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Deborah Delmer: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

5.Deborah Delmer: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

5.Deborah Delmer: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
5.Deborah Delmer: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

Deborah Delmer: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

2014-10-23 10:05 | 作者:Deborah Delmer | 标签:DeborahDelmer

Deborah Delme: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 年荣获

印第安纳大学细菌学专业的学士学位,1968年在圣

地亚哥加州大学荣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她曾任

教于密西根州立大学、希伯来大学、加州大学戴维

斯分校,并且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过植物生

物学会主席。

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高达90亿的时候,为了养

活每一个人,那么就需要用到每一项能使粮食增产

的技术。无需多说,转基因仅仅是这些技术中之一,

但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如今针对转基因

的虚假言论很多,但我们可以明确的表示目前的转

基因作物对于人和动物来说是安全的。目前大规模

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即抗除草剂品种和抗虫品种,

只要在正确的环境中培育,对小型或大型的农业发展都是有益的,同时也是安全的。如果将优质基因,比如抗旱基因,氮高效利用基因,抗病基因以及改良营养成分基因,在作物早期的原生质体中表达后再进行育种,将转基因技术与育种策略相结合,将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放眼未来,发展中的国家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监管制度来推动有益的转基因作物,而不是停留在无休止的田间试验阶段。基因组编辑等新技术能使我们对基因组特定区域进行精准、安全的改造,因此这类技术应获得比转基因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

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高达90亿的时候,为了养活每一个人,那么就需要用到每一项能使粮食增产的技术。当被问起转基因作物在实现全球食品安全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时,我想说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每当谈起转基因,大部分的话题表达出的观点从“转基因作物对于实现食品安全是必须的”到“转基因作物是有害的,应该禁止”差异很大。通常在这两种极端的观点中没有严谨的求证和论据式的对话。因此我强烈推荐几篇有深度的文章,以科学为依据来讨论转基因作物[1-4]。

一、关于转基因的一些虚假言论

妄言1. 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作物不安全

任何以事实为依托的讨论必须首先澄清一个观点:如今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对于人类和动物是安全的。在转基因产品历经的30年中,没有人能给出合理的说法证

明农作物中的转基因性状对人甚至动物造成了危害。并且,只要农业政策方面出台合理的监管制度,未来就可以再不用担心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了。目前,反对转基因的激进分子已经花了上百万美元向百万民众反复宣传转基因作物有危害不可食用,不幸的是,百万的民众相信了他们。科学团体和政府机构有责任去反对这样的言论,并且应该依据科学观点证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Ottoline Leyser近来写到[5]:“转基因作为一种遗传改良技术和其他的作物改良技术是一样的。我们应该跳出这样的思维,不应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特殊的,其实从作物改良的角度来说它和传统的育种是一样的。”就像Leyser说的,我一直认为,当我们评判一个新品种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新性状的价值和安全性,而不是它被引入的方法。例如,如果抗除草剂的作物是由辐射引发突变的大规模群体中筛选而来,即使这个种子有其他未被鉴定的突变表型,我们也无需特别的规范来批准它的使用。相反的,我们却需要用全套的规范流程来批准用转基因方法获得的同样抗除草剂的作物的使用,并且插入的是我们鉴定过的基因。这样做合理吗?

在美洲,人们担心帝王蝶的严重减少。虽然草甘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帝王蝶并没有害,但是草甘膦的确能杀死milkweed。它是帝王蝶主要的食物之一,常生长在喷施草甘膦的田地中[6]。因此我对反转人士的建议是,可以培育抗草甘膦的milkweed,并让农民们将其种植在田边。当然到最后,这很可能是一个坏点子。但是,与其担心抗除草剂性状如何产生,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抗除草剂性状的利弊分析上,比如说某块地域的某种作物(或杂草)是否需要抗除草剂的性状。

妄言2.转基因作物可能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小农

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食品安全是这样定义的:当世界上所有的人有充足、安全、营养的食物来维持健康有活力的生命时,才达到了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品安全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1.食品可供应性:有维持生存足量的食物;

2.食品多样性:有满足各种营养需求的各类食物;

3.食品可利用性:在维持基本营养的基础上对食物合理的使用,就好像使用水那样。

显而易见,针对转基因作物能否改善食品安全任何讨论都必须集中在第一点上,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上——食品供应,也就是要发展高产的作物。但另两个点同样重要,正如必须考虑作物的营养价值,因为许多人们不仅缺少食物,而且还缺乏微量元素的摄入,最典型的有铁缺乏、锌缺乏和VA缺乏。同样,在发展中国家还要重视农业生产者的盈利与否。BT棉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虽然未直接增加食物的供应量,但是能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物。Qaim和Kouser近期的研究[7]证实印度种植BT棉花的小农相比种植其他品种的收入增加,他们能获得更多的食物,从侧面提高了食品安全。许多人很可能吃惊,在2013年已有1800万个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90%是贫穷的小农户,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和印度种植BT棉花的[8]。

然而,对于在偏远地区种植不到一公顷田地的贫穷的农民(他们得不到化肥和一些好的种子)来说,转基因作物很可能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本来就无法得到转基因种子或者许多其他种子。他们最可能做的是,自己留一些种子或者将种子交易给邻居,然后祈祷好的天气和少一些害虫。但是,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小农户们却可以轻易获得种子。在非洲许多国家种子的质量正在提高,杂交玉米的种植也正在增加[9]。这说明种子可以买到,也说明农民收入超过了成本,还说明不管种植面积多少农民们愿意选择更好地种子,也愿意选择转基因种子。

