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

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

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通常对脉型

矿或断裂构造型矿化,含矿层可以3~5米。甚至1~2米间距取样。对无矿化、厚度大的岩层,岩性变化不大时,点距可以放稀到5~10米。在确定的间距内均匀地敲下5~7小块,直径小于20mm左右的碎块组成样品。一般样重量为200~300克。对均匀性差的矿化,样量可适当加大。对不同岩、矿心要分别取样,近矿部位要加大取样密度。取样中应严格防止引入沾污物,如泥浆、油漆以及岩心外表的污染物等。

4、背景样品的采样:为获得测区内不同时代地层或岩浆岩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可在测区内或在邻区和测区外围相同地层和岩浆岩体中进行采样,每一统计单元样品数最低为30件。

5、岩屑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在测距范围内采用多点收集粒径为2~20mm的岩石碎块或岩屑。当有局部基岩露头出现时,则以岩石碎块取样为主,组合成重量为250~300克的样品,取样物质不那么单一,野外应尽量记录清楚组成样品的岩屑成分、粒度大小等特征。

6、样品性质与重量:根据任务需要,应对样品物质有所选择。通常可作为样品的物质有新鲜基岩、矿石、矿化蚀变岩石、裂隙细脉、风化基岩、脉岩、岩屑、母质岩、断层泥、铁帽、特征矿物等,样品的重量一般取200~300克。

7、采样编录:应由地质、化探人员或具一定地质、化探专业知识的人员承担。要求图件标记清晰,须绘制采样点线分布图。内容描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对采样点的地质、构造特点等进行认真的观察,全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点线号、坐标、袋号、样品位置、地层层位、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蚀变类型和特征、矿化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有可能时对典型控矿构造等作地质素描,拍照。记录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可以划去重写,但是不准重抄和涂改。并将取样点位和编号标注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

钻孔采样编录:要求仔细观察所采岩心地质特点,注意收集与异常发育有关的物质,要及时将取样位置标绘在钻孔剖面〔或柱状图〕上。主要内容有孔号、点线〔工程〕号、样品号及取样位置、孔深、间距等。地质描述包括岩、矿石名称,结构构造,矿化和蚀变特点、构造破碎、裂隙发育程度、矿石物质、次生变化等。每一岩样的记录应注意突出重点。

8、工作质量:

方法技术的工作质量检查:检查人员深入现场,检查野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设计要求。抽查采样部位、定点误差、采样介质、记录内容等。室内抽查总工作量3%~10%,主要核对采样点位图,野外记录质量和样品介质及样量。

重复取样:进行适当重复取样,以检查采样质量。重取样可与面积采样同步进行,亦可在面积性测量完成之后,选定采样单元另行布采。工作量控制在总样品数3%~5%。但检查员必须由不同人担任。

9、资料录入:每天工作结束后,核对无误后将坐标、点线号和航迹录入到电脑内,以备检查。

二、水系沉积物测量

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1:5万〕找矿方法。

〔一〕、野外采样

1、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个点/km2~8个点/km2之间选择。我国南方雨量充分,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的密度已经足够。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山区,元素分散距离较短,采祥密度应适当加密。在一些陡峻山区由于水流湍急,矿化物质遭到冲刷,采样密度也应增加。

2、采样物质及粒级:一般常以淤泥和粉砂为主,一般要求取-0.216 mm (60目)或 mm(8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也可根据找矿目的、矿种另行试验确定。为减少在一个测区内元素含量的跳动,采样物质一定要保持一致,要防止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半干早地区(如内蒙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甘肃北山地区等),由于普遍发育风成砂,采取常规的-0.216 mm(60目)或-0.172 mm(80目)的水系沉积物,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显示。在这类地区的采样应根据不同自然景观区采用不同的取样粒级,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取样粒级为-2 mm(10目),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4.69 mm (4目)~+0.995 mm(20目)和-0.108 mm(140目)混合粒级。无论采用哪种过筛粒度,都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不少于120g,如样品需作金的测定,则应不少于150g。

3、采样部位:水系沉积物的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

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 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4、定点及编号:一般可用1:5万地形图定点,在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0.5 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0.25 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如在某1:5万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点的编号如〔图1〕所示。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GPS定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 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标明采样点编号。记录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可以划去重写,但是不准重抄和涂改。

图1

5、采样点布设: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比较均匀。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当采用4个样/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2个,采用8个点/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4个。要求采用分布均匀并不是要求

把所有采样点都布置在采样格子的中央,而是要求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识别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 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的面积大致在0.25~0.125 km2之间,大于0.25 km2的应增加采样点,小于0.125 km2的可减少采样点。

6、采样小组使用的1:5万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 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转点误差应小于0.5 mm。

7、资料录入: 每天工作结束后,核对无误后将坐标、采样点编号和航迹录入到电脑内,以备检查。

〔二〕、野外样品加工

1、采集样品要防止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防止样品中元素以液相相互渗透造成样品污染。

2、装在布袋中的样品一般应在野外驻地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C,不管哪一种干操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3、样品干燥后,按设计规定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叠法混均,然后放人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应不小于120g。如果需要测定金或被测元素较多时,重量应不小于150g。

