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涪陵区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保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和运行安全,依据《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67号)和《重庆市三峡水库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渝三峡库发〔2014〕14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消落区,是指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吴淞高程)从175米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之间,在三峡水库涪陵段形成的特殊区域,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孤岛、库岸岸线和新增淤积陆地;涉及的乡镇街道有:马鞍街道、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白涛街道、龙桥街道、珍溪镇、新妙镇、南沱镇、清溪镇、蔺市镇、义和镇、百胜镇、石沱镇、武陵山乡。

第三条消落区管理坚持保护为先、治理为重、科学规划利用和服从三峡水库调度的原则。

第四条消落区属国家所有,由三峡水库管理部门管理。未经有权限的三峡水库管理部门核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消落区(设置航标等公益性助航设施除外)。

第五条经核准使用消落区的单位和个人,应主动采取措施维护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和主汛期到来前进行库底清理。因三峡水库调度给消落区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国家一律不予补偿。

第二章管理

第六条消落区管理实行“区政府全面负责,区三峡水库管理局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的管理机制。区政府将消落区管理工作纳入对有关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区三峡水库管理局牵头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消落区管理有关问题。

(二)建立联合巡库机制。由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合巡库检查,并研究解决消落区管理重大问题。

(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执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消落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查处。

(四)建立信息报送机制。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有关部门应建立消落区使用和管理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受理制度,畅通信息,重大信息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和区三峡水库管理局报送。

(五)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区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消落区管理责任落实、重大违规行为处置等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并与目标考核挂钩。

第七条职责分工

区三峡水库管理局:负责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重庆市有关消落区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实施细则;负责消落区的综合协调管理;负责涉及占用三峡水库库容和使用消落区土地项目的核准上报;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联席会议,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消落区管理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对消落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消落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消落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区环保局:建立完善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负责对在消落区直接排放粪便、污水、废液及其他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等行为的执法查处。

区规划局:从严规划管理,禁止在岸线保护区进行围垦和集镇开发,引进污染项目;禁止在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区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

区市政园林局:负责长江、乌江流域涪陵段江面清漂保洁和消落区保洁工作,并建立保洁长效机制。

区综合执法局:负责对中心城区建城区内消落区乱搭乱建、乱倒乱堆行为进行管理和执法查处。

区水务局:负责对在河道开采砂石、取石取土、利用河道筑坝拦汊、分割水面、围垦以及违法建(构)筑物等妨碍行洪、影响河势稳定、危害堤防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查处;负责河道涉河建设、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等方案的审批;负责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整治。

区农委:负责对在消落区的农业种植行为进行管理,禁止在消落区使用有污染的农药、化肥;负责对长江干支流拦网、网箱和其他各种违法养殖行为的查处,清理在通航水域设置渔具或从事水产养殖影响航道安全的行为。

区卫生计生委:负责建立健全消落区卫生防疫体系,对消落区内可能滋生病媒生物的区域进行卫生防疫处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库区群众身体健康。

区林业局: 负责对在消落区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栽植的林木进行保护和治理,查处毁林开荒或种植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生物性治理措施除外)等违规行为。

区交委:负责消落区范围内的航标设施、航道维护等协调工作,负责消落区范围内的岸线、港口码头的规划审批工作。

区港航管理局: 负责查处违规使用消落区岸线及非法建设码头行为。

涪陵海事处:负责核准与通航安全有关的水域岸线使用,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审批。

区政府督查室: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消落区管理职责情况的督查,并将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消落区的日常巡查管理、日常保洁、宣传、信息报送等工作,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消落区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疾病监测与防治、生态修复、水库库容保护等监督管理和执法查处工作。

第三章保护

第八条采取工程性治理和生物性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加强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结合三峡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规划,对消落区进行保护、修复和整治,以保护三峡水库水质、库容、人居和生态安全。

第九条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岸线保护区进行围垦和集镇开发,引进污染项目;在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区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

(二)修坟立碑,遗弃、掩埋动物尸体以及弃土、弃物和填埋其他物体。

(三)毁林开荒或种植果树等多年生植物(生物性治理措施除外)。

(四)直接排放粪便、污水、废液及其他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

(五)使用有污染的农药、化肥。

(六)其他可能造成消落区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污染水体的行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

第十条限制下列行为:

(一)使用消落区或占用库容。

(二)在消落区堆放物品、搭建构(建)筑物、挖填工程。

(三)炸山取石取土。

(四)在消落区新建排污口。

(五)开展农业种植。

(六)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消落区内重要湿地、动植物主要栖息地、陡坡型山地、孤岛、水源保护地以及保持水土、库岸稳定的区域作为保护区。保护区内应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干扰,以保留自然状态的方式保护其结构与功能。

