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集萃印花网2008-10-24

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无缝对接”的十种策略

成本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缔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之一,选择成本优势战略,意味着企业必须高效运作,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占领市场,获得利益。成本战略的实质是“低成本战略”,它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可能。

而战略成本管理指的是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方针下,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的战略性选择与设计,它将导致企业最终交付的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追求成本最低。

从战略角度考虑,降低成本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提高运作效率和控制成本的技术与技巧;另一个是通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一个途径是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层面的目标和职责,体现在具体执行环节;第二个途径是成本战略的事情,是公司整体战略课题要考虑的。

而战略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收益水平,提高成本效率,而非降低成本。“取舍”为战略,对不同环节的成本管理设定不同的目标、进行适当的取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一个决策过程,而非一个执行和作业过程。

下面给大家展示了诺基亚公司在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几个情景,这些情景将为我们描述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典型的做法和策略,从中可以领悟成本管理与战略紧密结合后,企业所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

策略一:产业链集群降低物流成本

情景一:

200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星网工业园(诺基亚工业园区)划出了15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费使用。而这150万平方米中诺基亚公司占地只有10万平米,其他的面积,全部分给了将要与诺基亚一同搬家到星网的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远道而来的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有身处国内的合资公司和本土企业,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初次进入中国。到2001年,工业园基本就绪,初具规模的星网工业园当年的销售额就到超过了300亿。至此,历时两年,经过艰苦谈判和沟通,一个现代集群产业链结构完成了。诺基亚公司此举是为提高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总体成本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调整,调整的主旨是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固定成本耗资庞大的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园中,诺基亚真的获益了吗?

过去,诺基亚安排生产工厂进货间隔是6个小时,但是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比如:从机场运货到公司的汽车半路抛锚,或者飞机晚点没有即时清关出港等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问题。为了减少断货的情况发生,诺基亚专门在工厂内部开辟出3000平米的临时周转库,造成成本的上升。

工业园建成后,送货时间缩短为每两小时一次,而极少出现断货的情况。所有主要物料基本上都在工业园内用电平车运送,临时周转库也立刻失去了作用,成本极大的节省。工业园内设置了统一的第三方物流中心,所有供应商使用统一的计划协调信息平台,并且与海关联网监管,效率之高,成本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在没有建立工业园时,尽管仓储成本、沟通协调成本和运输保险成本已经降低到同行最低,但仍然无法与现在的情况相比。虽然在工业园的建立过程中一次性投入了很多固定成本,但是,这些固定成本在几十年的摊销过程中,与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相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点评:物流成本的降低已经在竞争中做到了极至,但是产业链集群的战略调整,使得我们重新认识了其中的成本空间。战略与成本的相互配合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点正印证了当今最流行的观点: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是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因为它不仅仅降低了运营成本,对最终消费者的快速响应和大规模定制的可能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策略二:利用地域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成本

情景二:

诺基亚公司最近对在国内的手机生产计划安排进行了重新调整,改变原来同一系列手机在东莞工厂生产一款,在北京工厂生产一款的做法;改为在东莞大量生产低档机,而在北京适量生产高档机,产量和品种计划与其他资源相应进行调整。

这一改变的决策基础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其中,人工成本是最大的一项支出,必须慎重对待。在北京,公司已经给出了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降低成本的空间非常小,为了保持人员的稳定性,公司不能把工资待遇降低到同行业之下;而东莞的人工成本比北京低很多,缺点是流动性大,而且,相比北京的工人,技能低并且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诺基亚根据自己生产的手机的特点,将高端手机放在北京生产,这些型号需要复杂的工艺和调试技能;将简单功能手机放在东莞生产,这些型号的生产工艺简单、容易控制,需要大量生产以占领市场份额;这种安排既降低了人工成本,也同时降低了培训方面的费用,并且确保了品质。

现在,北京的一些工厂到外地招工,在北京为他们租宿舍、提供伙食和相对很低的工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京地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但是,这种安排总体上的付出也不低,其实完全可以在战略层面进行配合来弥补。

点评:人力资源水平和成本在各个地区的分布不平衡,导致了不同产业、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在各个不同区域的不同成本构成,这一战略成本决策是导致成本高低的直接因素。

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正在被全球的制造商看中,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的意图体现在各大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本土企业如果不能站在地图之上看问题,恐怕与跨国公司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国内的很多大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使战略成本策划成为指日可待的下一步。

策略三:优化成本结构+强势品牌建设反击价格战

情景三:

2004年,手机市场进入恶性竞争时期,价格战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和现实状态:刚刚上市的摄像头手机隔月就会跳水200元左右,没用半年就降到了千元左右,行业内都知道这个价格是低于成本价的,卖的越多,亏损越多,而诺基亚公司即使在这时候,账面上依然有丰厚的利润,成为一支独秀,另业界惊讶,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诺基亚公司在固定成本方面投入很大,用最好的设备和仪器,用最先进的工具,投入巨大的研发和产品中试费用,这些费用都将在未来的产品毛利中摊销。投入大,当然摊销也大;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销售量来支撑,平均每台的摊销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研发和生产过程的高投入导致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产品的变动成本非常低,质量非常好。一台手机的材料用量和价格低到了业界难以想象的程度,低变动成本带来大量的边际贡献足以弥补固定投入,并且,高质量带来了极低返修成本,这就是战略成本选择。

这个成本结构在正常市场竞争中表现并不明显,一旦竞争对手开始打价格战,诺基亚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了。它可以将价格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只要超过材料和加工成本就可以,每多卖一台,都可以分担前期的投入,当前期的投入分担完后,剩下的都是毛利;而竞争对手的产品结构中,前期投入少,导致材料成本和维修成本高,稍微一降价,就进入亏损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每多卖一台,公司都要亏损若干。所以,同样降价卖,底气和结果完全不同。

比如:诺基亚一台手机的材料成本500元,固定费用分摊300元,而竞争对手的某一款手机材料成本800元,固定费用分摊50元,当销售价格在900元时,两种成本策略的优劣并不明显,但是当销售价格在700元时,诺基亚的手机依然可以大量销售,对手的手机就必须停止生产。

这个成本结构优势还需要有诺基亚强大的品牌优势保驾,诺基亚长期的品牌建设投入使得在降价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诺基亚的市场份额的迅速上升,额外增加的销售量带来的边际贡献就成了利润,这也是很多竞争对手做不到的。

上面仅仅是一个假设,事实上,诺基亚并没有在价格战中“跟风”降价,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量在市场中依然“我行我素”,而且更加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这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结构带来的每多销售一台手机,成本都可以进一步下降几个百分比的效果,的确令对手望而生畏。

