术的价值在于启发个体的感知和审美情趣,传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艺术作品展览、演出、作品评论、实践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某些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选择上存在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应提供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士,同时鼓励艺术教育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实践性、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师资力量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措施应包括增加实践性课程、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提升教师师资力量等。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些课程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首先,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艺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开设创意工作坊、艺术创作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创造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洞察力。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现有课程普遍侧重于西方传统艺术,很少涉及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艺术形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措施。 首先,当前的公共艺术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许多课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艺术实践的机会。这导致学生们无法真正体验艺术,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改革措施可以包括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艺术展览、实地考察和创作实践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许多课程只涵盖传统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忽视了当代艺术和跨学科的交叉。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拓宽公共艺术课程的范围,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如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表演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多样性艺术表达的需求。 此外,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亟待改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案例研究等,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评估方式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考虑采用综合评价、作品展示和实际项目等形式。 此外,要改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许多教师缺乏艺术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可以包括提供教师培训,增加教师的艺术实践机会,以及引入艺术家和专业人士为课程提供实践指导。 总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代艺术和学生需求的发展。通过增加实践性和互动性、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 分析 摘要:艺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从普通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教学思维、优化师盗结构、革新课程体系 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艺术教育;普通高校;课程设置; 一.艺术教育概述 艺术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和传播美 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学 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追求一般的教育学功效。从概念中可知,艺术教育主要 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艺术教育,另一方面是普通艺术教育。普通高校的 公共艺术教育显然属于后者,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素质以及 创新能力。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不够深入 一方面,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美 术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美术知识,追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但其中也有部分学生以积累学分或者以娱乐消遣 为目的。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对于美术类课程的学习,只需要交一篇论文就可 以轻松取得学分。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他们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由于公共艺 术教育课程为公选课程,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从未接受过美术基 础性教育,这导致其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艺术教育只是单纯地 欣赏艺术作品或画几幅画。这难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丧失了艺术教育的意义。 2.师资队伍结构与教学内容不合理 首先,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是保证公共课 程质量的前提。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师由 专业的美术教师兼职担任。一些专业的美术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专业技巧的相关 教学,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专业美术课程教授,忽视了公共美术课程的育人 理念。 其次,教学内容深度不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对艺术创作技法、艺术风格演变历史的教学,而且关注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的教学。但部分教师在 实际教学中多以篇章或专题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多注重对透视、色彩、构图等 专业知识的讲解,相对忽视对作品或作者的相关人文价值介绍,较少关注作品本 身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教学的深度。最后,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目前,部分教师 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考核采用让学生上交论文或课堂演讲汇报等形式,考核 形式单一,与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目标相悖。这样,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艺术教育的内涵,难以达成预期 的学习目标。 3.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编排缺乏科学性 首先,课程开设类别单一。美术学科具有广泛性,按照具体门类可划分为剪 纸艺术、书法、素描、陶艺、服装设计、摄影等。然而,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 面仅开设了书法教学与美术鉴赏课程等较为基本的课程,课程类别单一,难以较 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部分高校的课程内容与高中美术课程存在重复或断层的问题。在教学 大纲的编排上,部分高校忽视了高中艺术教育的大纲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高中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一、现状分析 1. 艺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前瞻性。很多学校只安排基 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够充分。这导致学生的 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 与艺术专业相比,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仪器 设备和艺术资源,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艺术教学设施和 资源的质量,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 3. 学生参与度低 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这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就业 压力和个人价值观念有关。而部分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也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 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 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人 才的需求。 二、优化路径 针对现有问题,高校应当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除了基础的艺术素养课 程外,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 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学习选择。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增设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导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需要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建设艺术实践 基地和实验室,购置艺术作品和器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加强与社会 艺术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参与度。比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 组织艺术比赛和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和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然而,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校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仅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缺乏专业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一些课程设置过于单调,缺乏变化和创新,导致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改革措施:针对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在设置公共艺术课程时,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文化背景设置不同的公共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同时,还可以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践、讨论等形式,让每一次课程都具有新鲜感和创新性。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 目前一些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专业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有些教师缺乏对艺术的研究和深入了解,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和深度。 改革措施: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简单的问题,需要加强教