第十二条消落区内面积大且具有观赏价值或因生态保护需要的区

域作为生态修复区。在生态修复区内通过增大耐水淹多年生植被覆盖,控制消落区的水土流失,消减陆地面源污染,发挥消落区的生态屏障作用。同时,可提高消落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减缓消落区生态均质化,保证消落区具有正常、健康的生态功能。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消落区卫生防疫体系,制定完善消落区传染病疫情预防与控制、预警与应急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检验与评价等制度。对消落区可能滋生病媒生物的区域应进行卫生防疫处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库区群众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建立消落区保洁长效机制,加强消落区保洁,降低入库污染负荷和水面漂浮物数量。

第十五条加强对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第十六条加强岸线监测,建立和完善水库库容及岸线监测体系,为三峡水库库容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十七条对毗邻城市、集镇或农村人口居住密集的重要岸线,按照人居安全为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保护防洪库容、维护库岸稳定的原则,按规划因地制宜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章使用

第十八条使用消落区坚持依据规划、控制使用、严格审批、占补平衡的原则。

第十九条因搭建棚户经商、堆放货物沙石、从事科研活动等临时使用消落区的,不得占用库容。使用单位或个人向消落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消落区使用方案和图纸、占用消落区岸线和消落区范围内的土地情况说明,明确临时设施设备拆除清理日期等方案;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步核查后报区三峡水库管理局审批;区三峡水库管理局同意后与使用单位或个人签订临时用地协议;使用单位或个人再依法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设

施设备建设审批手续后方能临时使用。使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承担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防治污染、保护文物以及预防与控制疾病的责任,并在当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15日前按三峡水库库底清理规范进行清理。临时使用消落区时间指每年的三峡水库消落期,临时使用消落区须每年申报、每年审批。

第二十条长期使用消落区的基础性、公益性等建设项目不占库容的,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向消落区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占用消落区岸线和土地情况等资料,经区三峡水库管理局初步核查并报市三峡水库管理局核准后,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审查,经审批同意后再按照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程序进行建设。

第二十一条长期使用消落区并占用库容的,除按照本实施细则第二十条规定执行外,使用单位或个人还应编制涉河建设方案和占用库容方案,开展防洪影响评价,并向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长江水利委员会申请取得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或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同意手续后,由区三峡水库管理局提出明确的库容审查意见,再按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在消落区挖沙采石,使用单位或个人申请时应提交项目实施依据、涉及消落区部分的方案及图纸、防洪评价报告、占用消落区岸线和土地情况,同时还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航运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要求,经区三峡水库管理局组织评估后,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长江航道管理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对区位、景观有明显优势的部分孤岛,经区三峡水库管理局同意、市三峡水库管理局核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和现代生态农业。

第二十四条变更消落区使用单位或个人、改变原核准使用用途,必须按原程序重新申报。

第二十五条应急抢险使用消落区的,在应急抢险结束后再按程序申报。

第五章罚则与奖励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五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等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规行为。符合使用条件但手续不全的,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获批准的、不符合使用条件的,由相关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同时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规审批使用消落区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整改拆除。

第二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在消落区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对其实施问责;涉嫌违纪的有关人员,严肃追究违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对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在消落区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实施细则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水保审批条件及程序

水保审批条件及程序(市级) 凡从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征占地面积在一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1千平方米以上(含1千平方米)的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一、审批权限 (1)中央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开发建设项目,征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或者限额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市级立项或核准、备案的开发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3)跨区县(自治县、市)的开发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在万州境内建设的除中央审批、核准或备案以外的开发建设项目,征占地面积不足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不足五十万立方米的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下放给万州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 (5)将原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各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除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城镇搬迁,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房地产、城市建设、企业兴(迁)建、通讯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资源开发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依法委托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程序 1.申请 (1)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在开发建设项目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手续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 (2)不需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的开发建设项目:审批制项目应在报送

