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鸣、气急、

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患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等症。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与肺,肺气上逆,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

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中医药在防治

此类呼吸道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如何做好肺炎喘嗽的护理护理呢?

◆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及临症施护

(一)风寒闭肺证

① 病室避风,注意保暖。

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③ 高热时要多饮水,可用温水擦身,或杵针大椎、合谷、少商、商阳等穴

以散寒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二)风热闭肺证

① 穿衣被盖不宜过暖。

② 指导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③ 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

中药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清热解毒;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三)湿热闭肺证

① 痰多黏稠不宜咳出时,医嘱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②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③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经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化痰止咳。

(四)痰热闭肺证

① 病室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避免干燥、灰尘及异味刺激。

② 患儿出现气急、喘憋时宜静卧,及时吸氧、吸痰。

③ 多饮水,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④ 便秘者,于中药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单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使热从下泄。

⑤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五)阴虚肺热证

① 盗汗多者,可用干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以免受凉。

② 干咳者可用百部、百合、杏仁、麦冬煎汤频饮,以滋阴润肺。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六)肺脾气虚证

① 低热患儿应多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自汗患儿可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泡水频饮。

② 咳甚患儿可用黄芪、紫菀、款冬花泡水频饮;便溏者腹部热敷。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④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健脾化痰止咳。

◆ 一般护理

① 按中医一般护理常规。病房每日通风两次,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衣物干洁,透气。

② 发热的处理:低热时给予中药泡澡或中药足浴加按揉双侧足底涌泉穴以清热解表。高热时给予退热方贴敷大椎和肺腧以宣肺清热,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

③ 咳喘期:取半卧位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勤翻身,变换体位,予以科室自制肺炎方贴敷双侧定喘穴和肺俞穴以宣肺止咳。

④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60%为宜。做好患者面部及口鼻卫生,多喝热水,防止痰液过粘不易咳出。小儿可帮助翻身、拍背,方法为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叩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行体位引流。痰液粘稠时遵医嘱予以中药(删,指南不错推荐)雾化吸入,必要时予以按需吸痰,一般每2小时吸痰1次,且吸痰前要充分给氧,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5秒以内,吸痰后要做肺部听诊,以观察吸痰效果。按医嘱用祛痰药。

⑤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根据病程的转化做好对症施护。

◆ 用药护理

风寒闭肺证:治以辛温解表,宣肺降逆,中药汤药宜热饮,药后进热饮料,如姜糖水、葱白萝卜汤等,以促进发汗。

风热闭肺证:治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中药汤剂宜温服,多喂清凉饮料,如芦根水、藕汁,荸荠汁,以滋阴清热。

湿热闭肺证:治以清热化湿,轻宣肺痹。中药汤药宜温服,少量多次频饮。

痰热闭肺证:治以祛痰清热,涤痰定喘。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多次。

阴虚肺热证:治以养阴清肺,润肺止咳。中药汤剂宜温服。

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健脾为,中药汤剂宜温服。

◆ 饮食护理

风寒闭肺证:不要吃生冷、油腻及重口味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

食为主。

风热闭肺证:不要吃油腻及重口味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喝

水或者清凉饮料,如萝卜汁、荸荠汁、藕汁、梨汁以生津止渴。

湿热闭肺证:注意饮食调节,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忌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可配合健脾利湿化痰食物,如薏米、赤小豆、茯苓等,以防助湿生痰。

痰热闭肺证: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喝豆浆、牛奶、果汁、荸荠汁及藕粉等,忌辛辣刺激及腥膻发物之品。

阴虚肺热证:多吃百合粥、贝母粥、山药银耳粥、杏仁饮等调补身体,多吃

新鲜蔬果及蔬菜,不要吃煎炸和坚硬的食物,并忌辛辣刺激及腥膻发物之品。

肺脾气虚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人参粥、黄芪粥、山药粥、竹沥粥等,以健脾益气。

◆ 日常健康注意事项

①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居室通风,环境整洁。

②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增强体质。

③ 注意四时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冬春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预防呼吸道疾病。若已有感冒迹象者,可服用姜汤水以驱邪。

