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案标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等。

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志愿者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3. 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15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让他们对中华民族

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探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的

想法和意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15分钟)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和理解。

第五步:参与志愿者活动(15分钟)

邀请一位志愿者组织的代表来班级,向学生介绍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自己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何提高,以及今后如何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评估:

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汇报内容是否能准确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和弘扬方法。

2.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或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

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资源:

1. 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章。

2. 志愿者组织的代表。

教案撰写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确保教案的

有效性和适用性。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讨论或撰文:"我看民族精神的 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

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 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 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 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 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她是 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案标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等。 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志愿者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3. 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15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让他们对中华民族 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探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的 想法和意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15分钟)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和理解。 第五步:参与志愿者活动(15分钟) 邀请一位志愿者组织的代表来班级,向学生介绍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自己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何提高,以及今后如何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评估: 1. 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汇报内容是否能准确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和弘扬方法。 2. 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3. 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或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 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资源: 1. 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图片、视频和文章。 2. 志愿者组织的代表。 教案撰写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确保教案的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 (1)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这些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历史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P77探究——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P78探究——你认为上述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你能否结合时代背景就 其中一直精神说明其时代意义?(对祖国真挚的爱,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使命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赤子情怀,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早在2000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毛泽东说过,在我们社会主义里,可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想一想:要预防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做?(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时代不同,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但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振奋全国人民的精神是相同的。 P80探究——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来看,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呢?

【K12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1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案第1课时第周日期:月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1课时导入新课备,这一天,国之殇,民之痛。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注紧紧揪住了中华儿女的心。举国上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普天下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同胞爱、手足情。视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为什么万里太空能红旗飘飘?为什么中华民族会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为什么再创辉煌还看今朝?这一切都是因为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活力。今天,让我们高擎火炬,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讲授新课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博大的中华文明沃土,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它如同火炬一样,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国文化中,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因而民族精神就是没有变化的。这种说法对吗?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中国历史上看,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经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从孔子的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到孟子的“养浩然正气”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荀子1 2 的“道义重则轻王公”;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到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到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都在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所以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沉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板书一、1.民族精神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视频:毛泽东《七律长征》。老师: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

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从小立志读书的习惯。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教案1 活动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从小立志读书的习惯。主持人:陈倩莲(甲) 胡皓天(乙)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甲: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乙: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人才辈出。 甲: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人物吗? 乙:我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甲:我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乙:我还知道毛主席是我们祖国英明的领袖,他领导我们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 甲:我还知道《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 乙:我还知道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甲:看来,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赞美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乙:是啊!下面欢迎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同学们,刚才两位主持人谈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确有很多值得骄傲和尊敬的地方。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正因为她的美丽富饶,因为她的地大物博,从古到今,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了很多外来民族的野蛮侵略!从三国时期的黄巾之乱,到举世闻名的抗日战争,几千年来,我们不屈的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经历了血与火的斗争,终于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让中华名族始终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8日是什么日子吗?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公然侵略我们祖国,把罪恶的战火烧到了我们中华大地,从那一天起,我们中华民族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天,是我们中华名族的国耻日啊! (播放九一八事变相关资料) 乙: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吗,前几天,9月7号,在我们中国的钓鱼岛,我们中国的渔船被日本的军舰撞沉,并且抓了我们中国的船长。这就是最近新闻中说到的“钓鱼岛事件”。 (播放钓鱼岛事件视频) 甲:我们中华民族是不会怕任何敌人的。请大家看看我们的温总理在钓鱼岛这件事上是怎么说的。 (播放温总理讲话视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2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 识记: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她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垂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向学生展示各时代的民族精神: 井岗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其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奉献、敢于胜利 女排精神:团结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让学生结合学案,明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的原因.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探究、设置悬念,启发思考; 学法: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并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工具:配备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用说唱表达爱国! 砥砺奋进的中国精神》 【目标展示】 1、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2、了解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民族精神的历程; 3、掌握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掌握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坚定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信念。 【预习检测】 同桌互查,教师抽查练习册预习学案完成情况 【自主学习】 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进行再学习 【展示讲解】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板书)——“是什么”(板书)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民族精神的特征: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板书)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板书) (1)新民主主义革命:(板书)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②特点: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表格:回顾历史、领会各种民族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板书) ①特点: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表格:回顾历史、领会各种民族精神 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除了书上列出的这些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生:女排精神、消防精神、全民抗疫精神等。

