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c m H ?、θ

f m G ?、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

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

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

50.10g ,求该反应的θ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

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

则θ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θm r H ?= -146.02kJ·mol -1 (2)CuO(s)+Cu(s)Cu 2O(s)θm r H ?= -11.30kJ·mol -1

求(3) CuO(s)

Cu(s) +1/2O 2(g)的θm r H ? 解:θr m H ?=-[(1)+(2)]=157.32 kJ·mol -1

2-12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Fe 2O 3(s) +3CO(g) =2 Fe(s) +3CO 2(g) θr m H ?= -24.77 kJ·mol -1

(2 ) 3Fe 2O 3(s) + CO(g) = 2 Fe 3O 4(s) + CO 2(g) θr m H ?= -52.19 kJ·mol -1

(3 ) Fe 3O 4(s) + CO(g) = FeO(s) + CO 2(g) θr m H ?= -39.01 kJ·mol -1

求(4)Fe(s) + CO 2(g) = FeO(s) + CO(g) 的θ

r m H ?。

解:θr m H ?=[(3)×2+(2)-(1)×3]÷6=-9.32kJ·mol -1

2-13 甘氨酸二肽的氧化反应为

C 4H 8N 2O 3(s) + 3O 2(g) = H 2NCONH 2 (s) +3CO 2(g) +2 H 2O(l)

已知θf m H ?(H 2NCONH 2, s )=-333.17 kJ·mol -1, θf m H ?(C 4H 8N 2O 3, s )=-745.25 kJ·mol -1。 计算:

(1)298.15K 时,甘氨酸二肽氧化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θ

r m H ?= -1340.15 kJ·mol -1。 (2)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1g 固体甘氨酸二肽氧化时放热多少?10.15 kJ·g -1

2-14 由θ

f m H ?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在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的θr m H ?。 (1) 4NH 3(g) + 5O 2(g) = 4NO(g) +6H 2O(l) θ

r m H ?= -1169.78 kJ·mol -1 (2 ) 8Al(s) + 3Fe 3O 4(s) = 4Al 2O 3(s) +9Fe(s) θ

r m H ?= -6327.86kJ·mol -1 (3) CO(g) +H 2O(l) = CO 2(g) + H 2(g) θ

r m H ?= 2.88kJ·mol -1 2-15 液态乙醇的燃烧反应:

C 2H 5OH(l) +3O 2(g) = 2 CO 2(g) +3 H 2O(l)

利用附录提供的数据,计算298K 和标准状态时,92g 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θ

r m H ?=-393.51×2-285.85×3-(-276.98)=-1367.59 kJ·mol -1 -2735.18 kJ·mol -1 2-16 由葡萄糖的θc m H ?和水及二氧化碳的θ

f m H ?数据,求298K 和标准状态下葡萄糖的

θf m H ?。 解:θ

r m H ?=-393.51×6+(-285.85)×6-(-2815.8)=-1260.36kJ·mol -1 2-17 已知298K 时,下列反应

BaCO 3(s) = BaO(s) + CO 2(g)

θf m H ? (kJ·mol -1) -1216.29 -548.10 -393.51 θr m H ?=274.68

θm S (J·mol -1·K -1) 112.13 72.09 213.64 θ

m S =173.60 求298.15K 时该反应的θr m H ?,θr m S ?和θ

r m G ?,以及该反应可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解:θr m G ?=222.95kJ·mol -1 T≥274680/173.6=1582K

2-18 将空气中的单质氮变成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反应叫固氮反应。利用附录提供的θf m G ?数

据计算下列三种固氮反应的θr m G ?,从热力学角度判断选择哪个反应最好?

(1)N 2 (g) + O 2 (g) = 2NO (g) θr m G ?=173.38kJ·mol -1

(2) 2 N 2 (g) + O 2 (g) = 2N 2O (g) θr m G ?=207.32kJ·mol -1

(3) N 2 (g) + 3H 2(g) = 2NH 3(g) θr m G ?=-32.24kJ·mol -1 2-19 已知298.15K 时和标准状态下,θm S (S,单斜)=32.6 J·mol -1·K -1,θ

m S (S,正交)=31.8

J·mol -1·K -1。

S(S,单斜) + O 2 (g) = SO 2(g) θr m H ?=-297.2 kJ·mol -1

S(S,正交) + O 2 (g) = SO 2(g) θr m H ?=-296.9 kJ·mol -1 计算说明在标准状态下,温度分别为25℃和95℃时两种晶型硫的稳定性。

解:S(s,单斜)= S(s,正交) θr m H ?=-0.3kJ·mol -1 θm S =-0.8 J·mol -1·K -1

25℃时θ

r m G ?=-0.3-298.15×(-0.8)/1000=-0.06 kJ·mol -1 正交硫稳定。

95℃时θr m G ?=-0.3-368.15×(-0.8)/1000=-0.0kJ·mol -1

2-20 已知 2NO(g)+O 2(g) = 2 NO 2(g)

θf m G ?/kJ ﹒mol -1 86.57 51.30 计算298K 时,上述反应的θ

r m G ?,并说明NO 2气体的稳定性。

解:θr m G ?=(51.30-86.57)×2=-70.54kJ·mol -1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3-2 什么是活化能?

3-3 在1073K 时,测得反应2NO (g )+2H 2(g )=N 2(g )+2H 2O (g )的反应物的初始浓

度和N 2的生成速率如下表: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并指出反应级数;

(2)计算该反应在1073K 时的速率常数

(3)当c (NO)=4.00×10-3 mol·L -1,c (H 2)=4.00×10-3 mol·L -1时,计算该反应在1073K 时的反

应速率。

解:(1)22(NO)(H )v kc c =

(2)k=8.4×104mol -2·L 2 ·s -1

(3) v=8×104×(4.00×10-3)2×4.00×10-3=5.12×10-3 mol ·L -1·s -1

3-4 已知反应N 2O 5(g)===N 2O 4(g)+1/2O 2(g)在298K 时的速率常数为3.46×105s -1,在338K

时的速率常数为4.87×107s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在318K 时的速率常数。 解:7

2125112

()(338.15298.15)4.8710ln ln 4.953.46108.314338.15298.15a a E T T E k k RTT --?====??? E a =103.57k J ·mol -1

K=4.8×106s -1

3-5 反应A+B==C ,若A 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若B 的浓度为

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

解:v=k c (A)c 2(B)

3-6 在791K 时,反应CH 3CHO===CH 4+CO 的活化能为190kJ·mol -1,加入I 2作催化剂约使

反应速率增大4×103倍,计算反应有I 2存在时的活化能。 解:122211ln ln 8.294a a E E v k v k RT

-=== E a2=135 k J ·mol -1

3-7 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示式

(1)N 2(g) +3H 2

2NH 3(g)(2)CH 4(g) +2O 2(g)

CO 2(g) + 2H 2O(l)(3)CaCO 32(g)

(4)NO(g) +12O 2

(g)NO 2(g)

(5)2MnO 4-(aq) + 5H 2O 2(aq) + 6H +(aq)2Mn 2+(aq) + 5 O 2(g) + 8 H 2O(1)

解:(1)θ2

θ

3θθ322[(NH )/][(N )/][(H )/]p p K p p p p = (2) θθ2

θ

22θθ242[(CO )/][(H O)/][(CH )/][(O )/]p p c c K p p p p =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mol·L -1 生成N2的初始速率/

C (NO) C (H 2) mol·L -1·s -1

1 2.00×10-3 6.00×10-3 1.92×10-3

2 1.00×10-

3 6.00×10-3 0.48×10-3

3 2.00×10-3 3.00×10-3 0.96×10-3

(3) K θ=p (CO 2)/p θ

(4) θθ

2θθ1/22[(NO )/][(NO)/][(O )/]p p K p p p p = (5) 2θ2θ5

θ

2-θ2θ5θ6422[(Mn )/][(O )/][(MnO )/][(H O )/][(H )/]c c p p K c c c c c c ++= 3-8 已知在某温度时

22 C O (g ) 22C O (g )+O (g ) =A

2K θ

(1) (2)2S n O (s )+ 2C O (g )1K θ2S n (s )+2 C O (g ) = B

则同一温度下的反应

(3)2S n O (s )2S n (s )+O (g )

的3K θ应为多少?

解:K 3θ= K 1θ·K 2θ=AB

3-9 反应

在298K 时K θ=210,设空气中O 2的分压为21kPa ,计算使血液中10%红细胞(Hb·O 2)变

为Hb·CO 所需CO 的分压。

解:θθθ

2θθθ2[(Hb CO)/][(O )/]10%(21/100)210[(HbO )/][(CO)/]90%[(CO)/]c c p p K c c p p p p ??=== p (CO)=11.11Pa

3-10 计算反应:

在298K 和500K 时的K 值(注意:298K

和500K 时水的聚集状态不同,利用r r m m H S θθ??、计算。

解:298.15K 时,△rGm θ=-250.12-298.15×(-133.18)×10-3=-RTlnK θ=-150.83

K θ=2.75×1026

500.15K 时,K θ=2.15×1010

3-11 反应 在1773K 时K=2.1×103,1273K 时K=1.6×102,问

(1)计算反应的r m H θ

?,并说明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计算1773K 时反应的r m G θ?,并说明正反应是否自发;

(3)计算反应的r m S θ?。 解:(1) 221112

()ln K H T T K RTT ?-= △H=96.62 kJ·mol -1 Hb.O 2(aq) +CO(g)Hb.CO(g) + O 2(g) 2CO+3H 42CH +H O 2C(s)+CO (g) 2CO(g)

(2)△G=-RTlnK=-112.76 kJ·mol -1 (3)-1-1118.1J?K ?mol H G S T

?-??== 3-12 Ag 2O 遇热分解 已知298K 时2Ag O(s)的f m H θ?=-30.6 kJ·mol -1,f m G θ

?=-11.2 kJ·mol -1。求(1)298K 时2Ag O(s)- Ag(s)体系的p(O2 ), (2) 2Ag O(s)的热分解温度(在分解温度时p(O

2 )=100kPa )

解:(1)ln 22.4G RT K ?=-=kJ·mol -1 K=1.18×10-4

=p(O 2)/p θ

p(O 2)=1.18×10-2kPa (2)(61.222.4)1000(298.15)130.13298.15

S K -??== J·k -1·mol -1 61200470K 130.13

T == 3-13 在721K 时容器中有1mo1 HI ,反应 达到平衡时有22%的HI 分解,总压为100k Pa.求:(1)此温度下K θ值;(2)若将2.00 mo1HI 、

0.40 mo1 H 2和0.30 mo1 I 2混合,反应将向那个方向进行?

