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甘霁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甘霁

【作者单位】福斯特及合伙建筑事务所,伦敦,英国

【正文语种】中文

西九龙文化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位于香港中心引人注目的维多利亚港。这座世界同类文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新区,将是一个用于音乐会、戏剧、歌剧等演出和视觉艺术展示的重要文化区。这里将拥有17座建筑,包括1座剧院、“M+”现代视觉艺术博物馆、音乐厅以及1座 15 000座的大型表演场地,其下方是展览中心,还有占地3 万平方米的艺术教育设施。这一新区可举办各种活动,包括传统中国戏剧、流行音乐会及歌剧等。

西九龙文化区的设计旨在为每一个香港人打造一个活力四射、集诸多功能空间于一体的新区,将激励本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从业者、爱好者,香港也将从中长期受益。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负责该项目的总

体规划,其设计力图让其中的生活、工作和游玩区域的边缘变得模糊,让公共空间变得好客且充满活力,使城市生活品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该项目将生活区、画廊、工作室、商店、咖啡店及酒店融为一体,多功能式的设计

抓住城市的活力及特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文化区的总体规划复制了香港城市的 DNA,将文化场所和城市的日常生活合二为一。西九龙的密度和熟悉的街道模式在丰富的柱廊、小巷、道路和绿树成荫的宽阔行人道的混搭中得以再现——城市的街景,让人回想起兰桂坊(Lan Kwai Fong)和上海街(Shanghai Street)的喧闹。

虽然设计方案抓住了城市最好的元素,但设计者还得设法解决不够理想的方面:如交通、污染和拥挤。最终,将公路沉入地下,以便打造出安全、无车的公共空间。新的主公共公园占地 23 公顷,规模与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和伦敦的海德公园(Hyde Park)相一致。雕塑露台中种植了当地的树种,将周边乡村气息带入了城市的中心区。同时,还点缀着公共艺术、游戏场地、野餐场地、亭台楼阁以及开放式的演出场所。该公园将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开放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新区的文化活动。

一系列室外露台和人行道从主建筑群通向海滨,开辟了远眺香港岛的新视野。绵延2 km的海港前设置步行道,第一次给香港人带来了回首这座城市标志性天际线的机会。新的中央大街从广东路(Canton Road)东穿透文化区一直延伸到海底隧

道口(Harbour Tunnel)西侧。除了商店、酒店、咖啡店、工作室及工作坊外,大街两侧还设有柱廊,沿途还零星分布着广场和通往许多文化场所的入口。就像香港一样,其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的垂直方向上布置了住宅、办公室、小型文化设施以及教育空间。在其右侧拐角处有狭长的街道通向大街,北边连接的是低碳交通系统,南边是滨水区景观。

文化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多个新的主要公共广场。戏曲广场(Xiqu Square)位于大

街尽头的九龙,坐落在广东路和柯士甸道的拐角处,成为地标戏曲中心(Xiqu Centre)的背景,以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欢迎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毗邻广场的是

一座露天市场,有商店、茶楼及庆祝当地文化节日的演出场所。中央广场(Central Square)位于新区的中心地带,是一个重要的新公共空间,在新 XRL

站和海滨区之间形成了“城市胶着(urban glue)”。大街的最西侧是艺术家广

场(Artist Square),主要是“M+”现代视觉艺术博物馆和演艺学院歌剧院(Lyric Theatre)——这些活力四射的创意空间是曲径通幽的人行步道的起点,

将文化区和展览中心大型演出场所连接在一起。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西九龙文化区需要达到低碳中性评级,采用了高效、低能耗的基础设施协同系统。低能耗设计包括分区供冷和供热、废水回收、污水能量回收系统、垃圾回收、垃圾发电计划以及本地的低碳发电。还制定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定。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创办人及主席诺曼·福斯特说:“这是香港人的文化区:如果发展壮大,必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文化区。目前,它还处于总体规划阶段,需要我们对街道、广场、大街及绿色空间进行谨慎的设计——而建筑则是随后需要考

