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央视国际(2003-07-31 09:51:19)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邓晓宝

进入21世纪,新军事变革掀起的巨大浪潮,使战争形态进入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新的变化引人注目。如果说,20世纪末战争出现“攻防界限淡化” 、“前后方界限淡化”和“作战层次界限淡化”等特征,是机械化战争进入高级阶段的高度立体性和快速流动性所决定的,那么,进入21世纪初,在高技术战争日趋成熟并迈入信息化战争的初级阶段后,战争形态还将发生一系列更为深刻的“界限”变化。

演变之一:大战与小战影响的界限

从一国情况看,在以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为标志的机械化战争中,局部战争的作用范围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尽管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的范围仍然有限,但信息攻防作战的范围却很可能是全面性的。并且,未来信息化战争还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对敌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目标及要害目标实施有重点的精确打击,达成小战大胜的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发生在一些重要地区的局部战争的影响并非是局部性的。如前不久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就牵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敏感神经;一些突发性的事态和特殊的战争,如“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无疑是震撼全球并且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变。在大国、强国之间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军事力量仍然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牵制或制约性作用,其作用方式之一就是打可以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局部战争。以伊拉克战争为例,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且还改写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和战略格局。

演变之二:战与非战的界限

从形式上看,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与和平之间以往泾渭分明的界线将进一步淡化,甚至可能出现没有截然区分的情况。这是由信息战和特殊条件下作战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机械化战争是以火力打击和兵力出击为发起战争标志的,而信息化战争则有其崭新的形式。在战争发起阶段,可能首先实施信息攻击。而广义的网络电子战平时就在进行,所以,被攻击方难以从信息攻击中作出敌军是否开战和本国是否需要转入战争状态的确切判断。另一方面,在特殊条件下的作战中,威慑与实战是相统一的。在

伊拉克战争之前,美英联军对伊方的军事打击从未间断,甚至进行了长达半年多的先期作战,伊拉克可以说一直处于准战争状态。恐怖袭击等特殊的作战方式则无时不在人们心理投下战争的阴影。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表明,不仅开战的时机难以界定,而且结束战争的时间也不是一相情愿的。美军攻战伊拉克全境后,至今仍然深受非正规作战袭扰之苦就证明了此点。

演变之三:作战样式的界限

随着军队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中心战、网电一体战等新的作战形式相继涌现,正在改变和取代传统的作战样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作战形式,强调参战力量的系统集成和作战行动的整体联动,任何具体的作战样式都属于联合战役或战术范畴,其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火力打击与支援保障等行动的内容和程式是一致的。而且未来信息化的作战部队将是多能型的,不同样式之间的行为差距将大大缩小。一次战争和战役中不同作战样式转换频繁,过渡期将大大缩短甚至消失。

演变之四:军种作战功能的界限

现代世界军种体制从一军制到五军制都有。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多维一体的联合作战需求将逐渐弥和军种之间在作战功能上的差距。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海军正在大力发展空中力量和陆战力量,陆军也呈现出加强飞行化作战力量建设的势头,国土防卫不仅促使空军同时加强空中打击力量和地面抗击力量的建设,而且促成将空中、空间力量的一体化。因而,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参战力量的体制很可能会由以作战平台类别为主相区分,转向以作战任务为主相统一上来。即按区域和任务,对空中、陆地、海上部队实行一体化的编成,军种体制的壁垒最终将被打破。作战力量将实行以小型多功能部队为基本单元,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灵活组合的模块集成式编制。目前,加拿大军队就已取消军种体制,实行按区域任务编组部队的一军体制。而美军近年来试验编组的各类联合特遣部队,也使以往井水不犯河水的军种体制开始动摇,这种变化既预示着未来军队体制编制建设的方向,也预示着未来战场上混成军的出现。

