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

陕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

陕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

1、太白龙帝凤鸟彩绘石石棺—太白龙帝凤鸟彩绘石石棺,为清末陕

西省陝南太白县彩绘石石棺,传为徐西府大官家出土,全长1.52米,宽

1.12米,厚0.8米,左右两侧各具三面砖墙,护罩状,两面彩绘艺术可

以代表清末西部绘图艺术的高峰。

2、山阳石刻兵马俑—山阳石刻兵马俑,1472年明永乐十八年,祭祀

陕西山阳卢氏之后,由高宗赐安河右岸元通、闻瑞、贺荃三官为山阳石刻

兵马俑而祭。其中,兵马俑惟妙惟肖,色彩一应,栩栩如生,是陕西石窟

艺术之精品。

3、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始于1976年,西安市华清池地段

秦始皇兵马俑陵墓出土。兵马俑形象生动,个个精雕细琢,宝石彩绘,精

美度极高,兵马俑袋缠貌,颜色抢眼,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精品。

4、洛阳春秋铜器—洛阳春秋铜器,出土于1975年,洛阳睢阳寺遗址,属于春秋时期铜铸品,形制巧妙,精美绝伦,设计精致,工艺复杂,是中

国古代铜工艺的佳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讲解稿

新陈列讲解稿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它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万六千平方米,馆内收藏了出土于陕西各地的文物精品三十七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近两万件,国宝级文物十八件(组)。神秘瑰丽的西周青铜器、丰富多彩的历代陶俑、精美绝伦的唐代金银器、独具魅力的唐墓壁画,构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的特色。开馆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朗阔庄重的唐风建筑群﹑琳琅满目的文物精品﹑全面系统的历史陈列﹑现代化的管理设施以及多层次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在1973年的6月,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感到当时陕西省博物馆的展厅非常狭小,库房黑暗潮湿,当即指示“陕西应在适当的时候建一个新的博物馆”,而且还明确指出,新建博物馆的馆址可以选在大雁塔附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了一亿四千四百万元人民币,建造了这座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大师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建筑整体为仿唐风格,着重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那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在布局上,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中央殿堂﹑四隅崇楼﹑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的韵味,并创造了一种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为1﹒1万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展,这是我馆开馆17年以来对原基本陈列《陕西古代史》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后,于2008年3月26 日隆重推出的精品陈列。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我馆藏品精华和陕西近几年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文物珍品三千余件,系统地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的丰硕成就以及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展览共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唐以后的陕西七个部分,本着以物带史的原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历史地位,述说着周、秦、汉、唐及不同时代的盛﹑衰﹑兴﹑亡。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历史和艺术的宝库,位于千年古都——西安。这座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是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精美绝伦的镇馆之宝! 西周旟鼎 西周旟(yú)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周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旟鼎铸于西周康王时期,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厚重庄严,纹饰庄重神奇,华丽精美,是一件杰出的青铜器。? 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文物,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鼎造型虽纹饰简洁,造型简单,但腹内铭文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 多友鼎

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年)的文物,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多友鼎身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体重35千克。虽然长相普通,表面光素无纹,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体型健壮,形制俊伟,是西周晚期圆鼎铸造的代表作。对于这件文物详细信息,《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有详尽的介绍。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陪葬墓内,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局部鎏银,精雕细镂,造型华美,是一件至为罕见的艺术精品。 皇后玉玺 皇后玉玺,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狼家沟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玉玺印面为正方形,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玺上雕一只匍匐状的螭(chī)虎做纽。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个字,书体严谨流畅,笔画粗细均匀,刀法自然娴熟,可见当时的篆刻艺术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皇后之玺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弥足珍贵。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西安历史博物院文物介绍讲解词