虑的因素。”

(本文效果图版权由美国DBox公司和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共同拥有。)

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案例

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案例 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10个港口城市片区发展案例: 1.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新兴经济中心。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进,浦东新区成功引领了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2. 深圳前海自由贸易港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前海的发展以开放和创新为核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入驻,并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 3. 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滨海湾金融中心是新加坡的标志性项目,它通过规划和设计创造了一个集金融、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成为新加坡的金融中心。 4. 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仁川自由经济区是韩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5. 美国迈阿密港区:迈阿密港区是美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6. 香港九龙西九龙文化区:西九龙文化区是香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

发展的重要项目,通过引进国际艺术机构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了香港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 7. 德国汉堡港区: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之一,汉堡港区通过不断升级港口设施和优化物流系统,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为德国及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澳大利亚悉尼港区:悉尼港区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通过港口的发展,促进了悉尼及整个新南威尔士州的经济增长,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9. 日本东京港区:东京港区是日本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东京及整个关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 10. 中国厦门自贸片区:厦门自贸片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和跨国企业的入驻,推动了厦门及福建省的经济发展。 这些港口城市片区的发展案例充分体现了城市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

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 【最新版】 目录 一、西九龙总区简介 二、部门结构概述 1.机构设置 2.部门职责 三、各部门详细介绍 1.警察总部 2.行动处 3.刑事调查处 4.交通部 5.警察公共关系科 正文 西九龙总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的一个分区,负责西九龙地区的警务工作。该总区下设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职责,以确保西九龙地区的治安稳定。 一、西九龙总区简介 西九龙总区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西部,包括油麻地、旺角、尖沙咀等地区。该总区是香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商业、旅游和住宅区。因此,西九龙总区的警务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对各类治安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二、部门结构概述

西九龙总区下设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不同职责。这些部门主要包括警察总部、行动处、刑事调查处、交通部和警察公共关系科。 1.机构设置 西九龙总区的机构设置分为多个层级,从最高层的总警司到基层的警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合作,共同维护西九龙地区的治安稳定。 2.部门职责 警察总部是西九龙总区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对全区警务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协调。行动处主要负责处理突发事件和日常巡逻任务。刑事调查处则专注于对各类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和破获。交通部负责维护交通秩序,确保道路畅通。警察公共关系科则负责与公众沟通,提高警队的形象和声誉。 三、各部门详细介绍 1.警察总部 警察总部是西九龙总区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对全区警务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协调。总部内设有多个科室,分别负责行政、人事、财务、装备等事务。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警察总部可以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确保警力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运用。 2.行动处 行动处是西九龙总区的实战部门,主要负责处理突发事件和日常巡逻任务。行动处下设有多个巡逻区,分别负责不同地区的治安工作。此外,行动处还设有特警队、冲锋队等特殊警力,以应对恐怖袭击、抢劫等严重犯罪。 3.刑事调查处 刑事调查处专注于对各类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和破获。该部门下设有多个侦查队,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案件。侦查队通过现场勘查、取证、追踪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案例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功能。下面列举10个城市更新案例,以展示不同城市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更新项目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更新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滨海湾地区从一个废弃的港口区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市中心。项目包括规划和建设各种公共空间、住宅和商业建筑,以及人行道、公园和绿地等。通过城市更新,滨海湾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新加坡的地标之一。 2. 伦敦奥运会遗产城市更新 伦敦奥运会遗产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奥运会场馆和周边地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造和升级奥运会场馆,伦敦成功将这些场馆转变为多功能的体育、文化和商业设施,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活动中心。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伦敦的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3. 上海外滩城市更新 上海外滩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外滩地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造和升级外滩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上海成功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滨江景观带,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外滩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持。