演变之五:参战力量的主从界限

在系统集成的作战力量中,技术支持系统、火力打击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等同样重要。在非接触作战中,前沿部署与纵深配置、战区内与战区外参战人员的作战环境相似或相同。参战力量中出现任何一块“短板”,都会降低军队整体作战的能力。在网络战和特种战中,非军人同样可以成为战斗人员,非军事机构同样可以参与军事活动。信息化战争更加依赖社会科技力量的参与和保障。新技术兵器的首批操作者将是它的设计者和制造者;许多技术性和社会性强的军事任务将以法律和合同的方式交由地方完成。那种传统的作战力量之间的主从关系趋于模糊。

应当指出,上述情况是战争形态处于转变期出现的动态特征。未来战争的形态终将由变革过程中的模糊状态走向新质意义上的明晰和确定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开展,在导致战争形态出现诸多演变新趋向的同时,也在催生着新的战争机制和新的作战原则。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战争形态转型的步伐必会大大加快。

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反映了战争的重心从物质资源到信息资源的转变,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制胜因素,信息化优势将成为军事力量对比的突出优势。信息化战争的本质是智能战争。未来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将更好地体现人的意志,信息化战争将更快捷地体现和达成国家意志。在信息化战争中,人的因素与武器装备的因素将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定位,实现更为紧密的契合。美军在其“ 网络中心战”构想中,提出了未来战争将在认知域、信息域和物理域同时展开的理念,力求把传统战争中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引向在信息化战争中的统一。而在这些新的战争机制作用下,一系列新的作战理念也应世而出:

———高技术非但不能取代人的因素,反而为体现人的意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人的创造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性是新军事略谋的灵魂,是信息化战争指挥艺术的核心。军事装备创新、军事制度创新、军事理论创新等,是形成和保持军队强大作战能力的必备条件。

———军事行动将在陆、海、空、天、电磁以及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全维领域展开。武装力量应具有全维攻击能力和全维保护能力。传统的陆海空力量的面貌将因信息化改造而焕然一新,太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网络空间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中心,电磁空间的较量将愈演愈烈,心理空间的斗争将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一个战略要素。

———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启了精确作战的新形式,促成作战力量的精确部署、精确交战、精确后勤保障和精确技术保障,提高作战效能,降低作战成本。

———借助先进的战场侦察监视系统和指挥系统,各级指挥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战况的变化,同步下达作战指令,平行处置多种情况,从而达成实时指挥,争取高技术战争的主动权。

———拥有信息技术优势一方,将使战场变得单向透明,降低战争“迷雾” 的浓度。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使战争变成政府、民众甚至世界看得见的政治军事活动,争取舆论支持,开展心理作战。

