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与人民收入无重要联系的资源;二是人民的收入。前者是指政府经营的企业的收入,如国营企业的利润,国家银行的利息等等。根据斯密的观点,由于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第一种收入来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2、非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3、无论政府据以征税的对象属于经济税基,抑或属于非经济税基,都改变纳税人实际收入或改变其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4、允许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基进行排除、扣除、减免等,都可以视为政府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但不会相应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5、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利益原则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

6、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该原则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人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

7、纵向公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相等的税款,横向公

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不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不相等的税款。()

8、税收哲学是如何制定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础。()

9、绝大部分税收对私人经济行为都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的改变,也就是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纳税负担。人们通过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决策调整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不会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对其产生扭曲作用。()

10、向垄断产品征税,向垄断厂商征税一定会对经济社会总体带来较大影响。()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键入每句的括弧内)

1、一般情况下,国家税收通常具有()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自愿性

C、合法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具有()特征的税收被称为累进税。

A、平均税率总是等于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提高而提高

C、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无关

D、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下降而下降

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赋税原则”,即政府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

A、平等原则

B、确定原则

C、公开原则

D、便利原则

E、效率原则

F、非强制原则

4、政府税收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超额税负担”,斯密认为主要是由以下问题造成的()。

A、国家使用了大批官吏以征税,浪费了大量税收收入,加之税吏贪污腐

化,苛索人民,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B、税收妨碍了人民的勤劳,使人民对某些能够提供更多人就业的事业裹

足不前

C、不适当的赋税造成逃税现象大增,而处罚过重导致许多生产性资源变

成国家税收

D、税吏的频繁的稽查,常使纳税人遭到极不必要的麻烦、困恼与压迫

5、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A、以个人收入水平衡量其支付能力

B、以个人消费水平衡量其支付能力

C、以个人学力大小衡量其支付能力

D、以个人财产存量衡量其支付能力

6、假设DD的函数为P=12-0.923Q,SS的函数为P=3+0.423Q;那么在政府征收从量税的情况下(如对每个商品课征1单位税收),税负担分配的结果

是()。

A、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了相同的税负担

B、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大的税负担

C、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小的税负担

D、不确定

7、超额税负担只有在()情况下为零。

A、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限大

B、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无限大

C、需求的价格弹性为零

D、供给的价格弹性为零

8、市场经济中税负担分配与转嫁的一般规则是()。

A、供求双方弹性较大者,相应承担较小的税负担

B、供求双方弹性较大者,相应承担较大的税负担

C、供求双方如有一方为无弹性,则无弹性的一方将承担全部税负担

D、供求双方如有一方为无弹性,则另一方将承担全部税负担

9、税基弹性为负值时,会出现了E t B>-1,E t B<-1和E t B=-1的三种情况。其中,E t B>-1,表示()。

A、税率变动的幅度小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B、税率变动的幅度大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C、税率变动的幅度等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D、税基变动与税率变动无关

10、拉弗曲线反映了税率变动与政府税收收入变动的函数关系。该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以下一些的指导意义:()

A、存在着唯一的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该税率使政府收入规模达到

最大

B、高于最佳税率的税率调整区间均属于政府的税收禁区

C、除最佳税率使政府税收收入为最大外,其他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都可

以或高或低的两种税率取得

D、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是税率越低,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越有利

三、思考题

1、何谓“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经济税基与非经济税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3、何谓税收的“超额税负担”?产生超额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试分析,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的情况有什么

不同?

5、税收归宿研究中,采取一般均衡分析方和采取局部均衡分析法,各有何

种意义?

6、简要解释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7、简要解释公平分配税负担的主要标准。

8、图示“拉弗曲线”,解释该曲线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

9、简要分析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的影响。

10、简要分析对劳动和资本收入征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F;

2、F;

3、T;

4、F;

5、T;

6、T;

7、F;

8、T;

9、F;10、F

二、选择题

1、ACD;

2、B;

3、ABDE;

4、ABCD;

5、ABD;

6、C;

7、CD;

8、AC;

9、B;10、ABC

二、选择题,两道计算题

6.计算方法与结论参见本章第三节第三小节“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例子。此外,还有两种判断方法:

(1)直接计算法:在征税之前,通过市场均衡(D=S,即P0=12-0.923Q= 3+0.423Q),可求出税前均衡产量Q0为6.686、税前均衡价格P0为5.829。在征税1单位从量税后,SS曲线变为了P t=4+0.423Q,这样通过P t=12-0.923Q=4+0.423Q,可求出税前均衡产量Q t为5.944、税后均衡价格P t为6.514。这样消费者承担的税收负担为P t-P0=6.514-5.829=0.685,生产者承担的税收负担为1-(P t-P0)=0.315,即消费者承担的税收负担大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

(2)弹性判断法:由于供求双方弹性更大的一方承当的税收负担等小,这样比较两者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可知,SS函数的曲线斜率绝对值(0.423)小于DD 函数的曲线斜率绝对值(0.923),即SS函数曲线更为平坦,进而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生产者的价格弹性更小,所以其承担的税收负担小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

9.由于税基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 t B =(?B/B)/(?t/t)=(t?B)/(B?t),同时E t B>-1表示税基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即| E t B|=|(?B/B)/(?t/t)|=|?B/B|/|?t/t|<1,将不等式双边同时乘以正数|?t/t|,可得|?B/B|<|?t/t|,即税率变动的幅度大于税基相反变动的幅度。