景区讲词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由唐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和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这种集馆、塔、寺、园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2004年,西安博物院被热心市民评选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荐福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内著名的皇家佛寺,本分为寺院、塔院两部分,唐末战乱,寺院被毁,塔院留存,后人便在塔院的基础上重修了寺院,塔寺合一的荐福寺经过历代的翻修,重建,现在基本为明清格局,唯有小雁塔仍是唐代建筑。 荐福寺在隋代是隋炀帝杨广在藩时的王府,唐朝建立后,将这里收为皇产,也曾作为英王李显的王府。这里继隋炀帝之后第二次成为“潜龙旧宅”。 公元683年12月27日,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高宗驾崩百余日,武则天下令在李显旧宅建寺为高宗追献冥福,最初的寺名是“大献福寺”。武则天登基后,将“大献福寺”改名为“大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体题写寺额“敕赐荐福寺”。 碑在小雁塔院子里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碑刻,碑刻上主要纪录了关于寺院内增修、重修、翻修的情况,建好后刻碑记载以表功德。 白衣阁这是明代初建,清代翻新以后的建筑——白衣阁。白衣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传说观音喜欢穿白色衣服,人们称她为白衣大仕,白衣阁因此而得名。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貌慈祥,是救苦救难的象征。 小雁塔这就是著名的唐代佛塔小雁塔。塔起源于古印度,是埋藏佛骨舍利的建筑。小雁塔就是我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密檐式塔层数比较高,檐层比较密集,每层砖砌迭涩挑出,檐底有棱角牙子作装饰,每层在南北正中还开有半圆形的券窗,塔体由下向上层层内收。可以看到小雁塔的五层以下收分不大,六层以上急剧收杀,使塔的轮廓曲线圆和秀丽,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拔、修长、俊俏。 小雁塔,本名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也就是公元707年至709年,原有15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今天看到的小雁塔因历经千年磨难,塔顶、塔刹损毁,残存14层,高43.3米。 “雁塔“由来小雁塔是荐福寺佛塔的俗称,那“雁塔”之称由何而来?椐《大唐西域记》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早期分为大乘和小乘两个宗派,区别就是大乘戒肉食而小乘不戒,一天,小乘佛教的僧人(小乘佛教信奉菩萨)看到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他们仰天长叹说:“我等诸僧多日没有肉吃,菩萨知道吗?”话音刚落,大雁中领头的雁自折翅膀掉落到僧众面前,僧众见此情景,明白是菩萨显灵教育他们,急忙跪拜并把大雁葬于院中,建了一座“浮屠”取名为雁塔,以表赎罪,而且从此以后小乘佛教也戒荤食。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时把“雁塔”二字带回了中国,便有了“雁塔”之名。 “神和”之说小雁塔建好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饱受了战火的洗礼和地震的憾摇。在历史上西安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小雁塔作为高层建筑在多次破坏性地震中保留下来,有力的证明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神和之说。 为了能科学解释“神和”之说,考古工作者对小雁塔进行了考古钻探,发现小雁塔的地基呈半球体,塔坐落于半球体的正中,地震时因塔受震的应力均匀分散,简单的说与“不倒翁”的原理一样,这就是小雁塔屹立千年不倒的科学原理。(小雁塔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玛瑙杯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玛瑙杯介绍 一、背景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品种繁多。其中,兽首玛瑙杯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本文将介绍兽首玛瑙杯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艺术价值,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珍贵的文物。 二、历史背景 兽首玛瑙杯是出土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汉代文物,其出土时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这种兽首玛瑙杯被视为我国古代的奢侈品,常被用于宴会或祭祀仪式上。如今,它们成为了对古代汉族民俗和文化的珍贵见证。 三、文化意义 兽首玛瑙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记录,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传统的重要成果。兽首玛瑙杯的出土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生产、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艺术价值 兽首玛瑙杯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美,采用了当时的最先进的玛瑙雕刻工艺。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外观,展现出了当时汉代工匠的卓越艺术

