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成功率明显提高。术前仔分析患者室早心电图形态,将能够指导我们导管迅速、准确到位,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从而减少X线曝光及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术前心电图的分析尤为重要。

临床特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起源位置分别为: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二尖瓣或三尖瓣环、心室乳头肌、心外膜Summit(可通过GCV或AIV途径消融)以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1、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III、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

进一步细分可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起源。游离壁部起源: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起源点接近肺动脉瓣和偏向游离壁时移行慢,通常在V4导联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起源点离肺动脉瓣远和在间隔部时移行早,在V3导联之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见图1及图2)。

图1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图2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另外,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及Ⅱ导联QRS波的振幅来进行鉴别(见图3,图4,图5)

图3 RVOT示意图

图5 RVOT不同位置起源的室早QRS振幅分布(一)

图6 RVOT不同位置起源的室早QRS振幅分布(二)

另外,肺动脉瓣上起源室早的下壁导联R波振幅较RVOT更高,R(Ⅱ Ⅲ aVF)≥7.0mv,而RVOT起源的往往≤7.0mv。

2、左室流出道(L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L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与起源于RVOT的室早相比,LVOT起源室早在胸导联移行较早,V1导联多呈rS甚至是RS型。

2.1 左冠窦起源的室早:

除下壁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外,左冠窦起源的室早通常胸前导联移行在V1或V1,V2之间,I导联为rs(rRII,QSaVL>QSaVR。其有效消融区通常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前下方的左冠窦内。

2.2 右冠窦起源的室早:

同左冠窦起源的室早相比,右冠窦起源的室早移行较晚,通常移行在V2,V3导联。其II、III、aVF也是直立呈单向R型,且RII>RIII,QSaVR>QSaVL,但I导联多呈直立的R型。

2.3 左右冠窦之间交界处起源的室早:

此类型早搏为LVOT起源室早最多见类型,此处的室早,V1导联为QS型,下降支处可见顿挫波(切迹),V1-V3导联至少有一个呈qrS型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我们的数据显示,如果胸前导联移行早,提示为左侧起源,而I导联R波直立,呈R或Rs型,这种左右起源矛盾时提示室早起源点位于左、右窦之间。靶点在窦律时可见晚电位。

图7 LCC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及移行导联

表1 LVOT不同位置起源室早V1导联QRS波时限

3、 LVOT及RVOT起源室早的鉴别

LVOT及RVOT紧紧比邻(见图8)同为流出道起源室早,LVOT 起

源室早较RVOT起源室早在胸导联移行要早。欧阳非凡教授研究认为,V1及V2导联R波时限指数≥50%以及R/S波幅指数≥50%强烈提示LVOT起源。另外,如果V3导联室早移行晚于窦律,考虑为RVOT起源。早于窦律者,V2移行率<0.6考虑RVOT起源,V2移行率≥0.6者考虑LVOT起源(见图9)。LVOT及RVOT起源室早见图10。

图8 RVOT及LVOT的解剖关系

图9 V2移行率区分LVOT及RVOT起源室早

图10 LVOT及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4、左心室Summit起源室早心电图特点

心外膜summit为位于左室上部、由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包绕的区域,由McAlpine于1974年首次提出。由于该区域位于左室,比邻GCV尾部和AIV起始部,在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LVOT)和RVOT交汇处,因胚胎时期的发育或应力作用,为心律失常潜在发生部位。可通过GCV或AIV途径消融成功。

心电图特点:该处起源的室早在胸前移形较早(V1或V2),V6导联无S波,胸前导联R波可见顿挫波,V1导联可有假性⊿波,I导联呈Rs或rS(图11)。GCV室早部位可经冠状静脉窦途径进行标测,但会有阻抗过高无法消融,通过使用56孔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预冲水后

可降低阻抗,消融成功。另外,此处室早起源位置毗邻冠状动脉,消融前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与冠状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免损伤冠状动脉。(图12)

图11 心外膜起源临近GCV室早心电图

图12 GCV室早消融靶点X线影像

5、三尖瓣环起源室早

TA是右心系统室早常见起源部位,根据室早起源具体位置及TA 解剖特点,通常将TA分为间隔部和游离壁部(图13),其中游离壁部又可进一步分为外侧部和中部(中部包括上、下两部分);而从前