解:(1)p(H 2)=p(I 2)=100×(0.22/1.22)=18kPa

2

2(18/100)0.079(64/100)

K == (2)p(HI)=(2/2.7)×100=74.1kPa p(H2)=(0.4/2.7)×100=14.8kPa p(I2)=11.1kPa

Q=0.03<K 反应正向进行

3-14 超音速飞机燃料燃烧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NO 气体,NO 可直接破坏臭氧层:

NO(g) + O 3

(g)NO 2(g) +O 2(g)

已知100kPa ,298K 时NO 、3O 和2NO 的f m G θ?分别为86.57、163.18和51.30 kJ·mol -1,

求该温度下此反应的r m G θ?和K θ

解:△G=51.3-86.57-163.18=-198.45 kJ·mol -1=-RTlnK K=5.87×1034

3-15 298K 时将5.2589g 固体NH 4HS 样品放入3.00L 的真空容器中,经过足够时间后建立平衡,4NH HS(s)32NH (g)+H S(g).容器内的总压是66.7 kPa ,一些固体NH 4HS 保留

在容器中。计算:(1)298K 时的K θ值;(2)固体NH 4HS 的分解率;(3)如果容器体积减

半,容器中固体NH 4HS 物质的量如何变化?

解:(1)33.3533.350.111100100

K =

?= (2) 33.3530.04298.158.314n mol ?==? 0.0438.8%5.2589/51α== 2Ag 2

O(s)4Ag(s) + O 2(g)

2HI (g)H 2 (g)+I 2 (g)

(3)

33.35 1.5

0.02

298.158.314

n mol

?

==

?

0.02

19.4%

5.2589/51

α==

平衡逆向移动,容器中固体NH4HS物质的量增加。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

1. 核外电子运动为什么不能准确测定?

2. n,l,m3个量子数的组合方式有何规律?这3个量子数各有何物理意义?

3. 什么是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轨道与轨迹有什么区别?

4. 比较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的异同点。

5. 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与氢原子的有什么不同?

6. 有无以下的电子运动状态?为什么?

(1)n=l,l=1,m=0

(2)n=2,l=0,m=±1

(3)n=3,l=3,m=±3

(4)n=4,l=3,m=±2

7. 在长式周期表中是如何划分s区、p区、d区、ds区、f区的?每个区所有的族数与s,p,d,f轨道可分布的电子数有何关系?

8.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氯化氢(HCl)溶于水后产生H+和Cl-,所以氯化氢分子是由离子键形成的。

(2)CCl4和H2O都是共价型化合物,因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2O大,所以CCl4的熔点、沸点比H2O高。

(3)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4)凡是含有氢的化合物都可以形成氢键。

9. 判断题

(1)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1个圆周,而p电子是走“8”字形。

(2)当主量子数n=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只与主量子数有关。

(4)当n=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最大容量为32。

(5)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原子晶体。

(6)分子晶体的水溶液都不导电。

(7)离子型化合物的水溶液都能很好导电。

(8)基态原子外层未成对电子数等于该原子能形成的共价单键数,此即所谓的饱和性。

(9)两原子以共价键键合时,化学键为σ键;以共价多重键结合时,化学键均为π键。

(10)所谓sp3杂化,是指1个s电子与3个p电子的混杂。

10. 选择题

(1)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分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该元素在周期表中

所属的区为(C )。

A.s区

B.d区

C.ds区

D.p区

(2)确定基态碳原子中两个未成对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分别为(D)。

A.2,0,0,+1/2; 2,0,0,-1/2; B. 2,1,1,+1/2; 2,1,1,-1/2

C. 2,2,0,+1/2; 2,2,1,+1/2

D. 2,1,0,-1/2; 2,1,1,-1/2

(3)下列各分子中,中心原子在成键时以sp3不等性杂化的是(B,C )。

A.BeCl2

B.PH3

C.H2S

D.SiCl4

(4)下列各物质的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A )。

A.CO2

B.NH3

C.H2S

D.HBr

E.SiF4

F.CHCl3

G.CH3OCH3

(5)下列各种含氢物质中含有氢键的是(B )。

A.HCl

B.CH3CH2OH

C.CH3CHO

D. CH4

(6)下列物质的化学键中,既存在σ键又存在π键的是(CE)。

A.CH4

B.乙烷

C.乙烯

D.SiO2

E.N2

(7)下列化合物晶体中既存在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D)。

A.NaOH

B.Na2S

C.CaCl2

D.Na2SO4

E.MgO

(8)一多电子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D)。

A.3,1,1, -1/2; B. 3,1,0,-1/2; C. 4,1,1,-1/2; D. 4,2,-2,-1/2;

11. 分别近似计算第4周期K和Cu两种元素的原子作用在4s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数,

并解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K Z*=19-(10×1+8×0.85)=2.2

Cu Z*=29-(10×1+18×0.85)=3.7

13. 指出下列各电子结构中,哪一种表示基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激发态原子,哪一种表示是错误的?

(1)1s22s2 (基) (2) 1s22s12d1(错)(3) 1s22s12p2(激)(4) 1s22s22p13s1(激)(5) 1s22s42p2(错)(6) 1s22s22p63s23p63d1(激)

14. 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试写出:

(1)元素的名称及核外电子分布式;铬,1s22s22p63s23p63d54s1

(2)外层电子分布式;3d54s1

(3)+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3s23p63d3

15.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BF3为平面三角形,而NF3为三角锥形。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

成3个B-Fσ键,呈平面三角形,B-F键角为120°,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所以BF3分子是非极

性分子。而NH3分子中的N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一个被孤电

子对占据,分别与3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3个N-Hσ键,呈三角锥形,但由于孤电子

对的排斥作用,使得N-H键夹角为107°18′,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NH3分子是极性

分子。

16. 试写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成键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以及分子的电偶极矩是否为零。

(1)SiH4(2)H2S (3)BC13 (4)BeC12(5)PH3

(1) 中心原子Si采取sp3杂化,正四面体,μ=0,非极性分子

(2) 中心原子S采取不等性sp3杂化,V字形,μ≠0,极性分子

(3) 中心原子B采取sp2杂化,平面三角形,μ=0,非极性分子

(4) 中心原子Be采取sp杂化,直线形,μ=0,非极性分子

(5) 中心原子P采取不等性sp3杂化,三角锥,μ≠0,极性分子

17. 说明下列每组分子间存在着什么形式的分子间作用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1)苯和CCl4(色散力)(2)甲醇和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3)HBr气体(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4)He和水(诱导力、色散力)(5)HCl和

水(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18. 乙醇和甲醚(CH3OCH3)是同分异构体,但前者沸点为78.5℃,后者的沸点为-23℃。试解释之。乙醇有氢键,而甲醚没有

19. 下列各物质中哪些可溶于水?哪些难溶于水?试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单说明之。

(1)甲醇(2)丙酮(3)氯仿(4)乙醚(5)甲醛(6)甲烷

20. 在He+离子中,3s、3p、3d、4s轨道能级自低至高排列顺序为_3s=3p=3d<4s__,在

K原子中,顺序为_3s<3p<4s<3d,Mn原子中,顺序为_3s<3p<4s<3d。

21. 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4个电子,B原子的N层比A原子的N层多5个

电子,则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Fe 、Br,A与B的单质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得到

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FeBr2、FeBr3。

22.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4,l=0,m=0的一个电子和n=3,l=2的10个电子,

该元素的价电子结构是3d104s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ⅠB族。

23.第五周期某元素,其原子失去2个电子,在l = 2的轨道内电子全充满,,试推断该

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结构,并指出位于周期表中那一族?是什么元素?

48,[Kr]4d105s2,第五周期,第ⅡB族,镉,Cd

24. 试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熔点高低顺序,并简单解释之。

(1)NaF>NaCl>NaBr>NaI

(2)SiF4 <SiC14<SiBr4<SiI4

25. 邻硝基苯酚的熔、沸点比对硝基苯酚的熔、沸点要_低_这是因为邻硝基苯酚存在

分子内氢键,而对硝基苯酚存在分子间氢键,这两种异构体中,对硝基苯酚较易溶于水。

26. 稀有气体和金刚石晶格格点上都是原子,但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甚远?

稀有气体分子晶体,金刚石晶是原子晶体。

第六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

6-1.酸碱质子理论是如何定义酸和碱的?什么叫共轭酸碱对?

