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部、中部、西部划分

东部、中部、西部划分

东部、中部、西部划分

(4) 东部省份: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中部省份: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

西部省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新疆兵团及享受西部政策的吉林延边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湖南湘西自

治州;

(5) 表中“小少民族”指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共22个):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地带、中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理解各个经济地带应当根据各自优势和问题确定其发展方向。 2.了解三个经济地带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做法,理解协调发展对缓解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扩大趋势上的作用。 能力目标 能正确分析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特征,以及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该经济地带,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劣势的了解,以及各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和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学生讨论分析法 ●教具准备 1.“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1999年三个地带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份额”扇形图 2.我国重要农业基地统计表,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比较表,中国政区空白图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示意图的投影片,三个经济地带比较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讲授新课] (板书)§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东部地带 (承接)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相比其他两个地带,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发达、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出示投影)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完整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划分

前言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上海还有安徽等地,因为出于长江中下游,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北面和南面都是丘陵,中间也会掺杂点丘陵。具体分类如下: 1.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北地区(2省2市1区):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 3.华东地区(6省1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市; 4.华中地区(3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 5.华南地区(2省1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6.西北地区(3省2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西南地区(3省1市1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8.港澳台地区(1省2区):台湾省(隶属华东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隶属华南地区)。 东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七个; 中部: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三个;

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十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州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干线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ADT)为25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人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7500~15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00辆以下)。 二、公路根据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 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 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次高级沥青贯入或路面式沥青碎石路面。 中级沙石路面。

道路等级划分

特大桥总跨径:L>1000m 单孔跨径:L>150m 大桥总跨径:1000m>L>100m 单孔跨径:150m> L>40m 中桥总跨径:100m>L>30m 单孔跨径:40m>L>20m 小桥总跨径:30m>L>8m 单孔跨径:20m>L>5m 公路等级是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和适应的交通量进行划分,各个国家的公路等级大体相似,但其分类指标不完全相同。中国大陆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Ⅰ高速公路 专门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主要用于连接经济、政治、文化上重要的城市和地区,是国家公路干线网中的骨架。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型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四车道25000~55000辆——六车道45000~80000辆——八车道60000~100000辆 Ⅱ一级公路 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主要连接重要经济、政治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是国家的干线公路。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型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四车道15000~30000辆——六车道25000~55000辆 Ⅲ二级公路 连接经济、政治中心或大工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型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 Ⅳ三级公路 沟通县及县以上城镇的一般干线公路。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型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6000辆 Ⅴ四级公路 沟通县、乡、村等的支线公路。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型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双车道2000辆以下——单车道400辆以下

中国地域划分基本知识

中国地域划分、历史演变以及地域特征 1、目前中国地域划分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的11个省级行政区没变。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现在全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历史演变 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时间始于1986年,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10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 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市为直辖市,并划入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就由9个增加为10个省(区、市)。由于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正好相当于上述西部10省(市、区)的平均状况,2000年国家制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又增加了内蒙古和广西。 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

道路等级划分

道路等级划分 道路等级划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

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12-2所示:表12-2 道路四级划分表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双向机动车道数(条)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总宽(m)分隔带设置一级60~80 >=43.7540~70 必须设二级40~60 >=43.530~60 应设三级30~40 >=23.520~40 可设四有30 >=23.516~30 不设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 ADT=200~2000辆。

东西部 差异显著

东西部差异显著 七年级社会主备人:张燕丽审核:社会组 【学习目标】: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经济谐调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比较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学习导航】: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各地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优势与 东部 优势: 劣势: 西部 优势:

劣势: 3、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4、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巩固与反思】: 1、我国东西部在自然条件上存在明显差异。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 水资源丰富 B 平原面积广大 C 气候温暖湿润 D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2、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 B 北煤南运 C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D西气东送