师的专业能力和审美素养。学校可以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多种教学手段,如实践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难度和深度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教学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 在公共艺术课程中,教学设施和器材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设施和器材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改革措施:为了解决教学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学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备的配备。同时,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引进优质的艺术器材和教学设备,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只有通过持续的改革和优化,才能够让公共艺术课程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文化修养和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缺乏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公共艺术课程是传授艺术知识和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注重技巧和表现,而忽视了艺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还会损害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改革措施:为了解决缺乏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问题,教师需

公共艺术选修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公共艺术选修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艺术教育公选课在零起点的学生中普及艺术教育,学生流动性极强,浅尝辄止,教师总是从头开始,专业性太强选课者就畏难而退,这往往使艺术专业学院毕业来到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找不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方向,曲高则和寡,不进则退,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又常随人文学科的标准而定,从小开始艺术训练的老师们在艺术理论研究上不一定占优势,艺术创作实践受重视不够,教师积极性受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但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又是悟性极高,理论素养很好,学习能力很强,对教学质量要求苛刻的一批年轻人,艺术课程要想讲到让他们满意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可能不是出色的艺术创造者,却是理想读者;可能不是一流的艺术实践者,却是出色的艺术评论者;可能不是艺术家苗子,却可能成为信息文明时代日益壮大中的新兴艺术产业、艺术市场、艺术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美学根基艺术素养对其日后发展影响深远,而且艺术教育对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健康心理、交际水平、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对影响其一生的情感基调和自信心确立及气质风度性情的陶冶之功,都有卓著功效,这需要综合性大学在艺术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加强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注重科技美学、工业美学、消费美学、接受美学、数字艺术、观念艺术、新媒体传播手段等对艺术的影响,趟出自己的路子,达到全方位美育育人的目标。 二、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设置和管理原则 1、明确公共艺术选修课在学校的定位 目前,各理工科高校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而明确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定位,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初衷来看,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提出跨学科、专业选修,以艺术之长来补充理工科之短,克服了理工科院校培养人才过分专业化、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等弊端。 2、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理工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艺术大都是作为提高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来接受艺术。以音乐鉴赏课程为例,大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的内部结构与内容,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从而在其严谨、严肃的学习生活中,营造活泼、活跃的艺术氛围,开阔思路,提高创造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思维严谨、平时接触艺术作品较少的理科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好欣赏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鼓励“接触性”教学,例如让学生接触各类乐器,试吹试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从文化意义上讲,还应使学生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所起的积极意义,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哪些交叉和互补,艺术作为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思想上、精神上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东西等。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管理的几点措施 1、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高数量优化结构 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开设的增长速度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远远低于学校的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由于现代网络的发展,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公共艺术选修课设置的要求随着视野的开阔不断提高,因此,公共艺术选修课只有不断增加数量优化结构,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在学校内外公开高薪征聘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师,尤其是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同时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 1、例行化教育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往往是例行化的,大多数学生都要经过相同的课程,听相同的老师上课,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种例行化的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职业化导向 在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过于局限于了学科本身的范畴,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才算是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职业化导向,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只关注于专业性教育,缺乏对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3、乏味的课程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许多课程形式枯燥乏味,逐渐被学生所抵触,无法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同时,课堂教学也往往缺乏互动性,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4、学科交叉不够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程度不够,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与公共艺术相关的学科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增强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二、思考 1、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我们需要分析目标群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形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表现。例如:针对感性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多的视觉化、动态音乐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思维型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加系统的、理性的、知识化的教学策略。 2、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教育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综合别的领域的学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各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鼓励学生有机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公共艺术,打造多样化和更加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当前大学艺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艺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肖银芬 【摘要】摘要: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知识更新和知识老化周期大大缩短,教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前大学艺术鉴赏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成效。【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6(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艺术教育鉴赏课教学改革大学生 一、当前大学艺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以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已成为国内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指导方案》的规定,各高校普遍设置的公共艺术课程有《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等八门限定性选修课。在校大学生至少选修其中一门,并通过考核,方可毕业。这是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更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从前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转变为人们娱乐、消遣或装点生活的“玩物”,各种文化现象眼花缭乱地充斥互联网和银屏,以及以商业和消费为导向的艺术产业化带来的艺术媚俗化等问题的当代,面向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程虽开起来了,但一些高校公共艺术课堂仍然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目的局限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教学的中心内容是大量的中外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中不乏难啃的大部头作品,总是多多益善,唯恐遗漏。课堂上,教师着力于选介作品,从体裁、形式到结构、内涵,津津乐道、侃侃而谈,把学生当做被动盛接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趋于知识化、理论化。用传统的作品展示和知识灌输替代素质教育,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学”的成效却不佳,素质教育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 除此之外,目前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课程目标理解有所偏颇,把针对非艺术类大学生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等同于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教学内容过于艰深,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二是大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积极关注社会新鲜事物,课堂里枯燥、陈旧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缺少联系,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严重抑制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他们更愿意在活跃的气氛中自主探究学问,切实参与教学;四是师生在课堂里单一的互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交流愿望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时候也并不认同教师的见解,他们期待与教师像同学、朋友一样有更多的碰撞与交流。 二、大学生艺术鉴赏的常见类型 由于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层次的学生开课,学生的知识背景、鉴赏态度、人文素养、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大学美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仅从艺术接受角度看,在当前我国高校艺术鉴赏课堂里,大学生艺术鉴赏呈现出常见的三种类型:被动的鉴赏、主动的鉴赏和随性的鉴赏。不同类型的学生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一、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目标设计单一、局限化 对教学目标有了基本的定位之后还应该有对目标的基本阐述。美术类人文课程的设立旨在教育学生对视觉艺术的看法和思考,同时参与对其批判和讨论等活动;音乐相关课程的设计目标是向学生渗透更丰富形式的东西方音乐,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熟悉西方音乐管用手法。语言类课程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字敏感度和文学素养。 2.课程内容单一 目前看来,国内公共艺术课程涉及面不够宽,对艺术学科知识内容的关注过度,对跨文化、跨学科内容和国际普遍关注课题的引入不足,导致艺术课程结构不合理,不够独立。国内目前公共艺术课程主要包括文学、艺术、绘画、戏剧、舞蹈、雕塑、影视等几大块,以此作为主体框架,主要内容包括艺术学科理论、艺术实践两方面,同时还包括一些艺术相关跨学科内容。 3.教学模式不明确 教学方式比较少,手段单一缺乏,深度不够。国内的公共艺术教育和国外相比存在着理念上的落后和手段上的不足。相关资料显示,哈佛大学的授课讲求个性化,讲究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各尽其才,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对话方式、启发方式等。哈佛的公共艺术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不是讲授,而是维持热烈积极的讨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就课题各抒己见,自由平等的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渐澄清辩证的过程,逐渐发现谬误,接近真理。而国内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理念主要停留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才会采取实验操作的方式,教学除了采用传统音像设备之外,对多媒体的应用也较为理想。 4.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不完善 我国相关学者在2005年提出了档案袋评价方法,通过把学生的艺术作品、意念来源、探索过程和图像资料等整理手机,对学生学习进行整体的评价。一些高校则采用了通过考勤、讨论、作业、考试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考察体系,通过多种指标的结合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国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改革趋势 国内的公共艺术教育咋经过了同国外先进教育体系的对比之后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内的公共艺术体系改革拥有一些共同的趋势和特点。 1.课程更加丰富 随着对艺术内涵的丰富理解,艺术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艺术课程的门类也逐渐被充实,《审美教育导论》《书法与篆刻》《京剧艺术欣赏》等即包括传统艺术,也包括新型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被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近年来