点评:价格战是市场成熟期过后,过渡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战略成本策划安排将使企业在未来的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投入必须有大产出,大量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如何消化?市场在哪里?是否一定要跨国经营?如果仅仅配置一个成本结构而不与战略配合,就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问题了,而是会把把企业带入无底的深渊。

策略四:战略资源控制降低成本

情景四:

2004年年初,因为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一股脑地推出了若干款带摄像头的手机,一时间,工业品供应市场上,摄像头的价格被炒到了正常价格的2倍,很多手机生产企业甚至因此而停产或者减少计划,国产手机“老大”波导就是受害者之一。而诺基亚公司在这个抢购风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它对供应商的价格控制能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采购量的大小,诺基亚公司2005年给其供应商下的订单是2

亿部手机的零部件;国内的手机产量总和翻几翻恐怕也难以匹敌,并为后来进入的竞争者设置了不小的壁垒。

这种垄断优势来源于其全球战略。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如果不能在差异化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退出市场,因为品牌和成本优势完全掌握在诺基亚的手中。当摩托罗拉宣布大量推出低端手机以占领市场份额时,诺基亚已经要求公司为其设计单一模块平台,使得简单功能手机可以用不到30美金买到;但是,诺基亚公司并不急于推出并参与低端手机的竞争,目的还是获取最大利润。因为低端手机除了获得市场份额,并不能带给公司更大的利益。这正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不追求低成本,而追求高利润。不过,诺基亚开发低端芯片的举措意在密切注视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潜在威胁,保持随时介入的可能。

点评:采购价格是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使得不同的企业取得了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成本,而诺基亚公司通过战略配合所达到的影响和控制供应商的能力足以将成本控制到竞争对手无法想像的程度。

但是如何有意识的构建这种“大鳄”力量却是必须与战略紧密配合的。很多企业,即使具有了高额的采购量,却常常因为与战略脱节,并不能形成集中优势。比如:不同型号的产品使用完全不同设计,同一种零件要到很多厂家购买。这种情况下,再大的产量恐怕也提不起供应商的兴趣来。单纯的成本管理如果不与战略相结合,企业永远走不到业界领导者的位置。

策略五:售后服务成本控制在售前

情景五:

2002年年底,北京诺基亚运营财务总监向总部打报告,通过详细的分析,阐明预提的产品保修费用过高,希望降低保修费用的提取比例,从而提高利润指标。这个问题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不要求提高费用已经很好了,难道预提的保修费用还用不完吗?原来,诺基亚公司在全球的手机售后服务都预提保修费,因其全球质量一样,所以预提的比例也相同,可是这个很低的比例在国内却用不完。

诺基亚公司经过分析,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尚不成熟,很多需要的服务没有提出来,所以,为了提高和宣传诺基亚的服务水平,这个比例不能变,而且要使用掉。由此,这些额外的投入使得诺基亚公司在通过服务赢得消费者方面又棋高一筹,令竞争者望洋兴叹。

为什么在其他公司保修费不够的情况下诺基亚却有节余?这是来自于诺基亚设计阶段的严格把关和制造阶段严格质量控制上的巨大投入。仅北京工厂用于质量控制方面的软件费用投入就有几百万,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建立在诺基亚公司生产制造部门,所有的供应商都与其联网,安装使用质量控制系统。诺基亚生产线上筛选出来的不合格料件将立刻反映在这个料件的供应商的信息系统里面。供应商需要马上检查其质量控制系统,查询此批料件出问题的原因,并给出改进方案。这些措施保证了质量的迅速改进。因此,虽然前期质量管理投入巨大,但是获得的不仅仅是售后的低成本,而且赢得了消费者以及诺基亚手机“耐用”的口碑,进而造就了强大的品牌。

点评:售后服务的成本是最难控制和归责的成本,诺基亚公司通过战略层面的配合,保持了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支付了最少的费用。

售后服务成本的降低,根本不是来自于减少服务网点,也不是来自于使用低价零件和削减人工。其效果源自于战略层面对不同环节成本与资源投入的取舍。

售后服务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黑洞,其原因在于,售后服务成本发生在在销售之后,很少有企业重视这个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控制责任并不完全掌握在售后服务部门手里。

还有企业在压缩售后服务成本吗?是该大规模投入的时候了——为了成本的降低。

策略六:营销体系随需应变

情景六:

2004年,就在手机市场陷入混乱竞争状态不久,分销商因为风险高、利润薄,纷纷退出手机代理行业,生产厂商面临渠道危机,“降低成本”已是奢谈。

由于诺基亚早已经意识到了渠道中蕴含的风险变量,从2004年年初就开始采取措施,改变原来的分销管理体系,由省级代理改为区域营销平台制度,通过区域营销平台直接下货到地包商和零售店里面。在新的体系里面,区域营销平台起到资金平台和分货渠道两个作用,在协助诺基亚完成对整个营销环节的管理职能后,将获得几乎无风险的回报。这使得诺基亚在提高了自己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稳定了区域和零售店的渠道体

系,在其他厂商因寻找新的渠道解决方案而耗费公司资源的时候,诺基亚公司已经开始营销加速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此举使得该公司市场份额从此一路攀升。

而竞争者此时正忙于控制区域的营销费用,降低广告与宣传费用,撤销部分二三级城市的办事处,甚至从新房子搬入老房子,意在降低成本,以弥补销售惨淡的不足。虽然所有这些活动都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却没能达到提高公司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利润的下降早已超过了成本的节约,并不是成本管理出了问题,而是战略管理出了问题,没有战略配合的成本控制就像是不知道方向就盲目快跑一样。

点评:营销体系越来越成为成本结构中占据最大比例的成本动因。对很多企业而言,庞大的营销开支都是挥之不去的“痛”,而压缩这方面的开支又会导致业绩下滑,究竟该何去何从,大部分人束手无策。

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大副度投入营销费用,因为它能直接带来“看得见,摸的着”的收入。但是在股东价值至上的今天,利润而不是收入成了最严重问题。作为价值工程设计师的,应该从战略成本角度考虑并协助设计营销体系这个最具价值机构。

策略七:审慎“进”、“退”,损失还是成本?

情景七:

天津开发区的一家小工厂里,几名诺基亚的财务和质量部门人员与该厂的人员经过简单磋商,大家在一份文件上共同签字后,工厂的库房里面价值成百上千万的手机物料以及整机开始送到处理基地进行粉碎和销毁,为什么要销毁这些手机及其生产物料?

一是防止这些尾货手机流入市场,冲击现有的营销和服务体系;二是这些专用物料的手机型号已经不再生产,需要报废。这些成本是预算之内的吗?谁来承担?

