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惠市委办发[2007]25号

【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12.17

【实施日期】2007.1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惠市委办发〔2007〕25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全面推进我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村庄整治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现就切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农村

建设相对落后,规划滞后、建设无序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认识到编制完善村庄规划不仅有利于村庄整治和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要把编制村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和《惠州市新农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2007年-2011年)》,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意愿出发,按照便利生产、美化环境、节约用地的要求,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村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各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在统筹规划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服务功能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技术服务,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村庄、美化家园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鼓励他们对规划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规划内容和实施结果能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发达地区要根据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适度超前进行规划;山区和落后地区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基本需要,重点解决好“五难”问题;城镇周

惠州市政府各部门资料

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3楼2808235 市司法局惠州市下埔路22号2167000 市移民办惠州市南坛北路麻喳吓9号2232542 市地税局惠州市河南岸演达一路中段(石湖苑对面)2536009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惠州市江北三新南路2-1号2093222 市疾控中心惠州市江北文明一路(交通大厦旁)2873008 市农业局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6楼2808831 市总工会惠州市行政中心五号楼8楼2808525 市财政局惠州市江北文华一路16号小区2881699 市人防办惠州市长寿路26号2230200 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台湾事务局) 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五号楼2楼2808907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惠州市文明一路交通大厦1、8、9楼2818292,2892233 市公路局惠州市惠城区西堤路12号2248888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惠州市三新北路2789395 市卫生局惠州市江北文明一路疾控大厦10楼2833063 市海洋渔业局惠州市麦岸路2号2275831 市政法委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1楼2808055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五号楼1楼2808735 市工商业联合会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1楼2808849 市水利局惠州市江北5号小区2846871 市体育局惠州市江北体育公园综合楼二楼2807407 市各民主党派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四号楼7楼2809775 市残联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四号楼负1楼2808556 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四区22号金城中心601#010-8767197087671810市委组织部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0楼2812089 市妇女联合会惠州市江北云山西路6号2808248 市人口计生局惠州市南门横街15号2225444 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惠州市鹅岭南路60号2381988 市爱卫办惠州市云山西路6号市行政中心4号楼2808370 市人大办公室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4、5楼2808080

2019-2020年惠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doc

目录 1、总则................................................................................................... 1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 3、居住用地 (15) 4、公共设施 (22) 5、工业用地 (32) 6、仓储用地 (36) 7、城市绿地 (38)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 (46) 8、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46) 9、居住建筑控制要求 (49) 10、非居住建筑控制要求 (50) 11、建筑退让用地界线 (51) 1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53)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与山体保护 (54)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4) 14、风景名胜区保护 (56) 15、山体保护 (57) 第四部分道路交通与市政工程设施 (58) 16、交通设施 (59) 17、给水工程 (61) 18、排水工程 (64) 19、电力工程 (67) 20、通信工程 (72) 21、燃气工程 (75) 22、管线综合 (78) 第五部分其它设施 (79) 23、环境卫生 (79) 24、综合防灾和减灾 (83) 25、三区、四线空间管治 (88) 第六部分附则 (89) 26、本“标准与准则”实施 (89) 27、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 (89)

28、名词解释说明 (89) 附件名词解释 (90) 1、总则 1.0.1 2005年3月惠州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市政府制定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惠州市规划局曾于1993年制定了《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93版《惠标》”,用以指导全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对于城市合理有序地进行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的发展目标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本次修订的《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本《标准与准则》”)重点对1993年以来执行的标准与准则进行了从结构体系到具体内容上的全面检讨,结合惠州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了修订工作,修订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形势的变化而进行: (1)中央制订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 (2)惠州市提出了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广东省现代化数码产业名城”的发展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各类设施条件; (3)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4)城市市区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性转移,要求尽快整合“一市二城三片”的布局结构; (5)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技术规范进行了修订,广东省建设厅为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编制与管理,相继颁发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一系列行业标准,需要与之保持一致。 本《标准与准则》修订工作,应遵循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优秀外来人员扎根工程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优秀外来人员 扎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 【法规类别】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发文字号】惠市委发[2008]31号 【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9.27 【实施日期】2008.09.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优秀外来人员扎根工程”的实施意见(试 行) (2008年9月27日惠市委发〔2008〕3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引导和激励外来人员热爱惠州、扎根惠州,积极投身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共享惠州改革发展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实施“优秀外来人员扎根工程”,并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面向全体外来人员,实施“以贡献赢得积分,按积分享受服务”模式的服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外来人员共享惠州改革发展成果,