4. 纽约高线公园城市更新 纽约高线公园城市更新项目是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一个城市公园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造和升级高架铁路,纽约成功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城市公园,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和锻炼的重要场所。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 5. 东京奥运会场馆再利用城市更新 东京奥运会场馆再利用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奥运会场馆的再利用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造和升级奥运会场馆,东京成功将这些场馆转变为各种文化、体育和商业设施,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活动选择。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推动了东京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和娱乐设施。 6. 巴黎巴士底广场城市更新 巴黎巴士底广场城市更新项目是对巴黎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公共广场进行的城市更新工程。通过改造和升级广场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巴黎成功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提升了巴黎的城市形象,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购物选择。 7. 京都历史街区保护城市更新 京都历史街区保护城市更新项目是对京都市中心的历史街区进行的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总体规划 甘霁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甘霁 【作者单位】福斯特及合伙建筑事务所,伦敦,英国 【正文语种】中文 西九龙文化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位于香港中心引人注目的维多利亚港。这座世界同类文化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新区,将是一个用于音乐会、戏剧、歌剧等演出和视觉艺术展示的重要文化区。这里将拥有17座建筑,包括1座剧院、“M+”现代视觉艺术博物馆、音乐厅以及1座 15 000座的大型表演场地,其下方是展览中心,还有占地3 万平方米的艺术教育设施。这一新区可举办各种活动,包括传统中国戏剧、流行音乐会及歌剧等。 西九龙文化区的设计旨在为每一个香港人打造一个活力四射、集诸多功能空间于一体的新区,将激励本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从业者、爱好者,香港也将从中长期受益。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负责该项目的总 体规划,其设计力图让其中的生活、工作和游玩区域的边缘变得模糊,让公共空间变得好客且充满活力,使城市生活品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该项目将生活区、画廊、工作室、商店、咖啡店及酒店融为一体,多功能式的设计

抓住城市的活力及特色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文化区的总体规划复制了香港城市的 DNA,将文化场所和城市的日常生活合二为一。西九龙的密度和熟悉的街道模式在丰富的柱廊、小巷、道路和绿树成荫的宽阔行人道的混搭中得以再现——城市的街景,让人回想起兰桂坊(Lan Kwai Fong)和上海街(Shanghai Street)的喧闹。 虽然设计方案抓住了城市最好的元素,但设计者还得设法解决不够理想的方面:如交通、污染和拥挤。最终,将公路沉入地下,以便打造出安全、无车的公共空间。新的主公共公园占地 23 公顷,规模与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和伦敦的海德公园(Hyde Park)相一致。雕塑露台中种植了当地的树种,将周边乡村气息带入了城市的中心区。同时,还点缀着公共艺术、游戏场地、野餐场地、亭台楼阁以及开放式的演出场所。该公园将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开放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新区的文化活动。 一系列室外露台和人行道从主建筑群通向海滨,开辟了远眺香港岛的新视野。绵延2 km的海港前设置步行道,第一次给香港人带来了回首这座城市标志性天际线的机会。新的中央大街从广东路(Canton Road)东穿透文化区一直延伸到海底隧 道口(Harbour Tunnel)西侧。除了商店、酒店、咖啡店、工作室及工作坊外,大街两侧还设有柱廊,沿途还零星分布着广场和通往许多文化场所的入口。就像香港一样,其建筑地面以上部分的垂直方向上布置了住宅、办公室、小型文化设施以及教育空间。在其右侧拐角处有狭长的街道通向大街,北边连接的是低碳交通系统,南边是滨水区景观。 文化区的总体规划包括多个新的主要公共广场。戏曲广场(Xiqu Square)位于大

