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范围

法理学范围

法理学范围
法理学范围

1.单选题10’

2.多选题10’PS:有两个以上的选项

3.名词解释(5~6个)

4.判断正误(不用分析)10’

5.简答题(黑体字,第一句话)

6.论述题(展开论述)PS:两选一,若都做按得分低的给分

一.法学导论

1.法学及其研究对象P4

法学是围绕权利、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的研究对象扼要的说就是法律现象。

2.法学体系的划分P5

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划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2)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3.法理学的学科体系P32

1)法是什么

2)法应当是什么

3)法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4)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

5)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4.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P33_36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二.法的本体

1.法的定义、本质与特征P47-55

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

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

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即为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意志性与物质制

约性的统一。

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的特征:1)特殊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

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权利义务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2.法律概念的含义P61

法律概念使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它是人们对于具体的法律事实状态予以定性识别的一种法律工具。

3法律规则的含义P64

法律规则,作为构成法的最主要的要素,是指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意义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4.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P65-68

1)三要素说主要内容是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组成

2)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

3)新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

5.法律规则的分类P68-70

根据行为模式不同: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性规则

根据强制性程度不同:强制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根据功能不同:调整性规则、构成性规则

根据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

6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P71

1)从内容来看,法律原则不预设确定的事实状态和具体的法律后果,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而法律规则在内容上的明确化程度上显然高于法律原则。

2)从适用范围来看,法律原则是通用的准则,其适用范围很大,但法律规则只适用于一类的行为

3)从适用要求来看,法律规则的适用具有严格、稳定、准确等特点,而法律原则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概括性

4)法律规则之间往往相互排斥,而法律原则则可以相互兼容

5)从逻辑结构上看,法律原则结构较简单,而法律规则的结构较复杂

7.法律原则P70

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

8.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P79-82

正式渊源: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国际条约与协定。

非正式渊源: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公共政策、法理、学说。

9.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P83_86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民族自治区域的资质条件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0.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P90-91

法律汇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现行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惊醒系统的整理编排并汇集成册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创制活动)

法律编撰:是指对某一类或某一部门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修改,使之形成系统的法,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法典的活动。(属于法治创制活动)

法律清理: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统一安排的要求,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和清理,从而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不属于立法活动)

11.法的效力、法的实效P92

法的效力:通常指法所具有的约束力,即法对主体所具有的普遍约束作用。

法的实效:指法的实际有效性,即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从而被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的状态。

12.确立法的效力等级的原则P94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不同位阶)。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同一位阶)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一位阶)

4)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以主权国家缔结或参加或认可为前提)

13.法的对象效力的原则P96

1)属人主义原则

2)属地主义原则

3)保护主义原则

4)折中主义原则

14.法的溯及力及其原则P100

法的追溯力:是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律颁布施行后,对其生效前所发生的时间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一般各国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1)从旧原则

2)从新原则

3)从轻原则

4)从旧兼从轻原则

5)从新兼从轻原则。

15.法的一般分类、特殊分类P103-108

一般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一般法与特别法

3)根本法与普通法

4)实体法与程序法

5)国内法与国际法

特殊分类:1) 公法与私法

2)普通法与衡平法

3)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16.法律关系含义、特征、种类P112-116

含义: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法律确认和调整社会生活

关系的结果

特征:1)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种类:1)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2)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3)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4)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

17.法律关系客体及其种类P120-123

含义: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种类:1)财产

2)非财产利益

3)行为

18.权利能力P118

权利能力是指主体所具有的能够参加一定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19.行为能力及其种类P119

含义:行为能力是主体的意志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具体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种类:1)自然人的行为能力:①完全行为能力人

②限制行为能力人

③无行为能力人

2)法人的行为能力

20.法律事实、法律事件P124-125

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21.法律部门、法律体系P132/P130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方法所划分的一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

的统一整体。

22.法律体系与法系P132

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不同:1)归属的范畴不同

2)内容和范围不同

3)属国性不同

两者的密切联系:1)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法学体系反过来会成为法律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根据。