首先,这件事情是意料之中的,而且有专门的流程和公司政策来处理这些事情。任何一款手机如果停产,就必然带来一些多余的专用物料需要报废,再好的计划系统也无法避免这件事情。因为市场变化莫测,什么时候停产一款手机虽然有计划,但是为了配合战略大局的需要,往往要根据市场表现改变退市时间。于是,将会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及成品手机报废;而这时候,我们绝对不可以为了节约成本而将这些手机低价抛售,甚至都不能出售给员工;否则,整个价格体系就可能因此崩溃,正常的收益将无法得到保障;此项成本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费用,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

一款产品退市和停产会引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废损失,但与进入或者退出某一个市场的成本和损失相比,这些都是小数目。比如波导、以及很多手机生产厂商当然也包括诺基亚,如果有一天退出手机市场,必将面临应收帐款坏帐、库存丢失、办事处撤销、人员遣散、客户投诉、渠道抵制、供应商讨债、售后服务体系崩溃、法律纠纷以及品牌受损等等严重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将使过去若干年的努力和收益付之东流。即使控制系统比较严密,结果也不过是损失金额的数量级会小一些而已。而所有这些,是在战略进入的时候就应该预留出来的战略退出成本。这应该叫做“战略买单”,非财务管控所能及。

点评:产品退市必然造成损失,为了降低损失,从一开始决定介入某个领域,就要计划出退出那一刻要承担的成本负担。

很多企业在战略决策时,通常只考虑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策略、材料和人工成本、房屋和设备折旧,而往往这些因素并不是腐蚀股东价值的真正原因;那些“不可视”的事前和事后成本因素如果不放在战略层面考虑,将最终给企业以“致命一击”。

我们经常见到有企业轻易进入某个领域、市场或者投产某一款产品,不久又轻易退出或者停产,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最终结果怎样。结果会怎样?应该可想而知!

策略八:标准化带来的低成本

情景八:

一个客户正在手机充电站要为自己的手机充电,手机充电站的充电线有几十条,他很容易地找到了诺基亚公司的充电线头,因为诺基亚的任何一款手机的充电线头都是一样的。不仅是充电器,诺基亚公司的耳机,插孔,电池,软件等都可以在商店里面很容易买到。这不仅因为诺基亚手机的销售量大,最主要是其配件在所有手机中全部通用,这一点让零售店认为进货的风险非常小。

不仅仅是在商店里可以买到的配件,包括手机内部看不见的零件,在诺基亚都是标准化的。这种标准化和高度集成化,使得一台手机里面使用的原材料个数限制在300个以内,所有型号手机的原材料个数也超不过800个,用一个简单的表格就可以对清单进行轻松管理。大部分国产手机的零部件个数要超过800个,每年与各种型号手机打交道的零件数量要超过2000种;每增加一个零部件就意味着增加一个供应商管理,增加一个物料编码,数据库中增加了巨大的存储量,增加财务处理的复杂程度,增加了仓储的难度,盘点的工作量大为增加等等一系列成本的上升。

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整机的不可靠性,每个零件都有焊接点,除了零件本身的质量外,还有安装工艺导致的质量问题等等,增加一个零件将导致无数的成本因素跟着上升。一般情况下单个零件的成本再低,也比不上减少一个零件的带来的成本节约。成本法就揭示了这个道理:成本的上升不是来源于产出量,而是来源于复杂度。

标准化在诺基亚,不仅体现在硬件方面,诺基亚使用开放统一的软件平台-操作系统。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这些系统的源代码并编制程序,同时可以在线获得诺基亚技术部门的协助。这种开放标准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诺基亚的所有手机界面和操作完全相同,任何人在操作系统上编制的程序都可以在诺基亚手机上运行;比如:自己编制的日历,游戏等常用工具和软件,人们可以方便的从网上下载。同时,因为市场上这种软件非常多,诺基亚获得了可以非常便宜地获得这些增值软件的好处。2002年诺基亚公司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手机游戏与应用软件设计比赛,其中获奖的软件就作为礼品放进了后来的销售包装里面。消费者获得了额外利益,而诺基亚并未因此付出更多的成本。

那么,如何达到如此高品质的标准化结果呢?诺基亚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了销售额的10%。比如:2002年公司销售额为35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当年投入到研发中的费用为35亿美元。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不仅加强了其产品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改善了零部件集成度、材料成本和整个产品成本结构。研发环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标准化元器件、配件、性能指标等,但这些都给后续的工艺可靠、质量稳定和效率提高打下基础。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从某一款手机的研发阶段就已经让两到三家合作伙伴开始介入,共同开发一个产品。这样保证了在产品投产的时候,所有的原材料都已经到位,并且符合诺基亚的标准化和质量要求。正是这种开放的理念和战略层面的精细雕琢,使其成为业内的领导者。

点评:所有人都认可“标准化”,它带来的成本节省是无法估量的,而决定实施标准化之路的策略只能在战略层面上解决,并且一定要“执著”地执行。

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标准化与开放的力量,但是如何来应用这个理念却出了问题。比如,为了稳定和规范,节约成本并减少损失,企业决定在研发期间对所有主要部件进行标准化;但是,当设计的一两款产品销售出去后发现市场竞争激烈;于是就决定使用差异化战略,使产品设计追求独特性,摆脱标准化。结果,企业就在这种“战略变化比计划还快”的节奏中,找不到自己了。

策略九:做自己擅长的,其他外包

情景九:

在北京艾科泰公司的会议室里,经理们经过仔细讨论,最后决定增加生产线投资,以适应诺基亚公司即将增加对自己公司的生产订单的需求,因为诺基亚公司正在减少自己的产量而逐步增加外包,诺基亚以后将只为客户进行按需组装和包装发货。

加强优势业务,外包弱势业务,这是当今企业运作模式的流行趋势。外包的选择,实际上就是衡量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问题。但是,在企业管理的现实世界里,它还有着与作业成本法带给我们的启发一样的革命性理念。作业成本法告诉我们,消耗成本和资源的不是产出数量而是过程的复杂程度。这个原理让公司知道,到底是哪项服务和产品为自己赚了钱,而哪项产品一直在消耗资源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效益,进而作出正确的取舍决策。同理,外包-让人们分清楚了公司究竟哪个部门不具有存活的竞争力,而哪些是在创造利润。经过慎重考察后,对没有竞争力的部门外包,不仅能获得市场平均优势,同时使自身的竞争优势单元得到了集中强化。

很多企业采用大而全的模式,产供销一体化,但是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研发部门不知道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销售部门卖不动产品不知道是销售能力不够还是产品不适应市场,也不知道是制造部门产量过高还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而产品质量不过关也不知道是研发设计缺陷还是制造管理不善造成工艺有问题等等。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将使公司蒙受巨大的库存跌价损失、销售环节的保价损失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的质量成本损失。

