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柠檬现象的普遍性研究

柠檬现象的普遍性研究

柠檬现象的普遍性研究
柠檬现象的普遍性研究

实验经济学设计 柠檬市场

课程名称 : 《实验经济学》 课程专题研究报告: 基于“柠檬市场”原理的实验设计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授课时间: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16学时组长: 沈玥 08241023 学生小组姓名及学号: 史家宁 08241024 白雪梅 08241001 周慧子 08241033 陈凯 08272030 严玉婷 08243054 任课教师: 周耀东 提交日期: 2009年12 月17 日

1.实验目的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 在许多的市场领域,柠檬市场的理论是十分受用的,只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次品市场,从而使得次品驱逐优品,达到次品充斥整个市场。 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要削减柠檬市场以及信息不对称,沟通是惟一的手段。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而且,因为不知道别人提供的信息是真是假,只好借着“对方是否诚实”来间接地解读对方所提供的信息。因此,“诚实”这种人性中的德性,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工具”。所以,充分有效的沟通是削减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方式。 这项实验主要利用简单的实验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现象与周围所发生的各种经济行为,了解与熟悉经济学的假设、命题与推论过程,掌握实验经济学的相关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和规范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2.实验内容 关于信息不对称及信息经济学的讨论已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现实当中,不完全信息会带来种种问题,使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大受影响。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柠檬市场”中,商品的卖方对于商品往往拥有比买方相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甚至不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本实验就是试图通过实验经济学方法利用简单扑克牌以及简单的游戏实验,来探讨不完全信息市场带来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分三个环节,一是信息对称的情况,二是信息不对称但没有保证书的情况,三是信息不对称但是可以提供保证书的情况。 3.实验要求 3.1实验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扑克牌24张(红牌12张A-Q、黑牌12张A-Q),计时器一个,公告板,交易记录表24份。 3.2实验参与人员 市场监督人员: 负责告知每次交易的优品与次品的成本价格,并监督交易时不得有违规暗箱操作行为。 交易后,负责记录每位参加者的利润额,实验结束后根据公式核算每位参加者的利润总额。

心理分析--甜柠檬现象

自恋的甜柠檬 在人们的生活里,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基本上,供人们选择的事物各有优缺点。这时,选择就变成了一个大难题:究竟哪个更好呢? 心理学家沃卢姆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试验: 第一次,他找了两个班的应届毕业生。那些学生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在离校前半年,沃卢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评出三个他们最感兴趣的单位。半年后,学生们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些人如愿以偿,另外一批人却去了其他的地方。这时候,沃卢姆又让学生再给这些学校做个评价。结果很有意思:所有人对自己要去工作的地方评价都大为提高,而对自己不会去工作的地方,则人为地降低了评价。 这是学生们独有的心理现象吗?第二次,沃卢姆找了一些家庭主妇.他买了两种小用品送给这些家庭主妇,让她们在其中挑一件。不过挑的时候,要给两件东西都做个评价。“好”,还是“差”。一天以后,沃卢姆又找到了那些主妇。结果是:主妇们对自己挑选回家的小用品颇有好评,而对那些没被选中的东西则没什么好评价。很有意思的结果,不是吗?人们常常认为,这山望着那山高。大家会对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充满好感。但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因为做出决定非常不易,所以人们在潜意识里,自然不愿意自己的选择被证明是错的。这种效应,被称为“甜柠檬效应”,用来比喻人们一味地强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身份美好、有价值和难能可贵的。虽然在别人眼中以及

在事实上并非如此。 甜柠檬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协助人们平静地来面对现实。 在对待我们自身上,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会把自身的缺陷合理化,使自己看起来坚强、勇敢,有力量。 有人会问:这不就是自恋狂吗?的确,这种对自我的欣赏、悦纳和自我陶醉,按照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自恋,但它是一种健康的自恋。 其实人一出生时都是自恋的。对于婴儿来说,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这种“原始自恋”,虽然幼稚,但却是一个人健康自恋的基础。没有享受过这种“原始自恋”的人,会造成终生的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缺乏自信。这样的人为了平衡自己的心态,就会不断地沉浸于白日梦中,从而出现种种自恋型人格障碍。 以下这些特征,你有吗? ①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 ②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⑤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想受人特别关注 ④坚信自己的思想是世界上独有的,不能为其他庸人所理解 ⑤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⑥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⑦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⑥缺乏同情心