2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P136

1)宪法法律部门

2)行政法法律部门

3)民商法法律部门

4)刑法法律部门

5)经济法法律部门

6)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部门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部门

8)诉讼法法律部

24.法律责任的种类P147

1)按照法律责任所依据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违宪责任。

2)根据违法行为的法律的性质:功法责任和私法责任

3)按照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25.法律责任的构成P150

1)责任主体

2)主观过错

3)违法或违约行为

4)损害事实

5)因果关系

26.法律责任免责及其条件P155

含义:免责即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责任主体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些情形

或事由,致使其法律责任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免除。

条件:1)时效免责

2)不诉免责

3)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4)责任主体消亡免责

5)自首、立功免责

6)补救免责

7)自助免责。

8)人道主义免责

27.法律权利、法律义务P162/P163

法律权利:含义:是指社会主体享有的法律确认和保障的以某种正当利益为追求的行为自由。

特征:1)法律性

2)自主性

3)可为性

4)求利性。

法律义务:含义:是指社会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必须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责任。

特征:1)法定性

2)国家强制性

3)从属性

4)必为性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P165

1)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2)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

3)功能发挥中的互动关系

4)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

29.权利义务的分类P171

以权利、义务存在形态为标准:应有、习惯、法定、现实权利和义务。

根据权利、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重要程度: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

根据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一般权利义务与特殊权利义务。

根据权力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一性权利义务与第二性权利义务。

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一直和利益的方式: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根据权利、义务主体的不同:个体、集体、国家、人类权利和义务。

三.法的演进

1.法起源的一般规律P189

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的产生。

2)法的发展一般经历了由禁忌、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发展常常与宗教、道德相伴而生。

4)法律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P191

3.资本主义两大法系含义、分布P215/P216

大陆法系:含义: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

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效仿这种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分布:涉及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地

英美法系:含义: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

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分布:美国以及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以及一些原属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加勒比

海地区的国家

4.法律继承的含义、内容P228/P230

法律继承就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

内容:1)法律技术、概念

2)反映商品—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3)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4)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管理的法律规定

5.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P229

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

2)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3)法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4)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

6.法律移植需要注意的问题P235

1)要注意国外法(供体)与本国法(受体)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

2)要注意外来法律的本土化,即用本国法去同化和整合国外法

3)要注意法律移植的优越性

4)要注意法律移植的超前性

7.法制改革的必要性P237

1)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相当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是

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制定的,是在人治因素非常浓重的体制下形成的

2)法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关系额制度形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和社会

关系是其内容

3)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4)在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是等值的概念,法制现代化意味着法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8.法制现代化的模式P247

1)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

2)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

3)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

四.法的运行

1.立法、立法的程序P260/P274

立法:是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订、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立法程序: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2.立法的基本原则P266-271

1)实事求是原则

2)民主立法原则

3)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3.执法的含义P280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4.执法的原则P292-294

1)合法性原则

2)合理性原则

3)效率原则

4)正当程序原则

5.司法、司法基本原则P300/P305-307

司法乃是专门执掌国家司法权力的国家机构按照其法定的职责与权限,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以超然和中立的立场与态度,通过对于相关事实和证据的法律审查和逻辑审查,具体使用法律来处理和解决诉诸其面前的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义务纷争的专门活动。

原则:1)法治原则

2)客观原则

3)独立原则

4)公正原则

5)责任原则。

6.中国的司法体系P304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7.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P314-316

1)法律监督的主体

2)法律监督的对象

3)法律监督的内容

4)法律监督的依据

5)法律监督的方式

8.论述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P325

9.法律职业技能的内容P332-333

法律职业的语言技能、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和独特技术

10.法律方法P347

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人(或称“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律问题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

11.法律推理P350

法律推理是指法律人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寻找和构造正当的法律理由,对某一具体案件进行法律事实

的认定和得出法律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的证明方法和途径

12.演绎推理P350

是指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

13.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必要性P354

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文本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

必要性:1)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标准。

2)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人的能力是优先的,在立法当时,不可能绝对全面地表述法律,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法律才能趋于