最后一点,全球食品安全并非仅与贫穷的小农户们有关。历史告诉我们,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的是农场的集中化和规模化。当劳动力紧缺时,统一规模化生产的大型农场较零散的小农场的优势就会明显体现。正如下文将讨论的,虽然转基因作物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或多或少,但无法忽视的是它对全球食品安全的贡献。

妄言3.转基因作物是食品安全的唯一出路

当然不是。还有许多其他手段,比如:使用分子育种技术,不断发展杂交育种,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灌溉管理、农艺措施,加强基础建设(如更多、更好的公路),拉大市场需求,控制人口增长,建立更好的政策环境,消除贪污腐败。

二、增强哪些性状能显著提高食品安全性?

1. 全球转基因作物中最主要的两个性状:抗除草剂性状和抗虫性状。在全球范围内,这两个性状——抗除草剂和抗虫(多是Bt基因)在转基因作物中应用最为广泛。比如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已经种植非常大比例的抗除草剂且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它们主要用于动物饲料。我心想,如果政府命令一部分玉米和豆类必须针对人类食用设计,且仅根据人们的需求量种植,而不是用于喂养其它动物,那么这将有利于食品安全的实现。但是,不知是好是坏,自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肉类需求的急剧增长[12],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高效高产的优势转换成了全球价格的下降,因此也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在中国,水稻是人们的主粮,而玉米则是主要的动物饲料。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颁发了转Bt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是至今这两者都没有被允许商业化生产,而且中国乃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进口国(用于动物饲料)。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转基因水稻和小麦的许多田间性状有利于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但是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处批准这两者的种植。而水稻和小麦却是世界范围最重要的两类主粮。目前世界粮食中20%的卡路里来源于水稻,差不多比例的卡路里来源于小麦。因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对于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粮的上百万人民来说,转基因作物对食品安全尚没有作出一丝贡献。

2. 抗除草剂性状(HT)。“免耕农业”的流行(适用于大型农场的种植方式)绝大部分依赖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13]。近来一篇报告[14]分析了11种技术对

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提高氮的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旱能力和免耕技术这3个技术最具应用前景。免耕技术可以减少劳力和肥料使用、保障土壤湿度、增强土壤肥力。但是,对杂草的控制同样关键,在美国抗除草剂作物(特别是抗草甘膦作物)的推广明显增强了免耕技术在玉米、棉花和大豆中的应用[13]。孟山都公司在多年前已研制出抗除草剂小麦,但迟迟未见推广。现在据称它们已重新开始考虑转基因小麦的市场化。毫无疑问,抗除草剂品种可以给越来越多采用免耕技术的小麦种植者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劳动力成本增加和水资源紧缺导致直播水稻越来越受欢迎。水稻的生长一直伴随着杂草的危害,但是我从许多水稻种植者处了解到的是,除非能有抗除草剂的水稻,否则直播水稻的方法还是会继续使用的。具有杂草性的野生稻对多数除草剂有着和栽培稻相似的反应[15]。比如说,目前已有一种通过突变育种筛选到的耐咪唑啉酮的抗除草剂水稻,然而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野生稻是否也会对其产生抗性。目前也已研发出多种抗除草剂水稻(如抗草甘膦水稻),但是没有一个开始商业化。

对抗除草剂性状的担心主要是抗除草剂杂草的出现。特别担心产生抗草甘膦杂草,因为草甘膦已经广泛使用且常常被滥用。实际上,抗草甘膦基因的靶标是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必需关键酶的活性位点。该抗性基因突变的概率远低于抗其它除草剂的基因[16]。但,草甘膦抗性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正如抗性会出现在暴露在BT蛋白作用下的害虫中,还会出现在任何通过常规育种获得的抗除草剂或抗虫或抗病作物中。那么关键问题不是选择转基因作物或者非转基因,而是尽可能采用最佳的田间管理方案来尽可能的延误抗性的产生。再次强调,我们应该关注性状本身,而不是产生性状的方法。

3. 抗虫性状。正如前文所述,Bt棉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从而带来了产量和经济上的收获。因此,即便Bt棉并不是人类的食物,但在像印度[7],中国[17],布基纳法索[18]和巴基斯坦[19]这样的国家,Bt棉对食品安全起到了贡献。当然

还有Bt玉米,由于其被广泛接受,所以它对全球粮食生产进而对全球食品安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我已花了大的篇幅讨论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相关问题,但仅关注了棉花、玉米和大豆。所以,我准备将重点放在豆科植物抗虫(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小农十分重要)的问题上。

人们常说,如果大家少吃肉食,杜绝浪费,那么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可能迎刃而解。通过调控我们已知的基因来调控作物生长,转基因技术在解决食物浪费问题上可能起到一定作用[20]。中国人擅长从豆类中提取植物蛋白,比如说早在2000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豆腐。当今,随着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不断从豆类和麦麸中提取新的高蛋白食物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living/food/meat-replacements/)。而且,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比豆类更好吃的素菜了。比如,印度穷人们的食谱中除了鹰嘴豆和木豆外,基本没有别的素菜。即便这些豆科植物富有营养且结实,但如果需要大规模的种植就会面临诸如种子大、产量低、易感病、缺少杂种资源(特别是对于木豆)等挑战。也正因如此,它们对民间种子企业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鹰嘴豆在豆类食物中的重要性排在第三。它十分结实且具营养,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广泛种植。在西非,豇豆既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也是动物饲料,还可以通过固氮作用改善土壤肥力。木豆作为印度菜dal中的主要成分被广泛食用,正如前文所说,它是印度穷人食用蛋白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东非国家越来越多地种植木豆,不仅用于本土消费,更出口到印度。