浅谈“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浅谈“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心理学上有两个名词,一个叫“酸葡萄”心理,一个叫“甜柠檬”心理。我虽没读过多少心理学的书,但对这两种心理学现象,我关注了很久,下面就我的肤浅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两种心理效应。 什么是“酸葡萄”心里呢?通俗的讲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讲葡萄酸。”在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狐狸为减轻自己达不到目的而产生的焦虑感,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既然是酸的,那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是狐狸平静地走了。这种把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减轻焦虑情绪的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作“酸葡萄”心理。 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比如:同学甲看到同学乙因成绩好拿了奖学金,就对其他同学讲“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将来走上社会顶多是个书呆子,成不了气候!社会上靠智商吃饭的是打工的,靠情商吃饭的才是当老板的······” 那么什么是“甜柠檬”心理呢?与“酸葡萄”相对应的,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现实中,我们也时常表现出这种心理反应,比如:同学甲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参加了学校的一次文艺比赛但只获得了个鼓励奖,而同班同学乙获得了一等奖,于是同学甲就对其他人说“其实这次比赛我并没有准备拿名次,我给自己所定的目标就是站在舞台上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就行了,拿个鼓励奖就够了······”这就是典型的“甜柠檬”心理。 我不是学心理学的,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显摆,但我记得哲学上有个方法论,即适度的处事原则。从这一方法论来看,两种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我暗示达到减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上讲,这两种心理反应对我们是有益的。然而,辩证法却又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按中国人的传统的报喜不报忧的心理,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思考,甚至是思考后不愿意承认这两种心理的负面作用。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其负面影响。 其一,我认为两种心理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逃避现实。 “酸葡萄”也好,“甜柠檬”也罢两者都是因为在既定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了使心理达到平衡而做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举动,长此以往的话,人的思想就会麻木,斗志也会削弱。当事人会常常暗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久而久之,脑子里会形成“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的潜意识。也许这与儒家提倡的谦逊有关吧,但这种后果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是不是值得每个人反思呢? 其二,两种心理都会助长个人的虚荣心。 因为未能实现目标,而做出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暗示,我认为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在我看来虚荣心是自尊心的一种强烈的表现,一个人的虚荣心越强,那么他的自尊心必然也越强。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也越自负!自负好吗?项羽因为自负,丧失了一统中原君临天下的宏图伟业,自己也落个别姬垓下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马谡因为自负,痛失街亭的同时也让自己遗臭万年成为笑料,最终也被诸葛亮斩于帐前;希特勒因为自负,轻易宣战苏联使原本乐观的战争形势急剧