后方向划分,TA又可分为前、中、后部分。TA室早中,74%起源于间隔部(53%起源于前间隔、13%起源于中间隔、8%起源于后间隔),26%起源于游离壁(18%起源于外侧部、8%起源于中部);根据前后方向分区结果,则61%起源于前部,15%起源于中部,24%起源于后部。1、Ⅰ导联QRS波均为正向(R或r型),V5及V6导联均为正向;2、aVL导联振幅偏低,QRS波多为正向,少数有负向起始波;

3、三尖瓣环游离壁室早QRS波宽度大于间隔部室早;

4、游离壁起源室早肢体导联QRS多可见“切迹”;

5、V1导联显示游离壁起源多为rS型,间隔部多为QS型;

6、游离壁起源室早胸前导联QRS波移行多在V3以后,而50%的间隔部室早移行于V3导联。

7、游离壁室早QRS波时限长于TA间隔部室早(167±21ms vs. 143±16ms),且前者QRS波后部切迹的出现率高于后者(78% vs. 11%)。

图13 三尖瓣环起源室早的位置分布

6、二尖瓣环起源室早

根据解剖特点主要将MA分为位于左室游离壁侧的前外MA (anterolateral MA,AL-MA)、后MA(posterior MA,Pos-MA)及间隔侧的后间隔MA(posteroseptal MA, PS-MA)。AL-MA靠近

右室流出道、左冠窦附近的左室心外膜和左室流出道瓣膜下区域,是心律失常潜在发生部位,因此MA室早中多数起源于AL-MA。有报道MA室早中11%起源于Pos-MA,58%起源于AL-MA,38%起源于PS-MA。

由于MA位于左室后部,此处心肌远离胸前导联,故室早发生时除极方向常朝向各个胸前导联而致移行导联偏早。MA室早与左侧旁道预激综合征相近之处,MA室早的共同特点为常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胸前移行导联≤V2导联,且V6导联存在S波,接近心外膜的MA室早QRS起始有类δ波样表现(假δ波), MA三个部位由于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初始除极方向不同,致使各部位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AL-MA室早QRS波下壁导联常为正向,I、aVL导联负向,而起源于Pos-MA或PS-MA的室早下壁导联为负向,I、aVL导联正向。Pos-MA室早I导联常表现为Rs型,V1导联R形,而PS-MA室早I 导联为单相R波,无s波,V1导联却为负向(为qR、qr、rS、rs或QS型),且PS-MA室早的QIII/QII大于Pos-MA室早(2.3±0.6 vs.

1.5±0.3)。另外,除QRS波极性差异外,起源于AL-MA或Pos-MA 室早的QRS波时限长于PS-MA室早(164±14ms vs. 131±9ms),且AL-MA和Pos-MA室早QRS波群后部常存在切迹(图14)。因此,下壁导联和I、aVL导联的QRS波极性及QRS波是否存在切迹对于判断MA室早的具体起源部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AL-MA室早起源于主动脉瓣下临近MA前中部位时,室间隔和右室除极早于瓣环游离壁,从而导致A L-MA室早下壁导联QRS波无切迹、V6导联无S 波。Tada等总结了判断MA室早具体定位的方法(图1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60%和99.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则分别达95%和96%。

图14 A、B、C分别为起源于AL-MA、Pos-MA和PS-MA室早的体表心电图表现,箭头指向为下壁导联QRS偏后部切迹。

图15 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点判断MA室早精确起源部位的步骤图

7、乳头肌起源室早

7.1、左侧乳头肌心电图特征

左室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向量特点与左室分支起源心律失常类似,但在形态以及时限则有区别。有研究分析122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例资料,其中9例起源于左室前或后乳头肌,与左前或左后分支起源的特发性室速的对照组相比,QRS波时限显著延长(150±15 mS VS 127±11 mS),在心电图特征上,乳头肌起源者胸前导联多无rsR 形态,肢体导联多无Q波(而分支型室速均有此特征)。前乳头肌起源者胸前导联通常R/S≤1,后组乳头肌起源者QRS波宽度常>160 ms 。左室后乳头肌和左室前乳头肌起源室早/室速存在以下特点(图16):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QRS波宽度明显比特发性分支型室速QRS波宽(150±15ms vs 127±11ms,p=0.001)。(2)所有特发性分支型室速患者的V1导联呈rsR’形态;而乳头肌起源者V1导联形态为单向R波或qR形态。(3)所有特发性分支型室速患者呈RBBB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阻滞形态,包括I或aVL导联,或III、II和aVF导联明显的Q波;后间隔乳头肌起源者呈RBBB合并电轴上偏,而前侧壁乳头肌起源者电轴下偏。

