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低电压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压治理措施。对本公司农村地区低电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本公司采取配变增容,增设配变布点,低压分网,低压加相、安装电压补偿装置等措施进行治理低电压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产生原因;治理措施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居民简单的家用电器设备(一般只有白炽灯泡、光管、电视机、电风扇等)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家用电器(电饭煲、空调、电磁炉、电热水器等等)进入千家万户,农网的负荷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整个农网供电系统也变得复杂得多,因此农网的电能质量也相应受到更严峻的考验。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对农网进行改造,农村供电系统得到大大改善,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用电需求基本上得到保证和满足,但由于受历史遗留、地理环境、经济指标等因素的影响,供电线路尤其是0.4kv的低压线路,普遍存在供电线路过长、线径过小、线损大等情况,造成线路后端的电压偏低,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因此,研究提高电压质量,满足用户正常用电显得十分重要。

1 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造成10kV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的主要原因是10kV电源点分散、线路长、供电半径大、线路主干线径细、所带负荷大等。造成配电变压器“低电压”主要原因是配电变压器处于超出10kV线路供电半径的末端,配电变压器不在负荷中心,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线径普遍过细,配电变压器超负荷运行,配变无功补偿能力不足,造成功率因数低,致使部分用户端电压偏低。同时,配变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也是造成低电压的直接原因。

2 低电压治理措施

(1)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结合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对供电半径超20公里的10kV线路,可采取新增变电站布点的方式,缩短10kV供电半径。