鹰嘴豆、豇豆和木豆生产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田间遭遇害虫的取食(尤其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豆野螟Maruca vitrata这样的钻心虫)导致减产,预计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十亿美元,而且还没算上每年超过5亿美元的杀虫成本(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对于小农户们,并不总是能买到合适的杀虫剂。这样他们就经常使用安全性低的杀虫剂。钻心虫对多种不同的Bt蛋白是极度易感的。由于这些豆类中缺乏抗虫效果显著的种质资源,所以应对虫害带来的减产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培育它们的转Bt基因材料。

豇豆和鹰嘴豆都是自花授粉,几乎无法与其它物种或其野生品种远缘杂交。因此,它们不存在基因漂流的问题,而且对于三到四年才购买一次种子的穷苦农民来说,留种亦不会丢失抗虫性状[22]。相反,木豆是异花授粉的,故存在基因漂流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高产且抗虫的杂交种。该杂交种由民间公司提供,同时这些公司还能提供与抗性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确,政府在从事转基因事业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建立健康的种子系统,而这个问题对民间公司常常并不成为问题。吸引民间公司参加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转基因大豆的流行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民间公司已非常重视豆类植物。

在非洲发展转Bt豇豆这一项目已经开展的非常全面,在过去十多年中,已培育出超过800个转Bt基因豇豆事件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 TJ Higgi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通过该项目我们可以认识到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八个国家(SSA)这类食品危机地域,政府在推广转基因时会面对到的许多问题。首要问题就是怎样建立一个程序将在澳大利亚TJ Higgins实验室培育出的有效的豇豆转化株运送到SSA[22]。第二个问题就是怎样获得cry1AB基因的使用权。孟山都公司(该基因的拥有者,也是可能的捐献者)首先提出这个问题,随后非洲农业技术基金会(AATF)与孟山都达成协议使得问题得以解决。该协议规定,孟山都公司不会阻碍该项目利用cry1AB基因,但也不会提供含该基因的DNA载体;该项目的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孟山都公司提供的DNA序列信息而自己合成目的基因。由Higgins实验室研制出的转化株在非洲温室中证实对豇豆荚螟(MPB)高抗,且没有明显异常表型。在西非经过若干年的田间试验后,该项目又在波多黎各进行了少数试验。由于缺少虫源,所以抗虫效果没法很好的测试,但是也观察到了温室中不明显的表型——一些最好的转化事件在田间生长时出现发育异常。至今,西非国家中尼日利亚是第一个有四年田间试验结果的国家。第二个是布基纳法索,近期加纳也完成了。

这些结果相当好,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特定国家进行田间试验的重要性。图

1A所示的是,2012年在尼日利亚进行的大型田间试验的早期情况,在无害虫的条件下,最好的两个转基因事件与对照比起来并无产量损失。图1B所示的是,2012年在布基纳法索得到的试验数据,在害虫存在的条件下,对照几乎绝产。

其中转基因事件709A正作为供体亲本,用来将抗MPB性状导入到已经抗Striga、蚜虫和牧草虫且受农民喜爱的品种中去。

Huesing等[21]已经考察了该项目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他们观察到豇豆自花授粉的特性减缓了远缘杂交的发生,还指出Bt基因已用于其它作物上来抵抗害虫取食,而且Bt基因对非靶标害虫无明显作用。导入不会使昆虫产生交叉抗性的第二个Bt基因到已有抗MPB事件中,或MPB由南至北迁徙的习性,均可以起到延缓昆虫对Bt蛋白抗性的产生的作用。

虽然并未采用很高级的技术,但通过转基因豇豆的成功我们可以推测转基因鹰嘴豆和木豆(目前都能被转基因[23, 24])也是可能实现的(与K. Sharma and TJ Higgins, 的私下交流)。再加上近期转Bt茄子已在孟加拉国上市(印度正在等待上市,见[25])。这些项目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利用政府和民间合作项目在食物缺乏的地域推广转基因作物是可能的。

4. 抗病性状。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农业生产通过常规育种、喷洒杀虫剂、杀真菌剂以及高效田间管理等方式有效地控制着植物病害。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抗病作物是抗环斑病毒木瓜。它实际上拯救了夏威夷的番木瓜产业[26]。同样在中国转基因木瓜也上市了[8]。另一个正在发展的转基因抗病作物是抗细菌性萎凋病香蕉,近期已在乌干达进行了首次田间试验[27]。

危害着许多蔬菜的双生病毒是发展中国家遇到的特殊问题,其中玉米条纹病和木薯花叶病毒是非洲特有的。褐条纹病毒是一类RNA病毒,它导致东非木薯的大量减产。虽然有一些抗性位点和对部分病毒耐受的位点可用于育种中,但是这个数目十分有限。那么转基因策略应视为一个重要的候补,特别是考虑到一些病毒能够产生大量的突变[28]。一些研究团队正在着手应对玉米和木薯上的非洲病毒,而且不少抗病材料已在不同的非洲国家的温室或田间进行试验(见Bailey et al.[1] for an up-to-date list of current efforts on GM crops in Africa)。现今,由巴西农牧研究院(EMBRAPA)培育出得转基因抗金色花叶病毒豆已成功的在巴西上市[29]。黄龙病正成为影响全球柑橘类水果产量的主要病害,那么现在就应该考虑转基因策略是否是唯一能对抗黄龙病的方案[30]。