西九:港府态度

西九:港府态度 作者:李小力 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6期 “西九龙文化娱乐艺术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以下简称西九文化区) 是香港回归后最大的文化建设项目,筹划超过十年,占地四十公顷,总花费超过216亿港元。 聚集全港人的期盼,虽然这个项目一再因为港府与民间的沟通及谈判,拖延了近十年,但是从 去年底到今年中有关西九龙的新闻,从香港媒体的正面报导来看,西九文化区似乎已经走上启 动正轨,港府与民众之间已经取得一定共识。 从宋元时代开始,香港还只是一个破旧小渔村,繁忙的小渔村随后发展为集散港,最后成了亚洲交通枢纽再到全球闻名的购物天堂,香港抓准每一次的时机成功变身,为自己不断增值。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经在香港97回归前刊登了一篇《香港已死》的文章,预言香港 必然会因为回归而日渐衰弱,当时文章一出刊还挑起众多争论;如今时光荏苒,港人团结一心 战胜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及2003年的“非典”,如今的香港依旧是人们口中的“东 方之珠”。2007年〈财富〉杂志选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发表文章,坦承当年的预测完全错误。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就是香港的又一次华丽变身。当高古轩、巴塞尔及白立方等艺术大腕纷纷涌入香港,香港开始抛却以往闻名全球的“名牌天堂”称号,这个城市正以飞快速度体 验一场文化的热潮。 从公布计划到落实的十年里争议不断 西九文化区是由时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于1998 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的大型发展计画, 包括于西九龙填海区临海地段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包括集文化、艺术、潮流、消费 及大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场所,核心设施包括剧院综合大楼、演艺场馆、博物馆群及 广场等,希望藉此提高香港的文化水平与世界地位,一举成为亚洲的文化艺术中心。 2004 年,时任政务司长的曾荫权曾以:“创地标,显文化,添悠闲”这几个大字来设定 做为西九的计划口号,并规定计划必须建造一块巨大天蓬为条件,此计画引起了不少争议,包 括被指建设成本过高及将会沦为地产开发项目。不少民众认为,流线型天幕美观多于实际,维 修成本在未来将是一大笔负担,也有不少艺文界人士表示,担心西九计划会像数码港计划一样,成为政府明益某大地产商的另一钜献,更甚者认为,香港根本不需要这些世界级的文化设施, 现在有的文化设施使用率亦未太高,如果西九只想建造大型娱乐设施供外地艺术表演团体来香 港表演,对于本土的艺术发展和培育却不够关注,文娱艺术区很有可能沦为文化大白象,令政 府背负沈重的财政包袱。亦有批评指出,发展方案过分著重住宅及商业用途,发展艺术相关的 面积相对较少。 2005 年,曾荫权上任行政长官,西九计划被修改,由当时的政务司长许仕仁及后来的唐 英年负责,迫于舆论压力改变了单一招标的形式,计划中的地产及文化设施项目分开。2006 年 2 月,在香港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下,香港政府宣布放弃原有发展的框架,并不再坚持兴建天蓬,计划被推倒重来。文化区从公布计划到落实扰攘有十多年,不少批评认为决策者犹豫不决,奢华的巨型天幕,单一招标,谘询不足等原因才引起争执,令这个原本是美事的工程,长年被 搁置著。 经过几年的“推倒重来”,西九管理局动用1.5亿元港币委托三间顾问公司研究概念设计方案,并由2010 年8 月20 日起在香港多处地点举行展览,公众谘询为期三个月,收集市民 意见,再归纳各方意见挑选主题方案。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公众参与过程的思考116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公众参与过程的思考 摘要:基于对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公众参与过程的研究与思考,从信息传递、 任务书、场所氛围和运营管理几方面,浅谈综合文化区规划设计。 关键词:公众参与;文化区;规划设计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概念提出于1996年,从初次提案至今历时良久。通过向世 界各地建筑师提案,意图打造一个集艺术、教育及公共空间于一身的综合文化区。 2001年,香港政府通过初次方案评选,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了诺曼·福斯特的“天幕”方案。然而,此时的西九采取“公私营合作”的发展模式,将规划范围分区 域交予地产商负责,而“文化”似乎不是重点,这种规划模式遭到香港本土及各方 人士的质疑。香港政府在多方压力下就西九问题开展公众咨询。 在长达6个月的资讯后,2006年香港政府宣布设计方案推倒重来,重新制定 核心文化设施的任务书,并于同年成立西九龙文化艺术设施咨询委员会,令其审 视文化区核心设施发展和营运的需求和财务需要。经过与港本艺术界和相关团体 的协商后,咨询会重新制定了任务书,建议以低密度的方式发展西九。2007年西 九龙文化区管理局成立,负责接受和回应公众意见,改正前期由财团管理西九建 设造成的偏差,然而关于的西九地区建设的争议依然不断。 2009年10月至次年1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开展了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以了解公众在规划及软硬件发展的诉求及期望,以及艺术界对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期间共举行了66场公众活动,并为不同组别身份的公众人士举办了多场小 组会议,令其从专业及使用者的角度发表看法,据此重订任务书,并建议随后参 与竞争的设计者参考此次的公众意见。 第二阶段的公众参与于2010年8月至11月进行,管理局向公众介绍了三组 来自设计师的概念规划方案的图纸、视频及模型,并在此后举办了27场公众活动,开展“西九未来在您手”的设计论坛等。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意见,进行 方案选择和修改,并将最终选择的结果向公众进行公示。 第三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于2011年9月至10月展开,期间向公众介绍了以Foster的方案为基础,同时融合了另外两个的可行性特点发展而成的方案,并据 此再次发放问卷进行公众咨询,整理后提交后续有关部门决策核准。至此,西九 文化区的规划建设方案大体确定,相较于前版方案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传统的文化区设计方法体现为线性的设计模式,并以建筑、规划师等设计者 为主导,而使用者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被分析、假设和揣度。而公众参与下的综 合文化区规划设计,体现了多方共同主导的设计过程,其结果往往能够得到较高 的评价。西九文化区的公众参与过程很多值得被学习的亮点,但同时也有所欠缺,本文据此提出几点关于综合文化区设计公众参与的思考。 1、保证真实信息的传达与接收 在文化区初期进行公众咨,可以正确把握使用者的诉求,及时对设计系统和 框架进行调整。但是实现其目的的基本前提,是保证操作过程中真实信息的传达 与接收。 西九管理局对三位设计师方案进行的展示,内容只包括模型、平面图和一些 互动的装置等,而对于更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以及在前一阶段通过咨询收集的意 见等并未进行公示。在进行咨询时,虽然举办了近百场公众参与活动,通过举办