4、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防止样品间的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但凡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每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确无误。应明确,野外样品加工工作是整个化探野外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化探成果反映。因此,应和采样工作一样,每天工作完毕后要有专人进行质量检查,其质量评定标准由大队自定。

〔三〕、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1、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

采样点位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记录卡(本)、点位图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大组(或工区)检查。大组(或工区)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分阶段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质量检查。

⑴、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设计。还应深入样品加工组,全面考查样品加工过程.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

⑵、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工作量的10%,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记录卡(本)和样品成分,野外检查包括重复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5%。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定点误差、记录内容等。

上述室内、野外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供资料验收时参考。

3、分队要定期抽查大组(或工区)的野外工作质量,其中包括对大组检查的内容作适量(10%)的抽查。

4、大队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也可用于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等。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的地区进行。

〔一〕、测区部署原则:

1、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被探查地质体的走向〔控矿构造的方向或已知矿体或蚀变带的走向方向〕,并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剖面或物探测线一致。

2、测网可根据被探测物的规模、产状和工作性质,分规则测网和不规则测网〔非网格化测网〕。

①、规则测网有矩形与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较大的目标物;正方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不大、或心态复杂的目标物。

②、非网格采样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或地形恶劣、施工条件差,正规网格布

设难度大的地区。

3、不同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关系见表1。详查工作中假设以土壤测量资料确定测区,线距与点距可根据资料中的异常大小而定,选择表4中合适的比例尺和网度。一般情况下,线距应小于有意义异常长度的1/2,点距应小于异常宽度的1/3。由其他资料确定的详查区可参照表1执行,应保证至少有3条测线控制探测物。

4、剖面的布设:对于狭长的异常可以垂直走向布置2~3条剖面;对于等轴状或不规则的异常,可沿长轴和短轴方向布置互相垂直的十字形剖面〔具体布设及位置可以视地质构造、矿体及蚀变带等特征而定〕。

〔二〕、野外工作

1、定点: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标准》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2mm。

野外采样定点,采用GPS航迹监控技术、结合地形图进行综合定点。主要选用手持式GPS对野外全部采样点进行标定;对当天的采样点及航迹均当天下载到电脑内,打印出航迹图做为原始记录检查的内容,并逐个进行检查。并按图幅(或工作区)、采样小组及采样日期,分别保留全部采样过程的航迹电子文件(主要包括采样点编号、坐标、日期、时间和行走轨迹等内容)。

2、建立标志:每一个采样点均应有明显的标志,应使用红布条或红纸条标志在采样点处或附近,必须醒目和尽量牢固,便于查证时找点。并在编录表中注

明。检查样点位也是要标绘地形图上。并在实地显眼处作标记。

3、资料录入:每天采样后采样班、组长应将采样编录资料整理完善、检查校对无误后,特别是GPS中的每点坐标和记录卡上的要一致,将坐标录入电脑。整理出Excel表格式的采样点坐标成果。将GPS中的航迹信息输入电脑中,作为采样点坐标成果和质量监控的依据。工区技术负责人应抽查采样组提交的资料。

4、采样工作

⑴、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防止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等不能取样时可弃点,但在记录中应注明。

⑵、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最大采样深度80cm±;在部分砂化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如果存在钙质淀积层,应穿透钙质淀积层取样;厚覆盖区域采样深度一般在50—80cm,要满足粒度要求。应采取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120g,进行痕金测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50g。

⑶、在特殊地貌区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①、在土壤成层不完善的山区。应采集植物根以下的残、坡积土,尽量不要带入腐植质和碎石;

②、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地貌区,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壤。当金属硫化物在地表可能遭到强烈淋失时。应在距地表50cm以下深处土壤中取样;

③、在我国北方干旱或半干旱风成砂堆积地貌区,应透过风成砂土层,采集基岩上的残积物质并筛取+0.45~-5mm粗粒级部分;

④、在一些冲积物、风成土、冰积物、融岩堆积物、钙质土、耕植土或其他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坡积层中采样。

⑷、重复采样:重复样采样要求由不同的人、不同日期或由野外质量检查人员进行重复取样。不允许用同时在同一点采双样来代替重采样。重复取样应布设在可能出现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及可疑地段,已发现的矿化及找矿标志的部位,也可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均匀布设。重复取样数量占总样品数量的5%。样品以密码形式插入每一批样品中。

5、采样编录

⑴、采样编号必须统一要求,逐点认真做好编录。

⑵、编录内容包括:工区名称、编号(图幅号)、点线号、横、纵坐标、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置、覆盖层、样品颜色、土壤层性质、弃点原因、采样日期、采样员等。大于1:10 000以上的比例尺找矿详查工作还应描述矿体、矿化、蚀变、污染等有关地质、地球化学现象等。

⑶、使用统一化探采样记录表〔卡〕,用中硬强度的铅笔填写;记录表填写的内容要求真实、正确、齐全、字迹工整清晰,可以划去重写,但是不准重抄和涂改。

⑷、每天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落到测区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上,以直径2mm的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写上样品号,同时将手图内容转绘到采样点位实际材料图上,转点误差小于0.5mm,保持图面清洁完整。最终要编制一张实际采样点位图,即采样实际材料图。图面基本要素要全〔图名、图例、比例尺、技术说明、图签等〕。

