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李利芳

(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从理论角度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童话的本质;儿童思维;原始思维;童年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3)02-0022-05

(一)质疑传统童话观

“童话”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与它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①《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

如果说,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本质认识有什么深入的话,那主要体现在1980年洪汛涛在其学术专著《童话学》里重新提出的童话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②洪汛涛的定义挣脱了传统童话观中对童话社会教育作用的单一限制,在对童话本质认识的潜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洪汛涛对童话本质的理解在其它两点上却与传统童话观一脉相承。这也正是目前童话本质研究的基本现状—— 1.以童话表层艺术特征来涵盖它的艺术本质,所以“幻想性”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童话不言自明的本质艺术特征;2.因童话本质属性的被遮蔽而导致对其艺术受众规定的褊狭,所以“儿童的”艺术受众规定性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论断存在的。而一旦把这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童话观放置于实践创作中去检验,就会发现童话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已滞后于了文学实践。除去不能发挥理论应该有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童话文本作最基本的解读与批评,也是力不从心。在那些经典童话作家作品面前,我们发现:第一,用“幻想性”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无法涵盖它的经典美学魅力、无法剥离其美学品质。第二,这些经典文本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的艺术受众并不单是儿童。当孩子在为“丑小鸭”的新生而高兴欢呼,在为“美人鱼”的死去而沮丧难过时,成人读者又何尝没有沉浸于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体味感悟生命的哲情呢?同样,哪一个孩子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心中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忘却呢?比之童年期,在生命的成熟期里,那些优美童话的精神指向才更易放射出光芒。那座静静安坐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多少年来以其经久不减的魅力久久的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不就是个历史的见证吗?第三,在经典童话文本中,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气质——想象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

Jour nal of Lanzho u U niv ersity(So cial Sciences)V o l.31No.2/M a r.2003

收稿日期:2002-06-13.

作者简介:李利芳(1973-),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形象性、情感性得到充足的表现。在这个特定的艺术世界中,文学最基本的功能——美感功能得到极大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文学对人类心灵的解放净化作用、对精神家园的守护作用、对人类存在的认识作用、对人类生存本质的勘探作用……等等,都是“教育”二字不能简单概括的。

既然传统童话观在辨析童话的艺术本质方面存在上述问题,理论特有的思想精髓在此并不能彰显,那么建立新型的童话观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学术课题。本文正是立足于此,从最基本的理论考察入手,为建立当代新型童话观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我们必须从认识童话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出来,换取一个角度重新切入。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这样一个前提,无论是对童话艺术受众的规定,还是对童话“幻想性”的本质概括,或者是对童话教育性的强调,其实首先都是现代文明人基于成人的价值判断立场确立的儿童观的产物。童话,不过是一种浅显幼稚的文学样式,只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人是不屑理会的。现代文明人在否认儿童的同时也否认了童话。而他们所言称的“幻想性”也只不过是拎起了一个童话的外壳,作为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已。因此,童话又被成人称为是“假话”。这就是成人眼中的“童话”。

以现代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定童话是“幻想”的,是假话,这导致一种脱离童话艺术思维而评判其艺术价值的普遍习惯倾向,最终的结果是以生活客观真实的标准来衡量童话世界,判定其价值,脱离艺术氛围直奔教育主题,在最大程度上遮蔽了童话的艺术品性与价值。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童话缺失经典文本的致命原因。而要重新寻回,必须打破固有思维,从童话的原初形成以及它在文明社会中的传承来剥离它的艺术品性。

(二)寻回童话本质

重新认识童话本质必须从两个基本点去把握:追溯历史起源寻回童话的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二者内在的精神联系是我们确立童话本质的基点。

1.童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追问其“根性”存在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已有的追溯其历史源头的理论考察中,已陆续提出“神话渣滓说”、“神话分支说”、“包容说”等。这些说法具体解说不一,但其共同之处却在于将童话的起源与那个诗性智慧光芒四射的远古时代联系了起来。甚至更有学者提出,“童话是与人说话的本能相应的,人从能言语的时候起就有了童话,也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童话就有了。”③当今西方童话大师奥地利人泰格特霍夫也指出,“童话的出生日期没有流传下来,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语言的产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现,人开始用故事来表达更高层次的感受和神的知识,制造比喻,用语言引发创造性的过程。”④“童话”一词在1909年的中国出现后⑤,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也曾以浓厚的理论兴趣探讨了童话的起源与本质。特别是周作人,他从理论高度剖析了童话与神话、世说的区别,并发现童话具有本质意义的一面——原人之文学⑥。

看起来,中西古今对童话发生学意义上的考察,共同从理论上廓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童话原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思维。

原始人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特征是现代人无法理解认同的。正如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所论述的:“具有这种趋向的思维并不怎么害怕矛盾(这一点使它在我们眼里成为完全荒谬的东西),但它也不尽力去避免矛盾。它往往是以完全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矛盾的,这一情况使我们很难于探索这种思维的过程。”⑦原始思维本质上的神秘性决定了他们思维、感觉和行为的整个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文明人的理性思维是背道而驰的。列维·布留尔将其概括为是对“互渗律”原则的服从。人类原初的童话作为这种思维的正当结果,如果我们以文明人的理性思维去解读,误读是必然的。

尽管原始思维神秘的品性我们现代人尚真正把握,但是,他们思维方式中所呈现出的某些不同的“逻辑的、概念的”思维特征却应该引起我们现代人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们进入他们构置的童话世界的惟一途径。原始人互渗的、一体的、素朴的思维方式总是将宇宙中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事物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与我们用理性的、概念的思维方式去肢解认识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一旦反观这个被我们用“概念”支离得破碎不堪的世界时,反观充满了战争、强权、暴力、冷漠、堕落、焦虑的现代文明人的生存状态时,才会感觉到那个充满诗性智慧的一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它是现代人再也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

在先民们那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着极小的差别,他们共同以质朴纯真的状态自在的生活着。他们以神秘整一的思维方式创造的童话,是“一种涉及到人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创作”(麦克斯·

23

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吕蒂语),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却能“表现着特殊生命的东西”(格林兄弟语),包蕴着其自身强烈的存在力量震撼着今人的心灵。因此麦克斯·吕蒂称童话为“缩小的宇宙”颇为精当。童话,这一原始诗性智慧的结晶,它渗透着文明理性人无法参透的奥秘,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作为人类童年精神的永恒象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

2.当历史以不可阻挡的脚步向前迈进时,诗意的神话时代已成为过去。诗性年代中的儿童与成人一体的世界分裂了,成人以理性的“智者”身份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世界。在这个理念世界中,人类一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文明和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日益膨胀了私有观念。金钱、财富、权力这些诱人的字眼总是和战争、强权、暴力这些冷酷可怕的字眼并存,它们日益建构起现代人荒芜的精神沙漠状态。水晶般的童话世界是不会在这样的精神土壤里生根的。但是,所幸的是,那个真诚、纯洁、自由自在的梦想世界仍然存在着,它存在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儿童的心灵世界中。对人类来说幸运的是,这样的心灵世界挽留了童话。

