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九年级全鲁教版五四制9.3海水制碱(第2课时)教案

化学九年级全鲁教版五四制9.3海水制碱(第2课时)教案

海水“制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盐的溶解性。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不是碱

B. 食盐不是盐

C. 盐酸不是酸

D. 火碱不是碱

2.在加工馒头时往往因面团发酵过度而变酸,要除去酸味,馒头变得可口,常常在面团中加入()

A. 食盐

B. 烧碱

C. 碳酸氢钠

D. 熟石灰

3.NaHCO3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主要原因是()

A. NaHCO3中含有钠元素

B. NaHCO3中含有氢元素

C. NaHCO3溶液显碱性

D. NaHCO3是碱

4.下列盐全部易溶于水的一组是()A. B.

C. D.

5.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7.从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苛性钠、盐酸五种溶液中,选用两种按下列现象反应,写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中和反应但现象不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海水“制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3.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难点: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的课件,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碳酸钠、稀盐酸、火柴、石灰水、氯化钡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稀硫酸。 四、教学过程 【讲解】食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俗称:纯碱或 者苏打。 它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易溶于水。因其水溶液显碱性, 故通常叫被做纯碱,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纯碱不是碱, 是一种盐。 【提问】如何来制备纯碱呢? 【过渡】我们知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原料丰富 且易得,价格低廉。能不能用氯化钠来制纯碱呢?

【提问】阅读教材43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Na2CO3由哪些元素组成? ●钠、碳、氧。 问题2:由NaCl转变为Na2CO3,物质的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组成物质的元素由氯元素转变为碳元素和氧元素。问题3: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需要哪些原料? ●含碳、氧元素的物质;食盐、二氧化碳。 【讲解】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 ●原理: 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NaHCO3)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工艺流程: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提问】问题1: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很低,要先通入氨气形成充足 的碱性环境,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溶解。 问题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NaHCO3首先结晶析出,因为在同一温度下 NaHCO3溶解度小。 【方法导引】 1.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2、初步掌握制取物质的基本思路; 3、了解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1、溶解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中和反应原理在制碱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展示课件:“馒头房”]引出生活中的两种盐——纯碱和食盐。分析其组成 (Na 2CO 3 和NaC1) 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食盐通过化学变化可以转化为纯碱。 [板书课题] 第三节海水“制碱” 原理分析 1、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2、教师利用课件,层层设疑,剖析海水“制碱”的反应原理: (1)流程分析 [教师设疑] 从元素守恒的观点分析,将NaC1转化为Na 2CO 3 ,还需加入哪 些元素? [学生回答] CO 2 [教师设疑] 如何让CO 2 更易被吸收? [学生回答,同学、教师分别评价。] 教师帮助学生从中和反应的角度分析,弄清事先同入氨气制成饱和盐水的原因,完成P47“交流共享”第1题。 [教师设疑] 海水制碱的原料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或强调。] 师生共同分析各原料的作用,在通过课件展示海水制碱的流程,明确环节,理清思绪。 (2)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设疑] 如何书写反应方程式呢? 考虑到难度很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NaHCO 3与NH 4 C1的溶解度,揭 开奥秘。完成P47“交流共享”第2题。 3、学生修正学案或加深理解。 方案评价 [展示课件:两种流程] 指出本节课讨论的是“氨碱法”制碱,再引出侯氏制碱法,并介绍侯德榜的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 结合教师提示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学生再作讨论,完善学案。 了解用途先让学生自学,再利用课件图片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用途。 点拨升华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归纳出制取物质的一般思路。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用心爱心专心 1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二课时)教案 鲁教版

课型:新授课 课题: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认识纯碱的组成。认识纯碱的化学性质,知道纯碱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探究酸和碱性质的实验,为本节的探究实验奠定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及碳酸根的离子的鉴别方法,使学生尝试由点到面的学习知识的方法。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酸碱部分已学过,学生对其反应条件有一定认识。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从而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纯碱等盐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会熟练书写纯碱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3、记住某些盐的水溶性 4、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纯碱的化学性质 2、如何指导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假设与猜想,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采用“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活动探究----反思学习内容——理解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 学习过程:

渡]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所有的知识都尽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自行体会,通过实验的探究形成直观形象后,再来进行新知识的构建。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帮助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把零散孤立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第三节 海水制碱2碳酸钠的性质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2课时)碳酸钠的性质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叙述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重点:纯碱的制法和性质 规律吗? (1)盐+酸→例:(方程式); (2)盐+碱→例:(方程式); (3)盐+盐→例:(方程式); 3.怎样鉴别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将产生的通入中,若变则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举例(方程式); 四、当堂达标 1. (2016年太原市)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 2CO 3, 其物质类别属于()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 .....的是()A.NaOH 氢氧化钠烧碱 B.CaO 氢氧化钙生石灰 C.Na 2CO 3 碳酸钠纯碱 D.NaCl 氯化钠食盐 3.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 Na 2CO 3 B、Ca(OH) 2 C、CaO D、NaCl 4.腌制松花蛋常用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可以在食用前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 ) A.食醋 B.酱油 C.味精 D.食盐5.下列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 D、蒸馏水 6.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 B 、氯化钾 C、盐酸 D、氯化钙溶液 7.能准确检验CO2-的操作是( ) A.加人盐酸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B.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 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8.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碳酸钠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9.(2016年达州市)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0.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是纯碱是碱 C.NaHCO 3 俗名小苏打,水溶液显碱性 D.纯碱可以中和面团中的酸,使馒头不再有酸味 11.(16?聊城)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 2 CO 3 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 2 CO 3 溶液显碱性,其pH 7(填“<”、“>”或“=”); (2)Na 2 CO 3 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a 2 CO 3 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12.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 2 ,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写离子符号)。 (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钠的认识提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教案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 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教学过程: 【老师提问】为什么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酸味且疏松多孔? 【酵母成分说明书】 【学生交流】猜测可能是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气体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棒,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大家想知道猜测的对不对,那就需要我们对碳酸钠性质有更多的了解。请看今天的新课内容:“海水“制碱”。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 【开始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刚才我们猜测碳酸钠可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如何证明? 【学生设计】分别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前面讲过碳酸钙同酸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碳酸钠同碳酸钙结构相似。推测若有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教师引导】刚才有同学对碳酸钠俗称纯碱有疑问,称为“碱”是否有碱的性质?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回忆碱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所以可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否也有此特性?如何证明?除了有上述的性质外,它还有什么性质?看课本P45-P46 【开始实验】 明确探究要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填表,填写实验记录。(注:分别准备饱和碳酸钠和稀的碳酸钠) 【交流共享】