引导和激励外来人员热爱惠州、建设惠州,吸引更多的优秀外来人员融入惠州、扎根惠州,更加广泛地凝聚社会各界的合力,加快推进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建设。 二、基本程序 我市实施“优秀外来人员扎根工程”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申报信息。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维稳综治工作中心(站)同时加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牌子,两块牌子,同一班人。16周岁以上非惠州市户籍的外来人员(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外来人员除外,其管理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拟在惠州生活或工作超过三个月以上的,依照《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办理了暂住证后,都应通过所在企业、社区、村委会,或直接向当地工作站领取并如实填写《外来人员信息采集表》(详见附件1)。 (二)建立档案。工作站将《外来人员信息采集表》的信息录入“外来人员信息与积分管理系统”,建立外来人员信息档案,并负责为当事人办理《外来人员居住积分卡》。 (三)获得积分。凡在工作站建立了信息档案,办理了《外来人员居住积分卡》的人员,都可以根据《惠州市外来人员积分计算办法(试行)》(详见附件2)获得自己的个人积分。 (四)共享成果。外来人员根据自己的积分情况,享受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 (五)扎根惠州。通过“以贡献赢得积分,按积分享受服务”模式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和激励外来人员积极进取,建设惠州,奉献社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外来人员在惠州入户置业,安居乐业。 三、外来人员信息采集 乡镇(街道)工作站负责通过全市统一的《外来人员信息采集表》,如实采集外来人员信息,并将信息录入“外来人员信息与积分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的渠道包括以下四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结合在大学城地区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知识传播和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文化设施,将提升南方新城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完善陈江和惠阳副中心文化设施,全面推进社区文化站网点规划建设。 199江北中心区将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长远来看,计划在南部新城中心区增加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特别是扩大大型会展设施,提高惠州会展、文化、商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局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文化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特色村落和特色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挖掘其文化和旅游内涵,依托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小而精”主题博物馆和展览馆等。,做好四东地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弘扬地方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第八十四条在体育 199南部新城组团北侧规划一个市级体育中心,可举办综合性体育赛事和国际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包括体育场、辅助训练场及配套管理设施用地、体育学校和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专项体育训练基地。结合周边地形条件,建设大型体育公园。保护江北中心区现有的体育中心计划在惠阳和陈江各增加一个体育中心。惠阳体育设施集中在棕榈岛高尔夫球场附近的滨水区和新桥区西部。陈江体育设施 集中在陈江中心区南部,与集团文化中心相结合。按照“两个运动会、

一个游泳池、一个博物馆”的标准,将设立一个体育活动中心,每个规划用地面积不少于8公顷。该规划强调配合区内公共服务分中心的建设,并设置游泳场馆、网球场、篮球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类学校和大型工矿企业的体育设施提倡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第八十五条医疗卫生 将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在XXXX,保健服务的现代化将基本实现,XXXX的病床总数将在xxxx达到一家医院。保留惠阳区2个市级和1个慢性病防治机构,将惠城区慢性病防治机构改为惠城区医疗机构。取消市、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市卫生监督办公室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每组设立卫生监督办公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市、区两级设立 个妇幼保健机构。惠城区和惠阳区各保留一所妇幼保健院,并设立一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在城市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惠阳-大亚湾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在陈江-仲恺保留一个健康教育机构。保留一所市级卫生学校,新建一所“1XXXX年人口规模及相关标准安排的敬老院”,逐步建立市、区、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第八十七条农村配套设施 增加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生活用品供应等)建设投资。)在农村居民点,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 农业生产资料支持,改善农村综合发展环境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八十八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1)文物的维护必须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严格保护其原貌、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 第五章公共设施 第六章道路交通 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 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 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 第十二章附录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 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 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 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 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 证制度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惠府[2008]106号 【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9.08 【实施日期】2008.09.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惠州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 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的通知 (惠府〔2008〕10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惠州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惠州市社会公示制度》和《惠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九月八日 惠州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健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下列事项: (一)市政府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二)涉及全市发展与改革的重大决定、重要政策的制定;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 (四)影响较大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处理; (五)其他需要专家咨询论证的事项。 第三条咨询论证专家主要从“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论证专家库”成员中筛选,必要时适当补充专家库以外的专家,如市外大型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专家等。 第四条咨询论证采取以下方式: (一)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 (二)网络、电话、书面形式。 第五条咨询论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咨询论证事项; (二)确定咨询论证专家组成员; (三)向咨询论证专家组成员提供相关文件及背景资料;