今天,童话“在没有文字记载时数千年之久在成人的生活中产生过作用”⑧的价值地位已逐渐削弱了。它只栖身于一片狭小的空间里。在这里,它自觉地贴近儿童读者并成为儿童艺术家族中的一支旺族。这一状态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具有某种内在相似性。这种内在相似性其实已在不同学科领域被广泛研究并得到认可。例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曾有这样的观点:“……像原始人一样,儿童是极度的利己主义者、不自觉的唯我论者,他把现实与自己的梦境混淆在一起,把无生命的东西与他有生命的自我混淆在一起,把他对事物的命名与这些名称所指示的实际对象混淆在一起。”⑨这种对二者内在相似性的认可,已被用于指导不同的研究课题。例如,从儿童艺术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用以探讨艺术起源问题,就是这一观点在艺术学科中运用的具体表现。

儿童(具体说是童心)在童话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今天已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关系到童话发展的艺术命题,但实质上它内隐了一个哲学命题——童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意义。成年人在自觉的成人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自觉地丢弃了童心,丢弃了童话,而且自觉地以其规定的价值标准去裁判否定童话、童心的价值。他们自得地在其荒芜的精神沙漠里存在着,而实质上“在精神境界上,任何时代的少年儿童都优越于成年人”10。可悲的是大多数的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从以上考察,我们可以概括得出:童话是先民与儿童纯真的心灵呵护长大的。构成童话本质的是一种永恒的“童年精神气质”。“童年精神气质”产生于具备童心意识的群体中。因其产生思维的独特性,所以用理性的概念对其内涵是难以概括的。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它,发现它,而永无止境。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美丽的诗意氛围,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存在,可能又内含深度的哲学命题……当然,也可能作最简单的理解——如孩子一般的“无意味”状态。对“童年精神气质”采用原始人与儿童心目中所没有的任何一个概念去指称它,都将会发生错误与混乱。我们只需做的,是认识这种精神状态对当代人的意义。以此剥离包裹在童话身上的过多的非本质因素,使“童年精神气质”显露于世人面前。

在远古,成人与儿童共同作为“童年精神气质”有力的承载者。而在现代,它却在较大程度上远离了成人。今天,“童年精神气质”已逐渐被人们从理性上发现并认同其独特价值。在成人世界中,那些在理性的基础上再保留一份童真的人,为我们丰富发展并阐释着“童年精神气质”的时代内涵,他们无疑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安徒生、卡洛尔、怀特、林格伦、德克旭贝里……这是一些永远让世人难以忘怀的名字。

童话是“童年精神气质”最有力的艺术表现者。童心作为一种生命状态,是童话生命力永存的根本。“童年精神气质”是构成人类健康生存的必要精神资源,它不仅贯穿于个人的一生,也贯穿于整个人类。若说童话是“为儿童”的,倒显得有点本末倒置,童话实质是“为人类”的。在现代文明社会,关注儿童本体生命状态,彻底理解童年生命内涵,才能真实言传童年精神,找回童话真生命的内核。

(三)童话的当代意义

古老的童话从一种民间自发的文学形式经过长期的口头流传,直到19世纪才发展演变为一种自觉的文学创作,这也即“艺术童话”的诞生。在两个世纪的艺术童话的发展中,童话从形式到内容,从创作手法到艺术技巧都可能发生变化,但其根本的艺术品质却是永不改变的。童话作为人类感受童年精神的奇特的艺术创造,它的美学意义永远是属于全人类的。赫尔德曾说过:“真正的童话不仅使我们摆脱时间和地点,而且还使我们从死亡中解

24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脱出来。我们通过童话到达精神王国。”

能够提供出这样精神产品的人必定是伟大的。今天,当我们仍然久久眷恋在那些古典童话的永恒魅力中时,不禁也呼唤着当代人的童话文本。当林格伦带着她的长袜子皮皮闯进我们的生活,以狂野的想象、十足的游戏精神冲击着我们已麻木的心灵时(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当遥远的星球上忧郁的小王子守护着心灵,与我们做无声的交谈时(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当小姑娘“芬”在为一头小猪呼喊着“可是,这不公平”时,当蜘蛛夏洛与小猪威伯在最为纯真的友谊中幸福的生活着时(怀特《夏洛的网》);当小老鼠斯图亚特勇敢地一直向北走寻找着梦想时(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我们不禁感动地说,童话仍然存在着。20世纪这些老少咸宜的经典童话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代是中国经典童话文本缺失的时代。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观片面狭隘,在单一的成人思维模式的制约中,走进了思维误区,严重遮蔽了童话的艺术本质,并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观念的滞后极大地制约了童话创作,使得百年中国的童话发展仍陷于“小儿科”的尴尬境遇。从发展中国童话的基本命题着手,从基础理论研究出发,确认童话的本质属性及其当代意义无疑是儿童文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繁荣发展我国新世纪童话创作必要的理论前提。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在致力于儿童观的转变与儿童世界的发现。新时期儿童文学界在回归儿童主体特征与儿童文学的本体性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绩。80年代的“童话热”,90年代的“幻想文学热”,都标志着近二十年来儿童文学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创新上的可贵探索,其共同的美学目的是致力于探索一种“大气”的中国儿童文学。新时期儿童文学走过了可谓是轰轰烈烈发展的二十年,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仍然要重复一个显得陈旧的主题——童话的意义。本文认为童话的意义仍然是启蒙,这一中国文学界在20世纪初提出的艺术命题。

文学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带有人作为特定社会存在物的时代文化特征。也就是说,文学具有特定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但是文学又并不仅是时代文化精神的被动反映,作为一种精神创造物,文学以其巨大的自身的能动性参与并创造着人类的文明,以自身的美学特性促动着人的健康发展。正因此,文学作为启蒙者的地位与意义在任何时代不仅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启蒙的内涵也会有新的变化。童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更以其自身的特性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20世纪初,整个儿童文学界的启蒙内涵在于确定儿童的本体地位。从30年代一直到新时期,启蒙的内涵突出强调的是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童话也不例外。可以说,启蒙被做了过于狭义的理解。新时期童话的启蒙内涵在于自觉承担了释放儿童的主体性特征的时代命题,并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启蒙作用也确有急功近利之嫌。在21世纪的今天,回归童话本真属性,解放童话启蒙的内涵,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尔泰在他的《文学的当代意义》一文中,对于文学的启蒙意义从广义上作了理解:“启蒙应当包括人们自我意识的唤醒;主体意识的建立;精神难度的开拓;美感、崇高感和羞耻心的培养;感受、反应方式以及整个历史的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转换。”这一对“所启之蒙”内涵的多元界定可以用一个现代词汇来综合概括——精神家园。笔者认为,当代文学的启蒙内涵就是帮助人们重建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而当代童话以其本真的“童年精神气质”在今天承担这一启蒙使命时,她对精神家园的守护创建不仅是多元的,而且也是现代的;启蒙的对象不仅是儿童,也包括成人。