点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进行比较之后,就可以决定业务外包还是自营,诺基亚公司在加强优势业务,外包弱势业务上,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带来了竞争上的优势,而且始终与未来战略相匹配。

外包并不容易,外包会造成配合难度加大,风险程度提高等问题。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管理协作厂商,因为管理交易与管理生产完全是两回事。很多企业外包失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外包还是改变产供销一条龙理不清责任的最好选择之一。吃大锅饭是降低生产力的根源,远比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要额外承担的风险危害大。

策略十:为消费者“买单”的功能付出成本

情景十:

不久前,诺基亚公司推出了奢侈品手机定购业务,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手机的配置,然后诺基亚照单生产,并在高品质的钛金属壳上面刻上用户的名字。当然,这些奢侈品手机可以提供包括镶嵌宝石等很多个性技术;虽然这些手机的单价都在几万元,但仍然有很好的市场,这些成本该如何控制?

如果消费者愿意为你的手机配置里面的每一项功能或者大部分功能付费,那么你的产品就是成功的,因为你为每一项功能所付出的成本最后都得到了回报。如果你定义的某一个功能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愿意因为有此功能而多花钱,那么,这个功能所使用的零件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

奢侈品手机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无论成本多高,只要消费者愿意为此付费,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合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高成本意味着高价值。反过来,如果是消费者不需要的功能,比如:手机上网功能,那么为了手机能上网而需要增加的软件和内存的成本(最低也要50元),就是一种浪费,哪怕你将这个功能所花费的50元降低到30元也完全一样,这还没有考虑由此导致的技术难度增加和潜在的质量问题。

点评:产品与服务由很多因素构成,每一个因素都耗用了一定的成本,而消费者是否会为这些因素付费是战略成本管理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

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定义决定了产品的战略成本,即产品和服务包括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功能?消费者愿不愿意为这些功能付费?等等问题都需要回答。如果功能定义错了,后续的降低成本的做法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是否创造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关。

以上十个场景给了我们很直观的印象。利用如此复杂的战略成本管理策略创造价值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控制责任的落实。成本管理不是在总裁、、财务总监和经理人员的办公桌上发挥作用的,而是在生产工人的放大镜下、在采购人员的谈判桌上、在市场人员的推广活动中、在研发人员的电脑上产生作用;而这些行为是通过成本管理责任的分解和落实形成,要将这些意识和观念融入员工的脑子里和行动中。

此外,成本管理责任的分解与落实本身也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一。任何模仿之所以没有奏效就是因为最后这个看不到的情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它终究是战略层面的东西,也就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最终还要靠超强的执行力来实现。

xx公司运用软件进行成本管理的成功案例(doc9)

XX公司运用软件进行成本管理的成功案例 同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一千家不同的企业却可以作出一千篇不同的文章。企业要追求多创利的目标,既要增加销售收入,又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成本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参与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还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与要求,控制方法和分析模型均有不同,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企业行为已经开始遵循一个标准逻缉,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这些在客观上给企业运用成本管理软件更加科学地管理企业成本费用提供了条件。本文以苏州市由一家小型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上海外贸申港食品厂成功运用用友U8 软件实现成本核算和 管理为例,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并提出如何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与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高质高效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 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1.1企业概况上海外贸申港食品 厂(张家港市乳品一厂)(以下 简称XX),是XX食品集团核心企业,拥有1200余名员工和年产万吨乐口福、万吨巧克力、5 千吨晶类固体饮料、2 千吨糖果的生产规模。XX牌系列食品,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国际博览会银奖、国宾礼品等称号。企业获得了全国轻工业出口先进单位、全国执行

《食品卫生法》先进企业、全国执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优秀企业、中国专利江苏百强企业、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特级信用企业等光荣称号。 XX 能够从管理软件运用中获取效益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领导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1993 年就在财务部门率先 采用单机版会计核算软件。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扩大,仅仅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为此,该企业于1999年选择了用友U8管理软件,建立了涵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往来款管理、成本管理、工资管理和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建立了网络环境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数出一门,全厂使用,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有效地集成,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在网络环境下有条不紊和高效地运行。该系统从1999 年9 月开始实施,到目前已经顺利运行1 年4 个月, 主要包括总账、工资、固定资产、采购、存货、销售、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状况的变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之前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决策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使之前的成本管理模式能顺应时代潮流所进行的改革,该管理模式与原先的管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公司战略作为在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方针,与之前的成本管理比较而言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分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改革时的举措,进而对为其带来的优势给予评价,从而为我国其他公司在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具体可行的启示与参考意见。 标签:战略成本管理;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 1 宝钢公司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1.1 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市场及其产品,然后确定其行业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随之选择适当的竞争战略,击败竞争对手,从而实现长远发展。 宝钢总部在上海,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是,我国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相对集中,钢铁业产能不断扩大,原料的供应和运输一直是约束着钢铁业扩张的主要原因。为此宝钢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是不间断地提供优质的钢铁产品,成为一个拥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公司,具体目标为:执行精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精品战略。 面对外部竞争压力,宝钢公司推出了“精品战略”,把公司的发展方向放在了拥有持久发展能力的行业与档次较高的钢铁材料上,并且将拥有持久的发展战略和明显的市场优势的用户发展成为自己的新优势。 (2)可持续发展战略。 21 新世纪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不破坏地球环境。因此宝钢公司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模式,进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不断提高公司的绿色化、可持续化。 1.2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将其与企业战略相结合,重组价值链,进行战略性的成本管理。成本动因主要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

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

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目录 1案例介绍 (1) 1.1 公司简介 (1) 1.2 小米手机 (1) 1.3 战略概况 (1) 2案例分析 (2) 2.1小米公司的产业链及竞争环节分析 (2) 2.1.1产业链分析 (2) 2.1.2 手机竞争环节分析 (5) 2.1.2.1 硬件竞争分析 (5) 2.1.2.2软件竞争分析 (6) 2.2小米公司价值链分析 (12) 2.2.1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的分析 (12) 2.2.1.1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 (12) 2.2.1.2解读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 (13) 2.2.1.3小米公司的创新与挑战 (15) 2.2.2小米手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16) 2.2.2.1苹果手机 (16) 2.2.2.2华为手机 (17) 2.3 小米公司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命题 (18) 2.3.1 行业选择与业务定位 (18) 2.3.1.1 行业选择 (18) 2.3.1.2 业务定位 (19) 2.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19) 2.3.2.1创新的低成本营销模式 (19) 2.3.2.2实施成本企划,精选方案,精简成本 (19) 2.3.3 如何依靠、培育、发展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20) 2.3.3.1优秀的团队 (20) 2.3.3.2客户与公司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 (20) 2.3.3.3强大的关联公司后盾 (21) 2.4 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战略 (21) 2.4.1价值创新 (21) 2.4.1.1价值创新的概念 (21) 2.4.1.2价值创新的原则 (21) 2.4.1.3价值创新的实施途径 (22) 2.4.2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点 (22) 2.4.2.1销售方式不同 (22)