2212-重庆市涪陵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涪陵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重庆市人普办和涪陵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7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涪陵区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根据重庆市人普办核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为106.67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5万人,增长3.39%。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3.8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2%;女性为52.78万人,占总人口的49.4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9。 三、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15.93%;15-64岁的人口为76.47万人,占总人口的71.6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1万人,占总人口的12.38%。 四、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8.6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4.3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38.84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31.3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813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342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3641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29371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7万人,文盲率为5.35%。 五、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全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别常住人口(人)常住人口占比(%)年末户籍人口(人)涪陵区 1066714 100 1156449 一、一城 594236 55.71 532140 敦仁街道办事处 105296 9.87 83471 崇义街道办事处 75746 7.10 46210 荔枝街道办事处 156753 14.69 96046 江北街道办事处 36538 3.43 50136 江东街道办事处 51078 4.79 54648 李渡街道办事处 88124 8.26 112411 龙桥街道办事处 34541 3.24 40645 白涛街道办事处 46160 4.33 48573 二、一线 286426 26.85 384378 南沱镇 26447 2.48 36884 百胜镇 41114 3.85 49531 珍溪镇 50017 4.69 83561 清溪镇 29285 2.74 32948 蔺市镇 41730 3.91 50496 新妙镇 34299 3.22 46975 石沱镇 26144 2.45 33487 义和镇 37390 3.51 50496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月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国际民航界,把位于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2423米以下的机场称之为高原机场;把位于海拔高度2423米以上的机场称之为高高原机场。相对应的,起降机场均为高原机场和高高原机场的航线又称之为高原航线和高高原航线。这种航线飞行时,地形起伏大时飞机颠簸状况明显,尤其是当航线直穿等高线时最颠簸。下左图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机场分布图,右图为成都-九寨沟航线对应的地面海拔示意图(单位:米)。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高高原航线的是 A.贵阳-重庆B.成都-拉萨C.拉萨-迪庆D.稻城-昆明 2.从地形的角度看,成都-九寨沟航线中飞机最颠簸航段是 A.成都—甲航段B.甲—乙航段C.成都—乙航段D.九寨沟—乙航段 【答案】1.C 2.D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把位于海拔高度2423米以上的机场称之为高高原机场,起降机场均为高高原机场的航线称之为高高原航线。贵阳—重庆航线中,贵阳和重庆的海拔高度均低于2423米,该航线不属于高高原航线,排除A。成都—拉萨航线中,图中显示,成都的海拔高度低于600米,因此该航线不属于高高原航线,排除B。拉萨—迪庆航线中,图中显示,迪庆和拉萨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度都高于2423米,该航线属于高高原航线,C符合题意。稻城—昆明航线中,昆明位于云贵高度,海拔高度低于2423米,该航线不属于高高原航线,排除D。故选C。 2.材料信息表明,飞行时,地形起伏大时飞机颠簸状况明显,尤其是当航线直穿等高线时最颠簸。图中显示,成都—九寨沟航线中成都—甲航段航线与附近的等高线基本平行,因此不是飞机最颠簸航段,排除A。图中显示,成都—九寨沟航线中甲—乙航段航线与附近的等高线斜交,因此不是飞机最颠簸航段,排除B。图中显示,成都—九寨沟航线中成都—乙航段航线与附近的等高线基本平行或斜交,因此不是飞机

2018-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小学校(涪陵区新妙镇教育管理中心)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小学校(涪陵区新妙镇教育管理中心)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 题含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写出三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其中________最大,________最小。 2. 由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的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3.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 有1个十在十位写________,有2个十在十位写________,有几个一在个位写________。 4. 看图回答 (1)小明跑在小敏的________面,得第________名 (2)军军跑在小敏的________面,得第________名。 (3)小宇前面有________个同学。 (4)小宇后面有________个同学。 5. 观察七巧板。 其中三角形有5个,1个________,还有1个________,一共有________个图形。 6. 根据时间画时针和分针. 7. 我会摆。 ①衣服②卡车③铅笔④布娃娃⑤文具盒⑥地球仪 ⑦书包⑧帽子⑨尺子⑩球鞋?裙子?魔方?书本?手套 摆一摆,看这些物品怎么放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水利年鉴2014_地方水利-重庆市-【水土保持】

