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B.F. Skinner)是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叫做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并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主要集中在行为的塑造和改变方面。以下是他的心理发展观的几个重要观点:

1. 反射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在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行为几乎完全是通过反射形成的。例如,婴儿会在感到饥饿时表现出求食的反射行为。

2. 刺激-反应关系:斯金纳认为,行为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响应。他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即一种刺激与特定的反应形成了关联,最终导致某种行为的出现。他的实验中经常使用强化(增加一种刺激,以增加行为的发生概率)和惩罚(减少一种刺激,以减少行为的发生概率)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3. 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通过逐步引导,可以改变和塑造人们的行为。他提出了一个叫做连续强化的概念,即在行为发生时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以增强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概率。通过重复反馈和强化,人们的行为可以被塑造成一种期望的模式。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重点强调了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行为塑造和改变的方法。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们的学习、行为调节和行为干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斯金纳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理论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5题) 1.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换组成的过程。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 2.可知度:(吉布森)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3.操作性行为:(斯金纳)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决不是由刺激引发的;有机体可以受到控制变量的影响;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4.积极强化:(斯金纳)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消极强化:(斯金纳)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个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6.观察学习:(班杜拉)亦称为替代学习,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7.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8.真实性焦虑:是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与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被看做自我本能用以保存自我的一种表现。 9.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10.道德的焦虑:是由于对良心的畏惧而产生的焦虑,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体验的羞耻和罪过。 11.趋众:就是承认自己无能,尽管他也疏远自我,心存恐惧,他依然要努力赢取别人的感情,并依靠上他们,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才感到安全。 12.逆众:是儿童坦然地承受周围的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抗争,并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 13.离众:是表现为既不归属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14.同一性:(埃里克森)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整合和协调一致。将人格发展的不同水平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的间断性加以沟通和整合。 15.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 16.同化:(皮亚杰)把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 17.顺化:(皮亚杰)由于外界的分化、环境的压力引起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动作变化。 18.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强化指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的介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水平。 19.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建立在政治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基础上的教学。只有这种教学才能激发和引起个体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的调整,达到以教学促进发展的目标。 20.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最典型的现象是鸟类印刻反射和人类儿童的语言学习。 21.基本焦虑:霍妮认为,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焦虑就是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里所抱有的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摘要:B.F.斯金纳是美国一个很有名望、影响很大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一个最受争议的心理学家。他的行为主义因坚持心理学走客观化的道路,突出心理学对象与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做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就决定了其心理学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效应,发展应用心理学。 关键字: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言语作用 一、斯金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小镇。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因此他曾选修过生物学、胚胎学和猫体解剖等学科。 斯金纳在行为主义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生,著述甚多,成果显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书。 二、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论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的行为规律,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了解人的行为原因。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斯金纳对此有过反复的、全面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行为的形成和 发展。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斯金纳强调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而产生的。 他认为,人类行为是基于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产生相 应的反馈。例如,一个人对于一个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会得到积极的 反馈,从而加强该行为的发展。 其次,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正向强化是指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负向强 化是指消除一个不良的刺激,从而增加该行为的频率。通过设定明确 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 第三,斯金纳强调对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他提出了行为 分析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行为的频率、时长和强度等指标,来了 解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这种系统化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 解和干预行为。 此外,斯金纳还强调了行为的上下文和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 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境来制定和调整行为的目标和计划。

最后,斯金纳认为,通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人类可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行为。他提倡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应用正向强化的方法,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总的来说,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来加强或消除行为的方法,强调了对行为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环境和上下文对行为的影响,并强调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变和塑造行为。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引导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之行为主义——讲义

关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的行为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第二个阶段是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第三个是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来一一进行深入的学习。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在他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有限的几种反射,如膝跳反射、打喷嚏,之后的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与反射的联结而形成的。华生认为能够通过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他曾经有过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不管他们的天赋、倾向、能力以及祖先的种族,我都可以训练他们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包括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斯金纳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但是他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如幼儿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如幼儿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斯金纳认为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行为带来的后果有关。有些后果会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如幼儿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后获得称赞、新玩具;有些后果有可能使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如幼儿在主动打人后被批评或取消奖励等。他将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的后果而使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增加这样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正强化指由于行为带来了愉快的刺激而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如:当小朋友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时,奖励一朵小贴花。负强化指由于行为能摆脱一个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如:当学生按时交作业,老师会撤销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 斯金纳(B.F. Skinner)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观点和主张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包括他对于行为塑造的研究、正向强化的理论以及他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之一是关于行为塑造的研究。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操纵环境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他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称为操作条件反射,通过给予动物或人类不同的刺激和奖励来观察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为后来的行为治疗和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斯金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正向强化的理论。他认为,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动物或人类在特定行为后获得奖励时,他们更有可能再次表现出这种行为。这种理论对于教育和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和家长可以使用积极的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 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还对于教育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称为个别化教学。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

