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一、五十年研究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开发和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著作。此书和其后相继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课书和简明读本等都把论述五四运动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2年出版的由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一卷中,对五四运动史有较详尽的叙述,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以黎澍于1954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为起点,五四运动史的专题研究正式展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文章有李龙牧的《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彭明的《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孙思白的《研究五四运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五四”时期范围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等。其中,李龙牧的前一篇文章在客观分析李大钊思想转变的同时,阐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复杂环境、革命转变的复杂条件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一阶段,有关五四运动的专著,有华岗的《五四运动史》、李何林的《五四运动》、贾逸君的《五四运动简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与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洪焕春的《五四时期的中国革命运动》、王可枫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其中华岗、黎澍、丁守和等人的著作影响较大。这一阶段还搜集并整理出版了不少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的《五四运动史料汇编》、近代史所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以及《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五四运动话天津》等十数种。

1966年后的十余年间,由于学术界受到“文化大革

命”极“左”思想的严重干扰,五四运动史的研究无法正常进行。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情况才发生转变。

1979年,以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为契机,五四运动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阶段。自那时起到现在,已出版的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论文选、集,著作,资料达近百种。论文集方面,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辑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的《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彭明的《五四运动论文集》、张静如主编的《五四与现代中国——五四新论》等。专著方面,除《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修订再版外,又相继出版了李新、陈铁健的《伟大的开端》、彭明的《五四运动史》、萧超然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李龙牧的《五四时期思想史论》、刘永明的《五四运动与国民党人》、朱德发的《五四新文学史》、朱志敏的《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杨慧清的《五四时期的抉择》等。此外,蒋俊、李兴芝的《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有关部分,为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提供了有力帮助。

这一时期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出版成绩尤为突出。其中重要者有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第二档案馆合编的《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近代史研究所选编的《五四爱国运动》、《秘笈录存》、《五四运动回忆录》,以及张允侯等编的《五四时期的社团》、胡华等编的《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陈崧编的《“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第二档案馆编的《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葛懋春等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等。有关五四运动在各地的专辑资料,又陆续出版了《五四运动在北京》、《五四运动在天津》、《五四运动在江苏》、《五四运动在湖南》、《五四运动在浙江》、《五四运动在武汉》、《五四运动与北京高师》等。在影印资料方面,人民出版社继1954年影印全套《新青年》等刊

物后,从1980年起又相继推出《新潮》、《少年中国》、《北京大学学生周刊》、《觉悟》、《星期评论》、《新社会》、《秦钟》,以及《晨钟》、《晨报》、《晨报副镌》、《民国日报》、《北京大学日刊》等。这些专辑资料的出版,既保存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又大大方便了五四运动史的研究。

与此同时,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周恩来、恽代英、瞿秋白、梁漱溟等人的全集、文集、文稿、文存、选集、年谱、专题资料、回忆录等纷纷出版。此外,一大批五四人物的传记、思想研究等也陆续涌现。如曾乐山的《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任建树与唐宝林的《陈独秀传》、魏知信的《陈独秀思想研究》、王学勤的《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唐宝林的《陈独秀与瞿秋白》、朱乔森与黄真的《李大钊传》、吕明灼的《李大钊思想研究》、朱成甲的《李大钊早期思想和近代中国》、许全兴的《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朱志敏的《李大钊传》、丁守和的《瞿秋白思想研究》、陈铁健的《瞿秋白传》、耿云志的《胡适研究论稿》和《胡适新论》、易竹贤的《胡适传》、白吉庵的《胡适传》、欧阳哲生的《自由主义之累——胡适思想的现代阐释》、周天度的《蔡元培传》等等。

除上述成果外,近五十年来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上有关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文章总计达2200篇以上,其中1989年以来的十年间发表的文章就达1200余篇。

二、近年来研究的新动向

(一)1989年以前人们在研究中较多注重运动性质、领导权、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或政治意味浓厚的问题。近年来,人们的兴趣明显转向文化、价值方面,对诸如五四运动的精神、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民主与科学概念的内涵等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有关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早的概括见于运动的参加者罗家伦在运动期间发表于《每周评论》的文章,被认为是“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大都根据毛泽东的观点,将五四运动的精神概括为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等等。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时,许多人强调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精神。1989年是人们就五四精神提出看法最多的一年,计有“用自由原则反对传统的权威主义”说,“启蒙运动代表的新文化”说,“人的觉醒”说,“人的重新塑造”说,“理性主义”说,“开放容忍”说,“批判精神”说,“最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创造新兴的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精神”说,在文化层次上体现出“要求从古典和谐思维转到近代对立思维”的精神说,“从政治上或思想上、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说,等等。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人仍旧探讨这个问题,相继提出爱国、民主与科学和社会主义“三种精神互相贯穿与互相联结”说,“爱国救亡、文化启蒙”、“变革社会”说,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说等新的意见。