总之,新的军事变革对战争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现在只是初始阶段,等到定型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①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歌曲《松花江上》) 占领了什么地方?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②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最杰出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人发动的?张学良、杨虎城 其目的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 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事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谁去谈判? 派周恩来去谈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1937年12月,日本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屠杀我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多少人?30万人以上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彭德怀,百团大战 2、各界人士的抗日活动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擅长画马,将举办画展的钱资助抗日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 18日)①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歌曲《松花江上》)占领了什么地方?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 针②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最杰出的是《义勇军进行曲》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人发动的?张学良、杨虎城其目的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事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谁去谈判? 派周恩来去谈判西 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全 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 此爆发 2、1937年12月,日本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多少人?30万人以上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三、把 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抗战中,中国军队主 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彭德怀,百团大战 2、各界人士的抗日活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擅长画马,将 举办画展的钱资助抗日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聂耳――《义 勇军进行曲》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地方召开什么会议?延安、中共七大毛泽 东做了什么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确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 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 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会议是?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 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中共七大(意义) 2、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是在哪一天?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 是什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观察下列两幅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车华 提要 在当今格外引人注目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时尚大戏。在这场生动有趣、充满辩证思维的大戏中,人们依稀可辨: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非传统变“多”了,传统变“少”了。随着军事信息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和军队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战争形态正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化身加速演进,并以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多变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外军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研究表明,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在时空态上已经迅疾进入了一个彼此共存、深层转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并在此关键时期使战争形态发生着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巨大变化。人们追寻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轨迹不难发现: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实践形式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亦在加速演进中……这场新变革,一直牵引着各国兵家的视野与思维——■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 现代战争已被喻为“发现者的胜利”或“发现者的战争”,“发现即摧毁”不再是神话传奇,“远程控制、精确打击”等使战争效能空前提高。现代战争似越打越小,小到一支战术部队乃至几十人的特种小分队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少数人或一个团体组织就可能发动一场网络闪击战或恐怖战争。《美国国防2002年度报告》指出:未来战争将是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有限战争,将呈现出小、灵、快、准的特点。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威力超常,使得只需投入较少兵力,就能快速准确地达成战略目的。 为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理论,更加强调在高技术优势条件下,使用有效而不是庞大的军事力量,对战争重心、战略目标实现精确打击,而不必消灭敌方军队就能赢得一场战争胜利。所以,国家或高层的军事战略意图,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军事战术行动就能实现。因而,今日之战术行动的性质与作用已随之“放大”,具有了丰富的“战略内涵”,可以直接承载战略意图。然而,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如今的战术行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或战役性辅助行动了,而将直接成为战争的全局或战略的全部。 ■作战变“轻”了保障变“重”了 众多高技术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次作战行动,甚至一场战争变得如此简单而又迅雷不及掩耳。过去的“大规模作战”,现在往往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完成一个战术动作,便可能迅速达成战略意图。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每一个“闪电行动”背后,都离不开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联合保障做支撑。即随着时间推移,综合保障力量会极大地影响战略意图的实现。因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首要地表现为技术构成的电子化,各种作战平台内都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正是它们的有效工作才大大地提升了作战和综合保障效能。任何一条保障链的断裂,都将直接影响到战争全局。所以,外军精确保障、优势保障等理论纷纷出台绝非偶然。 ■平面变“窄”了维度变“宽”了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军用航天飞行器和信息战武器装备广泛用于战场,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由单一军兵种对抗的平面作战向多军兵种联合对抗的多维立体作战发展轨迹。海湾战争持续42天,大规模空袭和远程导弹攻击38天,地面作战仅有4天;科索沃战争持续了78天的空中打击,成为一场纯粹的“空袭战争”。国外军事专家认为,随着远战、精确打击能力的空前提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使传统的平面作战方式成为历史,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空战、远战为主的作战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 研究战争形态,既要把握战争的基本形态,又要把握处于其下的战争阶段性形态,后者更具实践意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划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意义。笔者结合现代战争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尝试将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从物质基础、技术主题、组织形态、基本作战形式、支配机理等方面加以表征描述。 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萌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海湾战争为确立标志,在科索沃战争中趋于成熟,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信息化主导下的新型机械化战争。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含量的机械化平台、相对分立的传感器、以树状拓扑为主的C3I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装备以及隐身飞机等少量新概念武器;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连点成链”,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建立“侦—控—打—评”等重点链路、形成简单闭环并快速向网络化方向生长。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英联军已拥有了较强大的战场信息化网络,能够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实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但客观地讲,这一阶段栅格化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建立,实现网络链接的手段相对有限,信息系统还不能充分支持大量作战信息与指令的实时互联互通,系统间互操作性不强。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开始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金字塔”型迅速向“扁平网状”结构过渡,指挥层级大幅压缩,建设数字化、模块化部队成为各国适应信息化战争趋势调整改革军事力量的基本共识。