的教学计划。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斯金纳的观点也对社会行为和社会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种理论,称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外界刺激和奖励来控制的。他指出,社会制度和规范可以通过操纵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控制人们的行为。这种观点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也为社会控制和行为改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总结来说,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研究和理论为行为塑造、正向强化、个别化教学以及社会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虽然他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但他的贡献无疑推动了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斯金纳的观点和主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观点及其异同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及其异同 1、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并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 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其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3、美国班杜拉的观点一般体现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他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来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同点: 他们都是在人的行为主义上进行研究,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目标。 都给后世行为主义以及儿童社会发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不同点: 1、华生的行为注意是不注重中间环节的,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有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都是经过学习习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他认为证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放音之间的顾虑性关系,就能根据此机遇只反映,达到预知并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过分夸大的环境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的遗传的重要性。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就十分注重中间的连接环节,特别注重中间环节的“强化"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者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塑造较为复杂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 3、班杜拉也注重中间环节,但只与斯金纳不同,他注意的是儿童的感官能力,是从儿童自身的特点来考虑,而斯金纳则是从外部影响来分析了行为的发展因素。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感兴趣的是操作性的行为,是对环境的主动操作。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比应答性行为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读书并不是由某一具体刺激引起的,而在于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如果读书得到的是奖励如好成绩,人们就更可能投入这种行为。因此行为是由其结果决定的。 操作性行为的保持及去除与强化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对行为进行强化就显得至关重要。 (1)强化要及时。对反应及时给予强化,它才会保留下来。这一点对教育孩子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强化延迟了,行为将不会得到加强。 (2)强化的时间安排。强化分为固定比强化和间歇强化。固定比强化的反应速度是相当低的。间歇强化的反应速度较快,形成的行为要比固定强化获得的行为更不易消退。当我们希望教会学生一个好的行为时,最好由连续强化开始,但是要想使行为保持下去,最好使用间歇强化。 (3)慎用惩罚。当发生了某些不好的行为后,给予不愉快的刺激,这就是惩罚。但是惩罚往往不一定有效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的结果。首先,惩罚往往是将不良行为压抑下去,但并没有教导出新的行

为。儿童并没有因惩罚而学会更有建设性的行为。其次,惩罚易使人产生怀恨心理,对惩罚者心怀不满,并常常表现出攻击行为。再次,在成人眼里是惩罚,在儿童眼里可能变成奖励。如儿童做出不良行为,可能就是为吸引成人的注意,成人加以惩罚,正是对儿童的注意,儿童不但不会改变行为,反而变本加厉。 时至今日,强化与惩罚仍是课堂环境中教师用来控制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掌握强化的作用和原则将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学生表现出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强化加以肯定,但要注意,强化应以表扬、微笑等精神性奖励为主,少用物质性奖励,以免使学生养成为了获得外在奖赏而学习的习惯。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在奖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注意了解学生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将对学生行为的惩罚变成对其行为的强化,以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继续保持。鉴于惩罚的负面作用,所以要谨慎使用。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比如: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强调自己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他把学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 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三、行为主义的作用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学习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1.教学目标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教学过程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 (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斯金纳简介 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从小就热爱学习和喜欢动手制作,富有创造性,对人和动物的行为充满兴趣,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在这里他系统的阐明了他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他开始尝试把研究结论及行为主义的哲学观点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程序教学、行为矫正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了表彰他对心理学的贡献,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贡献奖。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章。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赠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与华生一样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信条,即,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他比华生更激进、更彻底。他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指明决定特定行为的特定因素,以此来分析行为,并把先行影响与随后行为间的关系的真正性质确立下来。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实验。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经典行为主义中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行为“应答“是由一种确立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可以是无条件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 操作性行为: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不是由参加激发,而是时不时地发放出来的行为。其特点有三: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不是由刺激引发的。有机体可以受控制变量的影响,而此变量并不一定就是

