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进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期望。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推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敬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预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3.孟德斯鸠

(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推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公平

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见

(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忱地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见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

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扬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主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

1.主见

(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提出敬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应当敬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2.影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五、启蒙运动的意义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依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亮的政治革命性质。 3

.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预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制造了贵重的精神财宝。

主题一 启蒙运动的缘由、中心、代表人物、性质 1.缘由

(1)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进展。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供应了锋利的思想武器。 2.中心 (1)中心:法国。 (2)核心理论: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

(1)伏尔泰:自由、公平、民主。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口号。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4.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这种氛围不行避开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争辩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

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们生疏,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生疏,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依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答案科学与学问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一、一、二、四”归纳启蒙运动

一大特征:人文主义成熟。

一条主线:人文主义进展。

两个目的: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

四大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主题二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1.在批判对象上,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2.在涉及领域上,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在批判形式上,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推断。

4.在思想特征上,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推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扬理性真理。

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揭露宗教禁欲主义道德的虚伪性和哄骗性,他嘲讽道:假如丈夫在妻子门口发觉有僧侣的鞋子,那就要赶快走开,由于教士为了上帝在挽救他的妻子。

请结合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抨击宗教禁欲主义,这一批判有何历史意义?如何生疏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更加彻底?

答案揭开教会道德虚伪的面纱,是为了彻底粉碎黑暗腐朽的教权统治制度,张扬人的基本权利和理性的力气。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由、民主、公平的“理性王国”供应舆论预备。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依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图示法呈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进展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看国家,并且从理性和阅历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予

D.权威的推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A

解析由所学学问可直接得知理性的含义是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而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启蒙运动中理性的解释,故可排解。

2.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洛克D.卢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学问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本主义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

3.1778年,伏尔泰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训练我们走向自由。”对此碑文理解正确的是()

A.他进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忱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无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提出人非工具的主见和敬重他人的原则

答案C

解析A项所说是孟德斯鸠,B项所说是卢梭,D项所说是康德。从他的墓志铭上可以看出,人们对他贡献的确定,确定了他的思想对于解放思想的深刻作用和深远影响。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应当在家中劳动,永久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莫非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敬重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训练权B.获得劳动权

高中历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岳麓版选修3

湖南省蓝山二中2012高二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岳 麓版必修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单元线索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器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维新变法) 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制度 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思想 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 (二)“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举措: 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至于镇压农民起义,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效忠于清王朝的一种表现。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1)《海国图志》,1842年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2)内容: ①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 ②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3)地位: ①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 ②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 过渡: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真正发展并实践这一思想的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3-14理性之光

第三单元·第14课理性之光 一、选择题 1.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久前,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学生小明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模式的理论渊源,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论法的精神》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 【答案】 A 【解析】“三权分立”理论源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西方思想家的政治理论()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卢梭D.狄德罗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是卢梭的思想。 3.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天赋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C

【解析】A项是两人的共同点,B项是伏尔泰的主张,D项是普罗塔哥拉的主张。 4.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有权D.享有政治参与权 【答案】 D 【解析】反对妇女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这反映了卢梭反对妇女享有政治参与权。 5.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 D 【解析】18世纪的法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更是提出了未来社会的诸多设想。如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提出。 6.“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你认为下列对其评价最准确的是() A.抨击、批判奴隶制度 B.提倡解放奴隶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人文思想

