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语言和文化背景无疑会影响人们对许多概念的认知,比如“童话”这个中文概念。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童话”当成一种讲述冒险和魔法故事的儿童文学体式,但童话并不一定讲述冒险和魔法故事,也不是一种完全隶属于儿童文学的文体。最初的童话脱胎于荒蛮时代的神话和民问故事,被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驯化为高雅精致的仙女故事,经由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派的重新发现,被誉为诗的典范(诺瓦利斯),又在十九世纪随着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间童话和霍夫曼、豪夫及安徒生等人的作品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成为市民家庭炉火旁和儿童卧室里的必备书——这种文体的意义在千百年问不断变迁,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这一百年正是关键时期,这段历史的主角无疑是几代德意志文学家和学者。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童话”一词一般指的是民间童话。这是一种特殊的叙述作品,其前身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民间故事,是无法阅读书写的百姓口口相传的简短故事,给人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内容离奇,可信度不高。童话一般被视作一种口头流传的文学形式,但鉴于流传至今的民间童话多是有文字记录的,我们能够读到的民间童话篇目只是多少保留了一些口头文学的特征。十八世纪末,一些德意志文学家和学者看到,自十八世纪上半叶启蒙主义在欧洲兴起以来,拘泥于书本的教条式理性横行跋扈,他们为此忧心忡忡,担心人类细腻的情感和瑰丽的想象力被过度的理性所排挤。于是,文学家兼理论家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及其兄长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诗人诺瓦利斯、小说和剧作家路德维希·蒂克等人开展德意志浪漫派运动,号召人们把目光转向一个理想化的古代黄金时代,即一个用诗和童话代替教条和公式的虚构年代,以求用诗和幻想中的无限代替书本上的有限,用懵懂时代天真无瑕的完整无缺代替现代世界分门别类的支离破碎,用反思的理性和艺术的诗意重建一个更高级的黄金时代,让艺术精神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在这场回溯过往的浪漫派大潮中,许多德国文学家、学者收集整理各地的民间文学,希望在文化中找到德意志人的精神根源,从民间文学中重塑日耳曼神话,将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三百多个小公国用文化凝聚在一起,恢复中世纪统一帝国的荣光。雅各布和威廉·格林兄弟二人收集的《儿童和家庭童话》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格林兄弟典雅又不失朴实精练的语言风格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让这些童话文本被读者视作“童话”的范本。

既然源自平民百姓口口相传的简短故事,童话的语言一般朴实粗犷,便于人们直接讲述;而且,读者不难发现,很多经典童话的情节套路都差不多:主角为某项任务而离家,得到神奇力量的帮助,完成任务,遇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难题,再次在神奇力量的帮助下解决难题,最终得到奖励。这种结构上的程式相当于童话的骨架,程式中的每一个小步骤——如神奇动物的帮助——在文艺学上被称作“动机”,相当于童话的每一根骨头。讲童话的人可能早就把自己多年前听过的故事细节忘光了,只记得这副骨架,就给这些梗概即兴添加各种细节,让童话成了一种变化无穷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鲜活民间艺术。童话固定的结构模式和多次重复的元素也是其抽象风格的一种体现。童话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会模仿现实世界,而是把世界转变为一种抽象的形式,它不会描述,只是列举。童话中没有渐变或杂糅的形象,常常出现的是经过简化后明晰固定的物质(如金属、石头)和特定的数字。

除了抽象风格之外,童话还具有一维性、平面性,孤立与联结一切,升华与含世界性等本质特性。在童话中,神奇事物理所当然地出现,凡间世界和超凡世界处于同一维度上,童话中的凡人对本应属于超凡世界中的事物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童話角色没有肉体属性和内心世界,喜怒哀乐只能用行动和语言体现出来,没有时代地域特征。童话的人和物都是各自孤立的,彼此间不存在固定的从属关系,因而也可以和别人或他物自由地产生关联,如格林童话《七只乌鸦》中的“小妹妹”把玻璃门的钥匙弄丢了,但她的手指正好和门钥匙是同一个形状,两者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却能产生奇妙的关联。童话可以自由地囊括现实和虚构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可这些被吸纳进童话世界的事物失去了原有的具体指代,升华成为童话情节提供功能性作用的符号。诅咒不再具有宗教方面的意义,爱情也不再意味着感情交流。民间童话的讲述者不会探究这些现实元素的真实含义,只是把它们镶嵌在自己的故事中,当作童话结构中一个可以拼接替换的组件。

百姓讲故事,当然最愿意讲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因此,魔法童话或冒险童话一般被视作最为典型的童话。很多西方学者对这一文体进行定义时也把童话和“神奇”联系起来,用“神奇事物”“奇迹动机”等属性来定义童话。不过,这些学者都承认,“神奇”这个属性只能描述一部分童话文本,而且神奇事物的出现也不能将童话区别于与之相近的民问传说、宗教传说和神话等文体。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着避免使用“神奇事物”定义这种文体,如吕蒂称:“童话是一种世俗性的冒险叙事,具有精炼升华的风格形式。”不过,这种定义仍然无法摆脱将“冒险”视作童话核心的窠臼。

