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

4、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5、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7、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和步骤

2、了解候氏制碱法的优点

3、认识纯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氨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分析:

本节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海水中的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提问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和展示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质?(含量第一位的是什么?第二位的是什么?还含有那些物质?)Ⅲ、新授:

[引入] 在海水中还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物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制取纯碱(碳酸钠)时,我们可以选择和利用海水中的哪些物质呢?[提示学生从元素角度进行思考] [板书]一、氨碱法制纯碱[播放] 氨碱法制碱的影像资料

[分析]由NaCl Na2CO3 需要补充哪些元素?[C O]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含C、O元素的物质CO2

[归纳]制碱原料为食盐、石灰石,以氨为媒介

[板书]

1、原理:

盐水精制精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 NaHCO3 过滤热解 Na2CO3

2、步骤

①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CO2的条件下(30℃——35℃),使NaHCO3结晶析出

NaCl+ NH3 + CO2+H2O = NaHCO3+NH4Cl

(溶解度小,先析出)

②过滤

③将滤出的NaHCO3晶体加热分解得Na2CO3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CO2?

∵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答:NaHCO3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得多,,在溶液中首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析出。

(3)NH4Cl溶液的处理:加熟石灰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

[点拨] 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缺点

[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

[介绍]侯德榜的求学生涯和成就

[板书]

二、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优点: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

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

[质疑]我们制得的纯碱有什么用途呢?

[讨论] NaHCO3的性质与用途

[投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对比] Na2CO3与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二、纯碱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观察】纯碱的颜色、状态,试验其溶解性: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少量热【引导】Na2CO3俗称纯碱,“碱”是否有碱的性质?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回忆碱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所以可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否也有此特性?如何证明?

2、化学性质

【思考并讨论】纯碱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示]可以从碳酸钠的组成及离子的性质出发,结合所学的酸碱性质的角度进行猜想。【探究】向纯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分析】溶液显碱性的原因,其名称的由来。

【点拨】盐可以显中性,可以显碱性,还可以显酸性

【疑问】我们推测碳酸钠可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如何证明?

【学生设计】分别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推测若有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同学质疑】

为什么推测气体为二氧化碳?

【学生解释】

前面讲过碳酸钙同酸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碳酸钠同碳酸钙结构相似。

【归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1、所需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2、现象:

【引申】工业上的“三酸两碱”,引导学生由纯碱制烧碱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IV、谈收获,做总结

V、课堂练习

VI、作业布置

VII、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本节涉及的物质转换的元素观及相关物质的有关性质(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等),在生活中也使用过碳酸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过多次的实验探究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了化学学习所学的思维能力,但对于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方面还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质量守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守恒观,尚不能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考虑物质制取过程中的原料选择问题。对盐的认识也仅限于几种具体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于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不能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食盐制取纯碱时所需的元素入手,尽早帮学生树立元素守恒的观念。

【课堂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纯碱是由食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问题,激发学生其探究原理的积极性。再通过对“如何利用食盐和二氧化碳制取纯碱”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初步树立元素守恒观念。

在学习“制碱”原理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原理,引导学生从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角度进行思考。在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后,引导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数据分析析出的物质的种类。从而进一步明确制纯碱的原理。

侯德邦是中国的“制碱”先驱,对中国的制碱工业乃至世界的制碱工艺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这一部分时,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在明确氨碱法制碱优缺点的同时,认识到科学方法是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并向侯德邦先生学习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学习纯碱的性质时,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猜测纯碱(碳酸钠)可能会具有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性质的验证。经过这样的处理,既能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应用,也更符合“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得学生在理解碳酸钠性质过程中变得更容易,掌握也更牢固。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时,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出发,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然后再展示、再总结。

从学生课上交流和讨论表现以及课堂达标训练反馈来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了元素守恒观。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

海水“制碱”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从第二单元的知识结构看,本节内容是继第一节中“海水制镁”、“海水