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以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为例

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以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为例 作者:李靖康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第9期 李靖康 [摘要]艺术类院校主要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优秀人才。与综合类院校不同的是,艺术类院校教学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会 在教室或对应工作室内为学生进行课堂授课与示范,并就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点评与 反馈。但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尤其是疫情的突然来袭,线上教学变得愈发关键。充分利用网 络课程资源,进行跨地域、跨时限的及时交流是线上教学所凸显出的优势,笔者研究了近阶段 的教学实践后发现,艺术类院校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遇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 进行分析,结合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线上教学实例,浅谈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解决方法 线上教学是教学改革顺应大数据时代所呈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利用 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线上授课,或是通过自主录制课程与现有网络课程资源结合的形式,组织 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观看与学习,该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打破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因实际 距离造成的隔阂与滞后,师生可通过远程语音或视频的形式进行沟通。然而,艺术学科所具有 的独特性使得线上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掌握得不 全面、师生间信息传递不准确、线上指导缺乏互动性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将会进一步影响线上 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艺术类院校教师应该尽快综合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 对这些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 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相较于综合类大学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也造就了学生 鲜明的个性,以西安美院公共艺术系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培养方案以“自主创新、独立创作”为主要理念,力求在开放性与多元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的科学意识与人文精神、扎实系统的公共艺术理论知识,以及围绕公共艺术专业而形成的综合能力。艺术类院校学生喜 欢抒发自我情感,会较为感性地表达自身想法,但同时,纪律观念淡薄、自律性较差也是他们 明显的特征。笔者结合疫情期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艺术类院校线上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远程教学,学生自律性不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以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为主,教师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在远程教学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的直播途 径或录播资源进行教学传递与交流,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无法保证持续 性的专注度,部分学生出现了“挂机”“离线”等不良上课情况。网络学习的懈怠和松散会直 接影响教师的授课进度及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