莅渝检查指导,下达重庆市防汛抗旱特大经费1.63亿元,山洪灾害防治资金1.88亿元。重庆市防指先后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10次,强化24小时防汛抗旱值班制,及时发布江河洪水Ⅲ级预警和山洪灾害Ⅱ级预警1次,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2次,发送防汛短信近3万条次,发布重要水雨情通报66期,发布水情公告160期,报送防汛抗旱专报84期。将抗旱工作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先后派出29个工作组赴20多个区县指导抗旱工作,做到旱情不除、人员不撤,前后调拨3批次价值500余万元中央物资和11批次价值300余万元市级物资支援灾区救灾工作。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充分利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大监测密度,及时分析、会商,快捷、准确地进行滚动式信息发布。民政、卫生等部门在灾情发生时及时赶赴现场,妥善安置灾民。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队积极投入抢险,建成紧密的军民联防体系。财政、交通、环保、市政、通信、海事、电力等部门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市、区县两级明确了全市2975座水库、533处堤防、820处山洪防御区的行政、技术、管护“三个责任人”及职责,并向全社会进行了公示。各新闻媒体积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市级主流媒体累计发表(播发)防汛抗旱稿件830余条(篇)。 此外,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全部投入试运行(除渝中区外),中小河流的4540个雨量站、840个水位站、216个水文站、67个墒情站全部投入使用。中央防汛抗旱物资重庆仓库建成投用,武警水电部队进驻仓库并实现军地联合管理。全市所有小(1)型以上水库实现信息实时报送,水库、区县、市级、国家四级实时数据共享。成功抗御持续高温伏旱,全市累计抗旱浇地120多万亩,解决42.3万人、16.4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近年来新修的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2006年相比,旱灾损失大幅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减少120万h m2,饮水困难人口和牲畜分别减少778万人、732万头;需送水解决饮水困难7.38万人,仅为2006年147万人的5%)。有效应对“6·30”等10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及琼江50年一遇最大洪水等洪峰过境,未发生一起水库垮坝等重大险情,未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件和次生灾害,合川城区居民两次实现零转移目标(2011年转移15万人)。(任春霞) 【农田水利】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重庆市累计完成投资12 2.7亿元、投工投劳1.3亿个工日、土石方1.65亿m3,分别较上年增长21.3%、18.2%、17.9%。共修复水毁工程6072处,新修防渗渠道1429k m,新建中小型水源工程1.88万处;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37万h m2,新增有效灌面2.67万h m2,恢复改善灌面7.67万h 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h m2。 2.小农水建设继续推行“先建后补”,通过“定额补助”提高项目业主、村社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落实区(县)及群众自筹;通过简化招投标等程序,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通过群众参与与专业监理相结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争取中央新增15个“五小水利”重点县,基本覆盖全市农业区(县)。全面完成2012年下达计划的29个第二、第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及专项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13年第三、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705处,新增高效节灌面积1.43万h m2。(任春霞)【水土保持】按照“注重特色、规模治理、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抓好水土流失治理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结合,重庆市共计治理水土流失1527k m2,其中,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479k m2,社会及其他部门治理1048k m2。 (任春霞) 【城乡供水】2013年盛夏期间重庆市再次遭遇严重高温干旱灾害,重庆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解决全市人畜饮水最困难地区5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两件实事,纳入全市22件民生实事范围,在2015年前完成。在调整优化“十二五”水利任务、投资时,更加突出了最困难地区饮水安全和最急需整治山坪塘2件民生实事的资金安排。重庆市水利局成立局民生水利实事工作办公室,及时开展普查摸底、区(县)调研、部门协调,商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财政局共同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和山坪塘整治2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截至2013年年底,建成各类供水工程4018处,解决了20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受益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健康水平,同时为全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农村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供水保障;山坪塘整治开工18492口、完工12105口,新增恢复蓄水能力3107万m3,相当于新建3座中型水库,为部分最缺水地区提供了水源保障。(任春霞) 【农村水电】圆满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4.6万kW,获财政部、水利部绩效评价工作组好评。进一步规范农村小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程序、质量安全、营运等管理,加强农村水电安全监管职责,全市1400多座农村水电站已经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双 023地方水利

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会议发言稿

重庆市涪陵区会议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今天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今年科普工作建设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今年是涪陵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首要年,7月15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区委副书记林彬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根据会议精神,xxx镇强抓机遇,积极动员和组织了全镇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理清目标,及时召开好各项会议。 为进一步明确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有的放矢地搞好创建工作,我镇在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后,及时召开了相关会议,落实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7月22日的党委会上,镇党委委员、宣传统站委员周智友就林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区科协李林主席动员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传达和学习,镇党委书记李国荣就当前科普工作进行了安排,并要求大家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全力做好今年创建工作;二是在7月26日,镇上召开了由各村(居)四职干部、小(居)组长、大学生村官、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镇辖部门负责人共计230余人参加的***镇城乡养老保险动员暨培训大会上,镇宣传统站委员周智友再次将会议精神进行了及时传达和工作安排。会议要求,各村(居)务必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好各种会议,及早部署和安排好今年

科普工作,特别是争取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好科普“站档员”建设工作。 二、强化领导,落实创建工作责任。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镇落实了以下四项工作措施:一是搭建机构,年初,镇上就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动员会议后,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落实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措施,镇党委确定了一名领导分管科普工作,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具体落实项目的实施,层层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建立了以镇科普活动站为中心,各村(居)科普活动室、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为阵地的科普网络体系,形成了灵活有效的科普工作运行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创建成效。四是落实了工作考核机制,坚持科普工作与抓经济相结合的措施,努力把科普工作、经济工作和当前“新社教”工作纳入全镇统一部署、同安排、同考核。 三、分解任务,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科普工作是社会性、公益性的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都必须主动参与,以此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抓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工作舆论氛围 宣传工作历来都是任何工作的前提保障,在动员会议后,我镇充分利用镇广播网络、《***新闻》栏目、镇成人学校、通过开办科