6-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予以更正。

(1)根据稀释定律,弱酸的浓度越大其解离度越小,因此其酸度也越小。错

(2)因为中和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所需碱的量相等,所以它们的溶液中H+离子浓度也相同。错

(3)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浓度均为0.1mol?L-1),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时,终点误差为负误差。错

(4)20mL0.1 mol·L-1的HCOOH与10mL0.1mol·L-1的NaOH相混合,其混合溶液是缓冲溶液。正确

6-3. 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 OH-,H2C2O4-H2C2O4-,HCO3-- CO32-,H2PO4--HPO42-,HS--S2-,C6H5NH3+-C6H5NH2。

6-4.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 -H 3O +,HC 2O 4--H 2C 2O 4,HCO 3--H 2CO 3,H 2PO 4--H 3PO 4,

HS --H 2S ,S 2--HS -。

6-5. 往HAc 的稀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1)HCl ;(2)NaAc ;(3)NaCl ;(4)H 2O ;(5)

NaOH ,则HAc 的解离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6-6. 用0.1mol·L -1的NaOH 滴定有0.1mol·L -1 NH 4Cl 存在的0.1mol·L -1HCl ,终点应选

何种指示剂?为什么?甲基红

6-7.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NaAc (2)HCl (3)NaOH (4)NH 4Ac (5)NaNH 4HPO 4 (6)NH 4H 2PO 4

(1) c(H +)+c(HAc)=c(OH -) (2) c(H +)=c(Cl -) +c(OH -) (3) c(OH -)=c(Na +) + c(H +)

(4) c(H +)+c(HAc)=c(OH -)+c(NH 3) (5) c(H +)+c(H 2PO 4-)+2 c(H 3PO 4)=c(OH -)+c(NH 3) +c(PO 43-)

(6) c(H +)+ c(H 3PO 4)=c(OH -)+c(NH 3) +c(HPO 42-)+2c(PO 43-)

6-8.选择题

(1)下列物质既可作酸又可作碱的是( A )。

(A) H 2O (B) Ac - (C) H 2CO 3 (D) CO 32-

(2)欲配制pH=7.00的缓冲溶液,应选择的缓冲对是( C )。

(A) NH 3—NH 4Cl (B) H 3PO 4—NaH 2PO 4

(C) NaH 2PO 4—Na 2HPO 4 (D) Na 2HPO 4—Na 3PO 4

(3)下列水溶液pH 最小的是( C )。

(A) NaHCO 3 (B) Na 2CO 3 (C) NH 4Cl (D) NH 4Ac

(4)当H 3PO 4溶液的pH=3.00时,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型体为( B )。

(A) H 3PO 4 (B) H 2PO 4- (C) HPO 42- (D) PO 43-

(5) 用强酸滴定弱碱时,突跃范围与弱碱的K b ?的关系是( C )

(A )K b ?愈大,则突跃范围愈窄 (B )K b ?愈小,则突跃范围愈宽

(C )K b ?愈大,则突跃范围愈宽 (D )K b ?与突跃的大小无关。

(6) 用HCl 溶液滴定某碱样,滴至酚酞变色时,消耗盐酸V 1 mL ,再加入甲基橙指

示剂连续滴定至橙色,又消耗盐酸V 2 mL ,且V 1>V 2>0,则此碱样是( D )。

(A) NaOH (B) NaHCO 3 + Na 2CO 3 (C) Na 2CO 3 (D) NaOH + Na 2CO 3

6-9.利用分布系数计算pH=5.0和pH=10.0时0.1mol·L -1NH 4Cl 溶液中各型体的平衡浓度。

解:pH=5时54

51010(NH )110 5.610δ-+

--=≈+? 10

535105.610(NH ) 5.61010 5.610δ----?=≈?+? c (NH 4+)≈0.1 mol·L -1 c (NH 3)≈5.6×10-6

mol·L -1 pH=10时: 104

101010(NH )0.1510 5.610δ-+--=≈+?10

310105.610(NH )0.8510 5.610δ---?=≈+? c (NH 4+)≈0.015 mol·L -1 c (NH 3)≈0.085 mol·L -1

6-10.人体中的CO 2在血液中以HCO 3-和H 2CO 3存在,若血液的pH 为7.4,求血液中

HCO 3-和H 2CO 3各占多少百分数?

解:

82

238287711(3.9810)(H CO )0.086(3.9810) 3.9810 4.210 4.210 5.610

δ------?=≈?+???+???

87

-3

82877113.9810 4.210(HCO )0.91(3.9810) 3.9810 4.210 4.210 5.610δ-------???=≈?+???+??? 6-11. 已知下列各种弱酸的θa K 值,求它们的共轭碱的θb K 值,并将各碱按照碱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1) HCN K a ?=6.2×10-10; (2) HCOOH K a ?=1.8×10-4;

(3) C 6H 5OH K a ?=1.1×10-10; (4) H 3BO 3 K a ?=5.8×10-10

解:

6-12.空气中的CO 2使降水有一定的酸度。根据干空气中CO 2的含量,计算得到在一

定温度和水蒸气压时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3×10-5 mol·L -1,求此状态下自然降水的pH

值。

解:6(H ) 2.0810c +-=? mol·L -1 pH=5.68

6-13.求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 值:

(1)0.01mol·L -1HCl ; (2)0.2mol·L -1HAc ; (3)0.5mol·L -1NH 3·H 2O ;

(4)0.05mol·L -1NaAc ;(5)0.1mol·L -1 (NH 4)2SO 4; (6)0.1mol·L -1 NaHCO 3;

(7)0.1mol·L -1 Na 2CO 3;(8)0.1mol·L -1 NaH 2PO 4; (9)0.04mol·L -1 H 2CO 3;

解:(1) pH=2 (2) c(H +)=1.9×10-3 mol·L -1 pH=2.72 (3) pOH=2.52 pH=11.48

(4) pH=7.72 (5) pH=4.98 (6) pH=(6.38+10.25)/2=8.31 (7) pH=11.62

(8) K a2c >20K w c <20k a1,

5(H ) 2.110c +-===? mol·L -1 pH=4.68 若pH=(pK a1+pK a2)/2=(2.12+7.2)/2=4.66

(9) pH=3.89

6-14.实验测得0.1mol·L -1HAc 溶液的pH=2.88,求HAc 的K a ?及解离度α。若在此溶

液中加入NaAc 并使其浓度达到0.1mol·L -1,溶液的pH 和解离度α又为多少?这说明什么

问题?

解:

232

5

(H )(1.3510) 1.82100.1

c Ka c +--?===?3

(H ) 1.3510100%100% 1.35%0.1

c c α+-?=?=?= 0.1pH lg 4.74lg 4.740.1

b a a

c pK c =+=+= 5

(H ) 1.8210100%100%0.018%0.1

c c α+-?=?=?= 同离子效应 6-15. 什么叫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具有哪些特性?配制缓冲溶液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缓

冲对?

6-16. 0.1mol·L -1某一元弱酸(HA )溶液50mL 与20mL0.1mol·L -1 NaOH 溶液混合,将

混合溶液稀释到100mL ,用酸度计测得溶液的pH=5.25,求HA 的K a ?。 解:2pH lg 0.18 5.253

a a pK pK =+=-= Ka=3.72×10-6 6-17. 在血液中,H 2CO 3-HCO 3-缓冲液功能之一是从细胞组织中快速除去运动之后所产

生的乳酸HL(HL 的K a ?=8.4×10-4)

(1) 求反应:HL+ HCO 3-= H 2CO 3+L -的标准平衡常数。

(2) 在正常血液中,c (H 2CO 3)=0.0014mol?L -1, c (HCO 3-)=0.027mol?L -1,如果血液中仅含有

H 2CO 3,HCO 3-,能维持正常血液的pH 值吗?

(3) 求在加入0.0050mol?L -1的HL 之后的pH 。

解:(1)4

323-73123(H CO )(L )(HL)(H )8.410210(HL)(HCO )(H )(H CO ) 4.210

a a c c K c K c c c K -+-+-?=?===?? (2)10.027pH lg

6.38 1.28

7.660.0014

a pK =+=+=>7.45 (3) 0.0270.005pH 6.38lg 6.380.54 6.920.00140.005-=+=+=+ 6-18现有1.0L 由HF 和F -组成的缓冲溶液。试计算:

(1)当该缓冲溶液中含有0.10 molHF 和0.30molNaF 时,其pH 值为多少?

(2)往(1)缓冲溶液中加入0.40g NaOH 固体,并使其完全溶解(设溶解后溶液的体

积不变),问该溶液的pH 值为多少?

(3)当缓冲溶液pH=6.5时,HF 与F -浓度的比值为多少?此时溶液还有缓冲能力吗?