PMP经典的挣值管理案例习题

挣值管理的案例 (1) 情景 Juan Gonzales 是公司项目经理,公司去年接到一个总价在1.1亿美元的项目,项目从今年1月开始进行,Juan是项目经理,项目代号是Star,项目预算为1亿美元。如果项目能如期完工,项目在未来一年将给公司带来7亿美元或者更多的收益,所以公司很重视这个项目,Juan需要直接向副总裁汇报工作。 Juan是项目所涉及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公司技术领域有很高的声誉,Juan是一个很积极、乐观的人。今天是4月5日了,Juan有10天时间准备内部评估报告,他准备了一份报告的提纲,首先包含广泛的新技术领域的成果,然后作一个简短的财务状况分析。在财务报告中,Juan认为完成了合同的25%,项目组花费了l/4预算,计2 500万美元。在进度方面,项目1、2月按计划完成任务,3月有些问题,进度落后了,不过Juan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带领项目组加班加点,在3月结束时,终于使工作回到正轨。最后,Juan相信项目在下次评估上,项目一定会超前。 Nick Carson是合同经理,他对于Juan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组建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并开始工作表示敬佩,但是Nick需要更详细的数据,以对项目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他向Juan要一份关于项目所有活动记录的文件,其中包括每项活动的预计成本和预期完成时间。但是Juan告诉他暂时没有。他们没有正式的计划,只用一些非正式的。 Juan最终还是整理了一份数据给Nick,表1显示了这些数据。 表1 项目的记录 (2)项目绩效分析 现在Nick需要从这些数据中分析项目进度进展情况,他使用了挣值分析的方法,首先计算了项目的挣值(见表2)。然后他通过挣值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前3个月的一些参数,具体如表3。 (3)项目问题分析 最后,怎么看待Juan的项目情况,有什么问题? ◆从CV和SV都是负值来看,项目成本超支,进度落后,从CPI、SPI都小于1看,说明项目总体来说是有问题的。 ◆项目没有完整和正式的计划,没有WBS.说明项目计划不足。 表2 案例的挣值分析(1)

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宝钢集团成本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 一、宝钢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从公司投产至今,宝钢成本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综合消耗管理到责任成本管理,从责任成本管理到标准成本管理,从标准成本管理到目前的战略成本管理,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都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适应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一)经营环境的变迁 宝钢于1978年12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1985年正式投产至今,公司经营环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1985年—1989年,一期生产及二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公司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此阶段处于成本核算阶段,主要采用成本综合消耗额管理。第二阶段(1990年—1995年,二期生产及三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步进入了转型阶段,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大力实施减员增效、主辅分离,管理重心向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倾斜。此阶段处于成本节约阶段,主要采用责任成本管理。第三阶段(1996年—1999年,一、二期稳定发展及三期全面建成逐步投产阶段),是一个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经营环境。此阶段经营管理的突出特点是:苦练内功,节支增效。此阶段处于成本控制阶段,开始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改制上市,三期全面投产阶段),此阶段处于提升成本竞争力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体系。 (二)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的思路总是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宝钢成本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本核算阶段(1985年—1989年)

二级建造师施工成本管理考点难点总结

2Z10200 施工成本管理 1.施工时成本管理应从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保修金返还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2.施工成本的管理措施:组织措施、经济、合同、技术。 2Z102010 建筑安装费用项目的组成与计算。 1.构成要素划分 一、人工费: 1.计时工资或计件2、奖金(节约竞赛奖)3、津贴补贴(流动、特殊、高温高空)4、加班加点5:特 殊情况下的工资(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停工学习、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二、材料费:1,.材料原价(出厂价)2:运杂费(出厂到库到指定位置)3:运输损耗(运输装卸)4:采购保管费(采 购、仓储、保管、仓储损耗)工程设备值构成或计划构成永久工程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仪器三、施工机具使用费(施工作业所发生施工机械、仪器仪表使用或租赁费) 1:施工机械使用费: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输(大型机械除外)、人工费、燃料动力费、税费。(浙大场安然入睡) 四、企业管理费:1管理人员工资2办公费3差旅交通费4固定资产使用费5工具用具使用费(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 具、器具、消防用具)6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费(防暑降温、冬季取暖、上下班交通补贴)7劳 动保护费8检验试验费9工会经费10职工教育经费11财产保险费12财务费用13税金14其他 (技术转让、业务招待、审计费、投标费)官办差故宫劳保、检工叫财务睡她 五、利润 六、规费 1.社会保险费(工伤、医疗、生育、养老、失业)2住房3工程排污 2.造价形成划分 一、分部分项工程费 1.专业工程 2.分布分项 二、措施费用 1.安全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费) 2.夜间施工增加费 3.二次搬运4 冬雨期增加5已完工程6定位复测7特殊地区增加8大型机械9脚手架大脚已定二次特殊夜费、 三、其他项目1暂列金额2计日工3总承包服务费4规费5税金 安全文明施工费计算基数定额基价、人工、人工+机械其他没有定额基价 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定额人工做为基价 1.工程量清单: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发承包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 2.清单作用: 1.平等和共同的基础 2.清单时基价的依据 3.付款和结算的依据4调整价款索赔的依据 3.清单表面的工程量是招标人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投标人报价的共同基础,他是工程量清单编制人按施工图图示尺寸和 清单计算规则计算的工程净量, 4.综合单价通常采用定额组价的方法,步骤:1确定组合定额2计算定额量 3.测算人材机4确定人材机单价5计算请 单人材机费6计算管理费利润7计算综合单价 5措施费计算 1.综合单价法(能计算量)2参数法(不能计算量二次搬运、冬雨期、夜间施工)3分包法(室内空气污染) 6.投标报价应预先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 7.不能进行总价优惠,任何优惠体现在相应清单的综合单价中 2Z102020 建设程定额 1.生产要素分类1人工定额(劳动定额) 2.材料消耗定额3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2.程序用途分 1.施工定额(工序为对象、企业定额、含人材机)直接用于作业如作业计划、任务单、领料单是编制预 算定额的基础 2.预算定额以分部分项为对象,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具有社会行、编制估价表、工程造价控制投 资的依据 3.概算定额:以扩大的分部分项为对象、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建设项目投资4概算指标:一整个建筑

