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也随之成为国内外争论的热点问题,显然,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生态、人类健康、经济安全、国际贸易乃至政治领域的敏感话题,已远远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的范畴,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研究课题。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转基因作物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已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转基因的商业化种植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育种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然而,就在这些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前景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育种安全性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ir pros and cons

Mao Youzhi

Abstract GM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human development advances, the field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wide concern in the worl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will become a hot issue of debat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clear that the issue of its involved in ecological, human health,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ven the sensitive political topic,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el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arch topic.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GM'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worl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owever, in these bring us to a bright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problems will follow.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breeding, security

转基因作物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之表达且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和优质等,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1、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商业化种植现状及育种

1.1.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1]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来,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和产业迅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从此,世界上陆续有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以及商业效应更是逐年攀升,这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商业化以来,转基因作物面积累计达到近10亿公顷,增长了80倍(见图1)。

图1. 1996—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状况[2] 2009 ISAAA Report on Global Status of Biotech/GM Crops by Dr.Clive James Founder and Chair,ISAAABoard of Directors.

1.2.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现状

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领域。2010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组织服务(ISAAA)在北京发表2009年度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认为全球第二轮生物技术发展浪潮已经开始。ISAAA报告认为,去年全球生物技术发展一个最显着的进步是中国一项里程式的决策——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玉米获得生物安全发展证书。水稻和玉米分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因此,对二者的生物安全的认证对未来转基因作物在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推广有巨大的影响[3]。

ISAAA报告显示[4],去年25个国家的1400万农民种植了1.34亿公顷转基因作物,面积较上一年增长了7%(参见图1),其中90%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

户。性状面积或“实际面积”达到1.8亿公顷,比2008年增长了1400万公顷。美国(6400万公顷)、巴西(2140公顷)、阿根廷(2130万公顷)分列转基因作物

种植面积的前三位,中国(370万公顷)列第六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品种培育数量最多和商业化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每年转基

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5];巴西转基因

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迅猛,由2008年的1580万公顷增长了560万公顷,上升了35%,是2009年绝对增长最高的国家,一举超过阿根廷(2008年为2100万公顷),成为第二大转基因种植国;作为6个“转基因创始国”之一的阿根廷,1996年就开始“抗农达”(RR)耐除草剂大豆和抗虫 Bt棉花的商品化,继续保持着转基因作物的稳步增长[6]。

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有4种,其中转基因大豆首次占全球9000万公顷面积的3/4,转基因棉花占全球3300万公顷的近半,转基因玉米超过全球1.58亿公顷的1/4,转基因油菜超过全球3100万公顷的1/5。全球21%的转基因作物具有复合基因,被11个国家推广,其中8个为发展中国家。

1.3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的育种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紧张的局面更是捉襟见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转基因作物是解

决粮食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按照生物技术产业的划分,转基因作物可分为三代[7](见表1)。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插入农艺学的一些特性,如除草耐受性和病虫抗性。预期的应该包括固定复杂的农艺特性,如抗干旱性,也包括表达输出特性。

后者包括第二代转基因作物表达所需要的质量特性(如提高营养含量的功能性食品)和第三代转基因作物,第三代转基因作物有一些新颖的用途,如植物制药、植物制造工业产品,可用作环保和工业原料等,从而大幅度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并使消费者直接受益。如富含维生素A的金米、高赖氨酸或高油玉米、高油酸大豆、预防龋齿、骨质疏松、糖尿病和禽兽疾病等的药物、疫苗、抗体以及生产可降解塑料等的转基因植物等。目前第一代转基因作物产量明显增加,而具有第二、第三代产品的研发速度极快,已经有多种医用蛋白、抗体、疫苗在植物悬浮细胞中表达,如乙型肝炎疫苗Mason等于1992年首次报道了采用农杆菌 LBA4404介导的方法在烟草中表达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8]。

