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

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利设施

【发文字号】岫政办发[2012]25号

【发布部门】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

【发布日期】2012.06.11

【实施日期】2012.06.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岫岩满族自治县政府关于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

(岫政办发〔2012〕2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县政府各相关部门:

为全面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刘世敏副县长

副组长:肖文臣县水利局局长

成员:王永喜县编办主任

孙博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战秀县财政局副局长刘洋县公安局副局长孙鹏牧牛镇镇长

胡相荣三家子镇镇长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2018年8月28日)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必须执行的,今天,我就结合质量考核、新政策、农垦实际,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建设管理程序,重点是下去检查,怎么检查,检查什么,使垦区建设管理工作更趋程序化、规范化。 一、项目法人主要完成的事项 1、项目法人组建。小水就是农场,大水就是灌区管理站或新成立的建设管理处,要有正式文件明确技术负责人和内设机构(综合、技术、质量、安全、财务等)。 2、质量与安全终身责任制。落实责任制,厅里规定逐级签订责任状,如站长、副站长、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逐级签订;在明显部位设置标牌,公示质量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要求未竣工建筑物工程全部设置(一般大理石的)。 3、管理制度。是内控的一种手段。包括招标制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检查制度一定要包括强制性条文的检查,全称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16版),这是严格执行的,也是行业检查新的重点。 4、应办理的手续。一是项目法人在工程开工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二是及时报送开工备案手续(行政许可取消下水利部下的通知变成备案);三是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质量监督机构,项目划分进行调整时应

重新报送质量监督机构;主体工程开工初期应将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及标准分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四是将法人验收计划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和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五是重大设计变更文件应按原报审程序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六是质量缺陷备案表应及时报送质量监督机构。 5、主要责任履约。项目法人应对施工、监理等现场管理机构主要人员变更进行审批,要求双方以正式文件形式履行;一般设计变更文件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确认后实施,并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必要时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设计变更文件批准后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实施;按相关规定要求组织(或委托监理)对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工程完工等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是工程结算、质量保证金退还的依据,如一个标段只有一个单位工程,可以把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合并进行。 6、参建单位检查。项目法人与参建单位签订委托合同,要使用行业合同文本;对参建单位的检查包括对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要有书面材料,检查组和被检查单位要有签字,有整改回复。积极推进项目法人抽检,大水工程必须执行三检制。 二、设计单位主要完成的事项(检查设计单位,检查什么) 1、现场服务体系建立。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设立现场设计代表机构或派驻设计代表,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设计代表,要有委派函;建立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核、会签批准等内部制度;在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建立信

2020年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自检报告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自检报告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自检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 **县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依据**县水利水保局、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于**年3月12日开始实施至**年4月25日完成所有工作任务,经县级自验,认为圆满完成了实施方案中的全部任务,现将自验情况报告如下: **县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根据山西省水利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 ___、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晋水农水[**]416号)、xx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___》(晋水农水[**]489号)和运城市水务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以站为主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经过有关部门协调工作,完成了所有工作内容,并以此方案为依据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该项目下达后,我们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水利、编办、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对十个乡镇水管站,逐一进行达标升级。项目完成后,组织专人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坐下来认真研究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按照实施方案内容,认真落实了机构设置,每个乡镇设一个水管站,理顺了现有编制,缺额人员补充到位。人员工资已纳入了县财政开支,经费有了保障;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达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有七乡镇水管站办公场所临时设在乡镇政府院内,有三个乡镇办公场所结合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驻扎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站,部分乡镇水管站陆续配备了仪器设备。 (一)明确机构性质与职能。我们把乡镇水管站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将其职责明确为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和水利科技推广等工作,协助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承担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与运行,调解水事纠纷,组织开展水法法宣传等。 (二)理顺机构管理体制。我们把各乡镇水管站确定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单位性质确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经费纳