7.2 右室乳头肌起源心电图特征:

Crawford等分析169例行射频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结果发现8例共有15种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右室乳头肌,其心电图特点为:乳头肌起源者QRS波时限明显大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源组(163±21 ms VS 141±22 ms),后、前乳头肌较间隔乳头肌起源者常有电轴上偏和较晚的胸导联移行(>V4导联),而后者常电轴下偏和较早的胸导联移行(≤V4导联)。

由于乳头肌本身解剖多变且结构复杂,即使同一乳头肌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心电图表现也可能多种形态,甚至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心电图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图16 左室乳头肌室早心电图特点

8、主动脉窦–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 AMC)起源

室早

AMC是指由左冠窦、无冠窦和二尖瓣前叶围成的三角纤维区域,

由室间隔和前壁包绕。AMC处的细胞组织学及电生理特性与房室结区域细胞相似,是公认的潜在致心律失常区域。

AMC室早表现为V1导联呈qR型,V6导联呈R型,Ⅰ导联呈R 或Rs型。由于左纤维三角区域的初始除极向量向左,因此V1导联呈qR型,为其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但根据三角的具体位置及范围,室早有时可能并不出现此特征,而是胸前导联QRS波群主波呈一致正向的RBBB型且V6导联无S波。Yamada等发现,50%的AMC室早的V1导联呈qR型;V5或V6导联有S波,而这两个导联均无S波,倾向于室早起源于LCC或GCV/AIV。有学者发现,AMC室早除上述表现外,还具有QRS波时间较短、下壁导联(以Ⅱ导联显著)出现高R波的特点。如上所述,既往对AMC室早心电图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

相同,而Chen等通过将AMC分为前部和中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差异。他们发现起源于AMC前部者,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胸前移行导联≤V2导联;而起源于AMC中部者,QRS波群则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室早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能为我们临床进行室早消融时提供参考,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减少X线曝光。但在临床室早心电图定位时,我们尚需要考虑患者心脏转位情况等相关影响因素,还要结合手术中QRS波的变化,做到“精准定位,一枪成功”!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心电学】李绍龙: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成功率明显提高。术前仔分析患者室早心电图形态,将能够指导我们导管迅速、准确到位,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从而减少X线曝光及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术前心电图的分析尤为重要。 临床特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起源位置分别为: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二尖瓣或三尖瓣环、心室乳头肌、心外膜Summit(可通过GCV或AIV途径消融)以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连接处(AMC)。 1、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占所有流出道起源的70%左右,体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III、aVF导联)QRS波呈高大直立的R形。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一般移行在V3导联或以后。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时,提示起源点偏前,反之则偏后。 进一步细分可分为游离壁和间隔部起源。游离壁部起源: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起源点接近肺动脉瓣和偏向游离壁时移行慢,通常在V4导联或以后,并且部分患者下壁导联QRS波存在顿挫。起源点离肺动脉瓣远和在间隔部时移行早,在V3导联之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源的室早aVL导联QS振幅≥ aVR导联,下壁导联通常没有顿挫,移行略早,通常在V3或V3、V4之间(见图1及图2)。

图1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图2 RVOT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点 另外,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及Ⅱ导联QRS波的振幅来进行鉴别(见图3,图4,图5)