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的应用将逐渐走向符合性状基因[10]的研究、开发及应用。2009年已经有21%的转基因作物具有复合基因。未来育种的发展可能是建立在现有育种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自交系及杂交种,导入新的复合基因来改善现有品种资源产量和品质,这将对传统育种的发展带来冲击。未来的复合性状产品将包括抗虫、抗除草剂和抗旱性状,加上营养改良性状,如增强型维生素A的金米[11]。2.转基因作物的利弊[12]

随着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也越来,所带的经济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转基因作物所具有的多重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13]。然而,转基因作物的利弊权衡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和发展,仍存在很多争议。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

题尚未得到证实和解决。

2.1转基因作物的带来的效益

ISAAA报告认为,转基因作物已经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做出了贡献:

(1)保证粮食安全,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世界人口数量,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还在持续增长,它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14],也

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

技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可能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加人口对粮食

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2)创造了明显的可观的经济效益。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加拿

大,在1996年种植了1200万hm 耐除草剂油菜后,产量提高9%,经济效益达600

万美元;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从1997—2000年的4A,总的经济效益达3.37亿美元。在2000年世界转基因作物产品的价值为3O亿美元,预计2010年时价值可

达300亿美元。由此可见,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3)减轻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15]。实践证明,常规农业对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则可通过两个方面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防止气候变化。一是通过

减少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从而降低石油使用量、实施免耕法以保持水土等形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96—2007年,全球杀虫剂使用量累计下降9%,相当于35.9万吨活性成分:2007年,全球杀虫剂使用量下降18%,相当于7.7万吨活性成分。二是提高淡水利用率。El前,全球淡水的70%用于农业。具有抗干旱特性的转基

因作物,对于建立全球可持续性耕作系统具有重大意义.特别适合于常受干旱之

苦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抗旱特性的转基因玉米,预计将于2012年在美国投入商业

化种植.2017年在非洲撒哈沙漠以南地区投入商业化种植。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大大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这些都能降低农作物对于自然的索取,同时还能保持高产以满足世界人民需求。

除以上优点外,转基因作物还能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促进高效生物燃料的生产;有利于获得可持续经济效益等等。

2.2.转基因作物带来的问题

有关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已成为世界各国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方面是环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1)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安全方面,转基因作物的超级杂草话问题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这里面包含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获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问题。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6],不同作物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1998年,加拿大Alberta转基因油菜田间发现了能够抗三种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固杀草Glufosinate和保幼酮Imidazolinones)的油菜自播植物,其中抗草甘膦[17]和固杀草地特性来自转基因油菜[18]。另外,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19],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

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20],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带来人为的“生物入侵”影响,在这方面,阿根廷单一的大豆种植结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为典型例证[21]。

(2)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22]

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无毒无副作用,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是否“实质等同”[23]、无显着差异;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是否会增加食物过敏;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是否也象其他有害物质一样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24];基因转入后是否产生新的有害遗传性状或不利于健康的成分等一系列问题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主要方面。

转基因作物食品[25]潜在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能产生过敏反应;2、抗生素标志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26];3、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可能对人畜健康又害。2007年3月,法国科学家检查了孟山都公司为了获得欧盟上市批文所作的安全测试数据,发现饲喂了MON86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肝和肾有毒反应。他们的研究驳斥了孟山都公司对400个实验鼠90天试验的研究报告,从而证实了MON863转基因有害[27]。

转基因作物在涉及上述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外,还涉及技术、知识产权、生产及仓储、市场及价格等[28]。

3.对于国内转基因作物的建议

在全球的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背景下,世界上正在大力发展和研究转基因作物,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掌握转基因作物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转基因作物将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29]。针对影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研发与产业化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主要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商业化问题上,

我国应坚持预防原则和自主品种研发为主的道路。现阶段,要特别谨慎地对待主要口粮作物(水稻、小麦)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应坚持预防原则1。其次,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公共部门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发的公共投入,同时鼓励引导私人资本进入该领域。在常规育种要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优先考虑研发和应用生态、环境和健康风险小的“非转基因”的生物技术品种,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技术储备[30]。最后,关注当前跨国种业对我国种业的渗透和控制,高度重视我国的种业及粮食生产链安全。规范和完善我国种业管理体制,引导种业的健康发展。这样,我国既能控制的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体系,同时利用转基因作物的效益、又控制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风险,使我国在激烈的生物技术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 , , et al.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8,7(25):4667-4676.