(精编)宝钢集团信息化案例

(精编)宝钢集团信息 化案例

宝钢集团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 宝钢集团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宝钢集团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小组 二00七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宝钢集团简介3 一、宝钢集团的成立3 二、宝钢集团的组成3 三、宝钢集团简介4 (一)宝钢荣誉4 (二)宝钢集团企业战略4 四、宝钢集团钢铁产业子公司简介5 (一)宝钢股份情况简介5 (二)一钢情况简介6 (三)二钢情况简介6 (四)五钢情况简介6 (五)浦钢情况简介6 (六)益昌薄板有限公司简介7

(七)梅山有限公司简介7 第二章宝钢集团信息化建设概述7 一、宝钢信息化建设的理念7 二、宝钢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8 (一)生产为中心阶段9 (二)财务管理为中心阶段9 (三)面向用户,以提升竞争力为中心阶段10 三、宝钢信息化的基础建设10 (一)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10 (二)统一的代码设计和数据字典10 (三)应用规范的标准化10 (四)企业光纤主干网络建设11 (五)集中的数据库/数据仓库建设11 四、宝钢信息系统的结构12 (一)宝钢形成了四级计算机体系结构12 (二)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分担12 (三)宝钢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12 第三章宝钢的企业系统创新工程ESI13 一、企业系统创新工程ESI的提出13 (一)企业系统创新工程ESI的提出13 (二)企业系统创新部的成立14 (三)ESI工程的含义14

(四)ESI工程的基本思路14 二、企业系统创新工程ESI的实施15 (一)ESI工程的规划15 (二)企业经营运作系统的建立15 三、ESI的实施效果17 第四章宝钢集团ERP系统的应用17 一、宝钢冶金ERP 系统的概况17 (一)宝钢冶金ERP 系统的主要功能19 (二)宝钢ERP 系统的计算机系统环境20 二、宝钢冶金ERP 系统的主要管理技术20 三、实施冶金ERP 系统后的效果21 (一)宝钢冶金ERP 系统实现了按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21 (二)冶金ERP 系统全面体现了“质量是生命”的管理理念22 (三)冶金ERP 系统全面落实了“成本是寿命”的管理理念22 (四)冶金ERP 系统是公司强化物流控制的有效手段23 (五)工作效率提高,其它指标得到改善23 四、建设宝钢冶金ERP 系统的体会23 (一)合理设定目标23 (二)妥善解决业务重组与现有观念的冲突24 (三)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24 (四)组织保证24 第五章从宝钢经验透视企业信息化建设24

宝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战略管理

成本与管理会计 案 例 分 析 12审计6班 张艺严

宝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战略管理 【摘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成本在企业中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也有其独到之处。宝钢集团的成本战略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在宝钢的战略管理中,战略定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整个宝钢集团的发展与巩固,我们也能意识到宝钢能进入世界五百强也不是那么轻松。 【关键词】宝钢,成本控制,成本战略,标准成本法,精益管理 一、宝钢公司的简介与基本数据资料 1、宝钢简介①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2012年,宝钢连续第九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197位,并当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给予宝钢全球钢铁企业中最高的信用评级。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11年产量为442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四位,利润总额181.5亿元,盈利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位。钢铁产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航天航空、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 2、宝钢的财务报表 2012年宝钢的资产负债表②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①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②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来源于宝钢集团网站投资者关系经营业绩板块

成本控制难点重点

万家丽路(福元路~湘府路)排水管道提标扩容建设工程 成本控制重点、难点 编制人员:造价组(许超、赵文志、刘天宇、陆培松) 事项一、沟槽开挖、回填 1、控制目的。a)会议纪要已经明确沟槽开挖方式按机械坑上作业,开挖放坡的坡度按2014市政消耗量相关规定取值,目标为控制土质为普土按1:0.75放坡;b)沟槽回填土占沟槽开挖总量的比例11%,如果不作调整,结算将按照投标同比例计算,目标为25%。 2、控制方式。a)每个井段分段绘制沟槽开挖断面,标明路面、基层、下部全部为湿土,会签时最多承认基层以下50~80cm精加工层为可利用普土,其余皆为湿土。b))频率控制在每两个井段取一次土样送检,只做液塑限和含水量,不做CBR,检测结果证明扰动土方因以上两项指标不能直接回填,见证取样单和试验报告请监理单位签认。 3、严重警示。10月1日前已经完成的沟槽恢复路面摊铺宽度,面层4cm厚切边宽度不足,基本达不到1:0.75宽度要求,劳动路口差1.5m 宽,香樟路口差2m宽,双城路口差4m左右。审计时候有四级部门现场实量,面层长、宽属于必量项目,即使现场签证手续完善,也会百分之百会根据面层宽度核减。 4、各部门建议:

事项二、匝道上下位置、桥接地、交叉路口位置沟槽挖填 1、控制目的。a)沟槽土方全部外运,即不用于就地回填,也不用于场内调配回填,直接外运;b)砂砾和碎石直接回填至基层底。 2、控制方式。a)紧抓时间节点,10月1日以前,只施工并且完成施工匝道上下位置、桥接地、交叉路口位置的排水,变更与签证时间全部控制在这个节点范围内,除此三处范围以外的沟槽挖填隐蔽资料时间节点全部押后,放到10月15日以后。b) 每个井段分段绘制沟槽开挖、回填砂砾、碎石断面,资料员隐蔽记录闭合配套。 3、各部门建议: 事项三、顶管管周填充注浆和防止沉降的路面注浆 1、控制目的。a) 管周填充注浆的注浆记录根据顶管进度同步跟进,基本做到每米管道注浆率为1.2m3/延长米;b)实现清单内的路面旋喷注浆,顶管顶部和两侧各设置一列。 2、控制方式。a) 管周填充注浆记录由顶管分包队伍在做,项目部要召集分包队伍的资料员,交底注浆表格和注浆量控制参数,督促及时找监理和甲方计量代表签认。b) 路面旋喷注浆已经编制联系函和变更单,需要附上测量监控记录,顶管正在施工的段落每20m需设置一个沉降标高控制点,顶进期间和完成顶进30天内每天都要有监控测量标高,测量结果应该是顶进时有隆起,顶完后有下沉。 4、各部门建议: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讲解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 集萃印花网2008-10-24 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无缝对接”的十种策略 成本战略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缔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之一,选择成本优势战略,意味着企业必须高效运作,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占领市场,获得利益。成本战略的实质是“低成本战略”,它为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可能。 而战略成本管理指的是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方针下,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的战略性选择与设计,它将导致企业最终交付的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追求成本最低。 从战略角度考虑,降低成本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提高运作效率和控制成本的技术与技巧;另一个是通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一个途径是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层面的目标和职责,体现在具体执行环节;第二个途径是成本战略的事情,是公司整体战略课题要考虑的。 而战略成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收益水平,提高成本效率,而非降低成本。“取舍”为战略,对不同环节的成本管理设定不同的目标、进行适当的取舍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它是一个决策过程,而非一个执行和作业过程。 下面给大家展示了诺基亚公司在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几个情景,这些情景将为我们描述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典型的做法和策略,从中可以领悟成本管理与战略紧密结合后,企业所获得的实质性的收益: 策略一:产业链集群降低物流成本 情景一: 200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为星网工业园(诺基亚工业园区)划出了15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费使用。而这150万平方米中诺基亚公司占地只有10万平米,其他的面积,全部分给了将要与诺基亚一同搬家到星网的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远道而来的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也有身处国内的合资公司和本土企业,有的供应商甚至是初次进入中国。到2001年,工业园基本就绪,初具规模的星网工业园当年的销售额就到超过了300亿。至此,历时两年,经过艰苦谈判和沟通,一个现代集群产业链结构完成了。诺基亚公司此举是为提高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总体成本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调整,调整的主旨是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这个固定成本耗资庞大的产业链构成的工业园中,诺基亚真的获益了吗?