6、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样品管理是化探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从样品采集到送样分析,要经过野外搬运、凉晒、过筛、缩分、称重、装袋、装箱、填写送样单、运输、实验室样品加工处理等一系列工序。

⑴、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员检查发现错号、漏采和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纠正或重采。

⑵、采集的样品要防止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⑶、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日光下晒干,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槌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⑷、样品干燥后,按设计规定的加工方案用不锈钢筛进行过筛。过筛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迭法混匀,然后放入纸袋中,其重量按设计书要求确定。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应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但凡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称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

⑸、装入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样品号、日期、加工员。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加工号码表后妥善保管。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⑹、野外样品加工完毕后,按顺序装箱打包,层间用纸隔开,防止磨损。箱上要粘贴注明项目名称、工作方法、样品起止号、数量及送样单位。同时填写一式三份的分析样品清单,一份随样品装箱,一份随样品送实验室,一份项目留存。

⑺、送样:加工过的样品经检查无误后,填好送样单〔分析元素依设计而定〕直接送入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7、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为确保化探工作的高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野外采样工作质量检查制度和室内资料验收制度。

⑴、自检、互检: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小组间的日常互检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留有自检、互检记录。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全面检查本阶段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日常验收:经自检、互检后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图报室内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填写日常检查验收记录。

⑵、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进行抽查,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样品加工是否严格按规定及工作设计执行,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阶段性检查: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作阶段性检查,到各采样组、样品加工组、室内组及野外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记录卡〔本〕、点位图、野外工作方法技术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总结前阶段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要留有阶段性检查意见。

⑷、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两项。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工作量的10%,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记录卡〔本〕和样品成分。野外检查包括重复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 5%,抽取

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定点误差、采样标记、记录内容及重采样检查等。

⑸、各类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供工作质量评定时参考。

⑹、野外质量验收标准可参照下表:

矿产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分表

四、提交成果资料

1、各种原始记录(采样记录本(卡)装订成册、分析数据报告、测地工作的各种记录),原始草图及野外实际材料图和质量检查、验收的记录与文据。航迹

图及电子版的资料

2、报告及附图:实际材料图、原始数据图、单元素异常图、地球化学图、组合异常图、综合异常图、综合剖面图、异常推断解释性图件等。

附件:异常登记卡、异常剖析图册。

附表:误差计算表、单元素异常统计表、组合异常统计表及重要异常评序表等。

原始记录和资料整理形成光盘。

附:采样层位和加工粒度试验

1、采样层位(深度)试验

确定采样最正确层位(深度)、首先应区分疏松覆盖物性质<原地风化或外来的),利用已知矿体或矿化地段的探槽或浅井,进行槽(井)壁取样试验:当为原地风化形成的残坡积物时,从地表至深部依次取A层(腐殖层)、B层(淋积层)、C层(母质层)假设干个剖面,假设A、B、C层不清晰时,可按不同深度取假设干个剖面。当为外来物(如冲洪积物、水积物、风积物、耕地或其它外来搬运物)时,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坡积层中取样,只有当经过试验,确认采集外来覆盖物可取得同样地质效果时,才可在外来覆盖物的合适深度采样。具体做法是:

a.在工程的一壁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几条垂向采样线(探槽壁需选择三条以上,可视探槽大小而增减)。

b.在取样线上自地表向下分层(或按不同深度)确定取样点,点距应视各层位的厚度而定。如疏松层较厚、点距可大些。

c.逐点取样、样品重量应大于200g。如同时做粒度试验或测定金等样品时,应酌情增加重量。

d.将所采样品均通过某种有效孔径筛(或与确定有效过筛孔同时进行),选择异常清晰明显,既能保证地质效果、又经济,取样方便的层位及深度作为较佳层位及深度。

2、加工粒度试验

用一套20目至160目的样筛由上而下依次叠放,将所研究样品放入最上一层样筛(20目)内,然后将叠筛放入水中,充分摇荡,使样品中的粘土团粒化开洗去,使各种小于一定粒度的样品全部(占样品中该粒度成分总量的95%以上)通过相应筛孔,干燥后用相同方法分析各粒级样品,根据分析结果,指示元素含量高,异常清晰的粒级区间即是该元素的富集粒级。在实际工作中常不用水洗,是直接将干燥的样品揉碎后按上述方法过筛分析,以所得指示元素含量高,异常明显的粒级区间作为样品中该元素的富集粒级。

附表:

1、野外常用表格

引用标准

地球化学勘查符号〔GB/T 14839-93〕

1:200000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 14496-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075-9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标准〔DZ/T 0145-94〕

1:50000地球化学普查标准〔DZ/T 0011--91〕

1:200000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标准〔DZ/T 0167-1995〕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作业指导书》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方法》