2023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改革

2023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改革 2023年,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 知识需求,更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 公民。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亟需改革,以下是 其中的一些方面: 首先,应当把学科与人文融合,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艺术教育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 魅力。当前,许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强调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但在这个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工 作和生活中无法拥有真正的人文素养,也容易失去生命的 意义。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专门的人文系列课程,加强文化内涵的传播和推广, 同时也要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 其次,要结合社会需求,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增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本质是服务于人民的艺术,而现阶段,学生们的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尤其如此。因此,应该把教育和实践更加贴近现实,让学 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掌握实践技能和体验实践经验,提高实 践应用水平。此外,高校教育也可以考虑在课程设置中增 加专业性的课程,并加强与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的合作。 第三,要改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如今,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突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创新了。高校公共 艺术教育也应该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 式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这不仅可以提高 教学质量,也可以创造更具深度的学习体验。

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过去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 二、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滞后 相对于社会的需要,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的设置相对滞后,部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2. 教学模式单一 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导致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三、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艺术类课程的设置需要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学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文化需求,重新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颖课程,如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等。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传统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操作。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应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创造力 艺术类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实践,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1.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2. 艺术实验室的建立 学校可以建立艺术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场所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3. 校内外合作项目 学校可以与一些文化机构、企业等合作开设一些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浅析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建议

浅析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历史高达70年,教育体制已经逐渐成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公共艺术教育也随之兴起。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在高职高专中具有高达30年的历史,为我国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共艺术普及率和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时代在发展,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属于多年积累下的弊病,也是新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这些都需要加以关注,提出解决应对措施。 1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专业普及率较低 高职高专中各种专业的设置是按照社会需求而考虑的,而公共艺术课程较为宽泛,很难把握真正的核心内容,因此,很多高职高专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该专业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缺乏应有的长远规划,一些高校的教材过于陈旧,很多专业教育设备老化,这些教材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

前公共教育的需要。很多高职高专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一些课程授课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与时代接轨的新鲜课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够,很多学生因此对公共艺术课程失去兴趣。 师资力量建设落后 公共艺术教师对于该专业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高校对公共艺术方面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很多教师的晋升空间狭小,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明确。这些问题导致公共艺术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严重打压,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另谋出路,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职业道德等情况。教师是学生们职业生涯的导师,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公共艺术类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得不到良好的树立,对我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学生们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高专中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受过公共艺术类的专业系统性教育,缺少艺术欣赏的基础,然而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每个学生至少要在学习期间,选修一门艺术限定性课程,修满后方可毕业”。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才接受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论文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论文 高职教育开展的目的便是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便要求进行高职教育的时候,不断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而艺术教育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个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分析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做好艺术教育,发挥艺术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学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这是和教育活动本质背道而驰的,也给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更好的进行造成了阻礙[1]。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素质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很多高职院校自身的实力和规模都是非常有限的,并且没有专门的艺术系,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都美育比较重视,师资队伍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负责艺术教育的教师无论是学历还是人数和职称都无法和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并且没有专门的艺术教室,相关的器材也比较少。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不到那需要其艺术教育理论水平较强,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将艺术和生活结合,而现在,教师的素质明显达不到要求。 (三)课程设置随意,并且课程较少 高职院校在行艺术类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的随意,甚至会随意的更换,课程设置不够稳定。有些时候,开设的课程和社会发展不适应,课程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本身的特征,没有将其和学生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也给高职艺术教育课程设计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们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2]。 (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效率低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