冬天的童话作文15篇

冬天的童话作文15篇 导读:冬天的童话作文篇1 冬天来了,老鼠一家在家里呼呼大睡,不一会儿,老鼠妈妈做起了家务,顺便去看一下它们家最后一点的粮食-----几个核桃。 不一会儿,小花起床了,她的爸爸、哥哥姐姐们也起床了。这时,雪已经停了,他们一家便去一片人们露营的草地上拾好吃的,不一会,家里的储藏室就满了,这时,他们邻居来了,拿来了几张音乐会的票,说道:“老邻居,这个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快去吧!”老鼠一家收拾了几下,上路了。 虽然是冬天,但音乐会却异常热闹,由于小松鼠的大意,不小心把小提琴儿拉坏了,由于小鸟的骄傲,歌儿唱得不太好,但大部分的动物们都表演的很不错,傍晚音乐会结束了,老鼠一家人欢快地回家了,小花一路上又蹦又跳地走,突然,她不小心踢到一个东西,一摔一下子倒在了她刚才踢到的那个东西上,她定睛一看,呀!是一大块人们丢下的汉堡!她们高兴极了,大家一起抬着大汉堡走,可开心了!妈妈说道:“小花呀,你以后走路要小心一些,不要摔了,也不要向小鸟这样,这么骄傲,知道了没?” 回到家,大家吃着汉堡,小花呆呆地着汉堡,心想:这跤摔得到底值不值? 冬天的童话作文篇2 在一个偏远的山林里,一个小木屋晃晃悠悠的立在林子深处。这

个小木屋里住着冬阳一家。这里荒无人烟。 冬天到了,冬阳顺着窗户向外看,外面一片银白色,美丽极了,可是没有一个人。她多想有一个小伙伴能陪她一起玩儿啊!她走了出去,看着一片一片洁白的雪花飘落。突然,有一片像手掌一样大小的雪花飘落下来!冬阳好奇的伸出手来,奇迹出现了!雪花变成了一个长发女孩落在了地上。 冬阳好奇地问:“请问你是谁呀?这里一个人也没有,为什么你会来到这里?”“您好!我叫雪晶,冬爷爷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孤独的小女孩,没有人和她一起玩儿,我是来和她做朋友的!”冬阳听了,高兴极了!连忙拉着雪晶一起回家找到了雪橇。 她们玩儿得高兴极了,一会儿打雪仗,一会儿滑雪橇,一会儿在雪地上跳舞。 正当她们玩得起劲的时候,突然,雪晶站到冬阳面前郑重其事的说:“冬阳,我要走了,我要回到天上了,因为天空需要我!我明年冬天还会再来看你的!再见,再见,再见……”雪晶的声音越来越薄弱,冬阳有些失望,又有些期待的对着天空说:“再见!再见!明年冬天,我还在这里等你!” 冬阳的这一天,成了她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冬天的童话作文篇3 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松鼠爸爸出去为松鼠宝宝寻找食物。“哇!”松鼠爸爸不禁大叫一声,森林里到处都是冰天雪地,天空还下着弥天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