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筑巢引金凤招商促发展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中共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委员会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二月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就我镇招商引资工作作如下简要发言,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近年来,我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进项目建设、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采取高效务实措施,以全区项目推进和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适时调整发展布局,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全力招商,积极推进小企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涪陵西部独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基地,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赢得了项目建设的主动权,使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我镇成功引进注册企业31家,协议资金4.6亿元,到位资金9049万元,已开工建设项目24个。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36394万元,较上年增长58%。其中工业产值25170万元,增长65%;企业增加值9065万元,增长88%;工业增加值6336万元,增长87%;营业收入35043万元,增长69%;利润1782万元,增长125%;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9049万元,增长1392%。本级财政收入实现460万元,增长58%,其中税收251万元,增长51%。截止目前,全镇已有乡镇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一、多措并举,优化环境,打造招商引资的金色招牌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的主旋律,优良的环境品牌是迎来客商的根本保障。我镇在开展优化整治发展环境建设中,以“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坚持“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工作责任零缺位”的工作原则,不断创优自然环境,创优政务环境,创优法制环境,创优人文环境。建立了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从而改善和实现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一是加强了软环境的建设。镇党委出台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岗位目标管理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拿出过硬的措施抓环境整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同时,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营造了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客商的服务,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遇到的问题。今年春节前我镇就面向全镇干部职工为困难企业融资128余万元,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做到了“热心、诚心、真心、精心、贴心”的“五心级”服务,营造了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二是不断加强硬环境建设。新妙镇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建设中的茶涪二级公路即将贯通,沿江高速路也即将开工,这两条公路建成通车后,新妙镇交通条件将会得到历史性的改善,区位优势也更加突显,新妙更将会成为涪陵区连接主城的重要窗口。此外,我镇还围绕村村通、社社通、循环连通的思路,对全镇主干线、村道、环线、出境路进行规划。目前全镇硬化公路近55公里,通村公路已形成了网状结构的交通网络。同时,我镇还把小城镇建设和完善城镇功能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舞台。场镇建设按照“一圈三路”的总体布局。2008年,投入500万元新建干磅路、大石路、行政西路1.2公里街道,场镇规模不断拓展,基本形成了“四横五纵”的城市骨架;硬化了力帆大道、行政路、新兴路2.28公里的街道。启动了新兴街和力帆大道两旁、逸然花园等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城镇商住楼开发项目,新增城镇住房面积8万平方米。投入30万元实施了场镇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50盏。加强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市场秩序的管理,提升了城镇功能,美化了市容市貌。小城镇建设实现了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良性循环。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渝水水保〔2004〕26号)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工作的通知 渝水水保〔2004〕26号2004.9.24. 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农机)局,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 自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以来,经过各编制单位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但是,目前重庆市水土保持方案的整体编制质量与水利部的要求和其它先进省(市、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质量,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必须以水利部颁发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为依据,同时必须按照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及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的函》(水保监方案〔2002〕118号)的要求执行。 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格式包括封面颜色、版式、扉页、责任页以及印制等必须按水利部保监〔2001〕15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制作,不得自制格式。 三、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等基本概况重点是采用项目区即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资料数据。

四、水土保持设施系指项目征占用地所有区域内的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包括工程直接占用和被损坏的。调查时要按《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分类统计。 五、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布局,不仅要制成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并要分区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应包括主体工程中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 六、水土流失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等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合理设计,要突出重点,千万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七、水土保持方案图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各类防治工程的典型设计图或单项工程设计图等,图件要用CAD制作,均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附工程量计算表。地理位置图、防治责任范围图、措施总体布局图等尽量做成彩图。所有图件要标注清晰,保持整洁。 八、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编制方法、项目划分、费用构成等要按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工程定额、工程单价、价格水平等必须与主体工程保持一致,主体工程投资概(估)算规范没有的项目定额、单价可以用水利、水保、其它行业、地方标准和当地现行价。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必须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庆市财政局《关于核定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渝价〔2002〕578号)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

涪陵区位状况

①区域概况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②产业状况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③其他相关概况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 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

重庆市涪陵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重庆市涪陵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一、总则 (一)为了加快我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推动涪陵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遵循“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结合国家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运用WTO规则,制定本政策。 (二)本政策所指外来企业,是指国外(包括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来涪兴办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涪陵区境外的国内其它区域投资者来涪兴办的企业(含收购、兼并、参股企业),其所有制性质、企业类别和投资方式不限。 二、财税政策 (三)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在西部地区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政策:内资企业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自获利之年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同时符合前款条件的,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时,按15%税率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后减半执行。 区境外来涪投资新办的商贸流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