水平。从中可以窥见汉代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趣味。 五、个人观点 兽首玛瑙杯作为古代华夏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它们见证了古代汉族的智慧和 勤劳,激发着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六、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玛瑙杯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这 一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汉族的工艺 技艺和审美追求。兽首玛瑙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传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本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兽首玛瑙杯的介绍,希望能够让读者 对这一珍贵文物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字数超过3000字)兽首玛瑙杯作为我国古代的奢侈品,其价值无比珍贵,而其历史沿革更是古今中外典藏界关注的焦点。兽首玛瑙 杯的历史渊源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文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所蕴 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兽首玛瑙杯是一种典型的玉器工艺品。古代我国工匠们对玉器的工艺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提纲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提纲 学校举办了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我准备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但在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都以此地为都城,且时间之久文化积淀更深。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在博物馆界更是不可错过的。 按照文物品进行分类: 鸳鸯莲瓣纹金碗 这件碗为纯金质地,共出土一对,均为国宝级文物。碗壁垂叠出上下两层外凸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瓣,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里都錾刻有不同的图案,上层每个莲瓣里分别是鸳鸯、鹦鹉、狐狸等珍禽异兽,下层全部装饰忍冬花草,莲瓣上边还装饰有飞禽和云纹。整个碗通体为鱼子纹地,两碗内壁均有唐人墨书“九两半”三个字,表明唐代金器为称量管理。 彩绘跪射俑 1999年9月考古人员在秦陵二号陪葬墓坑中发现了绿脸跪射俑,目前是已发现的唯一的绿脸俑,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俑的脸、颈部均为黄绿色,双耳为浅绿色,头发、发髻为赭石色,发带为朱红色,眉毛、胡须为黑色,眼睛黑白分明,表情自然而神气。 目前关于绿脸俑的说法各不相同,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是镇墓所用,但三个坑中仅出土这一件,而且其面部表情并不狰狞,所

以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工匠颜料不够用,临时调制的一种更接近于生活的黄绿色。 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靠推测来判断,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杜虎符 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物,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器物为铜质,虎形,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 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青釉提梁倒灌壶 五代时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省彬县。 梅花形注水口设于壶底中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灌水时将壶倒置,待盛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釉面莹润,造型独特,构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1 夏秋之际,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敬畏之心,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心中颇有些感触,愿讲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的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她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的遗愿建设的。该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之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建筑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布局成轴线对称,主从有序;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它把唐代的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0万余件。 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可谓是馆藏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品位之高、价值之广泛。例如: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有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两千多件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釉陶和唐三彩等),以及汉、唐银器,唐墓壁画(四百多幅,画面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等。可堪称是陕西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在详细参观了上述诸多馆藏历史展览物件后,我就在思索:三秦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而陕西西安自古就是帝王之都所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都曾于此建都立国称帝,以号令天下,观后感《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感》。 可以说,陕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三大古国文明皆有中断,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断,一直绵延至今。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教授曾说:后人对中华文化遗产,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意,学习之心,弘扬之责。

西安市内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盘点西安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安市内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盘点西安各大博物馆 镇馆之宝) 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一来,博物馆汇聚古今精华,让人增长见识 二来,博物馆通常免费开放,能节约开支 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亲眼看到 许多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宝物 它们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内涵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 “长安自古帝王都” 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 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 唐大明宫、兴庆宫、古城墙等等 共同勾勒出动人的“长安情结” 在这片文化宝地上,也发掘出大量的珍宝 漫游博物馆奇妙之旅吧!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酒器,国之重宝。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得上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

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底部为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其余空白处则以单株折枝点缀,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精美的一件。透过这种银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同时它那圆浑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题材,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皇后玉玺玉印 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 为吕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省内最大 馆藏最丰富的一家博物馆 在这里,你将与这些 来自千百年前的宝物对话 西安碑林博物馆镇馆之宝 唐景云钟 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敕令铸造了景云钟。悬挂在长安景龙观的钟 楼上,1953年移藏西安碑林。钟上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 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景云钟以青铜铸造,重6吨,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钟 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宏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景云钟 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这一传统一直沿用 至今。 石台孝经碑 西安碑林的标志性建筑碑亭中,矗立着碑林“迎客第一碑”—石台孝经碑。它刻于唐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由多才多艺的唐明皇李隆基亲自为儒家经典《孝经》作序、注解并书写而成。此碑形制独特,装饰华丽,书法结字规整,点画腴润,充分体现了唐隶倡导者李隆基的隶书风格特征,反映了盛唐时期刚健雄深、丰厚肥劲的艺术风尚。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介绍 摘要: 1.中国博物馆的概述 2.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 3.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4.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结语 正文: 【中国博物馆的概述】 中国博物馆是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 【镇馆之宝的定义和意义】 镇馆之宝是指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最珍贵、最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和象征。它们往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众多,以下列举几例: 1.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景象。

