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人民论坛: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哪

韩俊

2008年10月28日15: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过去30年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概括,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引方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农村改革30年来的宝贵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农村改革事先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先验的成功模式,也没有事先提出完整的改革理论设计和方案,完全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农民实践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创造和选择的产物。

第二,始终把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能够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在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党和政府十分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村民自治,促进财务和村务公开,实行群众民主监督,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而且使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

第三,始终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30年农村改革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始终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市场机制发育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的兴起,农民开始全面介入农产品的市场运作,而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只是农产品的被动生产者。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的运行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第四,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作为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30年来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千方百计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着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五,始终重视不断推动城乡关系合理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指导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改革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的最根本的经验。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三农”政策的核心问题。应当采取稳健的步骤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民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一是赋予农民长久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修改有关法律,明确农民土地承包权为一种长久性权利,使农民真正享有包括使用权、收益权等在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设计和颁发统一的农村土地使用权证书,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权利登记系统。二是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公平合理补偿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缩小强制性征地范围,对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确保征地补偿充分,征地过程公平、公开,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在内多种形式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分配。

第二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农村改革的一个“软肋”。客观地说,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农村仍然缺乏足够的金融资源,农户和农村企业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是,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允许新设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全方位地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是要为目前金融体系并没有覆盖的农村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三,大幅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公共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没有形成,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应以农民能够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优良品种、防疫体系、市场流通基础设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规模化饲养方式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沼气等中小型基础设施。二是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创造条件,实行免费的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在农村普及高中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乡镇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四是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障系统有机衔接。提高扶贫标准,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第四,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更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使长期流入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在社会权利、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是大势所趋。完成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要坚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关系农民工权益和市民化的几个关键问题上取得较大突破。一是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完善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二是抓住工资和劳动保护等突出问题,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农民工生产安全,享受工伤及职业病的待遇。三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计划生育的

服务管理;将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政府居民住房规划,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尽快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对农民工的覆盖程度。四是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获得合法的市民身份和权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一个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一个重点(精选多篇) 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此的《决定》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体制能更加的完善。 尊敬的党组织: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改革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等诸多纷扰与挑战。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回应人民关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基础稳固。

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XX县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文件精神,关于报送《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的通知,石农改组〔2020〕3号,我场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开展了总结,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高度重视,认真总结 XX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历时2年,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为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我县成立了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国土、规建、交通、水利、林业、群工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XX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并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 、改革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林场布局整合优化到位。 在稳定原XX县王岗坪森林经营所林权面积的基础上,将县林业局持证、分布在各乡镇的零星国有林由XX县国有林场代为经营管理,其经营范围为王岗坪林区、黄草山林区、白水河林区、混合山林区等,整合调整后的XX县国有林场权属清楚、四至分明,经营管理面积94.078 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88.7759万亩,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80.2019万亩,商品林及未区划界定面积13.8766万亩。 2、林场属性界定到位。

XX县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县编委以《关于调整县王岗森林经营所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确定XX县国有林场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3、编制岗位核定到位。 根据XX县国有林场区域特点、管护难度、原有编制、现有人员等因素,县编委以《关于调整县王岗森林经营所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核定XX县国有林场事业编制15名。按照核定的事业编制,县人社局以《关于核准XX县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的复函》核准XX县国有林场管理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6个,工勤技能岗位6个。 4、人员安置到位。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XX县国有林场28名职工,符合政策纳入国有林场事业编制人员8人;通过国有林场购买服务参照事业管理人员2人;解除劳动关系国有林场给予经济补偿10人,安排到天保工程从事森林管护工作;退休人员8人采取退休金不足由财政补差方式解决,全面妥善安置了职工。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国有林场性质、职工身份和安置渠道,将全部国有林场职工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职工社会保险全覆盖。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政策。 6、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实行场长负责制,落实目标考核责任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 干意见 【法规类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803 【发布部门】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1.28 【实施日期】2014.01.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4年1月28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1、当前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阶段。35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分工分业深化,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资产资源不活,农民财产权利缺失,拓展财产性收入来源、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要求日益迫切;农户分层分化加快,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

会治理刻不容缓;农业农村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集中力量打好“四大攻坚战”,实现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河北,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河北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3、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目标,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4、基本原则:

2020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方案工作报告

2020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方案工作报告《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聚焦的5大农村改革领域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摆在首位,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更是被放在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位。 该方案旨在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看来,《方案》重在部署农村的综合改革,而土地制度影响深远,财政补贴、价格支持等政策,短期可能会有变化,但一旦定下来,就会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同时,农村土地制度也是农业经营体制、农业支持政策等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告诉早报记者,xx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改革上,发了很多改革意见和方案,后面还会有意见方案出台,此次方案是起综合性指导作用的。 叶兴庆强调,农村单项改革很有必要,但农村改革一些共性问题,共同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需予以明确。 完善宅基地制度 张元红表示,相比此前的一些文件,《方案》在两方面提得更明确: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界定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产权主体。二是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以及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 《方案》指出,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落实“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明确界定农民