(2)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10kV线路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3)对供电半径大于20公里,规划期内无变电站建设计划,所带低压用户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10kV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自动调压器和提高线路供电能力的方式进行改造。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探讨配电网低电压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8-20T15:30:25.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李永生关健赵洪喜夏炎任佳诗张春凡[导读]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绥中县供电分公司 125200 摘要:配电网低电压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而且危及电力系统及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整治低电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配电网低电压产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原因;综合治理措施在电力系统中,保证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其中电压是保证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只有保证电压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电能使用,因此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特点、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分析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用户提供电压合格的电能。 1低电压的概述 所谓低电压,指的是与国家标准规定的电压下限值相比,用户计量装置处的电压值较低,也就是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7%,220V的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电压值不超过标称电压10%,对于持续时间大于1h的低电压用户需纳为重点治理对象。低电压主要有长期低电压与季节性低电压。长期低电压指的是用户的全天候低电压持续3个月,或是日负荷的高峰低电压持续超过6个月的低电压现象;而季节性低电压指的是夏季、冬季,春灌秋收以及逢年过节时产生的存在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2.1配电设备功能不完善 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2.2三相负荷不平衡 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农村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2.3运维管理不到位 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3低压电综合治理措施 3.1低压线路改造 对因配电台区低压线路线径小导致的低电压,采取改造低压线路,增大导线线径的方式,解决因导线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低电压。对因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配电变压器容量或更换抗过载能力较强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配电台区,可用选用宽幅调压配电变压器、可调容配电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对单相配电变压器,原则上10kV线路先由单相改为三相接线,再更换为三相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由两线改为三相四线。柱上配电变压器宜设于低压负荷中心,三相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400kVA,低压出线不宜超过4回。当原有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增容需求超出上述限值时,可增设配电变压器或转移低压负荷,不宜单纯更换大容量配电变压器。 3.2新增布点增容改造 对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配电台区,应优先采用新增布点方式进行改造,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承载能力。对县域农村供电半径大于500m的低电压台区,宜选择分割台区供电,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缩短供电半径的方式进行改造,使配电变压器布点一次到位,同时给未来负荷增长预留一定空间。对低电压台区中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存在环境状况差、线径小及老化严重等问题的台区,宜进行整体改造,彻底解决问题。 3.3无功补偿装置改造 无功补偿配置应按照“电源补偿、电网补偿、用户补偿相结合,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开关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分层和分区的无功平衡。一是根据线路负荷及首、末端电压时段性、季节性变化规律,优化AVC(自动电压控制)和VQC(电压无功控制)控制策略,调整电压控制上限值和下限值。对未实现区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区域,应加装AVC系统,并逐步接入具备“四遥”功能的变电站。对近期无法实现AVC控制的变电站,宜加装VQC装置。不满足调压要求的无载调压主变压器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并加强母线电压和功率因数人工监控。二是优化配电变压器无功集中补偿能力。 3.4强化设备运维管理 强化设备运维管理,开展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通过定期开展配电变压器负荷实时监测,检查三相负荷电流和电压值,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及时对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配电变压器进行调整,使其负荷分布均匀、合理,避免因负荷不平衡引起的低电压现象。充分发挥配电变压器自身的分接开关挡位调压能力。分接开关挡位调整主要针对受季节性负荷变化影响造成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压波动问题,可结合负荷预测,在春节、农忙、度夏(冬)等用电高峰期来临前,对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进行调整,并在高峰期过后及时回调,防止因配电变压器分接开关挡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用户电压质量不合格。 3.5建立健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网络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4T11:52:46.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武兆敏孙成范赵君明 [导读] 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禹城市供电公司山东德州 2512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家庭之中,农村用电量迅速的增长,电网的用电压力也不断的增加,进而出现了"低电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发生原因;综合处理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的全覆盖,满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的家庭之中,农村用电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用电量迅速攀升,电网的用电压力也急剧增加,“卡脖子”、“过负荷”等显现突出,少数地区“低电压”的问题较为严峻,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农村电网“低电压”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农村电网“低电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1、配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 1.1从农村配网线路角度 现行培养低电压问题产生的主要归结于配网线路问题,其自身供电半径过长极易造成电压出现不平稳的情况。因配电网线路产生的低电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配网线路随农村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延伸,若在线路建设中未及时改造配网线路,将出现配网电能损耗问题。第二,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设置不够合理,且供电线路的设置主要以单向放射形式为主,或用电负荷中心难以保证10kV线路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出现持续降低的现象。若低电压问题较为严重,将使电力系统整体难以正常运行 1.2从配电网负荷角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入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典型的“家电下乡”等,其直接使农村电气设备在数量上逐渐增多,需要更多的用电需求量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农村建设中逐渐改变以往完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形式,如养殖业或工业等各方面,这些都使配电网负荷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配电变压器在用电负荷作用下将表现出过载、重载电现象,直接导致低压线路电压过低 1.3从无功功率补偿角度 传统农村弄点格局多停留在照明系统方面,而当前农村发展中如冰箱、空调或家电等方面逐渐引入其中,这些电气设备往往以感性负荷为主,对无功功率的要求较高。大多农村地区配网变压器往往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即使部分区域不断引进如电容器等设备,但普及率较低,因此线路在进行大量无功功率输送过程中将使自身对电压逐渐降低。除此之外,现行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工作仍表现较为薄弱,如对装接容量的考虑,一旦其高于配变台区标准容量便可能出现低电压问题。 2、农村低电压治理研究 2.1变电站的完善 大多农村变电站中半径超出15km的10kV线路占总线路的50%以上,很容易出现低电压问题,对此现状可结合实际电网规划要求进行变电站电源点增设工作,使变电站的运行更为可靠。具体实践中为使主网供电能力得以提升,可通过110kV变电站的构建来实现,针对其中的10kV线路,若供电半径大于30km可构建下供应的公用配变,这种方式可使用电负荷压力过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求对过长的线路半径进行缩短,通过促进供电能力的提升保证电压质量。借助GPRS、配变数据上传、TTU、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LED显示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开展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联调管理。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联调机制,完善调压手段。 2.2加强线路设备 改造根据“容量小,分布密,半径短和绝缘化”这一原则来对农村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同时创建更多的配电变压器来缩小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对不同情况的线路进行改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一,通过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布点或增大容量来改造那些一直存在负荷过载问题的台区以及部分低压线路,提升半径大于510米并且电压过低的低压线路的电压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布点后的老变压器需根据最优供电半径进行优化调整。其二,通过增大导线的线径以及将一定负荷调整到附近台区的方法来改造低压线路中线径较小和负荷过载的配电台区 2.3做好无功功率补偿工作 大多农村地区无论在变电站或10kV线路等方面都难以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是造成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现状首先对于变电站可采取相应的优化补偿措施,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无功补偿容量的优化配置,结合负荷特点选择集中、分散等补偿方式,这样可达到优化分布无功潮流的目标。同时在10kV线路补偿方面,可引入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等。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公用配变往往也是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来源,可结合公用配变功率与负荷情况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设置。 2.4注重调压能力的提升 调压能力的上升主要集中在线路与变电站方面。其中对于10kV线路,可将自动调压器设置其中,可有效解决低电压问题。而在变电站方面,若电网建设规划中涉及变电站构建内容,应保证变电站在变压器使用方面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若不存在变电站规划内容,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站可通过技术措施进行主变的改造或更换,选择有载调压主变 2.5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的不平衡,导致中心点的电压位置发生变化,最终负载相对轻的一相反而电压偏高,而负载相对重的一相电压却偏低。所以为了降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首先要建立无功电源设备的运行制度,着重对线路设备的负荷管理,以及农村对侧用电的需求管理。3.4加强柱上变压器负荷管理要加强对柱上变压器的负荷管理,不仅是做好季节性负荷的日测工作,还要分析那些通过负荷测录仪器测量出来的每一时刻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计算电量,无功电源,有功电源和负载率等相关数据,并且及时的应用这些数据。尤其要重点分析那些超负荷的柱上变压器。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老化的低压电网和柱上变压器从而影响到电网的运行质量,保证低压电网的