定陶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11000326.html, 定陶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 作者:王昌杰苏子文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5期 摘要:定陶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利发展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三化六统一”的水利建设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了职能清晰、责权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字: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近年来,定陶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利发展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三化(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六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水源布置、统一稽查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的水利建设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了职能清晰、责权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推进了水利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上,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实际,扎实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县12个乡镇办事处已全部设立水利站,落实人员编制48人,选聘村水利员367人,组建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12个,成立了县级灌溉服务中心,下设基层服务站8个,通过考试聘用配齐了村级管理员。 2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成果 2.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决策部署。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水利发展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务局、编办、财政局、人社局以及12个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按照“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要求,构建了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重点,基层水利管理协调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2.2健全基层服务机构,大力提升水利公共服务效能。 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和村水利员组成的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是基层水利公共服务的主体。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定政发〔2012〕73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思考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16T15:12:19.000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6期作者:奉智丹 [导读] 本文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富州瑶族自治县水利电力局 542799 【摘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在水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为基层水利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组织与机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单位,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末梢,同时也是水利工作全面实现其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文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问题;措施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在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承担农村水利工程调度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 年,中央、国务院出台 1 号文件聚焦水利,对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因此,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直接服务于 “三农”的主体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的增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中央做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利已进入全面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水利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以确保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水利改革顺利推进。但是,由于水务部门是一个专业技术性十分强的业务管理及服务职能机构,而大量需要的勘测、设计及工程建设管理的院校毕业业务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因此,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管理体制问题 部分基层水利单位由乡镇直接领导,水利站员工为乡镇编制,其工作考核、福利待遇由乡镇决定,水利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没有管理权限,以致于基层水利单位与水利部门工作存在脱节现象。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水利站员工更愿意接受乡镇政府工作的安排,个别市县的乡镇水利站人员身兼数职,兼任土地、农业、林业、民政等工作,在当前基层工作复杂难办的形势下,被抽调和临时派遣的工作更多,不能较好地履行水利建设与管理职能。部分乡镇把水利员作为机动力量使用,任意指派,造成部分水利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防汛抗旱等突击性水利任务调用力量难,水利建设、工程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受到的影响较大。 2.2、基层水利管理队伍管理服务能力低,责任意识不强 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理顺时间短,村级水管员、库管员队伍刚刚组建,有的地区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缺乏认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未能有效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问题。在人员划转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受体制、原有人员如何安置等问题的制约,导致现有水利站人员技术力量不足,一些人员不具备水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法独立开展技术工作。另外,有些地方虽管理模式和职责已明确,但还存在着:与乡镇工作衔接不紧密,部分乡镇管人不管经费,抽调水利员从事非业务工作,以及县(区)相关部门借调走部分人员,致使基层站人力短缺,严重影响业务工作开展等问题。 2.3、基层水利服务单位经费保障困难 由于基层财政困难,县(市、区)水利服务单位核定的“两费”(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标准较低,落实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虽然经费来源靠区财政拨款,但其经费来源单一,服务面积广,工程实施越多,经费使用越多,又无其它经费投入,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有些站人员的旅差费都很难支付,一些经费开支靠借垫。而建设扶持资金渠道,也尚未通畅,激励机制还未形成。急需各级财政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用水组织的建设。 3、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组织的建议 近年来,乡镇水利服务管理单位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服务能力不强、职工队伍不稳等问题日益恶化,服务职能逐步减弱、退化,导致一系列连环“恶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管护机制缺乏,“ 三无 ” (无机制、无人员、无资金)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农村水利工程难于维持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应进一步加快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探索建立职能明确、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3.1、强化组织及调度机制 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县水利部门必须加强基层水利队伍管理,各县应成立乡镇水利站专管部门,全面负责辖区乡镇水利站及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和组织。另一方面加强工作调度。乡镇水利站应做到制度全、岗位清、任务明。有效开展工作调度,建立奖惩制度,对水管员、库管员进行日常和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待遇,对村级水管员、库管员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和资产登记制度,建立设备仪器入库、出库登记制度,确保资产不流失。 3.2、落实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 按批复编制数量,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原则,补充人员到位,保证真正学水利、懂水利的人进入基层水利管理服务队伍,保证水利站员工有能力干、愿意干,更好地承担起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任务。按照“保证供给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的要求,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其他水利建设项目资金适当给予倾斜,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资渠道。第一,可以从水费和相关水规费中安排资金用于基层水利站工作条件建设。第二,结合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支持基层水利站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当地目前实际情况,可以结合水利重点县项目、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等,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第三,基层水利站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必须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水利队伍的相对稳定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第四,可以从小型工程承包管理费或其他农田水利工程租赁费中拿出部分用于办公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 3.3、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基层水利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即时化、常规化等多元特点,单一的公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已无法满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且末县水利局 2014年11月