淡化”和第二节“海水晒盐”之后,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从第三节的知识结构看,本课时既是下一课时纯碱性质的一个价值体现,又为下一节的顺利呈现服务。从初中的知识体系看,本节内容既是酸碱盐和溶解度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又是对盐类知识的丰富提供一个感性认识。从整个中学的知识体系看,本节内容只是简单介绍制碱的主要原理,重在学习方法、提升观念、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才是重点学习制碱的原理和工艺。因此,本节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从熟悉的食盐、纯碱、二氧化碳等物质入手,将“纯碱是由食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作为一个认识的悬念抛给学生,引发其探究原理的积极性。通过对“如何利用食盐和二氧化碳制取纯碱”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

在学习“制碱”原理过程中,应从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两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析出物质的种类。从而进一步明确制纯碱的原理。

侯德邦是中国的“制碱”先驱,对中国的制碱工业乃至世界的制碱工艺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应该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在明确氨碱法制碱优缺点的同时,认

识到科学方法是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并向侯德邦先生学习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部分盐的性质,如“钠盐”的可溶性、“碳酸盐与酸反应”、“某些碳酸盐的难溶性”。在学习纯碱的性质时,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猜测纯碱(碳酸钠)可能会具有的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进行性质的验证。这样处理既能让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回顾和应用,也更符合“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也能使学生掌握起碳酸钠性质时更容易,更牢固。

涉及酸碱的反应大多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在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时,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出发,让学生通过谈

论总结得出,然后再展示、总结。初中阶段对“复分解反应实质”课时较少,要求也是基本的应用(初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不需要做过多的拓展。

2014级周末休闲练习---海水“制碱”

一、选择题: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2、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工艺简洁效率高.其主要反应如下: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aCl(饱和)+NH4HCO3═NH4Cl+NaHCO3↓

③2NaHCO3△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反应是化合反应,②反应是置换反应

B.③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③反应后的H2O和CO2可以被循环使用

D.反应结束后,只得到一种产物Na2CO3

二、非选择题:

1、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邦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Na2CO3+H2O+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六种物质中,焙制糕点是时常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__;

(2)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图2,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西方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纯碱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副产品NH4Cl属于______(填“氮肥”“钾肥“或“磷肥”);

(3)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

(4)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本流程中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

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同时制得NaHCO3和NH4Cl产品,将碳酸氢钠稍加热即分解得到纯碱(如图1).

(1)通过反应②可得到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2)NaCl、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在大于60℃就“消失”了,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7gNaCl和15.8gNH4HCO3,按反应Ⅱ制得NaHCO3,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4.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_____色,其pH _______7(填“=”.“<”或“>”).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法。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写出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

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________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精确到0.1%)5.“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 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图1所示)则: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溶液M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_______.

(3)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

A.静置混合物,向上层清液中z再滴加C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则过量

B.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有沉淀,则过量

(4)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 ________(填“有”或“无”)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

(5)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字母m、n 的代数式表示).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如图2所示)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盛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通过称量____________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4)理论上【方法二】比【方案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海水制碱”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的第三节。在前面学生已经通过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水晒盐对海洋这

个混合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从其中获取淡水、粗盐、镁等化学物质。海洋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也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海水间接的获取其他的产品。因此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认识和利用酸和碱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纯碱的性质。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以教师的问题引领和学生的思考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本节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

1.目标把握准确。本节课以两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将本节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的观念,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观念;另一个目标就是通过探究纯碱的性质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渗透两个基本化学观念: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微粒观。

2.注重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培养。在讲到氨碱法制碱时首先让学生从元素角度思考从氯化钠制取碳酸钠所缺的元素,并从身边的物质中选择出二氧化碳;然后利用酸碱中和原理,

选择利用氨气的溶液呈碱性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引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望。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

1.虽充分利用了课件进行展示和问题引领,但是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仍没有充分的展开,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不足,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仍有提高空间。