论《一个冬天的童话》(一) 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以下简称《童话》)发表于《当代》1980年第3期,在作品的开头,作者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作为题记:“我写出这篇实话文学,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1)这表明作者写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烈士并因此祭奠他高贵的精神和道德。可能是考虑到作品的“纪实性”,这部作品被作为“报告文学”刊发,但有意思的是,作者在作品中一再着力叙述的烈士故事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兴趣,倒是她所叙述的个人的婚姻遭遇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舆论界持续的热烈讨论(2)。实际上,在80年代初期,文学作品被当做社会文本来予以解读并引起争议是非常平常之事,只是关于《童话》的讨论非常极端,它完全把遇罗锦的作品与她的个人遭遇等同起来,把作品内容完全客观化为一个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裁决的个案,从而在根本上抹杀了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文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个案所具有的意义。今天看来,离婚是否道德,离婚是否带来了好的或是坏的社会后果之类的讨论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是说,《童话》的社会学意义已经消耗了它的历史功能。但是,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引起较大影响的作品”之一,《童话》的文学史意义依然保持着非常复杂的面向。其实,把《童话》目为“报告文学”或者“纪实文学”大大淡化了《童话》的内涵,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童话》并非仅仅是遇罗锦个人生活的简单复原,而是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叙述手法和叙述视角“重叙”的“故事”,其中的各种虚构、剪辑、编织不亚于任何一部当代的小说作品,也就是说,只有把《童话》当做一部小说作品来予以解读,才能洞晓其中隐藏的种种文学/文学史话题。(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童话》超越了遇罗锦的现实身份,把她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离异女性变成了一个“叙述者”(遗憾的是遇罗锦并非一位“有意识”的作者,她对此一无所知)。通过对“自我”和哥哥故事的叙述,遇罗锦成功地重建了“自我”极其私人的经验,并与同时期的其它许多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自我”叙述方式之一种。 一、冲突模式和内涵的转换 《童话》发表以后,在众多文章都围绕着“离婚”是否正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有一篇文章独具慧眼地指出了其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突破:“《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本来面貌,揭示了爱情与婚姻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在于它大胆地抒发了人的情感,深刻地刻画了人的心灵。”“《一个冬天的童话》写情感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大胆,一个是动人。”(4)确实,《童话》给人最耳目一新之处,莫过于大篇幅地采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在这篇大约三万多字的作品中,使用“心理描写”的地方竟然多达二十多处。更重要的是,与一般的内心独白或者沉思不同,这些心理描写充满了辩驳、对抗和斗争。假设、反诘、提问、否定构成了这些心理描写的主要修辞手段。考虑到这些辩论和对抗的密集程度,我们大概可以把《童话》中的心理描写归结为“冲突”的一个类型——内心冲突。之所以使用“内心冲突”这么一个名词,是为了进行文学史上的甄别,从而更好地讨论《童话》所具有的转变意义。 我们知道,“写冲突”一直是当代小说,尤其是“文革文学”最重要的命题和要求之一。本来,作为一种小说的修辞结构手法,“写冲突”无可厚非。但是,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冲突”不仅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更肩负着意识形态的重任。对于中国当代小说而言,“写冲突”一方面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文艺中的贯彻,另一方面也是构建“新的文艺”和“新人”的重要创作方法。正是这些意识形态因素的介入,“写冲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首先是“冲突”的类型被大大简化为“外部冲突”(如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人和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和阶级敌人),“内心冲突”成为一个被禁止的话题,即使有稍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附着于“外部冲突”。其次,冲突的内涵也被严格限定在“阶级斗争”的意义上,一切“冲突”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党关于“阶级斗争”的经典阐释,而无关乎道德、良心等更“普遍化”的命题。有学者早就指出了中国当代小说的这种特点:“实际上,1966-1976年间的所有小说都是冲突

格林童话 缘何诞生在德国

5格林童话6缘何诞生在德国? 陆霞 [摘要]格林童话诞生在德国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了德国的民族特性、价值观念、社会历史环境以及 文学传统等等方面。应该说,就是在珍视民间文学的时代潮流和人文环境中;在向往自然和尊重儿童 的价值观熏陶下;在浪漫主义文学家推崇童话的氛围中;格林兄弟这两位伟大的民间童话采集整理者 又及时登上了德国文学史的舞台,最终让一颗文学明珠)))格林童话在世界文学史上发出了晶莹剔透 的迷人光芒。同时,格林童话则在世界文学史上永远竖起了一个无法挪移开的丰碑,缔造了一个无人 企及的/童话0。 [关键词]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海德堡浪漫派;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中图分类号:I10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7)0205)05 作者简介:陆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四川成都610064 一 被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视为珍宝的5格林童话6,为什么仅只诞生在德国,偏偏诞生在德国呢?对于这个问题,借用我的导师杨武能先生的话,可以先做一个粗放性的回答:因为德国民间童话的宝藏格外丰富,因为德国诞生了有志于做搜集、整理、加工民间童话这种/小事0和/笨活儿0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事情似乎就这么简单。但是由表及里,追本溯源,问题的答案却远非如此简单,它涉及到了德国的社会历史环境、价值观念、民族特性以及文学传统等等方面。 二 当我们将历史定格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十七和十八世纪,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国在经历了/三十年战争0后,深陷四分五裂的泥潭中不可自拔。/三十年战争0不仅给德国带来政治上的分崩离析、而且还造成德国的经济严重衰落滞后的恶果, /三十年战争给德国以沉重的打击,德国社会的发展因此被延缓一个世纪之久。0[1](前言P.4) 当欧洲各列强早已完成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后,德国仍处在小国林立的支离破碎状态之中。歌德为此曾哀叹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德国不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产生受阻,而且还沦为当时欧洲大国诸如英法争权夺利的筹码,罗马教皇的聚宝盆,一个附属于强国的混乱之国。事实上,不仅仅/三十年战争0后的德国是如此状况,可以说/千百年来德意志总是一切战争的战场,总是外国的战利品。0[2](P.230)这个饱受分裂与战乱苦痛的德意志民族,统一与强大真的成为他们最大的渴求与发展的最大动力,/于是统一便成了德意志民族的主要诉求。0[1](前言P.4) 在谈到德国的统一时,歌德也曾发自肺腑地说:/,,德国应统一而彼此友爱,永远应统一以抵御外敌。它应统一,使得德国货币的价值在全国都一律,使得我的旅行箱在全境三十六邦都通行无阻,,,德国境内各邦之间不应再说什么内地和外地。此外,德国在度量衡、买卖和贸易以及许多其它不用提的细节方面也都应统一。0[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德意志民族对统一与强大的追一直伴随德意志民族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它也造就了这民族独有的秉性、价值观念、历史背景与人文环境。 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革命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0[2](P1198)。它的/自由、平等、博爱0的口号对德意志的影响巨大。同时,拿破仑的军队开始在德国所向披靡,这时的德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浪尖上。尽管拿破仑对德国的征服事实上为德国本土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拿破仑毕竟是外来的侵略者,必然会为了