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柠檬现象及对策

Business Collection 商务必读 236 2012年4月 https://www.doczj.com/doc/4c1238103.html, 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柠檬现象及对策 河北工程大学 魏天婵 张昆鹏 摘 要: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商务交往中的柠檬现象已然成为涉外商务活动的羁绊。基于经济学中的柠檬理论,本文分析了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出现柠檬现象的原因和相应对策,呼吁企业能够重视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进行高效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柠檬理论 跨文化交际 商务活动 全球化 企业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4(c)-236-0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 争。随着我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与日俱增,企业国际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塑造凝聚跨地区的企业文化,在国际商务交往中适应不同文化,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企业在商务交往中往往产生沟通问题。在国际商务交往活动中,商务人员之间的交流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即所谓的“柠檬现象”。这就会阻碍企业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企业需要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跨文化商务人才,以便在复杂的国际交流活动中洞察文化差异和文化本质,成功地实现扩大企业规模,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 1 柠檬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在美国英语中,lemon 具有“次品”的含义。柠檬理论是乔治·阿 克洛夫在1970年提出的,所谓柠檬现象是指在交易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在市场交易时,买方掌握的产品质量信息总比卖方少一些,买房只愿以市场的平均质量价格购买商品,从而导致高于市场平均质量的产品无法出售,最终退出市场。这样就出现了次品驱逐优质产品的“柠檬现象”。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经济学中的“柠檬理论”值得借鉴,商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商务伙伴独特的民族文化,与之有效交流,避免商务交流中信息不均衡导致的文化冲突和误解。 中外商务交往实质上是全球经济浪潮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这和美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不无关系。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Hall 于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开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主要体现在非语言交际方面。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中国人常说的仪态、举止就属于这一范畴,在涉外商务交往中,虽然言语交流是人们主要的沟通渠道,但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大超出其语言表达所提供的信息量。萨莫瓦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毕继万,1998:4)在国际商务中,人们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的隐含意义是不同的,必须了解对方文化的特殊之处,在商务活动中做到言语得体。无论是非语言交流还是语言沟通,由于民族心理、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商务交往中的“柠檬现象”似乎从未消失,这需要企业拥有一批理解多元文化、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帮助企业在缤纷复杂的跨 文化交际活动中摒弃“柠檬”,使商务交流畅通无阻。 2 “柠檬现象”的应对策略 为了有效地避免涉外商务交往中的柠檬现象,企业应该审时度势,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下,企业应培养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有效的沟通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沟通能力不仅仅指员工的双语转换能力,而是强调在不同文化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自己的行为规范,商务人员应遵循以下策略,以适应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需要。 2.1 树立跨文化意识、考虑文化禁忌 虚心接受异域文化的不同,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在涉外交往中树立“求大同、存小异”的意识,是涉外商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很多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往往更侧重应聘人员的外语能力,认为较高的外语水平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用人策略往往是片面的。从事涉外商务交流的职员应该具备或了解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是一种虚心接受并乐于学习其他文化的全球化心态,精通外语的人可能会成功地介绍企业产品和合作方式等,但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的职员往往可以激发外国消费者的消费动力,挖掘国外市场潜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融合。企业文化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本土化程度越高,越能提升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白象”曾经是一种国产电池的品牌,现在也是国内知名的方便面品牌。白象品牌的国际化会受到其在中西文化中不同隐含意义的影响,白象在西方文化里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在汉语文化中却无任何贬义。这导致了“白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白象电池曾因其名称在海外市场销量受限,纵然质量优质,亦无人问津,成为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柠檬现象的典型事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入乡随俗”这两句习语告诉我们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双方应该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文化禁忌。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熊猫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然而熊猫的形象曾经导致涉外商务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一些在西亚工作的中国人在商务场合赠送给对方一些带有熊猫形象的礼物,但对方认为熊猫有些像猪,这恰恰违背了对方的文化禁忌。从单一文化角度从事涉外商务活动必然会导致交流信息不畅,从而产生跨文化活动中的柠檬现象。 2.2 适应迥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涉外商务人员了解不同国家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对于商务活动的开展,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学家Hall 把时间观念分为两类,即单时制和多时制。“单时制的人们(如北美、北欧、西欧 作者简介:魏天婵(1978-),女,硕士,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主 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研究; 张昆鹏 (1978-),男,硕士,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西南大学19春[0126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

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言和说话,表述正确的是() A. 语言就是我们每天说的话 B. 语言就是我们说的每一个句子 C. 语言是用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 D. 语言等同于说话 单项选择题2、语言符号的第一性的形式是() A. 人类发出的声音 B. 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C. 文字符号 D. 触觉符号 单项选择题3、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A. 附加 B. 内部屈折 C. 异根 D. 零形式 单项选择题4、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 ( ) A. 属于一般词汇 B. 属于基本词汇 C. 有的属于基本词汇,有的属于一般词汇 D. 有时属于基本词汇,有时属于一般词汇 单项选择题5、语言符号在使用中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 A. 任意性 B. 系统性 C. 线条性 D. 社会性 单项选择题6、语法意义的类称为() A. 词法手段 B. 句法手段 C. 语法手段 D. 语法范畴 单项选择题7、下面属于边音的是() A. [ l ] B. [ r ] C. [ j ] D. [ w ] 单项选择题8、现代汉语属于 A. 历时语言学 B. 应用语言学 C. 普通语言学 D. 共时语言学 单项选择题9、区分词类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A. 意义 B. 词形变化 C. 句法功能 D. 语言的类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10、词是语言中() A. 最小的单位 B. 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C. 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D. 用于交际的基本表述单位 单项选择题11、从造字方法看,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叫() A. 表意字 B. 假借字