格林兄弟说,童话在最简单的形式中却能“表现着特殊生命的东西”;麦克斯·吕蒂称童话为“缩小的宇宙”。这两种说法都指出童话艺术世界的整体性、独特性与多元性。就它表现整个宇宙、所有生命来说,它具备整体性;就它对宇宙、生命意义的开掘的广度与深度来说,它又是多元独特的。而且在现代感的渗透下,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必然又是具备时代特点的。所以,童话的当代启蒙作用必定表现在对一体生命世界的呈现中,以多元的主题切入,吻合现代人生存状态,以此来重建精神家园。

于是,在历险性的童话中,我们感悟到了成长的艰辛并获取了成长的经验;在充满游戏精神的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由的魅力与主体的觉醒;在关怀小生灵的童话世界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友谊的崇高;在纯真的爱情故事中,我们打扫了蒙在心灵上的灰尘,守护了心灵的纯洁……就是在童话世界里,我们明白了生活、个人、爱情、友谊、人性、追求、善良、成长……我们知道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守护住了精神的家园。这是任

25

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何一个时代的人类必须明白的生存主题。

而在今天,对人类来说,这些主题的启蒙竟然显得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至关重要。当现代人被理性捆缚至紧,被思想包围至深,困惑于人的问题、世界的问题无以解脱时;当他们无处获取生命的意义,竟然“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时;当徒然解构世界,抛弃一切价值规范,沉湎于当下的真实,纵情于无深度、无意义、无中心的游戏和欢乐时;当反观这个充满了战争、强权、暴力、冷漠、堕落、焦虑的现代文明人的生存状态时……我们不禁呼唤起那个童真的、纯洁的、梦幻般的、自由自在的、健康的、善良的、正义的……充满爱的童话世界。童话是美的,它启示着我们,帮助我们守护住了精神的家园。这就是童话在现代世界中最重要的意义。

而要实现这一启蒙意义,童话必须以自身特有的艺术方式介入,这表现在它特定的写作立场、艺术处理方式与内容表达等方面。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写作立场的问题。

在艺术童话发展阶段,童话的发展面临着这样一个悖论:理性文明的成年人要怀着一颗童心的写作立场。而很多时候写作者是失却童心的,这就很难创作出承载童年精神气质的童话文本。所以,童话的艺术创作要求成人的写作立场是儿童本位的,要以承认并体悟童年精神气质为基本的,文本以解放人类心灵、呼唤童心意识为旨归的。作家在对自我童年梦想的追寻中,在对清澈透明的童真世界的靠近中,在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净化中……艺术世界与童真世界合而为一。

在这个至真至美的艺术世界中,启蒙意义的达成不是概念的、说教的,也不是直接的、功利的。而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在精神的净化与陶冶中,对历史、人生、社会、人性等人类基本的生存命题有所感悟与洞悉,并坚守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家园。而这是从孩提阶段就应该开始的。在成长的道路上,童话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给我们永恒的启示。

注 释:

①辞海[Z].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071.

②洪汛涛.童话学[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26.

③(日)卢谷重常.世界童话研究[M].黄源译.上海:华通书局,1930. 3.

④(奥)福·泰格特霍夫.童话:通向另一种现实的大门[J].高年生译.外国文学,1993(1).

⑤“童话”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时间,学界普遍认同的是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童话》丛书为标记.

⑥此观点见周作人《童话略论》一文.周作人文类编·上下身[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663.

⑦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1.

⑧(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M].张田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2.

⑨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205.

10王富仁.呼唤儿童文学[J].中国儿童文学,2000(4).

1高尔泰.文学的当代意义[J].新华文摘,1989(2).

On the Nature of Fairy Tales and its Contemporary Importance

LI Li-fang

(Depar tment of Chinese Liter ature,Lanzho u U niv e rsity,La 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giv es a new theo retical understanding o f the aesthetic to pic—“the nature of fairy tales”,which has been paying close attentio n to by the tw entieth century Chi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field.The autho r ho 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traditio nal fairy tales'sta ndpoint w hich ha s been based o o the w ay of thoug hts of adults is par tial a nd na rrow,and has no t been clearly g ra sping the na ture o f the fairy tales.To break thro ugh the limits o f the w ay of thoug hts,w e sho uld begin fro m tw o points:first, to ex plo re the historical o rigins a nd trace back to its o rig inal a rtistic nature;second,to study the fairy tale's actual forma tion from the children's points o f view.We w ould clearly discov er that“the childhood spiritual temperam ent”is the im mo rtal and perpetual nature.This may pro duce impo rta nt effect o n the building o f human being's spiritual ho me today.

Key words:fairy ta les;the nature o f fairy tales;children's thinking;primitive thinking;the childhood spiritual temperament

(责任编辑:李向辉) 2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浅谈书法课程的现状及未来

浅谈书法课程的现状及未来 王世应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它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书法课程是学校的一门独立课程,书法课程开设的好坏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谈到这里,我带大家了解一下现在的书法课程在学校中的开设现状。 一、师资短缺,课程无法开启 一方面由于书法课程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因为不懂基本的书法理论,达不到一定的书写水平,因此,能够胜任书法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国家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得也较少。第三就是书法这门专业在当今社会不太受欢迎,偶尔有书法专业出身的教师,但是他们往往也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所以好多大中专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的时候都不选这个专业。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校的课程无法开启。即使开启书法课程的学校,他们的老师要么是语文或者美术课教师,要么就是一些业余的书法爱好者。由于这些教师对整个书法艺术理解的不足,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了书法课最终变成了只具有书法技能训练的“写字课”,而缺少了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二、考核制度鲜明,书法课程形同虚设 书法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产生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否则,很难产生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书法课程教育,由于他们处于起步阶段,书

写水平很不稳定,如果不能保证一定时间量的练习,那么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同时,书法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又始终不能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独立的地位。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学校不得不占用副课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些副课的时间去学习所谓的主课,而与同为副课的美术、音乐等学科相比,书法教育总是徘徊在语文同美术学科之间,往往成为它们的附属品。书法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纳入教师年终考核,学生考核,所以,即使学校安排了这门课程,教师不教,学生不学,书法教育就形同虚设。 三、家校不重视,新产品代替书法课程 “家”这里指的是家长、家庭。“校”这里指的是学校、教师。 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认为,我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你老师的事,至于他学到多少知识,都和你老师有关,和他家长无关。在家里,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学习从来不关心,也不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也许做个作业吧,蹲着就把板凳当书桌写啊,火炉当书桌啊、、、、、、等等。教师安排学生买支钢笔吧,家长会说:“买了钢笔又要买墨水,而且用起来容易弄脏衣服,真麻烦,要不给你买盒水笔吧,那个写起来既方便又干净。”又如有极个别的家长吧,孩子回家写作文,看到字写得太糟糕,自己看不下去就叫孩子用