三、思考题

1、何谓“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现代税收,可以简单定义为,政府出于提供特定公共产品和公共劳务的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对其社会成员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不付等价物的货币支付。该概念说明任何形式的税收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目的性,税收是政府安排大部分公共开支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全部税收收入都要用于实现各种社会、经济目标;(2)合法性,只有政府,并且依据有关法律,才能获得对其社会成员征税的权力,其他任何个人、机构则无此权力;(3)强制性,无论人们愿意与否,依法纳税被规定为社会成员的一种义务,这是每个法定纳税人必须承担的现代生活的代价。

2、经济税基与非经济税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答:“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经济税基征税,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效应。对经济税基课税,一般会导致人们调整经济行为以尽量减少纳税,所以政府从这种税基取得的税收收入,会随着税基规模的变动而变动。

至于“非经济税基”,则是指和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最典型的,是一些国家早期政府对其国民征收的人头税,即对所有的法定纳税人征收一种总额税。这种税是以人的存在作为征收的对象(税基),而不问纳税人的收入、消费、财产以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因而,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一般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也不会改变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样,人们也不大可能通过调整自己经济行为的方式来减少纳税。

3、何谓税收的“超额税负担”?产生超额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作用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效率损失,即国民福利损失。产生超额税负担的原因,是政府征收某种商品税

使得这种商品与其他可替代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诱使人们减少对价格相对较高的这种商品的消费,转而增加对其他替代能源的消费,即发生了替代效应。由于这种商品及其产生的替代效应,破坏了这种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导致额外的国民福利损失。

4、试分析,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中,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答:在充分竞争市场假定条件对税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垄断市场条件。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对产品数量和市场价格有较大的控制能力,他们按照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原则来决定生产规模,以能够获得最大垄断利润为目标来确定销售价格。由于垄断厂商的边际收入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的下方,其斜率为需求曲线斜率的2倍,那么和自由竞争的厂商相比,他们之间在(税前、税后的)产量与价格决定方面具有如下一些差异,如图所示:(1)税前垄断厂商能够把产量压得很低,而把市场价格抬得很高,垄断厂商的税前供给量Q m远低于非垄断厂商的税前供给量Q0,而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 m却远高于非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0。(2)税后垄断厂商则不能再更多地减少产量,也不能再更大幅度地提高市场价格,垄断厂商的税后供给量从Q m减少到Q m T,相应的税后价格从P m上升到P m T,而非垄断厂商的税后供给量则从Q0减少到Q0T,相应的税后价格也从P0上升到P0T,前者税后减产的幅度和税后价格上升的幅度均远低于后者。(3)相比之下,非垄断厂商通常能够比垄断厂商更容易地把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承担了相对较小的税负担,而垄断厂商则要承担较大的税负担。

仅就试图通过提高市场价格向消费者转嫁税负担来看,在可比情况下垄断厂商比非垄断厂商有更大的困难。因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通常会带来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迫使更多的消费者退出该商品市场(或减少对垄断商品的消费),二是引诱其他生产者进入该商品市场参与竞争,两种情况最终将导致原有的垄断厂商对商品的垄断供给变得无利可图。但是,人们不能据此认为在有税收情况下垄断的市场结构对消费者更有利。其实在可比条件下,垄断商品的税前价格(P m)通常可能也会高于非垄断商品的税后价格(P0T),即早在税收发生前垄断厂商便已

经通过垄断生产方式占有了较大的商业利润(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早已因此遭受了较大的福利损失。

5、税收归宿研究中,采取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采取局部均衡分析法,各有何种意义?

答:研究税收归宿,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认为,市场经济是各类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组成的综合体,而各类市场还可以再划分为更具体的单个市场,如商品市场可以划分为食品商品市场、服装商品市场等等。所有这些市场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那么只要税收进入某单一市场,只要该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产量)因税收发生变化,其他所有市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反应,即进行相应的调整。换言之,只要税收使任何一个单一市场的均衡受到扰动,其影响就要扩散到其他市场,使其他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产量)发生“连锁”反应。如果这些反应进一步对初始变动的市场发生“反馈”影响,则会继续对其他市场发生第二轮、第三轮等“连锁反应”。这种税收归宿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是有助于全面揭示、解释税收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一般性均衡影响。但是,由于受税收影响的市场太多,逐一分析几乎没有可能,所以实证经济学在对税收归宿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时,也只好采取极为简化的“两市场—两要素—两产品模型”。

局部均衡分析,则是在假定其他市场不变条件下,就税收对单一市场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即仅仅探讨税收对该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影响,并做出基本判断。相比之下,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更方便地研究税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基本原理,更明确地阐释负担转嫁、税收归宿的主要规则。

6、简要解释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所著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赋税四原则”。直到现在,这些原则仍然被认为是政府的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斯密认为,“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所谓赋税的平等或不平等,就看对这种原则是尊重还是忽视。”在这里,平等首先是指所有的收入来源(地租、利润、工资等)都应该照章纳税,其次是指个人所承担的税负担应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配。所以,税收的平等原则就是税负担平等分配原则,是税收哲学的基础。

第二,确定原则。斯密指出,“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额数,都应当让一切的纳税者及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他进而强调,“据一切国家的经验,我相信,赋税再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在斯密看来,政府的税法、税收征管规定等必须是确定的,否则无法杜绝税政官员徇私枉法、盘剥国民、中饱私囊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发生普遍的逃税、抗税活动。

第三,方便原则。在斯密看来,方便是指“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人以最大便利。”纳税便利主要涉及两种问题,一是尽量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二是尽量减少政府的税收征管成本。如果税法、征管条例定得过于复杂、烦琐,纳税人和政府都要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材,这既增加个人的和政府的税收成本,也还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有些国家制定较为严密的税收征管条例和较为复杂的税收征管程序,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源流失,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事与愿违。

