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摘要】从融资渠道来看,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符合吸食顺序理论,即从非正式内源融资到债权融资再到股权融资的顺序。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了中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并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渠道融资差异

一、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2003年,湖南省统计局做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此次调查共向1500户企业发出了问卷(每户一份),实际收回673份,其中有效问卷582份,回收率为38.8%。调查对象包括省内、省外两部分。调查中,有效问卷的地区覆盖了我国的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效样本具体的地区分布为:湖南293份,占30.34%;浙江68份,占11.68%;江苏96份,占16.5%;广东76份,占13.06%;山东占2.24%,上海占2.28%,北京占1.7%;云南占0.64%,安徽、吉林、福建、陕西各占0.32%(陈晓红,2007)。

从调研的数据发现,中小企业的成立之初举债不多,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比较低(见表1)。因此,依靠权益性融资(内源性和外源性)是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即在企业成立之初(0—1年),“业主投资”、“政府投资”和“亲友借款”是他们这一阶段的三大主要融资方式。具体看来,有386家即66.3%的企业认为“业主与所有者投资”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形式,有25.4%的企业认为亲友借款方式是企业创立时期的资金主要来源方式之一。在中小企业成长期(2—4年)阶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为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分别有58.2%和50.8%企业认为这两者是主要资金来源形式。

同时,起初不被看好的“信用担保贷款”形式,由于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又有了可抵押品并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基础,因此,33.7%的企业将其视为主要资金来源形式,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有27.9%的中小企业在成长期使用了这一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5年以上),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所缓和,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赢利水平较高,外源性资本增多,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融资方式增多,但“留存收益再投资”仍然是企业融资首选。约占54.1%的企业认为“业主投资”、“信用担保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分别占41%和39.3%。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也由前期较单一的银行与自我投资尝试着向资本市场寻求突破,如通过债权或者股权融资方式。

二、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企业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轨道交通装备业上市公司为例 融资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日常的运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短缺又可能会造成企业破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资金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内部,即企业的留存收益;二是外部,企业通过借款或者增资扩股来获取所需资金。两者所占比例即为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过多或过少地使用内源或外源融资对企业都是有利有弊的,依据经典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应该更多地采用成本最低、限制最少的内源融资,但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展示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方法,即从内源、外源融资及两者的影响因素方面来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分析。为了了解该行业企业的融资状况,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在上交所及深交所上市的七家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时代新材、晋西车轴、国电南自、许继电气和特锐德,得出了该行业普遍基本融资结构,并探寻了造成该状况的原因,对其存在的缺陷也提出了建议。 本文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融资状况为例,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其内源融资不足,过多地依赖外源融资。找出了其不符合理想融资结构的原因是盈利能力不足和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国企的委托代理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这类战略性的新兴行业的融资问题有所借鉴。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资金匮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企业融资是扩大规模、业务创新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不管企业组织,企业规模及发展战略有多大的区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融资成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MM理论开创了现代融资理论,由莫蒂里亚尼和米勒在“资本论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成本”中提出,为研究融资结构打开了大门。这个理论的观点是,在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之中外比较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之中外比较 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的信任与贷款支持.并且该企关系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对中外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现代企业理论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最后,本文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问题的对策。 标签: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银企关系 1国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现状 1.1长期的、简单的银企关系银行了解的中小企业的信息,主要是从对企业账户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而来。从企业的账户中,银行能够获得的信息主要有:企业主要的购货渠道:企业是否有大量应付账款;企业的销售数量与对方的付款方式;企业部分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的销售增长情况:已有的流动资金的大致规模等。这些信息的获得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业务频繁、经营较为活跃的企业,银行可能需要两年才能获得大致完整的信息。对于经营不活跃的企业或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间歇性较强的企业,银行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这样,如果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当企业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并进行结算时,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讲,它所获得的该企业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 为了避免决以上问题,国外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指定一家“基本”银行为其提供信贷服务,并与之保持长期关系。基本银行通常是指被企业确定为其提供诸如贷款、支票结算和其他金融服务的银行。 1.2中小银行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银企关系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大银行和中小银行比较谁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国外实证分析证实中小银行更倾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大型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倾向较弱。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以及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占对全部企业贷款的比例两项指标来看,中小银行的比率要高于大型银行的比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中小银行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第一,许多国家的银行监管当局都要求银行向某一家企业提供的贷款不得超过其总资产或资本金的一定比例,如5%或10%等。有时一家大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就可能超过监管当局所规定的比例,对单一客户贷款数量的限制会约束中小银行向大型企業提供贷款。第二,中小银行向大型企业贷款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比大银行弱一些。在竞争这类客户时,中小银行经常处于劣势,其原因是中小企业可能无法提供某些大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如国际汇兑业务、不同币种间的套利和套期保值、利率互换业务)。第三,对中小企业贷款有利于中小银行分散风险。选择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可以使中小银行将信贷资产分散到众多中小企业信贷中,而避免因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可能产生的非系统性风险引致的风险过高的问题。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提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简要分析了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优序融资;融资结构;绩效;制造业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一)内部融资。1990~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比例。(图1) 从平均水平看,内部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部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部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部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三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国、法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部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 我国企业融资行为发生在资本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虽然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无法确知企业的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确切比例,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倚重银行贷款提供大量运营资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则偏低,有研究表明,内部融资比例不到2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融资所占的比例。而且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例高于债券融资。 (二)外部融资。我国企业2000~2007年外部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表1)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银行信贷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占比平均高达85%以上。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负担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应由财政承担的职能,造成国有企业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局面。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且很不发达,所以其他所有制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从而也形成了高负债的局面。随着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逐步淡出政策性业务,国有企业的外部信贷约束逐步增强。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开始对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进行信贷限制,因此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几年逐步下降。