心电图小知识

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动态心电图 做动态心电图时可自由任意活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做此项检查是在胸前部粘贴多个电极片,电极片越多则记录得越全面,一般在10个以下。从各个电极片上要连接导线到一个记录盒。这个盒子上有背带,连接好后斜肩挎上,就可回家了。如果医生的操作正确,盒子与导线及电极的连接应该是牢固、不会脱落的。不影响活动,只是动时要小心不要损坏。医生会发给你一个记录本,让你把这24小时的情况记录下来,详细点为好。如,何时上楼、何时上厕所、何时吃饭,什么时间有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不适感觉。做这么长时间的检查,主要是为了捕捉有症状时的心电图改变,也能整体分析一天中心率等变化的规律等。一旦在这一天中某一时间内有症状,第二天医生把全天记录的心电图传入电脑后,只需在电脑上输入时间,立即就会调出那个时间的心电图,即可作出准确的判断(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虽有症状而没什么问题等)。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像某些人那样,自从带了记录盒回家就不敢活动了。否则该有的异常都会不再出现。做检查是要发现异常。如果胸闷、胸痛等的出现是与活动有关,可有意去适量活动一下,以便记录到异常。只有这时才需要人陪护,以防发生意外。 ●心电图的检查意义 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对血钾不正常变化有快速直视的临床参考意义)、心衰等病症检查,可用于床边24小时监视病人心脏功能。 ●产生原理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心电图代表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以一个个心肌细胞的电激动为基础,心肌激动时细胞内发生电传变化。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保持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这称为极化状态。若以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可录得一个负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离子的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投稿)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陈亚东1庞京2 罗军1单兆亮3 (1.总参警卫局保健处,北京100017;2. 100125 北京,北京军区老干部服务处;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853) 摘要目的对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上的差异。方法151例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1例,年龄10~81岁(44.2±14.9)岁。结果RVOT起源于游离壁的38例、间隔86例,LVOT27例。RVOT起源于前部50例、中部47例、后部27例。游离壁较间隔有更多肢导的切迹,间隔较游离壁、前部较下部I导联主波向下的比例更高。间隔中、后部起源的RVOT心电图形态最接近LVOT。结论本研究观察了RVOT不同起源部位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可为RFCA手术定位消融提供帮助。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 Th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origins of the idiopathic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 We studied 151patients [80males and 71females; mean age (44.2±19.4)years]with idiopathic outflow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in the past 13 years. All of them underwent catheter mapping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esults Among the 124 RVOT, there are 38 cases arose from the free wall, 86 from the septum and 50 from anterior, 47 from intermediate, 27 from posterior. There are more notches in the ROVT arose from the free wall than the septum. In lead I, the greater the R-wave amplitude, the more it suggests a posterior septal site. The ECG morphology of the RVOT from the intermediate and posterior in septum is closest to the LOVT.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VT from different origins that may be useful to facilitate catheter positioning fo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Keywords: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atheter ablation;Electrocardiogram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 A)多发生在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中,占室性心律失常的10%左右,愈后良好[1]。其中大部分心律失常起源于心

心电图机导联位置123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12导联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五个颜色分别在身上的哪几个部位 黑白棕红绿 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不要紧的,例如RA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如果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效果是最好的: 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红线(LL):左下腹; 绿线(RL):右下腹; 棕线(C):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 C2与C4两点连线之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 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这六种指的是测六个位置的胸电极,即在测量时贴电极时,贴V或C胸电极时,只贴c1-c6其中之一。

2021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和心电图定位(全文)

2021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和心电图定位(全文)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VAs)主要包括室性早搏(PVCs)和室性心动过速(VT),通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SHD)患者。然而,也有大约10%发生在结构正常的心脏,其机制与心肌瘢痕无关,大多认为是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也有部分存在折返机制(分支型VT),被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IVAs可起源于心室的任何部位,多见于心室流出道,其中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可占所有室早的80%以上,是临床上最常见的VAs之一[1]。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血管造影或心脏MRI有助于明确IVAs的诊断与解剖定位。IVAs基本上均为良性,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当长期频繁发作时,亦可导致左室功能障碍,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甚至少数患者可发生猝死。研究表明,右室流出道室早或单形性室速可能是触发某些恶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速或室颤)的因素之一[2]。与药物治疗相比,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可根治IVAs,其成功率高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目前已被推荐为IVAs的一线治疗手段。而射频消融的成功率与IVAs定位的准确率密切相关,由于IVAs常起源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图1),基于不同的解剖背景可显示出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因此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无创检查之一,被广泛用于术前对IVAs进行初步定位,从而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消融策略,并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图1 IVAs的起源部位[5]。 注:RV:右心室;LV:左心室;Outflow tract region:流出道区域;Supravalvular:瓣上;Endocardial:心内膜;Epicardial:心外膜;PA:肺动脉;Aorta:主动脉;RVOT:右室流出道;LVOT:左室流出道;AMC: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部;LV summit:左室summit区;GCV:心大静脉;AIVV:前室间静脉;Annuli:瓣环;TA:三尖瓣环;Peri-Hisian:希氏束旁;MA:二尖瓣环;Fascicles:束支;LPF:左后分支;LAF:左前分支;Upper septum:高位间隔支;Intracavital:心腔内部;PAM:乳头肌;Moderator band:调节束;PPAM:后内侧乳头肌;APAM:前外侧乳头肌;Epicardium:心外膜;Crux:后十 字交叉;MCV:心中静脉。 一、流出道区域(Outflow tract region)起源