完善。

14.法律解释的方法P356-357

一般解释方法:1)语法解释

2)逻辑解释

3)系统解释

4)历史解释

5) 目的解释

6)当然解释

特殊解释方法:1)字面、扩充和限制解释

2)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

15.法治的内涵P368-371

1)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

2)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3)法治表达了一种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

4)法治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性

5)法治还是代表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16.法治形成的标志P376

1)市场经济的完善

2)健全公平与公正的法律制度

3)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

4)法律至上理念的确立

五.法的作用与价值

1.法的规范作用P387-388

1)告示作用

2)指引作用

3)评价作用

4)预测作用

5)教育作用

6)强制作用

2.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P389

1)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保障、引导和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

3.法的局限性P390

1)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3)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4)在实施法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4.法的评价标准系统P399

1)生产力标准

2)人道主义标准

3)现实主义原则

4)历史主义原则

5.法的基本价值(利益、秩序、自由、正义、效率、人权)

6.法与自由的关系P418-422

1)法律以自由为目的

2)自由需要法律保障

3)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

4)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

7.法对人权的保护P429-432

1)人权的国内法保护:①人权的宪政保障

②人权的立法保护

③人权的行政保护

④人权的司法救济

2)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六.法与社会

1.政治文明构成的要件P459

1)文明的政治理念

2)文明的政治制度

3)文明的政治秩序

4)文明的政治目的

2.法律文化的含义P469-470

1)法律文化是一种文化,它是法律在社会实践中所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文化与法律的结合,是大文化之

下的子文化。

2)法律文化是指人们对法律的心理态度与信仰。

3)法律文化是与法律制度及时间紧密相联系的,包括法律规范、组织、实施与机构,即法律制度及其在社会

生活中的运用。

4)法律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5)在不同的社会里,法律文化所欲解决的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3.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与分歧P477-479

1)重视法律与崇尚理论

2)重视个人利益与重视国家与家族利益

3)追求平等、公平、正义与讲求身份、地位、等级

4.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P482

1)提高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

2)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3)注重法律的宣传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P492

1)调整的范围不同

2)实施的方式不同

3)调整的侧重点不同

4)形成的方式不同

5)表现的形式不同

6)产生的时间与条件不同

6.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P495-496

原因:1)社会变革与法律移植。

2)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3)道德发展与法律发展相互脱节。

4)社会价值多元化,使得法律价值与道德价值并不完全一致。

5)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方式不一样。

途径:1)应该统一标准,将法律与道德纳入到一个总的评价体系中来,就二者交叉的部分来看,法律所

赞同的,一定是道德所支持的,道德所反对的,一般也为法律所禁止。

2)移植法律必须考虑本土的因素,使移植过来的法律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3)法律有其局限性,虽然道德不可代替法律,但可以用来补充法律的不足。

4)注意法律的宣传,让广大民众都能够知法懂法,进而守法,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降到最低限度。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1、法理学:是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 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的法学分支学科。 2、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生活的 规范科学。 3、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 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4、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律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 系。 5、法:1)马克思认为法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觉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由国 家强制力保证施行行为规则的总称。 2)法是可以判断人们是非曲直进行公正的裁决,具有公平正义等价值取向的由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行具有普遍性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6、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规范性、意志强 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7、法的形式:就是指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包括法条、规范性法律文 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 8、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题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 和保障手段。包括自由权、请求权、诉权。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9、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 定人们应当做出和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界限。有限制义务、被请求义务、被诉义务。 分类基本义务和普通义务;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10、法律要素:是和系统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联系和作用的构成规范性文件内容的 要素、规则、原则和法律术语。有独立性、差异性、关联性的特点。 11、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实施状态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 具有独立性、可预测性、一般性的特点。由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构成。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控制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12、法律原则:是指能作为规则的来源或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准则。具有不 确定性、衡平性、强行性。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13、法律术语:是指具有法律性质或专门法律意义的用语概念。具有明确性、规范性、

大一法理学复习资料

法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 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 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 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 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 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 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 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 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