(四)召开咨询论证专家会或通过网络、电话、书面形式,听取咨询论证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 (五)根据咨询论证专家组成员的意见,形成决策建议。 第六条咨询论证专家组成员应就下列内容对咨询论证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咨询论证事项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 (二)咨询论证事项是否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 (三)咨询论证事项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参与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工作的专家,按规定给予相应费用,所需经

惠州市东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东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J 185-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理》、《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惠州市现行城市规划标准与规范、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的评审意见和其它部门的相关文函和会议纪要。 1.2 规划原则 ⑴.加强与惠州市正在组织编制的上层次规划衔接的原则; ⑵.处理好村民用地,增强规划可实施性原则; ⑶.充分发挥优势原则; ⑷.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的原则; ⑸.弹性控制原则。 1.3 规划范围 东临三环路,西邻新开河,南抵西枝江,北接广汕公路,总用地面积为304.25公顷,控制人口规模约为6.5万人。 1.4 生效日期 本规划经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1.5 使用原则 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文件的规定。本文件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2.1 发展目标 ⑴.建设成为惠州市区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服务齐全、具有现代特色的居住 社区; ⑵.建设成为惠州市两江四岸风景带的重要景观节点。 2.2 功能定位 惠州市区的以居住为主的社区。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1 地块划分及编码 3.1.1 建立地块控制指标和细分地块控制指标的指标系统。地块是以道路界线和自然界线为边界。细分地块是在地块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 3.1.2 地块编码采用二级编码方式,由编制区代码——地块代码组成。编制区代码采用DJXC(东江新城拼音缩写)代码,地块代码采用阿拉伯数字代码,由DJXC-01至DJXC-37,共计37个地块。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4.1 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4.1.1 规划区土地使用性质基本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分至中类,增加了村民自留居住用地、老村庄用地、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市级教育设施用地(实验高中用地和实验小学用地)、排涝站用地和自然生态绿地类别,并规定村民自留居住用地的用地代码为R*,老村庄用地的用地代码为R&,市级公共设施用地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惠 州 交 通 信 息 - 惠州市人民政府

惠州交通信息 2010年第1期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编 2010年1月18日 要目 ?惠州市惠阳区举行汽车客运总站竣工剪彩仪式 ?惠州市政府召开2010年全市春运工作会议 ?惠州市10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于2009年12月31 日零时起撤销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全市道路客运行业争先创优总结表 彰会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献民率队到龙门县挂 点村进行扶贫慰问和调研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2009年度工作获上级好评 ?惠州市交通管理总站组织客运从业人员参加心理辅导 ?观岚东江大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惠阳区交通局“结对子”帮扶贫困户

惠州市惠阳区举行汽车客运总站竣工剪彩仪式 2010年1月8日,惠州 市惠阳区举行汽车客运总站 竣工剪彩仪式,广东省道路运 输协会会长肖玉堂,广东省城 市公共交通协会会长陈自昌,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 求,惠州市政协主席刘耀辉,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杨有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市委常委、副市长黄锦辉,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林惠纯,惠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邓木林,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贵等领导出席了竣工剪彩仪式。 惠阳汽车客运总站位于淡水街道桥背村,是惠阳区10项民心工程之一。惠阳汽车客运总站由惠阳志通集装箱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惠州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惠阳分公司、惠州市中港运输有限公司、惠阳区远通运输有限公司4家运输企业注册成立惠阳汽车客运总站有限公司负责筹建经营。惠阳汽车客运总站总占地面积为39492平方米,站前广场占地面积5910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于2008年4月动工兴建,按照广东省一级客运站场标准建设,是一个开放型、多元化并配以科技含量高、现代化设施全的公共环保型、区域性枢纽汽车站,该客运总站设计日发送旅客能力为5000~9000人次,发车位18个,接驳公交车500班次。 建成后的惠阳汽车客运总站,将承担淡水城区立交桥和港途