[2]C.james.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2009[R].ISAAA Brief No.41,2009,ISAAA:Ithaca,NY.

[3]刘祖云,黄文昊.湖南社会科学,2010,2:53-59.

[4]Clive James.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2:1-10.

[5]张文银,安永平,王彩芬等.生物技术通报,2008,5:1-4.

[6]王旭静,贾士荣.生物工程学报,2008,24(4):541-546.

[7]陈健鹏.农业生产展望,2009,12:21-25.

[8] Castle.A cultural input traits:past,present and future,Current Option in Biotechnology,2006 (17):105~112.

1预防原则(precaucionary principle)的基本要求是:如果某项决策(特别是对技术的使用)会给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某种严重的或不可逆的潜在伤害,那么,我们最好不实施该项决策,尽管对于这种潜在伤害的可能性、严重程度或因果联系尚存在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同时,那些主张实施该项决策的人应承担举证的责任。

[9] Keiko Yonekura-Sakakibara,Kazuaki Saito.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6,28(24):1983-1991

[10], , et al. Transgenic Research, 2009,19(4):595-609.

[11]熊燕,陈大明,王斌等.生物产业技术,2009,2:10-16.

[12]史梅娟.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63&80.

[13], ,.Crop Protection,2009,28(8):684-689.

[14]GREENPEACE 绿色和平,《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2008,4

[15]朱行.国内外农业,2010,2:38-41.

[16].Ciencia Investigacion Agraria,2008,35(3):231-250.

[17Kong-Ming Wu,Yan-Hui Lu,et al.Science,2008,321(5896):1676-1678.

[18]陈颖,徐宝梁,葛义强等.生物技术,2006,13(5):40-42.

[19]Kawata M,Murakami K,Ishikawa T.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09, 16 (2) :120-126.

[20] Wolt-Jeffrey D.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2009,2:number27.

[21]Sanvido O,Romies J,Bigler F.Journal Fur Verbrauchutz Und Lebensmttel Sicherheit-Journa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2008,37,suppl.2.

[22]Alberto Finamore, Marianna Roselli, Serena Britti,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8,56(23):11533-11539.

[23]Eugenia Venneria, Simone Fanasca, Giovanni Monastra etal. J. Agric. Food Chem. 2008, 56, 9206–9214.

[24]Alberto Finamore, Marianna Roselli, Serena Britti,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8,56(23):11533-11539.

[25] Wolt-Jeffrey D.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2009,2:number27.

[26],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9,133(4):236-248.

[27]Seralini GE,Cellier D,de Vendomois J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07,52(4):596-602.

[28]刘治先,乔峰,张铭堂等.山东农业科学,2008,7:113-115.

[29] ]陈健鹏.农业科技管理,2009,28(6):20—23.

[30]陈健鹏.中国软科学,2010,6:1-14.

转基因农作物的利与弊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物种,使其品种特性向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生转变,即为“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即为“转基因农作物”。以转基因农作物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越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比重越大。转基因农作物自1983年诞生以来,对增加粮食产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观察、研究和论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批准引进转基因农作物。我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过国家论证批准的。止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有害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下面分述其主要利弊。 转基因农作物的优点: 一、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和产量。其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特性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利于保护环境。 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用量。 三、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