化探工作步骤

0000代表需填数据,根据你们的资料填,这是方法,其余的不方便给你。 6.3 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及质量评述 6.3.1 野外工作方法 6.3.1.1 水系沉积物测量 (1)采样布局和采样密度 依据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本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选用根据1981年1:25万地形图修测的1983年出版的1:5万地形图做为野外采样手图,以方格网为采样格子,将设计的样点按1.25km2为采样单元标于1:50000手图上,样品布在二级水系或一级水系口上,采样点均匀分布,99.2%以上的采样格都有采样点分布,基本上未出现连续两个空白小格。工作区面积0000(扣出水库、海滩、盐田),实测面积0000,采样0000件(未包括重复分析样),采样密度为0000个/km2。 (2)采样物质及方法 采样部位选择在水系有利于细粒物质沉积的部位,如河床底部、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水流缓慢和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的内侧。 采样物质主要为淤泥、粉砂,在15~30米的范围内,采集2~3个重量大致相等的样品合并为一个样,每个采样点均留有标记。 野外定点用已布好样品的1:5万地形图作手图,根据地形地貌确定采样点实地位置,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毫米,每个采样点在实地都留有标记。样品编录采用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推荐的“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记录卡”,严格按照其格式进行填写。 (3)样品初步加工 采样人员每天将所采样品检查无误后,将样品连同采样记录卡同时交于样品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核对验收,并将验收后合格样品悬挂凉晒。为防止样品固结,经常揉搓或用木棒敲打。凉晒干的样品过60目尼龙筛,为了使样品均匀,每个样品都全部过筛,用缩分法留足150克单样装入纸袋,每50个组合为一批,重点采样编号以密码形式。 (4)异常查证 本次1:5万沉积物物测量工作,旨在分解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缩小金找矿靶区,对圈出的异常,用加密取样进行验证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对本次工作圈出的异常开展1:1万地质测量及异常追索调查、1:1万岩石剖面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异常验证工作,矿化蚀变岩石出露地段,布置了槽探工程。各项工作均按有关规范进行,质量满足普查工作要求。 6.3.1.2 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岩石测量剖面布置在沙柳金异常区和鞠格庄金异常区。剖面线均以垂直于构造方向为主,线距200米,取样点距20~40米,岩性均—区点距为40米,岩石矿化蚀变地段点距20米,野外以1:10000地形图为底图,采样用皮尺、罗盘定位,样品采自路线中的岩石露头,样品重量200~250克,剖面记录采用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推荐的地球化学岩石采样记录卡,记录内容按照其规定要求。通过岩石剖面测量,了解异常区内不同岩石的元素含量,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金的高含量地质体,例如:0000 6.3.1.3 土壤剖面测量 主要布置在0000异常区,共测量剖面0000km,剖面线均以垂直于该区构造线走向为主,线距200m,点距40m,剖面起点及各采样点均由技术人员用GPS定位,样品采自地表以下土壤的B

各类化探找矿方法

第一章地球化学异常基本概念 地球化学异常: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空气),一些元素含量明显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元素含量属于正常的现象; 异常含量: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 原生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 次生异常:由于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水系、冰川和湖泊沉积物)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 同生异常: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以某种方式进入已形成的介质而形成的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划分为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地球化学省: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常与构造成矿带相重合,预测矿产的区域分布; 区域原生异常:几至几百平方公里,表现为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和含矿层中某些元素含量偏高,无论对化学找矿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局部原生异常:与矿体有关的主要是矿床的原生晕。 地球化学晕:包裹矿体的、成矿有关元素含量增高的异常地段,由矿体(高含量中心)向外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直至趋于正常含量; 原生晕:在成岩、成矿有关作用的影响下,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生异常地段,岩浆矿床和沉积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同生晕,与围岩同时形成、热液矿床的原生晕属于后生的,是围岩形成后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形成、变质矿床原生晕则较复杂;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松散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段,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映矿床及原生晕的存在; 分散晕:虽然矿床的原生晕并非成矿物质由矿体向外分散所形成,但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次生晕,统称为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分散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 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 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通常对脉型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2003版

化探工作方法简介 主讲赵玉明 化探工作在地、物、化、遥四大专业找矿工作中占有很重要位置。它与其它三项找矿工作比较具有明显的直观性、有效性、经济和快捷性的特点,是在覆盖区域找矿不可缺少的重要找矿方法。 一、化探工作分类及其野外工作方法 (一)按工作性质和测区范围的分类 1、区域化探(战略踏勘性化探)。目的是为了发现找矿远景区(带)、大型矿田、大中型矿床的大致区域和了解区域控矿因素(地层、构造和火山岩)。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工作比例尺:1:10万、1:20万、1:50万。采样密度分别是:2点/Km 2、0.25-1点/Km2、0.4-0.8点/Km2。 2、地球化学普查(普查化探)。目的是在区域化深成果基础上为了查明成矿有利地区和取得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料等,在区域异常区内优选出一定面积的找矿靶区,进一步做化探工作。工作面积数千平方千米或数百平方千米。工作比例尺:1:2.5万、1:5万。采样是采集水系沉积物质,密度为2-8点/Km2 3、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详细化探)。目的是在前两类化探异常区内,进一步查明异常与矿体之间的关系,或证实是不是矿化异常,为山地工程布设查证定位提供依据。面积:0.几平方千米—几十平方千米。比例尺:1:5千、1:1万。采样主要是采取土壤。密度100点----200点/Km2或>200点/Km2。点线距为50X20~100X20m。 (二)按采样介质和野外工作方法不同进行的分类 1、气体测量:寻找能产生气体的矿产。如氡气、汞蒸气、甲烷气等