目录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错误!未指定书签。 2、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采集传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数据存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应用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展示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资金筹措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加强领导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且末县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本公司把“建精品工程,创文明工地”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将编制运用于本工程的质量计划,作为《质量保证手册》、《质量程序文件》的补充,按照贯标要求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组建现场试验室。认真贯彻我公司“信守合同,科学管理,质量第一,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确保实现我公司承诺的工程质量目标。 1.1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1.2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 4、《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00); 5、《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 6、《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 235—1999); 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1998); 8、《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994); 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2001)。 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11、《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2006); 12、《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00);

13、《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SD 120—1984); 1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1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 1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00)。 17、《低热微膨胀水泥》(GB 2938—2008); 18、《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 146—1990); 2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 2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32—1992); 23、《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T 5207—2005); 24、《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 5169—2002); 2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26、《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 一2000); 27、《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 28、《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2002); 2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1995); 30、《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 40:92)。 1.3质量保证体系 我单位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在施工过程中将按照上述质量保证模式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

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河南省水利厅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水利大省。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连续几年遭受旱涝灾害的情况下,2006至2010年我省粮食产量连续突破1000亿斤,今年通过实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河南夏粮又喜获丰收,总产量达626.3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河南省水利厅党组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农村水利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8月25日,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成立基层水利服务组织654个,落实人员编制2800人,落实人员经费2472.1万元,落实办公经费706.9万元,落实办公场地21.8万平方米。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提高认识,精心安排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河南省农村水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着眼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大局,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增强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不断突出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增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紧迫性的认识。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体上建设滞后、管理缺位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一方面,投资缺口较大,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低、工程老化失修、除涝标准低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省还有1600万亩的麦播耕地还属于“望天收”,小型农田水利基本上还在“吃老本”,修建于20年前的田间桥、涵、闸等由于缺乏投资、管护不到位,损毁比例达60%;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不健全,缺少专人管理和养护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长久下去,将造成新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出现新的病情和险情、效益衰减的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农业灌溉、防汛抗旱效益的发挥和工程安全问题。我们各级水利部门认识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晚建不如早建,小建不如大建,只有下决心完善机构和充实人员,重新整合力量,转变工作职能,创新运行机制,才能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是提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现实性的认识。在我省的乡镇机构改革中为解决乡镇事业站所机构多、人员多、经费缺乏保障、运转困难的问题,片面强调减人减事减支,多数乡镇水利站被简单地撤并,资产大多被分割平调,人员被大量分流或安排从事其他工作,公共服务能力受到削弱。服务机构的长期缺失造成小型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效益严重衰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处于“农民不管、集体不管、机构不管”的“三不管”状态,相当一部分与农民群众有着直接关系的小型水利工程缺少维修养护、损毁严重,难以发挥效益。我们认识到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立足提升公益性服务功能,着力解决经费保障、服务手段、人才支撑等关键问题。