解:(1) 0.3pH 3.18lg

3.660.1=+= (2)0.31pH 3.18lg 3.720.09=+=> (3) -(HF)6.5 3.18lg (F )c c =- 4-(HF)

4.810(F )

c c -=? 6-19 欲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500mL ,且要求其中醋酸的浓度为0.20mol·L -

1,需用醋酸的浓度为1.0mol·L -1的醋酸溶液和固体NaA c ·3H 2O 各多少? 解:-(Ac )pH 4.74lg 5.00(HAc)c c =+= -(Ac )lg 0.260.2c = -(Ac )0.260.2c = c(Ac -)=0.36 mol·L -1 需用1.0mol·L

-1的醋酸溶液100mL,固体NaA c ·3H 2O 20.5g

6-20.下列弱酸或弱碱能否用酸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若能滴定,终点时应选什么作指

示剂?假设酸碱标准溶液和各弱酸、弱碱的初始浓度都为0.1 mol·L -

1。 (1)HCN (2)HF (3)CH 2ClCOOH (4)苯酚 (5)CH 3NH 2

(6)六次甲基四胺 (7)吡啶 (8)NaCN (9)NH 4Cl (10)NaAc

解:

6-21.下列各多元弱酸(碱)能否用酸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若能滴定,有几个突跃?各

计量点时应选什么作指示剂?假设酸碱标准溶液和各弱酸、弱碱的初始浓度都为0.1

mol·L -1。

(1)酒石酸 (2)柠檬酸 (3)乙二胺(H 2NCH 2CH 2NH 2)

(4)Na 2C 2O 4 (5)Na 3PO 4 (6)Na 2S

解:

6-22.蛋白质试样0.2300g 经消解后加浓碱蒸馏出的NH 3用4%过量H 3BO 3吸收,然后

用21.60mLHCl 滴定至终点(已知1.00mL HCl 相当于0.02284g 的Na 2B 4O 7·10H 2O )。计算试

样中N 的含量。 解:0.02284381.37(HCl)0.059890.001c == mol·L -1 321.600.059891014.01N%100%7.88%0.2300-???=?= 蛋白质%=7.88%×6.25=49.25 6-23.称取仅含有Na 2CO 3和K 2CO 3的试样1.000g ,溶于水后,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0.5000 mol·L -1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30.00mL ,求Na 2CO 3和K 2CO 3的质量分数。 解:

23232323(Na CO )(K CO )0.500030.00(1/2Na CO )(1/2K CO )

m m M M +=?

m(Na 2CO 3)+m(K 2CO 3)=1.0000

Na 2CO 3%=12.02% K 2CO 3%=87.98%

6-24.有一Na 3PO 4试样,其中含有Na 2HPO 4。称取0.9974g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2648

mol·L -1HCl 溶液滴至终点,用去16.97mL ,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HCl 溶液滴定至终

点,又用去23.36mL 。求试样中Na 3PO 4和Na 2HPO 4的质量分数。 解:340.264816.97163.94Na PO %100%73.86%0.99741000??=?=? 240.2648(23.3616.97)142Na HPO %100%24.09%0.99741000?-?=?=? 6-25.称取混合碱试样0.9476g ,加酚酞指示剂,用0.2785 mol·L —1

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HCl 溶液34.12mL ,再加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终点,又消耗23.66 mLHCl 。求试样中

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解:0.2785(34.1223.66)40NaOH%100%12.30%0.94761000?-?=?=? 230.278523.66106Na CO %100%73.71%0.94761000

??=?=? 6-26.设计下列混合液的分析方案。 (1) HCl+NH 4Cl (2) H 2SO 4+H 3PO 4 (3)Na 3PO 4+Na 2HPO 4 (4)NaOH+ Na 3PO 4

解:

6-27.下列情况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1)用部分风化的H 2C 2O 4·2H 2O 标定NaOH 溶液。(偏低)

(2)用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中性)的H 2C 2O 4·2H 2O 标定NaOH 溶液。(偏高)

(3)将NaHCO 3加热至270~300℃来制备Na 2CO 3基准物质。温度超过300℃,部分

Na 2CO 3分解为Na 2O ,用此基准物质标定HCl 溶液。(偏低)

(4)0.1000mol·L -1 NaOH 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吸收了CO 2。用此NaOH 溶液①以甲基

橙指示剂标定HCl ;②以酚酞作指示剂测定H Ac 溶液的浓度。(偏高)

6-28﹡ 某二元弱酸H 2A ,已知pH=1.92时,c (H 2A)=c (HA -);pH=6.22时,c (HA -)= c (A 2-)。

请计算:(1)H 2A 的K a1?和K a2?;(2)当溶液中HA -型体浓度达最大时,pH 是多少?(3)

若用0.1000 mol·L -1

的NaOH 溶液滴定0.1000 mol·L -1的H 2A 溶液,有几个化学计量点?

各选何种指示剂? 解:(1) pK a1=1.92 pK a2=6.22 K a1=1.2×10-2 K a2=6.02×10-7

(2) pH=(1.92+6.22)/2=4.07

(3) 第一计量点甲基橙,第二计量点pOH=4.13 ,pH=9.87 酚酞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分析

7-1. 解释下列各组名词的异同点。

(1) 溶解度和溶度积 (2) 离子积和溶度积 (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7-2. 试用溶度积规则解释下列现象:

(1)CaC 2O 4可溶于盐酸溶液中,但不溶于醋酸溶液中,而CaCO 3既可溶于盐酸溶液

中,又可溶于醋酸溶液中。

(2)往Mg 2+的溶液中滴加NH 3·H 2O ,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NH 4Cl 溶液,白色沉淀

消失;

(3)CuS 沉淀不溶于盐酸但可溶于热的HNO 3溶液中。

7-3. 往含汞废水中投放FeS 固体,利用如下沉淀转化反应:

FeS(s) + Hg 2+(aq) = HgS(s) + Fe 2+(aq)

降低废水中Hg 2+的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地表水Ⅰ类水质含汞标准为5×10-5mg·L -1),试讨

论上述反应的可能性。

解:Hg 2++FeS(s)=HgS(s)+Fe 2+

K θ=[Fe 2+]/[Hg 2+]=Ksp(FeS)/Ksp(HgS)=6.3×10-18/1.6×10-52=3.9×1034

由于K θ(HgS)远远小于K θ(FeS),使得FeS 离解出的微量S 2-与溶液中的Hg 2+结合生成HgS 沉

淀,破坏了FeS 的解离平衡,促使FeS 继续解离,直至Hg 2+浓度降至很低,达到符合国家规

定(2.5×10-5 mol·L -1)的排放标准。所以该反应完全可行。

7-4. 根据K sp ?数据计算Mg(OH)2在纯水和0.01mol·L -1Mg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在纯水中:41.110s -==?mol·L -1

在0.01mol·L -1

MgCl 2溶液中:51.210s -==? mol·L -1 7-5. 在10mL0.08 mol·L -1FeCl 3溶液中,加入30 mL 含有0.1 mol·L -1NH 3和1.0 mol·L -1

NH 4Cl 的混和溶液,能否产生Fe(OH)3沉淀?

解:c(Fe 3+)=(0.08×10)/40=0.02mol·L -1 c(NH 3)=(0.1×30)/40=0.075mol·L -1

c(NH 4+)=(1×30)/40=0.75mol·L -1 c(OH -)=(1.8×10-5×0.075)/0.75=1.8×10-6 mol·L -1

Q=0.02×(1.8×10-6)3=1.2×10-19>2.79×10-39

, 能产生Fe(OH)3沉淀

7-6. 100mL0.002mol·L -1BaCl 2溶液与50mL0.1mol·L -1Na 2SO 4的溶液混合后,有无BaSO 4

沉淀生成?若有沉淀生成,Ba 2+是否已定性沉淀完全?

解:c(Ba 2+)=(0.002×100)/150=1.33×10-3mol·L -1 c(SO 42-)=(0.1×50)/150=0.033mol·L -1

Q=1.33×10-3×0.033=4.4×10-5>1.08×10-10, 有BaSO 4沉淀生成

c(Ba 2+)=(1.08×10-10)/(0.0333-0.0013)=3.4×10-9mol·L -1

7-7. 废水中含Cd 2+的浓度为0.001 mol·L -1,调节溶液pH 为多少开始生成Cd(OH)2沉

淀。若地表水Ⅰ类水质含镉标准为含Cd 2+ 0.001mg·L -1,若达到此排放标准,求此时溶液pH

值。

解:开始生成Cd(OH)2沉淀:6(OH ) 5.010c --==? mol·L -1

pOH=5.7 pH=8.3

c(Cd 2+)=(0.00×10-3)/112=8.9×10-9mol·L -1

3(OH ) 1.710c --==? mol·

L -1 pOH=2.8 pH=11.2

7-8. (1)在0.01L 浓度为0.0015 mol·L -1的MnSO 4溶液中,加入0.005 mol·L -1浓度

为0.15 mol·L -1氨水,能否生成Mn(OH)2沉淀?(2)若在上述溶液中,先加入0.495g 的

(NH 4)2SO 4固体,然后加入0.005 L 浓度为0.15 mol·L -1的氨水,能否生成Mn(OH)2沉淀(假

设加入固体后,溶液体积不变)?

解:(1) c(Mn 2+)=(0.0015×0.01)/0.015=1.0×10-3mol·L -1

c(NH 3)=(0.15×0.005)/0.015=0.05mol·L -1 4(OH )9.510c --==?

Q=1.0×10-3×(9.5×10-3)2=9.0×10-10>1.9×10-13, 有Mn(OH)2沉淀生成

(2) c(NH 4+)=[(0.495/132.13)×2]/0.015=0.50mol·L -1

c(OH -)=(1.8×10-5×0.05)/0.50=1.8×10-6mol·L -1

Q=(1.8×10-6)2×0.001=3.24×10-15<1.9×10-13, 无Mn(OH)2沉淀生成。

7-9. 向0.1 mol·L -1ZnCl 2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至饱和时(0.1 mol·L -1),溶液中刚好有ZnS

沉淀生成和Zn 2+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值是多少?