编写乡村冬天的童话作文100字【四篇】

编写乡村冬天的童话作文100字【四篇】 导读:本文编写乡村冬天的童话作文100字【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冬天的时候,乡下的小山比以往更美了,它的整个身体被大雪覆盖着,就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不仅小山装扮了一番,就连大地都被雪花覆盖了,大地好像就要睡觉了。 冬天是乡下孩子的乐园。他们在大地上打雪仗才,堆雪人。大地上一片欢声笑语,到处是笑声,到处是笑脸, 【篇二】 白色晶莹的雪花儿在空中快乐地跳舞,送来了纯洁的冬天。 农村里的冬天可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房顶上盖满了雪,白皑皑的,像一层棉被;鸡、鸭都躲在窝里不敢出来;小河和水库都结了冰,冻结着,不再“叮咚叮咚”地唱歌了;那一亩亩田地都盖上了厚厚的雪花儿,它们为麦苗织了一床暖暖的被子;农村的孩子们快乐地跑着、跳着、留下一串串可爱的脚印儿,他们有的在打雪仗,有的握着糖葫芦堆雪人儿。 雪地上立着几个白白的、胖胖嘟嘟的雪人儿,让人心情变得愉快。在冬季里,农村依然显得那么美丽与独特。 哦,冬天的农村,我爱你! 【篇三】

乡下人家,春天、夏天、秋天,都非常美,如果去了,便让人流连忘返。然而,乡下人家的冬天更值得去看一看。 乡下人家,冬季下雪的时候,一朵朵雪花从天而降,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它们趁你不注意,一个个蜂拥而入,你的脖子里,你的帽子里。你刚要把它们赶出来,它们又变成一摊水,根本捉不住。 就在这时,它们又去忙活别的事了。它们将房屋、土地、树木变成了一个个银器,银光、寒光交错着,十分美丽。 雪后,大地穿上厚厚的衣服。走在上面,吱吱作响。孩子们在雪地上尽情玩耍,堆了许多雪人。像一群穿着银衣服的孩子。那些鸡用爪子扒着雪,寻找着雪下的食物。这真像一幅画。 乡下人家,冬天真是太美了! 【篇四】 乡村冬季和谐亲切!时感世外桃源之境!炊烟起落,云朵带着沉韵,冷风即使放肆而来,可每次都让他败性而去!冬季我喜欢两样东西,夜与阳光,而酒与零食是附加品。这般安静这般冷,每个人都选择躲进暖烘烘的被窝…而流水般温柔的夜把我俘掳,未能入眠,也许类似精神崩溃亦是精神热情。啊,温柔、性感的夜掳获我心,把我心跳动。总之喜欢在黑夜里把思想狂欢,让思想秀深沉,走寂寞,摆熟韵,尽展魅力。尔后关紧灯收起光影,由一道黑光引着我久久停在天花处。

202X德国旅游必去的童话小镇.doc

202X德国旅游必去的童话小镇 除了发达的科技和完善的社会体制,德国也是个从童话走出来的国度。和的我一起来看看202X德国旅游必去的童话小镇。 一、海德堡 德语:Heidelberg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 位于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之间。内卡河在此处由狭窄而陡峭的欧登瓦德山山谷流向莱茵河河谷,并与莱茵河在海德堡西北20千米的曼海姆交汇。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于高出内卡河200米的王座山上,俯视狭长的海德堡老城。 充满故事的海德堡吸引着众多名人的脚步。歌德在这里留下了一句"我把心遗落在了海德堡",马克.吐温说这里是他到过的最美的地方,诗人艾辛朵夫曾为这里做颂,社会学家韦伯在这里完成名著。尤为特别之处,就是那已然残毁的古堡,它不完整、不精致、于断壁中埋下岁月的故事,却也已被时光慰藉。 二、吕德斯海姆 德语:Rüdesheim am Rhein 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市镇 坐落于莱茵河岸边森林密布的缓缓的山坡上,是通往莱茵河中游山谷的大门。满城都是重重叠叠的红色屋顶和绿树掩隐的街道,浸漫着花香,闪烁着阳光。白云飞渡在莱茵河上,蓝天倒映,河流像一条蓝色的飘带在小镇美丽的房屋后面时隐时现,大路宽广,小路幽深,夕阳把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悠闲的小镇像第一缕阳光照射前那露珠下的冰葡萄一样纯粹而宁静。这里是白葡萄酒之王雷司令的主要产地,年产2700万瓶葡萄酒。大片大片的葡萄园、高过人头的葡萄藤蔓,让罗蕾莱也忘记了歌唱。