工程项目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背景: 某钢厂改造其烧结车间,由于工期紧,刚确定施工单位的第二天,施工单位还未来得及任命项目经理和组建项目经理部,业主就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份针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深度满足管理规划要求,但业主不接受,一定还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 问题: ①项目经理未任命和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就正式发表了施工组织设计,其程序是否正确? ②业主一定要求施工单位提供项目管理规划,其要求是否一定正确? ③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请简述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 ④试说明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 答:①程序不正确,公司还未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还未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无人审核和批准,不能发表。 ②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但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应能满足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要求;冶金建设工程中,实际上一直使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可以向业主说明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深度已达到项目管理规划的深度要求,不必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规划目标及内涵有: a.规划目标包括项目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条件分析及其他内容等; b.内涵包括施工部署、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和其他文件等。 ④项目管理规划的控制原则为:实现最优化控制;动态控制;主动控制;全过程控制;全要素控制;建立大控制系统的观念;要对规划的实施明确项目经理部各岗位职责、对执行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总结。 2、背景: 华北某厂1260m3级高炉扩容改造工程。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为了实现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扩容改建任务,该扩容改造,应采用高炉整体平移新技术。高炉分两段安装:第一段为移送;第二段为悬吊,高炉本体工程拟定在拼装平台上基本完成,尽量缩短停炉后施工工期,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高炉本体平移作业采用滚动摩擦方式液压缸推送。要求“新、旧高炉中心线重合,标高与原设计标高相符,误差控制在5~8m”。高炉本体移送重量约4500t。推移高度约为36m,推移距离约42m。高炉本体在液压缸推动下,分步向炉基平移。

宝钢集团管理会计案例

宝钢集团管理会计案例 尽管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宝钢集团却依然保持着行业第一集团的位置。这都源于了宝钢优秀的管理会计。保持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管理会计在公司经营管理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双剑合璧 钢铁行业的成本核算具有鲜明的特点:工艺流程长,原料中大宗散货较多,运输及能源等交叉影响交互分配,工序与工序之间的结转分配比较复杂。正如朱可炳所说,“看上去非常粗犷的一个工厂,内部运营的精度要求却非常高。工人每做一个动作都有成本发生,因此,每一个动作的消耗控制要非常精确。” 适应行业特色和管理需求的成本核算及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让这种看似“苛刻”的要求成为可能。 据朱可炳介绍,宝钢股份的成本信息系统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成本核算系统,其二是为内部管理特别设计的管理会计系统。“我们把核算和管理相对做一点分离,让核算更简单明了清晰,让管理的应用方面更加精细。成本核算做得相对简化,成本的核算和满足管理的核算,它们的差异在于核算的对象和精度,但是用于记录成本的总额是一样的。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会计核算,可以更精确地指导公司各个业务行为的发生,哪些是有效的行为,哪些是无效的消耗资源的行为,从中我能找到更多的点,促进成本竞争力的提升。这样,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到的导向性作用会更加明朗一些。” 半年报显示,宝钢股份主要钢铁产品营业成本比上年均有大幅度下降:冷轧碳钢板卷降低20.3%;热轧碳钢板卷降低21.8%;宽厚板降低31.9%;钢管产品降低19.5%;其他钢铁产品降低20.2%。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我们才可以看到:面对“金九银十”的大宗商品销货旺季,在9月份(三季度)价格基础上,宝钢股份对10月份(四季度)大部分碳钢板材价格进行了100至200元的微幅下调或早下订单给予60元至200元的优惠。 数出一门 “数出一门,就源录入”,是宝钢股份成本核算的大原则。“我们不会为成本核算单独采集数字,在业务第一次发生时的数字就是我们的原始数据。”朱可炳说。 宝钢股份自建厂开始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一直坚持以财务成本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1998年,宝钢在钢铁行业率先建成了先进的企业整体产销信息系统,在整体产销系统中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成本核算系统,实现了一级成本核算。不久,又先后完成成本预算系统、成本分析系统、成本绩效系统和产品盈利分析系统的建设。这一整套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支持。 实现一日成本结账,快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预算管理案例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预算管理案例介绍 (一)上海宝钢公司概况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的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宝钢以原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吸收原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公司参加,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由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变更登记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公司主营钢铁、冶金矿产,兼营煤炭、化工、电力、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并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咨询业务。 宝钢立足钢铁主业,坚持精品战略,发展拳头产品和著名品牌,在汽车、石油钢管、造船钢板、不锈钢、民用建筑用钢和电磁钢等六大类产品上,形成大规模、高产品档次的基地,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开发的重要基地。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背景及发展沿革 宝钢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后,为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宝钢于1993年开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全新经营管理体制的探索。 公司从全面预算推行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3至1994年,是宝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阶段。公司设置了经营预算管理部门,并编制了第一本年度预算。1994年至2000年为预算管理的规范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技术,推出了月度执行预算,形成了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2002年以后,公司预算管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以六年经营规划为指导,进行季度滚动预算,以每股盈余作为预算编制起点,强调资本预算管理,逐步完善预算信息化平台。至此,宝钢形成了以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为导向,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覆盖宝钢生产、销售、投资、研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三)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宝钢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有《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和《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在预算管理制度中,对预算的定义、预算的分类、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预算管理流程、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以及预算考核等理论性和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中,对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预算考核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操作规程。为了保证公司预算的顺利实施,促进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在预算管理制度及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又根据各不相同的专业预算性质制订了相关的操作办法和管理办法。 (四)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1. 预算管理决策层 (1)机构:公司预算委员会。 (2)成员:由各分公司管理业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由总经理直接领导。 (3)职能:审定、签发预算管理制度;审批公司年度预算;提出公司预算管理发展方向及改进要求;确定年度预算编制的重大前提条件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听取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管理工作进展的汇报,做出预算管理改进和完善等决定。 2. 预算管理职能部门 (1)机构:公司预算办公室(与计财部成本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及预算归口管理部门。 (2)成员:对预算负有专业管理职责的部门。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关于宝钢战略成本管理的案例分析 宝钢集团的成本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 一、宝钢成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从公司投产至今,宝钢成本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综合消耗管理到责任成本管理,从责任成本管理到标准成本管理,从标准成本管理到目前的战略成本管理,每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都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适应了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一)经营环境的变迁 宝钢于1978年12月23日打下第一根桩,到1985年正式投产至今,公司经营环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1985年—1989年,一期生产及二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环境。公司确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的管理体制,此阶段处于成本核算阶段,主要采用成本综合消耗额管理。第二阶段(1990年—1995年,二期生产及三期建设阶段),是一个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公司的经营管理逐步进入了转型阶段,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大力实施减员增效、主辅分离,管理重心向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和利润倾斜。此阶段处于成本节约阶段,主要采用责任成本管理。第三阶段(1996年—1999年,一、二期稳定发展及三期全面建成逐步投产阶段),是一个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经营环境。此阶段经营管理的突出特点是:苦练内功,节支增效。此阶段处于成本控制阶段,开始采用标准成本制度。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改制上市,三期全面投产阶段),此阶段处于提升成本竞争力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体系。 (二)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的思路总是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宝钢成本管理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本核算阶段(1985年—1989年)