city park

foster + partners: city park 福斯特组城市公园 foster + partners' masterplan for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福斯特组打造西九龙的文化区 foster + partners' masterplan for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on a reclaimed harbour-front site, has been unveiled in hong kong. 'city park' is a 23-hectare great park and a green avenue which will provide a landscaped setting for a series of spectacular new cultural buildings – the jewels in hong kong’s architectural crown. these new buildings will be approachable and welcoming – places for both high culture and popular enjoyment. 在一片新填出的土地,已经规划出一块23公顷土地,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公园和森林大道,这将把皇冠上的宝石——该地地标似的建筑衬托得更加绚丽夺目而又如此平易近人,

the seventeen new cultural venues include a great opera house; m+ (a pioneering museum of modern art); concert halls; and a 15,000-seat arena with an expo centre below. arts educational facilities, apartments, offices, shops and transport links are to be fully integrated, and 2 kilometres of harbour-front promenade will give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heir first chance to look back at the city’s iconic skyline. a social focus is created along a new central avenue, extending from canton road in the east to the harbour tunnel mouth in the west, along which a variety of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re integrated. 规划中,17个文化场馆将包含了一个歌剧院,m+先锋艺术馆,会议中心,一个可容纳15000人的舞台,艺术教育设施,公寓,写字楼,商店和交通设施将充分整合,沿着2千米的滨海长廊将会是观赏香港城市天际线最好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条新的城市中央大道,把广东路延伸到西部的隧道口,这里将成为文化和商业的活动中心。