5. 抗旱性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城市生活用水和农村灌溉用水间的竞争,这两者致使我们得想办法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31]。从以往经验来看,多数育种者认为干旱耐受能力是由植物从各个方面调控的一个复杂性状。然而,许许多多已发表的研究显示对一些单个基因的超表达可以提高与干旱耐受有关

的表型[32]。但是,许多这类研究仅针对模式植物且没有相应的水分控制条件下田间试验的结果。

在过去两年里,两个跨国公司都在美国发布了新的玉米品种。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手段和转基因手段间做一个十分有趣的比较。第一个是Optimum? AQUAmax?(杜邦先锋旗下的品牌),它有一系列能适应美国不同气候区域的抗旱杂交品种。它是通过经典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手段获得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home/site/us/products/corn/seed-traits-tech

nologies-corn/optimum-aquamax-hybrids)。相反,孟山都公司近来推出了第一款转基因抗旱杂交玉米品种,名叫Ingenuity? DroughtGardTM 杂交种(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products/pages/droughtgard-hybrids.aspx)。它是通过在亲本中表达一个编码伴侣蛋白的基因来提供抗旱能力[33]。有趣的是,即便2013年是这两个品种在美国商业化的第一个年头,但通过进口到中国,它们的抗旱性能已得到证实。

尽管现在来判断这两种手段培育出的抗旱品种是否成功为时尚早,但通过早期的结果可以看到这两种手段得到的抗旱品种在干旱条件下产量适中,正常条件下不会减产。Aquamax品种经历了更长的田间试验,在过去的3个种植季已比较了42000个植株。Optimum? AQUAmax? 的产品在干旱环境下有着6.9蒲式耳(计量单位)的优势,在正常环境下有着3.6蒲式耳的优势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cmroot/pioneer/us/products/seed_trait_techno logy/optimum_aquamax/Infographic_AQUAmax_2014.pdf)。对DroughtGard很早的报告指出干旱条件下其每英亩可增产5蒲式耳。通过多年在多种环境下对产量稳定性的考察,这些增产数据可能看上去很一般[31],但是以往商业化的杂交玉米并没有特意针对抗旱性状作选择。而且,这些数据亦可以解除这样的一类误解:通过单个或多个基因的导入可以得到既抗旱又有着奇迹般的产量数据的品种。当然,很明显这两个公司都看好将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相结合来培育更好的抗旱品种。杜邦先锋现今正在评估多个抗旱基因,很可能准备将其导入到通过分子育种获得的抗旱玉米中。同时孟山都也正努力将它们的单个抗旱基因导入到已报道的具抗旱能力的种质资源中。

孟山都公司正与CIMMYT和NARS(东非多个国家)合作一个项目,名叫WEMA (Water Efficient Maize for Africa),该项目将测试DroughtGard品种在非洲的性状(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协议规定,获得的成功品种将在这些国家免收专利费。正如前文所述,结合分子育种和转基因的优势,在非洲培育具有高产、抗旱性状的品种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

不管用哪种技术来获得抗旱性状,我们可以清楚一点就是,抗旱性状是所有性状中最具挑战的。因为在高度严格的条件下设计可重复的试验是非常困难的。这一块不仅需要民间企业付出不同往常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与民间给出更富有创造力的合作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

6. 氮高效利用性状。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土壤中氮的含量都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34]。氮使用的最优化是所有农民都想达到的目标,这样既省钱又能避免过度施肥影响环境。对于很多农村的穷人,授权和成本也是明显的关键因素。研究者们现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氮高效作物的培育上,但是要面对的挑战有:氮高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且难量化;再加上氮高效涉及许多复杂的代谢途径。然而,氮高效已是作物遗传改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并已通过传统育种和转基因方法的改良取得了一些进展[34]。

IMAS项目(Improved Maize for African Soils;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CMRoot/

Pioneer/About_Global/news_media/pannar/IMAS_fact_sheet_061813.pdf)类似于以上提及的WEMA项目。该项目是由CIMMYT、非洲NARD和大型跨国杜邦先锋公司之间合作完成。对于WEMA项目来说,由IMAS项目生产出的种子对于SSA 国家将免除专利费。但不同的是,该项目更强调氮高效杂交玉米的改良。该项目将结合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方法来导入和评估多个可能提高氮吸收效率的基因。考虑到在这些土地贫瘠,化肥贵且难买,对于SSA国家,实现氮高效无疑类似于一项免费[14]的技术。所以,这将是另一项有前景的政府民间合作项目,有利于SSA国家的食品安全。还有另一项政府民间合作项目,Arcadia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捐献出它的氮高效和水利用高效基因技术。这个项目由Africa Rice和CIAT 执行,AATF协调(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files/files/

publications/Rice-Progress-Report-2012.pdf),已在加纳和乌干达开始早期田间试验。

7.营养强化。食品安全不仅仅只是满足卡路里的需求。导致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缺乏铁、锌和VA,或者是缺乏其中之一。很多研究者正尝试着增加铁在作物中的积累,用这类生物强化的方法来应对营养不良。Harvest Plus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是一个全球化的项目,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已有育种材料和收集高铁、高锌和高原维生素A的种质资源来创造生物强化型作物。已有许多应用此方法的成功案例,如高铁含量的豆子、狼尾草,和高原维生素A含量的木薯、玉米和甘薯。但该方法的缺点一是提高的水平不如通过转基因可能达到的,二是性状的遗传常常复杂且易发生对本土品种的基因渗入。应用转基因策略的经典案例就是黄金水稻[35]。类似的黄金香蕉[36]和黄金木薯也正在非洲进行田间试验[1]。