三、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 四、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变成牧场甚至良田。 转基因农作物的弊端: 一、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尽管目前的研究证明其对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长期大规模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确定。 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远期不确定性。食物品种和食物结构的长期改变,究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尚需长期观察和研究。 三、已有研究证明,对于某个物种过敏的人群,由于该物种的基因转移到了另一物种,该过敏人群也可能会对该新物种产生过敏反应。而该过敏人群可能预先并不清楚,从而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四、医疗上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产生了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变种,使部分抗生素失灵。高抗性物种的大规模推广也可能催生新的有害物种。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现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启示2008年的粮食危机使转基因生物技术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己从生物安全、生态和健康等领域转移到粮食安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讨论。部分转基因作物支持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对全球粮食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反对者认为,对于解决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目前的转基因作物意义不大。转基因作物发端于美国的私人部门,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知识产业格局,拥有这个领域众多的知识产权,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将不可避免涉及到众多知识产权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可能加速外资对我国种业的控制,进而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跨国种业渗透、控制包括我国在内的海外种业的态势日益严峻。2008年的“粮食危机”从一定程度上为跨国种业巨头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销售转基因作物品种提供了机遇。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态势 卜)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q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ISAAAQ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250、

2100、158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 16.8%、12.6%,合计起来三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4%。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 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大豆)种植面积为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棉花、Bt /HT棉花)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12%)、转基因油菜qT油菜)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5%)。 从种子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国际种子联盟Q008)的报告,全球商品种子的市值规模大约为365亿美元,而全球转基因作物品种销售额为75亿美元,据此粗略测算,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销售额的20.5%。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种子销售额呈快速增长态势观表1)。 转基因品种的采用正影响着农民留种的耕作习惯。转基因品种的采用要求农民每一生产季都从市场上购买种子,农户对种子供应商的依赖将会加剧,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种业的集中、作物品种和特性的单一会加剧农业生产的系统性风险,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1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的意义 转基因植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 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1]。 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使物种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生物自然变异与选择的速度,对于这种急剧的生物物种变化,自然界能否容纳和承受?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或破坏?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被人们食用时,是否会向人体肠道微生物发生基因转移?是否会出现由于某种新物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影响?要消除这些疑虑就要进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要经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严密科学的实验程序,积累足够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转基因植物的大田释放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是否安全,对实验证明安全的转基因植物正式用于农业生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以限制,避免危及人类生存及破坏生态环境[2]。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对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及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的内容 2.1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到田间后是否会将基因转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2]。 转基因植物演变为农田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通过传粉进行基因转移,可能将一些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近缘种或杂草,如果杂草获得了这些抗性,就会变成超级杂草,使农田杂草难以控制。 基因漂移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在进行转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

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将原有作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并将不良基因移除,从而生产品质更好的作物。通常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旱、抗寒及其他性能。转基因作物的出现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一、转基因作物的优势: 第一方面,转基因作物为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转基因作物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研制成功后,短短几年内,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生产实现了飞速的增长。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降低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了。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左右。目前已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大豆已经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逐年增加。在美国,约有20多种转基因作物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有专家预计:到2019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美元。其他还有阿根廷、加拿大等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而在我国,也同样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从1997年~2013年,总的经济效益超过1500亿元。转基因作物的推

广将给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方面,转基因作物在保持粮价的稳定,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人口数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在持续增长。它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以获得高产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可能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方面,转基因作物减轻了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2012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认为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节约了相当于47300公斤的杀虫剂,高产的转基因作物节省了相当于1.09亿公顷的耕地,同时其效果相当于降低了约230亿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种植转基因作物不需要大面积野外田间耕作。减少耕作能使土壤中保留更多的残留物,从而在土壤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较少的田间作业也必然降低燃料消耗和随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大大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这些都能降低农作物对自然的索取,同时还能保持高产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 第四方面,转基因作物的优良特性具有很大价值。将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转移到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中,能够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部分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可以用来开发生产功能性食品。四季常青的转基因牧草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牧场的载畜量并防止草原沙化。耐寒、耐旱的新品种能够使不能耕种的高