由于美军在其担当“领头羊”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占据了先机,迅速拉开了与传统军事强国的代差,致使这一阶段的作战形成了以强凌弱“一边倒”的局面,以远程精确打击为典型战法的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的“三非”战争成为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受军事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基本作战形式以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协同式联合作战为主,各军兵种分队间自主协同的能力还较低下,计划协同在联合作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这一阶段的作战支配机理主要是以控制论为主体的“老三论”,OODA(观察—判断—决定—行动)链式循环理论开始为各国军队所普遍接受。 信息化战争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自然扩张和平滑过渡,这一阶段起始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后,预计将延续至未来2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主要是信息化主战装备与弹药、综合化战场传感体系、栅格化信息传输网络、网电一体化的信息战装备和具有辅助决策能力的指挥控制系统等。与初级阶段相比,装备体系的概念与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但未发生根本性颠覆,大中型装备在主战装备体系中仍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这一阶段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结链成网”,即建立并依托栅格化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门类繁多的数据链族,将战场上各作战要素绞链成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打破军兵种“烟囱”、打通层级阻隔、消除业务壁垒,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增强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体系对抗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类似美军“全球信息栅格(GIG)”的网络化基础设施将广泛建立起来,天基互联网将在军事领域发挥重大作用,而各种新原理战术通信手段将得到蓬勃发展;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呈现出相对固定的无尺度网络结构,少数的关键节点仍支配着大多数的作战资源,机械化战争时期的层级结构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但信息横向流动不断加强,跨军兵种的旅、团部队甚至营、连分队间的自组织自适应自协同渐成常态。这一阶段主要强国先后建立起以网络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信息化军队,技术差距得以缩小,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是基于相对固定拓扑的“网络中心战争”;相应地,信息主导、精打要害、体系破击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场空间由多维走向全维全域,作战力量由协作、合作开始走向功能耦合、融合,作战行动体现出整体联动、自主协同、并行作战的特点,作战控制更加集约精确。这一阶段的作战支配机理是网络科学、复杂系统理论和大数据决策理论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郑汉东 一、设计思想 《伟大的抗日战争》在必修一专题二中单独成节,凸显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本节知识点多,内容琐碎,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讲授本节内容难度很大。因此,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设计过程中,以战争的普遍性的演变规律为主线,围绕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分别获取有关战争原因、进程、结局、影响等方面的主干知识,并加深对战争原因、结局成因、深远影响等重难点的理解。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获取这次战争的相关知识后,通过一道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的随堂练习,有效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重点培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具有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二、教材分析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前面两节分别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史包括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包括三元里抗英斗争、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抗日战争放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从教材安排的逻辑顺序上突出了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这一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的进程包括三个重要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进程包含了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结局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就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而战争发生的深层起因、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作用、战争结局的必然性、战争的深远影响等则是需要分析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这些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信息丰富,思维活跃,极富个性。他们头脑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很多,但大多来自于影视剧,是碎片化的、艺术化的东西,而初中教材中所介绍的抗日战争则是以趣味化为主。作为一名高中生,既要能够掌握关于抗日战争的系统性的知识,又要能够理性思考抗日战争的有关问题,这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基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要合理运用初中知识以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问题思考的切口,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流程上要有大胆创新,突出与初中阶段的显著区别,以新颖的设计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要史实;分析和理解抗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作用、抗日战争的结局及成因、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战争的五个普遍性的规律为主线,紧扣每一规律设计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在师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获取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并形成对抗日战争的正确历史认知。通过具有思维含量的随堂训练,提升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战胜利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战争是人类的灾难,人类命运休戚相关,防止战争发生、避免战争灾难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五、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军事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国防建设 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 2.国防的对象是什么 3.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国防的手段是什么 5.国防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6.【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3. 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 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 5.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 6. 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 复习要点 1. 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__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__、作战方式的根本改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 __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是__。 5. __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 __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7. “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__。 8. __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 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__,企图突破战后束缚。 10.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__我军基本实现信息化。 11.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__取得重大进展。 12.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__号正式入列。 13.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形成以二代为主体,__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4. 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在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__、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 15. __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思考题 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2.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3.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2019初中历史知识点:伟大的抗日战争