有关新文化运动与传统,80年代末期海外学者林毓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知识分子借“传统一元论的思想模式”,“全盘否定传统”运动的观点一度为大陆部分学者接受。有人则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的主要是儒学,尤其是儒学的核心——礼教,因此,所谓“全盘反传统”之说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新文化运动所以反儒学、反礼教,有其深刻的思想认识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不仅应从学理的层面理解,而且必须将其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理解,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全面正确理解它的合理性及其历史意义”;持“五四”彻底反传统论者走进了两个误区,即把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等量齐观,把原始儒学和汉儒、宋儒等量齐观。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关于五四运动的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青春点燃梦想》。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又到了XX年5月4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90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勇往直前。在这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和建团90周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 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每年都会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以宣传“五四精神”为主题的活动。那么,我们可曾真正了解“五四”是什么吗?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

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家政务院为纪念该运动,于 1949年正式宣布每年的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人们不会忘记那划时代民族救之的“五四”爱国运动,更不会忘记那举起民族救之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会忘记革命战争的峰火硝烟,更不会忘记,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上,“五四”火炬已经光荣地传到我们手中。 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有幸站立在世纪和千年交汇点上,我们是幸运者。但是,面对新世纪,让我们回顾五四精神,认真地思索着,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呢?也许,我们也曾感叹:我生不逢时,没赶上英雄时代,要不我也会扬名天下;也许,我们也曾抱怨:我时运不佳,没摊上一个好岗位,否则咱也能露露脸。是呀,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昂起脸,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 我们知道,风雨会使我们变得强壮,挫折会使我们变得坚强。成熟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来自于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我们要面对山峰,去欣赏它的风光,面对未来去争创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从历史的表象看,五四运动无疑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此,认为五四运动仅仅是为了救亡的爱国主义运动或者仅仅是诉诸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都难以涵盖历史本身。 当然,说五四运动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并不意味着这两重意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对等的地位,更不意味着它们都是历史的主题.从文化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历史条件看,五四运动的主题是救亡,启蒙是服务和服从于救亡的。因此,在五四研究中较有影响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说虽然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两重意义,但把二者并列对等起来是不甚妥当的。 本文认为,可以把五四运动的历史主题与现代意义区分开来处理,这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避免两个方面的偏颇。一方面,当今现代化运动把五四运动启蒙意义(科学与民主)提到突出位置是不奇怪的。现代化需要现代性的价值系统,这种需要相应地要求强调历史事件中具有现代意义的一面。看不到现代化运动把五四运动的现代意义进一步凸现出来,甚至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进步作用,抹煞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发生曲折而导致的某种回流心态在学术领域的反映。另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的主题就是启蒙,把五四运动的现代意义混同于历史意义,这是用对历史的期待代替对历史的描述。这种历史论证也是不科学的,且不利于五四运动现代意义的张扬。 (一) 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可以从小文化和大文化系统两个方面去进行。所谓小文化,是指大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系统,主要由思想、信仰和知识构成,包括神话、神学、传统、文字、哲学、科学等在内,其外在形式是清晰的言语或某种符号形式。所谓大文化,是指人在适应外部环境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技术系统、社会学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在内。从小文化的角度看,五四运动主要是新文化运动,其历史作用也主要是启蒙。不过,虽然着眼点都是放在启蒙方面,研究者们却较少从系统的角度,把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和白先生(白话文)放在同一横断面上进行整体性研究,因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有的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明显的成功和确定不移的果实是白话文的胜利’,①,有的则认为“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功绩”是“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提出了公开的挑战”,力图建立“新的价值世界”②。笔者在《从文化系统论看五四运动的成果》)(见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