0.4kV线路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2)

0.4kV线路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2)

0.4kV以下低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范 (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批准: 审核: 编写: 二〇〇二年七月

0.4kV以下低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规范 一、基本技术原则: 低压配电线路的布局应于农村发展计划相结合,考虑村、镇建房规划,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建设、改造。对城镇供电半径、低压线路、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作出规定: (一)、供电半径: 低压台区供电半径不宜大于500m, 如有特殊情况超过规定,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末端供电质量。 (二)、低压线路(以下简称线路)选配线: 1、线路按现有负荷及发展情况选配线,原则上导线采用BLVV- -10~120双塑铝芯线。大跨越线路采用钢芯铝塑线。 2、每个台区的相线要求统一颜色,零线采用黑色,零线采用同相线一个线级。 3、线路的转角杆和终端杆应在相线包相色条。 (三)、低压电缆: 1、临主干道或重点地区(保护文物、绿化区等)选用低压电缆穿管敷设,低压电缆选用比低压线线径大1~2个线级。 2、电缆宜采铠装交联电缆,截面按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缆芯温度允许值选择,并按热稳定条件校验。主干线线芯截面不宜小于240平方毫米。分支线线芯截面不宜小于95平方毫米。 (四)、接户线和进户线: (1)、单相线路供电,接户线用6mm2线,5户以下用10mm2线,10户以下用25mm2线,如线路较长宜采用三相四线或两相三线制供电。 (2)、接户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其最小截面铜线不应小于4平方毫米、铝线不应小于6平方毫米。

(2)、与导线上方阳台或窗户的垂直距离0.8m。 (3)、与阳台或窗户的水平距离0.75m。 (4)、与墙壁、构架的距离0.05m。 (5)、考虑线路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要避免今后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成为障碍物。 7、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跨越,一般导线架设在弱电线路上方,交叉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导线在弱电线路上方0.6m。 (2)、导线在弱电线路下方0.3m,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采取隔离措施。 (3)、导线与一级弱电线路交叉角应大于45度,与二级弱电线路交叉角应大于30度。 8、低压线路与低压线路交叉跨越最小距离:0.5米。 9、铝芯线:单股小截面可采用钎焊法或压接法,多股采用压接法。 10、接头、导线绝缘层损伤点应用耐气候型的自粘性橡胶带至少缠绕5层作绝缘。 (二)、杆塔支架: 1、三相四线导线截面35mm2及以上,耐张杆、转角杆用ф150系列,直线杆用ф120系列;导线截面35mm2以下,电杆用ф120系列。电杆埋设深度=杆长/6 m。电杆长度不小于7米。 2、横担、支架角铁全部要求热镀锌,并不应小于以下规格: (1)、横担不小于L50*5; (2)、支架不小于L40*4,1m高以上的主材用L63*6。 3、拉线宜采用镀锌钢绞线,截面不应小于25平方毫米。拉盘LP-6,夹角不小于30度。 4、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2)、直线杆倾斜不应大于杆梢直径1/2;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最新版

第6章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 6.1 配网低电压产生原因 6.1.1 低电压特征分类 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①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③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6.1.2 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 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日用电高峰时段 Tab.1Daily peak load time 季节月份时段备注 夏季7,8 中午:11:00~15:00 晚上:19:00~22:00 地方特色经济作物加 工季节,如南方春季 采茶期等 冬季12,1 晚上:19:00~22:00 6.1.3 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层面原因 1)供配电设施运维管理粗放。中低压供电设备台账不健全或更新不及时,网架

