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敬爱的党支部: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动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推动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XX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经过调研论证,认识到只有规模化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才能稳定提高效益。确立了以农发资金为杠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最终目标是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5年来,示范区已发展到44个,耕地面积15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20多亿元,带动各种投入资金共计220多亿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农村发展历史阶段,政府、农民、企业任何单一主体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安徽省农发局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农民参与”的统筹推进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安徽坚持的底

线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同时,政府还鼓励引导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现代农业“谁来干”的问题。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流转土地50多万亩,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培育重点是家庭农场。为更好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体系、规模化农业经营体系、科技化农业支撑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

围绕示范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发挥农业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如芜湖大浦示范区,引进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优质米、食用菌、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特色生产基地、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了“研发-试种-规模化经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44个示范区已引进和培育357家企业、106个专业合作社,他们已成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着力推进“四合”。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前提,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等,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分散

的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民聚合”;采取承包租赁、转包托管、反租倒包、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联合”;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统筹项目和资金安排,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推进“资源整合”。汇报人:20XX.08.12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 干意见 【法规类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803 【发布部门】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1.28 【实施日期】2014.01.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4年1月28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1、当前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阶段。35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分工分业深化,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资产资源不活,农民财产权利缺失,拓展财产性收入来源、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要求日益迫切;农户分层分化加快,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

会治理刻不容缓;农业农村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攻坚战”,实现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河北,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河北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3、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目标,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4、基本原则:

农村深化改革方案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重要路径,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特制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赋予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其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各种私人和股份制经济、供销合作社经济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等国有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2020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方案工作报告

2020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方案工作报告《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聚焦的5大农村改革领域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摆在首位,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更是被放在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位。 该方案旨在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看来,《方案》重在部署农村的综合改革,而土地制度影响深远,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等政策,短期可能会有变化,但一旦定下来,就会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同时,农村土地制度也是农业经营体制、农业支持政策等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告诉早报记者,xx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改革上,发了很多改革意见和方案,后面还会有意见方案出台,此次方案是起综合性指导作用的。 叶兴庆强调,农村单项改革很有必要,但农村改革一些共性问题,共同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需予以明确。 完善宅基地制度 张元红表示,相比此前的一些文件,《方案》在两方面提得更明确: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界定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产权主体。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以及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 《方案》指出,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落实“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明确界定农民

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将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三块地”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土地征收如何推进?哪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宅基地怎样流转?《方案》也明确了方向。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三块地”改革试点 明年结束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敬爱的党支部: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动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推动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XX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经过调研论证,认识到只有规模化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才能稳定提高效益。确立了以农发资金为杠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最终目标是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5年来,示范区已发展到44个,耕地面积15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20多亿元,带动各种投入资金共计220多亿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农村发展历史阶段,政府、农民、企业任何单一主体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安徽省农发局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农民参与”的统筹推进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安徽坚持的底

线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同时,政府还鼓励引导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现代农业“谁来干”的问题。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流转土地50多万亩,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培育重点是家庭农场。为更好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体系、规模化农业经营体系、科技化农业支撑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 围绕示范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发挥农业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如芜湖大浦示范区,引进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优质米、食用菌、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特色生产基地、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了“研发-试种-规模化经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44个示范区已引进和培育357家企业、106个专业合作社,他们已成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着力推进“四合”。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前提,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等,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分散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内容摘要2001年7月30日,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顺府[2001]13号),以市场化、城市化为目标,对农村的区域组合、经济结构、行政架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农村区域重组,重点是村庄合并及“城中村”改造;固化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规范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转变村委会职能;加大村级集约建设力度等。 2001年农村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股份社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股权固化政策,解决了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制度安排的社区封闭性等问题。 具体内容为:第一、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原则上集体股占20%,个人股占80%。第二,全市统一实行固化股权到2001年9月30日24时止(计划生育年度统计截止日)在册的农业人口(包括外嫁女及其子女),均可获一次性配置股份。第三,股权固化后,股东的股份不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新生婴儿和迁入的农业人口不再配置股份。今后如要扩股的,须按市场行为用现金购买,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股东迁出或死亡后,其股份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予。 第四,股份合作社的资产(主要是历年的征地补偿费及其投资),按集体占20%、个人占80%的比例进行量化。个人部分按固化股权后的股份量化兑现,或继续招标出租按股分红。第五,今后股份合作社的集体股及其收益,不得量化到个人,留作集体积累,用于公共事务和福利事业开支。第六,今后的征地补偿收入,留20%作为集体股收益,另80%按固化股权后股东所拥有的股份份额一次性量化到个人。第七,在开展股权固化和资产量化工作之前,必须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农村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集体资产量化到个人的方案,必须提交股份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方可实施,并报镇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中央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oc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时政新闻新华社2014-01-19 15: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华社19日受权发布文件全文。意见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央一号文件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文件确定,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董峻、林晖 【深化农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董峻、林晖 【中央一号文件: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三个导向”】文件提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一号文件”历年回顾: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