解:开始有ZnS 沉淀生成时:c(S 2-)=(2.5×10-22)/0.1=2.5×10-21mol·L -1

(H )0.22c +

== mol·L -1 pH=0.7 Zn 2+沉淀完全时:c(S 2-)=(2.5×10-22)/0.00001=2.5×10-17

mol·L -1

3(H ) 2.210c +

-==? mol·L -1 pH=2.7 7-10. 一溶液中含有0.01 mol·L -1Mg 2+离子,欲除去混有少量Fe 3+的杂质,问溶液的pH

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解:Fe 3+沉淀完全时:12(OH ) 6.5410c --=? mol·L -1 pH=2.8

开始有Mg(OH)2沉淀生成时:-

5(OH ) 2.3710c -==?mol·L -1 pH=9.4

7-11. 在下述溶液中通入H 2S 气体维持其浓度为0.1mol·L -1,问这两种溶液中残余的Cu 2+

浓度各为多少?(1)0.1mol·L -1CuSO 4的溶液;(2)0.1mol·L -1CuSO 4与0.1mol·L -1HCl 的混

合溶液。

解:Cu 2+ +H 2S =CuS + 2H + 2221

141222362(H )(S ) 1.210 1.910(Cu )(H S)(S )(CuS) 6.310

a a K K c c K c c c Ksp +--+--?=?===?? (1) c(H +)≈0.2 mol·L -1 2215142(H )0.20.2(Cu ) 2.110(H S)0.1 1.910c c c K ++

-?===??? mol·L -1 (2) c(H +)≈0.3 mol·L -1 2215142(H )0.30.3(Cu ) 4.710(H S)0.1 1.910c c c K ++

-?===??? mol·L -1 7-12. 称取含有NaCl 和NaBr 的试样0.6280g 溶解后用AgNO 3溶液处理,得到干燥的

AgCl 和AgBr 沉淀0.5064g 。另取相同质量的试样一份,用0.1050 mol·L -1AgNO 3溶液滴定

至终点,消耗28.34mL 。求试样中NaCl 和NaBr 的质量分数。

解:设NaCl 和NaBr 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x/58.44)×143.3+(y/102.9)×187.8=0.5064

x/58.44 +y/102.9=0.1050×28.34×10-3

NaCl=0.06882/0.6280=10.96%, NaBr=0.1850/0.6280=29.46%

7-13. 为了测定长石中K,Na 的含量,称取试样1.500g ,经过一定处理,得到质量为

0.1800 g 的NaCl 和KCl 混合物,将这些氯化物溶于水,加入50.00mL0.08333 mol·L -1 AgNO 3

标准溶液,分离沉淀,滤液需16.47mL0.1000 mol·L -1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计算试样中

K 2O 和Na 2O 的质量分数。

解:K 2O=6.38% Na 2O=1.00%

7-14. 称取纯NaCl0.5805g ,溶于水后用AgNO 3溶液处理,定量转化后得到AgCl 沉淀

1.4236 g 。求Na 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Ag 和Cl 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

解:0.5805/(x+35.453)=9.9329×10-3 x=22.989

7-15. 称取含硫的纯有机化合物1.0000g ,首先用Na 2O 2熔融,使其中的硫定量转化为

Na 2SO 4,然后溶于水,用BaCl 2溶液定量处理得到BaSO 41.0890g ,求(1)该有机化合物中

硫的质量分数;(2)若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33,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

硫原子?

解:c(BaSO 4)=1.0890/233.39=0.004666 S%=14.96%

7-16. 选择题

(1) 已知K sp ?(AgCl)=1.77×10-10,AgCl 在0.01mol·L -1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D )

mol·L -1。

(A) 1.77×10-10 (B) 1.33×10-5 (C) 0.001 (D) 1.77×10-8

(2)在一混合离子的溶液中,c (Cl -)=c (Br -)=c (I -)= 0.0001mol·L -1,若滴加 1.0×10-5

mol·L -1AgNO 3溶液,则出现沉淀的顺序为( C )。

(A) AgBr > AgCl > AgI (B) AgI > AgCl > AgBr

(C) AgI > AgBr > AgCl (D) AgCl > AgBr > AgI

(3)下列各沉淀反应,哪个不属于银量法?( C )

(A) Ag + + C l - = AgCl(s) (B) Ag + + SCN -

= AgSCN(s) (C) 2Ag + + S 2- = Ag 2S(s) (D) Ag + + I -

= AgI(s)

(4)莫尔法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为(B )。

(A) NaCl (B) K2CrO4(C) Na3AsO4(D ) 荧光黄(5)莫尔法测定氯的含量时,其滴定反应的酸度条件是(D)。

(A) 强酸性(B) 弱酸性(C) 强碱性(D) 弱碱性或近中性(6)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的银量法叫(C)。

(A) 莫尔法(B) 罗丹明法(C) 佛尔哈德法(D) 法扬司法(7)莫尔法适用的pH范围一般为6.5~10.5,但当应用于测定NH4Cl中氯的含量时,其适宜的酸度为(D)。

(A) pH<7(B) pH>7 (C) pH=6.5~10.5 (D) pH=6.5~7.2 (8)用佛尔哈德法测定下列物质的纯度时,引入误差的比率最大的是(A)。

(A) NaCl (B)NaBr (C) NaI (D) NaSCN (9)用莫尔法测定时,下列阳离子不能存在的是(C)。

(A) K+(B)Na+(C) Ba2+(D) Ag+

(10)用莫尔法测定时,干扰测定的阴离子是(C)。

(A) Ac-(B) NO3-(C) C2O42-(D) SO42-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2.填空:

(1)由于酸度影响M–EDTA的稳定性,为了衡量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引入(),它与KθMY的关系为(),反映了配合物的实际()

(2)配位滴定的最低pH值可利用关系式()和()曲线求出。反映pH与lg K MY 关系的曲线称为()曲线,利用它可方便地确定滴定待测离子时的最低pH值。

(3)对于有M、N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混合溶液,若想以EDTA滴定其中的M离子,而N离子不产生干扰,(误差小于或等于±0.1%),则必须满足()及()条件。

(4)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掩蔽方法有()、()和()。

3. 解释下列名词

(1)内界与外界

(2)配离子与配分子

(3)配位体与配位原子

(4)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5)内轨配合物和外轨配合物

(6)螯合物与螯合效应

4.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配合物中内界与外界之间、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各存在着哪种化学键?

(2)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简述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3)什么是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4)酸效应曲线有什么应用?

(5)为什么在配位滴定中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

5. 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

(1)[Zn(NH 3)4]2+ + S 2–= ZnS↓ + 4NH 3 K=1/K f ·K sp =1.4×1012

(2)[Cu (NH 3)4]2+ + Zn 2+ = [Zn(NH 3)4]2+ + Cu 2+ K=K fZn /K fCu =1.38×10-4

(3)[Hg(NH 3) 4] 2+ + Y 4– = [HgY]2– + 4NH 3 K=333

6. 已知有两种钴的配合物,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o(NH 3)5BrSO 4,它们的区别在于:

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硫酸钡沉淀生成,加硝酸银溶液没有沉淀;而

第二种配合物的溶液与之相反,写出这两种钴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钴的配位数和氧化值。

解:第一种配合物: [CoBr (NH 3)5]SO 4

第二种配合物: [CoSO 4(NH 3)5]Br

7. 已知Zn 2+在水溶液中能与NH 3形成锌氨配离子,Zn 2+的配位数为4,以[Zn(NH 3)4]2+

为例,推导出累积稳定常数和逐级稳定常数的关系。

8. 在 1.0L 水中加入1.0molAgNO 3和2.0mol 氨(设溶液无体积变化)。

(1) 计算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2) 加入硝酸使配离子消失99%时,溶液的pH 为多少?

(K ?f =1.2×107, K ?b (NH 3)=1.8×10–5)

解:(1) Ag + + 2NH 3 = Ag(NH 3)2+

x 2x 1-2x

721 1.210(2)

x x x -=? x=c(Ag +)=2.8×10–3 mol·L –1,c(NH 3)= 5.6×10–3 mol·L –1,1.0 mol·L –1; (2) Ag + + 2NH 3 = Ag(NH 3)2+

0.99 y 0.01

720.01 1.2100.99y

=? y=c(NH 3)=2.9×10-5 mol·L –1,

5(H ) 3.310c +-==?mol·L –1,pH =4.48 9. 若在含有2.0 mol·L –1 NH 3的0.10 mol·L –1[Ag(NH 3)2]+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 晶体,使

NaCl 浓度达到0.0010mol·L –1时,有无AgCl 沉淀生成?

解: Ag + + 2NH 3 = Ag(NH 3)2+

x 2+2x 0.1-x 720.1 1.210(22)

x x x -=?+ x=4.2×10-9mol·L –1, Q=4.2×10-9×10-3=4.2×10-12 <1.71×10-10 没有AgCl 沉淀生成

10. 试比较[Ag(NH 3)2]+和[Ag(CN)2]- 氧化能力的相对强弱,并计算说明。

解:

θθ+327f 32

11[Ag(NH )](Ag /Ag)+0.0592lg 0.7990.0592lg 0.38v [Ag(NH )] 1.210K ??+

+==+=?θθ+221f 211[Ag(CN)](Ag /Ag)+0.0592lg 0.7990.0592lg 0.45v [Ag(CN)] 1.310

K ??-

-==+=-? 11. 有一EDTA 标准溶液,其浓度为0.01000mol·L –1,问1mLEDTA 溶液相当于:①Zn ,

②MgO ,③Al 2O 3各多少毫克?

解:(0.65mg ,0.40mg ,1.02mg )

12. 试求用EDTA 准确滴定浓度为0.01 mol·L –1Fe 3+溶液的最低pH 。 解:lg αy(H)=25.1-8=17.1 pH =1.3

13. 配位滴定中测定Ca 2+、Mg 2+时为什么要加入三乙醇胺?具体操作中是先调pH ,还是

先加入三乙醇胺?为什么?

解:先加入三乙醇胺,后调pH ,避免被掩蔽离子生成沉淀。

14. 若将0.020mol·L –1EDTA 与0.010mol·L –1Mg(NO 3)2等体积混合,问在 pH=9.0时溶

液中游离Mg 2+的浓度是多少?