3.可以采用更多的课堂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标分析】

根据在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科学内容中的要求: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通过侯德榜的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中重点是纯碱的性质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难点在于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原理,盐的性质以及元素守恒观的建立。

工业制取纯碱(碳酸钠)所用的原料有哪些?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从元素角度的分析和原料的含量、价格、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而得出结论。而氨气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有学生通过分析而得出(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并不能发生反应,需要一个碱性条件)。这一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设计实验和流程的方法。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重要意义。

侯德邦先生的事迹和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氨碱法制碱工艺的改良上,他的坚韧、坚持、无私和爱国精神都值得每一个师生的尊崇和学习。该部分知识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积极意义。

而纯碱(碳酸钠)的性质学习中,不应该仅仅是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机械验证。在前期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多少接触到了一些碳酸盐、钠盐的性质,可以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本课对纯碱的制取、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在纯碱性质的探究中,通过性质的推断和验证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性。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按照“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进行设计,突出了“物质转换过程中的元素观,即元素的种类不变”。先探究纯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从宏观到微观,即解决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又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介绍纯碱的用途,而正由于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所以在工业上需大量制备纯碱,本节课对于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排。在授课中主要采取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最终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碱的重要化学性质 2、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3、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4、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加深认识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知识的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认识纯碱,体会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价值 2、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氨碱法制碱的原理及元素守恒观的建立;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难点:氨碱法制碱的原理,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帮助学生树立微粒观和科学观。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对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本节

涉及的物质转换的元素观及相关物质的有关性质(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在生活中也使用过碳酸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多次实验探究的体验,对于设计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具备化学学习所需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归纳一类物质的性质还是不具备组织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另外,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对其内容相当熟悉,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对于盐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用途。教材从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效果分析 按照“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进行设计,突出了“物质转换过程中的元素观,即元素的种类不变”。先探究纯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从宏观到微观,即解决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又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然后介绍纯碱的用途,而正由于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所以在工业上需大量制备纯碱。上课时环环相扣,学生接受效果较好。 采取了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探究最终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通过诗词大会引入新课,即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又和化学上的小苏打和苏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气氛高涨。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小苏打和苏打),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包装袋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微课和微视频的使用,更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幸运52的答题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期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处理,采用了微观示意图的方法,微观示意图的使用加上问题引导,让学生轻松的总结出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的板书,对本节的主干知识进行了梳理,同时借助伞形,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责任,要学会担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接下来继续升华,同时让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侯德榜,为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七单元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基础上,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认识大多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教材从由氯化钠到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下一步再由学生熟悉的食盐到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体现盐的共性,又分清差异性,使学生对盐有了 《海水制碱》学生学习效果测评 一、学生课堂表现测评

二、结果分析 简化教学模式,教师做到精讲,学生才能多练,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要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学习化学后可以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这对学生来说有诱惑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观,引出转化过程中需要的新元素,进而引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再根据工业生产的原则来依次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检测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A.CaCl2 B. MgCl2 C.NaCl D.ZnCl2 2、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 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3、制取纯碱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原料 B.反应条件 C.操作过程 D.催化剂 4、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的工艺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的原因是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大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工业制纯碱的原料,进一步树立元素守恒观。 2.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能说出碳酸钠的主要用途。 3.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1、展示一袋食用碱 问题:这袋食用碱是老师在厨房中找到的,你们家里有没有? 师:那你知道它的成分和用途吗? 师:纯碱不只在生活中用途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图片展示:纯碱的工业用途 师:纯碱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造纸,冶金,纺织印染,生产人造纤维、玻璃、洗涤剂等等,(随着图片的展示教师逐一说出纯碱的用途。)一个国家生产和使用纯碱的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过渡:这么重要物质,我们如何获得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猜测纯碱可以从碱湖中捞) 师:非常好,自然界中有一定量的纯碱。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18世纪以前,纯碱都是取自于植物和碱湖碱矿。展示相关图。这是利用什么方法来来获取物质?(物理方法。) 师过渡:但是天然碱的含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怎么办呢?(可以想办法通过化学变化来制取) 师:太棒了,化学变化可以为我们制备所需的物质,那我们在工业上如何通过化学变化来制取纯碱的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板书课题,在碱旁标注明化学式) 【板书课题】第三节海水“制碱”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氨碱法制纯碱 (一)探究原料