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摘要: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一轮农业技术变革的重大成果。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增强了人类应对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挑战的能力。从美国1996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至今,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经增加到29个,转基因农作物呈现稳定快速发展趋势。同时,转基因技术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影响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态势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面积、市场份额快速扩张,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提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9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2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欧洲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少。ISAAA(2009)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6250、2100、158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16.8%、12.6%,合计起来三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9.4%。2008年,欧盟27国中有7个国家种植了很少量的转基因Bt玉米。从转基因作物品种来看,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种作物。2008年全球转基因大豆(HT大豆)种植面积为

658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3%)、转基因玉米(Bt玉米、HT玉米、Bt/HT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占30%)、转基因棉花(Bt棉花、HT棉花、Bt/HT棉花)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12%)、转基因油菜(HT油菜)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5%)。从种子市场份额来看,根据国际种子联盟(2008)的报告,全球商品种子的市值规模大约为365亿美元,而全球转基因作物品种销售额为75亿美元,据此粗略测算,转基因种子销售额占全球商品种子销售额的20.5%。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种子销售额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 (一)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的积极影响 1.经济影响:转基因作物可以通过增加供应(增加每公顷生产力)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减少投入、少耕、减少杀虫剂使用),发挥其在促进粮食自给自足、粮食安全和降低粮食价格方面的重要作用。据1996年至2008年间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影响的调查,估计仅在2008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获得的净收益可达92亿美元,1996到2008年期间累积收益为519亿美元。 2.环境影响:首先使拖拉机消耗更少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其次,通过转基因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纤维作物的保护性耕作(需要少或免耕的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在2008年,使额外的土壤碳被吸收相当于132亿公斤的二氧化碳,或者减少641万辆行驶车辆的排放。 (二)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的消极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

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来源:生命经纬) (一)转基因技术的定义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二)几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 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 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这一加速设备被称为基因枪),将包裹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与农杆菌转化相比,基因枪法转化的一个主要优点是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因此也是目前转基因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3.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合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三)常用的动物转基因技术 1.显微注射法 在显微镜下,用一根极细的玻璃针(直径1-2微米)直接将DNA注射到胚胎的细胞核内,再把注射过DNA的胚胎移植到动物体内,使之发育成正常的幼仔。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动物约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 2.体细胞核移植方法 先在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中进行基因导入,筛选获得带转基因的细胞。然后,将带转基因体细胞移植到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生产重构胚胎。重构胚胎经移植到母体中,产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转基因动物。 (四)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

袁隆平: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袁隆平: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2010-02-02 18:39:5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网友评论 6 条 “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已经两个月了,有关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各种担忧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恐慌。有的论坛还发起“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 安全证书是转基因作物品种上市之前最难的一个关口,这意味着该品种的生产性试验结束并获得农业主管部门认可,技术方面的障碍基本扫除,接下来就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即将打开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闸门”,但这也引起了担忧。 “如果在全球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发出的疑问颇具代表性。 真没害处吗? 质疑主要是围绕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展开的。 “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由于水稻是主粮,世界各国都比较慎重,“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 薛达元担忧的主要风险是转基因水稻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专家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转基因水稻是在水稻中引入抗虫基因,使得水稻能分泌一种BT毒蛋白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因而能够产生防虫效果。“但水稻是人类的主粮,昆虫无法下口,人类长期食用难道就没有害处吗?”蒋高明质疑。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很大的争议。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 蒋高明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保障,“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一旦出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 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 1、转基因植物 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1.2抗虫转基因植物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大患害。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杀虫剂大量使用既增加农业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难降解、亲脂性的农药,其不但残留高,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将各种抗虫基因导入栽培作物,由植物自身合成杀虫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转基因动物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染色体,使其发生整合并能遗传,这将产生新的动物个体或品系。这些转基因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模型,用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转基因动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它来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也可利用这种动物“生产”获得所需的药物,因为某种药品无法或极难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只能从生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重点内容)