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1.法学: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学问,实践知识,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 2.法学思维:是法学者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 3.法学方法:从广义上讲,包括法学建构的方法、法学研究的方法和法律适用的方法。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法律适用的方法。(在法律实践中,法律适用总是居于核心的地位。从法律运行的角度看,司法居于中心的环节。) 4.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是对每一法学学科中带有共同性、根本性的问题和原理做横断面的考察。(法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和法学的一般原理(哲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 5.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6.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律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系。(一个国家的法学分科体系大致统一,但却可以并存多个不同的法学理论体系。) 7.应然法:就是“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即根据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的法,有时又被称为“理想法”或“理念法”。 8.实然法:就是“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也被称为“实际的法”。 9.自然法理论:否认法自身的独立性,认为法必然从属于更为高级的行为标准(现代自然法理论认为主要是指道德),因此违反这个更高标准的法就不再是法。基本主张是“恶法非法”。 10.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行为准则。因此,只有实在法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是实际存在的、具有实际效力并可以精确分析的法律,也只有实在法才是法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其他的行为准则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实在法与上述准则相违背,也不能成为否定实在法之法律性质的理由,人们依然具有服从这种法律的义务。即“恶法亦法”。 11.法的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12.法的内容:是指法的内在要素,即法律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13.法的形式: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 14.法律权利: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特点:法律性、自主性、利益性、与法律义务的相关性)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结构,实际上是三个权利要素的统一: 1)自由权。权利人可以自主决定作出一定行为的权利,不受他人干涉。(基础) 2)请求权。权利人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权利。(内容) 3)诉权。权利人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的权利。(保障)

法理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法理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核学生运用法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水平测试。 三、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类型:6类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 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客观性的题目应占50%的比重。 6、题目类型 (1)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 把你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0分)(3)多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4)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5)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6)材料分析题(共24分) 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的目的 (1)判断题,直接判断“√”或“×”,不必说明原因,考查学生对法理 知识的理解程度。 (2)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一个问题的若干个

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目是把正确答案与相近的答案或似是而非的答案并列,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它是既容易得分,又容易丢分的题目。这类题目不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死记硬背,但对基本结论要理解准确。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3)名词解释。属于较简单的题型,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虽不要 求字字相符但表述不得与文意相悖。 (4)简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 用这类题目进行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5)材料分析题。具有相当难度,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答此题时,要注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论述要结合法理知识,法理知识的结合是必要的。 8、答题要求 考生拿到考卷以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题意和要求弄清楚,切忌看错题 目,所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分单项和多选,单选只能选一个。多选不可多选或漏选。 (2)对于判断题,要求在括号内用“√”或“×”,不必说明原因。 (3)对于名词解释题,要按指定教材中的观点作为标准答案。名词解释注 意答踩分点。名词解释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4)对于简答题,要按指定教材中的观点作为标准答案。简答题都要注意 中心意思。简答题要条理清楚。 (5)对于材料分析题,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有利,并结合法理知识。 四、指定教材: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版。第4 五、考试的内容、要求、题型范围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意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 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本大纲考试客观题,即判断、单选、多选的范围基本包括整个教材,同时 不限于教材;主观题即名词解释、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范围在以下“考核知识点”中。