2、植物测量:目前不采用。用于沼泽、湿地、草原和森林区。取植物样,灰化,测灰中金属含量。 3、水化学测量:目前不采用。用于水网密集发育区,取水样,测定水中金属含量。 4、水系沉积物测量:用于区域化探和普查化探中。比例尺:1:5万~20万之间。测区应是水系发育(网状)或沟谷河道发育区。采取表层以下(20cm)淤泥和粉砂为主。采样一般粒径为-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细粒物质。由于南、北方自然景观不同,采样粒级也不完全一致,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水系发育区粒径为-10mm(10目),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4.69(4目) ~+0.995mm(20目)和-0.108mm(140目)混合粒级。样品重量:筛后重120克,测金元素为150克。 5、土壤测量:用于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的丘陵地区和残坡积覆盖平原区。采样密度要考虑两种情况: A、测区内欲寻找的目的物是带状的,且产状已了解,则测线可稀,点可密。 B、测区内欲寻找的目的物形状复杂或产状不明时,应用方格网采样。 土壤测量常用比例尺每平方千米的点数见表1 2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调查区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野外工作方法主要依据《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011―1991,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技术要点:①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取样密度为4-5个点/km2,采样物质为基本代表基岩成份的较粗粒级岩屑物质,截取–10目―+60目粒级段;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样品采自残坡积层,采样深度视残坡积层发育程度而定。 调查区采样物质以水系沉积物样品为主,局部山顶和山坡水系不发育地段以岩屑样品代替。i.采样布局原则 ①采样布局以合理为原则并兼顾均匀性。

②水系沉积物样品主要布设于一级水系和二级水系上,以及三级水系的上游。 ③平均采样密度确定为4-5个点/km2。ii.样品采集 ①采样点的布设 使用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以1km2的方格为采样大格,再将大格分成0.25 km2的四个小格作采样单元,编号顺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标号为A、B、C、D,如002A1。采样点要在保证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均匀分布,并使可采面积内不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不合理的空白小格,保证每个采样大格都有采样点分布,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小格子中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采样点主要布设在二级水系的上游区段和一级水

系沟口,当一级水系较长时,在水系中间可再布置采样点,使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在0.25-0.125 km2之间。在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的山坡或山脊上,无法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时,可在采样格内沿同一等高线3-5处采集残坡积层岩屑样品,采样深度视残坡积层发育程度而定。 ②样品的采集 a、采样点位的确定 野外定点采用GPS结合1∶5万地形图定点,并采用连续航迹监控。GPS在使用前,利用图幅内国家等级三角点坐标或当地GPS偏差校正值对GPS进行坐标校准,使GPS坐标与1∶5万地形图坐标偏差≤15米。校正后,对所有GPS 进行一致性试验,使GPS间系统偏差小于5米。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

地球化学土壤测量野外工作要求 一、精度要求 1、密度:本次土壤测量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个样品。 2、网度及采样间距:土壤测量基本按测线进行,在测线上按一定的点距采集样品,线距500米左右,点距约250米。 3、样品原始重量:土壤测量要求样品的分析水平达到近似定量(定量)分析的要求;土壤测量样品过40目尼笼筛后,保证野外送样样品重量在300克以上。 4、控制程度:土壤测量按网格进行并满足密度要求为原则。 5、重复采样:公司决定免去重复采样。 二、底图与选择 野外手图用1:25000地形图为底图,总图初步定用1:25000地形图。 三、布样与定点: 1、布样:按土壤测量密度、网度、点距要求,将设计的采样点标于总图上的透明纸上,并转标于野外用图(1:25000)的透明纸上,野外生产过程中原则上应尽可能按图上布设的采样点位采样,不得随意更改,但也允许采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有益而必要的修正。 2、定点:土壤测量系沿测线进行,且点距不大,要求每隔4个点应有一个控制点,控制点位要求准确,不能超过图面距离1mm。 四、采样 经验上取B层中部较为适宜,具体采样位置可利用天然陡

坎,人工暴露出来的土壤剖面上采样或采集植物根以下B层土壤即可。 五、采样编录 土壤测量着重记录疏松复盖物的性质及类型,采样层位(或深度)、颜色、粒度、地形特征,采样点及其周围的地质矿产简况,依专门编制的《土壤测量采样登记表》记录即可。 六、野外样品的初步加工与运送 土壤测量,野外必须对样品进行初加工,注意事项是: 1、干燥样品时,严禁高温烘烤,应随时揉搓,以防硬结; 2、加工场地应清扫干净,防止各种污染,加工完一个样品之后,应将所用工具刷扫干净,然后才能用于加工其它样品; 3、缩分样品以四方法为宜,禁止任意挑取样品装样; 4、装箱时按工区(或测线号)—点号顺序装置,样品号必须冠以HT加号码,与送样单、编录等一一对应准确,不得有错误。 七、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项目经公司研究暂定为W.Sn、Mo.Bi、Cu.Pb、ZN.Ag.AU.An、As.Sb.Hg.Se.Cd.Te等15种,分析方法由实验室自行决定,但要求所用方法应达到定量(近似定量)分析水平。 昆明千里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1日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的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经验,整理一些地质勘查野外工作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 1.罗盘的结构 (1)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