第四,效率原则。按照斯密的观点,政府税收活动的经济效率集中体现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斯密发现,政府不适当的税收活动,往往导致经济社会发生人民因税收所付出的多余国家所收入的现象。用现代经济语言表述,就是国民因税收减少的经济福利大于以政府税收表示的经济福利,即在正常的税负担以外又产生了一种非正常的“超额税负担”。政府税收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超额税负担”,斯密认为主要是由以下问题造成的:(1)国家使用了大批官吏以征税,浪费了大量税收收入,加之税吏贪污腐化,苛索人民,增加了人民的负担。(2)税收妨碍了人民的勤劳,使人民对某些能够提供更多人就业的事业裹足不前。(3)不适当的赋税造成逃税现象大增,而处罚过重导致许多生产性资源变成国家税收。(4)税吏的频繁的稽查,常使纳税人遭到极不必要的麻烦、捆恼与压迫。经验说明,上述导致“超额税负担”发生的(1)、(2)、(3)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或者通过调整政府的有关税收政策来予以解决,而在任何情况下解决(2)问题都比较困难。这是因为,理论上讲,任何形式的税收都属于政府行为,都会对人们的经济决策、经济行为产生非市场化的影响,而随后发生的个人对其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调整,即使从个人角度看是理性的,也必然意味着对市场机制的某种程度的扭曲,导致经济社会的效率下降。另外,政府税收政策造成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还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政府只能在事后予以纠正,成为税收导致经济社会效率下降并且难于改善的重要原因。那么,经济社会强调税收的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尽量减少有关税收政策对市场经济的扭曲效应。

7、简要解释公平分配税负担的主要标准。

答:现代税收理论,依据上述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提出了税负担分配的两个公平原则: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的份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按照利益原则分配税负担,普遍适用于那些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劳务中,能够大致地确定个人所得到的利益的场合,如实行“指定用途税”的场合。利益原

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质的支出,例如政府用于贫困救济的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于是,在实际生活中,支付能力原则成为被广泛运用的税负担之公平分配原则,该原则在税负担分配上是把个人或家庭的支付能力与政府支出负担联系起来。

由于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在实际税负担分配中运用该原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即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负担者及其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该原则才是适用的。而在不能确定税收负担者及其支付能力大小情况下,则难以对纳税人的税负担分配进行调整。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对于支付能力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三个:(1)以个人收入水平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收入水平表示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客观地反映了个人的现实的支付能力。(2)以个人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消费支出表明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上使用的经济资源,客观地反映了个人真实的支付能力。(3)以个人财产存量作为衡量其支付能力的课税基础。财产存量表示个人已经拥有的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客观地反映了个人潜在的支付能力。应该说,无论是收入,还是消费或者财产,都可以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但是在税收实践中,各国往往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力的标准。

8、图示“拉弗曲线”,解释该曲线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

R R R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政府提高税率会起到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而在税率已经达到一定时,继续提高税率,只会起到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所以,已经达到一定时的税率为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因其可以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达到最大。换言之,能够使政府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佳税率只有一个,应该成为政府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政府只有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即实行减税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税基扩大,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3)除了在一定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政府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都可以通过两种税率取得,一个是高税率,一个是低税率。那么,为了取得特定规模的税收收入,政府最好是采取较低的税率。因为,相比之下,低税率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相对较小。(4)实际上,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力。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9、简要分析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的影响。

答:根据一般经验,税率越高产出相对越低,税率越低产出相对越高,税率和经济产出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产出量越小,税率越在提高;一个税率上升,另一个税率就相应下降;固定一个税率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会使产出增加,而固定一个税率同时提高另一个税率也会使产出下降。鉴于税基弹性的作用,经济社会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即特定税率组合可以使经济产出和政府收入同时达到相对最大化。

上述分析,为政府税收政策调整提供了一般指导:在正常税率变动范围里,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来增加其财政收入,对稳定财政收入的通常有短期效果。但是,税率变动直接影响经济产出水平,相对较低的税率往往会带来较大的产出规模,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长期作用。税率变动还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市场参与率,较高的税率会导致市场经济的要素供求格局发生剧烈变动,一般情况是降低经济产出,减少政府收入。此外,较高的税率往往诱使人们敢于冒险从事各种逃税、避税活动,这种行为将进一步侵蚀国家的税收基础,对稳定政府财政收入显然不利。

10、简要分析对劳动和资本收入征税所产生的经济影响。

答:政府在对(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两类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收入进行课税时,必须深入研究税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那么厂商雇佣一个工人时就要支付较高的工资,在厂商不能完全进行税收补偿时,(通过减少对劳动需求的方式)必然将部分或大部分税负担转嫁给工人。税负担转嫁造成工人的实际收入(税后净所得)必然下降,劳动收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的供给。同样,政府对资本收入课税,那么厂商雇佣一个单位的资本就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在厂商不能完全进行税收补偿时,(通过减少对资本需求的方式)必然将部分或大部分税负担转嫁给资本所有者(储蓄者)。结果,资本所有者(储蓄者)的实际收入(税后净所得)必然下降,资本收入的下降会在相当程度上抑制资本的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还会影响资本要素的供求变动,而对资本收入课税也会影响劳动要素的供求变动。例如,政府对劳动收入课税,导致工资成本提高,这可能会迫使厂商通过减产的办法来降低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必然造成对资本需求相应的(但不一定是等量的)减少,进而造成经济社会资本要素的供给大于需求,资本收入在总量上会出现下降趋势。又如,政府对资本收入课税,导致资本成本上升,则通常会迫使厂商削减投资以减少对资本的需求。投资减少,产出下降,必然也要减少对劳动要素的需求,进而导致经济社会劳动要素供给大于需求,劳动收入在总量上也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样,政府无论对劳动收入课税,还是对资本收入课税,从经济需求角度看,都会相应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减少其利润,而从经济供给角度看,都会相应降低要素所有者的净收入。就是说,税收会同时降低经济社会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进而降低经济社会的产出,对国民收入增长通常产生不利影响。当然,正常情况下,考虑到政府财政活动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带来的种种有利影响,税收的不利影响一般只具有相对性质。