2019初中历史知识点:伟大的抗日战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931年9月18日夜,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面对敌人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进攻,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1937年8月,日军又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在那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共通电全国,呼吁全面抗战,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对日本的侵略给予抵抗,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全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1938年春国民党李宗仁将军率军血战台儿庄。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我军发动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进攻性战

役。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内容: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放解放战争,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战争形态演变新趋向 央视国际(2003-07-31 09:51:19)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邓晓宝 进入21世纪,新军事变革掀起的巨大浪潮,使战争形态进入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新的变化引人注目。如果说,20世纪末战争出现“攻防界限淡化” 、“前后方界限淡化”和“作战层次界限淡化”等特征,是机械化战争进入高级阶段的高度立体性和快速流动性所决定的,那么,进入21世纪初,在高技术战争日趋成熟并迈入信息化战争的初级阶段后,战争形态还将发生一系列更为深刻的“界限”变化。 演变之一:大战与小战影响的界限 从一国情况看,在以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为标志的机械化战争中,局部战争的作用范围有其明显的地域性。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尽管火力打击和兵力机动的范围仍然有限,但信息攻防作战的范围却很可能是全面性的。并且,未来信息化战争还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对敌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目标及要害目标实施有重点的精确打击,达成小战大胜的目的。 从世界范围看,发生在一些重要地区的局部战争的影响并非是局部性的。如前不久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就牵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斗争的敏感神经;一些突发性的事态和特殊的战争,如“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无疑是震撼全球并且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变。在大国、强国之间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军事力量仍然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牵制或制约性作用,其作用方式之一就是打可以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局部战争。以伊拉克战争为例,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而且还改写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和战略格局。 演变之二:战与非战的界限 从形式上看,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与和平之间以往泾渭分明的界线将进一步淡化,甚至可能出现没有截然区分的情况。这是由信息战和特殊条件下作战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机械化战争是以火力打击和兵力出击为发起战争标志的,而信息化战争则有其崭新的形式。在战争发起阶段,可能首先实施信息攻击。而广义的网络电子战平时就在进行,所以,被攻击方难以从信息攻击中作出敌军是否开战和本国是否需要转入战争状态的确切判断。另一方面,在特殊条件下的作战中,威慑与实战是相统一的。在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含答案)

注:由华汽08考试提供,是同样的老师教,可能有相同,所以划线的为较可能考的题.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花都汽车学院、2008级) 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第一节时代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某一时代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2、世界各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3、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4、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问题; 5、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恐怖主义,不大可能对总体趋缓的国际局势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其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包括: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和多元交叉格局。 二、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 2、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已经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协调,试图形成一个以他们为主的安全结构。 3、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上升,但是军事手段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仍然为各国所重视。 4、随着世界大战的危险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 5、发达国家向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大量倾销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有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6、大国间的互动互制 (1)美中俄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2)美中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3)美俄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4)美中俄印之间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5)美中俄日之间的新的互动与互制 三、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认为多极格局将会由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这些战略力量所构成。 1、未来世界不可能是美国一家独霸。 2、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其他力量中心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

伟大的抗日战争

伟大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简述卢沟桥事变、西安事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认识正面战场的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搜集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意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这一课的学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理想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展示图片:利用反映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典型的图片资料。如日军杀人比赛,发动细菌战争等图片,并让学生体会刚才看的图片当中最震撼你心灵的是哪一幅,并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并作答。