高中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和发展过程; 2.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 4.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强化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 3.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4.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3.问答法; 4.互动式教学法; 5.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华民族精神的视频,呈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团结、忍耐、谦虚、尊敬等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探究和思考。

【教案】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意义;理解中国精神,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2)能力目标: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热爱之情;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采访调查中…… 你喜欢看电影吗?你喜欢看外国大片还是国产电影?喜欢的理由是? (情感体验,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展示网易娱乐调查统计数据) (教师过渡)从《阿凡达》到《洛杉矶之战》,再到《钢铁侠》,“好莱坞”电影接踵而至,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起感受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的视频片段—(导演名言) 忆一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它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忆多媒体展示) (教师过度)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与奋发自强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改革开放走向新世纪。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视频《建党伟业》)—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多媒体展示:《井冈山》、《长征》、《西柏坡来电》(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多媒体展示:《雷锋》、《惊涛骇浪》、《飞天》(引导学生回答) —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媒体展示)总结: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 探究活动二:新世纪新时代还需要民族精神吗? 观点一VS观点二 (你赞成哪种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 —中华民族精神是新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盘点2013年新闻事件) (多媒体展示)总结: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教师过渡)当前,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习总书记提出了新的要求。 (播放视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展示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文化发展要求) (多媒体展示)总结:如何书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五、课堂小结(略) 六、拓展探究: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梦想,但梦想的实现要付出很多努力。请围绕梦想与精神拟写一条人生励志格言。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终审稿)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学科政治课 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执教时间 案例背景教材分析 本框特别强调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和 发展。 学情分析 “民族精神”学生多数停留在知道其内涵,但缺乏更深刻 的理解,同时未必清楚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 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能够从现实 和历史的角度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具 有的重大作用; 过程方法让学生能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情感价值 适应时代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丰富和发展中华 民族精神。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图片,请学生说出图片所反映的故事,探讨 故事里的这些主人公所具有的令人赞叹的精神和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苏武牧羊---忠于职守、精忠报国; 负荆请罪---宽以待人,知错能改; 徙木为信---诚实守信; 孔融让梨---尊老爱幼; 教师:提问:还能说出哪些我们中国人一直推崇的精神 和美德? 让学生看图 片来回忆 “苏武牧 羊”“愚公 移山”“徙 木立信”等 经典的成语 故事和了解 “洪占辉” “桑兰”的 感人事迹, 让学生触摸 可贵的民族 精神 探索新知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推崇这些精神呢?让我们来 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遇过哪些深重的灾 难? 2.请你说说中华儿女在这些灾难前奋起抗争的典型 这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基 本内涵。 请学生看图 片,体会民 族精神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共3篇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2. 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4.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2.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结、勇敢和合作意识; 3.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与分享,梳理中华民族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讨论,解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并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Step 2: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1.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和课件,向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深入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特征。 Step 3: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 1.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展示如何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团结、勇敢、自信、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2. 教师点评:教师通过点评和评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高中政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教学设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程标准 3.11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 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内容分析 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中华世纪坛的熊熊圣火引申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任务。分别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说明要求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本课时重点。第三目,从当前现实出发,说明要立足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 教学活动: 一、情景导入 长征胜利70周年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毛泽东的《长征》,感受一下光芒四射的长征精神。(出示长征图片,播放歌曲《长征》。)听完歌曲,提出问题:是什么让这支部队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将一段段千难万险的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情感历程: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之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凝结形成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永恒的民族精神是否意味着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吗?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怎样的过程?(学生回答略)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 1、重点:XXX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难点: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XXX)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XXX)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XXX) “天下兴亡、”(XXX)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现:XXX《七律长征》。 赤军不怕远征难,XXX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XXX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斗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立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XXX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XXX在奋斗进程中,不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教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最新)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1)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2)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用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活动准备 编制脚本、选好表演的学生、学生主持人,准备好各项的器材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A: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主持人B: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A: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 A: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A:为了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合:我们高二(6)班特举办“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班会。 合;下面我宣布高二(6)班“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A:曾几何时,一首《龙的传人》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无数热血的青年的强烈共鸣,也不知激荡了多少炎黄子孙的赤子之心,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首依然还在影响着世人,下面请欣赏由唐思文为我们带来民族歌曲《龙的传人》