卡通与童话元素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111983912.html, 卡通与童话元素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张岐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文章从我国幼儿园设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部分幼儿园设计案例,通过 对卡通与童话的特点、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整体分析,说明卡通与童话元素在当代幼儿园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希望为幼儿园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幼儿园设计;卡通;动画;环境设计 幼儿园自20世纪初从欧洲传入中国,历经百余年发展已基本自成体系,但纵观当今社会上各种幼儿园、学前班、托儿所,大致都千篇一律,缺少幼教空间所应有的氛围,人们只在乎教学质量、生活条件、伙食标准等,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忽略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国内幼儿园环境设计现状 幼儿园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硬件设施充足但不全面、幼儿活动空间的划分不够合理、整体环境设计以成人思维模式为主导,导致我国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只有针对幼儿园建设中选址、用房、设备、卫生、师资等办学条件的硬性规定,尚未在环境设计与装饰方面提出建议,所以师资力量、卫生标准等成为幼儿园经营者的首要追求,他们很容易在拿到办学许可证后忽略对办学环境的进一步考虑,无法将空间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 二、动漫元素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尤其对于入园率极低的幼儿园,更难谈及环境设计,当然这里面有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紧缺的原因。但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高质量的环境设计的确是提升幼儿园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这里所指的环境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装修”,而是基于儿童思维与心理发展的环境设计。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所报道的一项研究显示,当儿童们在他们认为“好看的”(淡蓝、黄、黄绿、橙色)房间里接受测试时,智商提高12点,而在“难看的”(白、黑、棕色)室内接受测试时,智商降低14点;当试验组儿童在好看房间里玩好看的积木,对照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里玩耍六个月以后,前者的智商超过后者25点,且前者的友好的言词、微笑等“积极社会反应”增加53%,而恼怒、有敌意等“消极反应”下降12%。[1]所以活泼、鲜艳的色彩即儿童们眼中“好看”的色彩对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卡通与童话元素由各种流行动画片、漫画、童话提炼而来,与现实世界中设计元素的区别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色彩,卡通元素大都色彩艳丽,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和情感表达;[2]其次是造型,卡通人物、动物或场景是艺术家用画笔或计算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会借助夸张、扭曲、模拟等方式迎合儿童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最后是其巨大的延伸作用,儿童

童话的功能及分类(精选.)

童话的功能及分类 一、童话的地位及功能 (一)童话在儿童文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传统形式。全世界重要的古典儿童文学作家,都写过一些优秀童话。这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思维总是与儿童思维相和谐、相亲近的,而儿童的思维方式就带有童话的特点,他们的游戏也时时显示着童话的色彩。儿童生活中的现实和幻想往往是很难截然分清的,他们几乎随时可以进入幻想的意境,而又随时可以再回到现实中来。他们往往靠幻想去填补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靠幻想去任意拉近自己和任何一个客观事物的距离。因此,对于与儿童心心相通的儿童作家来说,童话的素材总会不期而然地不断投入他们的怀抱,激起他们的创作冲动。这是童话之所以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总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儿童天性喜好新奇、向往光明而又不平凡的事物,充满怪异和变化莫测情节的童话故事自然就深深吸引他们,在童话自由驰骋的幻想中,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儿童文学作家们当然会注意到这一现象,从而自觉地为他们所关爱的儿童创作童话。 (二)童话特殊的艺术价值在符合社会要求、满足儿童需要方面具有巨大的功效。 1.开启思想。童话其实是一种远距离的对生活的审视表现的结果。(1)童话对生活幻想性的反映,使其内容更有深度,更具深刻的哲理性。而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它对生活折射式的反映更接近生活中本质的真实,所以童话具有高层次的启智作用。而童话的特殊的艺术手段,最接近儿童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所以它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知识的传授最易于儿童接受。(2)童话对生活的幻想性反映,使其内容极具广度。因为童话有化复杂为单纯、化深奥为浅显的特异功能,所以童话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面远比小说要宽广得多。《汤姆的午夜花园》通过汤姆走进巴塞洛缪太太梦中的奇异故事,图画般地展示了巴塞洛缪太太的一生,写出了岁月催人老的沧桑感,表达了孩子们总是要长大的人生感慨。这样严肃的主题因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变得轻松了许多,自然潜入小读者的思想之中。 2.发展想象。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所以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样式。幻想本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幻想是创造的开端。列宁说过:“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可以说童话集中了人类最大胆的幻想、最自由的幻想、最优秀的幻想。它的读者长大后一定是最具幻想力、最具创造力的人。 3.培养美感。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儿童以巨大的美的享受。童话中的人物、童话中的故事、童话中的环境,被幻想笼罩着的一切都是美的。而童话的美,最集中表现在有色彩有节奏的意境美。冰波的《大海,梦着一个童话》开头意境的创造很有代表性。“当圆圆的月亮,微笑地望着大海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它的温柔。当清凉的海风,缓缓地、轻轻地唱起一支古老的摇篮曲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微微的倦意。它轻轻地和着海风的节奏摇荡起来,把雪白的浪花推上金黄的沙滩。大海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呵,我真想睡了,看那星星都在眨着眼睛哩。大海睡着了。月亮披上了白云的薄纱,海风还在唱着轻柔的歌。大海安静地睡熟了。”这是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灵纯净的美的意境。美的陶冶会使人变得纯真而高尚。 4.愉悦童心。童话是给儿童最大快乐、最多生趣的文学样式。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高尚健康的娱乐能使儿童精神净化、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具有极大的快乐因素,而儿童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剧了快乐的感受。 二、童话的分类 童话的样式很多,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类。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一、了解童话的意义 童话,是一种思想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的积累,加上人类思想上的编程所结合出的虚幻。其故事当中的人物外形、特点、性格,都是设想,非真实。但所体现出的人和事、关系道理,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反应。 二、童话的特点都有什么 1.兴趣 童话在写作时需要拟化人的形象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多数是虚拟的。在童话里,不管是动植物,或是其他的,都可以拟化传神般的像人一样思考、说话、做事、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中的动物们不会说话,那小朋友们便会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2.情节 童话的情节多是奇妙神奇的,充满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写童话故事一定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情节。由于童话创作的重点方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了之后深入其中,从中有感。 3.幻想、夸张

写童话故事就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有意夸大缩小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幻想和夸张,则是童话的两只“翅膀”,不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没有光彩;不夸张童话中的情景环节就会暗淡无光;不夸张,童话的内容就会失去锋芒;不夸张,童话的言词就会缺乏渲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存在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同时应运逻辑编理而产生了那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唐的剧情。这种幻想,来源于生活,又超出生活,拥有一定基础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三、童话创作的要求和规格 好的童话都不是凭空遐想出来的,是作者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在通过想象处理,而创作出来。写童话不止需要细心和耐心,还要经过一个虚幻的想象编程,通过处理,完成“生活幻想化”。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转化为童话。 创作童话的五点要求: 第一: 在写童话时,拟人要抓住事物的形态特点,贴切动植物的形象。 第二: 在写童话时,幻想是反映生活的真实景象,所以要植根于现实表面。