近代史论文--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对五四运动的思考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在此背景下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愚昧的过去,于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从此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人们被深深禁锢在封建思想里,人们失去了独立自由,变成麻木不仁,养成了一种奴隶性——甘心受奴役,受束缚。奴隶性的思想使得他们以奴隶自居,因而他们不会冒险进取,更不会去关心国家的发展及未来。所谓“国者也,积民而成。”“民”是国家的基础,要让国家从封建制度变成民主,自由的制度,就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封建腐朽的思想。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走出奴隶性思想呢?那就是要掀起一场像五四运动一样的启蒙运动。倘若没有五四运动,中国今日的繁荣昌盛也许还要再等几十年。因而要国家富强,就需要解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前进。 历史上各国走向富强无不遵循同一道路:当一场大的思想运动逐步掀起时,随之将涌现一大批为新时代奠基的思想巨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批判旧制度,旧思想,宣传新的观念,新的主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新社会的诞生寻求道路,探索方法。深刻的思想运动,引起人们思想根本的改变。紧接着往往是政治变革,建立新制度,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蓬勃发展,最终达到经济空前的繁荣。 14世纪,意大利首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广泛而又深刻的思想运动——文艺复兴。这场运动被马克思誉为:“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很快意大利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1540年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文艺复兴的冲击下,英国也涌现出了像莫尔,培根,牛顿,莎士比亚等思想巨人。他们推动着英国的思想运动。于是很快在1660年,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紧接着在1800-1880年,英国始终世界经济中心。继文艺复兴以后,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思想运动过后,全国便掀起了几次大革命。最终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权。法国于177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同样,在16世纪上半叶,德国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紧接着德国于1830-185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很快德国于1810年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以强国的姿态领跑世界。如今是谁领跑世界呢?能当之无愧的当然是美国了。美国于1829——1870年爆发了一场亦称新英格兰文艺复兴,这场思想的启蒙引发了南北战争,促成了美国的统一,从此美国开始走上超级大国的道路。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以下是带来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一】 1.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李大钊 2.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担负。——列宁 3.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进它的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现代)郭沫若 4.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5.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6.正如我赞许一个老人的青年,我也喜欢一个老人有一颗年轻的心,能够这样的人,虽然身体会衰老,但内心却永远不会老。——西塞罗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8.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9.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10.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11.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2.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3.青年人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老年人的眼睛里放射出光芒。——韦尔 14.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15.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确实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后期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工、商、学广大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政府的革命运动。这在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瞿秋白当时就说:对于五四运动,“绝不能望文生义地去解释他。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地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本来就包括在里边。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而在这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中,一些人经过比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生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正因为如此,“‘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到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研究现状

一、五十年研究概况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开发和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胡华修订出版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著作。此书和其后相继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课书和简明读本等都把论述五四运动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1962年出版的由李新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初稿)第一卷中,对五四运动史有较详尽的叙述,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以黎澍于1954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文为起点,五四运动史的专题研究正式展开。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文章有李龙牧的《李大钊同志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彭明的《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与陈独秀》、孙思白的《研究五四运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五四”时期范围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等。其中,李龙牧的前一篇文章在客观分析李大钊思想转变的同时,阐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复杂环境、革命转变的复杂条件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这一阶段,有关五四运动的专著,有华岗的《五四运动史》、李何林的《五四运动》、贾逸君的《五四运动简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与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洪焕春的《五四时期的中国革命运动》、王可枫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其中华岗、黎澍、丁守和等人的著作影响较大。这一阶段还搜集并整理出版了不少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即近代史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编的《五四运动史料汇编》、近代史所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以及《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五四运动话天津》等十数种。 1966年后的十余年间,由于学术界受到“文化大革