已证实造成人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是缺铁。铁离子极易被反应,植物中有着一套十分复杂的机制来维持其动态平衡以避免铁的过剩积累。但是,一项最近的研究工作证实,超表达一个铁离子螯合酶(烟酰胺合酶)的基因能够将水稻中铁离子和锌离子的含量提高到以往常规手段都达不到的水平[37]。这项十分具有前景的发现也可能应用到其他作物上。

三、展望未来

1. 永无止境的田间试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少数国家允许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这一点是最不幸的,因为没法在当地的环境下考察这些作物的性状,或是让农户有机会亲自观察。然而现在,非洲至少有8个国家和亚洲有如中国、越南、缅甸、印尼、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的多个大国已允许转基因作物的田间试验,还有时而允许时而禁止的印度。但正如Bailey[1]等指出的那样,在许多国家中,永无止境的田间试验好像没有违反规定,也好像永不会将转基因作物释放给农户。不幸的是,政治家们已经意识到允许田间试验是安全的,并可以以此展示他们的开明。而且他们也意识到更安全的策略一是要求更多的田间试验,而不是批准悬而未决的生物安全法案(即使该法案已在当地立定),二是找到更多借口延迟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尽管其已经在田间试验中进行过无数次测试)。布基纳法索作为一个小国家批准了Bt棉的上市,受到了许多赞赏,而且已取到许多可喜的回报。批准的第一年,棉花产量增加18%,杀虫剂上节省的开

支弥补了在种子上的花费[18]。批准六年后,Bt棉种植的比例已达到70%。Bt 茄子近期在孟加拉国的上市也将是一个进步[25]。

2.协调监管制度。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食品紧缺国家缺少官方的转基因监管制度,或是监督制度不合理,这是阻碍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绊脚石之一。在发达国家中,为了迎合所有生物安全的需求花费巨大,这个先驱案例说明对于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这些花费应该禁止。建立全球认同的单一监督制度当然有助于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也有助于确认已有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举一些好的例子,在加拿大有一套程序来考察作物新品种的性状而不是创造新品种的技术手段;在巴西所有的制度都由一个机构制定;美国在这方面有着最丰富的经验。但有趣的是,在2010年由19个成员国组成的COMESA机构颁发了一项草案用于协调监督转基因作物,并帮所有成员国科学地评估转基因作物。不过成员国是否接受转基因作物却是自愿的[38]。这项草案在2013年被批准,其中还包括建立一个专门的COMESA 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部门,来合理地确定生物评估的耗费保证它可能被所有成员国接受。可以预见到,反转基因的激进分子正在四处游说以期废除该政策[39]。但不断怎样,如果非洲能在协调监管制度上建立一个模板,这将是转基因作物全球化进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3. 转基因作物该怎样定义?生物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致使转基因作物的定义很容易就过时。在文章结束之际,我将举三个生物技术的实例来介绍这点。这三个实例都是利用转基因的手段改造植物但是最终获得的转化植物并不能称之为转基因的。第一例由已故的Simon Chan发明的“基因组介导消除”工作的一部分,提供了创造双单倍体的一种新手段。双单倍体中的每个基因位点都是纯合的,因此它广受植物育种家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但是另一些作物如对穷人重要的木薯和香蕉已被证实很难获得双单倍体。通过该方法,使用

cenh3-1 GFP-tailswap该转基因材料(含着丝粒改造后组蛋白GENH3)来诱导单倍体。当它与其他育种材料杂交后,从转基因亲本中得到的那条染色体发生丢失。因此可以得到育种材料的单倍体胚随后再获得种子,那么从这些种子中就可以获得可育的双单倍体,它是非转基因的[40]。一个有IITA,CIAT和UC Davis参加的项目正在尝试该技术在木薯和香蕉中是否可行。

第二项技术由杜邦先锋公司发明,名叫种子生产技术(SPT)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CMRoot/Pioneer/About_Global/our_research/ena bling_technologies/enabling_technologies_sheets/Tech_SPT_2014.pdf)。该技术使用了一个转基因保持系,但是后代和获得的杂交种中都不含转基因。在美国,该技术已成功在玉米中应用,同样也正努力在水稻中应用,也可能应用到多在非洲国家种植的高粱和粟中。

正如育种过程会永远改变植物的基因组信息,第三个新技术在我看来极具希望,它可以实现对靶基因的定点改造,使靶基因部分或是完全失活来改良相应性状。锌指核酸酶技术可通过定点的核酸酶切割(SSN)对基因组精确编辑。定点核酸酶切割涉及到核酸内切酶对特定基因序列的识别和切割。它是通过改造核酸酶让其识别特定DNA序列(TALEN技术[41])或是改造核酸酶上引导识别的RNA序列(CRISPR/Cas9技术)来实现的[42, 43]。核酸酶一旦靶到DNA上,就会切割DNA