35个著名效应

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 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8.蝴蝶效应】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9.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0.贝尔效应】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11.鲶鱼效应】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但人们把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摘要 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现象。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并超出了这两者所能够涵盖的范围之外。本文就着眼于食品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这四个不同的市场中的“柠檬市场”,以此来分析“逆向选择”问题,既而探讨对于它的规避措施。 关键词:逆向选择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风险规避 “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信息经济学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原理就是柠檬原理,柠檬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研究二手车市场时提出的。在柠檬市场模型提出的同时,他也阐述了逆向选择理论。通俗地解说“逆向选择”,即是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虽然,“逆向选择”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那么“逆向选择”是怎样违背经济学规律,又是怎么扰乱市场的呢? 一.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柠檬市场”最初是在研究二手车市场时被提出的。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卖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车的真实性能和质量,为了将二手车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售,他们常常不愿意告诉买方有关车的负面信息。潜在的买主很难了解车的真实性能和质量,不过可以了解到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因此,潜在的买主就只好根据这个平均质量来给出自己愿意付出的车价。但是,在二手车市场上也有性能与质量都较好的车,这就出现了好车与次品车一样以同一均价出售的情况。如此一来,拥有质量好的二手车车主不免觉得自己出售的车不划算,于是就退出了该市场。结果,留在市场中的二手车的平均质量随之下降。相应地,买方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降低,从而造成了更多质量稍好的车退出了这一市场,最终导致市场中只出售质量差的车。

浅电子商务环境下柠檬效应的研究_基于_淘宝围城_事件的分析

《商场现代化》2012年10月(中旬刊)总第698 期浅电子商务环境下柠檬效应的研究 ———基于“淘宝围城”事件的分析 ■崔敏杰 王洪鹏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024 [摘要]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蓬勃发展了十余年,如今却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与难题,其中以柠檬效应问题最为突出。电子商 务下的柠檬效应是对阿克尔洛夫经典传统市场柠檬效应的延伸。两者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和联系。本文以2011年10月发生的“淘宝围城”事件为线索,通过对淘宝新规和事件始末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柠檬效应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和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以及提出相应的较为合理的规避方法,进而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瓶颈,使电子商务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柠檬效应“淘宝围城”内在机理规避方法 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2012年度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公告一出,历时一周的,轰动整个电子商务界的“淘宝围城”事件就此拉开了序幕。分析此次事件产生的原因,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淘宝店大欺客,商家们的反抗之举;另一种是淘宝商城本身的发展之计。但笔者认为引起本次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电子商务下的柠檬效应。新规的颁布正是淘宝商城应对柠檬效应,发展自己的必然之举。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柠檬效应形成机制1.柠檬效应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效应是指市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在产品信息拥有程度的不平衡,造成逆向选择,使得价优质好的商品遭到淘汰,劣质品逐渐充斥市场,导致市场萎缩或是市场不存在的现象。这一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络夫率先提出的,并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柠檬效应形成机制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产物,区别于传统经济。前者引入了新的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知识的可复制性、信息的共享性是电子商务的显著特点。但是, 在网络中信息共享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网络经济的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根据赢着通吃理论可知,网络经济表现出的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正反馈机制,因而信息对称程度是对强者而言的,对于弱者体现的只是 “数字鸿沟”;二是同传统市场一致的,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三是网络的虚拟性就将信息完全共享变为不可能。柠檬效应又恰恰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或是信息相对共享)这一角度,这就为柠檬效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存在提供了先决条件。假设市场中有两种产品,分别是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再假设买卖双方所拥有的市场信息都是充分的。那么当卖方拥有比买方更多的商品信息时,就会出现如图1-1所示的柠檬效应。单从需求曲线来看,网经下的需求曲线是特殊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比,换言之,消费者有较高的预期。这样也会使柠檬效应“有机可乘”。网络经济中存在着诸多均衡点(E1,E2,E3)当卖方所提供的产品高于业内平均质量时,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需求量的减少,D1移向D3与S 相交形成E3,由于临界容量的原故(E3处于亏损)会导致商家一直亏损的状态因无法负担巨大的沉没成本渐渐退出市场。当突破临界容量E1后,如价格降低、需求量的增加使D1移向D2形成新的均衡点E2,就会迅速实现盈利。 综上述,大部分商家会在发展前期运用低质低价经营策略,尽早跨越临界点,是自己走向强大。相反,对于少数提供高质高价的商家而言,就要面临破产。如此以往,将会导致高质产品退出市场,低质产品当道,最终造成消费者对市场的不信任,形成不信任购物,导致电子商务市场的逐渐萎缩或是不存在。 图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柠檬效应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柠檬效应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柠檬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既要考虑柠檬效应本身又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网络环境,两者不能分离。下面从产品的固有属性、消费者的心理、商家的销售策略、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 1.产品的固有属性 根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市场中与网络或计算机有关的高科技产品比重已占到57.3%。电子商务产品类型实现了传统商品网络化到网络产品的转变。网络产品或者说是数字产品与传统商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一,网络产品是经验型产品即必须经过一定试用期后,顾客才能给出评价的产品。消费者无法在购买之初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等作出判断。因此人们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假货或是劣货。其二,网络产品与高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产品呈现出低边际成本的特性。当条件适宜时,产品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大量复制。它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产品销售范围广且不受时间限制。一旦劣质品在短时间内拥有许多需求点,网络力量会让劣质产品迅速蔓延。 2.消费者的心理 消费者的心理可以分为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和消费心理。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心理明显区别于传统市场。传统市场的消费需求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而网络经济下,在消费者较高的预期与原有递减需求函数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从消费心理来看,网络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当交易条件符合后,达成交易的机率增加;同时网络消费者消费心理还具有麻痹性。因为网络上交易大多数采用信用卡、 77