第六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填空题 1.蒸馏时,组分和温度均不发生变化的溶液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沸溶液 2.将一定量的NH4Cl(s)置于真空容器中, 加热分解达平衡, 系统的组分数为_____ , 相数为______ , 自由度数为________ 。 答案:1;2;1 3.如果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正偏差, 在T - x 相图中就有一个, 此点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具有相等和恒定的特征。 答案: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气液两相组成;沸腾温度。 4.FeCl3 和H2O形成四种水合物: FeCl3(6H2O; 2FeCl3(3H2O; 2FeCl3(5H2O; FeCl3(2H2O, 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_______, 在恒压下最多能有______相共存. 答案:2;3 F= C-P+1 5.在80℃下,将过量的NH4HCO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内,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NH4HCO3(s) =NH3(g)+ H2O(g)+ C2O(g)达平衡后,系统的C= 、P= 、F= 。 答案:(1;2;0)。该系统中物质数S =4,化学反应数R =1,独立的浓度关系式数R’=2,因为p(NH3)=p(H2O)=p(CO2)。故组分数C =4-1-2=1,相数P =2,温度一定,所以自由度数F =1-2+1=0。 6.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K~1200K范围内) CaCO3(s)( CaO(s)+ CO2(g) CO2(g)+ H2(g)( CO(g)+ H2O(g) H2O(g)+ CO(g)+ CaO(s)= CaCO3(s)+ 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F为。 答案:S=6、R=2、R`=0,(C=S-R-R`= 4,F= C-P+2 = 4-3+2=3 7. CaCO3(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多相平衡系统的组分数为、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答案:S=4、R=1、R`=0,(组分数C=S-R-R`= 3,相数P= 4,自由度数F = C-P+2 = 3-4+2=1 8.水在三相点附近的蒸发热和熔化热分别为45和6kJ·mol-1,则此时冰的升华热为________ kJ(mol-1。 答案:=H(g)-H(s)=H(g)-H(l)+H(l)-H(s)= +=(45+6)kJ(mol-1 = 51 kJ(mol-1 9. 右图为二组分A和B的T—x图,当M 组成为M的溶液缓缓冷却至温度T1时,T1 溶液中A的活度随标准态的选择而异。 当以纯固体A为标准态时aA 1,当 以过冷液体为标准态时,aA 1(填(、(、()。 A XB B 答案:由相图看出,当组成为M的溶液缓缓冷却至温度T1时,系统处于液-固两相平衡。根据相平衡原理,A物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即:(A*(s) = (A(l)= (A*(l) +RTlnaA,当以纯固体A为标准态时因(A*(s)= (A*(l) ( RTlnaA=0,aA=1;以过冷液体为标准态时,(A*(s) =

第六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2.现代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 3.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 。 A.学校管理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办学体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甲午学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 7.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中间型学制 8.()学制显示了现代学制发展变化的完整轨迹,是现代学制的一个动态模型。 A.欧洲B.苏联C.美国D.日本

9.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兼学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德国和法国叫()。 A.实科中学B.文科中学C.文法学校D.公学 10.当代很多国家已经把()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终身教育B.职业教育C.成人教育D.幼儿教育 二.多项选择 1.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指定和颁布的。学制的制定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状况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征D.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教育的施教系统方面包括() A.学校教育的机构系统B.幼儿教育机构系统 C.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D.成人教育机构系统 3.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下,各级学校系统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4.义务教育是一种() A.普及性教育B.自愿性教育C.强制性教育D.选拔性教育 5.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被从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 A.牛津大学B.剑桥大学C.巴黎大学D.伦敦大学 6.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A.基础教育B.成人教育C.高等教育D.中等教育E.职业技术教

中国石油大学《税收理论与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试题分类]:税收理论与实务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规定的是()。 A.被投资企业发生经营亏损,可用投资方所得弥补 B.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亏损,可用境内总机构的所得弥补 C.境内总机构发生的亏损,可用境外分支机构的所得弥补 D.投资方企业发生亏损,可用被投资企业分回的所得弥补 答案:D 2.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减去税法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 A.利润总额 B.生产经营所得 C.收入总额 D.生产经营成本 答案:C 3.纳税人发生的年度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弥补不完可逐年延续弥补,但弥补最长不得超过()。 A.3年 B.5年 C.7年 D.10年 答案:B 4.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在一家晚报上连载,三个月的稿酬收入分别为3000元、4000元和5000元。该作家三个月所获稿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1316 B. 1344 C. 1568 D. 1920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生活服务项目的是()。 A.娱乐服务 B.餐饮服务 C.打印服务 D.旅游服务 答案:C 6.个人所得税法中所称“临时离境”是指()。 A.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临时离境不超过30日 B.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临时离境不超过90日