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将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三块地”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土地征收如何推进?哪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宅基地怎样流转?《方案》也明确了方向。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三块地”改革试点 明年结束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准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各领域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一、经济体制改革领域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级行政审批局组建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组建市行政审批局的改革方案》等“1+5”系列文件,市级行政审批局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落实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工作,停止审批上级明确取消的77项市、县审批项目,下放92项审批事项到县区,下放60多项经济社会管理事权到城区,委托或授权国家级开发区实施245项市级审批事项,将8大类89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交由五象新区行使。全市4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权的市直部门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553项审批事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部门和事项进驻应进必进率达100%。削减市本级权限设立的审批事项,除保留“户外广告设置许可”1项以外,其他65项全部取消或调整监管方式,红头文件设立的审批事项均全部取消。市本级46个承担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单位全部向社

会公开审批事项清单。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的办法,构建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诚信和奖惩体系。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研究制定《**市重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实行“重大项目代办制”,探索开展市代办机构对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实行免费代办。实行“先照后证”改革,改变企业登记与前置审批相互渗透的登记模式,加快推进“先照后证”后续监管工作,按部门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组织落实。制定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工作方案》,年底前在市、县区全面实施。积极探索“一照一码”,**县率先在全区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试点改革并取得成效。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启动并推进房产业开发总公司等12户企事业单位改革,已批复同意**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等5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实施改制。继续推进五县一城区新华书店改制工作。积极参与“央企**行”活动,多渠道进行项目推介,吸引央企、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公资本参与国有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南方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推进广发重工、五菱桂花、保安公司引资重组,推动南南铝加工、新华书店国有股转让工作。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进行上市辅导,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并上市。制定加强监管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试点在轨道交通集团和农工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继续深化改革,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也逐步暴露出若干深层次的问题。十八大为未来中国设定了一条理想的道路:既要保持经济发展,又要维护公平正义。 要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遏制官员的腐败和特权,就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质性地推进民主法治。中共十八大报告努力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平衡和协调。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文化的发展特性所决定的。 关键字:改革经济民主文化 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十八大决策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这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共识。如何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快更好地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并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邓小平开辟的改革道路,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超过9%,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指日可待。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领域也逐步暴露出若干深层次的问题。由收入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生态恶化。十八大政治报告正式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科学发展观依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但它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上更加突出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它强调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敬爱的党支部: 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动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推动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XX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经过调研论证,认识到只有规模化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才能实现稳产高产,才能稳定提高效益。确立了以农发资金为杠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口,最终目标是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5年来,示范区已发展到44个,耕地面积15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20多亿元,带动各种投入资金共计220多亿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当前这个特殊的农村发展历史阶段,政府、农民、企业任何单一主体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安徽省农发局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支撑、农民参与”的统筹推进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安徽坚持的底

线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同时,政府还鼓励引导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现代农业“谁来干”的问题。目前,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流转土地50多万亩,主要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培育重点是家庭农场。为更好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体系、规模化农业经营体系、科技化农业支撑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和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 围绕示范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发挥农业企业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推进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如芜湖大浦示范区,引进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优质米、食用菌、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特色生产基地、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了“研发-试种-规模化经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44个示范区已引进和培育357家企业、106个专业合作社,他们已成为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着力推进“四合”。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前提,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组织等,采取“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分散

当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单一的改革难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长期固化了的藩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冲出改革深水区,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改革,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紧迫性: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强调要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主? 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体制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中央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oc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时政新闻新华社2014-01-19 15: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华社19日受权发布文件全文。意见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央一号文件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文件确定,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董峻、林晖 【深化农村改革不搞“一刀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董峻、林晖 【中央一号文件: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三个导向”】文件提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一号文件”历年回顾: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

一号文件”。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0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1 中药房煎药室工作制度