湛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湛江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湛江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湛江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5年市直和驻惠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5年市直和驻惠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评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计划生育管理 【发文字号】惠市委办发[2006]11号 【发布部门】惠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6.30 【实施日期】2006.06.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5年市直和驻惠单位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考评情况的通报 (惠市委办发〔2006〕11号) 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和驻惠各副局以上单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直和驻惠单位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努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市直考评小组随机抽查考核,绝大部分单位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目标管理责任,较好地完成了2005年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但是,在随机抽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单位领导对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认识不足,一把手不够重视,责任不落实,管理服务制度不健全。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势必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综

合改革深入开展,影响我市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平安和谐惠州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综合各单位自评和市直考评小组抽查考核情况,经市委、市政府审定,评出先进单位37个,达标单位118个。 希望先进单位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达标单位加倍努力,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在新的一年里,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实,争取更大的成绩。 附:市直和驻惠单位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达标单位名单 中共惠州市委办公室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3月30日 附: 市直和驻惠单位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先进单位和达标单位名单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说明2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说明2

9、住宅建筑控制要求 9.1住宅建筑高度和层数的划分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结合惠州实际情况确定。平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面面层及女儿墙高度计算,坡屋顶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且高度不超过4 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住宅建筑层数,低层住宅为1—3 层以下,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5 米;多层住宅为4—6 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9.5 米;中高层住宅为7—9 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8.5 米,高层住宅为10层及10 层以上。 9.2住宅建筑间距 9.2.1住宅建筑间距的确定,是为了保证住宅能有一个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既要满足室内的日照、采光要求,又要保证室内人活动的安全性和通风卫生条件,还应满足室内居民私密性的需求。同时,从建筑群体考虑,应满足工程管线埋设和城市设计空间环境要求。 住宅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个方面,凡泛称的住宅间距系指正面间距。决定住宅建筑间距的因素很多,根据惠州所处地理位置(低于北纬25 度的地区)与气候状况以及居住区规划实践,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外,通风、安全及视线干扰等问题也应作为主要因素。 9.2.2确定住宅建筑间距是综合考虑了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等要求,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参考国内其它城市对住宅间距控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惠州的自然条件和用地实际情况,针对新区和旧区的不同要求,对不同层数、朝向、方位的住宅建筑,确定住宅建筑的正面间距以日照标准的要求为主,侧面间距则以其它因素为主,并作了具体规定。 9.2.2.1平行布置的低层、多层、中高层(小于28.5 米)住宅建筑间距:在新区平行布置的建筑朝向(含南北、东西朝向)不应小于该两幢建筑平均高度的1.0 倍;在旧区不应小于该两幢建筑平均高度的0.8 倍(含南北、东西朝向);当南侧建筑为5 层以上(含5 层)的点式住宅且面宽小于24 米时,可按两幢建筑平均高度的0.8 倍控制;5层以下住宅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0 倍。 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间距:以南侧建筑高度25 米为基数,当建筑高度大于25 米且小于或等于49 米时,建筑高度每增加3 米,间距增加1米,建筑高度增加不足3 米,按3 米对待;当建筑高度大于49 米时,建筑高度每增加4 米,间距增加1 米,建筑高度增加不足4米时,按4 米对待。 9.2.2.2垂直布置的低层、多层住宅建筑间距:南北向的间距在新区不应小于该两幢建筑平均高度的0.8 倍,旧区不应小于0.7 倍;东西向的间距在新区不应小于该两幢建筑平均高度的0.7 倍,在旧区不应小于0.6 倍。当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侧面宽度大于24 米时,应按平行布置的间距规定控制。 9.2.2.3多层和低层住宅的侧面间距必须按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控制,但住宅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应按垂直的住宅间距控制。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正式版2017年