全力推进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访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 第3400期出版日期:2013-09-27 □本报记者刘文杰王华赵新 记者:如何深刻认识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曹金萍: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山东省委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水利管理方面,两个1号文件将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最重要的机制创新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其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水利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以乡镇水利站为核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促进水利事业尤其是农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充分证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为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此复杂的工程,如何管好用好是一个大课题,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水利服务功能不断拓展的必然要求。从山东水利发展现状来看,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题中之意就是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最终要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基层水利必须有人干、有人管。 四是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科技化。可以说,水利科技的推广应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要管好用好这些先进的水利设施,没有健全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也是不可能的。 五是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是水利更好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的水利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既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也有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去落实。 记者:如何准确把握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的含义? 曹金萍:总结多年来各地在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中的实践经验,山东提出了构建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架构。就此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第一,关于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基层水利管理协调服务组织是整个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主要职责是对辖区内的涉水事务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是水行政职能在乡、村两级的延伸。设置村级水利员是一个新事物,过去一些村级公益性的水事活动没有专人管理,直接影响了各项水利政策的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设立村级水利员,就是要使他们担负起村级公益性社会水事的管理职责。 第二,关于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组织。这个服务组织可以统称为水利专业服务组织,是水利基层服务的技术支撑和重要的依靠力量。实践证明,水利专业服务组织应该走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实现良性运行的路子。 第三,关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目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农民用水合作社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农民用水合作社是由一定区域的供水户、用水户发起成立的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具有经营性,是企业法人。农

多措并举 攻坚突破 奋力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1

多措并举攻坚突破奋力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南方片) 上的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11-8-30 ——在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南方片)上的交流材料 湖北:多措并举攻坚突破奋力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011年8月19日 湖北省水利厅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是水利工作的根基和触角;健全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是水利服务“三农”、改善民生、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多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摆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提高水利行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坚持党政主导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典型引路带动、组织群众互动,大力推进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抗旱服务队建设,收到较好成效,在一些农村地区初步建立起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据统计,我省已在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按流域(水系)或乡镇组建水利管理站378个,核定财政供养事业编制1777名,山区和丘陵地区落实财政承担经费的乡镇水利公益服务人员2175人;在各大中型灌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125个,会员205万户、695万人,管理支渠以下渠道55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872万亩;省、市、县三级共组建防汛抗旱服务队98个,队员2620人,配备各类抗旱机具设备3185台套,抗旱浇灌能力12.6万亩/天。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建设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给力。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亲自进行安排部署。2005年,在全省乡镇水利站已经全部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七站八所”一起撤销转制的情况下,鉴于实际工作需要和水利工作的特殊性,在时任省委主要领导的关心重视下,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3号)中出台了“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组建水利管理站”的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分管副省长赵斌在相关会议上亲自进行部署。各市、县党委、政府对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更加重视,今年以来已有竹溪、竹山、茅箭、武当山、松滋等县(区)新建水利管理站31个。 二是水利部门持续加力。省水利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这些年来一直把加强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当做一项事关水利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紧抓不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收到实效。2004年,厅机关成立了乡镇水利站改革工作办公室,由厅长亲自抓,分管厅长具体抓,常备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保持在6~8名。为了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厅里通过组织调研、兴办试点、检查督办、横向沟通、向上汇报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寻求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全力以赴推动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在乡镇水利站改革上,厅里先后组织了4次全省性调研活动、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进行了5次专项督查、开展了1次理论研讨、组织了20多批次市、县人员到潜江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2008~2010年连续3年向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力求破解山区和丘陵地区乡镇水利站改革难题。在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上,厅里兴办了宜昌东风渠灌区、漳河灌区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

××××××××××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一、质量方针和目标 1、公司质量管理原则:体系·制度.控制。 体系:健全、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度: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验收制度。控制:科学的施工预控和过程控制措施。质量保证要素:人·机·料·法·环 2、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 (1)总体质量目标:质量“合格”标准,工程质量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优良”工程。 (2)具体质量目标:确保各检验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元工程合格率100%。 (3)施工技术资料真实、齐全,及时、准确,工程档案资料符合要求; 二、质量保证体系 1、我公司已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我们将严格按照该体系的要求组织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 2、建立工程质量管理网络组织机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行工程目标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分项样板制,贯彻实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 3、项目部在公司授权下履行本工程的施工合同,严格执行国家和各