(工业制纯碱需要哪些原料呢?)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我们要用化学方法制取纯碱,应该选用含哪些元素的物质呢?(钠、碳、氧) 师:你会选择哪种含钠元素的物质?理由是什么? (氯化钠,因为海水晒盐可以得到大量的氯化钠,价格便宜,来源广簹。) 师:碳、氧元素可由哪种物质提供? (二氧化碳) 师:工业上怎么制二氧化碳的?(高温锻烧石灰石) 很好,工业上,我们可以以食盐,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二)了解流程和原理(观看微视频) 师:利用这些原料如何制得纯碱呢,一起看一段微视频,了解工业制纯碱的流程和原理。请先阅读学案上的问题,看视频时要边看边记边思考。请看大屏幕。 播放微视频:海水制纯碱探秘 视频看完了,请根据视频内容完成学案上的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订正,师巡视。交流展示,师点拨。 1.将导学案上的流程图补充完整并根据提示写出反应原理。 提示:氨气、水、二氧化碳、食盐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2.根据视频内容和课本71页最后一自然段,试着归纳碳酸氢钠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3.生产中要先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的氨盐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是为什么呢?(提示: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可从食盐水和氨盐水的组成上分析) (食盐水由氯化钠和水组成,氨盐水由氯化钠、水和氨水组成,可能是氨水促进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师:氨水为什么能促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呢? 师:氨水是哪类物质呢? 师:现在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氨水能促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了?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 4、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5、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7、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8、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和步骤 2、了解候氏制碱法的优点 3、认识纯碱的性质 教学难点:氨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分析: 本节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海水中的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提问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和展示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知识回顾: 海水中含有哪些物质?(含量第一位的是什么?第二位的是什么?还含有那些物质?)Ⅲ、新授: [引入] 在海水中还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物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制取纯碱(碳酸钠)时,我们可以选择和利用海水中的哪些物质呢?[提示学生从元素角度进行思考] [板书]一、氨碱法制纯碱 [播放] 氨碱法制碱的影像资料 [分析]由NaCl Na2CO3 需要补充哪些元素?[C O]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含C、O元素的物质CO2 [归纳]制碱原料为食盐、石灰石,以氨为媒介 [板书] 1、原理: 盐水精制精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 NaHCO3 过滤热解 Na2CO3 2、步骤

《海水“制碱”》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对于盐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用途。教材从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表达了盐的共性,又点明了个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认识过程中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引领学生分析原理树立元素守恒观,提高化学认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必要性。4.渗透化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乐学,会学。 5.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关注的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无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注意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本节教学中教师尝试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开展学生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引发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采用“实际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活动探究----反思学习内容——理解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问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分组探究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展示实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生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①在“谈探究感受〞环节中进行“小组竞赛〞,并进行评比。②还可在下节课中,对探究性作业的完成进行小组评比,这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也有所加强。③也可由同学回忆自己整节课的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学生分组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分组实验以P20活动与探究为主。分组探究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局部,对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

初中化学_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比较、归纳、构建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②能运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②通过典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乐趣。 ②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示两个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魔术:1、“白酒”变“红酒”; 2、自制“汽水”。

二、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请把下列各类物质能反应的用“——”连接,完成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并按照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指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示例:①酸+ 盐新酸+ 新盐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