(企业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便是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虽然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比较齐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据英国小企业联盟200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46%的小企业对“银行支持“感到满意,35%的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得性“感到满意,而对“信贷成本“表示满意的小企业只有13%,对利率满意的小企业只有7%;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明显劣于大型企业是不言而喻的。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 (一)交易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使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信贷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贷款规模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 (二)信息不对称。面对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而使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即按照所报的契约条件,贷方提供的资金少于借方的需求。实证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其原因是(1)由于中小企业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劣势;(2)与大企业相

比,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声誉较低,其管理风格及行为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中小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相对更严重。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同样面临着上述配给问题。 (三)中小企业在信贷筛选中一般也处于不利地位。当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时,一种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即通过某种机制诱使贷款申请人提供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所面临的抵押要求更严格。同时,受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程度、处置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很大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清算时其价值损失相对较大,只有通过更高的抵押要求才能补偿潜在的损失。 (四)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和其他原因,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 二、有关国家和地区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制度和政策比较 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摘要】从融资渠道来看,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符合吸食顺序理论,即从非正式内源融资到债权融资再到股权融资的顺序。本文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了中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并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中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渠道融资差异 一、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2003年,湖南省统计局做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此次调查共向1500户企业发出了问卷(每户一份),实际收回673份,其中有效问卷582份,回收率为38.8%。调查对象包括省内、省外两部分。调查中,有效问卷的地区覆盖了我国的1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效样本具体的地区分布为:湖南293份,占30.34%;浙江68份,占11.68%;江苏96份,占16.5%;广东76份,占13.06%;山东占2.24%,上海占2.28%,北京占1.7%;云南占0.64%,安徽、吉林、福建、陕西各占0.32%(陈晓红,2007)。 从调研的数据发现,中小企业的成立之初举债不多,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比较低(见表1)。因此,依靠权益性融资(内源性和外源性)是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即在企业成立之初(0—1年),“业主投资”、“政府投资”和“亲友借款”是他们这一阶段的三大主要融资方式。具体看来,有386家即66.3%的企业认为“业主与所有者投资”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形式,有25.4%的企业认为亲友借款方式是企业创立时期的资金主要来源方式之一。在中小企业成长期(2—4年)阶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为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分别有58.2%和50.8%企业认为这两者是主要资金来源形式。 同时,起初不被看好的“信用担保贷款”形式,由于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又有了可抵押品并形成了一定的信用基础,因此,33.7%的企业将其视为主要资金来源形式,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有27.9%的中小企业在成长期使用了这一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5年以上),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所缓和,企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赢利水平较高,外源性资本增多,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融资方式增多,但“留存收益再投资”仍然是企业融资首选。约占54.1%的企业认为“业主投资”、“信用担保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分别占41%和39.3%。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也由前期较单一的银行与自我投资尝试着向资本市场寻求突破,如通过债权或者股权融资方式。 二、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国际经验比较剖析