农村深化改革方案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要从总体上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提出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重要路径,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特制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赋予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其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各种私人和股份制经济、供销合作社经济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等国有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4137632.html,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解析 作者:齐卫平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04期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句话”作为整体的统一性表现在: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指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动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做到总目标“两句话”相统一,应注重把制度科学化与治理现代化紧密相结合;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紧密相结合;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结合;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相结合。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5)04-0017-06 [收稿日期]2015-05-16 [作者简介]齐卫平(1953—),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01)的阶段性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谋划全面深化 改革,提出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讲话中,反复强调不能把这个总目标的两句话割裂起来,必须完整地加以理解。这一精神十分重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紧密关系的实现,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本文拟围绕这个总目标的两句话进行一些解读,以期加深理解,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什么要讲“两句话”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时35年,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将国家建设带到一个新的境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将历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继往开来的标志性话语。这两句话之所以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总目标讲“两句话”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不断深入的推进过程,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全面”和“深化”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从全面的角度看,以往的改革虽然也讲全面,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侧重从局部改革做起,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性和关联性的矛盾还不突出。从深化的角度看,先期改革的启动一般走的是先易后难的路径,深层次的问题往往放到后面去解决。当今中国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头,新的部署势在必然。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5篇)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5篇) (篇一)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对照《**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工作要点和任务分工》《关于**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补充通知》等文件要求,**县司法局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评机制、修改《**县司法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定的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制定出台《**县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效履行政法机关职责使命。 今年以来,**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强基础、抓规范、办实事、求创新、带队伍”的工作主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转作风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创新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夯基础、强素质、提服务,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健全管理机制,解决好“稳定”问题。完善了《**县司法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当前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着力从“五个强化”(抓好领导班子、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干部培训、狠抓作风建设)入手,全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完善培训机制,解决好“提高”的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

育学习活动,加强对基层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干警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司法队伍的崭新形象。同时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定期轮岗锻炼,使基层司法行政干部接受多岗位的锻炼和历练,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质。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三是创新选拔机制,解决好“选准”的问题。以解决司法所长副科级职数为契机,对全局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全方面的考核,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措施,优化人员配置,选好配强县级司法局中层干部和基层司法所长,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四是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风气”的问题。作风建设紧盯日常。针对基层司法所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结合“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问题根源,探索解决办法,以铁的手腕抓整治。在机关设置党风廉政承诺墙、党务政务公开栏、党员评星定级争先进公开栏,公开干部责任、工作任务、存在问题,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干部“懒”“散”“混”“乱”“绕”、“拖”、“卡”的问题,建立周预安、周销号制度,与干部的月度绩效考核奖金紧密挂钩,每月一考核,一公示,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今年以来,已对查处的2名不作为干部进行通报和经济处罚,对3名不作为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解聘,对1名长期不上班的司法助理员依法辞退,在全局形成倒逼态势。 (二)巩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果,建立完善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执法司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评机制,完善法官、检察官员额动态管理机制和职业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司法机关聘任制书记员管理办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直接构成并影响国民经济重要指标的其中之一。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远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承包制是继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之后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三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成功的一步。稳定以农户为基础的土地承包关系是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解决农村所有矛盾和问题的前提。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人地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加快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上。真正地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农民,激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而其关键是稳定以农户为基础的土地承包关系。只有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才有意义,购买、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才有积极性,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才有可能。只有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那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才愿意把不便自己经营的土地转让出去,那些擅长经营农业的大户才能放心地接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应当说,我国人地矛盾还将会长期存在,但只有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用改革发展的眼光,才能逐步地得到解决。 同时,只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觉利用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显著差别,即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还包括从事副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进城或就地务工经商办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必然要积累属于自己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发展自营经济,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就会逐渐形成起来。一旦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使农产品不断地丰富起来,当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就会利用自己的经营性资产,积极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才会成为可能。如果说我国农村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源地,那么家庭承包经营则是发育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引擎。 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人们都把家庭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合称为中国农民的两项“伟大创造”。它们不仅使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而且对中国的全面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解决了农村中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并因

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谈谈我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hriyang 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该内容作了初步的了解,有了一定的体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5年的不断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活富裕起来了,知识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朝着小康社会发展了。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要解决这些难题,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

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再者,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

水务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水务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一、20**年工作总结 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市 委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提高认识,健全领导机构。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所有 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 县水利改革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二)围绕工作重点,有序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1、20**年县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深化农村改革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水利改革主要任务是: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 运行管理维护机制试点工作。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业务股室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 了全市关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做好小型农田水 利设施的摸底调查。为有序推进我县水利改革,一是制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项目申报管理规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管理细则》、《小型农田水利工 程质量管理细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检查验收暂行办法》、《小型农田 水利工程管护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运行。 二是不断完善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制定了《县集镇集中供水工作考核办法》,代拟了《县贯彻落实省村镇供水条例的实施意见》。 2、积极发展农业用水合作组织,共组建9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全面调动群众参 与水利设施管护积极性。 3、按照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在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服务队,共有兼职人员120人。 4、每项水利工程均按照信息公开原则,在政务外网予以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5、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 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 群众集资投劳的过时办法。 6、全面推进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上级简政放权的承接工作,做好“接、管”工作,做好减少和整合水利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 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7、着力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事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生态环境 有效保护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落实“三条红线”,提升全县水资源宏观管理 水平。出台了《加强水利综合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努力推进用水总量、用水 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县建设快速推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