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佳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最佳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11.1怎样才叫做功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展示课本图片11-1并讲解,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大汗淋漓却没有做功?

2.怎样才叫做功?

先让学生观察图11—2,并提问。

(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综上所述,怎样才叫做功?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活动2

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吗?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

(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

3.怎样测算功?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1)功的计算公式

(2)字母表示公式

(3)功的单位

活动3 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展示“例题”

投影学生解题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功的原理

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机械一定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分析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得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讲解含义。

5.小结

(1)做功的概念及两个必要因素

(2)三种常见不做功的情况

(3)功的单位、计算公式

(4)功的原理

6.巩固练习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习题

最佳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11.1怎样才叫做功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功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四、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展示课本图片11-1并讲解,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大汗淋漓却没有做功? 2.怎样才叫做功? 先让学生观察图11—2,并提问。

(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综上所述,怎样才叫做功?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活动2 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吗?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b)人将油桶沿斜面向上推。 (c)杠铃被举在高处静止不动, 3.怎样测算功?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1)功的计算公式 (2)字母表示公式 (3)功的单位 活动3 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展示“例题” 投影学生解题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功的原理 省力的机械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机械一定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分析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得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讲解含义。 5.小结 (1)做功的概念及两个必要因素 (2)三种常见不做功的情况 (3)功的单位、计算公式 (4)功的原理 6.巩固练习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习题

怎样才叫做功 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11.1 怎样才叫做功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新课导入】 导入1:图片导入 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片,人用了力,很累,做了工,但从物理学角度说有的人做功,有的人没有做功,究竟是为什么?引入本节内容,怎样才叫做了功? 导入2:问题导入 马水平拉货车前进,拉力、重力对货车有没有做功?为什么?如何计算拉力对货车做功的多少? 导入3:情景导入

北京时间8月10日,在2016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举重运动员石智勇以抓举162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52公斤,夺得金牌.在石智勇稳稳的把杠铃挺举过头顶时,现场爆发出阵阵的喝彩声,请问当石智勇举着杠铃静止站立时,他有没有对杠铃做功,为什么? 【课堂探究】 1.怎样才叫做功 阅读教材,依据图112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共同点: 物体在作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物理学中关于功的概念,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 (1)物理学中规定,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图113的几种情形中人都做功了吗?说明理由. (学生依据课本图交流、讨论) 2.怎样测算功 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 (1)定义: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 W=Fs ;式中W 表示功,其单位是焦耳(J) ; F 表示力,其单位是牛顿(N) ;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其单位是米(m).

人教版初中物理《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功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 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张图片中两人有没有对物体施加力,有没有做工,有功吗?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力学中的“功” 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 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新课学习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导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货物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课件展示: (1)人把物体提到楼上;(2)工人推着车向前运动;(3)小孩 子用力推车,车未动;(4)吊车吊着重物静止在空中。 让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再说出几个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用具

锤子、钉子、多媒体 四、新课引入 1.起重机吊着建筑材料上升,什么力对物体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2.马拉着雪橇前进,雪橇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雪橇的前进做出了“贡献”?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贡献。在物理学中,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是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 五、新课讲解 (一)力学中的“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物理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分析叉车举高货物、锤子锤钉子的过程:货物(钉子)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3.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哪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 分析火箭发射的过程,马拉车过程,起重机吊起重物的过程,有没有力对物体做功?4.分析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人使出很大的力推石头,但没推动,人做功了吗? ②网球在光滑地面上滚动,有力对网球做功了吗? ③手提行李箱沿水平方向行走,人对行李箱做功了吗? 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 (1)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物体没有在力的偏向上挪动间隔,也就是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即“有力无间隔,不做功”。 (2)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即“不受力,不做功”。 (3)手对行李箱的拉力竖直向上,行李箱水平匀速移动,拉力的方向与货物移动距离的方向相互垂直,也就是说行李箱在拉力的方向上并没有移动距离,拉力没有对行李箱做功,即“力与距离垂直,不做功”。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总能编写出优秀的物理教学教案进行授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篇1 11.1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 2.机械功 (1)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 3.应用 (1)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2)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4)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p17,1、2、3题。 ②学生实验(这一内容既是这节课知识的应用,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8的活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 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

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某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

九年级物理 【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

九年级物理11.1 怎样才叫做功 一、教学目的: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

(完整版)人教版功教案

九年级物理《功》教案 丹青中学教师田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具准备:杠杆、钩码、刻度尺、动滑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根据前面的实例归纳得出力学中