心电图考试重点总结

心电图(ECG): 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心动周期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具有强度及方向的电位幅度 心电综合向量:由体表采集的心电变化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综合的结果 心脏综合电位强度: 心肌细胞数量; 电极位置与心肌细胞距离; 电极方位与心电向量角度 窦房结: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起源,位于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入口处、界嵴上方的心外膜下1厘米,呈扁椭圆形。 结间束:结间束是心房内联系窦房结与房室结的特殊传导纤维。结间束分为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房室结:房室结是心房与心室之间激动传导的连接部。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及其导联系统 心电图是心脏的电量变化,通过人体导电组织和体液,在身体表面的反映。 心电图是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的心脏电活动的表现。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标准导联:I、II、III 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胸壁导联:V1~V6、V7~V9 及V3R~V8R 心电图的形成及正常心电图 P波: ?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正常人P波时间小于0.12s ?波幅肢导联不超过0.25mV ,胸导联不超过0.2mV ?波形小而圆钝 ?I、II、aVF-绝大多数直立;aVR-倒置;aVL-有时直立,有时倒置; V1、V2-可能直立,可能双向;其它胸导联-小而直立 P-R间期: ?12导联中最先P波开始至下一组最先出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 ?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介于0.12~0.20s QRS波: ?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而后高尖向上的波是R波,最后向下的波是S 波。 ?振幅较小用小写,如q、r、s;幅度较大用大写,如Q、R、S ?QRS波历时0.06~0.12s。 ?aVR导联的QRS波几乎完全是向下的,如QS、rS、rSr’型,RaVr一般不超过0.5mV ?V1、V2多呈rS型,RV1一般不超过1.0mV,R/S<1。 ?V5、V6可呈qR、qRs、Rs或R型,R波振幅不超过2.5mV,R/S>1。 ?V3、V4呈过渡 ?aVL、aVF变化大 ?I、II、III导联在没有电轴偏移状态下一般主波向上

心电图机导联位置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12导联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五个颜色分别在身上的哪几个部位 黑白棕红绿 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不要紧的,例如RA 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如果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效果是最好的: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红线(LL):左下腹; 绿线(RL):右下腹; 棕线(C):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 C2与C4两点连线之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 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这六种指的是测六个位置的胸电极,即在测量时贴电极时,贴V或C胸电极时,只贴c1-c6其中之一。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王平蓝;潘关凤;谭建平;徐翠杏;杨小娟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术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前后比较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结果:X光摄片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处于第5~7胸椎之间的有97例,处于第3~4胸椎有3例,处于第8~10胸椎的有4例,有P波出现但幅度与导管深浅变化不明显的2例,无特异性P波显示的2例,但胸片显示其导管尖端在位(假阴性).一次置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为89.8%,PICC置管耗时平均为(20.5±4.2) min.97例位于第5~7胸椎之间的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特异性P波,其中P波增高的波幅≤R波波幅的50%有37例,P波为R波波幅的50%~80%有60例.经计算,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97.9%.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19(027)003 【总页数】4页(P355-358) 【关键词】PICC尖端定位;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作者】王平蓝;潘关凤;谭建平;徐翠杏;杨小娟

【作者单位】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高 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理想的静脉通道。目前国内主要是根据患儿体表测量对置管长度进行预测,并在置管后行胸部X 线片以确定导管位置,若导管尖端位置不 准确,必须重新进行位置调整,以尽可能达到最佳使用状态,不仅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增加患者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且需重新摄X线片, 增加X 线辐射对患儿的危害。近年来,国内外将心电监护仪应用于成人PICC 尖端位置的判定,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的优势,但运用于新生儿领域的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 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108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具有PICC 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 例,其 中女48 例,男60 例,胎龄 28~42 周,平均(35.3±6.5)周,出生体重 1 422~3 350 g,平均(2 550.5±642.5) g,日龄 1~12 d,平均(9.5±2.2) d,所患疾病:早产儿 88 例,新生儿重度窒息7 例,吸入性肺炎4 例,呼吸窘迫综 合征4 例,新生儿败血症3 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 例;穿刺部位:肘正