柠檬理论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以一篇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摘取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该论文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该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结果立刻引起巨大反响。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也称次品市场,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 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二手车市场的案例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市场的特性是卖方(经销商或原车主)知道自己的车是好车或坏车,但买方在买卖交易时无法分辨。在买房无法确知车子的好坏时,聪明的卖方知道,无论自己手中的车是好车还是坏车,宣称自己的车是为“好车”一定是最好的策略(反正买方无法分辨)。尽管市场中有一半好车、一般坏车。但如果你去问车况,卖方必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的车是好车。但消费者真的会以好车的价格向卖方买车吗?不会!买方知道,他买的车有一半几率是好车、有一半几率是坏车,因此最高只愿出价20万元(20=10x1/2+30x1/2)买车。 此时不幸的事情陆续发成,市场拥有的好车的原车主开始惜售,一台30万元的好车却只能卖到20万元,有一些车主宁愿留下自用,亦不愿忍痛割爱,因此好车逐渐退出市场。当部分好车退出市场时,情况变得更糟。举例而言,当市场中的好、坏车比例由1:1降到1:3时,消费者此时只愿花15万元 (10x3/4+30x1/4)买车,车市中成交价降低(由20万降至15万)迫使更多的好车车主退出买卖,到最后,车市中只剩下坏车在交易,买卖双方有一方信息不完全,因而形成了一种市场的无效率性(好车全部退出市场)。 信息不对称与柠檬市场 要削减信息不对称,沟通是惟一的手段。在信息社会中,诚实也是一种工具。因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对话,以取得信息。而且,

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 桂学文杨俊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摘要:“柠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电子商务市场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在具备很多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柠檬问题”。基于电子商务市场的特点,对其“柠檬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与传统商务比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意见。 关键词:“柠檬问题”;电子商务市场;信息不对称 1 “柠檬问题”与信息不对称 1.1 传统经济学中的市场假设在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的研究基本都是建立在“信息是完全的”这一假设基础上的。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市场上的企业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与其他企业竞争,从而淘汰生产经营不利的企业;当市场上同一商品价格统一时,企业通过加大收益和成本的差额来获取更多利润。总之,完全信息假设下的市场都是通过其自我调节功能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 1.2 “柠檬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市场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人们开始对“信息是完全的”这一假设产生质疑。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通过对二手车市场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买者和卖者掌握的汽车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二手车市场上出现了与传统经济学结论相背离的情况。他的研究表示:在旧车市场上,卖者对自己的车掌握的信息显然多于买者,卖者与买者掌握的汽车质量信息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在买者对车的质量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他只会愿意支付由所有的旧车的价格按概率加权计算的一个平均价格。由于旧车市场上次品车的存在,平均价格会低于旧车市场的均衡价格,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因为买者出价太低而不愿出售进而退出旧车市场,留在市场上的都是劣质的汽车,最终将出现质量好的车被质量差的车挤出市场的现象。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赫赫有名的“柠檬市场”现象。1970 年,阿克洛夫在其发表的《“柠檬”市场: 品质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The market for “lemon”: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一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基于其在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柠檬”) 问题研究上的卓越成就,1991 年他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3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称使市场经济体制中普遍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传统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难以实现,仅能实现“帕累托次优”,从而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致使市场效率低下,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失灵,最终将导致社会的进步变慢,整