小组合作、思考交流: 1、上述反应哪些属于酸的化学性?哪些属于碱的化学性质?哪些属于盐的化学性质?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哪些? 2、你认为在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3、对本部分知识你还有什么困惑? 三、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例分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初中化学_复习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是一种典型的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 2、利用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以及溶液中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解性、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去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理解海水制镁、制碱、纯碱的性质,进而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3、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4、提升化学观念,如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都是在用物理的方法分离混合物,而海水制镁和海水制“碱”是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从而认识到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有两种途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利用溶液知识重新认识海水中的化学,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注意提升自己的化学观念和化学理念,领悟到对终身学习有益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以及溶液中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解性、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去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理解海水制镁、制碱、纯碱的性质,进而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1】 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 海水石灰乳n氢氧化镁盐孽氯化镁通吼镁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知识树11方法提升1

海水中最多 的盐:_ 流程五A 、q f 水腕气 Mg(0H )2 MMgCI 2 绶 Mg 原理: MgCl,+Ca(OH)2=Mg(OH)2 I +CaCl 2 Mg(OH)2+2HCl=MgCI 2+2H 2O MgCl 2i*&Mg+Cl 2 f 【练习一】 (1) 在海水中加入的试剂1可以选用 (填溶质的化学式)操作1应采用的方法是 。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剂2可以选用 (填溶质的化学式)操作2应采用的方法是 o 加 入试剂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问题探究2】 如何从粗盐中获得精盐? 三、【问题探究3】 1.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解度 曲线 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从 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NaOH Na 2CO 3 过滤 1 方 法 流 程 BaCI 2 _____________ Na 2CO 3 BaCI 2 _____________ , NaOH 过滤 蒸发 蒸发 可溶性的 SO 42- ) (cr Na* _____ 一、化学资源__1 海水中的物质 1 可 燃 冰 卤水(主耍 含N etQl 和 M gS O 4 试剂| 操作] M 巳(OH )2 一♦ 沉淀 I 溶液 I 无水 I I MgCl 』 电解 2.你还能举出利用溶解度曲线图在生活中应用 海底矿物 海水淡化 方 蒸馋法 法 法 膜 法 难溶性的泥沙 的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本单元内容属于教材一级主题一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一一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溶液,课标要求: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利用海洋资源提取镁和制碱,海水淡化和晒盐的过程,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对课标的解读:本单元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了解海洋能够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学习结晶与蒸储等知识,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二、学习目标 1.知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掌握海水淡化、粗盐提纯的方法和原理,认识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思路。 2.了解海洋中的资源,通过利用海水制取化学物质的流程和原理,初步形成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保护的观念。 3.掌握纯碱、小苏打的性质,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掌握研究纯净物的一般思路。 【重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的方法和原理,海水制镁、海水制碱的流程和原理;

【难点】:重要化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军海洋,学生的头脑中储存的关于海洋的信息是海的壮观、美丽,更多的是从海水中可以获取海洋生物,可以得到食盐,从海洋中开发石油的人就相对减少了,学生通过对空气、化石燃料等重要的资源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物质,学生已具有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取思考海洋问题了,通过学习已经知道“过滤、蒸发和蒸储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本节课通过对“海水制镁、制碱、海水晒盐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的转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以这些知识为载体,重视渗透化学观念、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通过对纯碱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研究一种纯净物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粗盐提纯方法和原理的学习,知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初步学会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思路和方法的重要性。 (一)学生活动 课前复习 完成本节课的课本内容复习,试着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搜集资料 难点突破 对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可以课后和同学探讨 (二)教师活动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新课标与旧课标的本质区别是理念不同。对课标的分析如下:课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发展。以下是《海水“制碱”》涉及的课标:一、科学探究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5.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认识几种化学变化 3. 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对学生的分析 在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对其内容相当熟悉,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对于盐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用途。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复分解反应 (2)饱和溶液 (3)过滤 (4)酸碱指示剂 (5)常见的酸和碱等。 教材从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通过对纯碱的用途引出纯碱性质的探究,从而挖掘出复分解反应实质。 海水“制碱”评测 一、抢答阶段: 1、碳酸钠的两个俗称? 2、碳酸钠溶液呈什么性?属于哪类物质? 3、用酚酞试液能否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为什么?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5、与碳酸根离子真正起反应的离子有哪些? 二、中考练兵场: 1. 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Na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溶液 B.稀硫酸 C.AgNO3溶液 D. NaCl溶液 范强老师: 《海水“制碱”》这节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主题,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范文】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学案分析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海水制碱》学案分析鲁教 版 一、教材 《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一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学情 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是还不能