【心电学】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电学】干扰性房室脱节 当窦房结兴奋性减低或异位节律点兴奋性稍高时,心脏内同时形成了两个节律点的活动,且两个节律点的频率相近,异位节律点的频率则略高于窦房结,而控制心室活动。当窦房结下传的激动(P波)达房室结(或心室)时,该处正处于前一个兴奋后的不应期,因此激动被干扰而不能下传,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的结果使窦房结的激动只能支配心房形成P波,而房室交界部(或心室)的激动支配心室形成QRS波,使心房与心室活动彼此分离,这种现象称为脱节(或分离)。但这并不是发生了房室传导阻滞,若窦性激动下传恰逢房室交界部(或心室)的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则激动仍可以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活动,这种现象称为心室被夺获,简称心室夺获。由干扰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变化,常与传导阻滞相似,但干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巧合的结果,应与真正的传导阻滞区别开来。 1. 发生机制 有两种基本心律的变化异常可导致房室分离,即激动的起源异常和激动的传导异常。 1.1激动起源异常导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 1.1.1激动延迟出现所导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激动延迟出现可导致干扰性房室分离。例如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由于窦性周期的拉长和窦房结对低位起搏点频率抑制作用的解除,低位起搏点将被动地按其固有周期发生一次或多次激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此时延迟出现的窦性激动可能与逸搏性激动同时出现,从而使这两个激动相遇,彼此干扰对方而导致干扰分离。 房室干扰可能仅发生1个或2个,有时也可持续3个或3个以上而导致一个时段的分离。但是这种房室分离很少会维持一段长的时问,因为这种窦性心动过缓通常会合并窦性心律不齐,当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低位起搏点的频率时,窦性心律将重新控制心脏的活动。 应该指出,先有窦性心动过缓才会导致窦性心律与逸搏的干扰,

OPPO Watch ECG版体验: 看到心电检测结果,我决定不再熬夜

OPPO Watch ECG版体验:看到心电检测结果,我决定不再熬夜 作者: 来源:《电脑报》2020年第40期 在过去一年里,OPPO在IoT领域持续深入布局,面向运动健康领域,发布了智能手表OPPO Watch、智能手环OPPO Band,以及随之推出的HeyTap健康APP。现在,OPPO Watch ECG版智能手表也来了。 首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它是目前为止最好看的国产智能手表,除了运动健康需求之外,智能手表要让我愿意每天佩戴它,还是要先好看才行,符合我的审美。这一点,OPPO做得相当成功。 智能手表外观一直分为方派和圆派,最著名的方形手表代表就是Apple Watch了,而安卓阵营这边圆形手表明显更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圆形手表外观可以做出更多变化,比如华为爱用的指南针刻度。 而方形手表,就很难在外围做什么装饰了,最多像苹果一样给金属表体换点颜色。因此OPPO为方形手表引入3D双曲面屏,既是差异化设计,也可以说是为了打动那些对颜值有追求的人。

只不过,在手表上做双曲面屏面临着良品率低的问题。受限于手表本身较小的体积,玻璃盖板只能做成很小一片,这就需要对原本的热弯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良,人力和时间成本都更高,OPPO也是经过漫长的产能爬坡和工艺改进,才达到量产的需要。

双曲面屏也对手表的防水提出了更高挑战,而OPPO Watch ECG版还是达到了5ATM,也就是能拿去游泳的50米防水等级,这些我们日常使用或许不太在意的地方,背后都是需要极下功夫的。 同樣的例子还有它表带“一键快拆”的设计,按下背面锁扣再轻轻向外一拉,表带就弹出来了,安装时对准卡扣按下,一声清脆的咔哒声,表带严丝合缝地和表体合二为一,换表带变得非常方便。同时,配套的氟橡胶表带与手腕的贴合弧度也刚刚好。 从佩戴感来说,除了46mm表盘对我来说有些偏大之外,双曲面屏对整体颜值的提升效果的确很好,平时佩戴的装饰性也是很强的。 其实以上这些我们在今年3月OPPO Watch最初推出时就已有体会,而此次的这款OPPO Watch ECG版则是在精钢版基础上增加了ECG心电传感器而来。 相比我们之前体验的普通46mm版本,它的屏幕四周的表壳从铝合金升级到了316L不锈钢,并且用上了陶瓷+蓝宝石透镜底壳,我还注意到ECG版和精钢版官方定价都是相同的2499元,可以看得出,OPPO这次升级还是很有诚意的。 除了精钢版本身的外观升级之外,OPPO Watch ECG版的真正核心当然还是其ECG心电检测,这个功能在智能手表上并不是首次出现,Apple Watch Series 4便加入了对该功能的支持,去年的AMAZFIT智能手表2也以该功能为卖点,不过,OPPO Watch ECG版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智能手表。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 《诊断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发展规律、机制及建立诊断的思维程序,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疾病。诊断学的内容,包括收集临床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对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结果的评价、分析和推理,是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诊断学》与其他医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内容是建立在医学基础课的基础上的,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体地结合并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实习、临床技能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对指定教材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解,结合CAI课件、VCD、录象、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教学外,大量的实践课是在技能训练室和病房中进行,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占80%)与实验考试(占20%)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实验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课程总学时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诊断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症状、问诊、理学检查等40学时(理论30,实习10),心电图20学时(理论12,实习8),内镜4学时(理论2,实习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熟悉问诊的内容。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了解发热的机理。 二、水肿 掌握水肿的病因。熟悉水肿发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了解水肿的发生机理。 三、呼吸困难 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熟悉呼吸困难的病因。了解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四、呕血 掌握呕血的原因。熟悉呕血的临床表现。了解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观察