和设备的基础性资料不完善。营销、配电、调度数据资源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和低压用户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联调管理机制,未依照季节性负荷情况和用电峰谷状况及时调整配变分接头位置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和补偿效果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对损坏或缺陷设备发现、处理、更换不及时。 2)部分地区营销管理不精细。个别地区农村用户 报装接电管理较为松散,存在较大集中负荷接于公用配变用电或农村居民用户生产负荷报小用大的现象,造成配变过负荷低电压情况;配电台区管理人员对台区单相用户未均衡分配接入A、B、C相,大量农村用电负荷集中在农忙时节,如春耕秋收和排灌期间,用电负荷分布不均,造成配变低压侧用电负荷三相严重不平衡,导致重载相中后段用户低电压。 3)中低压配电网电压监测不全面。按照电压监测点一般配置要求,农村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1个电压监测点配置,城市电网每百台配变设置2个电压监测点进行配置。农村居民用户点多面广,客户端电压监测不全面;个别电压监测点代表性不强,依据监测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农村电压质量真实情况;配电台区监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运行和状态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可用率低,通过系统性关联分析定位低电压问题原因难度大。 4)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用户用电性质 掌握不全面,对台区负荷发展的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造成台区配变过负荷运行,未得到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对用户用电知识宣传不够,部分用户的户内线未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同步进行增容改造,超年限超负荷使用,线路老化严重,电压过低致使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类似农产品加工的季节性负荷缺乏有效的调峰措施;对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传和引导不力,负荷过于集中,未能及时转移负荷,造成用户低电压问题。 6.1.4 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层面原因 1)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农村用电负荷相对城市负荷密度小,部分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等地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变电站布点不足,缺乏合理规划,配变布点和线径配置凭经验,缺少必要的电压降落校验;个别新上或改造的配电台区设计时超合理负荷距供电,配变容量配置不足,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2)中低

低压电力线路技术相关规定

低压电力线路技术相关规定 本标准是参照了《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针对我局0.4KV及以下电网现状制定出的相关补充规定,本标准规定了我局所辖农村低压电力网的部分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局辖区0.4KV及以下农村电网的设计、安装、运行及检修。 一、配电室进出线 1、配电室进出线应按配变低压侧额定电流值的1.3倍考虑,但导线截面应不小于25平方毫米。 2、配电室内进出线接头必须采用铜铝鼻子压接。 3、低压回路零线应按出线路数分别出线,严禁采用公用零线,以保证漏电宝安器的灵敏、可靠动作,同时杜绝因变压器中性点位移造成停电线路上零线带电的不安全因素。 4、配电室进出线可架空明敷或沿墙暗敷,明敷时应采用铝皮线,其电线支架不应小于50*5的角钢做成的双埋式门型墙铁,穿墙时,穿墙部分应按导线单列加装穿墙套管,出线的室外支架处应做滴水弯,滴水弯最低点距离地面不应小于2.5米,严禁导线之间相互捆扎,室内线路应沿墙面或地沟单层平行排列,不允许交叉缠绕和互相接触。采用暗敷时,应预先在墙内和地下埋设绝缘套管,室外出线采用明敷相关规定。 二、0.4KV线路部分 1、电杆 (1)电杆端部应用混凝土密封,表面应光滑,无混凝土脱落、露筋、