链,随后细胞中DNA自我修复,目标区段或是发生缺失或是发生少量序列改变,导致蛋白产物表达变化或是根本无表达。TALEN技术已经被用于获得具有白叶枯抗性的水稻突变体,并且带有TALEN骨架结构的载体序列在后期的育种中会自动消除,使转基因植物中没有外源DNA残留,并且除了目的基因的特定位点修饰之外,植物基因组也没有任何改变[44]。

这些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用在包括哺乳动物的许多物种中[43],其中CRISPR/ Cas9技术因其仅靠与靶基因DNA序列同源的RNA序列识别而操作起来最为容易。有人预测,该技术将成为人类基因治疗和作物准确育种的有力工具。还有一点并没有经常被提及,就是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都能使育种家快速鉴定一个影响重要表型的大的QTL位点中是否存在特异的位点。不幸的是,从事转基因的公司(也是基因的捐献者)阻碍发展中国家研究团队做以上的尝试,即便是仅出于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转基因作物既可以给富有农民,还可以给贫穷农民带来好处,而且已证实它的安全性。加之,已经有了很多不同于常规转基因手段的新技术。至少这些新技术在早期发展中应得到宽松的环境,通过它们创造的新品种不应该被视为转基因,也不应该以转基因作物的方式监管。看到这些具有前景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组编辑技术,我们应该对作物改良的前景更加乐观。但是,可以举这么一个小例子来说明我们将面对的挑战依然挥之不去。当我和我一个反转的熟人谈论一项新技术——它可以实现对引起人类重大疾病基因突变的更正。他是相当兴奋,而且很赞同这项技术。但是当我又问到,如果使用这项技术来创造抗病的水稻呢,他犹豫一下然后问道:“那它不就是转基因的吗?因为它是转基因,所以当然不可以!”

这的确是我们会遇到的挑战,去告诉一些谨慎的公众们如何合理评估任何或者所有新的科学技术(包括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的好和坏。这些技术有助于我们解决在实现全球食品安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AILEY R, WILLOUGHBY R, GRZYWACZ D. 2014. On trial: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Africa. I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July, 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pp. 1-26 2) ORTIZ R, JARVIS A, FOX P et al. 2014.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 CCAFS Working Paper no. 72. CGIAR Research Program on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CCAFS). Copenhagen, Denmark.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

3) NAAM R. 2014. Why GMOs matter—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In: Grist, Jan 22. Also online at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food/why-gmos-do-matter-and-even-more-to-the-develop ing-world/

4) IBRAHIM A. 2014. Africa on GMOs. Scientific response to anti-technology NGOs. In: The Leadership, Aug. 17. Also online at

http://leadership.ng/features/381282/africa-gmos-scientific-response-

anti-technology-ngos

5) LEYSER O. 2014. Moving beyond the GM debate. PLoS Biol. 12(6): e1001887

6) PLEASANTS, JM AND OBERHAUSER, KS, Milkweed loss in agricultural fields because of herbicide use: effect on the monarch butterfly population. Insect Conservation and Diversity, 2012, doi:

10.1111/j.1752-4598.2012.00196.x

7) QAIM M AND KOUSER S. 2013.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food security. PLoS ONE 8(6): e64879 doi:10.1371/journal.pone. 0064879

8) JAMES C. 2013.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3. ISAAA Brief No. 46. ISAAA: Ithaca, NY

9) Africa Agricultural Status Report: Focus on Staple Crops. 2013. 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Nairobi, Kenya

10) LOWDER SK, SKOET J, SINGH S. 2014.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farms and family farms in the world? 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4. Online at www.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economics/esa

11) MASTERS WA, DJURFELDT AA, DEHANN CD et al. 2013. Urbanization and farm size in Asia and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 Global Food Security. 2: 156-165

12) LAM HM, REMAIS J, FUNG MC et al. 2013. Food supply and food safety issues in China. Lancet 381: 2044-2053

13) GIVENS WA, SHAW DR, DRUGER GR et al. 2009. Survey of tillage trends following the adoption of glyphosate-resistant crops. Weed Technology 23: 150-155

14) ROSEGRANT M, KOO J, CENACCHI N et al. 2014. Food Security in a World of Natural Resource Scarcity.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15) BURGOS NR, SINGH V, TSENG TM et al. 2014. The Impact of

Herbicide-Resistant Rice (Oryza sativa L.) Technology on Phenotyp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US Weedy Rice. Plant Physiol. Preview: DOI:10.1104/pp.114.242719

16) SCH?NBRUNN E, ESCHENBURG S, SHUTTLEWORTH WA et al. 2001. Interaction of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with its target enzyme 5-enolpyruvylshikimate 3-phosphate synthase in atomic detai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8 (4): 1376–80

17) HUANG J, MI J, LIN H et al. (2010) A decade of Bt cotton in Chinese fields: assessing the direct effects and indirect externalities of Bt cotton adoption in China.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53: 981–991 18) VITALE JD, VOGNAN G, OUTTARRA M, TRAORE O. 2010.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GMO crops in Africa: Burkina Faso’s decade of experience with Bt cotton. AgBioForum: 13(4), 320-332.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

19) ALI A, ABDULAI A (2010) The adop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Pakist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61:

175–192.