一号文件”。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0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1 中药房煎药室工作制度

2020年某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某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xx以来,**市委深化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实际,通过制定深化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各项工作机制,重点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领域进行突破,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现将我市全面深化农村改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三农”支持保护制度基本建立 1.我市不断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贯彻落实财政支农政策,几年的改革,形成了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目前为止农业指标金额投入42303643 2.73元,切实保障“三农”投入稳增长。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全面推进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工作,截止xx 年12月31日小额贷款贴息61301.09元。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拓宽了“三农”资金投入渠道。

2.不断加大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市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xx-xx)和《**市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整合范围与重点、整合方法、整合措施、款项支付和拔付审批流程。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市委印发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等乡镇第一轮公示;完成五境乡第一轮公示;未完成东旺乡、建塘镇、虎跳峡镇等乡镇19个村民小组的外业调查工作。下发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现已完成636.1万亩草原绘图工作,并向市人府提交了报告。 2.加快推进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将尼西乡定为试点乡镇,结合两权发证成果资料,着手准备开展农村房地一体发证工作。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直接构成并影响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的其中之一。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远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承包制是继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之后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三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成功的一步。稳定以农户为基础的土地承包关系是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解决农村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前提。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地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加快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上。真正地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农民,激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而其关键是稳定以农户为基础的土地承包关系。只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才有意义,购买、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才有积极性,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才有可能。只有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那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才愿意把不便自己经营的土地转让出去,那些擅长经营农业的大户才能放心地接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应当说,我国人地矛盾还将会长期存在,但只有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用改革发展的眼光,才能逐步地得到解决。 同时,只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觉利用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显著差别,即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还包括从事副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进城或就地务工经商办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必然要积累属于自己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发展自营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就会逐渐形成起来。一旦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使农产品不断地丰富起来,当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就会利用自己的经营性资产,积极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才会成为可能。如果说我国农村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源地,那么家庭承包经营则是发育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引擎。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人们都把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合称为中国农民的两项“伟大创造”。它们不仅使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而且对中国的全面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解决了农村中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并因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宋洪远赵长保张海阳 农村改革30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做了初步的回顾和总结,对今后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一、农村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 发端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1978-1984年,农村改革首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入手,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村改革取得突破。1985-1991年,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村民自治等为重点,农村改革全面推进。1992-2001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2002年以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全面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补贴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二)农村改革的重要进展 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确立了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形成;二是废除了统购统销制度,发育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三是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四是终结了农业封闭半封闭状态,农业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五是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逐步推行;六是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初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

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 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意见 【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聊发[2013]1号 【发布部门】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1.30 【实施日期】2013.01.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 意见 (聊发〔2013〕1号2013年1月30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3〕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鲁发〔2013〕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市“三农”工作的任务目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农村改革发展任务。中发〔2013〕1号、鲁发〔2013〕1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三农”发展上来。 2012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突破116亿斤;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增”,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我市成功加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为聊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农民增收难、融资难、农产品流通难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档次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作文章,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上下功夫。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力争实现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收入水平过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加快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体系。抓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和山东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聊城项目区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3-5个万亩以上的高产方,力争实现“吨粮市”目标。建设绿色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360万亩

陈华生-深化农村改革的构想

陈华生:深化农村改革的构想 陈华生:深化农村改革的构想 陈华生:深化农村改革的构想 正文 农村改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全面展开了各项改革,取得了辉煌成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已经摆到人们的面前。 本文本试从农村土地产权、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深化农村改革的构想。 一、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的构想 (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缺陷。产权,即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物(财产)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并排他干涉的权利。是最具有重要地位的物权,又是唯一完全的充分的物权。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土地产权主要划分为土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 1、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法律规定得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则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对农村土地相关内容作出规定比较早的法律是,1986年4月12日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这一规定,似乎是明确了,不过其中的“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就更加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了。对当时来说,原生产队级的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在实践中并无大碍。但是,过后村民委改设在原大队级,原村民委级(原生产队)设村民小组。实质上已经是“此村民委非彼村民委”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这一规定,也似乎明确,即,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分为三类,一是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三是村内两个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原生产队的继承者)农民集体。由于法律没有对农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规定由谁代表“农民集体”行使,从而使这个法律规定模糊起来了。加上其中规定的“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和“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就更加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起来了。使人误解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一是属“集体经济组织或(和)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或(和)村民小组”;二是“村内的一切农村集体土地都属村民委员会所有”。例如,某地级市的规定“本办法所称的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法律法规规定用“或者”一词,怎样理解?一件物品,或者甲或者乙,是谁快就是谁还是谁势力大就是谁?如果说这个规定的本意是,甲不存在就属于乙,那还好理解。可是一个国家这么大,上千万