黑森州最值得看的小景点:法兰克福旧市政厅、雷玛市政厅、休闲宫、洛尔施修道院、法兰克福动物园、威海姆苏赫山地公园、歌德故居和歌德博物馆、麦塞尔化石遗址、施泰德艺术馆。 三、黑兴根 德语:Hechingen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市镇 神秘而富于画面感的霍亨索伦城堡、宏伟的罗马时代遗址、迷人的老爷车博物馆和数座保留精美内饰壁画的修道院、教堂让人目不暇接。 坐落在黑兴根南郊的峭壁上霍亨索伦城堡(德语:Burg Hohenzollern)前身建于11世纪,是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发祥地。 霍亨索伦家族是欧洲的三大王朝之一,为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现在的英国皇室,打爱德华七世算起,血液里便植入霍亨索伦家族的基因,1851年,在伦敦的世博会,未来的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和不列颠长公主维多利亚一见钟情,并与1857年成婚。我们现在听到的婚礼进行曲,就是在这次婚礼上第一次被王室采用,并成为惯例。 四、蒂蒂湖-新城 德语:Titisee-Neustadt 德国西南部巴登-符滕堡州城市 在蒂蒂湖-新城里,有一个蒂蒂湖,蒂蒂湖位于神秘浪漫的黑森林中。布谷鸟钟、黑森林蛋糕、黑森林火腿、蜂蜜和酸菜猪肘、《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格林童话故事――它们都发生在黑森林中,广袤的植被覆盖、神秘悠远的气质塑造了童话一样的黑森林,也塑造了黑森林地区童话般的气质。“从前,有座美丽的黑森林。黑森林里住着一只雪白可爱的小白兔。小白兔的家门前,长出了一棵漂亮的红蘑菇。”

《外国文学(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1分,共10分) 1.《埃涅阿斯纪》____ 2.《奥瑟罗》____ 3.《浮士德》____ 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5.《安娜·卡列尼那》____ 6.《东方故事诗》____ 7.《呼啸山庄》____ 8.《苍蝇》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 9.《尤利西斯》____ 10.《百年孤独》 (二)综合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一一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他说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即影子的影子;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艺术就更不真实。他的文艺观点开西方唯心主义文艺思想之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12.中世纪中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法国的《一》、西班牙的《________》、德意志的《尼卜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13.一____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代表作是《艾凡赫》等。 14.狄更斯和____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后者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 15.未完成的长诗《》写一个西班牙贵族青年出国冒险的故事,是拜伦晚期最伟大的作品。 16.巴尔扎克90余部小说的总标题是《一》。 17.一.的“一____戏剧”理论对20世纪戏剧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伽里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 18.长篇小说《____》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列宁曾称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9.简述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20.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21.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凄凉的十一月, 日子已渐渐阴郁, 风把树叶摘落, 我走上xx的旅途。 来到国境, 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 并且,真的, xx眼泪也开始滴沥。 听见xx的语言, 使我有异样的感觉, 好像我心脏的血液溢出了, 它舒畅地衰落下去了。 一位小小的琴女在歌咏, 用真实的感情, 和假的嗓音,但她的弹唱, 却使我非常动心。 她歌唱着爱,和爱中的恨, 歌唱着牺牲,

歌唱着那天上的、更好的世界里的重逢, 说那儿没有愁恨。 她歌唱着地上的眼泪, 歌唱着那一瞬即逝的狂欢, 歌唱那被华光照耀着的灵魂, 他们是沉醉在永远的欢悦中,在彼岸 她歌唱的是古时绝望的曲调, 是在民众痛苦哀泣的时候, 能将他们送入昏睡中的, 那天上的催眠曲调。 我知道这些旋律,这些歌词, 知道这些词句的作者大师们。—— 他们在屋里私自饮酒, 在门外却假意用水劝人。 (*屋里饮酒,门外劝水,指那些伪善的僧侣。) 新的歌,更好的歌, 啊!朋友,让我替你们制作—— 我们要在地上 建筑起xx。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xx,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为着一切的人们,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玫瑰花呀,xx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是的,豆荚裂时, 甜豌豆便是属于万人的, 天上的乐园吗? 让你们天使和麻雀拿去! 我们死后若能生出翅膀, 我们就到天上拜访你们, 在那儿我们要和你们一道, 同吃最幸福的蛋糕和点心! 新的歌,更好的歌, 它和笛、提琴一样畅快地响着。 忏悔的歌声止了, 丧钟也沉默着。 处女xx, 和xx的自由天使订婚, 万岁呀,这对新郎新妇, 万岁呀,他们未来的xx!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德国民间童话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摘要:浪漫主义重视民族文学,崇尚非理性的主观世界,用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勾勒他们的理想幻境,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完美载体,童话集中体现了这些浪漫主义元素。本文以格林童话为例,从民族特色、处理方式、艺术手段和审美世界四个角度集中探讨了德国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关键词:民间童话;浪漫主义;文学理想;格林童话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Abstract: The romantic always take attention to national literature,advocate to the irrational subjective world,outline their ideal fairyland with nonreproducted art means,and as the perpevt carrier of German Romanticism’s literature ,the fairy tale concentratly reflects these romantic elements. This thesis will take The Green Fairy Tale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mantic elements in German folk fairy tales from four aspects: nationality,processing mode, artistic means and the ideal state. Key Words:Folk fairy tales; Romanticism; Literature ideal; The Green Fairy Tales 德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随着第一批浪漫主义诗人的出现,童话这种古老的文学表达形式也首次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以蒂克、霍夫曼为代表的艺术童话创作和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民间童话都在德国浪漫主义浪潮中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童话这里结合得最为紧密,童话成为最能表现浪漫主义诗人所喜爱的幻想与梦境的文学类型【1】。 与德国浪漫主义同时起步的艺术童话,在充分体现了作家个人独创性的前提下,似乎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探究深度,其多元化的性格处理、更多的心理描写、文学化的叙述风格和更加艺术化的文学技巧,为浪漫主义文学理想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作为艺术童话的母体、更多地体现集体创作意识的民间童话,在其简明的结构、生动的情节,单纯的主题之中又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的文学理想的呢?其中蕴含了哪些浪漫主义的元素?本文将以格林童话为例,分析民间童话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一、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间童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收集与编纂成为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早在格林童话诞生前的十七、十八世纪,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经济严重滞后,当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之时,拿破仑的铁蹄又践踏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