2020年香港基础设施现状(交通、通信、电力等)及发展规划

1 香港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何? 公路 香港道路使用率高,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17年9月,香港公路道路全长217公里,其中港岛占442公里、九龙占472公里、新界占1193公里。由于楼宇密集、地势不平,为道路工程师带来持续不断的挑战。 截至218年底,香港领有牌照的车辆及政府车辆共74万辆,其中私家车55万辆。为减轻路面的负荷以及改善空气污染的问题,香港政府对私人汽车实施高收费,首次登记税、牌照费、汽油税等都处于偏高水平,从而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率及使用率。218年底,香港每千人的私家车拥有率仅为75辆,在国际大城市中比例相对较低。 香港目前共有16条主要的行车隧道,1349条行车天桥及桥梁,1292 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以便客货流通。 香港的快速公路通过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及深圳湾四个口岸与珠三角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华南道路系统连为一体。 铁路 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对满足香港的运输需求十分重要。香港铁路网线包括东铁线、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将军澳线、西铁线、马鞍山线以及迪士尼线。截至218年底香港的公共运输约42%依靠铁路,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陆路客运约55%使用铁路。 香港现有的铁路网络路轨总长度超过23公里。27年12月2日起,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获批为期5年的专营权经营地铁及九铁系统。其他靠固定轨道运行的运输系统还有电车和山顶缆车。目前,港铁网络全长约187公里,共设有93个车站,每天载客超过5万人次。机场快 线全长32公里,每天载客约55万人次。轻铁于1988年投入服务,全长约36公里,共设有68个车站,每天载客约49万人次。在港岛行走的电车于194年投入服务,全长16公里,现有七条路线,共有电车167辆,每日平均载客约18万人次。 过去5年,香港新开通的铁路项目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沿线、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建设中的铁路项目沙田至中环线 (沙中线),全长17公路,分为两段,预计222年全部完工。

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

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 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 一、引言 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部门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工作。西九龙总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区域,其部门结构的设计和运作对于区域的发展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西九龙总区的部门结构进行深入评估,并探讨其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的组成 西九龙总区为了有效统筹和管理区域内各项工作,设置了多个部门,涵盖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1. 城市规划部门 西九龙总区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对区域内的土地使用、建筑设计、城市风貌等方面进行管控和规划。该部门负责编制区域的总体规划,确保区域内的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配置。该部门还负责监管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和维护,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2. 经济发展部门 为了促进西九龙总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部门负责推

动投资和创业环境的改善,吸引国内外企业的落户和投资。该部门还负责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区域的发展。 3. 环境保护部门 为了保护西九龙总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测和管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指标。该部门还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4. 基础设施建设部门 为了提供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负责规划、建设和运营区域内的公共交通、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该部门还负责维护和升级现有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和有效运行,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西九龙总区部门结构的影响和意义 1. 统筹规划和管理 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西九龙总区能够实现对区域内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各个部门协同工作,相互配合,确保区域的发展顺利推进。部门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决策效率,为区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香港城市设计导则

1. 引言 城市设计 2. 背景 3. 地理设计环境 4.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5. 应用范围 6. 城市设计指引 6.1 一般的城市设计考虑因素核对表 6.2 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 ( 1 ) 市区边缘地区和乡郊地区的结集程度和密度 ( 2 ) 发展建筑高度轮廓 ( 3 ) 海旁用地 ( 4 ) 公共空间 ( 5 ) 街景 ( 6 ) 文化遗产 ( 7 ) 观景廊 ( 8 ) 建筑物的外露支柱 7. 特定的主要土地用途的指引 8. 实施 空气流通 9. 背景 10. 整体目标、应用范围 11. 空气流通意向指引 11.1 主要原则 11.2 地区层面 ( 1 ) 地盘布局 ( 2 ) 通风廊/风道 ( 3 ) 街道布局的定向、模式及扩阔街道