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罗盘使用方法 (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 (1)、工作部署 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 工作阶段比例尺 1:10000 矩形网格 线距(m)×点距(m) 100×20~50 正方形网格 点线距(m) 50~100 点/km2 100~500 详查 设计1:10000200×20255 (2)、采样布局原则 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 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 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 1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工作人员组织、设备材料准备熟悉地质设计及项目任务书,技术交底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编制野外工作用图野外踏勘(了解矿区大致情况)编制野外地质工作方案野外踏勘(熟悉矿区地形地质概况)剖面实则地质填图(结合民窿调查、槽探)填图工作总结物化探(根据需要、也可安排在地质填图之前或和地质填图工作同时进行)槽探(编录)综合研究坑探(编录)综合研究钻探(编录)原始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转入室内野外地质工作制度及一般要求(一)野外地质工作报告制度1、月报 2、重大事项报告 3、质量“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二)野外地质工作一般要求 1、严格按照技术设计、地质工作程序和相关规范、规程开展地质工作 2、工作安排和工程布设严格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原则 3、地质工作资料整理要及时、准确、真

实、客观4、及时开展综合研究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一、资料收集及人员组织熟悉地质设计、项目任务书 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区域矿产报告、矿区发往踏勘、矿点检查、预查、普查等资料制订矿区统一图例 编制野外工作用图: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矿体纵(水平)投影图 编制野外工作方案:明确目的、任务、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程序及施工顺序、人员安排、质量保障及安全措施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二、剖面实则 1、目的:研究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体的基本特征,划分、统一填图单元。 2、要求:组织矿区所有地质技术人员参加,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地质设计确定基本填图单元。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文字记录要表述清楚、数据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标本、样品及时送化验室鉴定和化验。 3、剖面位置踏勘、选择:选择地质体相对出露齐全、基岩露头好的地段,剖面线方向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4、剖面测制:要在野外标注导线点号、打桩 5、剖面图室内绘制

化探野外工作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化探野外工作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设计书》、《规范》的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要认真着重领会设计任务、目的的要求。为达到设计任务、目的而采取的工作布署、方法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措施。 对所有设计工作全部按《规范》和《设计书》要求来施工。《规范》是总纲;《设计书》是具体要求。《设计书》是在《规范》总纲下根据任务书要求制定的工作布署、方法技术要求,质量保证措施。原则上《设计书》不能超越《规范》;特殊情况在《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时《设计书》也要参考《规范》中相近条款来进行设计;并经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全面、合理、统筹布置工作: 工作的布置是围绕着解决任务、目的要求去做的。一定要明白你所做的工作的目的,预想达到的效果。奔着预想的效果去寻找一切可能的依据。 全面性:要全面、系统考虑设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布置,甚至要比设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还要多的工作考虑和布置。给变更设计工作提供可能。 合理性:要依据工作区的实际情况及所掌握的以往资料提供的依据,经综合分析研究后,合情合理地布置工作。 统筹性:为快速完成任务、加速评价工作成果。从时间上、方法上、技术上、各部门协作上、外部环境上、要统筹考虑安排布署工作。要学会合理调配人员、设备、队伍。达到即不窝工、又不浪费、高效快速地完成任务。 三、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常用化探工作方法: 1、水系沉积物测量(次生晕);2 、土壤测量(次生晕);3、岩石测量(原生晕); 4、剖面测量(土壤(次生晕)、岩石(原生晕))采样点距视工作目的而定。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对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 (一)区域化探: 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布点原则 以区内景观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并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本次布点: ⑴以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样密度控制在6-8个点/Km2以内,一般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7个点/Km2布置。主水系中均不布点,特别难以通行区可适当放稀布点。样点分布力求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兼顾样点均匀一、水系沉积物布点原则合理布设。 ⑵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的最小水系(>300m)即一级水系口上,对长度大于500米的水系,应溯源追加布点,二三级水系可适当控制。对原1:20万区域化探采样点应进一步布点。 ⑶最上游的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不小于0.125km2,不大于 0.25km2,要求每个样点都应控制一片特有的汇水域,力求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的均匀性。 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及机械布点,布点时尽量兼顾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⑸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95%以上的小格内都有样点分布,不得连续出现五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⑹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剔除不布样点格子之后,布点大格总数135个。测区平均采样密度7。1/km2,采样总面积113km2。设计采样点805个,样品931件(12元素),布点情况见表12。 采样大格编码、布点、分配一览表表12 二、样品编号 1、在放大1:5万地形图上,以高斯坐标网线划分成1Km2的采样大格,大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编排;每个大格再以奇数方里网为界,划分成0.25Km2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