有关五四运动论文2500字

有关五四运动论文 2500 字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人们是带着旧的社会关系去迎 接新的观念。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浅析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五四运动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 摘要: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 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 :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 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 《一间自己的屋子》 中说道:“ 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1],其中 “一间屋子”象征写作环境。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为女性创作提供了 “ 一间屋子 ”。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应运而生,如陈衡哲、 谢冰心、 庐隐、 石评梅、冯沅君、凌叔华和苏雪林等。 这些女作家对女性自身的问题表现出了高度关注,正如杨义所说:“妇 女题材是她们心灵世界的聚光点。陈衡哲的小说集《小雨点》(她只有一个小说 集)共十篇小说,有六篇是写妇女的。冰心的小说接触面较广,但她写得最好、影 响最大的还是妇女题材的小说……庐隐的小说写女性的占了她作 品的百分之八十。 凌叔华的 《花之寺》 和 《女人》 集的十八篇小说几乎全写妇女。 石评梅的作品,现在看到十几篇,有九篇是写女性的。 冯沅君的三个小说集,除 《劫 灰》中有一两篇不是纯粹写妇女的,其余作品都以描写新旧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为 主”。[2]本文将深入五四女性文学文本中,对其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 一、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通过对旧家庭观的的猛烈攻击 ,旧家庭制度在理论层 面上虽已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 ,但在实践层面上却仍然岿然不动 ,依旧延续着对 女性的箝制功能,特别是对于中下层女性,尤其如此。 在苏雪林的自传体小说 《棘 心》中,主人公杜醒秋的母亲便是旧家庭制度的受害者。她写道:“惟有那 做婆婆的,终日与媳妇厮守在一起,旧式妇女,多不读书,不明大义,气量又比男性 天然来得仄狭、自私、琐碎、喜于猜忌,她对于一个媳妇,若感觉不满意,磨折起 来,那简直是附骨之疽,疗之不愈,剜之不可,一直要挨到那做婆的两脚一蹬,那做 媳妇的才有出头之日……醒秋的母亲,便是这种不良家庭制度下牺 牲者之一。但她自十六岁嫁到杜家起,一直到现在‘大衍之庆’的年 龄止,始终是她婆婆跟前一个没有写过卖身契的奴隶,没有半点享受,没有半点自 由。”[3]由上可见,醒秋的母亲便是大家庭结构和家长专制的牺牲品。醒

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学案 (一)情境导入:观看电影《我的1919》片段,回答:这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在反驳日本的侵略行为,观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二)七嘴八舌:学生阅读故事背景后,思考回答问题 故事背景: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后,清朝的皇帝没了,国家权力最终被北洋军阀政府掌控,各系军阀为了夺取权力,不择手段,出卖国家利益来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同时,疯狂的扩军,聚敛财富,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生活,人们纷纷各谋出路,各大城市,特别是上海,大批的人们出卖劳动力,成为工人。生活在湖南某个小镇上的张大伯开了一个小店谋生。张大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到上海打工去了;年轻的小儿子受当时社会上的新思潮的影响,离家到北京去求学了。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张大伯夫妇整日惦记着儿子,盼望着收到他们的家书,期待儿子平安。在一九一九年五、六月份,他们先后收到了儿子寄来的几封家书。 提问:读了这段故事背景,请依据它,结合我们所知说说在1919年初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 (三)解惑释疑: 1学生阅读第一封家书的内容以及五四爱国运动前期的相关图片(巴黎和会场景、五四运动学生游行图、学生抵制日货图、学生街头演讲和军警逮捕学生图),回答: 第一封家书: 儿在北京大学学习,一切都好,请勿挂念。在前段时间,我们国家也参与的世界大战结束了,我们胜利了。但是,从巴黎传来消息,我们国家提出的合理要求被和会拒绝了。所以,为了抗议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的做法,在5月4日我们组织了一次大活动,打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誓死收回青岛”等口号,向外国使馆和我国政府进行游行示威,后来又冲进曹汝霖的住宅,没找到曹贼,但发现了章宗祥,我们打了他一顿,放火烧了曹宅。政府出动了大批的军警来驱散我们,还有好多同学被逮捕了,我们现在正在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我们不会放弃的。我从报纸上剪下了一些图片,寄给你们看看。 提问:读了小儿子从北京寄来的信,张大伯夫妇有很多疑问,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①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为什么还会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不能收回国家权益呢? 这和这次运动有什么联系? ②儿子他们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他们到底是要争什么权利呢?要除的国贼是哪些人?为什么要除掉他们? 2、学生阅读第二封家书的内容以及五四爱国运动后期的相关图片(上海工人罢工图片和商人罢市图片)。

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概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虽早已结束,但其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深深影响着新世纪的青年们。 关键词: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爱国青年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发展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空前广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被人们一直视为“东亚睡狮”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内忧外患中警醒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伟大力量。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以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为先导,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要力量、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走向乃至社会变革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中华民族曾经有着令人骄傲的辉煌,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通过人民群众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和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进步力量和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从各自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出发,在黑暗中苦苦探求着振兴中华的真理和道路。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闸门。但是,辛亥革命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最新精选5篇 五四运动,是由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四运动演讲稿800字最新精选.欢迎阅读! 五四运动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 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100年,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

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有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101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 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下面给大家说说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特点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