2021-2022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理性之光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展。 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1.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进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期望。启蒙先驱们提倡用理性而不是用外界的权威来推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敬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革命预备了思想条件。 2.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3.孟德斯鸠 (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评价: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温馨提示] 理性主义即人的思考与推断,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二、伏尔泰:自由与公平 1.简介: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2.主见 (1)提出天赋人权。 (2)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开明君主制。 (3)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3.影响:伏尔泰比同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地批判现存制度,更热忱地歌颂理性,提倡生而公平、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温馨提示] 伏尔泰所提倡的政体形式是“开明君主制”,他并不主见实行共和制。 三、卢梭:社会契约 1.简介:卢梭是法国批判封建制度、宣扬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主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康德:人非工具 1.主见 (1)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至今耐人深思的观点,即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提出敬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认为,人应当敬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2.影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五、启蒙运动的意义 1.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公平、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进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动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依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亮的政治革命性质。 3 .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预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制造了贵重的精神财宝。 主题一 启蒙运动的缘由、中心、代表人物、性质 1.缘由 (1)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产阶级力气壮大。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进展。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供应了锋利的思想武器。 2.中心 (1)中心:法国。 (2)核心理论:理性主义。 3.代表人物 (1)伏尔泰:自由、公平、民主。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和三权分立学说。 (3)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口号。 (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4.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也称为“理性时代”。 这种氛围不行避开地产生了18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争辩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三单元 第14课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含解析)岳麓版必修4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题库(含解析)第三单元第14 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济南高二检测)大型电视剧《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英国B.法国 C.德国D.美国 解析:选B。关键信息“启蒙运动最盛”,联系所学内容可知是法国。 2.孟德斯鸠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 ) A.三权分立学说B.天赋人权学说 C.社会契约论D.因信称义说 解析:选A。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B、C是卢梭的学说,D是马丁·路德的学说。3.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 A.康德B.伏尔泰 C.卢梭D.孟德斯鸠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美国的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D项是这一主张的倡导者。 4.(2012·合肥高二月考)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选C。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主张君主立宪,而卢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主张人民主权。 5.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们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答案:(1)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2)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一、选择题 1.(2012·济宁高二测试)2011年6月,美国会议员联名向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总统奥巴马未获国会授权出兵利比亚违法,广引世人关注。要想了解分权与制衡政治原则的理论渊源,可建议他查阅谁的论著( ) A.普罗塔哥拉B.马丁·路德 C.孟德斯鸠D.卢梭 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结构,这是孟德斯鸠的典型主张,故选C。 2.2012年11月21日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伏尔泰363周年诞辰,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是启蒙思想家中激进民主主义者

【阶段提升】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死后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其棺木外形设计如图,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合理的理解是( ) A.卢梭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卢梭背叛了基督教 2.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 ) A.迎合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B.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 C.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D.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 4.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5.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8.《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9.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0.“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

高二年级历史 第14课 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第14课理性之光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熟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的观点及影响,理解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2.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启蒙运动与明清之际批判思潮的异同。 3.总结人文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体会思想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 三、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但是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有关知识进行联系。而且,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创新思维、概括能力增强,对于课本知识会有大概的把握。 四、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课重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难点: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探究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课的内容以人物为线索列出了三个子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探源篇: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二、感受篇:18世纪的启蒙思想;三、品位篇:启蒙运动的影响。 一、探源篇: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提问:1.什么是启蒙运动? 指17-18世纪在欧洲兴起,以理性主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呢?(学法指导: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介绍启蒙运动概况: 时间: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中叶在法国进入高潮,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指导思想:理性主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二、感受篇: 具体方法:对每一个思想家最突出思想特点及不同之处通过材料引导分析,掌握每个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 提问: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共同点?提出了哪些政治学说?

【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复习教案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文主义的起源 一、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背景: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2、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2)奴隶制城邦相对民主和自由。 (3)没有系统严格的宗教教条和宗教伦理。 3、诞生:(1)时间: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 (2)表现: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 4、概念:爱智 5、内容:希腊最早的哲学——自然哲学 (1)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2)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6、代表人物:泰勒斯(1)主张:万物皆由水生成 (2)影响:首次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7、意义:自然哲学加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1)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 (2)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1、背景:(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2)政治基础: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3)思想基础: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4)前提条件:此前已开始具有了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觉醒。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张:(1)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3)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4)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 (5)人是万物的尺度:A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 B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4、评价: ·积极方面: A.它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B.智者学派将以往对自然和宇宙的关注转移到人类社会,并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 ·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公元前5世纪)——强调人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1、主张:(1)认识你自己: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岳麓版高二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 理性时代 第14课 理性之光学案(有答案)

第14课理性之光 【学习目标】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案【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梳理】(使用说明:上课前预习标记课本并写出提示语,填写学案空白处,并记住以下问题) 一、启蒙运动兴起 1.背景 (1)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2)政治:17-18世纪,封建统治不断强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4)阶级基础:新兴的力量日益壮大,在思想领域反对与的斗争深入展开(5)科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 3.高潮:18世纪中叶,以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进入高潮。(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出现高潮,19世纪扩展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 4.主要观点:(1)提倡用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2)把批判锋芒直指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5.指导思想:主义。 6.性质: 【特别提示】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但运动的中心和高潮在法国,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 1.结合P55框内小字部分理解三权分立学说的实质意义以及其具体运用?