大一新学期学习计划【5篇】

大一新学期学习计划【5篇】 大学生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光,做好学习计划才能够合理利用时光,才能让大学时光充实起来。下而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一学习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一学习计划1 有人说:"大学四年没有挂过科、没有逃过课、没有谈过恋爱,人生不完整。"按此理论,我的大学人生极英不完整;也有人说"university"音译就是"由你玩四年",但从我现在的工作经验来看,这种理解也是存在巨大偏差的。大学生活究竟怎样过,且听我跟你慢慢说?????? 大学就好像是一条珍珠项链,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幺幺线,多姿多彩的活动和色彩斑训的生活是珍珠。珍珠固然夺目,但如果失去了丝线,也就失去了展现美丽的件骼。切记,不要迷失在珍珠璀璨的光芒之中,努力学习依然是我们重要的使命与工作。 必修课的学习 重视基础、扎实学习。本科四年的学科学习本质上来看只是一个基础知识普及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入与拓展涉及不多。所以,大一期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从基础学科入手。我是法学专业的,大一第一门课是法理学(即法哲学),学起来真的是枯燥无味,与我想象的法庭上唇枪舌剑、慷慨陈词的场景背道而驰。当时没有任何学习法理学的动力,甚至想过放弃,但是后来发现一切基础知识都是后来学习学术发展的依据,在大三我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时,慷慨陈词的很多内容也都来自基础知识的积累。 注重兴趣、专业立向。学必修课还要充分考虑个人对于学科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科兴趣等方而。很多同学到了大三准备考研的时候才开始考虑是否要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内容、自己是否对专业课学习有兴趣,这个问题我更建议大一学习专业课伊始就考虑。其实我们对于专业的兴趣分为两方面:一是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二是在学习中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们要准备好在学习中积极培养对于专业的兴趣、左位专业发展方向,让自己最终顺利选择考研升学的专业以及学校,同时对于以后择业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注授课重点、感受人文气息。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一泄要注意学习重点的梳理,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的总结。在大学中,完整的笔记就是最好的考试复习材料和考研的专业课复习材料,甚至可以复印后"内部销售"的。所以,在大学中要学会记录课堂内容,并且能够及时整理总结

(完整word版)法理学导论 名词解释(中国政法大学)

法理学导论 名词解释 1.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理学:研究所有法律制度中的一般问题、原理、原则和制度的学问。 3.法学体系:也称为“法学分科的体系”,即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 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4.应然法:指“应该是怎么样的法”,即根据其自身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或理念状态 的法。又称理想法或理念法。 5.实然法:指“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实际发生效力、对人们的 行为实际产生作用的法,有时也被称为“实际的法”。 6.法的内容:构成法的内在要素,即法律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7.法的形式:法的内容的表现方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诸如“法 典”、“判例法”、“习惯法”等等。 8.法律权利: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行为范围。 9.法律义务: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 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10.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 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11.不成文法:有学者称之为非制定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 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习惯法是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判例法是由判例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 12.法系: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 征对法作的一种分类。 13.民法法系:又称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 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民法法系内部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14.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海洋法系、判例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 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法系内部包括英国法系和美国法系两个支系。 15.法律渊源:被承认具有法的效力、法的权威性或具有法律意义并作为法官审理案件之 依据的规范或准则来源,如制定法(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法理等。 16.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 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7.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 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法的渊源。 18.经济特区法规:是指我国经济特区根据国家授权法所制定的一类规范性法律文件。 19.法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20.一般法:是指针对一般人、一般事、一般时间、在全国普遍适用的法。 21.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人、特定事、特定地区、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律。 22.实体法: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

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法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法理学》是很多大学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都感觉难学、难懂。其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以下的认识,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 第一,理论大多来自人们的实践所得。由于学生大多没有实践经历或没有从法律角度观察现实的习惯,所以,对法的理论理解有难度属于在所难免!但是,为了学习具体法律必须首先解决对法的认识论问题。而法理学恰恰是能够提供法的基本理论的学科,不开该课是法学专业知识的缺失。因此,在对学习该课的期望值上,就不能定位过高。我们老师一般开玩笑说,大一学法理就是灌灌耳音。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理论要点就可以了。其它的时间就是在课堂听听老师介绍各家的学说、课下看看经典的法学著作、翻翻法律类杂志。比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就看完了毛选、马恩选、《法的精神》、很多版本的法理教材、罗素尼采等西方学者的代表作。 第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法理的人,总想弄明白每句话的内涵,总想对法律有个总体的认识。其心情可以理解,但这个愿望不大可能在大学第一学期实现的。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由很多内容甚至领域构成的,法理学也是如此。大学第一学期所讲授到的内容只是法理学的一部分,特别是很多时候,也是极个别学者的一部分思想。能把课堂上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搞明白就是不小的收获,对法理的理解还要靠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加深。很多学生毕业实习回来,要求学校再开专题讲座,讲授法理。就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