中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及经验 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提高效率、加快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本文重点比较了全球一些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总结了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经验和主要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国际比较 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比较 低收入国家的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显著低于中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对129个国家的企业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低收入国家尤为显著。在中低收入国家,分别只有31.8%和16.7%的小型企业可获得贷款或授信,而在高收入国家,该比例达到47.8%。中型和大型企业获得贷款情况要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但获得贷款的企业比例在不同收入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比较来看,在低收入国家,各类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相差较大,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不到中型企业的一半,几乎只有大型企业的三分之一。而在中等和高收入国家,这种差距相对较小。从国别比较看,在新兴市场国家,巴西、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较高,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 我国小企业能够获得的外部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比例总体上好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根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2010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正式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融资的比例仅为45%~55%,如果加上未注册登记的小型、微型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0%~15%。根据印度2009年9月发布的《第四次印度中小企业普查》,印度从金融机构融资的中小企业约135万家,占中小企业总数的5.18%;从金融机构以外融资的中小企业共有约53万家,占总数的2.05%;而依赖自我融资和没有融资的中小企业总数约2421万家,占总数的92.77%。从我国情况看,中国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提供的数据表明,到2010年底,与金融机构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0万家,占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的70%。如果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计算在内,我国约有4400万户小

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及我国对策

企业发展 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 及我国对策 景春梅 摘要: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国际比较看,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融资难 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 持力度:按照新划型标准改进统计口径;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型金融 机构;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与融资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和风险评 估机制;扩大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财税政策;控制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 国际经验 金融政策 作者简介:景春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一、中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 1.从贷款的可得性看,低收入国家的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显著低于中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对129个国家的企业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低收入国家尤为显著。在中低收入国家,分别只有31.8%和16.7%的小型企业可获得贷款或授信,而在高收入国家,该比例达到47.8%。中型和大型企业获得贷款情况要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但获得贷款的企业比例在不同收

2013年 第1 期 入国家情况有所不同。比较来看,在低收入国家,各类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相差较大,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不到中型企业的一半,几乎只有大型企业的三分之 一。而在中等和高收入国家,这种差距相对较小。从国别比较看,在新兴市场国家,巴西、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较高,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表1 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比例(%) 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低收入国家 16.7035.7047.80中收入国家 31.8045.6059.30高收入国家 47.7062.2068.90巴西 42.7967.5089.57墨西哥 11.667.5722.51印度尼西亚 16.5027.6347.12俄罗斯 17.2025.2764.24南非 22.9135.0040.45马来西亚57.2164.4257.89 数据来源: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s(2006-2009)。 另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2010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正式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融资的比例为45%-55%,如果加上未注册登记的小型、微型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0%-15%。 10 20 30 40 50 60 70 中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34196215中小企业贷款/全部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总贷款图1 不同收入国家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和企业贷款的比重 数据来源:World Bank Group / CGAP Financial Access 2010 Survey. 2.从融资结构看,中低收入国家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和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普遍较低,面临较多融资约束。世界银行2010年对全球142个国家的融资可得性的调查统计显示,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看,高收入国家为19%,而中低收入国家为15%(见图1);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看,中低收入国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1)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1)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即便是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虽然其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比较齐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据英国小企业联盟200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46%的小企业对“银行支持“感到满意,35%的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得性“感到满意,而对“信贷成本“表示满意的小企业只有13%,对利率满意的小企业只有7%;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明显劣于大型企业是不言而喻的。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 (一)交易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使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信贷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贷款规模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 (二)信息不对称。面对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而使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即按照所报的契约条件,贷方提供的资金少于借方的需求。实证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其原因是(1)由于中小企业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劣势;(2)与大