刺激。这些控制变量是指有机体内部可能会影响行为发生但又无法直接确立的因素。如:动机、内趋力等。操作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例如,猫在迷笼中压杠杆,可以用左爪,也可以用右爪,甚至可以用头压,它们都是同一类操作行为。 按照他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育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而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儿童新行为的获得和塑造,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他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只要我们了解强化效应和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就能随意塑造处一个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儿童的偶然行为只要得到强化,这个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增。强化次数与行为出现的概率成正比。这就是人的操作行为的建立过程。行为是又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 2、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中作用 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他认为,儿童所以要做某事,,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成人一旦注意到儿童的某一行为,例如对他们行为加以表扬或批评,都是对这一行为的强化。所以承认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例

斯金纳简介

斯金纳,即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目录 人物生平 主要著作 成就及荣誉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 斯金纳照片 作各种小玩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 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成就及荣誉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还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 斯金纳还将自己的强化理论推广到教育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研制设计出了新型的教学机器。在他的领导之下,新教材开始编制,教学机器也在各大中学校广为应用,一时间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程序教学运动。 斯金纳在各个领域推销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他提出了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作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现在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矫正技术仍然在心理治疗领域广为应用。 斯金纳还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在其名著《沃尔登第二》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似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通过强化来进行严格的行为形成训练,孩子们要被训练成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人,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幸福。这本书在美国极受推崇,大学生们尤其热衷于阅读此书,在弗吉尼亚州,甚至还有人真正根据《沃尔登第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公社。 斯金纳在美国公众中的名声远比在心理学界的名声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写道:“(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洛米休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这些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斯金纳在心理学界的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编辑本段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有如下基本规律: 1.强化 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行为主义背景

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认为心理学应该探索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些主张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2.哲学背景: 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3.心理学背景: 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心理学中已经形成的贬低和限制意识作用的倾向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进化论思想影响下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一条限制甚或彻底消除对动物行为给以主观解释的路线;机能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只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而否定其认识作用、贬低意识作用的倾向。摩尔根提出吝啬律,即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活动,就绝对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它。华生遵循摩尔根的吝啬律,主张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上,要彻底消除一切主观的解释。而且进一步提出,在人类心理学研究上,也要如此。 在前述各方面背景的基础上,华生创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说的。 行为主义的发展状况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又称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是由于强化练习而形成的行为潜力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行为主义者认为,当一个人学习时,他获得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增加了他的行为储备,而且所增加的行为内容还将保留在个体中。 行为主义学习定义中的“行为潜力”概念是指学习不是直接可以观察到的东西,人看不到学习本身,而只能看到学习的效果或学习的成绩,即所谓的“作业”,

发展心理学八大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美国 观点: 1 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 2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较好的年头和较差的年头(也即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地交替。 3 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优点:以科学的方式展示成熟机制的作用。缺点: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二行为主义观 华生斯金纳美国 华生观点: 1 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3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优点: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意识转向行为,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缺点: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斯金纳观点: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大部分行

为是操作性的,个体偶尔发出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 优点: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更加接近现实,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缺点:明显的机械主义色彩。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便是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的。 三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美国 观点: 1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也称为“无尝试学习” )是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主张儿童可以通过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2 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个体拥有的信念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作用,特别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即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所起的作用。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班杜拉的理论从社会学习论到社会认知论的跨越。自我效能机制又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而调节人类活动优点: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①心理发展的因素 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

心理发展的理论【精选文档】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为实用了。好的理论是简约的,能对大量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未来的事件做出明确的预测,以便得到支持或被推翻,能产生新知识. 总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显微镜或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看得更清楚、更远。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 ⏹§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2-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2-5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 §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简介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的含义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及其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 §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几个术语 ⏹意识(consciousness):与感知相联系,由个人当前所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主要包括各种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是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行为影响很大 ⏹里比多(libido):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叫求生本能,与此有关的精神能量即里比多 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2、人格结构 ♦本我(id): ♦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的,由一些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 ♦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作用主要是满足先天的生物本能,而且必须立即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使个体减少紧张到能够忍受的程度,如性欲的满足、饥渴的消除都能产生快乐, 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ego): ♦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人格的意识和理性部分,其功能是运用现实手段满足本能的需要,为本我服务,遵循现实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