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微粒观。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从微观角度理解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

初中化学_第二节海水“晒盐”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方法“盐田法”。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学习重点: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结晶的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 任务1:阅读教材P66-67,交流和总结: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 任务2:根据课本P67活动天地3-1回答: 1、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 2、叫结晶。海水“晒盐”属于结晶学习诊断: 1、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名称填入空格内。流程图: →→ (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 、粗盐 D、母液)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A、搅拌与振荡 B、水量的多少 C、温度 D、溶质形状 3、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关于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了31.6克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 B、20℃时,100克水中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 C、20℃时,31.6克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D、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 小结: (1)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和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海水

(2)过滤和结晶的比较 第三单元第二节 《海水“晒盐”》(1)训练案 1、. 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利用海水晒盐 B . 用干冰人工降雨 C . 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 . 利用风力发电 2. 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B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 . 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Cl ﹣ D .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3、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晒盐: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卤水)。 1L 海水在逐渐浓缩过程中不断析出 的盐的种类和质量(单位:g )关系如下表所示: 、海水晒盐是 (选填)变化,包含蒸发、 等过程。II 、若得到纯度较高的粗盐和含浓度较高的卤水,卤水的密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原因是 。 (2)海水制镁: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 3)为原料制镁,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初中化学_海水“制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认识纯碱的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的学生,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复分解反应2、饱和溶液3、过滤4、酸碱指示剂5、常见的酸和碱。而对盐的化学知识知之甚少,更不能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 课堂检测 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A.CaCl2 B. MgCl2 C.NaCl D.ZnCl2 2、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 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3、制取纯碱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原料 B.反应条件 C.操作过程 D.催化剂 4、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的工艺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的原因是() A.使CO2更易被吸收 B.NH3比CO2更易制取 C.CO2的密度比NH3大 D.为了增大NaHCO3的溶解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有食盐和石灰石 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 C.向氨盐水中通入CO2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 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 6、侯氏制碱的优点有四,你认为错误的是() A.生成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初始原料使用 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氮肥 C.反应不需加热 D.副产品不会造成污染环境 7.(2006•中山模拟)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下图所示的变化. (1)X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 1.版本: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 2.关于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如下: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3.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初中化学_海水晒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学习目标】 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 【重点、难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溶解度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已适应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他们已很难接受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的兴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他们乐于接受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生动、活泼、充实、深刻的课堂内容是他们所盼望的。 在知识基础上,初三学生已完全具备一定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和实验能力, 加之本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所以本课题的知识内容稍加点拨学生即可自行掌握,所以本课题的着眼点在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评测练习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 。 2、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3、在20℃时,A物质1g溶解在10g水里,B物质150g溶解在1000g水里,C物质25g 溶解在500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A)、A>B>C (B)、B>A>C (C)、C>A>B (D)、B>C>A 4、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 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5、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 的比为() A、1:1 B、1:2 C、1:3 D、1:4 6、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回顾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深化对海水“提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的认识,总结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深化结晶、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洋的开发对人类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共存问题 三学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过程 二知识探究 活动探究一:如何从海洋提取物质 1、从海水中获得各物质的过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2、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却要经历MgCl2--- Mg(OH)2 -----MgCl2过程呢? 3、粗盐提纯步骤,精炼过程如何从粗盐中获得精盐? 1)、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 2)、如何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3)、如何除去杂质离子?加入什么试剂采用什么样的顺序?