20) PENG P, YUAN B, GUO Y. 2014. The role of abscisic acid in fruit ripening and responses to abiotic stress. J. Exp. Bot. 64(16): 4577-4588

21) HUESING J, ROMEIS J, ELLSTRAND N, (2011)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surrounding the deployment Of Bt-expressing cowpea in Africa: Report of the deliberations of an expert panel. GM Crops 2 (3):211-224

22) POPELKA JC, GOLLASCH S, MOORE A, MOLVIG L, HIGGINS TJ. 2006.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owpea (Vigna unguicalata L.) and stable transmission of the transgenes to progeny. Plant Cell Reports 25: 304-312

23) SHARMA KK. 2006. Chickpea (Cicer arietnum L.). Methods in Mol Biol. 343: 313-323

24) SHARMA KK. 2006. 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L. Millsp.). Methods in Mol. Biol. 343: 359-367

25) BARWALE-ZEHR U. 2014. GM Crops for India. THIS PROCEEDINGS

26) GONSALVES D. 2006. Transgenic papaya: development, release, impact and challenges. Adv. Virus Res. 67: 317-354

27) TRIPATHI L, TRIPATHI N, KIGGUNDU A et al. 2014. Field trial of Xanthomonas wilt disease-resistant bananas in East Africa. Nature Biotechnol. 32: 868-870

28) TAYLOR NJ, HALSEY M, GAITAN-SOLIS E et al. 2012. The VIRCA project: Virus resistant cassava for Africa. GM Crops Food 3: 93-103

29) ARAGAO FJ, NOGUEIRA EO, TONOCO ML, FARIA JC. 2013.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transgenic common bean immune to the bean Golden mosaic virus. J. Biotechnol. 166: 42-50

30) HARMON A. 2013. A race to save the orange by altering its DNA.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27. Online also at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

2013/07/28/science/a-race-to-save-the-orange-by-altering-its-dna.html ?_r=0

31) BOYER J, BYRNE P, CASSMAN KG et al. 2013. THE US 2012 DROUGHT IN PERSPECTIVE: A CALL TO ACTION. Global Food Security,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4c9085340.html,/10.1016/j.gfs.2013.08.002i

32) HU H, XIONG L. 2014.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reeding of

drought-resistant crops. Annu. Rev. Plant Biol. 65: 715-741

33) CASTIGLIONI P, WARNER D, BENSEN RJ et al. 2008, Bacterial RNA Chaperones Confer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Plants and Improved Grain Yield in Maize under Water-Limited Conditions, Plant Physiology, 147 (2): 446-455

34) XU G, FAN X, MILLER AJ. 2012. Plant nitrogen use and assimilation use efficiency. Annu Rev Plant Biol. 63: 153-182

35) DUBOCK A. 2014. Golden Rice. These proceedings

36) NEWS. 2014. Vitamin A super banana in human trials. Nature Biotechnol. 32: 857

37) JOHNSON AA, KYRIACOU B, CALLAHAN DL et al. 2011. Constitutive overexpression of the OsNAS gene family reveals single-gene strategies

for iron- and zinc- biofortification in rice endosperm. PLoS One 6(9): e24476

38) NATURE EDITORIALS. 2010. Transgenic Harvest. Nature 467: 633-634

39) KHISA I. 2013. Approved Comesa GMO policy a worry. The East African, October 26.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theeastafrican.co.ke/news/Approved-Comesa-GMO-policy-a-wor ry/-/2558/2048116/-/aidgct/-/index.html

40) SEYMOUR DK, FILIAULT DL, HENRY IM et al. 2012. Rapid creation of Arabidopsis doubled haploid lines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 4227-4232

41) LI T, LIU B, CHEN CY, YANG B. 2014. Talen utilization in rice genome modifications. Methods 69: 9-16

42) ZHANG H, ZHANG J, WEI P et al. 2014. The CRISPR/Cas9 system produces specific and homozygous targeted gene editing in rice. Plant Biotechnol J. 12: 797-807

43) HSU PD, LANDER ES, ZHANG F. 2014.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9 for genome engineering. Cell 157: 1262-1278

44) LI T, LIU B, SPALDING MH et al. 2012. High efficiency TALEN-based genome editing produces disease resistant rice. Nature Biotechnol. 30: 390-392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11-08-18T20:51:53.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3期作者:赵伦 [导读]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分校赵伦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产生基理 有科学常识的人知道,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其中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 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益弊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持肯定态度的说法: 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现状: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完整版)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

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除此之外,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的食品。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生产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性能。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一、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第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基因作物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研制成功后,短短几年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实现了飞速的增长。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降低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了。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左右。目前已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已经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逐年增加。在美国,约有20多种转基因作物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有专家预计:到2019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美元。其他还有阿根廷、加拿大等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而在我国,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从1997年~2013年,总的经济效益超过1500亿元。转基因作物的推

广将给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方面,转基因作物在保持粮价的稳定,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人口数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在持续增长。它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可能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方面,转基因作物减轻了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12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认为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节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降低了约230亿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外田间耕作。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较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大大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这些都能降低农作物对自然的索取,同时还能保持高产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 第四方面,转基因作物的优良特性具有很大价值。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部分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