解:Mg 2+ + Y = MgY

X 0.005+x 0.005-x 8

70.005 4.3710 2.2410(0.005)19.5

x x x -?==?+ x=2.23×10–10 mol·L –1

15. 称取0.1005g 纯CaCO 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0mL 溶液,吸取25.00mL ,在pH

>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 溶液滴定,用去24.90mL 。试计算EDTA 溶液的

浓度。 解:0.100525.00/24.900.01008100.10.1

?=? mol·L –1 16. 在pH =10.0时,用0.01000 mol·L –1EDTA 溶液滴定20.00mL 0.01000 mol·L –1Ca 2+,

计算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的pCa 。

解:27(Ca ) 5.010c +-==? mol·L –1 pCa =6.3 17. 用下列基准物质标定0.02mol·L –1EDTA 溶液,若使EDTA 标准溶液的体积消耗在

30mL 左右,分别计算下列基准物的称量范围。

(1) 纯Zn 粒; (2) 纯CaCO 3; (3) 纯Mg 粉;

解:0.02×30×M (39mg ,60mg ,14.4mg 左右)

18. 称取含Fe 2O 3和Al 2O 3的试样0.2000g ,将其溶解,在pH=2.0的热溶液中(50℃左

右),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0.02000mol·L –1EDTA 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Fe 3+,用去

18.16mL 。然后将试液调至pH=3.5,加入上述EDTA 标准溶液25.00mL ,并加热煮沸。再调

试液pH=4.5,以PAN 为指示剂,趁热用CuSO 4标准溶液(每毫升含CuSO 4·5H 2O 0.005000g )

返滴定,用去8.12mL 。计算试样中Fe 2O 3和Al 2O 3的质量分数。 解: 230.0200018.16159.71/2Fe O %100%14.50%0.20001000

???=?=? 230.02000(25.008.12)197.81/2Al O %100%16.69%0.20001000

?-??=?=?

19. 今有100.00mL0.010mol·L ?1 Zn 2+ 溶液,欲使其中Zn 2+ 浓度降至10?9 mol· L ?1 ,问需

向溶液中加入固体KCN 多少克?已知24θ[Zn(CN)]K -=1016.7 ,M (KCN)=65.12g·mol ?1。

解: Zn 2+ + 4CN - = Zn(CN -)4

10-9 x 0.010

16.716940.01010 5.01010x

-==? x=0.004mol·L ?1 (0.040+0.004)×0.10×65.12=0.29g

20. 在50.00mL0.02mol·L ?1的Ca 2+溶液中,加入25.00mL 0.04mol·L ?1EDTA 溶液并稀释

到100mL,,若溶液的pH=12,溶液中Ca 2+的浓度为多少?

解:c(Ca 2+)=50×0.02/100=0.01 c(Y)=25×0.04/100=0.01 lg αY(H)=0

Ca 2+ + Y = CaY

x x 0.01 0.01/x 2=4.9×1010 x=1.4×10?7 mol·L ?1

21. 某药物片剂内含CaCO 3、MgO 和MgCO 3及其他填充剂,现取上述片剂15片,总

重为11.0775g ,将其溶解定容至500.00mL ,从中取20.00mL ,在一定pH 条件下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浓度为0.01251mol·L ?1的EDTA 标准溶液滴定耗去21.20mL ,计算试样中Ca 、

Mg 总的质量分数(以MgO )。

解: [21.20×0.01251×(500/20)×40.304]/11077.5=2.41%

22. 称取0.5000g 煤试样,灼烧并使其中的硫完全氧化为SO 42?。将其处理成溶液,除

去重金属离子后,加入0.05000mol·L ?1BaCl 2溶液20.00mL ,使之生成BaSO 4沉淀。过量的

Ba 2+用0.02500 mol·L ?1EDTA 溶液滴定,用去20.00mL 。计算煤中硫的质量分数。 解:(0.05000×20.00-0.02500×20.00)×32.1/500=3.21%

23. 分析含铜锌镁合金时,称取0.5000g 试样,溶解配成100.00mL 溶液,吸取25.00mL ,

调pH =6,用PAN 作指示剂,用0.05000 mol·L ?1EDTA 标准溶液滴定铜和锌,用去37.30mL 。

另外又吸取25.00mL 试液,调至pH =10,加KCN ,以掩蔽铜和锌。用同浓度的EDTA 溶

液滴定镁,用去4.10mL 。然后再滴加甲醛以解蔽锌,又用同浓度EDTA 溶液滴定锌,用去

13.40mL 。计算试样中铜、锌、镁的质量分数。

解: Cu+Zn=37.30×0.05000×4=7.46 Zn=13.40×0.05000×4×65.41/500=35.06%

ω(Cu) =(7.46-2.68)×63.55/500=60.74%,ω(Mg) =4.10×0.05000×4×24.3/500=3.99%

24. 吸取水样100.00mL ,用0.01000 mol· L ?1EDTA 溶液测定硬度,消耗 EDTA 溶液

8.50mL ,计算水的硬度:①用mg·L –1 CaCO 3表示;②用硬度度数表示。

解:①0.01000×8.50×100.09/0.100=85mg·L –1,

②0.01000×8.50×56.08/(0.100×10)=4.76度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滴定

1、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为什么?

3、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4、何谓条件电极电势?它与标准电极电势有什么关系?影响条件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哪

些?

5、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变色范围各是什么?

6、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

行?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3版) 思考题和练习题解析 第一章 绪 论 1. 为什么说化学和医学的关系密切,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化学? 答:(略) 2. “1 mol 硫酸的质量是98.0g ”,对吗? 答:错误!未指明基本单元,正确说法是1 mol H 2SO 4的质量是98.0g 或1 mol [(1/2) (H 2SO 4)]的质量是49.0g 。 3. 0.4 mol H 2SO 4溶解于水,配成500 m 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A. c (H 2SO 4) = 0.8 mol ·L -1 B. c [2 1(H 2SO 4)] = 0.8 mol ·L -1 C. c [ 2 1 (H 2SO 4) ]= 0.4 mol ·L -1 D. 硫酸的浓度为0.8 mol ·L -1 答;正确的是A 。根据定义,1L 溶液中含有0.8 mol H 2SO 4,c (H 2SO 4) = 0.8 mol ·L -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可以说成“1 mol 原子O ” B. 1摩尔碳C 原子等于12g C. 1 L 溶液中含有H 2SO 4 98 g ,该溶液的摩尔浓度是1 mol ·L -1 D. 基本单元不仅可以是构成物质的任何自然存在的粒子或粒子的组合,也可以是想象的或根据需要假设的种种粒子或其分割与组合 答:正确的是D 。 A 应说成“1 mol 氧原子”; B 应为“1摩尔碳 C 原子的质量等于12g ”; C 不应该使用“摩尔浓度”,此术语已被废除。 5. 求0.100kg (2 1Ca 2+ )的物质的量。 解:M (2 1Ca 2+) =(40.08 / 2)= 20.04 (g · mol -1 ), n ( 21Ca 2+) = [ m / M (2 1Ca 2+) ] = (0.100×103 )/20.04 = 4.99 (mol) 6. 每100m L 血浆含K + 为20mg ,计算K + 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用mmol ·L -1 表示。 解:M (K + )= 39.10 g · mol -1 , n (K +)= [ m / M (K +) ] = 20 / 39.10 = 0.51 (mmol)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20分)有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规格如下:管数30根、管长 3 m、管径由25×2.5 mm,为单管程。今拟采用此换热器冷凝冷却CS2 饱和蒸汽,从饱和温度46℃冷却到10℃,CS2 走管外,其流量为250 kg/h,其冷凝潜热为356 kJ/kg,液体CS2的比热为 1.05 kJ /(kg·℃ );水走管内与CS2成总体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和30℃。已知CS2 冷凝和冷却时传热系数(以外表面积为基准)分别为K1= 232.6和K2= l16.8 W/(m2·℃),问此换热器是否适用? 1.解:CS2冷凝的热负荷:Q冷凝=250×356=89000kJ/h=24.72 KW CS2冷却的热负荷:Q 冷凝=250×1.05×(46-10)=9450kJ/h =2.6 KW 总热负荷Q 为:Q=24.7+2.63=27.3 KW 冷却水用量q m2 为:q m2=27.3 =0.261kg/s=940kg/h 4.187×(30-5) 设冷却水进入冷却段的温度为t k,则有:0.261×4.187×(t k- 5)=2.6KW 解之得:t k=7.38℃,则:(5 分) 冷凝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 m=(46-30)-(46-7.38) =25.67℃ ln46 -30 46-7.38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凝=24.7/232.6×10-3×25.67= 4.14m2,(5 分) 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m=(46-7.38)-(10-5)= 16.45℃ ln 46-7.38 (5 分)10-5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却= 2.6/116.8×10-3×16.45= 1.35m2, 冷凝、冷却共需传热面积:Σ A i=4.14+ 1.35=5.49m2,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A0=30×3.14×0.025×3=7.065>ΣA i ,所以适宜使用。(5分) 2.(20 分)某列管换热器由多根Φ 25×2.5mm的钢管组成,将流量为15×103kg/h 由20℃加热到55℃, 苯在管中的流速为0.5m/s ,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其汽化潜热为2178kJ/kg ,苯的比热容cp为1.76 kJ/kg ·K,密度ρ 为858kg/m3,粘度μ为0.52 ×10-3Pa·s,导热系数λ为0.148 W/m·K,热损失、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忽略不计,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α 为10×104 W/m2·K。试求: (1)水蒸汽用量(kg/h );(4分) (2)总传热系数K(以管外表面积为准);(7 分) (3)换热器所需管子根数n及单根管子长度L。(9 分)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 开链烃 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 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 -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2-甲基丙烷 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 ⑶己烷 ⑷3-乙基戊烷 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 ⑹2-甲基-5-乙基庚烷 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 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 H 2 CH 3 H 3C 错,2,2-二甲基丁烷 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 C C 3 错,2,3,3-三甲基戊烷 CH 3 CH 3 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 H 3C C CH 3 CH 3 3 错,2,2,3,5,6-五甲基庚烷 H 3C C H 2 CH 3 CH 3 H 3C CH 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 H 3 H C H 2 C C H 2 CH 3 CH 2CH 2CH 3 H 3C H 3C CH 2CH 3 H 2 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H 3CH C H 2 C H 3C C C 3 3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完整版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 解答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f m H ?、θ 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θr m G ?、θ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 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 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西南科技大学基础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