C.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日或累计不超过3次 D.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临时离境一次不超过30日或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 答案:D 7.某受雇于外资企业工作的个人,在工作满5年后,获得一套企业奖励的价值80万元的住房。那么,他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应按照()项目计算缴纳。 A.劳务报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工资、薪金所得 D.财产转让所得 答案:C 8.下列不适用13%税率的项目是()。 A.销售农机 B.销售图书 C.销售鲜奶 D.销售衣服 答案:D 9.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A.所得总额的3% B.所得总额的30% C.应纳税所得额的3% D.应纳税所得额的30% 答案:D 10.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度终了后()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A.1 B.3 C.4 D.5 答案:B 11.对于融资租赁的房产,应按()计征房产税。 A.租金收入 B.房产原值 C.房产余值 D.房产净值 答案:C 12.某个人拥有二处房产,其中一处自己居住,该房产原值30万元;另一处按市场价格租赁给别人使用,取得年租金收入24000元,该房产原值20万元。假设当地税务机关核定的该

第六章_时间数列练习题及解答

《时间序列》练习题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A、B、C、D)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时间和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数列 D、时点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5、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6、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定条件是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为()。 A、连续的 B、间断的 C、稳定的 D、均匀的 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8、时间序列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9、根据采用的对比基期不同,发展速度有()。 A、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C、逐期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D、累积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10、如果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A、100%124%104% 108.6% 3 ++ = B、 506278 108.6% 506278 100%124%104% ++ = ++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及参考答案doc资料

第六章会计凭证 习题 一、应掌握的名词 会计凭证 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 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的传递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 二、填空题 1.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 ,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3.将现金送存银行,一般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 4.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不同,分为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5.记账凭证按其用途可分为专用凭证通用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 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7.汇总转账凭证是根据转账凭证按账户的贷方设置并按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的记账凭证。 三、判断题 1.会计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B) 2.凡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据以记账。(A) 3.实际工作中,也有企业单位不分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统一使用一种凭证,这种记账凭证称为通用记账凭证。(A)4.按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称为专用记账凭证。(A) 5.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从外部取得原始凭证。(B) 6.为了便于记账和查账需要编制原始凭证。(B) 7.原始凭证必要时可以涂改、挖补。(B) 8.只要是真实的原始凭证,就可以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9.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多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B) 10.记账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B) 11.记账凭证只能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B) 12.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A ) 13.收款凭证是银行存款收入业务使用的凭证。( B ) 14.记账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B) 15.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自行填制或外部取得的购料申请单、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等,应作为原始凭证,并据以记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 ①自由贡献时期。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立宪协赞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现代社会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政府征税依托的是公共权力并借助法律形式来进行

电子电路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六 6-1 什么是本征半导体?什么是杂质半导体?各有什么特征? 答:所谓本征半导体就是指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后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本征的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量和空穴的数量是相等的,而杂质半导体中根据掺杂的元素不同可分为N 型半导体和P 型半导体,在N 型半导体中电子的浓度远远大于空穴的浓度,而P 型半导体恰恰相反。 6-2 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本征半导体中,由于半导体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它与周边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结构,价电子不仅受到本身原子核的约束,而且受到相邻原子核的约束,不易摆脱形成自由电子。但是,在掺杂的半导体中,杂质与周边的半导体的外层电子组成共价键,由于杂质半导体的外层电子或多(5价元素)或少(3价元素),必然有除形成共价键外多余的电子或不足的空穴,这些电子或空穴,或者由于受到原子核的约束较少容易摆脱,或者容易被其它的电子填充,就形成了容易导电的多数载流子。而少数载流子是相对于多数载流子而言的另一种载流子,它是由于温度、电场等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多的能量而摆脱约束形成的。 6-3 ,黑表笔插入COM ,红表笔插入V/Ω(红笔的极性为“+”),将表笔连接在二极管,其读数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近似值。 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内的电池正极与黑色表笔相连;负极与红表笔相连。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 ×1k 档,将两表笔连接在二极管两端,然后再调换方向,若一个是高阻,一个是低阻,则证明二极管是好的。当确定了二极管是好的以后就非常容易确定极性,在低阻时,与黑表笔连接的就是二极管正极。 6-4 什么是PN 结的击穿现象,击穿有哪两种。击穿是否意味着PN 结坏了?为什么? 答:当PN 结加反向电压(P 极接电源负极,N 极接电源正极)超过一定的时候,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叫做PN 结的反向击穿。击穿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齐纳击穿是由于PN 结中的掺杂浓度过高引起的,而雪崩击穿则是由于强电场引起的。PN 结的击穿并不意味着PN 结坏了,只要能够控制流过PN 结的电流在PN 结的允许范围内,不会使PN 结过热而烧坏,则PN 结的性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稳压二极管正式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6-5 理想二极管组成电路如题图6-1所示,试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 解:理想二极管的特性是:当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否则二极管截止。分析含有二极管电路的方法是:假定二极管是开路,然后确定二极管两端的电位,若二极管的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则二极管导通,否则截止。 对于图(a)假定D 1、D 2、D 3截止,输出端的电位为-18V ,而D 1、D 2、D 3的阳极电位分