筑安装企业,其企业在符合享受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后,可再享受两年地方分成部分全返、第三至四年返还地方分成部分50%的优惠扶持政策。 (四)外来企业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不包括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器具)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年度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抵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实行投资抵免的国产设备,企业仍可按设备原值计提折旧,并按有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企业实际发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用,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六)对外来新办服务型企业(除广告、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对外来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招用有证下岗、失业人员,签订3年期以上(含3年)劳动合同,且招用人数占该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60%及以上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减半征收营业税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垫江县盐井溪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垫江县盐井溪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 案的批复 【法规类别】水土保持 【发文字号】渝水许可[2009]130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09.12.11 【实施日期】2009.12.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垫江县盐井溪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渝水许可〔2009〕130号) 垫江县兴禹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重庆市垫江县盐井溪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收悉。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重庆市垫江县盐井溪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目的明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规范标准、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基本正确,内容较全面,基本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和有关标准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深度。原则同意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二、水土流失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基本正确。该项目工程扰动原地貌面积约179.50h㎡(含水库淹没区),损毁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03.69h㎡,其中:土坎梯田83.16h㎡、林草地20.53h㎡。 三、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其防治范围面积为204.89h㎡,其中:项目建设区179.8h㎡,直接影响区25.0h㎡。 四、水土流失防治原则和目标明确,水土保持分区合理。根据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水土流失类型、强度特征,水保工程设计中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坝枢、库区、渠系工程、交通工程、提灌站、施工营地、料场、弃渣场、拆迁安置及复建工程等9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基本合理。水土保持措施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分别进行了措施配置,同时提出的实施进度安排合理可行。 五、基本同意该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总体方案,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设计紧密结合主体工程的水土流失形式和特点。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的预测、防治责任范围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防治内容,确定不同的防治措施及布局,并形成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主体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建成后安全运营、周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原则同意各分区方案。其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

“6.19”特别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调查(重庆市涪陵)

“6.19”特别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调查(重庆市涪陵) 引言(1) 2003年6月19日7时57分,重庆三峡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涪州10号客货轮与涪陵江龙船务有限公司所属江龙806号干/液货轮,在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搬针沱水域发生碰撞。涪州10号轮当即翻沉,人员全部落水,12人生还,造成共有52人死亡和失踪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国务院黄菊副总理对该事故作了重要批示,组成了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为组长,原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书记处书记纪明波,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以及其他部委领导同志为副组长长的国务院“6.19”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笔者受全总派遣参加了事故调查。 经过(2) 2003年6月19日6时30分,涪州10号轮由重庆市长寿区卫东码头发航下驶(向下游方向行驶),约7时47分,停靠蔺市码头后载客60人继续下驶。开航时实际在船船员5人,低于最低安全配员8人的要求。其中,少1名轮机员,低于最低安全持证船员配员标准。另,开航时码头附近江面有中雾。同日5时23分,江龙806号货轮从观音沱发航空载上驶(向上游方向行驶)。 约7时52分,涪州10号与涪港812轮使用甚高频电话通话后会船。此时江面有浓雾,能见距离不足150m。但是,本应按内河避碰规则停航的涪州10号,仍然在主航道南侧占用上水航道采用双中车(1000r/min)冒雾下驶。 同时在同一航段航行中的江龙806轮也遇到能见距离不足150m的浓雾,尽管当时已经从甚高频电话中听到涪州10轮动向,并在7时53分从雷达观察到涪州10号轮沿上水航道航行。但在鸣放声号未听见应答,随后又用甚高频电话喊“下水船往北边去一点”,也未听见答的情况下,江龙806轮交未注意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继续采用常快车(880r/min)用雷达助航冒雾上驶。 接近7时57分,涪州10号突然从雾中看见江龙806号船首正对本船船着驶来时,两船船首相距已经仅约100m,船长刘万忠立即用右舵转向,车速未减。几乎同时,江龙806号轮也在浓雾中看见涪州10号轮在本船正前方偏右处向右转向,船长吴正勇即采取急倒车,但致使双主机熄火,使船舶失去操纵性能。此时两船已无法避免碰撞。 7时57分许,江龙806船首左前部与涪州10号轮左舷驾驶室附近碰撞。涪州10号当即向右翻倾,船底朝天从江龙806号右舷票过后沉入江中。 原因和责任(3) 1.事故原因 (1)两船冒险航行。在航行中突遇浓雾后,未按规定停驶,仍然冒雾航行。 (2)两船未保持正规了望。突遇浓雾后,没有保持正规了望,虽使用雷达助航,但未能仔细观察,未能正确监听和使用甚高频电话,以至当发现来船时已构成紧迫局面。 (3)两船未采用安全航速。在突遇浓雾后,仍以较快航速行驶,以致在发生紧迫局面时,没有充分余地进行有效避让。 (4)两船未按规定鸣放声响信号。在突遇浓雾的情况下,没按规定鸣放雾号,以至来船不能及早察觉本船动态。 (5)涪州10号在对周围环境和来船动态不明的情况下,占据了江龙806号的航道,以致构成紧迫局面。