幼儿园《冬天的童话》教学设计

幼儿园《冬天的童话》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战斗的精神。 3、丰富词汇:回荡——声音来回飘荡。神气十足——自以为了 不起,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故事录音。 活动重点 让幼儿感觉到寒冷并不可怕,让幼儿体验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天气怎么样?(让幼儿自 由回答)从冬天会刮大风,会下雪引出课题《冬天的童话》。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好听的故事,小朋友们想不想听?听完了回答老师的问题。(听一遍故事录音) 2、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做了什么? 3、老师这里还有好看的图片,想不想看?边看挂图边讲故事边提问问题。 图一:解释神气十足——自以为了不起,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请小朋友学一学“神气十足”的样子。 图二:为什么小河关上冰做的门?

图三:北风老头为什么高兴?请小朋友学一学北风老头高兴的样子。 图四:小娃娃们在干什么? 图五:北风老头为什么生气?解释回荡——声音来回飘荡。 图六:小娃娃们堆起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北风老头为什么逃跑? 4、小朋友们觉得这些小娃娃们怎么样?(很勇敢) 5、寒冷可怕吗?你们怕不怕? 6、那冬天很冷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7、请能力强的幼儿复述故事。 8、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感受冬季的季节特征,巩固幼儿对冬季季节特征的认识。 2、知道一些冬季的取暖方法。 活动重点: 幼儿对冬季季节特征的认识。 掌握冬季取暖的方法。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延伸谈话)冬天天气很冷,我们住在南方,而北方的冬天和我们南方的冬天是一样的吗?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找一找,哪些是北方冬天的场景,哪些是南方冬天的场景,并说一说为什么? 2、这里准备了蜡笔和纸张,请你把能让自己暖和的方式画出来吧!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翻译 凄凉的十一月, 日子已渐渐阴郁, 风把树叶摘落, 我走上德国的旅途。 来到国境, 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 并且,真的, 连眼泪也开始滴沥。 听见德国的语言, 使我有异样的感觉, 好像我心脏的血液溢出了, 它舒畅地衰落下去了。 一位小小的琴女在歌咏, 用真实的感情, 和假的嗓音,但她的弹唱, 却使我非常动心。 她歌唱着爱,和爱中的恨, 歌唱着牺牲, 歌唱着那天上的、更好的世界里的重逢, 说那儿没有愁恨。 她歌唱着地上的眼泪, 歌唱着那一瞬即逝的狂欢, 歌唱那被华光照耀着的灵魂, 他们是沉醉在永远的欢悦中,在彼岸 她歌唱的是古时绝望的曲调, 是在民众痛苦哀泣的时候, 能将他们送入昏睡中的, 那天上的催眠曲调。 我知道这些旋律,这些歌词, 知道这些词句的作者大师们。—— 他们在屋里私自饮酒,

在门外却假意用水劝人。 (*屋里饮酒,门外劝水,指那些伪善的僧侣。)新的歌,更好的歌, 啊!朋友,让我替你们制作—— 我们要在地上 建筑起天国。 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 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 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 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为着一切的人们, 这地上有足够的面包产生。 玫瑰花呀,常春树呀,美呀,乐呀, 甜豌豆呀,也同样能孳生。 是的,豆荚裂时, 甜豌豆便是属于万人的, 天上的乐园吗? 让你们天使和麻雀拿去! 我们死后若能生出翅膀, 我们就到天上拜访你们, 在那儿我们要和你们一道, 同吃最幸福的蛋糕和点心! 新的歌,更好的歌, 它和笛、提琴一样畅快地响着。 忏悔的歌声止了, 丧钟也沉默着。 处女欧洲, 和美丽的自由天使订婚, 万岁呀,这对新郎新妇, 万岁呀,他们未来的子孙! 我的歌,是结婚赞美歌, 是更好的、新的歌, 最高感激的星光, 在我的心中闪灼。