( 4 ) 海旁用地 ( 5 ) 高度轮廓 ( 6 ) 休憩用地及行人区的绿化和分布 11.3 地盘层面 ( 1 ) 平台建筑 ( 2 ) 建筑物的排列 ( 3 ) 建筑物的透风度 ( 4 ) 建筑物的高度和外形 ( 5 ) 园景美化设施 ( 6 ) 外伸的障碍物 ( 7 ) 冷质物料 12. 空气流通评估 13. 结论 二零零六年七月版本 1. 引言 1.1 为了提升香港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形象,以及改善 我们建设环境的质素,规划署先在二零零三年完成了 「香港城市设计指引」研究 ( 下称「城市设计研究」 ) , 再在二零零五年完成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 究」。 1.2 本章所载的城市设计指引,是根据上述两项研究 的结果和建议制订的。内容涵盖主要的城市设计及空 气流通课题,旨在从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缔造美感和功 能兼备的环境。 城市设计 2. 背景

香港西九龙规划设计国际竞赛2006

我对西九文化区概念规划方案的点评 香港大学建筑系朱涛 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建设项目恐怕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心勃勃,也是一直富于争议性的文化建设项目。8月20日,备受关注的文化区三个规划方案终于出台了!三家规划设计顾问公司——英国的Foster + Partners(以下简称福斯特),香港的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李严或严讯奇)和荷兰的OMA(以下称OMA或库哈斯),各自领取酬金约4,900万港元,经过一年的闭门铸造,终于向香港公众亮出自己的绝招。三个概念规划方案自8月21日起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地展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收集市民意见,最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综合各方意见?选取一个主导方案。 ?西九兴亡,匹夫有责?。我去仔细看了展览,研读了各设计公司提供的资料,产生一些个人看法,想提出来,与大家交换意见。在直接讲我个人看法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基地的现状——这是我评判各方案的出发点。 西九头顶几大怪 我们香港城市有诸多特色,其中包含两大精髓:便利的公共交通和生机勃勃的街道文化。前者体现为发达的地铁、公交、电车、航船线路以及相互间便捷的接驳;后者体现为密集的街道网络、频繁出现的街道交叉口、小尺度的街区划分、沿街多样的小商业设施、以及——很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缺的人气——步行人流。有时走在铜锣湾、旺角的街道,我也会觉得有点太过拥挤。也许人口密度稍低点,街道稍宽些会让人更感舒适。但这只是个度的调整问题,香港街道文化的本质构成总的说来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总之,便利的交通加上街道文化这两大精髓,结合其它特征,形成的良好城市空间格局在港岛、九龙比比皆是。

但是,西九文化区周边的城市环境现状如何?相信去过的人大多会同意我,也有两大特点,与香港的城市精髓恰恰相反:极差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极端反人性的步行环境!与紧靠东边的尖沙咀和油麻地两个片区的小尺度街区划分、密集的街道网络、方便步行的街区环境、热闹非凡的街道生活相比,西九片区简直就是城市生活的死角和荒漠。