④ 慢性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咳出气道痰液。必要时注射肺炎疫苗。

⑤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牛奶,保持

大便通畅。

⑥ 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

⑦ 伏九天贴敷“伏九贴”以增强抗病力。

⑧ 小儿病愈半月后按计划预防接种疫苗。

⑨ 积极治疗皮肤疖、痈等感染。

中医咳嗽护理常规

中医咳嗽护理常规 咳嗽就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得肺系疾病。多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或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位在肺,涉及脾、肾。临床分为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现代医学中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三、咳嗽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痰多者侧卧位以利排痰。经常变换体位,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兼喘者取半卧位。 四、痰色黄绿时,及时送检。 五、肺结核咳嗽,及时执行呼吸道隔离,并尽快联系专科医院。 六、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与咯痰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消瘦、胸痛气促、午后发热、面潮红、久咳、痰中带血。 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得厥脱证。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穴拔火罐。 2、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给雾化吸入。 3、痰热壅肺咳嗽,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用白茅根、藕节水煎汤送服。 八、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应热服、 九、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风寒咳嗽可服姜糖水,忌生冷饮食及瓜果,宜热饮食;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肺肾阴虚咳嗽可给麦冬煎水代茶、 十、保持精神愉快,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得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外感风邪、内伤情志、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因此,中医咳嗽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中医咳嗽的分类 1. 外感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伴有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2. 外感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痰黄稠粘,伴有口渴、喉痛、头痛、发热等症状。 3. 内伤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稠厚,伴有胸闷、气促、倦怠等症状。 4. 内伤肺虚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微,痰白清稀,伴有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

二、中医咳嗽的护理措施 1.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异味。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4. 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外感风寒咳嗽可用桂枝汤加减;外感风热咳嗽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内伤痰湿咳嗽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伤肺虚咳嗽可用补肺汤加减。 5.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三、中医咳嗽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饮食调理: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3. 锻炼身体: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4.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总之,中医对于咳嗽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中医养生。如果出现咳嗽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 (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肺脓肿) 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 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 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 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 脱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 六、临证(症)施护 一、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 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 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镇咳药。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痰难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一,肺炎喘嗽的辩证施护: 1.风寒闭肺症候:发热、恶寒、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 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⑴,避风寒,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并注意卧床休息。 ⑵,恶寒严重者,可用热水袋保暖。尤其注意背部的保暖发。发热可用温开水擦身,亦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切忌大汗,禁用冷敷法。 ⑶,饮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为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⑷,中医治法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中医方药用华盖散加减。中药汤药宜热饮,药后进热饮料,如姜糖水、葱白萝卜汤等,以促进发汗。 2.风热闭肺症候:症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 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 鸣,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浮紫或紫滞。 ⑴,室温宜凉爽,高热时多饮水,供给足量的液体,每4小时测体温1次。 ⑵,剧咳时可用银花、枇杷叶泡水频饮,痰多粘稠时予雾化吸入,亦可用雪梨 炖冰糖饮之,以清热化痰。或用中药生麻黄、杏仁、薄荷煎水后作蒸汽吸入,约 20分钟后再做体位引流,以促进痰液排出。 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防助热生痰。 ⑷,中医治法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中医方药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中药汤剂宜温服,多喂清凉饮料,如芦根水、藕汁,荸荠汁,以滋阴清热。 3. 痰热闭肺症候:发热、烦燥、咳嗽喘促、鼻翼煽动甚则口唇青紫,痰阻喉间, 声如拽据,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⑴,壮热烦躁者,可使用退热剂,必要时针刺十宣放血,亦可用青蒿酊擦浴。 ⑵,痰多者,可用川贝粉、冰糖置生梨中炖服。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发绀 的病儿,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拍击背部,促 进痰液排出。 ⑶,饮食宜清淡为宜,可给豆浆、牛奶、藕粉、果汁及荸荠汁等。 ⑷,中医治法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中医方药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中药汤药宜温服或凉服,少量多次喂饮。 4,毒热闭肺症候: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 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而干,舌苔黄,脉滑数。 ⑴,体温在39℃以上,给冰敷、酒精浴、温水浴等。30分钟后测量体温并记录, 亦可针刺大椎、风池穴或点刺放血,同时应注意水分的补充,可以太子参、鲜芦 根煎水茶频服。 ⑵,保持大便。便秘者可用番泻叶3-5克泡水代茶饮,或用开塞露润导,或用生 大黄泡水以通腑泄热。 ⑶,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体温情况,注意口腔护理,可用银花、甘草煎水,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的中医护理指导 肺炎喘嗽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鸣、气急、 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患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 等症。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与肺,肺气上逆,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 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中医药在防治 此类呼吸道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如何做好肺炎喘嗽的护理护理呢? ◆ 肺炎喘嗽的辨证分型及临症施护 (一)风寒闭肺证 ① 病室避风,注意保暖。 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③ 高热时要多饮水,可用温水擦身,或杵针大椎、合谷、少商、商阳等穴 以散寒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二)风热闭肺证 ① 穿衣被盖不宜过暖。 ② 指导多饮水,拍背协助排痰。 ③ 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 中药退热;或中药保留灌肠清热解毒;或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等推拿退热。 (三)湿热闭肺证 ① 痰多黏稠不宜咳出时,医嘱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②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③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经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化痰止咳。