划分为a、b、c、d,每个小格有两个样点时,按从上而下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脚注,如8A2 为第8大格A小格2号样品。采样点预先设计标绘于地形图上。 2.含重复采样格子确定,在考虑图幅中均匀分布和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前提下,预先随机确定重复采样格且随机确定一重复样点。实际采样43个样品为一批,其中随机留取7个号,3个插入重复分析样品,4个供实验室插入二级标样作质量监控,以衡量各批次间的分析偏差,每个1:5万图幅内随机抽取一批,供实验室插入12个一级标样。(含重复采样大格327个,重复采样点数327个,见表13。) 3.在统一采样点布局,确定采样点编码,计划样品分析批次和插入 一、二级标样(样品分析质量监控)及含重复样格子确定的基础上,完成样品编码图的编制。见附图3。 1.野外定点 ⑴以1:5万地形图作为野外工作手图,按布点原则布设采样点,野外实施中以采样点位图为指导,采用GPS定位和识图法相结合进行定点,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毫米。 ⑵为便于质量检查,每个采样点均应在固定物体上留有醒目标志。为确保采样到位,野外实施GPS航迹监控。 2.样点采集 ⑴野外采样是化探工作的重要环节,具体采样工作应严格质量要求。各采样组严格按1:5万化探工作规范、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进行,必须保证每个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⑵异常区由于雨量较充沛,地表径流相对较多,采样部位应根据采样点所处位置,选择在活动性流水线上,有利于冲积物各种粒级易于汇集处—水线附近、河道变宽、水系转弯内侧、砂嘴前缘、跌水窝下方沙砾停留处等为宜。 ⑶样品应在水系上下游30米范围内,多点采集数量大致相等的样

化探检查要求及检查表

附件6 地球化学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一、检查要求 主要为设计总体实施状况、野外工作质量、野外原始资料及野外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重点是野外工作质量与野外原始资料。 二、检查内容 1、设计总体实施状况 ①工作部署,主要指总体工作布置、工作进度、进展,包括野外采样及 样品处理、资料整理、异常查证工作安排等,其中工作布置包括为达到任务目标应采取积极措施(如现场分析等),封闭异常、追踪异常源。 ②技术方法,主要指采样介质、采样部位、采样粒度和采样密度等,包 括特殊景观或特殊地貌条件下采取的特殊采样方法等。 ③实物工作量,包括化探样品数、实际控制面积、异常查证及有关剖面 性、试验性工作等。 ④野外质量检查结果。 ⑤其他有关设计或技术规范执行情况。 ⑥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指异常追踪、评价及解释,获得地质找矿效果等。 2、野外工作质量 ①采样布局,采样密度,空格率等。 ②采样点位到位,定点、定点标志等。

③采样物质,采样部位,采样代表性(采样组合)及排除干扰物等。 地球化学勘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 ④原始记录

野外工作质量采取抽查方式检查,抽查量一般2-5% 左右,如发现质量 问题,须增加抽查,直至进行全面检查。 3、野外原始资料 ①实物样品,主要指水系沉积物、土壤或岩石等各类型样品数量、重量、成份、编号及无污染加工、组合、包装、运送等。 ②图件资料,主要指野外及室内采样点位图、原始数据图及异常图等实际材料图及有关记录卡、记录本,异常检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 野外原始资料,抽查量一般大于10% ,如发现质量问题,须增加抽查,直至进行全面检查。 4、野外质量管理制度 检查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是否正规,记录是否齐全。 附表: 1、1:5 万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2、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表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野外地质工作观察描述 总贝y 本细则参照以往地质工作经验及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工程编录工作对地质观察描述的基本要求,参考《含煤岩系、沉积岩标准鉴定手册》、《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及相关书籍中岩石描述的有关内容而制定,其宗旨在于掌握正确、规范的地质观察与描述方法、程序及内容,统一记录格式,从而提高地质编录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编录工作质量的依据。 地质观察与描述的总体要求: 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煤田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 2、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在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含煤地层的沉积模式,煤层的结构、构造,煤层的顶底板等应详细描述;在其它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 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对把握不

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 一、岩石观察描述 (一)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 1、岩石颜色 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

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方案

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方案 一、前言 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野外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的种群状况、分布状况等相关信息。本文主要介绍关于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方案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对广大研究者在实践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工作方案的制定 1. 调查目的 在制定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方案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包括调查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等,以确定采样调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调查区域的选择 选择调查区域要考虑现场条件、调查对象的种类和数量、采样区域的类型和大小等多重因素。另外,在选择调查区域时,需要考虑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为研究者提供足够的样本信息。 3. 调查方法的选择 调查方法的选择需要参考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例如,对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调查,可以使用人工观察、照相、录

像、跟踪、捕捉等方法;对于小型动物和植物的调查,可以使用人工捕捉、人工对照等方法。 4. 采样方案的设计 采样方案的设计是保证采样质量、采样样本数量充分的关键因素。要合理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整个调查区域的样本特征,尽量减少误差。在选择采样方案时,需要考虑采样对象的生态学特征和生活习性。 5. 调查人员的选择 调查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取具有一定采样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野外采样调查工作,或者特别培训新手人员。同时,应根据研究的具体要求,在调查人员中安排队长、副队长等职务。 6. 调查工具和物资的准备 调查工具和物资的准备直接影响采样调查的质量。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需要准备不同的调查工具和设备。例如,对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调查,需要准备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定位器等设备;对于标本采集,要准备宽口瓶、手套、网子、镊子、尺子、称量器等相关工具。 7. 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野外采样调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可以采用电脑或数据录入仪器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和图表展示。