“大书法”观和当代书法的发展

大书法观与当代书法的发展 围绕“流行书风”的争论,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书坛重要的事件之一。这场争论所涉及的审美问题,恰恰反映出当代书法在评判标准上的缺失。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近二十年当代书法的创作成果?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指导今天的书法创作?这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公众(包括一些对艺术缺少判断能力的专业人士)对“好书法”和“坏书法”的判断,依然用传统书法价值的尺度来判定;如果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精神的书法作品,无法从大量因袭传统的书法中挑选出来,不仅对那些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不公平,而更重要的是会对书法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阻碍。本文试图站在“大书法”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过去二十年的书法发展作基本的判断,并对书法未来的走向,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一,对近二十年当代书法发展现状之回顾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艺术进入全面的复苏期。对文革美术的反思与批判,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与“求变”,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主导潮流。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艺术大展”的中途退场,标志着风 靡一时的现代艺术运动从主流转向民间。与整个美术界的主导潮流不同,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书坛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以林散之、沙孟海为代表的老一代书法家,因其深厚的文化学养和传统功底,成为书法界的标志性人物,“回归传统”成为八十年代书法界的主流。但由于刚刚经历了文革,八十年代的“回归传统”或者“书法传统观”,其实带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我们从当时的全国书展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水平,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 这个时期,尽管受到日本现代书法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出现了前卫书法,甚至成立了“现代书画会”这样的民间机构。但在今天看来,当时的“现代书画会”,因为其主将们缺少对现代艺术的必要了解和对书法传统的深度传承,并没有形成书法艺术本体意义上的探索成果;而以谷文达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只是借助了书法资源,尝试现代艺术的观念表现,其探索方向与独立的书法艺术并没有产生必然的关联。 能够构成书法本体意义上的现代书法探索,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也就是说,当八十年代汹涌的现代艺术运动,在中国开始从前台转入民间时,一些受到现代艺术运动鼓舞的书法家意识到:传统书法在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对话中,处在一种“失语”的尴尬处境当中。他们开始探索“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中的身份以及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与八十年代的前卫书法不同,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探索,有比较明确的艺术主张,对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这种受西方艺术思潮和日本现代书法的启发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由于忽略了书法的传统人文内涵,很快在形式语言的探索上走到了尽头。抛开作为行为艺术的“行为书法”不谈,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实验——无论是“书法主义”还是“少字派”,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书法作为一种“图像艺术”(或者说视觉形象艺术)基础之上的,在保留书法基本语言元素的同时,主要借鉴西方的

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系列小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系列小说】 童话故事在每个时代因为时代背景而有其特色。在新时代,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童话故事本身的特点,合理加以运用和创编,将它引入到我们幼儿园教育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童话故事的讲述、创编、表演,让幼儿理解每个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童话故事系列小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童话故事系列小说篇一:瘦莉莎的故事 懒哈利和胖特丽娜总是为人持重,不为外物所扰。瘦莉莎的想法却完全相反,她总是从早忙到晚,让她的大个子丈夫伦茨干很多的活。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无所获,一事

无成。一天晚上,莉莎躺在床上,累得无法动弹,却心事重重地无法入睡。她用肘撞旁边的男人说:“伦茨,你听,我 想的是什么?假如我找到一块金币,别人又送我一块,我再 去借一块,你也给我一块,那么,我一共就有四块金币,我就要买一头母牛。”男人觉得这很好,他说:“我虽不知道 上哪儿去给你弄到送你的那块金币,但是如果你有了这笔钱,你就可以用它买头母牛,如果母牛生头小牛,那我们就可以喝上牛奶,提提神了。” 女人说:“牛奶不是你的,我们让小牛吸,让它长得膘 肥体壮,才能卖个好价钱。”男人说:“那是当然,不过我 们也可以喝一点点,不碍事。”女人说:“谁叫你这样对待母牛?不管碍不碍事,我都不会答应。你要是胡思乱想,休 想喝到一滴牛奶!你这傻大个真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要把 我幸苦挣来的东西消耗尽吗?”男人说:“老婆,安静些,否则我要把你的嘴蒙起来。”“什么?”她喊道,“你要吓唬我,你这馋鬼,你这长杆子,你这懒鬼哈利。”她想揪 他的头发,但长子伦茨坐起来,用一只手抓着瘦莉莎的两条细胳膊,用另一只手将她的头发按在枕上,听凭她叫骂,直到她最后累得又睡着了才松开。第二天早上,他们醒来后没有继续吵闹,莉莎后来究竟有没有出去找她想得到的那块金

童话阅读理解.

201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突围方略:怎样阅读童话 【知识导学】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抑恶扬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地传达给小读者。童话的形象最为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塑造出来。 虽然所有的童话都是虚构的,但读者读起来都觉得合情入理,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童话具有生活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是指,童话必须遵循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童话描述的虽然是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但其中的人物和现象仍然要严格地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性,正因为如此,童话才深受人们的喜爱。 阅读童话,要深入作者描述的幻想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借主人公之口或总结性的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必须通过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生活的真谛。具体做法有三:一读童话是写故事的,阅读时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故事线索,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童话的语言虽不深奥,但也有“言外之意”,只有读懂这“言外之意”,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作者写童话是有其思想倾向性的,阅读时还要领会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思想感情。 二析有了“读”这个基础,才能有所分析。

析,一要析表现手法。看童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是拟人,还是夸张,是对比,还是比喻……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明白了其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童话的内容。 二要析故事背后的哲理。故事读明白了,还要清楚故事中的哲理是直接点出来了,还是蕴涵于其中?这就要有所分析才行。要通过童话主人公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评所谓“评”,一是指评论童话中的人和事,谈出你自己的体会,类似于读后感。二是指从作品的故事中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生活中类似的人、事和理进行品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没有对童话的深入理解,对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评论。因此,能对童话作出评论,是你理解童话的重要标志。 总之,有了这一读、二析、三评,你会很好地理解你喜欢的每一篇童话。 【例题讲解】 蚂蚁大力士 蚂蚁国的达里,是个有名的大力士。他能独自拖动比他身体重六百倍的东西,别的蚂蚁拼着命、咬着牙,也只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五百倍的东西。一次,达里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死蜻蜓,走了八百里。别惊讶,这是按蚂蚁国的里程来计算的。当达里把蜻蜓拖到蚂蚁国洞口时,蚂蚁国国王都惊讶了,不住地夸他能干,力气大。 还有一次,那可真是惊险。在蚂蚁国里有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装着各类食品,食品码放得比蚂蚁们高出十几倍。那天,蚂蚁们齐心协力把一块巧克力拖进仓库,想把它码上垛去。不知哪位蚂蚁不小心把垛碰倒了,垛顶的一个大米包顺势落下来,真不得了,足有几千斤重的物体(当然是蚂蚁国的重量落下来,还不把蚂蚁们砸个折胳膊断腿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蚂蚁达里一步向前,用坚实的身躯,顶住米包,他高喊着:“快闪开!”直到其他蚂蚁们逃离险区,他才放下米包。尽管累得浑身是汗,他却丝毫