(四)痰热闭肺证 ① 病室空气流通,湿温度适宜,避免干燥、灰尘及异味刺激。 ② 患儿出现气急、喘憋时宜静卧,及时吸氧、吸痰。 ③ 多饮水,予以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④ 便秘者,于中药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单用大黄或番泻叶泡水,使热从下泄。 ⑤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五)阴虚肺热证 ① 盗汗多者,可用干毛巾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以免受凉。 ② 干咳者可用百部、百合、杏仁、麦冬煎汤频饮,以滋阴润肺。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六)肺脾气虚证 ① 低热患儿应多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自汗患儿可用黄芪、浮小麦、麻黄根泡水频饮。 ② 咳甚患儿可用黄芪、紫菀、款冬花泡水频饮;便溏者腹部热敷。 ③ 祛痰贴贴敷肺腧、大椎穴以化痰、止咳。 ④ 小儿肺炎推拿:平肝清肺经、清补大肠经、清补脾经以清肺健脾化痰止咳。 ◆ 一般护理 ① 按中医一般护理常规。病房每日通风两次,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衣物干洁,透气。

(完整版)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 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详细参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 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 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 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最详细、全面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

最详细、全面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 肺炎喘嗽是因风邪犯肺,而致肺气闭塞,出现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等症的疾病。其变证心阳虚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肺炎”、“问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慢性肺炎”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常见证候与治疗原则 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宜肺、化痰平喘,方用小青龙汤、麻黄红辛附子汤加减。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辛凉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昧。 3.痰热闭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少津,痰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泻腑、化痰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一捻金加减。 4、阴虚肺热证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治以养阴清肺,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5、肺脾气虚证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桄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骗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以益气健脾,方用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6、心阳虚衰证气促喘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心率增快(140~160次/分),肝脏进行性增大。舌质紫黯,脉微弱疾数。治以温振心阳、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常见症状与证候施护 1.发热 (1)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2)高热患儿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对体温不升的患儿注意保暖。 (3)遵医嘱针刺少商、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穴。 (4)遵医嘱推拿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肺俞、风池穴。 2.咳嗽、咳疾 (1)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2)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经常翻身拍背,以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陆轻拍背部。 (3)遵医嘱推拿肺经、内八卦、膻中、肺俞、脾俞、足三里。 健康护理指导 I.生活起居 (1)保持住处空气清新,保持安静。 (2)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痰。 (3)加强对小儿合理喂养和饮食调理,平时可常服一些保健食物,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 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2.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 3.1、咳嗽 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3.1.5、耳穴埋籽 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 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 3.2.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3、发热 3.3.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 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肺炎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重症肺炎) 喘证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致喘脱。 辩证分型。 实喘 (一)风寒闭肺证: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二)痰热遏肺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 (三)痰浊阻肺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 (四)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咳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五)肝气乘肺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忧思抑郁,苔薄,脉弦。

虚喘 (一)肺气虚耗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谈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细软。 (二)肾虚不纳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面清肢冷,舌淡苔薄,脉微细或沉弱。 (三)正虚喘脱证: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翕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清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施护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温、湿度适宜,温度以18~28C为宜,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注意患者保暖,以免着凉。保持室内外安静,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注意呼吸道隔离,病人由于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根据病情,分室收住,同病同室,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 (二)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重症肺炎病情重、变化快,甚至并发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应立

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及优化措施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2012年版)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喘急、鼻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好发于婴幼儿,四季均可罹患,冬春两季多见。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相当于西医支气管肺炎,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亦可归于本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4-94 )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 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 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 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 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

肺炎喘嗽(肺炎)讲解

肺炎喘嗽(肺炎)讲解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口不渴,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二)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痰稠色黄,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三)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四)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面赤唇红,烦躁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五)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病程迁延,低热起伏,面白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四肢欠温,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流通,室温18℃-22℃,湿度在50%-60%为宜,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松解患儿衣被。 2、遵医嘱穴位贴敷,用自制中药退热贴取穴神阙穴;穴位放血治疗,取穴少商、耳尖、大椎等。高热39.5℃以上者,用温水或50%的温乙醇擦浴降温,不宜使用冷乙醇或冰袋避免寒闭毛窍,里热骤升,