级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质量法规,以Is0900l标准为管理标准,依据公司制订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进行工作,把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质量职能部门组织起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机构,精心制订质量管理监督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形成一个互相协调的有机整体,不断地改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对本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对施工质量全面负责。 4、技术、质量交底要层层落实,建立由公司专职质量员、项目部负责人和班组质量员参加的施工质量管理网,明确各自责任,齐心协力抓好本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或工程开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向班组长和施工员交清技术要点、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施工员负责现场贯彻和指导。 5、质量管理体系 如下图所示:

关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关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破题 10经济社会王喆洪磊 10法学周婷婷 摘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具有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承担农村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的职能作用,是水利直接服务于“三农”的主体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笔者主要以鲁岗村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征程中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当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鲁岗村“最后一公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议策略 小水利是整个水利系统的神经末梢,是惠及农民、农业的最直接的水利设施。从水源地到农田,通常仅一两公里长的沟渠,这些遍布田间的小型电灌站、塘坝、水渠等“小水利”工程,一直被喻为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制约效益发挥的最薄弱环节正是“最后一公里”的缺位问题。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水库枢纽没有渠道,是畅通不起来的。但由于多年投入欠账和制度缺失,导致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另外农田水利是公共品,私人投入激励不足,农民不愿意进行投资;而且,国家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出现偏差,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由于大江大河的治理,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只有40%,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就更微乎其微。这些积弊,使“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农村水利陷入了基本靠天吃饭的尴尬循环。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发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必由之路。下面,就将从“最后一公里”困境谈起,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鲁岗村的实际调研入手,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做详尽探讨。 一、调查地基本情况 鲁岗村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江南丘陵,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

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_0

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利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省水利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张家口市水务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全县水利事业长期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目标要求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难以支撑全县

水利事业的发展。我县现有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管理不规范、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我县以全面提高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明确公益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机制为重点,到2014年6月,建立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二、实施内容(一)科学设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推行以乡镇为单元设置基层水利站的模式,对全县现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整合,设立18个基层水利服务站,覆盖全县18个乡镇。(二)明确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性质与职能。进一步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属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主要职能:负责辖区的防汛抗旱、农业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科技推广等工作,承担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指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范文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枣枣庄庄市市************((******))治治理理工工程程 质质量量管管理理体体系系与与保保证证措措施施 ******** 枣庄市******(***)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 8月 质质量量管管理理体体系系与与保保证证措措施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本公司把“建精品工程,创文明工地”放

在各项工作首位,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将编制运用于本工程的质量计划,作为《质量保证手册》、《质量程序文件》的补充,按照贯标要求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组建现场试验室。认真贯彻我公司“信守合同,科学管理,质量第一,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确保实现我公司承诺的工程质量目标。 1 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2 质量保证体系 我单位已经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施工过程中将按照上述质量保证模式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由工程技术、质量检查、试验、机械、物资、财务、工程队长及队技术主管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创优目标。成立以指挥部总工程师为组长的科技攻关小组和以队技术主管为组长的创优攻关QC小组,由工程技术部门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环境特点制定创优规划和详细的创优措施。QC小组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活动,分析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问题,查找原因,制定对策,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质检部门负责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审。工程队根据指挥部创优规划及工程特点成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和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学习、质量教育、督促检查和质量评比。 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要健全队伍、转变作风,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投入持续加大,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核心主导力量,在组织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开展农村水资源管理,协助防汛抗旱,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水利服务等方面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与否,关系到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农民群众利益的维护与保障、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已经成为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行动措施。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立足于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组织,加快机革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能力建设,明确职能,加强用人制度改革,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供核心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保证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满足地方发展实际需要。 三是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改革用人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四是坚持各级财政共同保障的原则。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负担,在办公条件和装备上结合中央水利项目与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使之与人员机构、服务职能相适应。 五是坚持公益性职能的原则。明确权责,规范管理,确保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 (三)总体目标 着眼于我省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