浅谈近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

浅谈近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历程在2012年,回顾一下中国近年来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共存。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 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多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但是时代并没有赋予它足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充分稳定的环境,随着85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很快就被卷入了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文化思想运动中。 85新潮美术运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群体和宣言的众多,写着不同道德理想和艺术主张的旗帜在彼时的美术界触目皆是。伴随着文化热潮中西方哲学文化艺术理论的大量引进,清算传统文化、呼唤现代人文精神成了美术界压倒一切的声音。但是在当时,等待他们的只有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85新潮美术运动对后来的中国美术仍然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85新潮美术运动确立了当代美术作为文化批判与重建之一员的角色地位,其自身实践是对这种角色意识的极端张扬。作为85文化运动的一部分,85新潮美术运动具有浓重的文化关怀倾向是必然的。事实上,艺术家的文化关怀不仅是一种文化发展策略,更是美术作为人的精神显现方式这种特殊属性的必然要求。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证明特别是在文化蜕变时代,艺术不可能是自足的文化存在,担当理想与道义是它无法回避的使命和责任。同时,85新潮美术运动中对西方艺术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大量引进和搬演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 进入90年代,在文化界陷入徘徊转入沉潜状态的同时,另一场意义的变革不事声张地在这块土地上悄然展开,这就是物质生存方式的逐渐改变。消费成了新的时代生活主题,工作之余人们已不再愿意聚起来谈论,而是涌上街头,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书店里曾经是一代人精神食粮的诗歌、文化理论书籍少人问津,热销的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游戏光盘;通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运转节奏,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联结方式,拓展了整个社会的视界,在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的年代,抒情时代终于宣告彻底结束。 90年代社会物质生存方式的改变渗透到精神领域,使社会文化面目也逐渐蜕变,最为直接显著的,是日常生活中道德观念的松动和价值取向的漂移。90年代是一个真正在精神和心灵上无所期待的时代,人们不仅从理智也从情感上接受了救世主的幻灭,不再愤懑、伤感。开始从真实的下界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根基与动力。 90年代这种新的物质与精神现实,从两个方面对这个时代的美术风貌发生着影响:

四季童话 课文

《四季童话》 春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 春姑娘爱哭,一撇(piě)嘴就细雨沙沙。 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枝头的嫩芽。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 看,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听,小溪流拨响了无弦(xián) 的琴,叮咚(dīngdōng),叮咚…… 跳哇!跳哇!春姑娘快活地喊着。 小草扭动绿色的腰肢,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柳树扬起它夹满发卡(fà qiǎ)的长发…… 小燕子的剪刀舞,剪碎了彩霞,剪碎了波光,和(hè)着小蜜蜂愉快的吟唱。 呀!剪断了长长的风筝(zhēng)线……看呆了竹林里向上直蹿(cuān)的笋 芽芽。 夏 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 照得知了知知地笑,照得青蛙呱呱地叫,照得小狗吐出舌头睡不着觉。 照暖了河水,小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学游泳,摸鱼虾,痛痛快快得洗个 澡(zǎo)…… 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 他帮田野烤(kǎo)熟庄稼,他帮盐场烘(hōng)干盐巴,他帮遮阳帽、小花伞、冰镇汽水……把活儿找。 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瞧: 想请太阳帮忙,晒干卖冰棍儿阿姨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谁知却晒化了她一 箱的冰棍儿、冰糕、冰激凌…… 想给小学生一个晴朗的假期,偏偏热得小学生不想出门;那就甩一个响雷, 扔一道闪电,再稀里哗啦泼一场大雨,可又吓哭了胆小的姑娘…… 秋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呼——一阵大风,吹落了片片树叶。刷刷刷,下几场清凉雨,洗干净满树 满园的果子。 秋姐姐挎(kuà)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

摘下一个红苹果、一串紫葡萄、一挂黄香蕉(jiāo),又摘下甜橙(chéng)、梨子,还有老远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菠萝……篮子,越来越沉。 秋姐姐好累好累。可她顾不上,她要摘下一百种果子,做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送给月亮。吃了秋姐姐的月饼,中秋的月亮又圆又大。 中秋的月饼最甜最香!家家团圆的佳话,泡甜泡香了桂(guì)花茶。 冬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得很轻柔,很恬(tián)静,很均匀(jūn yún),很有层次。 这是冬哥哥在用雪作画。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 了小桥、流水、人家…… 光是白色多单调哇!冬哥哥想,要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 色的雪花,该多好哇! 冬哥哥急得团团转,转响了呼呼的北风,转晕了白白的雪花。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想问问,有没有把雪花染红染绿的办法。 别急,别急!小朋友出来了。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穿着色彩斑斓 (lán)的衣裳,溜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哦,真美! 冬哥哥说美,是夸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小朋友说美,是喜欢冬哥哥撒下的小雪花。

一个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

一个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 可爱的公主生病了,国王心疼之余答应要给她最想要的东西,公主居然开口要月亮。国王只好找了许多聪明人来帮忙,虽然他们都曾有过丰功伟业,但是对于公主这个离谱的要求,却都束手无策。最后,宫廷小丑出现了……这个难题由一个生病的小公主提出,她娇憨的告诉疼她的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爱女心切的国王立刻召集国中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但无论是总理大臣、宫廷魔法师或宫廷数学家,没有一个人能达成任务。纵使他们每个人在过去都完成许多超困难的任务,但要拿月亮,谁都不行。 而且他们分别对拿月亮的困难有不同的说词: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哩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做的;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哩远,用绿起司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数学家说:月亮远在卅万哩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黏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面对这些“不可能”,心头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给他弹琴解闷。小丑问明了一切后,得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

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有多大、有多远。 国王一听,茅塞顿开。小丑立时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姆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公主说,因为她只要把姆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公主所以这么认为,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的回答。 比姆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时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但是国王仍旧很担心。到了晚上,真月亮还是会挂在天上,公主如果看到了,谎言不就揭穿了吗?于是他又召集了那班“聪明人”,向他们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样可以不让公主看见真月亮呢?有人说要公主戴墨镜,有人说把皇宫花园用黑绒布罩起来,有人说天黑之后就不住的放烟火,以遮蔽月亮的光华......,当然,没一个主意可用。怎么办?心急的国王深恐小公主一看见真月亮就会再生病,却又想不出方法解决,只好再找小丑来为他弹琴。小丑知道了那些聪明大臣的想法后,告诉国王,那些人无所不知,如果他们不知道怎么藏月亮,就表示月亮一定藏不住。这种说词,只能让国王更沮丧。眼看着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他看着就要照进公主房间的月亮,大叫:“谁能解