变生险症。汗 出较多,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干后更换衣被。 3、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二)咳嗽、痰雍 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适时开窗通风。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遵密切观察患儿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3、遵医嘱予止咳、化痰药物;院内自制中药膏剂穴位贴敷,取穴肺腧、中府、膻中;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背部;体外振动排痰机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痰多粘稠时,多喂患儿温开水或遵医嘱雾化吸入后吸痰;经常变换体位并拍背,促进排痰。 (三)气促、鼻煽 1、立即予患儿半卧位,吸氧,必要时遵医嘱予药物氧气雾化吸入。 2、密切观察患儿变化情况,如喘憋、气急、呼吸、心率、体温、面色等。如发现病情加重,积极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记录。 3、及时清除鼻痂、鼻涕、口鼻分泌物及口腔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啰音不退 1、拔罐疗法:取双侧肩胛部下部,若啰音明显局限于单侧,可选单侧拔罐。 2、遵医嘱予中药膏剂外敷于啰音密集处。 (五)腹胀 采用腹部热敷、按摩或葱熨疗法、肛管排气等。 (六)合并腹泻 1、小儿推拿,可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具体手法:推三关,摩腹,按揉中脘、下脘、足三里,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推拿肩井等。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辩证调治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辩证调治 肺炎是孩子主要的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气温剧变季节更为多见。小儿肺炎以急性肺炎为主,它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感受邪气较重且体质弱的孩子,常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危及生命。小儿肺炎多发生于2岁内的婴儿,发病较急剧,发病前数日内多有感冒、支气管炎等症状。典型的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和鼻扇为主要特征。轻症肺炎可只出现低热和咳嗽,重症肺炎除典型症状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两肋扇动、口唇爪甲青紫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肺部X线检查可见点状、斑片状阴影。 中医对于小儿肺炎喘嗽病因的认识 小儿肺炎的病因,一般来讲以外因为主,常见的是感受风寒、风温之邪,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或有伏痰、内有郁热者也易患病。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调治

中医对小儿肺炎的认识一般分为6个步骤。 1. 肺炎的诊断:发热、咳嗽、气促、痰鸣和鼻扇,肺部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肺部X线检查可见有点片状阴影。 2. 病的初期要辨别是风寒闭肺还是风温闭肺,这样才能分别采用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和清温开肺、宣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3. 病的高峰期应辨别是湿热为主还是痰热为主,之后再分别采用清热化湿、泻肺定喘和清热开肺、豁痰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 4. 病的后期要辨清气虚还是阴虚,之后再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止咳化痰和育阴清热、润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5. 分辨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6. 辨清常症与变症。常症按以上方法进行治疗,变症在肺炎重症出现心衰或昏迷时,分别采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和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的方法进行治疗。 周医生在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上,有着一套自己独到的临床经验。那就是:首先是退热。患肺炎的孩子往往都是先发热,有的高达39℃以上。应用中药退热的优势是除了能够很快退热外,同时还可以控制肺炎的发展。我就是先用清热、止咳、化痰的中药,让患儿在1_2天内退热。然后继续应用止咳化痰、平喘的药物清除肺内的痰浊,肺内清后,肺炎就会逐渐恢复。第三步就要巩固疗效,同时恢复患病孩子的体质。当然,对于病情特别重的孩子,也要配合西医的抢救才行。应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是当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简单、便宜,基本上无毒副作用。我在二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孩子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查房

对一例肺炎喘嗽患儿的中医护理查房**: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科室对一例肺炎喘嗽 的患儿进行中医护理查房。希望通过这次查房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该病的治疗和护理,下面就请王丹丹来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 **:患儿,任皓轩,男,8个月4天,因咳嗽、气喘3天于2018-12-19由门诊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 一、病例特点: (1)病史:咳嗽、气喘3天。此次起病前有受凉史。 (2)现在症:咳嗽,气喘,发热,咽红,精神状态尚可。 (3)入院查体:T:38.8℃HR:135次/分R:36次/分Wt:9kg 神清,自动体位,体查不合作,呈急性热病容。头颅五官无畸形,面色无发绀,唇红,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未见疱疹。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及哮鸣音。心率135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质红,苔黄,指纹紫滞达风关。 (4)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9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8.3%,淋巴细胞百分比48.8,血红蛋白115.0g/l。免疫全套:免疫球蛋白IgA 0.53g/L,免疫球蛋白IgG 6.67g/L,余正常。电解质+碳酸氢盐、肝肾功能、心肌酶、血糖、ASO、CRP均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儿,8个月4天,男,患儿外感风热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内闭肺卫,肺气失宣,故见咳嗽。机体正气奋起抵抗风热之邪外出,故见发热,舌质红,苔黄,指纹紫滞达风关均为风热之象。辨病属肺炎喘嗽范畴,辨证为风热闭肺证。 西医诊断: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咳嗽、气喘3天而入院。 (2)症状:咳嗽,气喘,发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及哮鸣音。 二.病例分型:风热闭肺 三.诊疗计划: (1)儿科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清淡饮食: (2)完善各项入院检查; (3)中医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方选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荆芥8g 前胡8g 茯苓8g 桑白皮10g 天竺黄10g 川贝母10g 白果6g 杏仁6g 化橘红10g 炙麻黄6g 甘草3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肺炎方穴位贴敷(肺俞、定喘) 日一次。 (4)美洛西林舒巴坦注0.62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抗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医调养要点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医调养要点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和胸痛,前驱症状主要有鼻炎样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鼻流清涕、打喷嚏、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头痛、头昏、眼睛热胀、流泪及轻度咳嗽等。 健康教育 一、饮食指导 1.患了肺炎,饮食怎么调理?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2.肺炎病人为什么禁忌生冷食物、发物? 生冷食物一般对人的胃肠刺激较大,所以应该少吃。肺炎病人抵抗力差,其中特别是间质性肺炎病人,有部分属于过敏体质,常因吃了鱼、虾、蟹等海鲜类的食品而诱发咳、喘加重,所以病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忌口。 3.油腻、油炸食物对肺炎病人有什么影响? 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脾胃功能不好,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不利于消化吸收。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