第09章 税收原理 习题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

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

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第六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C. 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 D.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2、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若c M 一定,lgK′ MY 越大,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B. 若c M 一定,lgK′ MY 越小,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C. 若lgK′ MY 一定,c M 越大,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小; D. 若lgK′ MY 一定,c M 越小,则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3、下列各组酸碱对 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B )。 A、H 2CO 3 —CO 3 2- B、HPO 4 2-—PO 4 3- C、H 3 PO 4 —HPO 4 2- 4、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0.10mol?L-1弱酸HA( pKa=4.0)。当滴定一半时 溶液的pH是( A )。 A、4.0 , B、5.0 , C、10 5、下列数字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C )。 A、[H+]=0.030 B、pH=10.42 C、W MgO =19.96% 6、在pH=5 ---6时,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Pb2+,选用的缓冲溶液应是( B )。A、 HAc-NaAc ,B、六亚甲基四胺盐 7、在pH = 4.5的AlY-溶液中,含有0.2 mol / L游离F-。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 ( A ) [ Al ] = [ Y′] ( B ) [ Al ] = [ Y ] ( C ) [ Al′] = [ Y′] ( D ) [ Al′] = [ Al ] + [AlY] 8、在pH=9.0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应用的指示是( A )。 A、铬黑T(EBT) B、二甲酚橙(XO) 9、浓度均为2.0×1.0-2mol?L-1的下列金属离子,当pH=5.00时,用EDTA不能准确滴定 的是( C )。 ( pH=5.00时 lgαΥ(H) =10.60 lgk Zny =16.50 lgK Pby =18.04 lgK Mgy =8.7) A、 Zn2+ , B、Pb2+, C、Mg2+ , D、均不能

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答案)

《税收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15*2分) 1.下列权力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 A.管理权利 B.政治权力 C.社会权利 D.财产权利 2.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作为纳税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征税机关 B.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等以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 C.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对等性 D.具有财产所有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3.采用超率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是()。 A.资源税 B.土地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4.按课税对象的单位直接规定固定征税数额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幅度税率 5.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A.扣缴义务人 B.纳税人 C.负税人 D.征税人 6.税法的核心要素是( )。 A.征税对象 B.税率 C.税基 D.税源 7.下列情形中,企业应履行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是()。 A.企业向员工交付工资 B.企业受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C.企业向境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D.联合企业收购未税矿产品 8. 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关税应属于()。 A. 流转税税法 B.所得税税法 C. 财产、行为税税法 D.资源税税法 9.下列与纳税义务人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B.在代扣代缴关系中,代扣人是真正的纳税人 C.在代收代缴关系中,代收人是真正的纳税人 D.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 10.目前我国采用的增值税类型属于()。 A.消费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生产型增值税 D.混合型增值税 11. 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中的价外费用不包括()。 A.收取的手续费 B.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C.收取的违约金 D.收取的销项税额 12.一般纳税人支付的下列运费均已取得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经认证,其中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是()。 A.销售原材料支付的运费

第六章合同法练习题及答案

合同法练习题 1、北京碧溪公司与上海浦东公司订立了一份书面合同,碧溪公司签字、盖章后邮寄给浦东公司签字、盖章。该合同于何时成立?( D ) A、自碧溪公司与浦东公司口头协商一致并签订备忘录时成立 B、自碧溪公司签字、盖章时成立 C自碧溪公司将签字、盖章的合同交付邮寄时成立 D自浦东公司签字、盖章时成立 2、旅客韩玉投宿蓝天饭店,办好住宿手续后,将一只装有3万元现金和其他物品的密码箱寄存在饭店的服务总台。当班服务员清点了物品。第二天下午,韩玉凭取物牌去取密码箱,发现已被他人领走。韩玉要求饭店赔偿全部损失,饭店拒绝,遂起纠纷。对此案的正确处理结果是:( A ) A、保管合同成立,饭店应赔偿韩玉全部损失 B、保管合同成立,饭店应承担主要损失,韩玉个人承担部分 损失 C保管合同不成立,饭店酌情给予韩玉补偿 D保管合同无效,饭店酌情给予韩玉补偿

3、某公司在民政部门主办的大型赈灾义演会上,当众宣布向民政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捐赠100 万元。事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背信行为应受舆 、/<、、比 论谴责 B、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该公司以虚假允诺 骗取宣传报道的行为,民政部门可给予行政处罚 C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有权在支付捐款之 前予以撤销 D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4、甲、乙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这在我国合同法理论上称作什么权利? ( C ) A、先履行抗辩权 B、先诉抗辩权 C同时履行抗辩权 D不安抗辩权 5、甲与乙订立合同,规定甲应于1997年8月1日交货,乙应于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六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6.1 下表给出了美国1960-1995年36年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X 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Y 的数据。 表6.6 美国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实际消费支出 (单位:百亿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数据为1992年价格。 要求:(1)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收入—消费模型; t t u X Y ++=221ββ (2)检验收入—消费模型的自相关状况(5%显著水平); (3)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练习题6.1参考解答: (1)收入—消费模型为 t t X Y 0.93594287.9?+-= Se = (2.5043) (0.0075) t = (-3.7650) (125.3411) R 2 = 0.9978,F = 15710.39,d f = 34,DW = 0.5234 (2)对样本量为36、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411,d U = 1.525,模型中DW

**9484.07831.3?t t X Y +-= )8710.1(=Se (0.0189) t = (-2.0220) (50.1682) R 2 = 0.9871 F = 2516.848 d f = 33 DW = 2.0972 查5%显著水平的DW 统计表可知d L = 1.402,d U = 1.519,模型中DW = 2.0972> d U ,说明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同时,可决系数R 2 、t 、F 统计量均达到理想水平。 93661372855 017831 31 ...?=--=β 最终的消费模型为 Y t = 13.9366+0.9484 X t 6.2 在研究生产中劳动所占份额的问题时,古扎拉蒂采用如下模型 模型1 t t u t Y ++=10αα 模型2 t t u t t Y +++=2 210ααα 其中,Y 为劳动投入,t 为时间。据1949-1964年数据,对初级金属工业得到如下结果: 模型1 t Y t 0041.04529.0?-= t = (-3.9608) R 2 = 0.5284 DW = 0.8252 模型2 20005.00127.04786.0?t t Y t +-= t = (-3.2724)(2.7777) R 2 = 0.6629 DW = 1.82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t 统计量。 问:(1)模型1和模型2中是否有自相关; (2)如何判定自相关的存在? (3)怎样区分虚假自相关和真正的自相关。 练习题6.2参考解答: (1)模型1中有自相关,模型2中无自相关。 (2)通过DW 检验进行判断。 模型1:d L =1.077, d U =1.361, DWd U , 因此无自相关。 (3)如果通过改变模型的设定可以消除自相关现象,则为虚假自相关,否则为真正自相