(1)各组同学回顾并交流实验现象,教师以填表方式展示。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呢? [学生回答] 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2、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二氧化碳。 3、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 [追问]除了对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解外,你还有何体会? [学生]1、盐溶液好象不全是中性。 2、具有碳酸根的盐是不是都可与酸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否应此方法检验碳酸根离子。 3、作实验时,取用药品的量会影响到实验效果和安全。(实验稀盐酸和碳酸钠应取用最少量,以防气体冲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因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溶液浓度低,用稀的碳酸钠生成沉淀量少,现象不明显) 4、知道酵母的作用原理,发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教师提问】 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酸味且疏松多孔,因为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活生产中又有何用途? 【介绍】 厨房洗涤剂呈碱性,去油污,因为其中含碳酸钠。 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工业上利用其制烧碱。 【引入】初步了解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我们看看这些现象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呢? 【反应原理学习】1.请同学们写出碳酸钠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小结】本节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注意了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所有的知识都尽量让学生通过已有经验自行体会,通过实验的探究形成直观形象后,再来进行新知识的构建。不断引导学生对自己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帮助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把零散孤立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全册 共118页 五四制)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全册共118页五四制) 目录 第一单元溶液单元备课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 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 课时)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1 课时)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1 课时)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2课时)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水中的化学(第1 课时) 第一节水中的化学(第2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 课时)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2课时)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1 课时)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2课时) 第四单元金属单元备课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第1 课时)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第2课时)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金属的防护与锈蚀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溶液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地位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教学目标 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 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 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4.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四个结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及它们的特征,水的净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和科学方法 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主要科学方法:——模型法、类比法 课时安排: 第一节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2课时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课时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2课时 课题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课型:新授来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题:§8.3海水“制碱”(第二课时)编号:8 班级姓名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纯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对纯碱性质的学习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3、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利用该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学习重点】 1、通过实验推导纯碱的性质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酸 + 盐→ + 酸 + 碳酸盐→ + + 2、碱 + 盐→ + [探究新知] 一、纯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1] 纯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于水,溶液显性。 拓展延伸:纯碱是盐,但水溶液显碱性。因而水溶液显碱性的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碱, [实验探究2] 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② 化学方程式: 归纳比较:将盐酸换成硫酸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实验探究3] 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归纳比较:将Ca(OH) 2换成Ba(OH) 2 或NaOH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实验探究4] 与氯化钡的反应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归纳比较:将BaCl 2换成CaCl 2 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知识归纳] 酸→ + 盐 + 碱→ + 盐→ + [反馈练习]写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Cl + AgCl—(2)CuCl2 + NaOH— (3)K2CO3 + H2SO4—(4)H2SO4 + BaCl2— 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合作学习]自学教材P22“多识一点”并分析图示,讨论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 [归纳]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 两种离子之间若能结合成、或 反应便能发生;反之,反应就不能发生。[反馈练习] 1、写出下列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 (1)HCl + NaOH = NaCl + H2O 本质反应 (2)HCl+Na2CO3 =2NaCl+H2O+CO2↑本质反应 (3)HCl + AgNO3= AgCl↓+ HNO3本质反应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OH- B、H+、SO42-、HCO3- C、Ba2+、H+、SO42- D、Cu2+、Cl-、NO3- 3、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 用其它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2)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纯碱的性质、常见盐的水溶性应用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1)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碳酸钠、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钡溶液、酚酞试液、蒸馏水、稀硫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纯碱或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就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 二、新课学习 (一)氨碱法制纯碱 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取碳酸钠。 NaCl→Na2CO3 从组成上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发生了化学变化。至少需要碳元素和氧元素] 制取碳酸钠所需要的反应物有:氯化钠、二氧化碳。 仅此这两种物质你认为行不行? [还需要:氨气、水] 氨碱法生产纯碱,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NaHCO3)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氯化铵中加熟石灰可得氨气,可重复利用。 此变化可以表示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NaHCO3先析出,在同一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小] 3.析出NaHCO3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NaHCO3?

海水制碱教案(两课时

海水制碱教案(两课时LT

指导方法: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我们学过的知识,再就是查阅有关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查了一些,运用这些资料和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呢?先阅读资料再小组讨论。 投影资料: 1、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为1︰702(水和氨气的体积比),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1︰1,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呈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呈酸性。 2、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10℃20℃30℃40℃ NaCl 35.8 36.0 36.3 36.6 NH 4HCO 3 15.8 21.0 27.0 ------ NaHCO 3 8.1 9.6 11.1 12.7 NH 4 Cl 33.3 37.2 41.4 45.8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有关资料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总结归纳) 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二者能发生中和反应。 3、虽然氨气没有对产品提供成分元素,但是为实现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转化提供了反应的条件。 4、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投影资料:纯碱生产车间;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供学生学习参考) 教师引导:你打算怎样处理最后生成的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循环利用 教师引导:化工产品的生产是利用原料最大限度的获取产物,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应怎样处理氯化铵呢? 1、在纯碱的生产过程中哪些物质得到了循环使用?