跑浆的缺陷,不得有环向或纵向裂缝,但网状、龟裂、水纹不在此限。(2)电杆的埋深不应小少于杆高的1/6。 (3)架线后,杆身的倾斜:直线杆杆稍位移不应大于杆稍直径的1/2,转角杆应向外倾斜,终端杆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杆稍位移不应大于杆稍直径。 2、档距 线路挡距在集镇和村庄为40米到50米,田间为50到60米。 3、横担及铁附件 (1)直线杆的横担应采用∠50*5*1500横担6基以上10基及以下耐张段收线横担应采用∠60*6*1500横担,11基及以上的耐张段横担采用∠70*7*1750横担。 (2)分枝杆、T接杆、转角杆、耐张杆和终端杆应采用-40*4*250 曲连板及ED—1号蝶式瓶收线。 (3)直线杆横担应装于受力侧,分枝杆,转角杆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横担组装应平整,端部上下和左右斜扭不得大于20mm。(4)低压线路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时,横但间垂直距离直线杆不小于1.2米,分枝和转角杆及终端杆应不小于1米。 (5)同杆架设的低压多回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直线杆0.6米,分枝杆转角杆0.3米。 (6)横担应装设在距杆顶下30mm处。 4、线路 (1)导线一般采用水平排列,同一供电区导线的排列相序应统一,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王宁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王宁 发表时间:2017-12-28T15:19:32.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王宁邢瑞祥杨淑贞 [导读] 农村低电压治理已经成为供电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课题。 国网鹤壁供电公司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在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农民消费水平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在财政和贸易共同发展的创新性工作,其中家电下乡和家电补贴都是比较实用的方式。但是很多农村在使用上千瓦的家电设备之后,却没有更新电力承载系统用,导致农村在用电高峰期时断电、卡电、过负荷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低电压治理已经成为供电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首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引言 电能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能源,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这就给电力配电造成了严重负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电力配电的困难程度。而在电力的配电过程中,电压无疑是衡量电能质量的极其关键的硬性指标,它对电力设备的工作效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电网与社会对配电网低压问题极为关注。在对配电网低电压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前,我们必须明白配电网低电压的发生原因。 1 农村低电压存在问题分析 (1)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导线线径小,不满足现有负荷需求。主要是因为农网一期、二期改造时标准不高、规划不到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如电暖器、电磁炉、空调器、电冰箱等投入使用,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载流量严重不足,导致台区低电压。 (2)10kV中压配电线路和台区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大。因为在电阻率及导线线径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与线路长度成正比,所以线路长度过长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偏低。 (3)三相负荷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设备管理单位不认真统计台区总体范围内的供电用户和负荷情况,不合理分配三相负荷,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不平衡,引起低电压现象。 (4)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农村配电网(简称农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最末端,无功电源不足,农网负荷本身又大量消耗无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用电负荷迅速增大,农网无功需求及相应的损耗也随之上升,造成农网无功补偿更显不足。 (5)运维管理不到位。农网供电低压侧多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一些农电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往往直接从两边相接引接户线供电,中间相被忽略,导致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一相电压偏高而另两相电压偏低;或者随着台区负荷的无序增长,工作人员又缺乏对负荷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原本相间平衡的负荷,也会变得不平衡。 (6)对配电变压器容量承载能力管控不到位。由于没有合理地根据负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容量或落实新增布点增容,导致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引起低电压。 (7)未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调压功能。当设备承载能力满足,因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低电压现象时,未能及时利用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调整功能解决负荷偏相引起的低电压问题。 2 低电压的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和建设电网,切实提升电网供电能力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各级电网,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实现高、中、低压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根据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确定高中压主干线路供电半径和导线截面,满足负荷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改造。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延伸10kV线路,缩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对户均拥有配变容量偏低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结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采取增加布点、增容改造、以大换小、梯次利用等方式,提高户均拥有配变容量。特别是要加大对户均配变容量低于0.5kVA/户的台区改造力度,切实提高供电能力。在负荷密度较低、用户分布范围较广、10kV供电线路过长、用户侧供电电压偏低的偏远地区或山区,可采取加装线路调压器、应用单相配电变压器或采用35kV配电化的供电方式。 2.2加强电压质量监测,定期开展“低电压”普查和预判 充分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公变采集终端、配变智能监测终端、智能电表、电压监测等装置,开展配电台区及末端用户供电电压质量在线实时监测。定期开展配网“低电压”情况普查。选取春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高峰时段某个典型日的17:00~22:00时段,对超供电半径和重过载配电台区所带线路的末端用户,采取在线监测与人工手持电压仪表入户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电压情况普测,全面掌握配网“低电压”情况。 开展配网“低电压”情况预判。加强配网用电负荷实时监测,开展配网用电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根据用电负荷增长趋势、电源支撑、变电站容载比、线路负载率、供电半径、线径以及配电台区户均拥有配变容量等情况,分析研判变电站主变、配变和中低压供电线路在高峰负荷期间负荷承载能力,按照可能发生“低电压”情况的严重程度,分轻、重、严重三个等级开展预警。充分发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分析功能,实现“低电压”在线预警。 2.3监控技术的加强 电力企业除了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提高之外,还需要从电力系统监控技术的加强上提供合理治理方案,同时结合区域内的用电规划和用户实际需求对变电站的荷载进行处理,用提高用电线路的质量和能力的角度实现低电压故障的治理。用改进用电回路的方式和迂回线路技术的角度优化配电网络,增加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以及提高台区位置的使用效率,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和企业供电能力。在处理用电密度过高的过程中,需要将供电路程较长的部分添加表程适中的电压调节器,增加电路末端的电压数值,有效缓解低压供电线路的承载负荷,规避单一适配器无法对多种供电半径引发用电量不足的供电弊端。监控技术也需要对供电线的无功补偿做出优化,其中包括调整变压器的接头、无功补偿电容器以及其他配置的集中无功补偿设备,延伸到整个农村电网设备的无功补偿自动化应用。针对无功效率波动情况使用不