重庆市涪陵区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一、“十五”全区城镇发展现状 “十五”城镇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规划编制基本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一)规划编制管理方面:“十五”期间,全区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约5000万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4.8倍,为“七五”和“八五”10年投入的9.6倍。规划编制取得突破,先后完成了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涪陵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江北片区控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四环路城市设计、滨江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白鹤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旺福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桥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南马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人防规划、消防规划等;李渡、江南、南岸浦、江东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环卫、商业、防洪、环保等规划正在进行之中。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实施了集中管理,实行了三级审签制、专家论证制、限时办结制、集中会审制、规划公示制等,并初步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监察力度加大:五年累计作出行政处罚近500件,查处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M,拆除违章建筑8000余平方M,执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五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在规划的指导下,以城市交通设施、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一批枢纽型、功能型重大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3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的4.6倍,年均递增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8个百分点。先后拓宽改造了兴华东西路、黎明南路、四环路、望宏路、长江大桥南引道、李渡环城大道北段、涪蒿路、体育南路等道路,新建了鹅颈关立交桥、李渡新城主干道、涪陵滨江路等工程,开工了东西干道、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乌江二桥、长江三桥,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条件。相继建成体育场、青年广场、乌江桥头花园、实验移民花园、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及多处地下通道,完善了城市功能。 <三)城镇化建设方面。2005年未,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9%,城镇人口达到49.24万人,分别比“十五”初期提高13个百分点和14万人,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1.7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的4.4倍;五年来,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分别实施了“4821”工程和“484”工程,集中力量,收紧拳头,突出重点,典型带动,白涛、珍溪、新妙、龙潭4个中心镇纳入重庆市级中心镇建设,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已初步形成以主城为中心,4个中心镇、8个重点镇、4个重点乡为增长极和一般乡镇和20个重点村为补充的城镇发展网络体系,集镇基础设施和村镇房屋的建设速度加快,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建筑业、房地产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从2003年起突破30亿元大关,到2005年达到34.7亿,比“十五”初期增长近10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4倍,比“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多12倍。五年共初设审批工程443个,面积454万平方M,概算投资38.6亿元;“十五”末全区房屋开发企业67家<其中二级8家,三级46家,四级13家),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5亿元,年均递增9.1%,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 7.37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 m2,年均递增4.3%和5%。全区城镇竣工房屋面积达625万平方M,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成绩喜人,结构质量稳中有升,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零指标,全区建筑工程无重大工程质量隐患发生,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两次受到建设部的表彰。五年来,全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应招标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等均达100%。全区建筑企业达到149家,其中总承包企业74家,专业承包企业54家,建筑劳务企业21家,共有一级企业10家,区内的一级建筑企业数量是全市除主城区外各区县的总和。 <五)城市管理方面:五年来,市政管理坚持以服务市民生活,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自2002年以来涪陵城市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涪陵区解决移民遗留问题实施细则(暂行)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涪陵区解决移民遗留问 题实施细则(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解决移民遗留问题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办〔2008〕23号)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特指对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城镇移民进行困难扶助。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安置的已签订搬迁安置销号合同且生活困难的淹没农转非移民、城镇淹没搬迁居民移民、城镇迁建新址占地移民和淹没企业失业职工移民。 第四条解决移民遗留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移民生活困难为重点,逐步提高移民综合素质,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第五条解决移民遗留问题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主要解决移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二)移民受益。尽量做到移民直接受益。 (三)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三)透明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监督。 第二章对象的界定 第六条淹没农转非移民指自谋职业农转非安置的农村移民、非种植业投亲靠友农转非安置的农村移民、二三产业安置农转非的农村移民、农业安置后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农村移民。 第七条城镇迁建新址占地移民指按三峡移民城集镇迁建征地规划,以三峡移民补偿标准进行安置并签订了搬迁安置销号合同的占地移民。 第八条城镇淹没搬迁居民移民指城集镇淹没搬迁安置销号且领取搬迁费的居民移民。

第九条淹没企业失业职工移民指以1992年长江委调查数为基数,搬迁销号时居住在淹没线下,且在淹没线上安置了住房(或货币安置),已失业的淹没工矿企业(单位)职工。 第三章方式 第十条解决移民遗留问题的方式有困难补助、特殊救济、就业培训、项目扶持。 第十一条困难补助。 (一)补助范围。 与移民部门签订了搬迁安置销号合同且生活困难的淹没农转非移民、城镇淹没搬迁居民移民、城镇迁建新址占地移民、淹没企业失业职工移民的家庭。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纳入困难补助的对象: 1.市属以上企业职工移民; 2.在岗就业具有固定收入的移民; 3.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或退休金的移民; 4.已纳入全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移民; 5.经政府就业机构一年内两次介绍就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移民; 6.服刑、批捕在逃的移民; 7.申报时已死亡的移民; 8.搬迁安置销号后新增人口; 9.财政预算管理人员家庭。 (三)补助标准。 对符合条件的移民家庭,按核定的的移民人数,给予适当困难补助,对象一年一核定。具体标准如下: 1.家庭移民人数为1人的家庭每年每户补助400元; 2.家庭移民人数为2人的家庭每年每户补助800元; 3.家庭移民人数为3人的家庭每年每户补助1200元;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重庆市-【水土保持】