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劣品驱良品的现象被称之为“柠檬现象”。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中的“柠檬现象”产生。。

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劣品驱良品的现象被称之为“柠檬现象”。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中的“柠檬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何改进? 学号: 09142133 姓名: 张玲玲

“柠檬现象”是经济学上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形象描述。 “柠檬”问题源于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的一篇论文。阿克尔洛夫的一个著名假设就是:若你想买一辆二手的摩托,卖主对这辆摩托的性能一清二楚,比如它的行程,它的经历,它的一切;而作为买方的你却只能从这辆摩托的外形来作各种揣测,或者是从你试骑的那一刻的感觉来推断。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由于这宗买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对摩托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买方无法确定这辆二手摩托车的质量,所以想让买方付款买二手高价车比让他们用低价买二手车困难得多。但在二手车市场上,因为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的次车比例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好车卖方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结果,市场上只剩下了次车。这种情况便被称作“酸柠檬”(注:“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为“次品”意[1])即“劣品驱逐良品”。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会充斥市场[2]。 这个事实揭示了深刻的经济学道理。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3]。在上述例子中,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并没有把好车从卖主手里转移到买主手中。而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调节下供给和需求是总能在一定价位上满足买卖双方的意愿的。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品驱良品”。阿克尔洛夫的理论让我们理解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现在,问题食品泛滥成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事实。这一方面表现为人为造成食品质量水平下降,从而出现大量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另一方面表现在食品的合格率较低,不能满足人们对较高质量水平的食品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陆续曝光,如:毒豆芽、增白剂、塑化剂、瘦肉精等屡见不鲜,至于商品检验合格率低早已不是新闻了,这些食品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也让我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了空前的怀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显示的食品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买者和卖者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中的“柠檬”现象。 细细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1、买者无法辨别优劣食品。从消费者方面讲,当食品市场中存在内在质量不一而买着无法辨别的食品时,优质食品价高而劣质食品价低,买方无法判定农产品优劣,只愿意出相对于预期平均质量水平的价格,于是优质食品供给这不愿低价成交而蒙受损失,劣质食品供给者却通过交易获得部分额外收益,这样最优质食品被驱逐出市场。此时市场中食品质量进一步下降,买者因此也只愿出更低的价格,于是次优食品也被驱逐出市场,最后只剩下劣质食品了。

柠檬的37种用途

柠檬是世界上最有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它富含维生素C、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橙皮苷、柚皮苷、香豆精、高量钾元素和低量钠元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柠檬的37种用法,让你对柠檬更深认识。 1.把沾满柠檬汁的棉球或海绵放在冰箱里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2.柠檬汁的钾可以控制血压,并且可以减轻犯晕和恶心的症状。 3.在炒圆白菜/花椰菜的时候加一点柠檬汁可以防止高温导致菜叶变棕。 4.柠檬可以将人从压力和消极情绪中解救出来。很多旅行家和探险家都会把柠檬奉为神物,因为柠檬可以在他们可以在他们非常疲劳时重新让人振奋起来。 5.菜板有多味儿里面就有多少脏东西,用柠檬擦菜板可以让切过大蒜或者洋葱的菜板焕然一新。 6.柠檬可以解决一些呼吸问题,它可以化痰,甚至可以缓解病人的哮喘症状。 7.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病,因为柠檬是利尿的,在排尿的同时可以排出很多病毒和毒素,这样可以减少发炎的情况。 8.喝柠檬水或者柠檬汁可以预防肾结石,因为柠檬酸盐在尿液中可以阻碍块状结石的形成。 9.你不需要再请专业的除虫专家火车买来带有毒性的杀虫剂就可以保持厨房干净无虫。你要做的只是在门框和窗边上喷上柠檬汁,在小洞和裂缝上挤几滴柠檬汁,然后把切片柠檬放在虫子出没的地方,蚂蚁就再也不会以为自己在这里很受欢迎了。另外,4个柠檬与2升水混合用来拖地,蟑螂和跳蚤就再也不敢靠近了。 10.柠檬可以减轻自由基形成的老化现象,而且柠檬是健康0卡的抗氧化剂。 11.把一茶匙柠檬汁均匀喷在水果和蔬菜上可以洗掉农药和杀虫剂和毒素,让你吃到放心的无公害食物。 12.柠檬有杀菌作用,嗓子发炎后如果用盐水漱口还是没用的话,那么试试青柠檬吧! 13.夏天垃圾桶很容易产生难闻的异味,将用剩下的柠檬片或者柠檬皮扔到垃圾桶的底部,异味就会消失啦! 14.有时候苹果片切好没多久就变棕了,客人看着都不想拿来吃了,那么挤点柠檬汁上去。柠檬汁将苹果和空气隔开后苹果就不会氧化了。同理,牛油果酱也是一样的。 15.我们每天吃的很多食物中都带有防腐剂和人工香料,它们会留在人体和血液中,而柠檬可以有效地清除这些人体不需要的异物,试血液更加纯净。 16.觉得生菜有点疲倦了,扔掉吗?不!将生菜浸入混合了半个柠檬汁的冷水中,然后拿出来放回冰箱,等生菜表面的水干了以后,生菜会重新变得脆脆的哦~ 17.柠檬可以为牙龈止血,还可以减少蛀牙。 18.把柠檬汁抹在皮肤老化形成的雀斑上,15分钟后洗掉,你就不再想要去买那些贵得要死的化妆品了。 19.将柠檬汁与水以1:3的比例混合,冲洗头发,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头发就会泛出黝亮的光彩。