(完整版)中国现在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中国现在有哪些转基因食品、物品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 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 食用油和调味品: 太太乐、辣得劲、迎春楼、四季宝、金象牌、粤皇、味好美牌、美味、鲜牌、贵夫人、家乐、老蔡、阿香婆、元宝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鹰唛、好乐门、红宝牌、福临门、红灯牌、狮头唛、大满贯、鸿禧牌、金龙鱼、花旗、刀唛 饼干:乐之、趣多多、鬼脸嘟嘟、奥利奥、天伦、美嘉思、丹麦蓝罐曲奇 即溶饮品及冲调食品:雀巢、美禄、雀巢巧伴伴、麦斯威尔、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国、百草堂、荔八江。 饮料及奶制饮品:康师傅、伊利、杨协成、非常可乐、京华、娃哈哈、新奇士 婴儿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满、亨氏 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乐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 糖果及果冻: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所谓转基因,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转基因大豆油是用6号轻汽油浸出的。 转基因大豆油品牌: 1、金龙鱼牌, 2、福临门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 购买时可看清标注,如“本品为转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样,购买时需请谨慎。 转基因食品鉴别知识

1、大豆 非转基因大豆:为椭圆形状,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转基因大豆:为圆形,滚圆。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点黄色。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2. 胡萝卜 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注: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3.土豆 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检验方法: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吃不吃 4.玉米: 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头颗粒尾差不多 5.大米: 在中国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地区是湖北,要警惕细长的很亮的米。容易与东北“长粒香”混淆。买的时候一定看清原产地。 6.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果 7、其他鉴别方法 进口水果的标签。一般来说,在标签的最下方一般印有出口国的名称,中间的英文字母标明水果的名称,最上方的英文字母标识的是出口企业的名称。在每个标签的中间一般有4位阿拉伯数字:3字开头的表示是喷过农药。4字开头的表示是转基因水果;5字开头的表示是杂交水果。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 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 1、转基因植物 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1.2抗虫转基因植物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大患害。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杀虫剂大量使用既增加农业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难降解、亲脂性的农药,其不但残留高,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将各种抗虫基因导入栽培作物,由植物自身合成杀虫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转基因动物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染色体,使其发生整合并能遗传,这将产生新的动物个体或品系。这些转基因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模型,用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转基因动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它来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也可利用这种动物“生产”获得所需的药物,因为某种药品无法或极难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只能从生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 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

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 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 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转基因在中国——中国转基因现状

中国转基因作物现状 201013020427杨艳艳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转基因烟草开始在中国种植,迄今为止,中国已有20年转基因作物种植历史。当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化迅猛发展,中国也紧随其后,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铺展开来。与此同时,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不断,公众要求去转基因化的呼声也愈来愈高。转基因作物是否就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对人体、环境有益而无害?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中国;现状 21世纪伊始,作为生物革命前沿的转基因农作物日益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与焦点问。围绕着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讨论与争端,诸如进出口贸易、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频频出现在科技、经济领域,也成为政治、社会领域中纷争不断的话题。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革命,而它在不同的国家,因各自不同的政治体制、社会构成与文化传统,又遭遇不同的市场反映。有着不同的命运。 而在中国,转基因农作物不断遭到质疑。跨国企业的垄断,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危害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将对转基因作物对中国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1我国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 1.1已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种类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为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这7种作物分别是耐贮藏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甜椒、线辣椒)、转基因抗病番木瓜、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然而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转基因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品种审定不同于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有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必须在严格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1.2我国已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棉花、西红柿、烟草、牵牛花四种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生产。 而《北京农业》在其2007年12月上旬的期刊中报道:“从8 月7 日在中国农科院召开的植保(中国) 协会转基因作物研讨会上传来消息,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抗病毒木瓜、抗病毒番茄、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 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哪些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哪些 转基因作物是现如今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下的一种产物,它可以帮助我们是动物或者是植物其中富含更多的营养可以被人体所吸收,转基因作物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补充体内营养所需,而且比其他作物无论是口感以及还是味道上都远胜一筹,简述一下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吧。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而风险并不一定比传统育种更大。据报道,包括婴儿食品在内,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有两亿人食用,近十几年来很少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几千万公顷,也没出现确定的环境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方面有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一些学者认为,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把关制度,及时制止未经允许就擅自加入转基因食品成分的行为。此外,我们也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转基因产品,不能片面地给予排斥。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有很多,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发挥转基因的优点来为我们自身谋取更大的好处,总之尽量不要吃一些,对于我们自身有害的食物一些过期的食品千万不要吃,可能给我们自身带来食物中毒的情况造成腹痛的可能。

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原理 指导教师:教授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5月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 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 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 前言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1 ]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2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3 ]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完整版)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 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 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 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 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 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 家建表 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 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 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 小番茄也叫圣女果、 樱桃番茄, 是自古就有的番茄 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 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 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 仅仅是未充分 成熟的南瓜和黄瓜。 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 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 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 吴刚表示, 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 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 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 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 萝卜也有红萝卜、 绿萝卜、 白萝卜等。 “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 但与常规甜椒相比, 转基因甜椒并 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 要有两种, 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 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 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 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 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 除此之外, 我国很少能够见得转基因种类 的食品。 4、吃了转基因大豆豆粕饲料长大的牛羊,其肉制品不是转基因食品 罗云波:这个应该不算,转基因是没有商业化种植。 ”谢 油菜、 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针对国内外研究转基因的现状,简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发展概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针对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叙述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情况,提出了对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建议,阐述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现状;展望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Transgenic Abstract: Be directed to status of gene transfer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viewed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may exist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ur transgenic technolog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afeguards of the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were described. Keywords: transgenic; status quo; expectation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革命。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1]。转基因技术通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通常具有的天然屏障,实现农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2]。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3]称为合成生物学概念的就是基因重组技术,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4]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