农村低压网接地方式及装置

农村低压网接地方式及装置 【摘要】由于全国在地域、气候、温湿度、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农村电网尤其是低压电网现状可谓五花八门,且安全性差、损耗高等问题令人堪忧,这也是网改的真正目的。而正确的接地则是解决安全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虽然《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低压电网接地做了理论分类,但是各地在执行中似乎很难按规程完全做到,且不符合现阶段局部地区农村用电实际,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既安全又便于执行的接地方式,是农网改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电网接地建议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对农村低压电网的接地明确划分为3类系统,即Tr、NT一C和TI系统,文章对3类系统的特点及要求都有较为清楚的叙述。供电设备的可靠运行是保证农村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农村低压网接地方式及装置的安全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农村常用低压网接地方式及装置 在农村低压供电系统中,最常采用的是TT接线、TN接线和IT接线。 TT系统又叫作保护接地系统,在设备金属外壳存在剩余

电流时,可以有效的减少触电几率。要求除了中性点以外的中性线不可以重复接地。如图1所示,为TT系统供电接线图。 图1 TT系统供电接线图 TN系统又叫作接零保护系统,在电流超过安全标准时会令设备自动跳闸,保证电源使用安全。又分为TN-C和TN-S 两种方式(如图2所示),特点是节省时间和资源,后者被规定在施工现场时必须使用这种接线方式。 图2 TN系统接线图 IT系统适用于短途供电,安全性相对较高,被广泛运用在手术室等需要连续供电的地方。在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电压平衡,漏电时电流不至于危害人身安全。 2 农村低压网接地方式及装置存在的问题 很多农村选取用电设备接地方式有误,一些地方企业采用TN接线系统,选取S9-160/10型配电变压器进行供电,但是所用的生产设备却是TT系统,一旦遇到设备绝缘损坏的情况,容易发生单相接地事故。 而且会经常出现接地方式混用的情况。比如在同一低压系统中,同时使用接保护中线和接保护地线的方式。一旦接保护地线的装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保护装置因无法感应到过小电流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动作,故障的设备金属外壳则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试行)

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术原则 (试行) 为加强配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提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实施运维管控和相关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立项、审查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行业和公司有关制度标准,特制定本原则。 第一章总体原则 1.1坚持多措并举、统筹治理,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先管理、后工程”、“一台区、一方案”的要求,综合管理、基建、技改、大修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治理方案。 1.2加强与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发展规划衔接,根据电网规划落实进度、城区或村镇搬迁情况及“低电压”程度,区分轻重缓急优化项目立项,提高治理有效性,防止低效、无效投入。 1.3加强治理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应用公司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通用造价、标准工艺等标准化建设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1.4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推动低电压治理中退役设备再使用工作,探索退役配电变压器跨省调剂使用的有效途径,避免设备大拆大换。 第二章电压采集及统计

2.1配网用户电压原则上应通过符合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的电压采集装置自动采集,在其布点未实现低压用户全覆盖的情况下,可通过配变终端、智能电表等监测手段采集。 2.2“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3“低电压”主要包括长期和季节性“低电压”。长期“低电压”指用户全天候“低电压”持续三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六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2.4为加强配网用户电压全范围监测,应建立完善基于营配贯通的电压自动采集分析相关信息系统,扩大电压监测覆盖面,强化重点时段对中压线路首末端、配变台区首末端及重点用户的电压采集分析,为开展“低电压”运维管控及工程治理创造条件。 第三章治理策略 3.1“低电压”治理应根据变电站母线电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及负载水平、配变台区出口电压、配变容量及负载水平、配变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度、“低电压”用户数、低压用户最低电压值、电压越下限累计小时数等综合分析问题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 廖寿松