“混合战争”:战争演进的新形态

“混合战争”:战争演进的新形态 特邀嘉宾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王宝付少将 作者:王宝付《光明日报》(2016年04月06日11版)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及信息等综合手段,成功地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主动出击、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但却兵未血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除了挥舞制裁大棒之外显得束手无策。近一段时间,西方国际问题专家通过研究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等战例认为,俄罗斯对西方打的是“混合战争”。 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指出,虽然北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对俄罗斯占据明显优势,但因缺少应对“混合战争”的理论与实践,陷入了被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提出警告,“混合战争”已经登上战争舞台,北约如果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西方的根基将会受到动摇。该报告把“混合战争”称之为“第三类冲突”,认为如果西方在这类冲突面前一次次失利,今后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效仿者。因此,研究“混合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已刻不容缓。 其实,“混合战争”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更不是什么全新的理论。早在2005年,美国海军中将詹姆斯·马蒂斯和军事学者弗兰克·霍夫曼就在美国《海军杂志》上撰文,提出“混合战争”的理论。2007年,霍夫曼撰写的《21世纪冲突:混合战争的兴起》一书,对“混合战争”进行了系统探讨。基于对全球化和技术扩散等因素的分析,他认为现代战争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即从传统的“大规模正规战争”或“小规模的非正规战争”向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为融合的形态发展。“混合战争”的表现形态复杂、作战行动模糊,需要统筹国家战略资源和手段,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为了实现收回克里米亚半岛的目标,采取多种威慑与战略欺骗措施,同时快速前出部署特种作战部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展开大规模的心理战和舆论战,赢得先机之利。俄罗斯在危机中采取的这些措施,让西方感受到这是一种让人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应对的“新型冲突”,对于以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北约决策体制来说感到无能为力。 笔者认为,“混合战争”的出现并不是某些西方战略专家发明的专利,而是国际安全形势和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结果。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局部战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四代战争”“复合战争”“新型战争”“非三位一体战争”等理论层出不穷,包括中国学者提出的“超限战”等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混合战争”的基本特征。混合战争理论适用于弱势一方对优势一方的不对称作战。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如果对这种“混合威胁”认识不足或准备不够,很容易陷入被动。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来看,“混合战争”特征日益明显,因此引起西方包括俄罗斯军事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混合战争”登场源于安全威胁的复杂性 现代的一些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为什么会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混合”特征,从根本上讲源于国家安全威胁的混合性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和技术扩散是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的根本原因。全球化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及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加深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化和不平衡,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进而导致国家之间或一国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为冲突各方实施不对称作战提供了条件。在乌克兰、利比亚、叙利亚等危机中,有关冲突各方无不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甚至通过开发计算机游戏,进行激烈的信息对抗和舆论战。一些非政府组织包括宗教极端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招募支持者,煽动同情者或者恐吓对手。在现代战争中,力量上处于劣势的一方通过选择“混合战争”是战胜力量优势一方的重要途径。美国前陆军参谋长乔治·凯西认为,混合战争包括使用常规军事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伟大的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1)原因: ①根源在于为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寻找出路,因此制订了“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了“征服满蒙”的计划。 ③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迫切要求摆脱经济危机。 ④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日本的侵华过程: (1)局部战争:九一八事变、长城会战、华北事变等。 (2)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 (3)结果:中国失去了大片的领土,其原因是:敌强我弱;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及片面的抗战路线;缺乏国际力量的支持等因素。 3、侵华日军的罪行: (1)罪行:屠杀、细菌战、化学战、劳工与慰安妇以及野蛮的殖民统治等。 (2)殖民统治:①政治:以华制华。②经济:野蛮掠夺。③文化教育:奴化教育。 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表现:*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以及*领导下的抗联;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行动等。 2、救亡运动的高涨 (1)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表现: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平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

注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西安事变到国民政府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 (2)性质:由国共合作为基础并领导的全民族的抗日合作组织。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2)结果: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未能阻止又是敌人的进攻。到1938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3、*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内容:制定了全民抗战路线。 (2)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3)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1937年9月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4)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回民抗日武装等。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张自忠牺牲。 四、抗战的伟大胜利 1、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成立 (1)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2、*七大召开 (1)背景:敌后抗日战争发起局部反攻。(2)时间地点: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2.3伟大的抗日战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 2.3伟大的抗日战争习题人民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下面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作品所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解析】结合漫画中的“东北”“张学良”“不抵抗”等信息可知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民主革命,排除①。 【答案】D 3.平型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它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

A.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战略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解析】平型关战役是正面抗战中太原会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极大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A 4.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B.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初期丧失了华北、华南、华中的大片国土,这是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恶果 【解析】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答案】D 5.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 A.中国战场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兵力的牵制

