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教案.doc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教案.doc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教案.doc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教案.doc

(完整版)三年级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题

三年级上学期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填一填 1、吨用符号()表示,千克用符号()表示,克用符号()表示。 2、2000g =()kg 5000kg =()t ()千克=8吨 3t=()kg ()克=8千克 6000克=()千克6500千克 =()吨()千克 6米 = ()分米 45毫米 = ()厘米()毫米 3千米 =()米 3吨 = ()千克 7000米 = ()千米 120分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吨 二、判断 1、一根火腿肠的质量为100千克。() 2、一颗大白菜重4克。()

3、爸爸的体重是175cm。() 4、一瓶果汁重500.千克。() 5、举重冠军能举起250千克的杠铃。()6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kg。() 7、1kg铁和1000g棉花一样重。() 8、小兰体重30g。() 4、一头成年蓝鲸重30kg。()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350克白糖和260克红糖,买的白糖比红糖多多少克? 2、一台笔记本电脑重2500克,4台笔记本电脑共重多少千克? 3、一瓶饮料连瓶重1千克,瓶重100克,请问饮料有多重? 4、用载重量是3吨的汽车将6100千克的沙子运走,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5、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上,装有8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6、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四、算一算。

136kg+128kg=()kg 86吨-80吨=()吨40g+160g=()g 6kg-4000g=()kg 400吨+100吨=()吨5kg+15kg=()kg 1600kg-1吨=()kg 2吨+300kg=()kg 三年级上学期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填一填 ①一支牙膏长15()②一个苹果重120()③一张床长2 () ④火车每小时行180()⑤一块橡皮重 5 ()⑥一袋面粉重25() ⑦买2()苹果需要6元钱;买1()煤需要620元 ⑧火车每小时行150();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 ⑨一枚硬币厚约1();一枝铅笔约重10() ⑩你平时上课用的课桌长为1(),宽为60(),高为7 ()。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1

新青岛版二下数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政治《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 必背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作为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5个)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和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有时间差)、世界货币 三、汇率与币值的变化规律 四、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五、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

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六、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同一商品,价格与需求负相关。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小(需求变化不明显),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大(需求明显增加或减少)。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有影响。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和替代品的需求正相关,该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互补品的需求负相关。 (如乒乓球拍价格上涨,乒乓球拍的需求降低,乒乓球的需求也会降低,羽毛球拍的需求反而就会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例:玉米的价格上涨时。养鸡户可以用高粱代替玉米,降低成本。) 七、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1)当前可支配收入; (2)未来收入预期;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3.其他因素 国家政策、消费心理、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 八、消费的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 (1)钱货两清消费 (2)贷款消费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综述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消费的因素、正确的消费原则等内容;理解信用工具的用途、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合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对本专题内知识重组,查漏补缺,完善体系,夯实基础,拓展课外知识,形成“知识库”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训练技能,实现由知识到解题能力的转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相关热点,了解社会动态,把握国家走向、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价格波动的原因、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2、教学难点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三、教学理念 1.落实双基,引导学生打破章节、单元结构,综合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2.讲练结合,注重训练质量,归纳和总结类型题的通用解法、形成相对固定的基本方法; 3.基于常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张扬。 4.链接热点,实现了解社会动态,把我国家走向,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 本专题关键词:货币价格消费 第一讲:货币 1. 学生活动: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在课前根据教材与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考点具体内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课上每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演,进行对比查漏补缺,把握知识点。例如:(知识体系形式无要求,全面、准确包括重点知识体现出知识点间的联系即可。) 货币--- 1.货币含义: 2.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产生: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基本属性 4.货币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支付、世界、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

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一_生活与消费(习思用)(附答案解析)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1.据报道,某地有300多亩连片的土地种植了红肉火龙果。由于雨水充足,亩产相比上 年翻了一倍,收成超过7.5万千克。但因为市场饱和,上市遭遇严重滞销,加上火龙果保存期短,果农无奈将火龙果直接倒入池塘,损失惨重。这一现象说明()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②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③商品生产者需要按照市场规律组织生产 ④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对人的有用性,材料体现的是火龙果的价值没 有实现,没体现火龙果的使用价值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①排除;火龙果因市场饱和而滞销,从一个侧面 说明商品销售受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价值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说明生产者要遵循市场规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②③正确;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④错误。 2.[2018湖南益阳高三调研考试]当前,移动支付有着庞大的“粉丝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部分人付 款时都会用手机“扫一扫”。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157.6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45.6%。下列关于移动支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会导致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增多 B.移动支付过程中货币不再具备流通手段以外的职能 C.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 D.移动支付会降低现金交易风险,让交易更加便捷、高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有关知识。移动支付代表的只是支付方式的改变,并不会增加市场中流通的货 币量,也不会改变货币的职能,A、B错误;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没有必然联系,C 错误;移动支付不需要大量的现金,交易因此变得便捷和高效,资金的流向也比较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现金交易的风险,D正确。 3.2017年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主要负责开展数字货币深入研究,为央行 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做准备。专家表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材料表明数字货币() ①将进一步拓展货币职能,使货币的本质发生变化②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将丰富货币形式, 使现行货币价值缩水④能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生活与消费5消费及其类型含解析

消费及其类型 1、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乔治?泰勒旨在强调()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生活消费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 ③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④经济增长能提高人们的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2017年10月27日,苹果iPhoneX手机开始预售。该款手机配备双面全玻璃设计、抗术防尘、无线充电、人脸识别技术等功能,最低售价8388元,顶配版本近万元,面对新款苹果手机,许多消费者充满了矛盾之情:因性能好想入手,又因贵而深感无奈。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优质优价——使用价值越大的商品,其价格就越高 ②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商品价格影响其需求 ③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一一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④从众心理引发流行趋势——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调査显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品种类正从产品向服务、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这一变化表明()A.恩格尔系数不断增大 C.居民收入水平提高B.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十分健全 D.享受资料已成为我国居民的消费主流