2、分析氨碱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3、为什么说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学生阅读:多识一点。 学生总结: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的氧化钙加水可生成氢氧化钙,然后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循环利用。 教师讲述:侯氏制碱法相对于氨碱法的两大优点:一是氯化铵直接作产品用作氮肥;二是把氯化钠的利用率由70%提高到96%。 学生欣赏:侯德榜简介 导入用途:前面提到纯碱被誉为“化工之母”,那么纯碱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自学:查一下资料,体会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应用拓展: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 2 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食盐 粉末,由于NaHCO 3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NaHCO 3 不稳 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为(写出 它们的化学式,下同) ⑵最终产品是。 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个:你认为其中不正确 ...的是( )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反应不需要加热 D.副产物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学生总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海水制碱的原理,了解了侯氏制碱法以及纯碱 碳酸氢钠的用途。同学们可以从侯德榜身上看到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劳,希望你们 能真正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功来之不易,学习侯德榜那种勤奋、创新、 爱国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海水“制碱”

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第2课时学案

8.3海水“制碱” 第2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纯碱(碳酸钠)的重要性质,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基本反应类型 2.根据纯碱的性质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分析、归纳,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学习重点 纯碱性质的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学习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 四、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 1、请阅读课本P45实验探究思考: (1)纯碱的水溶液是中性吗? (2)纯碱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吗? (3)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思考: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 (4)由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推导盐类有哪些化学性质? 2、阅读课本P46多识一点,思考: (1)什么是得分复分解反应? (1)哪些类别物质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五、知识回顾与预习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如果有,,或 那么反应就能够发生。 2.阅读课本118页,总结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并记住! 六、知识探究 (二)纯碱的性质 1.碳酸钠的物理性质:(1)通常为色体(2)溶于水,水溶液显性。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1)盐+酸 + (2)盐+碱 + (3)盐+盐 + 盐+酸 、盐+碱、盐+盐的反应都属于 反应,盐+碱、盐+盐两种反应物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都 。 (三)复分解的实质 3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不共存的离子有: (1)H ++OH - (2)H ++CO 32- + (3)H ++HCO 3- + (4)NH 4++OH + (5)CO 32-+Ba 32-+Ca 32-+Ag + (8) SO 42-+Ba 2+ (9)Cl -+Ag (10)Fe 3++OH - (11)Cu 2++OH - (12)Mg 2++OH - (13)Al 3++OH - 四、自主练习: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 、醋酸 B 、生石灰 C 、纯碱 D 、烧碱 2、下列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 A 、碳酸钠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D 、水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类别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氢氧化钠、生石灰、Ca(OH)2 碱 B.石灰水、熟石灰、Ca(OH)2 碱 C.碳酸钠、纯碱、Na 2CO 3 盐 D.氢氧化钠、纯碱、NaOH 碱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AgNO 3溶液和NaCl 溶液 B 、BaCl 2溶液和K 2SO 4溶液 C 、FeCl 3溶液和KOH 溶液 D 、KNO 3溶液和Na 2SO 4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AgNO 3 KNO 3 HCl B 、NaOH CuSO 4 NaCl C 、H 2SO 4 NaCl Na 2CO 3 D 、BaCl 2 KNO 3 NaCl 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瓶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二氧化碳 C 酚酞试液 D 碳酸钠溶液 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 A 、Na 2CO 3 B 、K 2CO 3 C 、KNO 3 D 、KOH 8、能准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是( ) A 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教案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对于盐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用途。教材从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体现了盐的共性,又点明了个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引领学生分析原理树立元素守恒观,提高化学认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必要性。4.渗透化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乐学,会学。 5.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关注的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注意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本节教学中教师尝试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引发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采用“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活动探究----反思学习内容——理解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问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分组探究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示实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海水“制碱”》参考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三节海水“制碱”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对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对反应作出解释; 2、认识纯碱(碳酸钠)的重要性质(1、水溶液呈碱性,2、与酸的反应, 3、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认识化学反应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纯碱性质的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2、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元素守恒观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实验药品:碳酸钠固体、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钡溶液、蒸馏水、稀硫酸 学习过程:

指导阅读:P7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投影:1、碳酸氢钠俗称 _________,通常是______晶体,_____于水,受热易分解。 2、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______的发生剂。 在食品工业上,它是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在制造________时,它也是常用的一种原料。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_______的一种药剂。 知识点二:纯碱的性质 过渡:纯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那么它都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它的性质。 【实验探究一】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指导:取少量的碳酸钠固体,观察碳酸钠的颜色然后放入小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振荡,观察其溶解情况。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3、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使氯化铵单独 结晶析出,用作氮肥, 保留了氨碱法制纯碱的 优点,克服了其缺点。 阅读并完成投影内容。 了解碳酸氢钠的用途 明确不同的物质具有不 同的用途。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 填写实验报告。 现象:碳酸钠是白色固 体,溶于水中,水溶液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碳酸钠易溶于水, 水溶液显碱性。 分析回答:碳酸钠是由 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 通过自学侯德榜生平 的介绍,学习其勇于 探索、大胆创新的精 神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 力,体会化学在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

第2课时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 , 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 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 , 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 (2)能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 (3)能够正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能从微观的角度 , 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具体复分解反应的探究 ,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2)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 ,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 ,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 , 激发学习兴趣 ;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 , 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药品 : 稀硫酸、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仪器 : 试管、试管架、药匙、镊子 一、导入新课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科学家 , 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法国法国石油学院的伊夫·肖万

〔YvesChauvi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RobertH.Grubbs〕和加利福尼亚州加州理工学院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R.Schrock〕。 这一节课我们深入研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实质。 二、推进新课 活动1 : 创设情境 , 复习引入 【提出问题】上一单元我们接触到了复分解反应 , 什么是复分解反应?我们共同回忆碳酸钠和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钡反应 , 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分析以上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学生回答 : 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2.各成分互相交换 3.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4.反应物是酸、碱和盐 , 生成物有水、沉淀和气体…… 【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 〔1〕化合物;〔2〕相交换;〔3〕价不变。 【学生活动】写出方程式并分析它们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1〕铁在氧气中点燃; 〔2〕高锰酸钾制氧气; 〔3〕镁和稀硫酸的反应; 〔4〕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点评】〔略〕 活动2 设计探究 , 归纳条件 【提出问题】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 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过渡】我们通过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一起来进行探究。〔见教学准备〕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3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 1.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思路和反应原理。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3.掌握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 4.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氨碱法制纯碱

阅读课本第43-4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氨碱法制纯碱 流程: 原理:(1)NaCl__+NH 3+CO 2+H 2O===NaHCO 3+__NH 4Cl ; (2)2NaHCO 3__=====△ Na 2CO 3+CO 2↑+__H 2O 。 产物:纯碱、氯化铵。 回收:向滤出NaHCO 3晶体后的NH 4Cl 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使之回收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__2NH 4Cl=====△ CaCl 2__+2NH 3↑+2H 2O 。 优点:原料经济易得,CO 2和NH 3可回收利用。 缺点:产生的CaCl 2__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NaCl 利用率低。 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原理: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即向滤出NaHCO 3晶体后的NH 4Cl 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 4Cl 单独结晶出来,用作氮肥,NaCl 溶液则可循环使用。 优点:NaCl 可以循环利用,NH 4Cl 可作化肥。

1.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答:提高产量。 2.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入氨气得到饱和的氨盐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答:使溶液显碱性,吸收更多的CO2。 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析出?为什么? 答:NaHCO3,在同一温度下NaHCO3溶解度小。 两种制碱法相同点:制纯碱总原理相同;不同点: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不同。1.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作出的重大贡献是(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