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及治理措施初探廖寿松 发表时间:2019-06-10T11:00:51.8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廖寿松 [导读]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 (广西广信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为改善供电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某10kV线路为例,按所提出的低电压问题分析思路,结合该线路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到造成该线路低电压的主要原因是线路重过载和导线截面偏小,其他原因有线路供电半径处于临界状态和线路末端专变用户较集中。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治理建议,并对线路重过载对末端电压的影响及安装调压器后的调压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成果为该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10kV线路;低电压;调压;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用电需求逐渐提高,这就为我国的供电顺利进行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现阶段低电压线路的分析与改造已经成为电网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电网公司在接受电压投诉方面,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电压偏低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我国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由此可见,对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以我国某10kV线路为例,该线路的主干线一共有110个基杆,主干线的总长度为9.949km,供电半径为13km,其中1号杆-44号杆的距离长度为3.8km,44号杆-96号杆的距离为7.8km,96号杆-108号杆的距离为1.1km,该线路中拥有的变压器数量一共为96台,总容量为1200kVA。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该10kV电路频频出现低电压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该线路的低电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供电配网分布局域较广,一些地区没有进行电网的改造工作,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落后、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中极易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就会导致一系列低电压问题的出现,所以我国部分地区急需对电气设备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另外,我国缺乏检测与分析设备,在10kV配电线路的运行中,检测与分析设备是对电能指标进行测量的基础,但是由于设备的缺乏,就无法及时的了解调度数据,其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资金不足,没有购买先进的信息化检测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检测设备极度匮乏,这就使得电能指标检测数据存在不准确性,企业难以针对检测数据有效的开展调度管理,从而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出现。 1.2经济发展速度与电力供应缺乏协调性 现阶段在10kV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电力供应与经济发展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并且我国用电数量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输送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急切的增加变压器,使得电力系统中各种问题的出现,其中也包括了低电压问题。 1.3电压调节能力不足 通常情况下,我国生活用电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不同的季节,日负荷的波动范围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我国对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目前我国配电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对节点负荷进行准确的统计,三相负荷普遍不具有协调性,使得10kV配电线路中呈现出低电压问题。并且部分地区在安装电表时,没有在接表之前对三相负荷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时有发生。 1.4变压器运行档位 对变压器的运行档位进行合理的配置是解决低电压问题常用的办法之一,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压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kV线路中普遍存在运行档位不明的情况,无法依据实际的电压状况,对档位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1.5无功补偿 据了解,该线路专变1、专变3用户正常运行时功率因数曾分别达到0.67、0.46。但4个专变用户均安装有无功补偿装置,在测量期间4个专变用户的整体功率因数均处在较高水平。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显示,10kV主供线路的年平均功率因数为0.91。因此,功率因数偏低不是造成10kV线路低电压的原因。 1.6变压器运行档位 合理设置配电变压器的档位是解决低电压问题最经济的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起到有效的调压作用。但目前该线路各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档位信息不明,无法根据实际电压的情况,及时调整档位设置。 210kV线路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措施 2.1确保规划配网节点的合理性 促进配网节点的合理规划,首先需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我国可以对有关的技术进行研发和引进,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对配网进行优化,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已有配网进行电源点负荷转移工作,从而使三相负荷处于平衡的状态,将供电半径进一步缩短,有效的延长电线的使用寿命,避免低电压问题的出现,确保供电朝着稳定性、科学性的发展。其次,企业需要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具体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企业可以高薪聘请一些优秀院校毕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第二,企业可以对配网施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也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从而有效的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加强配网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2加强电压质量监测工作 电网监测工作的加强,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检查队伍,对“低电压”进行定期的普查,具体相关的检查人员可以利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等对供电用户的电压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高峰时段采取人工手持电压表和入户测量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电压的普测工作,加强对配网“低电压”情况的全面了解。其次,在进行电压质量的监测工作中,也需要对配网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的检测,根据配网的用电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相关性分析,依据电源支撑、变电站容载比、供电半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493-2001) 前言 本标准除2和3两章为推荐性条文外,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22号),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对DL 493—1992《农村安全用电规程》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工作组根据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需要,认真总结了DL493—1992规程实施以来的经验,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安全用电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原规程的基础上,对原标准有关章节的内容作了修改和增删。 为了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使电力更有效地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服务。本标准明确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中以资产为纽带,产权为分界点的各责任方的职责,对原规程中各责任方职责作了修改;删除了原规程中“安全用电管理组织和职责”和“乡村电工和安全工作职责”2个章节,对其中有关内容作了修改,并将其归入了新增加的“安全用电管理中各责任方的职责”章节中;删除了原标准中“用电设施的安全管理”、“用电设施的检修与试验”和“农村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调查、报告和统计”3个章节,将其中的有关内容归入到本标准的“安全用电”的章节中。 本标准生效之日同时替代DL 493—1992。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浙江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振生徐腊元沈悦阳赵启明徐方平黄迺元王光德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农村电气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村安全用电的基本要求和责任方的职责,适用于农村电网的管理、经营、使用活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3869—1992 用电安全导则 DL/T 477—××××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DL/T 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33—1997 农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