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活动方案

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活动方案 今年6月是全国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为了切实做好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现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制定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活动主题 总体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紧紧围绕上级“安全生产月”总体部署和各项安全生产目标,紧密结合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工地、面向群众、面向施工一线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促进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局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活动主题是:“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安全生产月”要突出主题,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突出抓好高危作业和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安全监管体制和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活动时间: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

组织机构: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由市水利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水利站、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水务有限公司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本辖区的“安全生产月”活动。 二、活动形式和主要内容 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在重点水利工程所在地、水利工程建设工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场所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张贴安全宣传标语和主题宣传画;利用短信平台发送安全生产公益短信;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局各业务科室技术人员、镇水利站工程员和机电工辅导员,要深入水利工程现场,为水库工程、灌排站生产管理人员讲授工程安全运行知识;水务有限公司及各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要深入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现场,督促一线工作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加快安全措施的落实。 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1、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施工、安全资质管理、审核,施工围堰和导流设施的度汛安全,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情况;施工现场管理秩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搭建质量,高空、高坡、深基坑施工保护措施,起重设备、工程车辆使用和管理,工地用电管理及职工食堂卫生等。 2、水利工程管理:泵站安全管理与运行状况,规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水库大坝及配套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运行现状;病

智慧水利方案

“智慧水利”建设方案介绍 1.智慧水利内涵 “智慧水利”建设就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可概括为“物联感知、互联互通、科学决策、智能管理”。 智慧水利的核心就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具体表现在: ●更全面灵活的水利行业内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与相互 感知能力。 ●更高效安全的水利信息处理与资源整合能力。 ●更科学的水利监测、预警、分析、预测与决策能力。 ●更高水平的水利设施远距离控制与智能化执行能力。 ●更协调的水利业务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 2.总体目标 “智慧水利”的总体建设目标就是: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建成水利信息基础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水利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科学的决策、更高效智能的管理”的智慧水利管理体系,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 3.总体框架

4.建设内容 4.1.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就是水利综合业务应用的基石,“智慧水利”建设需要在现有信息采集设施基础上,针对采集站点种类,空间密度、时间频度,数据精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为水利智慧应用提供基本支撑。同时全面建设闸泵等工程的远程控制系统,提高工程调度执行的效率,实现工程智能化、精细化调度。 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4.1.1.水文监测体系 包括降雨信息监测、水位信息监测、潮位信息监测、流量信息监测、蒸发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4.1.2.水环境监测体系 主要包括水质信息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排污口监测等 4.1.3.工程运行监控体系 主要包括水库、闸门、泵站远程测控,大坝、堤防、海塘安全监测、取水口监测、视频监控系统等 4.2.基础运行环境建设 4.2.1.云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就是智慧水利综合业务信息汇集、存储与管理、交换与服务的中心。数据中心通过有序汇集基础感知信息,形成有用与可用的信息资源,通过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共享、改进工作模式、降低业务成本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机房及软硬件设备 建设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的现代化中心机房,并配套建设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保障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2)水利综合数据库 依托水利行业数据库标准,同时结合区域水利业务特征,构建水利综合业务数据库,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存储与管理。 (3)水利信息服务总线 以水利综合数据库为依托,构建水利综合信息服务总线,实现多层次、多方面水利信息的深度交换、汇聚与挖掘,形成水利行业信息枢纽,为智慧化应用提供统 一、高效、标准化的数据交换与服务发布平台。 4.2.2.指挥调度中心 指挥调度中心就是“智慧水利”综合信息展示、决策指挥调度、视频会商以及日常会议的主要场所。因此需要保证其布局合理、功能健全、配套设施完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指挥中心、工程调度中心、专家会商室、值班室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