世界童话之经典—《格林童话》

世界童话之经典—《格林童话》《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个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的民间文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对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格林童话故事》是传世经典儿童故事系列之。《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格林兄弟具有很高创造力,他们把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严谨的历史家,弟弟威廉·格林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也就是所谓的《格林童话》,一九一二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八十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七十个故事,内容不断扩充,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姐》、《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毛》最为著名。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此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德国结构松散,无论是在国家还是民族上都缺乏统一性。各公国和自由城市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了形成统一民族精神的障碍。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格林童话全集》。这个版本是解放

前最完整的一本译本,出版后受到大家的好评。《格林童话》获得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在中国,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雅各布·格林,德国著名语言学家之一,和弟弟威廉·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的童话,并且亲自记录,加工加以整理。其中有许多幻想丰富的神奇故事表达出人民的愿望和是非感:贪婪的富有者得不到好下场;被压迫、被歧视的劳动者和儿童经过重重灾难,最后得到胜利;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受人轻视或凌辱时显示出惊人的智慧,而暴君、地主自以为有权有势,实际上却愚蠢无知,在人前丢丑;忠诚老实、被“聪明人”嘲笑的“傻瓜”总是得到同情和赞扬。但这些童话的蓝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更加以编纂者的唯心之义世界观的局限,其中不少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宣扬封建道德思想,鼓励安分守己的处世态度的。威廉·格林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和《德国传说集》。雅各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编写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较详细版) 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英国、法国) 1、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4)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3)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重视丑的美学价值。(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二、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流派 1、德国文学概述 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

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 (1)早期(耶拿派,18世纪末—1805):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早期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悲观思想也比较严重。 施莱格尔兄弟: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家。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诺瓦利斯(1772—1853):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2)中期(海德尔堡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遗产,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素材,风格质朴、乐观,但宗教思想和封建观念还是比较明显。 格林兄弟:雅克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他们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

浅谈德国汽车文化

德 语 国 家 与 国 情 指导老师:包向飞 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学号:201237771546 姓名:张紫薇