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声誉较低,其管理风格及行为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中小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相对更严重。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同样面临着上述配给问题。 (三)中小企业在信贷筛选中一般也处于不利地位。当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时,一种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即通过某种机制诱使贷款申请人提供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所面临的抵押要求更严格。同时,受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程度、处置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很大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清算时其价值损失相对较大,只有通过更高的抵押要求才能补偿潜在的损失。 (四)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估计有近23.7%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和其他原因,有近52.7%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 二、有关国家和地区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制度和政策比较 资金匮乏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为此,许多发达国家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非盈利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二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及投资;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其中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融资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融资比较困难,出现融资难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尤其是不能够忽略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对融资产生的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内涵,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策略。 当前形势下,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我国的一些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没有对融资结构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内涵 简单地说,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比例与结构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跟一般性的企业无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类,即债务资金与股权资金,债务资金主要有金融机构的长、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私人借贷;股权资金主要有大众股权、风险投资、自有资金。然而在不一样的国家,由于相应的法律政策与市场情况的不同,中

小企业融资的结构是不相同的。并且,由于在概念上涵盖了中小企业从初期到成熟期等各个时期的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且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它的融资结构是存在一定查别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有价证券融资和债券融资的结构比例较小。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比较晚一些,尽管在国内存在一些较大的股市场,但是在政府对股票市场实施隐性担保契约的前提下,我国的股票市场发生了逆向选择的情况,走向股票市场的大多数是绩效不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而绩效不错的中小企业却不能够或者是较难走向股票市场实行融资,市场的资金在源源不断地向一些效益较差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集中。于此同时, 中小企业想要在国外上市也是比较困难的。在我国债券市场当中,债券融资是另外一种途径,它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统一企业控制权、财务杠杆等特点,然而,跟股票融资相比较,我国企业的债券融资结构比例也是很小的。 第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资产负债 率比较高。 在中小企业融资这问题上,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小企业缺少银行信贷资金的帮助,在中小企业的融资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选择【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与选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特色,是我国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们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少,金融政策方面又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冯玲娟在《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一文中提到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活力源泉和维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扩大就业、提供社会服务、维持科技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难,如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集群程度薄弱、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融资渠道不畅等。尤其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闲难,已严重影响和阻碍进一步发展与壮大,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刻不容缓。在《试论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一文中,马琛斌也指出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中小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制约因素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问题,许多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普遍认为,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比如,冯玲娟在《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一文中指出,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加上其本身往往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通过金融机构等渠道来获取外部融资较困难,因此依赖内源融资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蔡清新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研究》一文中也同样提到,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融资方式。 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论文题目: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分析的文献综述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刘鸿凯 学号:090701149

摘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各国的情况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银行高度商业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课题。比较而言,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较为单纯的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而我国中小企业不仅会遇到由经济运行本身所带来问题,而且还会遇到经济体制制约因素和缺乏基本金融原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更为复杂。 在此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分析,揭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体系建设 一、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方面 融资是资金融通的简称,是资金从剩余(超前储蓄)部门流向不足(超前投资)部门——购买力转移——的现象。企业融资,即企业从各种渠道融入资金,实质上是资金优化配置的过程,包括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 1.1、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即指企业为获得各种渠道的资金所必须支付的价格,也是企业为资金供给者支付的资金报酬率。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它等同于企业在具备承受一定风险的能力时,寻求投入成本最小化的融资结构。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 2.2、企业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又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即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戴兰德于1952年提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按照下列三种方法建立的,即净收入法、净营运收入法和传统法,这是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由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ler于1958年所创立,即著名的MM理论。后来的学者对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不断发展完善,引进了诸如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张维迎认为,“一个企业的融资结构至少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该企业所在经济的制度环境,二是该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特征,三是该企业自身的特点”。 3.3、金融制度方面的理论——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指出:“金融领域中,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机制会