2.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你认为雨果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3.歌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伏尔泰和卢梭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有何不同? 4.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哪些? 【特别提示】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本质是相似的的,但各有侧重点:孟德斯鸠主要侧重于论述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伏尔泰主要侧重于论述公民的权利;卢梭则从理论上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康德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人文精神。 三、启蒙运动的意义 1.性质: 2.影响:①启蒙思想家阐释的和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按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②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提示】人文精神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本质相同点,人文精神的演进经历了一个由崇敬“神”到崇敬“人”,进而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的过程,人文精神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最有力的工具。 【自我检测】 1.与启蒙运动的兴起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西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③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④君主专制成为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 .狄德罗 3.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主权在于人民 D.人非工具 4.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的1791年,他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六七十万人迎送灵柩。他被法国人民爱戴的原因是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提出“人非工具”、应尊重他人,深得人心 5.康德的哲学观点有 ①人应当把人当“人”看②人生来平等,具有天赋权力③人应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C案【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其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课时作业19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含解析人民

课时作业19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康德判定人类尚处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未成年状态,故而提出启蒙的实质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类的未成年状态是其本性使然 B.人类缺乏理智导致其幼稚和无知 C.理性是人类是否成熟的终极标志 D.人文主义对于人的发展无能为力 2.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 A.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3.康德是近代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下列属于他的思想的是( ) A.自由和平等 B.人某某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非工具 4.康德说:“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这说明康德主X( ) A.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 B.理性可以被相互转让 C.人要勇于批判与反思 D.建立公正的和谐社会 5.在历史课上,对于欧洲的浪漫主义的看法,引发了同学们一场争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 ) A.甲说:浪漫主义是由卢梭开始,他是浪漫主义之父,我喜欢卢梭 B.乙说: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照这个说法,你回到原始森林去好了 C.丙说:你们两个不要吵了,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你们都只看到了一面D.丁说:我也喜欢浪漫主义,但我认为浪漫主义并不排斥现代科技 6.康德主X“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表明( ) A.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 B.矛盾无处不在 C.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 D.人文精神丰富多彩 7.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卢梭的认识反映出( ) A.他对理性主义的否定 B.他与伏尔泰没有思想共性 C.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习 岳麓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练 习岳麓版必修1 1.(xx·德州)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是“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2.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结合选项提供的四个条约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综合判断,可以判断文中的“议约”是指《辛丑条约》。另“疾愚暴之无知”应是指义和团运动。 3.(xx·德州)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重庆成为通商口岸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故①不正确,排除含①的A、B、C三项即可确定D项正确。 4.(xx·赣州)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5.慈禧曾说:“我本来决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A.顽固派B.洋务派 C.太平军D.义和团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同“洋人”“胡闹”“使馆”等可知“他们”是指义和团。 6.该协定的正式名称为《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的正式交战,事件是出于义和团的暴乱。故此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这个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与十一国”“1900年”“义和团”等可作出判断。 7.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答案】 B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习惯地称英国为“岛夷”,对其情况却一无所知。 2.概况 (1)林则徐 a.活动: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b.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①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②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④启迪作用。知识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⑤内忧外患的形势。 2.兴起 (1)洋务派: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2)主张:提出“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目的:挽救⑦封建统治。 3.结果:洋务派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⑧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知识点三维新变法思想 1.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2.代表 (1)康有为 a.著作: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发表《⑨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又发表《⑩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b.影响: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⑪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⑫思想启蒙的作用。 (2)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⑬思想解放潮流。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习题