浅谈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举措

浅谈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举措 发表时间:2017-10-25T11:09:40.2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张雷1 于美珍2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产业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人口的压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都会在每天用电高峰时期出现电压过低的现象,频繁的低电压事故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对低电压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的最佳方式,供电部门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1.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武隆区供电分公司重庆 408500;2.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重庆 402160)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产业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人口的压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都会在每天用电高峰时期出现电压过低的现象,频繁的低电压事故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对低电压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的最佳方式,供电部门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关键词:配电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网;低电压;治理引言 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电力系统中,保证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是电压、频率和波形,其中电压是保证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只有保证电压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电能使用,因此需要根据配电网的特点、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分析造成配电网低电压的原因,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用户提供电压合格的电能。目前低电压现象得到供电部门的重视,针对低电压现象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地区电网供电水平。 1 低电压定义 “低电压”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即2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7%,220伏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低于标称电压的10%,其中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的“低电压”用户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 2 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用电负荷增长速度过快 目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同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各种电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用电量处于上升的趋势,原先安装的变压器容量难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在用电高峰期配电网更容易出现低电压现象。 2.2线路设备不完善 一些地区的线路设备在早期就已经建设完毕,虽然后期经过相应的改造,但是多数设备仍然较陈旧,在目前的配电网中仍保持在运行状态,该部分设备不符合现行的技术标准。供电半径较大,变电站数量较少,且变电站分布位置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变电站主变长期过负荷运行且无改扩建所需的条件,有些变电站主变又处于轻载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其供电作用,线路的损耗程度较严重,难以满足线路末端用户的用电需求。 2.3无功补偿不到位 现今,35kV变电站大多都有无功补偿装置,但未开展自动化改造,导致无功补偿装置不能实现实时投切补偿无功功率,导致10kV线路、低电压网方面补偿不到位。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投入较少、发展较缓慢,使一些地区出现无功缺额现象,相应的补偿度得不到满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些地区采用使用高压侧安装的电容器对低压无功负荷进行相应的补偿,但这种补偿方法与补偿原则不一致,补偿时要遵循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以便解决低电压问题。 2.4运营管理不全面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三相负荷平衡性较差,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也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压的质量水平。设备运维人员也没有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相应的责任制度也不完善,出现低电压问题时难以找到责任人,基层班组人员在采集低电压数据信息时较多情况下是使用现场使用钳形电流表进行测量或者向用户调查的方法得知,缺乏完善的电压数据信息采集分析系统,通过钳形电流表测的数据只能代表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同时受表计精确度的影响,很难得到准确数据,这种情况对电网电压的正确分析造成了阻碍,难以针对低电压问题制定可行的解决办法。 3 配电网“低电压”的治理措施 3.1完善供电半径 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电网供电电压质量水平都与供电半径有着密切关系,供电半径对配电网的科学规划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供电半径进行不断完善有利于解决配电网低电压问题。工作人员要掌握配电网线路中的首端与末端电压,对其进行相应的理论测算,以便得到各种导线截面供电半径的数据信息,并对多种配电网线路的末端电压进行控制。还要对线路的负荷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并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结合规划相关要求进行考虑。通过以上方法,合理布局电源点及测算供电半径,改善低电压问题,并能够提高对线路的利用效率。电网规划、设计人员应对电源分布不科学的地区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建设新电源点的方法解决当地配变容量缺乏的情况,使线路末端的电压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及工业发展的需要。 3.2健全电源布点 变电站应按照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原则对电源进行布点,结合供电半径、布点位置、周边负荷发展等因素进行考虑。建成后对相应的配电网低电压线路进行改接,并设置相应的电压监测点,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采集线路中电流、三相电压等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掌握线路电压变化情况。建立起电网电压实时监测网,将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上传到电压监测平台并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掌握改造后电压改善情况。 3.3完善无功补偿 设备管理人员要对无功补偿进行不断完善。可在线路中设置合理电容器,可以在线路负荷中心进行分组补偿,以便对无功补偿进行强化,但需要考虑线路运行维护的因素,对补偿点进行合理设置,将补偿点数量控制在恰当范围内,提高线路运行维护的便捷性能,通常情况下在适当长度范围内设置两个补偿点。 3.4加强运营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