2009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重点内容) —— ISAAA创立者兼主席Clive James (特别献给已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Norman Borlaug)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ISAAA)的第41期年报是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首次商业化以来,关于其全球发展态势的连续第14个年度报告。作者将本期年报特别献给已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是ISAAA的建立资助者Norman Borlaug。文章总结了2009年转基因作物的主要进展,更多的信息可以在网站查询:https://www.doczj.com/doc/8c13921317.html,。 由于转基因作物在产量、经济、环境和物质财富等方面带来的持续、显著的效益,2009年有25个国家的1400万小农户和大农场主种植了1.34亿公顷(3.3亿英亩)的转基因作物,比2008年增长了7%,即900万公顷(2200万英亩),达到历史最高点;相应的“性状或实际面积”增长了8%,即相比2008年的1.66亿公顷,增长了1400万公顷,达到2009年的1.8亿公顷。1996年至2009年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空前地增长了80倍,使转基因成为农业近代史上利用最快的作物技术。这反映了全球数百万农民的信心与信任:正因为看好其带来的巨大、显著的效益,自1996年以来,他们每年种植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 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转基因作物有四种。转基因大豆首次占全球9000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的3/4,转基因棉花占全球330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的近半,转基因玉米超过全球1.58亿公顷玉米种植面积的1/4,转基因油菜超过全球3100万公顷油菜种植面积的 1/5。即使2008年主要国家的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率已经非常高,2009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仍持续增长。例如,印度Bt棉的种植率从2008年的80%增长到2009年的87%,加拿大转基因油菜的种植率从2008年的87%增至2009年的93%。转基因大豆仍然是最普遍的转基因作物,占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1.34亿公顷)的52%;其杀虫剂抗性是最普遍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摘要:针对国内外研究转基因的现状,简要综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我国在转基因技术上的发展概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并且针对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叙述了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安全管理情况,提出了对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建议,阐述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现状;展望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hina Transgenic Abstract: Be directed to status of gene transfer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viewed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may exist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our transgenic technolog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afeguards of the transgenic biotechnology in Chinese agriculture were described. Keywords: transgenic; status quo; expectation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革命。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1]。转基因技术通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打破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交换通常具有的天然屏障,实现农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技术之一[2]。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1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概况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3]称为合成生物学概念的就是基因重组技术,1978年,诺贝尔医生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4]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

商业化种植条件难言成熟

商业化种植条件难言成熟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peace)成立于1971年,目前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拥有超过280万名支持者。“行动,带来改变”――绿色和平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积极的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 绿色和平一直致力于转基因食品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近年来先后发布了《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国内消费者与海外市场――转基因水稻面临双重阻力》、《谁是中国粮食的真正主人?》等研究报告,引起了社会民众对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极大关注。 6月中旬,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就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有关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的专访。 中国质量万里行:最近,坊间传出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进程加快的消息,你怎么看待? 方立锋: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气侯恶劣、耕地减少等因素,我国的粮食产量增长趋缓,而人口总量仍在不断增加,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出路。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被认为是可行的办法之一。有关专家宣称已经研究并试验了几个类型的转基因水稻,可以抗虫、抗病,产量也高,他们对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大加渲染,以达到尽快商业化种

植的目的。 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拟投入资金约240亿元人民币主要研究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这次“专项”的通过,让他们兴奋不已。但时至今日,将近过去一年时间,政府对转基因水稻仍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没有任何商业化种植的许可。 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条件仍不充分。我国政府对于转基因水稻是否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生物安全评价是否 完善的态度非常明确。今年年初,绿色和平组织专家对中国最接近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水稻进行了专利方面的调查,发现8个转基因水稻品种都涉及到多项国外专利,其中很多都是在转基因水稻研发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元件。 而且,一些专家声称的转基因水稻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其实际含义是基因片段等材料可以很容易获得,实验种植也没有什么难度,但不要忘了,这些基因片段是哪里来的?怎么提取的?其中所涉及的国外专利有没有授权?一般而言,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使用国外的专利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商业化,这些专利必须付费。 中国质量万里行:有专家指出,专利权可以通过协商与购买等方式来解决,不应该成为阻止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转基因;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环境;预防; Studys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Biosafety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btract: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the speeding up of transgenic safety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concer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problem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Meanwhile, also introduced in China and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ansgenic bi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aspects of som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Finally, of transgenic plants safet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preliminary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Environment; Prevention;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 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