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学习现状的调查,并从当代大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内在意识、学习书法的外部环境以及如何看待今后书法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书法的宣传和书法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其书法兴趣,加强书法网站建设和宣传、QQ群的设立等等,并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 学习时间特征合理安排书法学习任务。 1.选题缘由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年度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 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童话故事的主旨是教人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 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好人很善良,坏人很恶毒。比如《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很善良,而皇后很恶毒;《灰姑娘》里,后母很恶毒,灰姑娘很善良。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使故事能够引人入胜,打动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 童话区别于一般的小说和故事之处,就在于它能借助幻想的力量,使我们平常见的各种平凡人物和现象,展现出不平凡的奇异光彩,为小读者展开一个“幻想世界”。童话中的幻想,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亦虚亦实、如幻似真的奇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 表现手法 (1)童话的表现手法——夸张。 (2)童话的表现手法——象征。 (3)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 分类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故事[3] 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四大童话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快乐王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水鸟和乌龟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 从前有一只水鸟,在自己的窝巢附近觅食。它翱翔、盘旋了一阵后,落在河中的一块石头上,等候吃顺水漂来的食物。正在这时,顺流漂来一具动物的尸体。水鸟非常惊奇,心想:“这也许是个大坏蛋,作恶多端,才落到这个下场。” 同时它也十分喜欢漂来丰富的食物。正在水鸟高兴的时候,突然飞来一群兀鹰和苍鹰,它们成群结队,围绕着尸体盘旋。水鸟非常震惊,凄然叹道:“我不能在这里呆下去了。”于是,它远走高飞找安全地带,从而避开了风险。 水鸟不继高飞,终于来到另一处流水地带。它落到河边的一棵大树上,暂作栖身之地。由于初次背井离乡,它倍觉孤独寂寞,老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它暗自叹道:“眼看到口的食物被凶禽抢劫、占据,逼得我只能落荒逃走,本来是一场欢喜,却变成了一场忧愁。在这个世界里,怎能安居乐业?” 正在水鸟自思自叹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乌龟,涉水来到树下,与水鸟打招呼,问候它,说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一、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童话”英语为fantasy tale,即“幻想故事”(金山词霸为fairy tale)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二、童话的起源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以幻想为主要特征。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当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无法解释给自己带来巨大危害、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们就幻想在这强大的自然力背后,有一个能掌握和驱使自然的人,那就是神。人们凭借幻想去描述神的行为和生活,就产生了神话。随着社会发展,神话的表现内容不断扩大,发展到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希腊神话中,地母盖娅生天父乌位诺斯,普罗米修斯用黄土造成了血肉之躯,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人以灵魂等;我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攒黄土造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对神的故事的叙述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自己,萌发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意志的愿望,同时又希望自己也能像神一样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意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人们就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实现这一切,以此来排遣自己的渴望。由幻想造成的这种变异故事就是童话。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话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美好理想的方式。 创造神话与童话的幻想,都是以现实为依据的。神话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神,但不管千变万化,这些神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特征设计的,只不过形象是怪异的,力量是超人的;神话中的神化世界、鬼怪世界、天堂、地狱,都是按照当时社会来描摹的;神话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异的体现。童话中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童话中展示的神奇世界也都是源于生活而生成的。童话与神话根本的不同,是两者表现内容不同。神话描写神的故事,童话表现人的生活。童话有时也写神,但童话中的神仙鬼怪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人的化身,是某种理想、希望、意志的化身。 传说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的故事。传说也是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的,最古老的传说在内容与形式上和神话接近,既可以称为神话,也可以称为传说。如“大禹治水”的故事。随着民间创作的发展,它们的界限愈来愈分明。神话以超自然的神的形象作为叙述的中心,传说则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特别是具有奇才异能神勇的超人和英雄作为赞颂对象,虽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却总是包含着实在的历史因素,以自觉的艺术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叙述历史的面貌,评述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在记录评价中,人们出于对英雄们的敬仰和热爱,用幻想夸张了他们的本领和业绩,使传说中的人物事件加上了神化色彩,如“鲁班的故事”等。这种自觉性的幻想的创造为童话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神话和传说都是远古时代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脱胎于神话传说的童话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永远与时代同步发展,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的幻想存在,童话就必然存在。 三、童话的发展 (一)贝洛、格林兄弟与民间童话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说它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人说它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鲜明标志,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已步入世界艺术强国之林。也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文明严重滞后的具体表现,也有人说它是中国痞子文化的最典型代表,也有人说那些都是垃圾。面对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如何给它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如何思考其价值和弊端,这一切都需要在历史中进行寻找、分析、梳理、定位。 一、发展初期的中国当代美术状况 上世纪70年代末,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宣告结束,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正值此时,国家在思想领域中的解禁以及更为广泛的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开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文化介入获得了成熟的条件,于是启蒙主义就漂洋过海进入了敞开的国门。正是在这样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被动发生或刺激应变的过程中,启蒙主义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 这股思潮从诗歌界开始,很快波及了整个文学艺术界。与此同时,美术界开始了一系列重要发展:星星画会,85美术新潮,黄山会议,89现代艺术大展等。现代主义的欢呼,打破了传统的保守与陈旧。各种标榜西方绘画先验的群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汇成一股洪流,冲击着我们的思维与观念。一场以青年人为主的美术新潮运动,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锐气,开始向中国传统官方艺术

挑战。 热情一直持续到1989年的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这次大展是80年代中国当代美术运动的大阅兵,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大集结。而颇具意味的是,展出场地是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的中国美术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地位与认同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二、随之而来的中期发展阶段 80年代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当代艺术虽然天生带来了某些缺陷和弊端,但它也展现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它的“当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带着迷茫、激情和喧闹,中国当代艺术步入了90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随着真正的商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到来,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思想愈演愈烈,集体意识逐渐淡薄。在艺术上表现为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大众文化和微观政治时代的来临。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一种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绘画”等的架上绘画开始活跃起来。1990年的刘晓东、俞红画展,王劲松、宋永红画展,1991年的方力钧、刘炜画展,新生代画展,曾凡志画展等让我们意识到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风气。加之刘震云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崔健吼出的“在雪地上撒点野”等摇滾之声,这种种文艺界的响应,使当代艺术进入一个泼皮艺术的时期。无聊成为他们对当下生存状态唯一的体验,意义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消遣,用荒唐、无意义、平庸、幽默

小学语文课文《四季童话》

小学语文课文《四季童话》 春 春姑娘爱笑,笑出一个暖暖的太阳。 春姑娘爱哭,一撇(piě)嘴就细雨沙沙。 春姑娘爱唱歌,唱醒了枝头的嫩芽。 春姑娘爱跳舞,把舞会办得漂漂亮亮。 看,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听,小溪流拨响了无弦(xián)的琴,叮咚(dīngdōng),叮咚 跳哇!跳哇!春姑娘快活地喊着。 小草扭动绿色的腰肢,鲜花展开多彩的舞裙,柳树扬起它夹满发卡〔fàqiǎ〕的长发 小燕子的剪刀舞,剪碎了彩霞,剪碎了波光,和〔hè〕着小蜜蜂愉快的吟唱。呀!剪断了长长的风筝(zhēng)线看呆了竹林里向上直蹿(cuān)的笋芽芽。 夏