发现了一些问题,不是法律条文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解释。为此,有的大学在最后一学期课堂教学中,再开有关法理的课,如《法学进阶》。就是一个知识理论再回炉的过程,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 第三,勤于思考、善于应用是学习的动力。法理学的知识是理 论性很强的体系,对理论最好的学习,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去验证,得到验证的快乐就是学习的快乐。比如在看电影《秋菊打官司》后,想到国家制定的法和老百姓心目中的法之间的差别;看十七大报告,看到法治思想在其中的体现;等等。老师们在课堂讲授相关理论时,一般都会举实例说明。而学生,也可以将现实中的法律现象与理论相联系去思考。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会发挥其价值。价值的体现,才会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索。 周末的阳光下,尤其是深秋的暖阳,忽然就催发了以上的文字。 法律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当今社会的主 流观点是:法律是人类在人类社会生活、工作等活动中相互定立契约而产生的。 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相对来说就是自由与限制, 绝大多人都是向往安定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各有其个性、欲望,只有对那些超出某个限度的约束起来,社会整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因此法律成了我们社会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始终将所有人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中,在这之中给予人自由生存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也同样限制个人的行动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稳定。

法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法理学》 一、课程简介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三、考核要求说明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具体含义是:了解:能对有关的概念、知识有一般性的了解,是较低的要求,在考核时一般不作考查内容。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 导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了解:法理学的特征;法律现象;法学体系。 (二)识记:法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性质及表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 (一) 了解:古希腊文明中的法理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法理学思想;封建社会的法理学思想。 (二)识记:古罗马文明中法理学思想,识记五大著名法学家及著名法学教科书;概括地了解资产阶级法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理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意义。 (二)识记: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三大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形成中的奠基制作及诞生标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在于法理学的中国化 (一)识记:毛泽东思想中的法理学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理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法制思想。 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了解:汉语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西文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识记:说文解字对法解释的寓意;狭义的法律;客观法与主观法;法与法律的二元化即自然法与实在法。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识记: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代表性的学说及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即法理学的根本变革。

大一学习策划.doc

大一学习计划 新学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新生活意味着新开始,新开始象征着新的挑战。作为学生,我一直秉着不断进步的宗旨,在新学期我有以下学习计划 一、首先,明确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即将面对的专业先充分了解它. 二、积极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同时广纳各方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注重学生会部门之间的宣传交流工作,互相沟通。 四、积极配合我院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以及我院学生会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工作等等,都要全面发展。 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现在是我的实施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要在学生会中磨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广交朋友,寻找机遇。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自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能舍得和放弃的,我都不会太在意,细节成就成功. 第九,努力的完成每项任务,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认真的对待,命运是可以靠自己争取的.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对自己做全面详细的分解,争取在毕业之前,合理利用学校的天时、地利、人杰,在学校多考一些证件,丰富自己的人生空白。 第十一,学会自定目标与计划,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有了计划才能合理规划,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第十二,2014年一起加油吧!

法理学导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导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信息来源:法大BBS 付姿祯搜集整理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导论》(课程号301010012)期末考试 试题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 100% 答题要求 ①请将所有大难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②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2、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4、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 5、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表明法律具有哪

种属性? A 国家强制性 B 国家意志性 C 规范性 D 普遍性 2、下列不属于司法的属性是哪一项? A 中立性 B 裁判性 C 主动性 D 程序性 3、国务院根据自己的职权制定的,是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A 行政法 B 行政法规 C 法律 D 行政规章 4、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 法理学是理论法学,不是应用法学 B 法理学围绕实践理性展开讨论 C 法理学具有理论意义,不具有应用意义 D 法理学是法学的理论基础 5、《合同法》第17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这一规则属于哪种类型? A 确定性规则 B 准用性规则 C 委任性规则 D 义务性规则 6、对法的词源考察,汉字古体“法”字有诸多意蕴,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神明裁判 B 公平 C 制裁 D 一般调整先于个别调整 7、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哪一个? A 实体法和程序法 B 普通法和衡平法 C 公法和私法 D 根本法和普通法 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不是国际法体系 B 法律体系包含国际私法内容 C 法律体系以法律部门为基本单位 D 英美法系没有法律体系 9、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B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C 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D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 10、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它没有法律效力 B 它没有法律意义 C 它有一定的说服力 D 它会影响司法裁判