金融业中的柠檬市场

金融业务创新中的柠檬市场效应 摘要:金融业务创新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突显出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由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柠檬市场效应就是一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柠檬市场效应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规避举措。 关键词:金融业务创新柠檬市场效应金融监管 金融业务创新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需要,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发展生机和盈利。但是在新业务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着创新能力差、风险承受能力低、金融监管程度控制难题等种种问题,结果导致了金融业务创新中的柠檬市场效应。如何规避这种效应是当前金融业务创新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金融业务创新情况综述 (一)金融业务创新的内容 金融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创新又有着自己的明确目的与要求。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是把创新的概念进一步引申到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领域。它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融资模式,通过其经营过程,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商业银行业务在整个金融业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业务创新构成了金融业务创新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包括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设与拓展,创设新型存款账户在设立,扩大借入款的范围与用途上,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各种合理、合规的创新业务的技术处理,减少或逃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从而创造更多的派生存款。 2,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贷款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消费贷款业务增长迅速;贷款证券化,具有利率市场化和“表外化”趋势的新的贷款业务。创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减少资本充足率指标对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及业务范围方面的监管限制。 3,中间业务的创新。包括结算业务日益向电子转账发展,信托业务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自动化服务发展,商业银行信息咨询业的创新与发展等。 (二)金融业务创新的成就 在内外动力的推动下,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金融部门在业务创新中动力足,机遇好,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试办和开办了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成就。 1,业务种类增长迅速。三大业务种类都有大的增长,比如贷款业务有对企业针对某单一产品的封闭贷款,土地、房产抵押贷款,房地产开发和住房按揭贷款,实行库贷挂钩的粮食专

柠檬模型概述

《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阿科洛夫 1.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的定义 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2.柠檬市场的表现。 柠檬市场的存在是由于交易一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平均质量,由于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因此也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由于商品有好有坏,对于平均价格来说,提供好商品的自然就要吃亏,提供坏商品的便得益。于是好商品便会逐步退出市场。由于平均质量有因此下降,于是平均价格也会下降,真实价值处于平均价格以上的商品也逐渐退出市场,最后就只剩下坏商品。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者便会认为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坏的,就算面对一件价格较高的好商品,都会持怀疑态度,为了避免被骗,最后还是选择坏商品。这就是柠檬市场的表现。 乔治·阿克尔罗夫在其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论文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假设)阿克洛夫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假设一种产品以不可分割的单位进行买卖,并且具有固定比例λ和1-λ的低和高两种质量。每个买者潜在地有兴趣购买一辆汽车,但在购买时无法识别两种质量之间的区别。所有的买者对两种质量作出相同的估价:对买者来说低质量的车值WL美元,而高质量的车值WH美元,且WH>WL。每个卖者了解他所卖的汽车的质量,评价低质量汽车的价格为VL美元(V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