军事理论课思考题及答案

一、信息化战争 1.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基本概念、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航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特征:信息资源主导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确化 2. 信息化作战节奏快速化主要有哪三个因素? (1)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2)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3)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3. 信息化技术在促进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哪四个要素? (1)要以工业革命中一大批方兴未艾的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机械化部队中一大批坦克、飞机、舰艇等主战装备和作战平台为依托;(2)要发挥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群的带动力;(3)要重视信息技术所独具的渗透性、扩散性、融合性特征;(4)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军民兼容性特征。 4.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基本内涵 发展趋势:(1)扩展战争内涵(2)谋取全谱优势(3)实现智能化(4)全面威慑与速决取胜 基本内涵:(1)信息化战争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该时代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2)信息化战争必然以信息化军队作为主体作战力量;(3)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平台,诸作战单元实现了网络化、一体化;(4)要在七维战场空间进行,其中航天、信息、认知、心理占相当大比例;(5)信息在作战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能在战争中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能量;(6)战争的破坏性和附带性伤亡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将降至最低限度。 5. 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要求 (1)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系;(2)正确处理机械化半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3)正确处理信息化武器装备与信息化人才的关系;(4)正确处理革命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1. 如何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2. 如何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组成?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3)人民战争思想(4) 人民战争的战略技术(5)国防建设理论 3. 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发展时期的主要军事理论 (1)十大军事原则(2)战略防御和运动战理论(3)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系统理论(4)一系列反侵略战争理论及原则(5)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发展尖端国防科技和全民皆兵思想 4. 人民战争含义,简述其两个基本特征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基本特征:正义性和群众性 5. 简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军事理论复习题

第一章中国国防 一、国防的含义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我国属哪种类型: 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自卫型。 我国是自卫防御型。 三、国防的目的: 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国防的对象 1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武装颠覆 五、中国近代国防屈辱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公里,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不含利息)。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六、新中国国防的主要成就 (1)铸造了一支优秀的多兵种军队 军队是国防力量的主体,我国根据国防的实际需要和国家的基本承受能力,建设了一支诸军兵种相结合的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2)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建立了强大的后备力量 (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建立起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国防法》中明确和规定的国防原则: 1独立自主原则 2积极防御原则 3全民自卫原则 4协调发展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八、《兵役法》关于兵员征集的有关规定: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九、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任务: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伟大的抗日战争例题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伟大的抗日战争例题1.(2019·广东肇庆模拟)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也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这反映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答案】 D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一战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局部抗战,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积极抵制日货的斗争,说明民族矛盾的上升导致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 2.(2018·云南期末)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指国共第二次合作,故A项错误;材料“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表明抗战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全面抗战局面正在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故C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材料表明国民党各派积极投身抗战,不能表明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故D项错误。 3.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

伟大的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伟大的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1、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征服满蒙”方针 2、1931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3、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地区,蔡廷锴和蒋光鼐率十九路军抵抗 4、" 1933年1月,日进攻山海关,安德馨殉国;进犯长城,宋哲元抵抗;5月,进犯察哈尔,冯玉祥、吉鸿昌奋战,收复多伦 5: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正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八一宣言”;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 6:1936年,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其和平解决,拉开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东北地区形成抗日联军 7: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日;8月13日,上海八一三事变;12月,南京大屠杀 8月14日,国民党《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抗战路线;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8: 1938年5月,日本占领徐州、广州、武汉;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9:

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抗战以来,国民党牺牲的最高级将领;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对日军最沉重的打击10: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三国宣战 11: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12:1944年,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3:1945年春,中共七大;5月,德国投降,欧战结束;7月,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美国,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美英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和敌后战场同时反攻;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初中历史复习--伟大的抗日战争

1、1931年9月18日夜,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世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进攻,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在那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 4、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1938年春国民党李宗仁将军率军血战台儿庄。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内容: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指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6、★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编辑推荐 初三历史综合题专项训练汇总 历史知识点汇总:法国大革命 历史知识点汇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知识点汇总: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