税收原理复习题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税收课征的依据是国家的()①政治权力 2. 税收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④政治与经济、社会职能 3. 税收采取的是()方式②强制征收 4. 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是()③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 5. 瓦格纳在()原则中,提出了富有弹性原则③财政政策原则 6.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税制应该符合的两大原则是()④公平与效率原则 7.宏观税收负担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征税总额占该国同期()的比重及其内部结构状况①国民收入 8.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主要以改变()的方式,将其应纳税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③价格 9.税收归宿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是()②需求弹性越大,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大10.微观税收负担指标一般限定于反映()①纳税人的直接负担 二、多项选择题 1. 税收的特征包括()①无偿性②强制性④固定性 2.税制简便主要体现在()等方面要简便 ①税种、税率②征税环节③税收的征收管理④征收手续、征收地点 *3.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有(24 ) ①财政②公平③法治④效率⑤调节 4.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①受益原则②公正原则④平等原则 5.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经济发展水平③政府职能范围④政府融资结构⑤税制和其他因素 6.以下对税收归宿和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供给弹性越大,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大 ③供给弹性越小,销售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小 ④需求弹性越小,购买者承担的税收份额就越小 7.税收转嫁的基本形式有()①前转②后转③消转⑤税收资本化 三、解释题: 1.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某种税收的课征,对私人或企业在完善市场经济中的最佳决策产生扭曲,从而使私人或企业所承受的实际负担超过税金本身负担的部分。 3.受益原则:每个纳税义务人应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大小而相应纳税,即政府各项公共活动的费用,应根据各人所享受该项服务利益的多少,而分摊给个人。 4.税收负担:是指由于政府征税而给纳税人或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损失或者转移。5.税收转嫁:税收转嫁也可称为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其应纳税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社会公共费用的筹集和补偿为什么有必要通过税收来实现? ①社会公共费用的筹集和补偿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满足人们公共需要的公共品,而公共品由于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而必须由社会最高权力机关用一种特殊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摊方式来配置资源。 ②税收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使它必然成为社会公共费用的筹集和补偿的最佳方式。 2. 如何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①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最高代表身份,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税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第六章实数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实数(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中无意义的是( ) A. 6 1- B. 21-)( C.12+a D.222-+-x x 2.在下列说法中:①10的平方根是±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③ 94的平方根是32 ; 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⑤ 24a a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B.算数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C.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D.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只有1和0 4. 641的立方根是( ) A.21± B.4 1± C.41 D.21 5.现有四个无理数5,6,7,8,其中在实数2+1 与 3+1 之间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实数7- ,-2,-3的大小关系是( ) A. 237---ππ B. 273---ππ C. 372---ππ D.723---ππ 7.已知351.1 =1.147,31.15 =2.472,3151.0 =0.532 5,则31510的值是( ) A.24.72 B.53.25 C.11.47 D.114.7 8.若33 )2(,2,3--=--=-=c b a ,则 c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A.c b a φφ B.b a c φφ C.c a b φφ D.a b c φφ 9.已知x 是169的平方根,且232x y x =+,则y 的值是( ) A.11 B .±11 C. ±15 D.65或 3 143 10.大于52-且小于23的整数有( ) A.9个 B.8个 C .7个 D.5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3-绝对值是 ,3- 的相反数是 . 12. 81的平方根是 ,364 的平方根是 ,-343的立方根是 ,

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某专用仓库,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建成于1991年10月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决定评估其于2009年10月31日的价格。经了解,现时(评估基准日)与评估对象类似的建筑物的造价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元,类似建筑物的层高比评估对象高10厘米,估计影响造价5%。参照有关规定并经评估人员判断,该仓库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为60年,该仓库已用了18年。试评估该仓库于2009年10月31日的价格。 解:经修正后的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为1200(1-5%)=1140(元) 则被估建筑物的重新构建价格=1140×6500=7410000(元) 被估建筑物的贬值额=7410000×18/60=2223000(元) 则建筑物评估价格=7410000-2223000=5187000(元) 2.某房地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用范围内土地面积800平方米,已评估出的土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000元。月租金10000元,土地还原率8%,建筑物还原利率10%,年折旧率2%,空租率10%。房产税、营业税分别占年租金收入的12%和5%,土地使用税按每平方米土地面积2元缴纳。管理费、维修费分别按年租金收入的3%、4%计算,保险费每年1500元。试用残余法评估建筑物价值(假设收益期限为无限年期)。 解:年总收入=10000×12×(1-10%)=108000(元) 年总费用包括:房产税=108000×12%=12960(元) 营业税=108000×5%=5400(元) 土地使用税=2×800=1600(元) 管理费=108000×3%=3240(元) 维修费=4320(元) 保险费=1500(元) 则年总费用=12960+5400+1600+3240+4320+1500=29020(元) 房地产年总收益=108000-29020=78980(元) 土地年纯收益=1000×800×8%=64000(元) 则建筑物年纯收益=78980-64000=14980(元) 建筑物价格=14980/(10%+2%)=124833(元) 3.某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使用年限为50年,实际使用年限为10年。经调查计算,现在重新剪纸全新状态的该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为800万元,建设期为2年,假定第一年投入建造成本的60%,第二年投入40%(均为均匀投入),管理费用为建造成本的3%,1年期基本建设贷款利率为6%,销售税费为50万元,开发年利润率为建造成本的25%。该建筑物的墙、地面等局部损坏的修复费用为18万元;装修的更新重置成本为200万元,平均寿命为5年,已使用3年;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为110万元,平均寿命为10年,已使用8年,试估测该建筑物的价值。 解:第一,求建筑部分价值。 管理费用:800×3%=24(万元) 开发利润:800×25%=200(万元) 投资利息:800×60%×[(1+6%)1.5-1]+800×40%×(1+6%)0.5-1]=53.3(万元) 重置成本:800+24+50+53.3+200=1127.3(万元) 第二,实体性贬值 18+200×3/5 +110×8/10 =226(万元) (1127.3-18-200-110)×10/50=159.86(万元)