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在特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单个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大多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却具有某种共性,即经常以某种方式融资,这就是企业的融资模式题目。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及经济证券化程度不同,加上不同类型国家的公司法、商法对外部投资者保护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形式各异的融资模式,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治理结构模式,终极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找出其差异并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优化我国企业的融资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一、中日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分析 1. 中日企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现状 日本作为后起的产业化国家,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决定了其融资方式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到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靠程度不断进步。但是,自20世纪90 年代开始,由于:(1)经济的不景气,贷款企业在***时期产生的大量债务,加重了企业的偿债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上升;(2)贷款银行受到自己资本比率的限制,而且1997年后金融体制的不稳定也使得银行对贷款的发放采取了消极的态度;(3)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促使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主要表现为主银行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企业贷款余额逐年下降,证券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方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我国企业的融资体制尽管经历了财政拨款型→银行贷款型→市场多元型的不同模式,但并没有脱离旧融资体制的约束,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而限制了企业对直接融资的利用。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2. 中日企业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的现状 在日本,1996年取消了企业发行债券的标准及发行无担保债券时的财务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从1995年到2003年间,企业债券融资的增加额都超过了股票融资的增加额。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制度的完善,企业增加了对股票融资方式的利用,尤其是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会更多地选择股票融资方式来融资。 而我国企业对直接融资方式的利用偏好于股票融资,尽管企业债券的发行比股票早,发行上风也大,然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 3. 中日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 日本的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内部融资成为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逐步减少了对外部资金的利用。而且从1999年开始利用内部融资来偿还贷款或赎回已发行的债券,使得外部资金来源在总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外部融资方式中,日本企业在逐渐减少贷款利用的同时,加强了在资本市场上的股票融资。 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额占全部融资额的比例为20%左右。在外部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0001

知识就昱力量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08-6-20 张廷海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各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羁绊,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本文试图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出发,通过对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一、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综述 从资本结构来看,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代理成本理 论(Agency Theoretic Framework)、静态权衡理论(Static Trade of Model)、融资次序理论(Pecking Order Hypothesis )和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Jensenand和Meckling (1976)提出的代理成本理论指出,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潜在的冲突决定着最优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代理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代理成本及相关信号传递问题的考虑应该说基本一致,区别只在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严重,这对其融资能力和融资条件将产生相当的影响,进而出于信号传递方面的考虑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Miller (1984)的静态权衡理论认为,企业高负债的增加,使企业固定费用增加,收益下降,从而导致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增大。最优的资本结构是负债的免税利益和财务拮据所引起的成本相互平衡时的资本融资结构。Myers(1984)融资次序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应根据成本最小化原则来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企业融资结构的顺序是:内部融资一发行债券一发行股票。Michaelas(1996)的生命周期理论则认为,企业在建立和成长时期多使用债务融资,当企业逐渐成熟时,其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将逐渐降低。Berger和Udell (1998)等人将企业生命周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与启示

78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No.3, 2002 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与启示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 陈稳进 摘要:企业的融资结构是各种资金来源分布状况的总称。不同国家的同一时期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融资结构与融资次序依次为: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发展中国家则是: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留存收益、债券融资。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依次为:银行贷款、国债融资、股票融资、内源融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我国企业不仅要进行存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而且要开展增量资本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融资结构;融资次序;结构调整 Key Words: Financial Structure; Financial Sequence; Structure Regulation 资金是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企业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分布状况表现为融资结构。企业融资结构的总体状况是衡量一国资金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本文想通过中外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阐明中外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安排形成的原因,并对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一、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 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自有资金(权益资本)与借入资金(负债)的构成态势。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资金的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与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融资结构的一部 分,它的侧重点在股权资本、借入资金以及引进外资、企业合并等长期资金来源之间的分布比例上,它主要反 映企业资本化状况。而融资结构是企业各种资金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的是企业长期资金、短期资金以 及其他资金来源之间的分布状况。

企业融资结构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指导教师 **** 职称 ** 学生姓名 ** 学号 ************* 专业 **** 班级 ********** 院(系)************** 完成时间***************