中共顺德市委_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顺德市委顺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决定 作者:时间:2004-3-25 来源:阅读量:6034次 为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我市农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确保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顺利推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为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尤其是1993年进行的改革农村区域建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完善土地承包制,以及1998年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建立村民委员会的改革,对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的行政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步伐,搞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农村大局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地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是,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顺德传统农业优势逐步弱化,竞争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差距拉大;不少农村股份经济和集体经济薄弱,历史包袱较重;农村分散建设、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未能有效改善;新旧体制磨合产生的矛盾逐渐暴露,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等等。因此,随着依法治市力度的加大,顺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农村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要有全新的思路和对策,要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全面推进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以市场化、城市化为目标,对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行政架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农村基层新体制,开创顺德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大农村区域重组力度,加快城市化改造步伐 1、按照“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思想,坚决推进村的合并和“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2、对地域相连、规模过小、历史上曾经分合的村,原则上要进行合并重组,特别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必须进行合并。对有计划合并但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村,要本着“先合并,后解决”的原则,在村合并后,统筹协调解决各种遗留问题。 3、对市中心城区和各建制镇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以及位于城乡结合部、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市人均水平1/3的村,必须进行城市化改造,将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将原村民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将原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

农村深化改革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 见》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

浅谈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浅谈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举措。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推动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真心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群众路线农业农村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举措。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农业农村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关系的调整十分复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顺应群众期盼、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当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群众有更多新期待新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在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将群众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努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推动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一、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就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复杂的形势,安全隐患复杂多变,群众关注和期望不断走高,过去讲温饱、现在讲营养,过去讲数量、现在讲质量,过去讲高产、现在讲高质。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要求,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让群众吃上安心粮、放心菜,必须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在创新监管模式、探索科学监管和群众监管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监管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的群众路线。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用安全的农产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过上健康的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依靠群众,深入田间地头,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摸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方法。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形成强大的群防群控的监管合力。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三点建议

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三点建议 尹育文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呈现新的可喜局面,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即从土地承包环节的改革到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冲破传统经营制度的改革到建立现代经营制度的改革。为了搞好农村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实现由政策农业向制度农业的转变,必须打破“土地私有化”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两个禁锢的束缚,坚持“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农村改革两个禁锢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 最近,我们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就深化农村改革中的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问题在吉安进行了调研。看到了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农村改革呈现新的可喜局面。大好形势下,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实现由政策农业向制度农业的转变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这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即:我国的农村改革从土地承包环节的改革到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冲破传统经营制度的改革到建立现代经营制度的改革。 可以这样说,当前农村普遍出现的土地流转,其实质是土地产权、土地功能和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转变;家庭农场的出现和多元化、多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其实质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吉安市从年以来进行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试验,全面预示了农

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汇报 一、突出抓示范,三项示范创建引领发展 一是争创“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县”。改革工作启动以后,**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通过坚持实施“壮生态农业、强生态工业、兴生态旅游、建生态城镇”等系列举措,总体赢得了“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绿色GDP比重超过70%,农民人均生态经济收入占比超过60%,三次产业比由2015年的:39:调整为2015年末的∶39∶,绿色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是争创“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推进“互联网+**”行动,历时半年时间,已成功嫁接“遂昌模式”,创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和“**速度”,先后迎来张昌尔副书记等8批省市领导亲临考察指导和全国60多个代表团前来考察学1 习,成功举办全市电子商务现场推进会。截止5月底,我县电商由2015年底的161家增加到568家,网上创业人员由193人增加到982人,网络交易额由2050万元增加到今年头4个月的9860万元。 三是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今年4月,**作为全省之五、黄冈唯一县市,入选国家发改委等11部

委联合发文明确的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发文请示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省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以此为契机,以改革的思维全面梳理审视当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重新修改完善了《实施方案》,重新规划明确了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等四大建设任务及保障措施,确保到2020年把**建设成为示范区中的样板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率先区。 二、着力抓试点,四项试点工作率先突破 一是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抢抓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务实创新,推行的党代会党任制“六制”确保了“一个中心三个党组”高效协调运转,在全市率先启动的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开展的“委员与党代表面对面”专题调研活动和建立完善的“1+10”制度体系引起省市关注,成功举办全省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鄂东片调研座谈会,试点工作为全省全国推广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基层经2 验。 二是大别山试验区试点县。在试验区建设上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资源整合办法,主动从整合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三个方面入手,“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先后策划实施了九资河鸠鹚小镇、三里畈温泉小镇、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人民论坛: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哪 韩俊 2008年10月28日15: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过去30年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概括,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引方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农村改革30年来的宝贵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农村改革事先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先验的成功模式,也没有事先提出完整的改革理论设计和方案,完全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农民实践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创造和选择的产物。 第二,始终把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能够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在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党和政府十分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村民自治,促进财务和村务公开,实行群众民主监督,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而且使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 第三,始终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30年农村改革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始终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市场机制发育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的兴起,农民开始全面介入农产品的市场运作,而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只是农产品的被动生产者。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的运行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第四,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作为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30年来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千方百计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着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五,始终重视不断推动城乡关系合理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指导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改革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的最根本的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