税收理论 练习题

税收理论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取得同等税收收入的情况下,采用总额税的税收方式可避免在收入的闲暇的选择方面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 2.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越强,越将阻碍劳动的投入。() 3.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净效应取决于消费者对收入的需求弹性。() 4.征税对劳动供给总是起激励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以下产品征税,税负更多的由需求方承担的是()。 A.生活必需品 B.需求弹性大的产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耐用品 2.如果对垄断厂商的利润征税,则()。 A.全部税负由生产者承担 B.全部税负由消费者承担 C.全部税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D.不能确定 3.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品的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税后价格上涨幅度越大,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越多。() A.越小越小 B.越小越大 C.越大越小 D.越大越大 4.在竞争市场环境中,以下哪种情况下税负全部由供给方承担?() A.生活必需品 B.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C.供给完全无弹性的产品 D.课税范围几乎覆盖全部商品 5.在垄断条件下,若边际成本为常数且需求曲线为线性的,则征收从量税引起的价格上涨幅度为税额的()。 A.1/2 B.1/3 C.1/4 D.1/5 6.在一般均衡分析中被征税部门使用较多的生产要素,税后的相对价格下降,下列哪种情况使下降幅度增大?() A.征税部门产品的需求弹性减小 B.两个部门生产要素比例增大 C.非征税部门的要素替代弹性减小 D.征税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不变 7.在垄断条件下,在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征收方式下若税后价格一致,从价 税垄断厂商实际得到的价格与从量税下相比较()。 A.相同 B.较低 C.较高 D.无法比较 8.对劳动收入课税将改变工资率,由此产生的导致税收的超额负担,而税率的累进性越大,税收的超额负担就越。() A.替代效应越大 B.替代效应越小 C.收入效应越大 D.收入效应越小 9.在取得同等税收收入的情况下,单纯向劳动收入征收的所得税比一般所得税在消费者收入和闲暇选择方面所产生的超额负担()。 A.大 B.小 C.相同 D.无法比较

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第六章 实数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提高题专题复习第六章 实数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圆的面积增加为原来的m 倍,则它的半径是原来的( ) A .m 倍 B .2m 倍 C .m 倍 D .2m 倍 2.若()2 320m n -++=,则m n +的值为( ) A .5- B .1- C .1 D .5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a =,则0a > B .若22a b =,则a b = C .若a b >,则 11a b > D .若01a <<,则32a a a << 4.下列数中,有理数是( ) A .﹣7 B .﹣0.6 C .2π D .0.151151115… 5.如图,数轴上的,,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其中AB BC =,如果||||||a c b >>那么该数轴的原点O 的位置应该在( ) A .点A 的左边 B .点A 与点B 之间 C .点B 与点C 之间 D .点C 的右边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 1155 ??-= ??? B .()2 39-= C .42=± D .()5 15-=- 7.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 1 50∠=?.则2∠的度数为( ) A .50? B .65? C .60? D .70? 8.正方形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 、A 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 所对应的数为2;则翻转2016次后,数轴上数2016所对应的点是( ) A .点C B .点D C .点A D .点B 9.若a 、b 为实数,且满足|a -2|2b -0,则b -a 的值为( ) A .2 B .0 C .-2 D .以上都不对 10.下列说法:①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②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③某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录入:管理员 2009-12-4 人气:42 第六章短期资金筹措 一.单选 1、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不会导致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的利息支付方式是( B ) A、贴现法 B、收款法 C、补偿性余额 D、分期等额偿还本利法 2、具有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限制较少等优点的筹资方式 是( B ) A、发行债券 B、商业信用 C、发行股票 D、长期借款 3、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 为( B ) A.10% B.% C.20% D.15% 4、某企业需要借入资金60万元,由于贷款银行要求将贷款金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故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为()万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因为借款金额=申请贷款的数额*(1-补偿性余额比率),所以,本题中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60/(1-20%)=75万元,选项A是正确答案。 5、下列各项中,与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化的是()。 A.现金折扣率 B.折扣期 C.信用标 准 D.信用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现金折扣率/(1-现金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可以看出,现金折扣率、折扣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正向变动,信用标准和丧失的机会成本无关,信用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动,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 6.某企业年初从银行贷款10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为10%,按照贴现法

付息,则年末应偿还的金额为()万元。 答案:C 7.商业信用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容易取得 B.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一般不负担成本 C.期限较短 D.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成本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在放弃现金折扣时商业信用的成本较高。 8.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B.筹资富有弹性 C.筹资成本较低 D.筹资风险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短期负债的筹资风险高,主要是因为需在短期内偿还,要求筹资企业在短时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9.下列有关抵押借款和无抵押借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抵押借款的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无抵押借款 B.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无抵押借款 C.银行对于抵押借款一般还要收取手续费 D.抵押借款是一种风险贷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