浅谈德国汽车文化 摘要:德国以盛产汽车闻名于世有汽车王国的美誉。德国同样风行童话,书籍销量第一的是《圣经》,第二是《格林童话》。依我看来,德国,还是一个汽车王国的童话。 入境德国,第一直观的感觉是:车比人多。我从翻译的口中证实:在德国18岁的成年人中,平均3个人就有2辆车。约有82%的德国人以车代步。多数情况下,只见汽车不见人。在德国,汽车不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成为一种文化。 关键词:德国汽车文化童话 正文:谈到文化,童话在德国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德国既是格林兄弟的故乡,更是欧洲童话的故乡。《格林童话》是欧洲各国中搜集最全、编写最早、篇幅最多、覆盖最广的一部童话集。汽车是什么?是冰冷的钢铁与汽油,是现代化的符号;而童话则散播着幻想、天真、浪漫与温情,让人回忆起充满橙红色的童年……把汽车与童话挨在一块,总觉得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昧。 错了,即使是在今天的汽车王国里,德国人对于童话的依恋、钟情的程 度,同样不亚于他们的前辈。听说有一条童话之路。从法兰克福的哈瑙市政广场上的格林纪念碑开始,一路向北延伸到不来梅,这条长达600公里,连接着70多座城市和乡村的童话之路,是格林兄弟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与之相关的童话、民间故事、神话和传说世界中的美妙故事,是德国最古老的旅游度假线路之一,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乘着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迎着莱茵河清凉的秋风,踏上这条非凡的童话之旅,去重新回味记忆里的那一个又一个童话,去寻找已经失落了的童心,那将是何等的惬意畅快啊!一条童话之旅,我们见证了德国人严谨之外的浪漫,见证了汽车与童话的关联。 德国很美,美得就像一个童话王国: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洒落了一瓣瓣金黄色的树叶,还有那只有童话故事里才拥有的华丽的城堡、闲适的小镇、墉懒的奶牛……即便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因为有了尖顶的教堂、斑斓的建筑色彩,同样呈现了童话般的意境。汽车在童话般的风景冲穿行,那么如果以童话的眼观去解读汽车文化会是怎样的光景。 德国人对于汽车的热爱与生俱来。一如德国是欧洲无数童话的发源地,也是汽车的发源地。从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夺得“汽车发明家”的桂冠,戴姆勒·奔驰公司创立了世界最著名的汽车品牌之一的奔驰车开始,百年积累,百年追求,打造出德国汽车工业无比辉煌的光环。德国目前税收的四分之一来自于汽车工业,平均每7.5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与汽车有关。在全球汽车工业排名前10位中,德国占据3席,足以证明了德国在世界汽车舞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童话:一个德国的概念 语言和文化背景无疑会影响人们对许多概念的认知,比如“童话”这个中文概念。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童话”当成一种讲述冒险和魔法故事的儿童文学体式,但童话并不一定讲述冒险和魔法故事,也不是一种完全隶属于儿童文学的文体。最初的童话脱胎于荒蛮时代的神话和民问故事,被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驯化为高雅精致的仙女故事,经由十八世纪末德国浪漫派的重新发现,被誉为诗的典范(诺瓦利斯),又在十九世纪随着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间童话和霍夫曼、豪夫及安徒生等人的作品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喜爱,成为市民家庭炉火旁和儿童卧室里的必备书——这种文体的意义在千百年问不断变迁,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这一百年正是关键时期,这段历史的主角无疑是几代德意志文学家和学者。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童话”一词一般指的是民间童话。这是一种特殊的叙述作品,其前身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民间故事,是无法阅读书写的百姓口口相传的简短故事,给人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内容离奇,可信度不高。童话一般被视作一种口头流传的文学形式,但鉴于流传至今的民间童话多是有文字记录的,我们能够读到的民间童话篇目只是多少保留了一些口头文学的特征。十八世纪末,一些德意志文学家和学者看到,自十八世纪上半叶启蒙主义在欧洲兴起以来,拘泥于书本的教条式理性横行跋扈,他们为此忧心忡忡,担心人类细腻的情感和瑰丽的想象力被过度的理性所排挤。于是,文学家兼理论家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及其兄长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诗人诺瓦利斯、小说和剧作家路德维希·蒂克等人开展德意志浪漫派运动,号召人们把目光转向一个理想化的古代黄金时代,即一个用诗和童话代替教条和公式的虚构年代,以求用诗和幻想中的无限代替书本上的有限,用懵懂时代天真无瑕的完整无缺代替现代世界分门别类的支离破碎,用反思的理性和艺术的诗意重建一个更高级的黄金时代,让艺术精神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在这场回溯过往的浪漫派大潮中,许多德国文学家、学者收集整理各地的民间文学,希望在文化中找到德意志人的精神根源,从民间文学中重塑日耳曼神话,将名存实亡的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三百多个小公国用文化凝聚在一起,恢复中世纪统一帝国的荣光。雅各布和威廉·格林兄弟二人收集的《儿童和家庭童话》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成果。格林兄弟典雅又不失朴实精练的语言风格以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让这些童话文本被读者视作“童话”的范本。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知识点归纳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

源于深爱的两首_讽刺诗_论闻一多_死水_与海涅_德国_一个冬天的童话_

收稿日期:2006—06 作者简介:周亚明(1963— ),女,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研究1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 ———论闻一多《死水》与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周亚明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格律诗人闻一多与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海涅虽分属不同国别与时代,并且他们所创作的诗歌艺术形式也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却基于爱国的出发点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各自的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文章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诗人的艺术审美追求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正是两位诗人由爱而生恨的情愫决定了《死水》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共同讽刺性特征。 关键词:闻一多;海涅;爱与恨;讽刺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06)04-0012-03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的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全诗只有五节,每节四句,共二十句,是一篇短小精练的新格律诗,而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则是包含了有二十七章内容的叙事长诗,这样两首从表面看来并无多少可比之处的诗却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那么这其中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死水》是闻一多的得意之作,在诗的一开篇,就总写“死水”的轮廓和诗人对它的态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既然是这样一沟令人作呕的死水,还有什么值得可写的呢?然而紧接着,诗人在第二节、第三节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用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了“死水”的颜色和外形,那里有绿成翡翠的铜,有绣上桃花的铁罐,有“美丽”的罗绮,也有“醉人”的云霞,还有闪亮的珍珠……有了色彩和外形还不够,更要在其中加入声音,“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在这一节诗人以动写静,所谓 中国古典美学里追求的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在此得 到了体现,诗人通过描写死水里的声音,更加反衬出“死水”的死寂。最后一节,诗人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因为他“在绝望的死水中已经看不见美的所在,这里只能是一片由丑恶来开垦的世 界”。[1](P60) 在这首诗中,明显地运用了反语与讽刺的表达方法,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美的东西,通过一系列美好的词语把死水的形、色、声,写得美轮美奂,而实际上则是寄托了诗人对死水的厌恶与深切的痛恨之情,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对死水如此憎恶却又借用如此美好的词汇来表达呢? 这一方面涉及到闻一多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涉及到了他的诗歌美学追求。《死水》写于1926年,是他在美国留学三年后回到祖国所面对的现实所引起的内心感受的一个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爱国意识的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的耳闻目睹,使他切身感受到遭受种族歧视的愤恨与痛楚,他在1923年致其父母的信中说:“一个有思想之 2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