2021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习题岳麓版必修3 1.“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材料出自( ) A.《圣经》B.《十日谈》 C.《神曲》D.“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D 【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信仰得救”,这出自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说:“穿美好的衣服,追求正当的生活,乃是必须,而不是罪。”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纵欲主义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D.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A、C两项错误,D项太绝对,选B项。 4.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 C.先定论D.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材料体现了“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两种观点的对立和不同,从“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等信息看,可知材料反映的思想是B项。 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与教皇的主要分歧在于信仰的自主权,两者都信仰宗教、都信奉《圣经》、都信仰上帝,故选C项;A项与材料不符。 6.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称:“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

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1.哥白尼(波兰) (1)主要学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2)影响: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意大利) (1)主要学说 ①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在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影响: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1.主要成就 (1)数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物理学方面,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2.历史影响 (1)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进化论的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

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进化论的内容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变异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不适应的个体被自然淘汰。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3.进化论的意义 (1)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2)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1.时代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2.蒸汽机的发明:1769年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历经20多年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 (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 (3)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时代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蒸汽动力方兴未艾,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电力时代。 2.爱迪生的成就: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 000多项,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3.历史影响: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检测试题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 1.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一样,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根本倾向却较为一致。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解析:D “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是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言论,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反对直接民主制,主张精英治国,B、C两项错误;古希腊思想家根本上都属于人文主义思想家,都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D项正确。 2.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局部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 C.苏格拉底 解析:C 依据材料中“雅典〞“道德〞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针对古代雅典道德沦丧的现象,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C 项正确。 3.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那么 解析:B 材料强调的是“知识〞而非“良知〞,A项错误;由“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是主张“知识即美德〞,B项正确;依据材料得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无知本身分别就是善、恶,C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是在把知识作为判断善恶的道德标准,并非单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D项错误。 4.“随着战争的完毕和雅典唯一可以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矛盾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场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境况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是指( )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全面认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全面认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对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许多学生感到很难理解,笔者欲从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历史意义、局限性六个方面对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做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产生的背景 理性主义的产生既有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打下的基础,又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促进,还有英国革命的政治文化的推动,以至于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理性主义哲学也都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是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 二、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17世纪兴起于西欧,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最前列的荷兰和英国,是这一学说的摇篮,产生出不少卓越的思想家。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等等。18世纪发展到高潮,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美和亚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掀起阶段(18世纪)、高潮阶段(18世纪下半期)。 三、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主要内容 简单地说,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与感性相对应。理性主义要求科学地认识事物而反对迷信和盲从,是人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重新认识。理性主义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人世间的事情只能用人的理性去判断是非曲直,呼唤用理性来批判现实,改造世界。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攻击矛头对准是封建社会里最神圣、最崇尚的东西,也就是王权、神权与特权,集中宣传的是人权与法制的观点,否定天生的特权,强调不分等级、不分门第的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权利,要依理性而立法,法是至高无上的,不允许有比法更高的权力或机构与个人, 对理性的胜利充满信心,为未来的社会描绘出一幅蓝图。 四、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表现形式 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注重从悟性的角度研究人,强调人本性中的理性方面,认为思维着的悟性是衡量的惟一尺度,注重人本身及人与人关系的史观,是通过对哲学、国家、法的认识,阐明人类理性力量和自身价值的存在。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含答案)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 ①文艺复兴使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②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 2.序幕 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 (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 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 (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 19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3.主张 (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核心是先定论。 ①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②影响: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4.意义 (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仅是主张改革宗教,而不是废除宗教,他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故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罗马教会统治的政治运动。 2.塞尔维特是西班牙的生理学家,首先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此书中,他阐述了有关肺循环的看法,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他逃脱天主教会的迫害,却于1553年在日内瓦被加尔文烧死在火刑柱上。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对基督教持什么态度? (1)加尔文、路德等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维护基督教会的权威方面与罗马天主教会是一致的。他们只是希望通过改革振兴已腐朽没落的基督教会。 (2)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试图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新教义来建立新的宗教集权统治。 [史料探究] 材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