.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高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2 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和广东省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和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1.3 本技术规定尚未涵盖到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应按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4 为提高湛江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1.5 本技术规定作为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均应按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城市规划区内村民住宅(民房)的规划建设要求另行规定。 1.6 本技术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如需增补或修订的,应按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

2 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 2.1 建设用地分类 2.1.1 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在规划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2.1.2 规划选址和规划条件确定用地性质应以用地分类中类或小类进行划分,并标注类别代码。 2.1.3 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多种性质用地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进行分类。规划多种性质混合使用地块,其用地类别代码为各类土地用途代码并列,之间以符号“/”分隔。 2.2 建设用地管理 2.2.1 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新建项目用地应以规划道路为界限,按城市规划单元成片实施。 2.2.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用地兼容性作出规定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对建设用地兼容性作出规定的,在不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兼容性按表2.2.2规定执行。确需改变建设用地使用性质,且超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范围的,应先行依法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2.2.3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划定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各类设施的建筑面积及位置。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惠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 1、总则 (1)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1) 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1) 3、居住用地...................................................................................... . (9) 4、公共设施 (13) 5、工业用地 (20) 6、仓储用地 (21) 7、城市绿地 (22) 第二部分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 (25) 8、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25) 9、居住建筑控制要求 (27) 10、非居住建筑控制要求 (28) 11、建筑退让用地界线 (29) 1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 (31)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与山体保护 (32)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2) 14、风景名胜区保护 (33) 15、山体保护 (34) 第四部分道路交通与市政工程设施 (35) 16、交通设施 (35) 17、给水工程 (39) 18、排水工程 (42) 19、电力工程 (44) 20、通信工程 (47) 21、燃气工程 (49) 22、管线综合 (51) 第五部分其它设施 (52) 23、环境卫生 (52) 24、综合防灾和减灾 (54) 25、三区、四线空间管制 (58) 第六部分附则 (59) 26、本“标准与准则”实施 (59)

附录A 用词说明 (60) 附录B 名词解释 (60)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1、总则 1.0.1为认真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实现惠州市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的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惠州市人大九届三次会议“认真做好《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编制工作”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的精神,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同类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惠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与准则属地方性技术规定。 1.0.3在惠州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三个组团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中心城区以外的各县(区)、建制镇参照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惠州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城市用地与分类 2.1.1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它相关因素。 2.1.3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8中类、83小类。 2.1.4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办法

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三方技术审查工作办法(试行) 1 总则 为加强惠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管理,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规定,在现有专家评审、部门征询、公众参与等程序的基础上,决定增加第三方规划设计机构技术审查程序,为规范第三方技术审查组织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惠州市区(含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及所辖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上报审批前的审查工作。各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方技术审查机构应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经验。 第三方技术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与专家评审意见、部门意见、公众意见共同作为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查报批依据。 第三方技术审查主要依据为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管理办法,其它相关依据与所审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相同。 2 校审组织 计划与委托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制定年度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计划时,统筹安排第三方技术审查(以下简称“校审”)工作。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收到规划编制送审方案后,选定委托第三方校审机构开展校审工作,明确总体要求并签订委托合同。第三方校审工作也可在项目专家评审前启动开展。 材料准备 由区规划主管部门(或镇政府)及规划编制单位配合市规划主管部门向第三方校审机构提供校审所需材料,材料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 (1)控规送审方案文件(纸质)及相关电子文件(含cad矢量文件)各一份。 (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资料(含cad矢量文件)。 (3)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含cad矢量文件)。 (4)各阶段公众参与意见及回复、相关部门审查意见、专家评审会议记录和专家评审意见及回复(可附于公众参与报告中)。 (5)若规划已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则提供对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意见落实的说明,详细阐述除城市规划委员会意见之外的修改。 校审单位对材料进行初步梳理后,可结合校审需求提出补充及答疑。 审查分为校审报告编制验收、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期跟进三个阶段。 第三方校审机构依照本办法开展技术审查后,对存在疑义的校审意见与设计方进行技术答疑,继而形成校审报告并提交市规划主管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市性质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 (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策略,走集约、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物流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0条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推进区域生态网络建设。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确保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2)强化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以积极的规划理念和财政政策,关注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域,保护河湖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