利设施修复任务。市防指召开会商会56次,编发水雨情通报75期、预警短信7万余条、新闻通稿68期。气象、水文部门提前6~48小时准确预测趋势,发布预警信号1965条、江河洪水预警信息10次、洪水调度建议12期。28个区(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213次,预警短信11.6万条,累计转移2500人,未出现因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先后向乌江彭水、银盘、嘉陵江草街、任河巴山等骨干性水库水电站发出调度令19个,累计拦蓄洪量超15亿m3,连续3年实现彭水、武隆城区“零伤亡、少转移”目标,连续2年取得主城区朝天门、菜园坝、瓷器口未被淹的成绩;伏旱关键期,紧急调度玉滩水库,有效保障下游大足、荣昌15万人饮水安全。重庆市防指将24小时值班顺延1个月,快速有效处置10月21日凌晨巫溪堰塞湖险情。重庆警备区、公安消防部队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排除险情隐患100余处,疏散转移被困群众2100余人。重庆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累计调运物资近1500万元,有力支援受灾区县和湖南岳阳抢险救灾。(陈亮亮) 【农田水利】全市2016—2017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总投资132.3亿元,占计划(129.1亿元)的 102%;投入工日15492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279万台;完成土石方量1.9亿m3、修复水毁工程4280处、新修渠道1494.69k m、清淤沟渠5957k m、新修、加固堤防386.7k m、疏浚河道316.76k m、新修水库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4座、堰塘整治26109口、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7.29万k W、建设村镇供水工程1892处;改造中低产田面积79466.67h 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3.52k 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666.67h m2、改善灌面82606.67h 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413.33h m2、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4613.33h m2、新增年节水能力8494.49万m3、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81.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陈亮亮) 【水土保持】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18年)》,完成40个市级审批 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和渝北区2017年度全域“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将水土保持监测与水文泥沙监测有机结合;完成全市2016年度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建立全市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数据库(1∶10000);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983个(市级50个),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198个(市级37个),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11778.23万元(市级4163.00万元),违法案件查处29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52k m2;发布《2016年水土保持公报》;印发《重庆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实施方案(2017—2020年)》;推进万盛青山湖、合川赵家渡堤防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三峡库区(忠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通过水利部中期评估;城口、南川等区(县)持续将水土保持纳入党校主体班课程。(陈亮亮) 【城乡供水】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水利工程(不含电站水库)蓄水26.61亿m3,占应蓄水量的 74.8%,比2016年同期增加1.39亿m3,增长5.51%;全年累计供水量为27.11亿m3,其中:人畜饮水7.71亿m3、灌溉用水7.83亿m3、发电用水 10.07亿m3、其他用水1.50亿m3。“十三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全市加快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建设。全市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总投资 14.66亿元,完工工程3440处,受益人口319.28万人,其中,14个贫困区(县)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044处,受益贫困人口155万人。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6.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2%。 《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正式颁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提高。(陈亮亮) 【农村水电】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已成水电站1564座、装机容量713.81万k W,占技术可开发量 (1235万k W)的57.8%。其中,大型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325万k W;中型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 量127.5万k W;小型水电站1546座、总装机容量261.31万k W,占小型水电站技术可开发量(380万k W)的68.77%。2017年完成农村水电建设投资12.56亿元,争取农村水电扶贫工程和增效扩容改造项目中央资金16539万元;全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7.98万k W;开工建设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项目13个,完成2016年7个农村小水电扶贫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验收;兑现2016年水电扶贫受益金375.9万元,帮扶28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启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123个、生态改造项目130个,完成财政部组织的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绩效评价工作;创建2座绿色小水电站;稳步推进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工作。(陈亮亮) 【工程管理】(1)抓建设管理。召开全市水利工程文明工地创建及安全监管工作会议,通报表扬13个 文明工地。在建16座大中型水库施工现场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开展98次检查,12次质量飞检,4批次专家质量核查。编制《重庆市水利工程招标投标资料汇编》,出台《必须招标项目备选承包商信息库管理办法》,制定《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指导意见》,开展施工招标文件、监理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编制工作,推进电子招投标监督管理系统、交易系统建设。对24起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评价、记录和 7 4 3 重庆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