夏娃娃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捧出太阳,当镜子玩儿。 照得知了知知地笑,照得青蛙呱呱地叫,照得小狗吐出舌头睡不着觉。 照暖了河水,小孩子扑通扑通往下跳,学游泳,摸鱼虾,痛痛快快得洗个澡(zǎo) 夏娃娃是个热心的孩子。 他帮田野烤(kǎo)熟庄稼,他帮盐场烘(hōng)干盐巴,他帮遮阳帽、小花伞、冰镇汽水把活儿找。 夏娃娃也有粗心的时候,瞧: 想请太阳帮忙,晒干卖冰棍儿阿姨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谁知却晒化了她一箱的冰棍儿、冰糕、冰激凌 想给小学生一个晴朗的假期,偏偏热得小学生不想出门;那就甩一个响雷,扔一道闪电,再稀里哗啦泼一场大雨,可又吓哭了胆小的姑娘 秋 秋姐姐最喜欢吃果子。

呼--一阵大风,吹落了片片树叶。刷刷刷,下几场清凉雨,洗干净满树满园的果子。 秋姐姐挎(kuà)着篮子,开始采集最香、最甜、最饱满的果子。 摘下一个红苹果、一串紫葡萄、一挂黄香蕉(jiāo),又摘下甜橙(chéng)、梨子,还有老远老远就闻到香味的菠萝篮子,越来越沉。 秋姐姐好累好累。可她顾不上,她要摘下一百种果子,做个又圆又大的月饼,送给月亮。吃了秋姐姐的月饼,中秋的月亮又圆又大。 中秋的月饼最甜最香!家家团圆的佳话,泡甜泡香了桂(guì)花茶。 冬 雪花,纷纷扬扬地撒下。撒得很轻柔,很恬(tián)静,很均匀(jūnyún),很有层次。 这是冬哥哥在用雪作画。画白了天,画白了地,画白了高山、树林,画白了小桥、流水、人家 光是白色多单调哇!冬哥哥想,要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雪花,该多好哇! 冬哥哥急得团团转,转响了呼呼的北风,转晕了白白的雪花。雪花也急了,和北风一起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想问问,有没有把雪花染红染绿的办法。

少儿趣味童话故事五篇-经典童话故事大全

少儿趣味童话故事五篇-经典童话故事大全 儿童在听或读童话故事时,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获得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益,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童话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童话故事大全1森林里的动物听说小熊要赛跑,于是都跑来看热闹。小兔子从来看不起小熊,她一撇嘴:“小熊那么胖,跑起来比我走还慢,我倒要看看谁和他比赛呢。”乌龟不同意小兔子的观点,从壳里伸出头说:“跑得慢点倒是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能跑到终点。”鹦鹉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他总是重复其它动物讲的话,他学着小兔子说:“小熊那么胖!小熊那么胖!”小兔子见鹦鹉同意她,很得意,瞟了乌龟一眼。这时鹦鹉又说:“最重要的是能跑到终点!最重要的是能跑到终点!”乌龟向小兔子点了点头,意思是还是我对吧。小鸭子看到了这一切,摆了摆尾巴“嘎嘎嘎”的叫起来。鹦鹉也张开嘴“嘎嘎嘎”的叫了起来。这时,小熊走了过来,于是大家问他:“小熊,小熊,你要跟谁比赛呀?”小熊说:“我要跟水里的熊比赛。”小兔子问:“水里的熊?”鹦鹉马上说:“水里的熊?”小乌龟插了一句:“是不是鲫鱼呀?”鹦鹉重复着:“是不是鲫鱼呀?”小熊摇摇头说:“不是鲫鱼。”小鸭子说:“是不是小虾米?”鹦鹉重复道:“是不是小虾米?”小熊摇摇头说:“不是小虾米,反正不是小虾米,也不是小鲫鱼,我也不知道是谁。那天我到河边玩,往水里一看,水里也有一只小熊,和我长的一摸一样,我张嘴他也张嘴,我伸胳膊他也伸胳膊,然后我对他说,你怎么学我,他也说你怎么学我。”小兔子很惊奇,问道:“难道还有水熊吗?"鹦鹉接着说:“水熊!水熊!”小熊继续讲道:“后来我生气了,对水熊说,你敢和我赛跑吗?他也张开嘴巴说。于是我点了点头,他也点了点头,这样我们就决定比赛跑步了。”小熊说完后,来到河边,他往河里一看,水熊果然在那等着呢。于是小熊做好了起跑姿势,水熊也做出完全一样的姿势。然后长腿白鹤喊着:“一!二!三!开始跑!”小熊用力跑了起来,水里的熊也跑了起来。岸上的小兔子,乌龟和鹦鹉为小熊加油,他们齐声喊:“小熊加油!小熊加油!”水里的鱼和虾为水熊加油,他们叫道:“水熊加油!水熊加油!”小熊快跑到终点了,水熊也快跑到终点了。岸上和水里的拉拉队叫喊的更厉害了。小熊拼力进行最后的冲刺了,水里的鲤鱼激动地跳出了水面又扑通一声落下,激起了浪花和波纹。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水熊突然不见了,小熊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小熊得到的冠军。小朋友,你知道水熊到那里去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童话故事大全2传说,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农夫和他的妻子。神灵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一天晚上,农夫从田里干活回来带回来一只猿崽。他对妻子说:“让这只獴崽和我们的儿子一起长大,以后让孩子和这个小动物作伴一起玩吧。”他们的儿子和猿一天天长大起来,可就在半年的时间里,那只獴已经完全长大了,而他们的儿子却还是个婴孩。那只獴长得很招人喜欢,它有两只黑亮的眼睛和一条长而密实的尾巴。有一天,妻子要到市场去买东西,她便先喂饱了孩子,然后把孩子放在床上让他睡觉。妻子拿起篮子准备出门。临走时,她嘱咐丈夫说:“我去市场买东西,你在家要好好照看孩子等我回来。我可不愿意你把孩子丢在家里,让他和獴在一起。”妻子去市场了,丈夫也随后出门闲逛去了。出门闲逛的丈夫因为在路上遇到了几个朋友,就没能很快回家照看孩子。妻子提着满满一篮子东西,从市场回到家里。她看到那只獴正蹲伏在门口,像是在等她回来。獴一见她回来了,果然跑过来欢蹦乱跳地迎接她。可她一看到獴身上有血,不禁惊叫起来,“啊!这是哪儿来的血?” 妻子再仔细一看,发现獴的脸上和爪子上都沾着血迹,便怒吼道:“原来是这个畜生咬死了我的儿子!” 猛然间,她使出平生气力用篮子砸在獴的头上。然后,她赶紧跑到床前去看儿子,发现孩子睡得正香。然而,就在孩子摇篮旁边她看到一条黑色的死蛇,被撕裂的蛇身还流着血。这时,妻子什么都明白了,她急忙跑出去召唤那只猿:“是你杀死了毒蛇,是你救了我的孩子!” 可是那只猿再也动弹不了了,也听不到她的召唤了,因为她用沉重的篮子给了它致命的一击。看到这情景,妻子心里深感内疚,她悔恨自己操之过急地错杀了那只可怜的獴。妻子眼里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