土壤化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佯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第一节地质填图的有关术语、比例尺及精度要求 一、地质填图与区域地质调查 有关地质填图的术语很多,许多情况下都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在地质行业内叫法也不统一。归纳起来,地质填图有区域地质填图、预查或普查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填图(详查或勘探阶段)几种情况或基本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以往有两种叫法。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等国(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亦如此)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测)【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西欧等国则多称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或填图)【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Geological Mapping)】。实际上,北美的地质填图术语在我国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早已演化为一种区域地质调查的习惯性用语,现行的1/5万区调已演变为1/5万区域地质填图。 矿区地质填图在我国又称矿区地质测量(简称地质测量)。根据观测点定位精度细分为正规地质测量(简称正测,是在勘查工作的详查或勘探阶段采用)和地质草测(简称草测,是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或普查阶段采用)二类(按原规范,地质测量分正侧、简测和草测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将简测和草测统归为草测,因为其观测点定位精度是相同的)。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程度和划分精度基本一致,仅在定位精度上有区别。预查或普查阶段作草测。除有另行规定和要求外,正测和草测的控制一般来说,详查及其以上阶段需正测,使用正测的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地质观测点采用全仪器(经纬仪、高精度GPS)精确定位方法所进行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矿区正规地质测量,即正测。使用同比例尺正测或草测地形图(包括放大或其它方法形成的低精度地形图),而地质观测点采用半仪器(罗盘)或地形定位方法所填制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地质草测。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队)所进行的矿区地质测量很少为正测(国家地质勘查项目或业主要求的除外),多属地质草测类型(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区调与矿区地质填图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工作范围是按国际统一划分的规则图幅(一定的经纬间距【国境区和特殊工作目的区除外】)设定的,其宏观性、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是国土资源调查的主要手段,并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普查和指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其成果是以图幅为单位向社会、国家提供印制精美的文图产品。地质测量的工作范围依矿区或矿床地表的自然分布情况而划定,其专用性强;填图单位划分更为精细,低级别填图单元(位)及非正式填图单元(位)在图中丰富多彩、往往占其主体,矿体、矿化带的产状、延伸方向等观测数据准确,成为下步工作的可靠依据,因此往往匹配一定数量的槽探或浅井等轻型山地工程配合填图工作,并侧重矿化类型、矿床地质、矿田地质特征的研究,为扩大矿床规模、增加找矿远景和找矿潜力研究,是地方部门或矿山企业为加快矿产勘查开发进程及自身发展而投资设立的。此外,二者的工作方法亦有所不同,除了沉积成因的矿区外,矿区填图往往增加了露头观测、界线追索、剖面测制及工程揭露工作量。 二、填图比例尺 区域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50000和1/50000,更小比例尺的地质图大都是在1/250000和1/5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 矿区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较多,选择灵活,常与矿床类型及其规模、地质复杂程度及工作阶段等有关。其比例尺一般包括1/50000、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几种,金属矿产的填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0-1/10000,非金属矿产的填图比例尺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目录 一、地质调查及研究采样 (1) 1岩石标本采样 (1) 2岩石薄片样 (1) 3大化石样 (2) 4微体化石样(含孢子花粉样) (3) 5古地磁样 (4) 6人工重砂(副矿物)样 (4) 7 X一射线衍射粉末样 (5) 8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5) 9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样 (6) 1 0 岩石稀土元素分析样 (7) 1 1 电子探针X一射线显微分析样 (7) 12 激光光谱分析样 (8) 1 3 K- A(钾一氩法)年龄样 (9) 1 4 Ar40-Ar3(中子活化)年龄样 (9) 1 5 U-TH-Pb(铀一钍一铅法)年龄样 (10) 1 6 Rb-S(铷一锶法)年龄样 (11) 1 7 Sm-Nd(钐一钕法)年龄样 (11) 1 8 C14(碳法)年龄样 (12) 1 9 硫同位素样 (12)

20 铅同位素样 (13) 二、金属矿产勘查采样 (13) 1 矿区岩矿石标本样 (13) 2矿石光片样. (14) 3光谱分析样 (14) 4化学分析样 (15) 5单矿物样 (20) 6精矿采样 (21) 7砂矿采样 (21) 8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23) 9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采样 (24) 三、非金属矿产采样 (26) 1岩矿鉴定样 (26) 2化学样 (26) 3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32) 4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 (32) 5石材的采样 (34) 四、煤、泥炭矿产采样 (35) 1 煤田采样 (35) 2 泥炭采样 (44) 五、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采样 (44) 1岩石、矿石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测定样 (44)

2岩石、矿石电阻率、极化率,自然电位、自然跳跃电位测定样 (45) 3岩石、矿石密度测定样 (46) 4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样 (47) 5地球化学岩石测量样 (48) 6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样 (49) 7化探工作中的水化学测量样 (51)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采样 (53) 1水样的采集 (53) 2土样、岩样的采集 (5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