新生儿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观察 张莎;朱玉欣;刘鹏元;赵琳;赵莉 【摘要】目的回顾总结127例新生儿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尖端位置,比较与胸部X线定位法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127例经上肢静脉通路或颞浅静脉通路穿刺置管的新生儿,置管后采取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phy,IC-ECG)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与胸部X线定位法共同确认导管尖端位置.结果 127例新生儿中111例在IC-ECG下能够见到特异性P波(P波波幅增宽),其胸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第5~7胸椎;16例IC-ECG下无特异性P波,16例中6例胸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第5~7胸椎,其余10例发生导管异位;IC-ECG与胸部X线定位的一致性为87.4%.结论 IC-ECG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方面具有可行性.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6(031)007 【总页数】3页(P651-653) 【关键词】腔内心电图;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作者】张莎;朱玉欣;刘鹏元;赵琳;赵莉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R473.7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已广泛应用,为危重新生儿及极低、超 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较理想的静脉通道。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与否对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导管置入过浅或位置异常,往往意味着导管更容易发生故障、静脉血栓、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导管置入过深,如位于右心房或心室,则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三尖瓣瓣膜的功能异常或糜烂、心房血栓等并发症。胸部X 线定位法 被称为PICC 尖端定位的金标准[1]。但放射线有将病人暴露在辐射中、费用高、 与设备运输及辐射技术相关的后勤问题,在解释照片时可能出现解释错误、病人不同的体位会影响导管尖端定位等缺点[2]。近年来,在成人和儿童PICC领域已逐步采用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phy,IC-ECG)方法定位导管位置,此方法经济、简单、方便、准确性高。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及结构特征,此技术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是否可行值得探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8月—2015年8月对需要PICC置管的127例新生儿,均采用IC-ECG技术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同时置管后做胸部X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需要PICC穿刺置管术的新生儿127例,胎龄28~36周,其中,男婴69例、女婴58例,出生体质量760~2 150 g,住院时间14~68 d。全部选取上肢静脉路径或颞浅静脉路径穿刺置管。均需要肠外营养治疗7d及以上;体表心电图采集均无心律失常,心率90~180次/min。 穿刺局部皮肤无破损、瘢痕,患儿无发热、菌血症、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排除标准:患儿法定监护人拒绝参与此项研究;经下肢静脉路径置入的PICC导管;各种原因心律失常影响P波监测的患儿。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 4 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1961 年由美国 NormanJ. Holter 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 Holter ”。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随着电 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 和电子优盘。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 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 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 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监测导联由单道、 3 导联发展到了 12 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 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 CM1 、CM5 和 MaVF 三个导联。 表 7- 4- 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 导联正极负极 模拟 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 模拟 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 模拟 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 1/3 处 模拟 aVF(MaVF )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 1/3 处 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 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 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为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图,12 导联的动态心电10 个记录电极集中 在前胸,将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中的 3 个肢体电极和接地电极移至躯干部与肢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范本模板】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 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ntir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 (1)、室间隔早搏 (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 (3)、右束支性早搏 (4)、左束支性早搏 (5)、左前分支性早搏 (6)、左后分支性阻搏 (7)、左室肌性早搏 (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表—1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 I、aVL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表现-————————————————————-————--—-——-———-—— 右室上部上下上类似RBBB 下部下下上类似LBBB 右束支上上下上呈L BBB 左束支主干上上上上呈RBBB 左前分支上下上上RBBB+LPH 左左后分支下上上上RBBB+LAH 前壁下下 室后壁上上 侧壁上下 室间隔与窦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 ————————————————-—--——-——-—————-———-——— 注:上:指QRS主波向上下:指QRS主波向下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第1章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 WPW综合征几个概念 预激波〔δ波〕定向〔图1-1〕 ⏹将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起始部40ms规定为δ波 ⏹δ波正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上 ⏹δ波负向用“﹣〞表示,指δ波位于基线以下 ⏹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QRS波无δ波、δ 波双相或δ波起始时偏离基线而在QRS开场之前又回到基线 图1-1δ波极性判断模式图左:δ波正向用“+〞表示中:δ波负向用“﹣〞表示右:δ波在等电位线用“±〞表示 旁道位置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图1-2〕 ⏹左侧旁道预激程度小,δ波窄小,QRS波窄,甚至有旁道前传但看不到预激,因旁 道离窦房结远 ⏹右侧旁道预激程度大,δ波宽大,QRS波宽,因旁道离窦房结近 图1-2 旁道与窦房结的位置关系左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远,右侧旁道离窦房结〔SN〕近 旁道传导速度/ 房室结传导速度对预激程度〔δ波大小〕的影响 ⏹房室结传导快/旁道传导慢时预激程度小,反之预激程度大,由于房室结传导受植 物神经因素影响大,而旁道传导根本不受植物神经因素影响,因此同一预激综合征 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电图会有区别 ⏹阻断或延缓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刺激迷走神经等抑制房室结传导后使预激程度加大 或房室完全经旁道传导,有助于诊断和旁道定位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胸前导联QRS波移行概念主要用于右侧显性旁道定位 ⏹冠状面上QRS波移行指胸前导联QRS波的R/S振幅比例的变化 ⏹以胸前导联QRS波R/S振幅比=1的导联为移行导联 ⏹如果*个导联R/S振幅比<1,而后面相邻的导联R/S振幅比>1,则规定QRS波 移行是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关于旁道位置的定义 旁道位置分区是以*线影像为主,而不是真正的解剖,仅对希氏束旁旁道结合局部双极心内电图,分区如下〔图1-3〕 右侧游离壁 ⏹右前侧壁〔RAL〕:三尖瓣环12点附近(9:30~12:30) ⏹正右侧壁〔RL〕:三尖瓣环9点附近(8:30~9:30) ⏹右后侧壁〔RPL〕:三尖瓣环6点附近(6:00~8:30) 间隔部 ⏹前间隔 ◆右侧希氏束旁〔RPH〕:右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左侧希氏束旁〔LPH〕:左室侧,靶点图有可分辨的希氏束电位 ⏹中间隔 ◆右中间隔〔R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右侧希氏束旁以下 ◆左中间隔〔LMS〕:冠状窦口上缘以上,左侧希氏束旁以下 ⏹后间隔 ◆右后间隔〔RPS〕:三尖瓣环6点~冠状静脉窦口上缘以下