B: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回忆过去就是为了使过去不再变成将来的翻版”回忆从《辛丑条约》到新世纪的百余年的历史,我们知道了许多,也感悟了很多,而快板作为我国的国粹,也曾影响和娱乐了一代人,那么当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下面请欣赏由方元元,顾灵玲,姜川,陈俊为我们带来快板《历史的证明》 A: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里,有这样一些人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在长征的道路上,他们用生命抒写了一曲曲生命不朽的篇章。为我们的民族的复兴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那么就染我们用我们的方式来献给那些可敬的英雄们吧。下面请欣赏由吴帅,季晨望为我们带来《长征颂》 B: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本,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节日,可是又有多少同学能真正对一些节日了如指掌呢,下面我们特意准备了几段关于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个新的认识;(朱宇婷)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春节

高中政治3.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科任任教班级 《文化生活》第七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 中心发言人 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备课时间第七周 上课时间第八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含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9页内容,并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一内容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宜宾市一中 刘涛 【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 【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得中华民族精神得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实践,弘扬民族精神得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得重要意义,理解人人都应该就是民族精神得传播者、 弘扬者与建设者; 2、能力目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实际,理解弘扬与培育民 族精神得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与培育伟大得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得认同感,具有民族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得意义既就是本课教学重点又就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PPT 辅助教学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师引)通过前面得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得结晶,体现了民族得整体风貌与精神特征,就是中华民族永远得精神火炬。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精神得内涵。(生齐答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与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得伟大民族精神”)(文字显示并贯彻始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与培养民族精神有何意义?作为新世纪得青年,我们又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伟大得民族精神呢?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课时《弘扬民族精神》(显示主课题)。 一.(活动导入: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活动目得:参与、感悟、探究 (场景设计):背景为中华世纪坛,请各组展示各自课前探究成果。 (活动开展):第一组代表古代展示中国古代典型民族精神,发言人谈其中一种,要求感情充沛,可适当升华拓展,时间1分钟,结束后由老师点评,随后依老师指挥以庄严肃穆得方式将火炬传递给第二组,同样展示、发言、老师点评后传递至第三组。结束后传回老师,由老师点评总结。 (活动目得):通过学生参与,感受并领悟到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延续至今,明确民族精神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发展得过程;同时通过重点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民族精神,引导明确民族精神在当代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得时期。从而突破第一个知识点——薪火弘扬 中华民 族精神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民族精神就是变化发展 得 丰富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得精神火炬 增强国际竞争力得要求 提高全民族素质得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得需要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得新篇章 时代得课题 强基固本 青年要做传播者、弘扬者与建设者

第三单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3) 第二框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 意义 二、【新课教学】: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课堂探究:在新世纪之初,你想怎样祝福祖国的未来? ◇探究提示:可结合自己的情感,从祖国的繁荣、昌盛、田 泰等方面来祝福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未来。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材主要讲了两点:首先,指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 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然后,进一步指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 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拓展延伸: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 代烙印。

◇课堂练习: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 启示是( ) 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 体系 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 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 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抹杀了民族精神的继承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B。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 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1)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对两位诗人的 诗句作出自己的解读,并山由淡谈你对延安精神的感受和理解。 (2)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想一想,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发展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1)结合时代背景未解读这两位诗人的诗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