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 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通过这种方法将霍乱抗原基因带入苜蓿苗中,当人们食用这些苜蓿苗后,就可以获得对霍乱的免疫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 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 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

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原理 指导教师:教授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5月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 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 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 前言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1 ]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2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3 ]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趋势及其利弊分析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进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也随之成为国内外争论的热点问题,显然,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生态、人类健康、经济安全、国际贸易乃至政治领域的敏感话题,已远远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的范畴,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研究课题。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转基因作物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已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转基因的商业化种植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育种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然而,就在这些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前景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育种安全性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ir pros and cons Mao Youzhi Abstract GM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human development advances, the field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wide concern in the worl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M crops will become a hot issue of debat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clear that the issue of its involved in ecological, human health, economic secur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ven the sensitive political topic,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el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arch topic.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GM'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has penetrated into the worl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is changing, however, in these bring us to a bright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problems will follow.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commercial cultivation ,breeding, security 转基因作物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到农作物中,使之表达且稳定遗传,并赋予作物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和优质等,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2020年中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对比分析报告

2020年中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对比分析报告 2020年10月

目录 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及发展情况 (5) 1、转基因技术定义 (5) 2、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 (5) 3、全球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及占比 (7) 4、转基因作物种植促进全球种植业收入增长并减少农药使用 (8) 5、主要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效果 (9) (1)美国 (9) (2)加拿大 (9) (3)西班牙 (10) (4)菲律宾 (10) 二、美国转基因作物种产业化现状 (10) 1、美国多个转基因作物品种渗透率超90% (10) 2、种植转基因作物有助于提高单产、简化田间管理、减少农药使用 (13) (1)种植转基因品种有助于提高单产 (14) (2)种植转基因作物有助于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17) (3)种植转基因作物有助于减少高毒性除草剂的使用 (18) 3、转基因种子价格高于传统种子 (19) 4、种植转基因抗虫品种有利于提高种植收益 (20) 5、有机、非转基因、转基因食品市场共存 (21) 6、美国转基因作物研发持续推进 (24) 三、美国主要作物种植的成本收益情况 (27) 1、玉米:单产上升带动产值提升,种子、肥料成本增长明显 (27) 2、大豆:单产提升,播种面积快速增长 (29) 3、棉花:种植利润较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32) 四、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33) 1、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 (33)

2、我国转基因作物品种研发现状 (35) 3、我国转基因品种管理现状:暂无主粮品种审定办法 (37) 五、总结及启示 (39)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1996-2018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年复合增速达到24%。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2018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25亿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39%。全球种植量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到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8%,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6%,大豆和棉花是转基因普及率最大的两类作物。 美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起步早,转基因品种推广快。美国的转基因品种商业化开始于1996年,并且得到了快速普及。美国超过90%的陆地棉、大豆、玉米、油菜、甜菜都是转基因品种。美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快,转基因玉米从产业化推广到渗透率达到90%仅用了20年,而转基因大豆仅用了10年。种植转基因品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增加作物单产、降低农药费用、简化田间管理从而节约时间和劳动力。由于转基因种子的研发成本高于传统种子,转基因大豆、玉米种子价格比传统种子高70-80%。但由于转基因种子具有明显优势,农民也愿 意接收比传统种子更高的价格。在美国,转基因作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食品配料生产,虽然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有机或非转基因食品,但转基因食品仍然占据美国食品市场的主要地位,美国超市中约60%的加工食品含有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转基因成分。 我国转基因产业化较慢,转基因粮食作物相关管理办法有待完善。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展较慢,目前我国已经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