2.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展示了秦朝雄伟壮观的陵墓建筑和精湛的雕塑技艺,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马踏飞燕”:这是一件汉代铜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展示了汉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被誉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瑰宝。 4.上海博物馆的《祭侄文稿》: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篇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镇馆之宝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们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 【结语】 中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一、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参观时间:夏季(3月16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发票)。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需排队凭身份证领票)1、每天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每日14时前限2500张,下午限1500张),发完为止。但是你得去早点,要不然排队领票的人非常多,你还得排好长的队。也可以买票。买票也有一个好处,领的票不能参观《大唐逸宝》,买的票可以。里面有好多宝贝。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组成,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位于西安市小寨东路与翠华路的交叉路口西北侧,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型、最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63平方米。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馆。博物馆建筑吸取了唐代建筑雄浑博大,洗练洒脱的特色,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规模宏大,典雅凝重,古朴大方,体现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管理,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文物资料,馆区厅室设有灵活控制的空调系统,多种是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63平方米。 1999年6月20日建成开馆。博物馆建筑吸取了唐代建筑雄浑博大,洗练洒脱的特色,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规模宏大,典雅凝重,古朴大方,体现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博物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管理,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文物资料,馆区厅室设有灵活控制的空调系统,多种功能的照明系统,严密的防火防盗系统,有专门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有6国语言同声传译系统,有电脑控制的图书馆和近万平方米设备先进的文物库房,各类设施功能完备。陈列文物3000多件,都是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大多为稀世珍品。特别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40幅唐墓壁画真品,构图精美,色彩绚丽,实为难得的艺术奇葩。 我主要说一下里面的游览注意事项吧 1、一般人都会比较多,所以一共两层三个展厅,按照顺序分别是:一楼第一展厅的史前时期、周、秦;二楼第二展厅的汉、魏晋南北朝;二楼第三展厅的隋唐、唐以后的陕西。整体是按照历史顺序安排的,要是某个展厅人实在是多可以先跳过去,记好是什么时代,回来补上就可以了。 2、关于两个临时展厅:从大厅西侧的楼梯下去向里面走有两个临时展厅:丝绸之路展厅的大唐瑰宝展厅。大唐瑰宝展厅是需要单独买门票的,在大厅的东侧。里面主要是唐代金银玉器,确实很珍贵,有时间不差20块钱的话可以去看一看。丝绸之路展厅个人感觉布置的挺好的,而且免费。 3、关于讲解:请讲解员大概需要80块钱左右,有点贵。有电子讲览机,押金100租金20左右,感觉还不错。还可以找义务讲解员(胸前挂有义务讲解员)是免费的。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

陕西历史博物馆

舞马衔杯纹银壶

我馆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而在这十八件组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您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为什么说它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这还要从一首唐诗开始,唐代诗人张说写了一首诗《舞马词》,全文是这样

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 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 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 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色彩协鳎 逑至酥谢 褡宓拇 辰ㄖ 绺瘢 本哂械胤教厣 褪贝 瘛?br />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 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 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 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 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 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 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 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镶金玉镯 唐。外径8.1厘米,内径7厘米。玉质晶莹,白色。一副两支。每个镯由三节等长的白玉组成。断面呈扁圆形,每节玉两端镶金虎头,用两颗金钉铆在玉上,节与节之间由中空穿扣合,穿内用小金条作插栓相连,可自由活动。制作精致。1970年陕西西安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 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 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 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