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为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注意:此时还没有农民阶级!只有部分农民阶级参加了)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

五四运动论文2500字

五四运动论文 2500 字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 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四运动论文的内容, 欢迎大家 查看。 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 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 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也孕育了爱国、 进步、 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 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所有的中华儿女 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 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 够发动起来的。 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 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 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 生活在今天的 年轻人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许很难体会 到, 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 是怎样为祖国 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煎熬。 大家知道,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居于世界前 列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并且在几千年内绵延不绝,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 在近代却大大落后了。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国家炮舰的威胁下,中国开始丧失独 立的地位,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人极 大的刺激。翻开 20 世纪历史的第一页,呈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幅更加惊心动 魄的图景:西方的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长达一年之久。 中国真的要灭亡了吗?昔日的辉煌同任人宰割的现实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使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这种屈辱和不幸格外感到无法忍受。“振兴中华 ”这个响亮的口号,便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日甲午战争 发生的那年喊出来的。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但是,前行的 道路并不平坦。在这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出于独霸东亚的野心,开始对中国进 行规模空前而野蛮的侵略掠夺。他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 二十一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在 1919 年 1 月开始举行的巴黎和会 上,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 原先期望能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攫去的特权归还中国, 而巴黎和会却不容讨论地把这些特权又交给了日本。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
1/9

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相关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Term 2 2012-2013 Academic Year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8003 试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类别(Type of test):考查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 公共必修课考试形式(Test type) : 论文 使用范围(Target group):2012级全院学生 要求: 一、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相关内容,自选"考查论文参考选题"中的任何一题,完成论文。 二、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主题明确,要有新意;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能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或理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2.要独立自行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文章,不得在网上整段下载。违者考查成绩为零,并自行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3.论文在2000字以上。 4.按要求时间和地点交论文。 5.文章格式要规范: 页面设置:纸张A4,上、下边距均为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厘米。行间距:1.25倍行距。左侧装订。 内容提要:正文要有1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其次要有3―5个关键词; 引文:凡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明出处,放在文末;引文要准确无误,否则将酌情扣分。 字体字号: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内容摘要、关键词七个字要加粗。 考试论文参考选题: 1. 试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2. 论戊戌维新运动。 3.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4. 论五四运动的意义。 5. 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6. 论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大革命。 7.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 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9. 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10.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1.评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2.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言 1.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赫尔岑 2. 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宋庆龄 3.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4.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俞良弼 5.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6. 每个青年人都象是个在晚上出生的婴儿——只看到太阳升起而从来不会想到昨天的存在。——佚名 7.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8.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名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品质。——加里宁

9.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10.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歌德 11.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贝弗里奇 12.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屈原 1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14.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5.二十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机智,四十岁时是判断。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青年一代。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16.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17.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五四运动的起因(原因与导火线)、运动 的经过(口号、中心、主力、结果)、影响。分析归纳“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写一封介绍五四运动的信和新闻报道, 使学生自主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法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命的影响,领会“五四精神”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主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 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 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二)、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接受式教学法:以碎步启发式为主。 2、体验式教学法: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模仿性学习)。 四、教学素材分析 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1919年1月至6月,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英、美、法、意、日几个强国把持下进 行的。中国政府因战时参加协约国一方,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压 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 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但遭到无理拒绝。会议决定把德国 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的 愤怒。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不仅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本 质,而且也把北洋军阀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罪恶行径赤裸裸地暴 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也教 育了原来对巴黎和会抱有幻想的知识界。于是,长期以来酝酿着的一场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风暴就以此为导火线爆发了。 2.五四运动的爆发。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手持旗帜,上面写着“争回青岛方罢休”,“拒 绝和约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 冲向赵家楼,火烧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 警进行镇压,学生被捕去32人。第二天,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举行罢课。6日, 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他们还到街头举行爱国讲演,开展抵制 日货、提倡国货的宣传活动等。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孔婧 摘要: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中国的意义,无论从政治、思想、文化抑或社会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学术界热点研究问题,有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与历史作用四个方面,对近年来五四运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五四运动;精神;社会风俗;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数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在此以前,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曾掀起过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则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缺乏明确的反帝目标和坚决的反帝决心。五四运动则不然。五四时期的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被否定,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对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思想解放有重要意义。 一、五四运动精神的解读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

有关五四运动的手抄报资料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新思想与社团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年被废除。到了明初,高等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

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国耻情绪 191 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了作用。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