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油炸食物易生痰,容易导致热助邪胜,邪热郁内而不达,可酿成痰热上犯于肺,从而加重病情。 4.肺炎病人为什么不能食用过辣、过咸食物? 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易生痰,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加重病人的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病情。肺炎病人在膳食中不应过咸或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酒也属辛热之品,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病人应禁用。 5.肺炎病人如何选择水果? 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不宜吃干温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一旦寒凉性质的水果吃得过量,可损害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6.肺炎病人如何摄入蛋白质? 供给肺炎病人充足的营养,特别是热量和优质蛋白质,以补充机体的消耗。优质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豆制品、瘦肉等,总量每天50〜60g为宜。 二、运动指导 1.患了肺炎可以外出活动吗? 由于肺炎后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急性期应避免户外活动。一 旦遇到外部刺激或冷空气就可导致咳嗽,因此外出时宜佩戴口罩。 7.肺炎病人生活起居有什么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指导病人戒

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

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辨证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 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 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不升或超高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中药宜在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2-3次或少量多次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宜多饮水。 (2)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百合、银耳、藕、梨、荸荠等。 (3)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莲子、薏米、芡实等。 (4)肺虚不足者,可食山药、荸荠等。 4、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5、临症护理 (1)痰热闭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侧卧位,及时吸氧。 (2)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3)呼吸困难、面唇紫绀的患儿,给予半卧位,并及时吸氧。 6、并发症护理 (1)邪陷厥阴 1)出现高热时,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法,或可点刺放血,或用退热 针剂,防止惊厥。 2)出现惊厥时,急刺人中、合谷、涌泉、十宣,并立即报告医生。 (2)心阳虚衰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 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肺炎喘嗽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2、风热闭肺: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粘稠,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紫浮。 4、毒热闭肺: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密切观察发热时间及程度,性质和规律。 2、注意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变化、舌苔、脉象、神志等的变化。 2 2020年4月19日

3、体温过高或过低、发热程度与伴随症状不符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4、遵医嘱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5、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症状。 (二)咳喘 1、咳喘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将痰液吸出。 2、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呼吸的频率、节律,咯痰的性质、量、气味、颜色,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症状。 3、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 4、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中医特色治疗 1、风寒闭肺患儿中药汤剂宜热服,风热闭肺患儿中药汤剂宜频服、温服,痰热闭肺、毒热闭肺患儿中药凉服、频服。 2、中医贴肺腧穴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 3 2020年4月19日

喘证中医治疗及护理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一、基本情况 喘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12月,宜宾市中医医院在内一科应用“喘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9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例:外寒内饮5例,风热犯肺13例,痰浊壅肺39例,肺气郁闭证0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效咳嗽咯痰、深呼吸,口腔护理,气道湿化,翻身拍背,氧疗,活动,缩唇、腹式呼吸,监测体温,情志护理。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艾灸、中药雾化、穴位按摩、拔火罐、穴位注射。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穴位贴敷,其次是耳穴贴压。分析其原因: 1.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方便,效果明显,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2. 耳穴贴压对于帮助睡眠,调理胃肠功能都有明显的作用,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正在逐渐推广,开展。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中药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无损伤性,患者易于接受;能减轻踹病咳嗽、咯痰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1人(45%); ②一般:32人(35%);不满意:0人(0%)。 分析其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