心血管疾病习题及答案(八)

心血管疾病习题及答案(八) (1~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28岁。阵发性心悸7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分钟至2小时不等,发作时心率180次/min左右,压迫眼球或咽部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见图3-6。 1.其心电图诊断为() A.阵发性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2.该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可能是() A.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B.心房自律性增强 C.心房内大折返引起的心房扑动 D.房室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E.心室内折返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3.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无创检查是() A.动态心电图检查 B.经食管心房调搏 C.运动平板试验 D.超声心动图 E.持续心电监护 (4~5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28岁。突发心悸、头晕伴晕厥30分钟就诊。既往心电图检查提示为A 型预激综合征。查体:BP:60/30mmHg,心界不大,无 杂音。急描心电图见图3-7。 4.最可能的心电图诊断是( ) A.多形性室速 B.房颤伴旁道前传 C.阵发性室上速

D.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E.心室颤动 5.建议首选的处理方法是( ) A.同步直流电复律 B.应用毛花苷丙静注 C.静注维拉帕米 D.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E.应用升压药物 (6~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8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小时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见图3-8。 6.第2、3、4、14、15、16个QRS波群是( ) A.房室期前收缩 B.交界区期前收缩 C.室性期前收缩 D.室性融合波 E.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7.第5~13个QRS波群的诊断是( ) A.阵发性室速 B.非阵发性室速 C.多源性室速 D.交界区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电图机导联位置123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别离接在什么位置 12导联位置: 红黄黑绿别离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能够接反,可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别离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经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必然不要弄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样情形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经历胸导联有个方式,确实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五个颜色别离在身上的哪几个部位 黑白棕红绿 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确实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没关系的,例如RA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若是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成效是最好的: 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红线(LL):左下腹; 绿线(RL):右下腹; 棕线(C):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 C2与C4两点连线当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 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