4、近年来,浙江省人均GDP已经超过1.2万美元,居民收入中用于即期消费的倾向提高,社会消费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主动超前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此表明()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收入影响消费结构 ④消费心理决定着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第一的主要因素是() A.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 C.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B.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D.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 6、2018年10月26日,华为mate20系列在国内正式发售。该系列手机配备7纳米旗舰芯片、超广角三摄、超微距影像和无线反向充电等强大性能,最低售价3999元,顶配版12999元。面对新款华为手机,许多消费者充满了矛盾之情:因性能好想入手,又因价格贵而深感无奈。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优质优价——使用价值越大的商品,其价格就越高 ②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商品价格影响其需求 ③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从众心理引发的流行趋势——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这提醒我们()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 设计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单元备课部分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学中也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

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 教学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 教学建议 、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高考题

1.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 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答案C 2.20XX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XX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答案C 3.20XX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核算 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4.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 B.4C.8D.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故选B项 5.右图(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 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6.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 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

2017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第一篇专题知识整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第一篇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南通模拟)同样是做帽子,江苏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因为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帽子的价格尽管远高于普通的帽子却仍很热销。这说明 ①科技元素带来商品附加值的提高②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③创新劳动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量④功能越多价格越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时尚元素,价格高却很热销,表明科技元素带来商品附加值的提高,同时说明价值越大价格越高,故入选。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题中在帽子中加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并不是创新劳动,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价值决定价格,而不是功能越多价格越高,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2.2016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数据调查显示,约70%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每周至少网购一次,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约为40%,荷兰、法国和瑞士约为20%。60%的受访中国内地网上购物者会绕过零售商,直接从品牌商处购买,而这一比例在英国为36%,德国为31%。以上数据表明,与这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内地未来可能在以下________方面发展较快。 ①家庭消费水平提高②电子支付工具应用③本土商业品牌知名度提升④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整合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只是显示网购消费方式的变化,故②④正确。 答案C 3.某人去青岛旅游,在某大排档吃饭,菜单上写蒜蓉大虾38元1份,结账时却被老板告知38元1只,他共吃了20只,总共760元。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供求关系影响蒜蓉大虾价格,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②这充分体现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失灵等问题③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设健全神龛信用体系④生产该蒜蓉大虾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较长,其价值较大,所以价格较高 A.①② B.②③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及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高考备考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知识体系:抓住货币和汇率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体系。紧紧抓住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把握重难点:①全面把握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理解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②掌握汇率的变动规律;③辩证地看待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特别注意掌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关价格的图象以及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关系,综合掌握本考点中的计算题,同时注意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理解如何稳定物价。 一、货币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工具 【特别提醒】 (1)区分货币、纸币、信用卡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信用卡的本质是

电子支付卡。 (2)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的关系图 2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经常变动的。 (2)汇率与币值的变化 【特别提醒】外汇汇率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成反向关系,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亦然。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企业生产、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等的关系 二、价格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重要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3)其他因素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全部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三角函数 第一教时 教材:角的概念的推广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过程:一、提出课题:“三角函数” 回忆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它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来定义 的。相对于现在,我们研究的三角函数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各门学科技术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角的概念的推广 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 2.讲解:“旋转”形成角(P4) 突出“旋转”注意:“顶点”“始边”“终边” “始边”往往合于x轴正半轴 3.“正角”与“负角”——这是由旋转的方向所决定的。 记法:角α或α ∠可以简记成α

4.由于用“旋转”定义角之后,角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1角有正负之分如:=210=150=660 2角可以任意大 实例:体操动作:旋转2周(360×2=720)3周(360×3=1080) 3还有零角一条射线,没有旋转 三、关于“象限角”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讨论角 角的顶点合于坐标原点,角的始边合于x轴的正半轴,这样一来,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则此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如:是第Ⅰ象限角30060是第Ⅳ象限角 5851180是第Ⅲ象限角2000是第Ⅱ象限角等 四、关于终边相同的角 1.观察:390,330角,它们的终边都与30角的终边相同 2.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一个0到360的角与) k∈个周角的和 k (Z 390=30+360)1 k (= 330=30360)1 (= k = (- k30=30+0×360)0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 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解析版)

2020届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思维导图+知识点讲解+强化训练)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则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过于求则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该商品的价格越高。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对于相互替代的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化;对于互补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两个影响: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成生产力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 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和水平。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3)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 的认识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了解质量单位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克、千克、吨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2018年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 生活与消费 1.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 C.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 D.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 2.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2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金银纪念币() ①本质是商品②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具有价值尺度职能④制作成本低,携带方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7·蚌埠模拟)下表为某年人民币外汇牌价,说明() 时间美元人民币 8月19日100 662.11 11月8日100 678.17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B.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C.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D.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4.某国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40万元,如果从事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20.00元和220万元B.19.20元和220万元 C.20.00元和264万元D.19.20元和264万元 5.下图描述的是某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且该商品市场尚未饱和,则下列事项中能引起D1向D2平移的是()

货币、价格与消费-高考政治总复习考点练习 (2)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第一步:基础强化 1.(2017·全国卷Ⅱ·13)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阿凡题1085701()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时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B、C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由人民币贬值,则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以,本题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2.(2017·全国卷Ⅰ·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阿凡题1085702()

解析: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的需求也会增加,故C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不变,所以排除A和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案为C。 答案:C 3.(2016·全国乙卷·1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对应①;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对应②;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③。答案为A。 答案:A 4.(2016·全国甲卷·13)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