法理学名词解释---大一

法的渊源是同法的效力相联系的表现形式,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一是法的效力的直接联系,二是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概念是有法律意识的概念,是认识法律和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务、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法律规制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和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和出发点 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的所有法律按照不同法律部门分类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有机整体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的、以法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即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是指对引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认定、追究、归结以及减缓和免除的活动 法律程序:人们遵循法定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 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所作出的基本分类 法系是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而对其进行的一种分类 法律演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社会之中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不间断却是长期而缓慢的发展或者进步过程 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试、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2年专插本-《法理学》考试大纲

《法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法理学》是法学基础理论课,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的应考科目。本课程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进入插班本科学习应有的法学基本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要求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法律思维方法的特性,能运用法理学理论分析法律现象、法律问题,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各部门法学奠定理论基础。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在全面把握法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一、考核知识点 1、法学的研究对象 2、法学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法学的研究对象

(2)法律人的基本素质 2、领会 3、应用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西方法学的历史 2.中国法学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2.领会 3.应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4.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2.领会 3.应用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1.法理学 2.中国法理学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法理学简答题(附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为法学领域带来了根本变革 2.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5、当代中国法学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7、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8、学习法理学有哪三个方面的意义 9、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10、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大体上有哪几种 11、法制一词大体上有哪三种含义 12、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有哪些重要观点 13、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 14、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15、简述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 16.划分部门法的原则 17.法的适用的特点 18、广义违法行为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19、法律关系客体和分类 20.科技进步为什么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 21.法的执行的特点 22、立法的特征 23、简述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24、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25、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6、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27、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8、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9、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30、法的价值的特征 参考答案: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 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 2答: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答: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 6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7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8答、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 9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10答、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 11答、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12答: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 13答: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14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 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 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 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 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 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 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 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 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 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 15答: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 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16答: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 17答: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 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国 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 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 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 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 18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 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由五个构成因素: 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1分) 2、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1分) 3、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的行为(1分) 4、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1分) 5、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1 分) 19答: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 分) 分类:物、精神财富和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3分) 20答:1、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确认 (1.5分) 2、科技活动引起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1.5分) 3、参加国际科技经济的竞争与合作需要法律的保障 (1.5分) 4、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可能造成的社会危机需要 法律加以防治(1.5分) 21答:1、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 家权威性(1.5分) 2、法的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1.5 分) 3、法的执行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4、法的执行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1.5分) 22答:1、是一项国家机关的活动,是同国家权力紧密 联系的活动(1.5分) 2、是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活动,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专门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1.5分) 3、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1.5分) 4、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1.5分) 23答:1、经济对社会主义法具有决定作用(1分) 立法应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分) 立法应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1分) 2、社会主义法对经济具有服务作用(1分) 法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保障其顺利实 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1分)法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24答: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 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 (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 功能是一致的。(1分)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 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 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 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 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 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 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 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 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 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 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确立起来 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 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 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 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 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 的规范系统。(2分) 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 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 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 程度不同。(1分) 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 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 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1

中国政法大学 法理学导论2013-2014期末试题(无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法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指引作用与法的评价作用 2.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 3.行政法与行政法规 4.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 5.民事制裁与刑事制裁 二、单项选择题(每一题只有1项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一题至少有2项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律形式包括() 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 2关于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条文可以表述一个规则B几个条文共同表述一个规则C法律规则三要素必须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表述出来 3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有() A宪法B民法C行政法规 4关于无过错责任的功能,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惩罚B预防C救济 5关于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B合法行为导致合法的法律关系的产生C违法行为导致违法的法律关系的产生 6 下列哪些法律分类不是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 A 普通法与衡平法B制定法与判例法C公法与私法 7 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它没有法律意义B它没有法律效力C它具有说服力 8 关于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它解释法律B它解释宪法C它具有个别效力 9 关于公民的能力,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有权利能力就有行为能力B有行为能力就有权利能力C权利能力既包括享有权利又包括承担义务 10 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B法律体系包含国际法因素C法律体系是部门法体系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第一条规定:“民事法律所谓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条文所蕴含的法理。(8分) 2、1999年3 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五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