1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1. 从教材中可以找到下列术语的答案 2. HCl 、CH 3OH 、CH 2Cl 2和CH 3OCH 3为极性分子;Cl 2和CCl 4为非极性分子。 3. 参照表1-7 ,可以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 4.亲核试剂: Cl -, -CH 3;亲电试剂:AlCl 3,C 2H 4,CH 4,ZnCl 2,BF 3,CH 3CN ,Ag +, H +,Br +, Fe +, +NO 2,+CH 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H 2O ,CH 3OH ,HCHO 。 5.属于酸的化合物:HBr ,NH 4+;属于碱的化合物:CN -;既是酸又是碱的化合物:NH 3,HS -,H 2O ,HCO 3- 6. 按照碳骨架分类,芳香族化合物为:(1)(2)(3)(4);脂环(族)化合物为:(5)(6);开链化合物为:(7)(8)。按照官能团分类,羧酸:(2)(3)(6)(7);醇:(1)(5)(8);酚:(4)。 7.按照碳骨架分类,除了(2)和(5)之外都属于不饱和化合物。属于哪一族?(略) 2 烷烃习题参考答案 1 (1) 1° 1°1° 1°2° 2°3° 3°2-甲基-3-乙基己烷 (2)1°1°1°1°2°2°2°3°3°2°3-甲基-5-乙基庚烷 (3) 1° 1°1° 1° 1° 2°2°2°2°2° 3°4° 3,6-二甲基-3-乙基辛烷 (4) 1° 1° 1° 1°1° 1°2°2°2°2°2°3°3° 3°3° 3,5-二甲基-6-异丙基癸烷 (5) 2,3,5,5,7-五甲基辛烷 (6) 2,4,4-三甲基-5-乙基辛烷 (7) 2,7-二甲基-7-乙基壬烷 (8) 2,11,14-三甲基-7- 乙基十六烷 2 (1) (2) (3) (4) (5)CH CH 3CH 3 H 3 C (6) 3 解:烷烃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随着分子质量增加,色散力增大,使沸点升高。各异构体中,一般是直链烷烃的沸点最高,支链愈多沸点愈低。故沸点:正癸烷>正庚烷>正己烷>2-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 4解:含单电子的碳上连接的烷基越多,自由基越稳定,自由基越稳定则形成产物的机会越多。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为: ·C(CH 3)3 > ·CH(CH 3)2 > ·CH 2CH 3 > ·CH 3 5解:C n H 2n+2 = 72,所以n = 5。该烷烃的构造式为: CH 3CHCH 2CH 33 6(1)正己烷 Cl Cl Cl 2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2CH 2CH 2CH 3 CH 3CH 22CH 2CH 3 ( 2 )2-甲基戊烷 (3)2,2-二甲基丁烷 CH 3CH 3CH 3CH 2CCH 2CH 3 CH 2CCHCH 3 CH 3CCH 2CH 2 Cl Cl CH 3 CH 33 7解: 8 解:四种典型构象中分子内能最低的是对位交叉式(a),因为它的两个大基团(CH 3-和Cl-)相距最远,扭转张力最小;分子内能最高的是全重叠式(d)为它的两个大基团相距最近,扭转张力最大;其他两种构象的内能处于上述两种构象之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1-8章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标准答案-章

基础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习 题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1、求0.010kgNaOH 、0.100kg (2 1Ca 2+)、0.10kg (2 1Na 2CO 3)的物质的量。 解:(1)m (NaOH) = 0.010kg M (NaOH) = 40g ·mol -1 n (NaOH) = 40 10 = 0.25 (mol) (2)m (2 1Ca 2+) = 0.100kg M (2 1Ca 2+) = 40g ·mol -1 n (2 1Ca 2+) = 20 100 = 5.0(mol) (3)m (2 1Na 2CO 3) = 0.10kg M (2 1Na 2CO 3) = 53g ·mol -1 n (Na 2CO 3) = 53 100 = 1.89 (mol) 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026 4位 (2)0.0208 3位 (3)0.003 1位 (4)23.40 4位 (5)3000 无数位 (6)1.0×10-3 2位 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 (3)3 10 26.117.2322.3??= 5.93×10-3 (4)=???-15.2325.21032.44.52 4.6×10-2 4、(1) 以H 2SO 4为基本单元,M(H 2SO 4)=98g/mol ; (2) 以HSO 4-为基本单元,M(HSO 4-)=97g/mol ; (3) 以3H 2SO 4为基本单元,M(3H 2SO 4)=294g/mol 。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1)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 2-2 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 、S 、G 、?H 、?S 、?G 、θ f m H ?、θc m H ?、θf m G ?、θr m H ?、θm S 、 θr m S ?、θr m G ?各代表什么意义? 2-3 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指定单质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皆为零。 (2)298.15K 时,反应 O 2(g) +S(g) = SO 2(g) 的 θr m G ?、θ r m H ?、θr m S ?分别等于SO 2(g)的θf m G ?、θf m H ?、θm S 。 (3)θr m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 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HgO 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 可形成Hg (l )50.10g ,求该反应的θ r m H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 同样量的Hg (l )需吸热多少? 解:HgO= Hg(l)+1/2O 2(g) θ r m H ?=22.7×200.6/50.1=90.89 kJ·mol -1 Qv=Qp-nRT=89.65 kJ·mol -1 2-6 随温度升高,反应(1):2M(s)+O 2(g) =2MO(s)和反应(2):2C(s) +O 2(g) =2CO(g)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升高的为 (1) ,降低的为 (2) ,因此,金属氧化物MO 被硫还原反应2MO(s)+ C(s) =M(s)+ CO(g)在高温条件下 正 向自发。 2-7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此关系只适用于: A.理想气体;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敞开系统 2-8 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 A.蒸气压; B.汽化热; C.熵; D.吉布斯自由能 2-9 在298K 时,反应N 2(g)+3H 2(g) = 2NH 3(g), θr m H ?<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 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C.高温自发; D.低温自发 2-10 298K ,标准状态下,1.00g 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s),放热24.7kJ 。则θ f m H ?(MgO ,298K )等于 600.21 kJ·mol -1 。已知M(Mg)=24.3g ﹒mol -1。 2-11 已知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 (1) Cu 2O(s) +1/2O 2(g)2CuO(s) θ m r H ?= -146.02kJ·mol -1

化学工程基础试卷答案

一、判断题 1、量纲分析法的优点是:虽未减少实验的工作量,但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计算。( ) 答案:错 2、当流体充满圆管做定态流动时,单位时间通过任一截面的体积流量相等。( ) 答案:错 3、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 答案:错 4、液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流动时,如果流动阻力允许,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增大流速的效果比减小管径更为显著。( ) 答案:对 5、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属于对流传热,因为两者都伴有流体的流动。( ) 答案:对 6、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 答案:对 7、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不利于解吸。( ) 答案:错 8、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 ) 答案:错 9、设计时,若R 上升,并不意味D 下降,操作中也可能有类似情况。( ) 答案:对 10、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因而它与操作条件(压强、温度)、相平衡关系、塔板结构等无关。( ) 答案:错 二、填空题 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 、 、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 流量计测量。 答案:静止的 连通着的 同一种连续的液体 皮托 2、如下图所示,密封容器中盛有3 800/kg m ρ=的油品,U 形管中指示液为水(1000kg ρ= 3/m ),1a 、2a 、3a 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1b 、2b 、3b 及4b 也在同一高度上,1100,h mm = 2200h mm =,则各点的1a p =________,2a p =________,2=b p ________,3=b p ________, 3h =________。(表压值,均以2mmH O 为单位)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 42]][SO [B 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θ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化工原理试卷(含答案)

《化工原理》下册试题 一、填空与选择(本大题24分,每小题2分)1.在二元混合液的精馏中,为达一定分离要求所需理论板数随回流比的增加而减少,当两段操作线的交点落在平衡线上时,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块理论板,相应的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 2.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 c 。A焓;B相对湿度;C露点温度;D湿球温度。 指出“相对湿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中,哪一个参数与空气湿度无关:露点温度。 3.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在五种进料状态中过冷进料的q值最大,此时,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 远,在五种进料中,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4.若仅仅加大精馏塔的回流量,会引起以下的结果是:.A 。 A.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B.塔底产品中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C.提高塔顶产品的产量 5.在吸收操作中,下列各项数值的变化不影响吸收系数的是:A 。 A.传质单元数B.气液流量C.塔的结构尺寸 6.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填料增高一些,则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 OG基本不变,传质单元数N OG增加。(增加、减少,基本不变)8.为了保证板式塔正常操作,雾沫夹带量的限定量为e<0.1kg液体/kg气体,液相负荷上限的限定为 ≮3~ 5s 。 9.气体通过塔板的阻力可视作是气体通过干板阻力、气体通过液层表 和 表面张力引起的阻力之和。10.在吸收操作中,对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属气膜 控制,对难溶气体则属液膜控制。11.精馏过程设计时,增大操作压强,则相对挥发度减小,塔顶温度增加,塔底温度 增加 (增大,减小,不变,确定) 12.在多组分精馏时需确定关键组分,通常塔顶规定重关键组分的组成,塔底规定轻 关键组分的组成。(轻、重) 二、(本题24分) 有苯和甲苯混合物,含苯0.40,流量为1000 kmol/h,在一常压精馏塔内进行分离,要求塔顶馏出液中含苯90%以上(以上均为摩尔分率),苯回收率不低于90%,泡点进料,泡点回流,取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已知相对挥发度α= 2.5,试求: (1)塔顶产品量D; (2)塔底残液量W及组成x w; (3)最小回流比; 二、(本题24分)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基础理论习题附标准答案