西九龙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西九龙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 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公布了一项新的重大香港艺术区今天OMA的概念性总体规划。在OMA 的计划-三一竞争的提案- 40公顷的海旁用地面临维多利亚港将成为一个新的公共公园,嵌入式三个城市村庄真实的环境香港最大的。 ﻫOMA的创始合伙人库哈斯表示:“使用村-一个类型学的每一个香港市民所熟悉的—作为我们的计划模式使我们能够吸收西九的成可管理的部分野心大规模和加强与九龙,其渊源颇深重要城市能源将成为西九的命脉。“ﻫ 在东方艺术ﻫﻫ对OMA的西九建议的关键因素之一是M +,一个实验性的新的博物馆特色的重叠带视觉艺术,电影,设计和流行文化条码解释。嵌入在M +是一个艺术工厂,其中教育,艺术家工作室,酒店和商店交叉和互动博物馆本身。M +的下方,展览中心是为拍卖和公约,一个文化和商业的进一步交融的场所。M+的链接,九龙公园,并与人行天桥周围的邻居-其中一人一公园的延伸,一对博物馆本身的扩展—到约旦和庙街,遍及广东道到一个博物馆在维多利亚前哨塔.ﻫﻫ在中间市场ﻫﻫ中东村被看作是一个九龙的街头市场的延续,与小规模的娱乐,当地的商店,餐馆,街头市场,艺术家工作室,生产空间和画廊。中东村两侧是戏曲剧院(和戏曲学院)的性能和广东话,东,一个电影院首映庆祝香港电影业. ﻫ在西方绩效ﻫﻫ随着过水和维多利亚港的景致,在剧院里的焦点是通用,一家四互联网络剧场表演场所:室内音乐剧,街头剧,大剧院和音乐厅。每个场地被嵌入在一个单一,连续的户外伸展长度的村大厅。下面的大厅,市民可以参观共享排练,生产和技术为所有四个剧场空间. ﻫ大型表演场地 ﻫ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乡村公园,位于大型表演场地是一个露天剧场的古希腊和罗马模式为基础。这席大型流行音乐会,从香港岛超过意见,它的自然背景新年的庆祝活动娱乐15000人. ﻫ公园的新境界ﻫﻫ所有这三个村庄被嵌入在一个公园,九龙公园连接通过种植绿色桥梁,形成了在香港最大的公共绿地。西九的新地平线公园提供从商业的空间,也从遮断在香港的开放空间,最熟悉的财富解放.我们从热带农业,不仅作为一个物种和种植方法曲目,但作为一个组织共同行动机制的米埔湿地的鱼塘。森林花园,果园,池塘,草地,甚至社区都与城市农业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路径。

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城市公共空间 一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场所,同时也是城 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公共空间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功能和 价值,导致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浪费和荒废。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成为了许多城市规划者 和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他们试图通过创新设计和思维,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城市居民 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一、城市公共空间再生的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的意义在于重塑城市的面貌和品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 市形象。城市公共空间再生可以利用城市中的空置和废弃建筑,使其重新焕发新活力,成 为城市的亮点和文化符号。城市公共空间再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经济的 发展和繁荣。城市公共空间再生也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社交和文化交流,增强城市的凝聚 力和归属感。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特色 在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中,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城市 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在空间再生设计中,应该尊重并保护空间的历史和传统特色,将其融入到设计中,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2. 突出功能需求,满足居民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突出空间的功能需求,满足居民的文化、休闲、娱乐和社交等多元化需求。应该根据 不同的空间特点和城市人口结构,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和城市的吸引力。 3. 注重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 再生设计应该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利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创造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保护 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4. 多元化参与,营造共享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需要多元化的参与,营造共享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 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与社区共同探讨和设计,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再生设计的民主参与 和共享文化。

香港城市综合体规划控制研究

香港城市综合体规划控制研究 袁媛;骆逸玲 【摘要】城市综合体的规划控制研究是我国城市综合体建设热潮下的现实需要。 选择了香港6个案例,在文献、法规整理、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基础上,概括出 香港综合体规划控制的特点:土地用途控制设有多种混合用地类型,是一个弹性的双向过程;公共设施豁免条例详细,配建设施类别多,等级高且与项目建设一体化;综合体可承担交通枢纽功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紧密接驳,并成为步行网络的节点。文章建议在我国城市综合体建设中,规范土地兼容性控制,鼓励综合体建设结合多类别、高等级的公共设施,提升交通服务功能。%Planning control of mixed-used developments is a practical issue under ‘urban complexes rush’ during current years in Chinese c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and use control, public facilities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mixed-used developments in Hong Kong based on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regulatory review, field excursion and depth-interview. Multiple land use is encouraged, and land use control is flexible and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 for non-accountable gross floor area of public facilities is detailed. The facilities belong to multiple categories, providing wider services, and having a good progress of project integration. Mixed-use developments act as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s, providing easy transferring service and becoming important nodes of pedestrian network. This paper suggests for improvement of compatibility control for land use, more public facilities integrated and stronger traffic serving func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