2、总结归纳东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东部 优势: 1、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土地肥沃,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2、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西部 优势: 土地面积广大,有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劣势: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3、怎样才能实现我国南方、北方、东部和西部的共同发展呢? 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在人才、教育、资金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西部开发战略等。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表和案例的对比,说明东西部在自然环境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初步学会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观念。 2.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及原因。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融入生活元素,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

最新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教案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划分,了解东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知道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2.通过对东中西部的比较,熟悉所跨的省区,以及联系前后知识,综合各区的特点及优势。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的划分;了解不同地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学难点 通过对东中西部的比较,熟悉所跨的省区,以及联系前后知识,综合各区的特点及优势。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个课时我们从工业部门的分布上对地区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谁能选择一个重要工业部门介绍一下它的分布? 随机提问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二、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说道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首先我们要了解如何将我国的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目前,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 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国家又增加了湖南的湘西地区,湖北的鄂西地区,吉林的延边地区为西部地区。 教师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发达的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的有四大代表,分别是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综合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综合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这其中我们要知道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跨省区较多的是——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教师提问: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东西部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发展差异却这么大呢?谁能站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随机提问 教师讲解: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它的形成原因也有很多。 首先是地理因素。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 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其次,西部内陆地区深受地缘文化、血缘关系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以此为背景的“黄土文化”成为西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形态,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观念、安于现状的惰性主义,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经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西部地区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和保守,这些落后陈旧的观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练习题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原创)1.小夏同学制作了四张知识卡片,卡片内容正确反映西部的是()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区分。正确答案是B。 读下列一组简图,据此,回答2—3题。 (原创)2.我国某地区居民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七八月草丰畜肥时,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举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本题通过读行政区划简图和提示材料,要求学生从中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识图能力和图文对应能力的一种检查。正确答案是D。 (原创)3.下列说法与③中的省会城市相符的是() A.国际大巴扎是该城市团结、开放、繁荣的象征 B.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故有“日光城”之称 C.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D.地势平坦,气候温润,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区分。正确答案是A。 (原创)4.我国东部和西部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下列对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描述正确的是() A.平原广阔 B.民族众多,文化独特 C.气候温暖湿润 D.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解析】课标要求为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区分。正确答案是B。 (原创)5.新疆乌鲁木齐一位老板准备采购一批茶叶,他应优先考虑的省级行政区是()

中国公路等级划分

我国公路等级的划分 一、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划分为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为专门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三级公路——为沟通县以上城市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 四级公路——为沟通县、乡(镇)、村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 二、根据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重要意义和使用性质,划分为5个行政等级 国家公路(国道)——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干线公路。 省公路(省道)——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各地市和重要地区以及不属于国道的干线公路。 县公路(县道)——指具有全县(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公路(乡道)——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农场、油田、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三、路面等级按面层类型分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 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 次高级——沥青贯入或路面式沥青碎石路面。 中级——沙石路面。 低级——泥结碎石或土路。

我国道路等级定义及划分标准

我国道路等级定义及划分标准 【重要】本文包含以下内容: 一、我国道路等级划分 二、我国道路五个等级及其定义 三、我国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一、我国道路等级划分 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二、我国道路五个等级及其定义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三、我国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新版】历史与社会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与“交流与互补” 精品同

【新版】历史与社会“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与“交流与互补”精品同步练习 教材知识导航 1.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广阔,气候较为________,有利于发展________。此外,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________众多,________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这里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相对短缺, ________________也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发展。 2.我国西部内陆地区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________资源丰富,________生产发达。此外,这里拥有丰富的________,发展潜力很大,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3.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________战略。 4.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________与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5.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之间资源和能源调配的重要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 精品同步练习 1.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 ( ) A.10个省级行政区 B.12个省级行政区 C.14个省级行政区 D.12个省级行政区和两个自治州 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 ) ①九寨沟自然保护区②青藏铁路③中关村高科技园区④宁夏平原灌溉区⑤小浪底水利枢 纽工程⑥路南石林风景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⑥ 3.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4.下列省区全部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 A.西藏、湖南、四川 B.新疆、云南、贵州 C.青海、宁夏、浙江 D.黑龙江、陕西、甘肃 5.我国政府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 ) A.改革开放政策 B.科教兴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6.下列不属于我国东西部地区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 ) A.西电东送 B.北煤南运 C.西气东输 D.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7.下列省级行政区既属于东部地区又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8.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利于 ( )