第一章 1写出下列聚合物的英文缩写及结构式,并按主链结构进行分类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 1简述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及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 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自由基聚合的三步基元反应中,链引发是控制整个聚合速率的关键,链增长和链终止是一对竞争反应,受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简述聚合度增大的高分子化学反应主要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聚合度增大的高分子化学反应主要有:交联反应、接枝反应、扩链反应

交联反应是指:聚合物分子链间通过化学键连接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的过程,如:用硫或硫化物使橡胶交联硫化;用过氧化物使聚乙烯交联提高聚乙烯管材的耐压等级及耐热性。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接枝反应是指:在高分子主链上接上结构、组成不同支链的化学反应,如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用作PA/PP共混物的相容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扩链反应是指:通过链末端功能基反应形成聚合度增大了的线形高分子链的过 程。如将回收PET树脂经扩链反应制备高粘度PET。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第三章 1根据链结构,将下列聚合物按柔顺性大小排序并说明原因: (1)PE, PP, PS,聚二甲基硅氧烷 柔顺性从大到小顺序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原因: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为碳链聚合物,而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杂链高分子,Si-0键键长、键角比C-C大,且0原子上没有取代基,因此单键内旋转受到的阻碍少,分子链柔顺性最高,另外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三种碳链聚合物相比,取代基(或侧基)体积依次增大,对C-C单键内选择阻碍增加, 大分子链柔顺性依次降低。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PP,PVC,PAN 柔顺性从大到小依次为:PP> PVC > PAN 原因:以上三种聚合物均为碳链聚合物,取代基的极性-CH3,-Cl,-CN依次增强,取代基极性增大,大分子链之间相互作用力增强,对主链C-C单键内旋转阻碍增大,因此,大分子链柔顺性依次降低謀养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3)PE,POM,PS 柔顺性从大到小依次为:POM > PE> PS 原因:POM (-O-CH2-)为杂链聚合物,0原子上没有其他取代基,且0-C单键的键长、键角均大于C-C键,所以POM大分子链柔顺性最好,PE和PS相比,PS含有苯环取代基,体积大,造成与之相连的PS大分子主链上的C-C内旋转受到阻碍较大,因此PS大分子链的柔顺性最差。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2从结构观点分析,比较下列高聚物中结晶能力的强弱并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HDPE,等规PP,无规PP,等规PS

化工原理考试习题(含答案) ()

化工原理(上)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括号内、四选一) 1.遵循流体动力学规律的单元操作是( A )。 A、沉降 B、蒸发 C、冷冻 D、干燥 2.U型管液柱压力计两管的液柱差稳定时,在管中任意一个截面上左右两端所受压力( A )。 A、相等 B、不相等 C、有变化 D、无法确定 3.以下有关全回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对角线重合 B、此时所需理论塔板数量多 C、塔顶产品产出量多 D、此时所用回流比最小4.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 B )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A、相对挥发度 B、溶解度 C、气化速度 D、电离度 5.压力表在刻度盘上有红线是表示( C )。 A、设计压力、 B、公称压力 C、最高工作压力 D、最低工作压力6.某车间测得一精馏塔得真空度为540mmHg,绝对压强为100mm/Hg,则当地大气压为( C )mmHg。 A、440 B、540 C、640 D、760 7. 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时,( A )下吸收效果最好。 A.低温高压B.高温高压 C.高温低压D.低温低压 8. 表压值是从压强表上读得的,它表示的是( A )。 A.比大气压强高出的部分 B.设备的真实压力 C.比大气压强低的部分 D.大气压强 9. 离心泵在停泵时,应先关闭出口阀,再停电机,这是为了防止( C )。 A.汽蚀现象 B.电流过大 C.高压流体倒流 D.气缚现象 10. 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 )。 A.气体混合物 B.液体均相混合物 C.互不溶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 11.当液体内部任一点的压强有变化时,将使液体内部其它各点的压强( B )。 A.发生变化 B.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C.不变化 D.发生不同情况的变化 12. 气体压送机械的出口压强与进口压强之比在4以上的是( B )。 A.鼓风机 B.压缩机 C.通风机 D.真空泵13.某气相混合物由甲.乙两组分组成,甲组分占体积70%,乙组分占体积30%,那么( B )。

基础化学习题及详细答案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 难题解析[TOP] 例3-1 (1) 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溶液pH值为4.66,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 mmol·L-1,求混合前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各为多少?(2)若此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溶液pH和渗透浓度各为多少?(已知H3PO4:p K a1=2.16;p K a2=7.21;p K a3=12.32) 分析(1) 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由pH=4.66知混合后只有NaH2PO4,那么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再由混合溶液渗透浓度求得NaOH和H3PO4溶液的浓度。(2)NaOH和H3PO4以2:1体积混合,可计算出溶液pH和渗透浓度。 解(1)因NaOH和H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4.66=(p K a1+p K a2)/2,可判断混合溶液只含有NaH2PO4,因此混合前NaOH和H3PO4浓度相等,又混合溶液的渗透浓度为200 mmol·L-1,即 2×c(NaH2PO4)= 200 mmol·L-1 c(NaH2PO4)= 0.10 mol·L-1 根据c(NaH2PO4)推出混合前c(NaOH)= 0.20 mol·L-1,c(H3PO4)= 0.20 mol·L-1 (2) NaOH和H3PO4溶液以2:1的体积混合发生的反应为: 2NaOH(aq) + H3PO4(aq)Na2HPO4(aq) + 2H2O(aq) 由于混合前c(NaOH)= 0.20 mol·L-1,c(H3PO4)=0.20 mol·L-1,混合后溶液只含有Na2HPO4,浓度为 c(Na2HPO4)= (2/3)×0.20 mol·L-1 因此溶液的渗透浓度为3×(2/3)×0.20×1000 mmol·L-1=400 mmol·L-1 由于混合溶液只含有Na2HPO4两性物质, pH=(p K a2 + p K a3)/2=(7.21+12.32)/2=9.76 例3-2在0.100 mol·L-1HA溶液的解离度α为1.32%,(1)计算HA的解离常数。(2)如果在1.00 L该溶液中加入固体NaA (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使其浓度为0.100 mol·L-1,计算溶液的H3O+离子浓度和解离度。 分析(1)由HA的浓度和解离度,可计算出HA溶液平衡后[H3O+]、[A-]、[HA],再通过K a= [HA]] ][A O [H 3- + 即可计算出HA的解离常数。(2)可先通过计算加入固体NaA后的[A-]和[HA],则用α=[H3O+]/c(HA)和

基础化学第二章后习题标准答案

第二章后习题答案 习题 1. 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2.34 kPa 。若于100g 水中溶有10.0 g 蔗糖(M r = 342),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解 根据 B A A A n n n x +=, mo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l 0292.0mol g 342g 0.10)(1=?=-蔗糖n 995.0mol 0292.0mol 56.5mol 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 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 2. 甲溶液由1.68 g 蔗糖(M r =342)和20.00 g 水组成,乙溶液由2.45 g (M r = 690)的某非电解质和20.00 g 水组成。 ⑴ 在相同温度下,哪份溶液的蒸气压高? ⑵ 将两份溶液放入同一个恒温密闭的钟罩里,时间足够长,两份溶液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⑶ 当达到系统蒸气压平衡时,转移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 (1) mol 004912.0mol g 342g 68.1)(1=?=-甲n mol 003551.0mol g 690g 45.2)(1=?= -乙n 1kg mol 2456.0kg 0200.0mol 004912.0-?== (甲)b 1kg mol 1775.0kg 0200.0mol 003551.0-?==(乙)b 溶液乙的蒸气压下降小,故蒸气压高。 (2)乙溶液浓度变浓, 甲溶液浓度变稀。因为浓度不同的溶液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

由于B b 不同,P 不同, 蒸发与凝聚速度不同。乙溶液蒸气压高,溶剂蒸发速度大于甲溶液蒸发速度,所以溶液乙中溶剂可以转移到甲溶液。 (3)设由乙溶液转移到甲溶液的水为x(g ), 当两者蒸气压相等时,则 (乙) 甲b b =)( g )00.20(mol 003551.0g )00.20(mol 004912.0x x -=+ x = 3.22g 3. 将2.80 g 难挥发性物质溶于100 g 水中,该溶液在101.3 kPa 下,沸点为100.51℃ 。求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此溶液的凝固点。(K b = 0.512 K ·kg ·mol -1,K f = 1.86K ·kg ·mol -1) 解 K 51.0K )15.27300.100(K )15.27351.100(0b b b =+-+=-=?T T T 11b b B kg mol 996.0mol kg K 512.0K 51.0Δ--?=??==K T b 11B r mol g 1.28kg 100.0kg mol 996.0g 80.2--?=??== V b m M K 85.1kg m ol 996.0m ol kg K 86.111B f f =????==?--b K T 该溶液的凝固点f T 为-1.85℃ 4. 烟草有害成分尼古丁的实验式是C 5H 7N ,今将538 mg 尼古丁溶于10.0 g 水,所得溶液在101.3 kPa 下的沸点是100.17 ℃。求尼古丁的分子式。 解 K 17.00b b b =-=?T T T 11 b b B kg mol 332.0mol kg K 512.0K 17.0Δ--?=??==K T b 11B r m ol g 162kg m ol 332.0kg 0100.0g 538.0--?=??==b m M 尼古丁的分子式为: 21410N H C 5. 溶解3.24 g 硫于40.0 g 苯中,苯的凝固点降低1.62℃。求此溶液中硫分子是由几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