(新)粤沪版物理九上《11.1怎样才叫做功》公开课(教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和能的含义,学习从物理规律中归纳简单的物理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地测算功。 课前准备 课件、插线板、保险丝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关于功 1.在2022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举重选手龙清泉夺得了金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我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买了杠铃供同学们使用。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 2.“劳而无功〞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天运》:“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释义“功〞,成效。花了劳力却收不到成效,形容白费力气,可见古人早道花了力气而没有成效这一物理现象。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功〞是如何定义的?怎样才算做功呢? 3.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大华百思不得其解。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下列图)。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怎样才叫做功测试(含解析)粤教沪版(2021-2022学年)

11.1怎样才叫做功 一、单选题 1.小青同学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别在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该力F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W丙,下列关于做功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W甲=W乙=W丙 B. W甲=W乙〈W丙 C。W甲〈W乙<W丙D。W甲>W乙〉W丙 【答案】A 【解析】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由图知道,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物体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所以,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的大小都等于W=Fs,即W甲=W乙=W丙,故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 B。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 C.力一定时,物体通过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 D. 力一定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就一定越多 【答案】D ﻬ【解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没有做功,故A错误;若力的方向与通过的距离垂直,则力也没有做功,故B错误;当力一定时,物体还要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才越多,故C错误, D 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 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A。物体一定运动了6 m B. 重力做的功一定为360 J C。物体一定受到10 N的摩擦力 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做了360 J的功 【答案】A 【解析】因为用水平推力推着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由W=Fs知道,物体移动的距离是:s=W/F=60J/10N=6m,故A正确;根据题意知道,由于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的方向上都没有移动的距离,所以,重力、支持力做的功为0J,故BD错误;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不确定,所以无法求得摩擦力,故C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功的公式的理解,注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方向的一致性,难度不大. 4.小刚是一名初中生,他从一楼跑到三楼的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所做的功最接近下面哪个值 A。 3 J B. 30 J C. 300 J D。3000 J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01(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怎样才叫做功》教案-01(范文)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记住功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功。 2、能从生产、生活做功的实例中,判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3、学习抽象功的概念的方法,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初步了解科学概念跟生活术语的区别,知道认识功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实验探究为主。 教学器材: 学生用: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动滑轮、杠杆、细线、铁架台。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力作用成效的物理量――机械功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活动1”找找共同点 (1)观察课文第36页图12-1(a)和(b),图中的两位同学正在做什么?找找他们活动的共同点。 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中的发现:(a)中站在阳台上的同学用力提升物体,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上升了S高度;(b)中一位同学用力推车,车在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前进了S;的距离。他们活动的共同

点是: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 (2)回顾发现过程:在对同类事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这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2、机械功定义: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3、让学生根据定义说出物理学中关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填写在课文第36页中。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4、简要说明“功”的概念是怎样引入的:早期人们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显然力和距离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为了评价机器的功效,机械师们提供了“功”的概念。 5、让学生举出类似的其他事例。要说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6、“活动2”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阅读课文第37页“信息浏览”,明确怎样理解物理学中所说的“做功”;怎样正确判断力是否做功? (2)观察课文内第37页图12-2,思考图分别记录了什么事件?要判断哪些力的做功情况?怎么判断力是否做功? 图(a):推力作用在车上,但车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推力不做功。图(b):小鸟叼虫子用力,使早子在力的方向上上升了一段高度,小鸟做功了。图(c):油桶沿推力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推力做了功。图(d):杠铃在向上举力作用下被举高,举力做了功。 (二)怎样测算功 1、问题:在生产实际中,人们不但要判断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而且还要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怎样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呢? 2、活动:探究简单机械做功情形。 (1)让学生分组用动滑轮和杠杆提升物体。 (2)让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根据需要对学生提示:从数据中可以年到,通过动滑轮或杠杆提升重物,手用的力不等于物重,手移动的距离也不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但有一个量没变,想一想,什么量没有变?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动滑轮或杠杆提升重物,在实验允许误差的范围内都有Gh=Fs,显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3)阅读课文第39页“信息浏览”,了解机械功原理,看看探究机械做功的实验中的发现与功的原理是否一致: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

2022初中物理《功》教案_2

2022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视察和思索,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育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爱好。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沟通,增加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视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推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推断。 师:有哪些状况看似做功,但事实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

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二)功的计算 师:讲解并描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练习题: 1、用100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40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课堂小结: 力学中的功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看和思索,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育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现性沟通,增加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进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以下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绩、立功——奉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看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推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推断。 师:有哪些状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发动举着杠铃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二)功的计算 师:叙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练习题: 1、用100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40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课堂小结: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7篇 初中物理《功》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初中物理《功》教案 2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 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 初中物理《功》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

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二)功的计算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