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划分标准

第一标准 区域的划分是随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倾向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国家统计局的对东中西部划分的解释还是按照2003年发布的标准: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我国大陆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说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区(地带)。三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281.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29.3% 。中部地区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的煤炭储量,重工业基础较好,地理上承东启西。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9个省、自治区;面积为541.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4%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中部差距较大,但国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第二标准 有建国以来经济区划的各种方案,直到将东北经济区与东中西并列。提出未来可能划分四大块,八大综合经济区。 .刘勇,“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认为传统的三大地带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划分方案: a.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该地带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13个省区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公路等级划分标准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干线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ADT)为25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人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 60000~100000辆。 其它公路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分四个等级。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六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7500~15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或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6000辆)。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教案 106110080 董悦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的第二框,本课前一框说的内容是中国南北方的差异,而本课则为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从耕地类型、交通、人口、城市等方面比较了东部和西部的不同。同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二、学情分析 本班同学多为浙江人,对于东部地区应有一定的了解,且前一课刚学习了南北方的差异,同学们也知道了从哪里下手进行比较。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及典型事例,能够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通过前一课秦岭——淮河分南北,我们了解了中国南北方的不同,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中国的另一个分区方法,东部与西部的差异。首先,同学们知道东部和西部分别包括了哪几个省吗?(展示西部地区的范围图) 东部: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西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二、接下来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阅读课文,找一找东、西部地区在以下方面的差异。 地形、气候、河湖、农业用地、矿产资源、人口、交通、城市、工业、民族 每个小组选择一到两个项目进行自主探究。(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选择的是哪个项目)地形:展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东西部分区图。东部处于第三阶梯上,多平原、丘陵,地形平坦。西部处于第一、二阶梯上,多高原、山地,海拔高 气候:展示中国气候图和东西部分区图。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降水多,气候湿润;西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河湖:展示中国河流湖泊图和中西部分区。东部河流湖泊多,水能资源少;西部河流湖泊少;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区域经济划分

中国区域经济“3+2”模式的构想 摘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部分和整体的相互作用,而中国区域经济与中国经济正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个整体可以有多重分类方法,中国经济若以行政划分,是由独立的行政区域构成的,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发展水平划分,包括东、中、西部地区;以政策推进的先后划分,包括农村、城市;以产业结构划分,包括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和资源基地等。正是这些区域构成了中国经济整体,各个区域间的协调、共同发展能够推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整体经济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然而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也开始发现,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趋明显。在中国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大胆提出“3+2”模型,旨在通过一些较为大胆新颖的思维开辟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贫富分化;区域创新系统;“3+2”模式;制度供给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转变,其中,经济变革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 中国正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计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各个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果体现在了经济的各个层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制定,到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选择,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目的在于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鼓励经济主体追求效率,通过初次分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二次分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这两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为前文所述的初始目标做出了贡献。 然而,现阶段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样也体现在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国家宏观整体到居民个人利益,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合理协调,社会整体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公平分配。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 (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 (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 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 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不能说是决定性的,但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先决条件。因为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或改变一个地区的社会以及经济状况。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异,是在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国家在财政和税收上对中西部给予了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但这种基本的差异仍未改变,并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的扩大,固然与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开始有关。但如果简单地把东西部差异看成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的政策倾斜,也是不客观和不全面的。因为优惠政策还必须和相应的区位和环境相配合,才能发挥效应。随着全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许多在东部发展的成功经验,未必在中西部就灵验。中西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就东部而言,一方面面临着“二次创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区,并在相互协作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差异的因素(见下表)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概况: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基本含义: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

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