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分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摘要 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表明,不同的融资结构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而病态的融资结构则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合理性分析,是财金融财务学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的特殊背景为研究范围,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融资结构及其渠道分类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出合理性融资结构这一标准,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的总体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内源融资比例低,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融资以及资本市场发展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转变股权性融资偏好,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来促进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化。 关键词融资结构;上市公司;股权性融资偏好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REASONABL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STRUCTURE ABSTRACT Modern enterprise financing structure theory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financing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value will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 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can increase the enterprise value, but the sickly financing structure will reduce enterprise value.Therefore,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the analysis to 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is wealth to solve financial learn major issue.Based on the special background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scope, to be public compan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in China, through standard of public companies the overall analysis current financing structure, discovered the lower equity ratio of internal, un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equity financing and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is not reasonable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These are serious impact on the public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and sustained smooth.Aimed at the problems found, puts forward optimum equity structure, change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reasonable financing structure of public companie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EY WORDS Financing Structure;Public Company;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目录 绪论 (1) 1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背景 (2) 2.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2) 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2) 3.1外源融资占比高于内源融资。 (3) 3.2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率高于债权融资。 (3) 3.3资产负债率低、资金成本的影响。 (3) 4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成因 (3) 4.1一股独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3) 4.2法律约束是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4) 4.3经理层的风险规避本性是重要因素作为对受托方的考核依据 (4) 5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4) 5.1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4) 5.2发展并完善债券市场,实现债券市场的市场化和多元化。 (4) 5.3完善资本市场。重要的是法律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 (4) 5.4其他融资方式的创新。 (5) 参考文献 (6)

绪论 上市公司融资的问题是一个热门的问题,也是上市公司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普遍而又复杂的问题。资金短缺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财务问题,因而融资问题是上市公司普遍面临的必须首先解决的现实问题。资金短缺引发的融资问题不只是表面现象问题,其背后蕴含着融资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等问题。这三者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而资本结构又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构成,进而引出股权结构、债权人市场及其内部组成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资金短缺的问题日趋显著,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又严重制约着其资本结构的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明显偏好股权融资,这明显有悖于融资的“啄食顺序理论”。股权结构复杂且过于集中、国家股、法人股比董过高,非流通股比重过大、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过低的股权结构造成经理人和股东在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奕,二者的目标和利益不一致使上市公司的目标难以实现。债权人市场滞后、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债权人保护不力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中国的股市和债市发展失衡。这种资本市场的失衡又反过来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鉴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浅谈企业融资理论与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423018.html, 浅谈企业融资理论与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 作者:秦广津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以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作为主要背景,以企业融资理论作为开端,通过将理论 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对我国企业现有融资结构的不足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保证融资结构合理性加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企业融资理论我国企业融资结构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过程所涵盖的内容已经不仅为产品生产,而是逐渐向资本保值和在增值方面进行转化,由此可以看出,各大企业对自身融资结构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企业价值。但是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在收益、成本、税收等方面所具有的要求均有所不同,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融资方案,以上即为企业融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融资理论 1.MN定理。在1958年以前,有关专业对于企业融资所开展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其自身经验而开展的,这一现象导致研究成果始终无法对企业融资的本质进行展示。MN定理的出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高效、彻底的解决,该定理的主要内容为:如果某理想世界不存在交易、税收和其他费用的存在,那么,某一企业所具有的资本结构对其自身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如果企业将工作重心转向债务融资方面,那么该企业所具有的债务将会有所增加,随着而来的就是企业风险的增加,而通过企业股票对这一现象进行反应则是,企业股票价格下滑,但企业价值不变,也就是说,企业负债和其所具有的价值不存在直接关联。 2.权衡理论。权衡理论的内容主要是:虽然企业可以通过对税收进行屏蔽的方式,提升自身价值,但这并不代表企业所具有债务金额的增加,不会影响企业财务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处于债务增加过程中的企业,出现破产情况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因此,随着企业财务陷入困境可能性的提升,企业成本也会随之提升,进而对企业借贷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制约。另外,破产的实质就是企业债权人以及股东对自身所获利益的二次分配,虽然从表面来看,由于企业破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均由债权人所承担,也就是说债权人可回收资金数量会大幅度减少,但债权人可以选择在对企业债券进行购买的初期,要求相关企业保证债券利率高于破产成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企业一旦遭遇破产问题,随之产生的破产成本还是由企业股东承担,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企业融资结构进行决定前,企业管理者必须保证对破产成本和避税效应具有科学的权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