4、分离混合物与提纯物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热身训练:】 1、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CaO中混有CaCO3加水 B、AgCl中混有BaCO3加入稀硫酸 C、Cu粉中混有Fe粉加入稀盐酸 D、NaOH中混有Na2CO3加入适量CaCl2 2.欲出去Ca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HCl,在不用酸碱指示剂 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纯碱 活动探究二: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离子共存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中考链接,挑战中考: 1.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A13+,SO42-、NO3- (B)K+、Na+、OH-、Cl- (C)K+、Mg2+、CO32 -、SO42-(D)Ca2+、Na+、HCO3-、OH-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B)Ag+、K+、NO3-、Cl- (C)K+、OH-、Cl-、Na+(D)Fe3+、Cl-、NO3-、Na+ 3.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 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初中化学_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1、知道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碱的腐蚀性。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能说出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中考说明: 了解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B)认识碱的腐蚀性(B) 《化学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遵循一定规律;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身边化学物质的学习,经历着从“典型代表物”(如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到“类别物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对于类别物质的学习除了认识其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其联系外,主要认识其共性,突出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有三大特点: 1、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主线。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炼为化学问题——学习化学知识——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2、把酸碱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方法教育三条线索有机地融为一体。 (1)知识主线: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微粒。 (2)活动主线:科学探究。 (3)方法主线:科学方法。 (二)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重要物质——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知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本节教学时定义要淡化,要注意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的整合,要从学生熟

初中化学_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的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让学生能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化学 反应的是否发生, 三、教学过程 (一)酸、碱、盐的组成、分类 【回顾与总结】教师发给学生本节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 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给出的各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对前期学习的物质的分类进行复习,从而辨别刚刚学习的酸碱盐所属的类别。 1.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举例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氧化物 举例_____________ 酸 举例________________ 碱 举例________________ 盐 举例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回顾物质的分类(集体回答),并让学生举例(个别回答) 2.酸碱盐的组成 分类 酸 碱 盐 组成 氢离子+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金属离子+酸 金属单质举例___________ 非金属单质 举例__________

根离子 例HCl HNO3NaOH Ca(OH)2 NaCl BaSO4 H2SO4 H2CO3Cu(OH)2Fe(OH)3 Na2CO3 CuSO4注意:NH3·H2O 属于碱 NaHCO3 NH4Cl NH4NO3属于盐 NH4HCO3(NH4)2SO4 让学生说出四大酸根离子,并列举出常见的酸;说出碱的组成并列举出常见的碱;说出盐的组成并列举出常见的盐。然后教师总结并出示特殊的碱和盐。 【亲身体验,勇于创新】教师把有关酸碱盐的酸根离子,碱根离子,常见的金属离子等提前制作好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同学,让同学们按照阴阳两类离子站成两排,然后下面的同学们任意出题让他们组合成不同的酸碱盐,下面的同学可以说物质的化学名称,物质的俗名以及物质的应用。通过这个找朋友的游戏,既让学生清晰的辨别了酸碱盐,又让学生对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3、本章常见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记忆) 氧化物:CO2、SO2、CuO、Fe2O3 酸:HCl、H2SO4、HNO3 碱:NaOH、Ca(OH)2、Cu(OH)2、Fe(OH)3 盐:Na2CO3、NaCl、CuSO4、AgCl、BaSO4、BaCO3、CaCO3 让学生记忆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定义,并出示本模块的专项练习题: 练一练: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名称:硝酸氯化亚铁熟石灰硫酸硫酸铁 化学式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类别: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名称:氧化铁纯碱烧碱氯化银硝酸钡 化学式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类别: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书写化学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特别注意元素的化合价问题。(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让学生回顾酸的化学性质并背诵,且列举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酸的化学性质(以盐酸、硫酸为例书写化学方程式) 1、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