公司运用软件进行成本管理的成功案例

公司运用软件进行成本管理的成功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XX公司运用软件进行成本管理的成功案例 同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一千家不同的企业却可以作出一千篇不同的文章。企业要追求多创利的目标,既要增加销售收入,又要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成本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参与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还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与要求,控制方法和分析模型均有不同,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企业行为已经开始遵循一个标准逻缉,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这些在客观上给企业运用成本管理软件更加科学地管理企业成本费用提供了条件。本文以苏州市由一家小型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上海外贸申港食品厂成功运用用友U8软件实现成本核算和管理为例,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并提出如何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与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高质高效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 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企业概况 上海外贸申港食品厂(张家港市乳品一厂)(以下简称XX),是XX食品集团核心企业,拥有1200余名员工和年

产万吨乐口福、万吨巧克力、5千吨晶类固体饮料、2千吨糖果的生产规模。XX牌系列食品,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国际博览会银奖、国宾礼品等称号。企业获得了全国轻工业出口先进单位、全国执行《食品卫生法》先进企业、全国执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优秀企业、中国专利江苏百强企业、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特级信用企业等光荣称号。 XX能够从管理软件运用中获取效益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领导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1993年就在财务部门率先采用单机版会计核算软件。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扩大,仅仅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此,该企业于1999年选择了用友U8管理软件,建立了涵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往来款管理、成本管理、工资管理和财务管理一体化的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建立了网络环境下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数出一门,全厂使用,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有效地集成,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在网络环境下有条不紊和高效地运行。该系统从1999年9月开始实施,到目前已经顺利运行1年4个月,主要包括总账、工资、固定资产、采购、存货、销售、成本管理、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模块,涉及到采购、销售、仓库、财务等业务部门和企

XX公司成本管理及成本节约措施

XXXX有限公司 成本管理、节约措施 成本管理、节约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地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地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及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取得成功极其重要地方面.有效 地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地措施,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地发展.结合现有公司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做起: 一、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地内容 企业地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旨在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地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地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优化,包括企业所做出地一切降低成本地工作. 二、认清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地现状 (一)企业价值补偿不足.生产资料中地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地浪费特别严重.

(二)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地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地次品、废品造成地质量损失严重. (三)企业成本信息核算不真实.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其次是业务素质不高,然后是核算方法不正确,最后是领导为达到某一目地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企业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 (四)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有地公司由于近年来,厂长、总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监管不严. (五)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须加强成本管理地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成本地较量.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地思路和方法 (1)实行成本管理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地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中缺乏市场观念,重效率轻效益地状况较严重.而对我公司而言,效益才是根本,市场是效率(成本)与效益(价格)关系地连接点. 企业地成本管理必须转变思维,树立成本管理地市场观念,正确看待效率与效益地关系.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加强市场预测与分析,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和组织生产,建立起能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以新希望集团为例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以新希望集团为例 一、新希望简介 新希望集团是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农牧与食品制造企业集团之一,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综合农牧商社。集团从创业初期的单一饲料产业,逐步向上、下游延伸,成为集农、工、贸、科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农牧业民营集团企业。目前,新希望集团有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地产与基础设施、金融与投资四大产业集群,这四大产业集群像四个车轮一般快速驱动,使集团拥有稳定的增长曲线、良好的现金流量、强大的资产储备,能够拥抱机会,应对挑战,为仁人志士提供施展商业才华和实现产业理想的基业常青大平台。2010年底,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总资产361亿元,集团资信评等级为AAA级,已连续6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之一(2010年列第134位)。集团拥有420家法人实体,8万余名员工,其中有近4万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有专业大专以上员工近2万人,同时带动超过450万农民朋友走上致富道路。 新希望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559.58亿元,企业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近35%;年饲料生产能力达2000万吨,销售量超过12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年屠宰和加工鸡鸭能力10亿只,居行业领先地位;在养殖业、乳业和肉食加工业等领域都有重大发展;现在,新希望集团已拥有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个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个奥运品牌。新希望的“美好”牌火腿肠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雄”牌猪、水产饲料均是中国名牌。“千喜鹤”牌冷鲜猪肉为中国名牌、2008北京奥运会独家供应商;“新希望”、“美好”、“蝶泉”均为国家驰名商标。 (一)集团化的组织架构 新希望集团的管理制度随着企业发展战略调整而不断完善。如今,新希望集团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基准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并聘请有独立董事,构建比较完善的“两权分离”管理体系,集团总部与各专业事业部之间严密分工,充分授权,体现了科学、严谨、专业、高效的特色。 标准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新希望集团在投资与运营、财务与审计、品牌与宣传、人力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与国际企业管理逐步接轨的标准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模型及工具方面,提倡专业化,一方面,集团现已经引入ERP(企业资源规划)、E-HR(企业人力资源管理)、CRM(客户管理)、E-CASE(资金集中管理)、P6(工程项目管理)等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