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传统音乐的魅力

民乐是在90年代末期才广泛流行开的语汇。它具有其本身较为确定的含义。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比如说电声乐器、改革后的民族乐器、或者是与现代技术作了一定结合的传统乐器、现代的发声技巧等)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等。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此类作品多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对美与和谐的认识,追求所谓的色彩、印象、解构、超现实。以寻求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两者的效果,是追求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历史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主要曲目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采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音乐分类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新民乐

新民乐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将中国人观念中神圣无比的“艺术”从一个高雅的位置上拖下来,使其成为大众化的产物。新民乐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接合在一起,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互补长短;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实际上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但是,民乐的“炫技+流行的伴奏=新民乐”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保持与发展是个大课题。但回头来看,新民乐有时也不是结合得很成功。有些节奏为了迎合市场或潮流,改变得与曲调本身毫不协调,没有了韵味,听起来显得杂乱无章;有些经典曲目的改编更是失败,很是造作。当然,其中也不乏好的作品,比如较红火的女子十二乐坊、青年二胡演奏家王晓楠等的《袖影》、《舞之魂》、《楼兰少女》、《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等。

中国民乐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种类繁多,有堂鼓、花鼓、铃鼓、太平鼓、书鼓、象脚鼓、云锣、钹、钟、磬、埙、箫、排萧、八角鼓、笛子、唢呐、笙、三弦、阮、琵琶、箜篌、二胡、京胡、扬琴、古琴等。随着时代推移新品种更不断增多,于是有作分类的必要。追溯最早将乐器予以分类的,当始于西周时的“八音”。其分类法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为依据,《周官“春官”大师》载:“皆播之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此分类法虽不尽科学,自周朝至清朝三千多年来,却始终占着传统地位,可见其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影响甚巨。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912116120104 顾梦鸽 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及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中国民族音乐拥有十分雄厚的“家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构成极其复杂的国家, 中国无疑在传统音乐方面享有极大的优势。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西方文化的入侵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 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中国人逐渐摆脱了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的自卑阴影, 也恢复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民族音乐鉴赏之《梁祝化蝶》赏析 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轮回,时至今日,淀积着的民族文化无不饱含风霜雪雨,在沧桑中透漏着荡气回肠和令人震撼的东西,而民族音乐则是这些令人震撼的东西当中的一种。民族音乐,主要指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传唱的风格通俗、曲风简单,便于民间众人理解的歌曲。 音乐从来都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从音乐中体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音乐陶冶情操,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不失为一种良策。民族音乐在陶冶情操之上则更是做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我对于《梁祝化蝶》这首古筝曲子的一些看法和感想。《梁祝化蝶》这首曲子是中国传统曲子之一,它由古筝演奏,故而其音调具有古筝特有的清新、柔和,全曲大约4分半,题材是梁祝故事中祝英台最后扑进梁山伯的坟墓之中,化蝶于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情节。 曲子开始时以低音渲染气氛,烘托出了全曲的基本感情基调,主要以悲伤为主,而中间部分则是高低音结合,体现出来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哭诉的悲伤感情以及对自己即将嫁于他人的无奈,而之后音调再次急变,表示出故事情节再次发生变化,梁山伯坟墓突然破裂开,梁山伯魂魄出现在他坟墓之上,似乎在呼唤祝英台,曲子结尾音调悲凉而又平和,声音逐渐降低,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而去,且渐渐地远离我们,也远离了这个让人无奈的世界。全

曲以一种轻柔而又悲凉的音调叙述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梁祝感情故事的悲伤与无奈。 梁祝故事原文如下: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但是祝英台不甘心女子不能进入学堂学习,于是她女扮男装混入学堂进行学习。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进入学堂后,祝英台遇见了梁山伯,并且成为了知己,整天呆在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梁祝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紧密,然而梁山伯并不知道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知道他们在一起学习的三年时间过去,梁山伯去祝英台家里拜访时才发现祝英台的秘密,而此时梁山伯心理已早已烙下了祝英台的影子。因此梁山伯在那之后请人上门求亲,可惜祝员外嫌弃梁山伯的贫穷而将祝英台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在得到消息之后不久就病逝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狭义的说法: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音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语言有哪些关联? 答:一、音乐与自然环境以乐器为例:①湿润的东南亚适宜竹子生长,竹制乐器较多,如笛子;干燥的阿拉伯地区,同样形态的笛子材质则选取苇秆,制成纳伊笛。 ②盛产木材的东亚一带所使用的琵琶,其共鸣箱是用整块大木头挖空制成的;在干燥而不生产大木头的中亚,琉特类乐器的共鸣箱一般都是小型的,即使像乌德琴(阿拉伯琵琶)那样的大型乐器,其共鸣箱也是用木片拼凑制成的。 ③干燥地带的游、牧畜牧社会,传统的琴弦多使用以羊的肠子制成的羊肠弦;中国等出产蚕丝的地方以丝弦为主。随着社会发展,近代出现了金属弦和尼龙弦。 ④以鼓为代表的膜鸣乐器,蒙在鼓框胴体两面的皮革有牛皮、羊皮、马皮、蛇皮、猫皮、狗皮、骆驼皮等,皮革来源多就地取材,与当地动物的饲养和生长环境相关。 以音阶为例: ①温带的东亚地区主要使用五声音阶。 ②热带、亚热带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使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 ③印度、西亚等地主要使用七声音阶。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关于生产方式: ①斯里兰卡的原住民维达族,其生产方式很少依赖于集团性的协作来进行劳动,因此没有集体所共有的歌和舞,每位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创作的歌和舞。此外,在安达曼岛等地的自然民族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各人拥有自己的个别性歌唱的状况,这应该可以认为是与生产方式有紧密关系的歌、舞形式。 ②因纽特人的音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猎捕北美驯鹿的个人劳动为中心的音乐,其节奏较为自由,不具统一性;一是以猎捕狼獾的集体性劳动为主的音乐,其节奏较具有规律性,适合于集体性歌唱。这也表现了生产方式与音乐节奏的关联。 关于专业音乐家: 在印度教的社会中,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并不是根据个人才能,而是被纳入种姓之中,专业音乐家是作为地位特别底下的贱民的职业而存在的。关于歌会:从喜马拉雅周边到阿萨姆、东南亚内陆、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所谓阔叶树林带地区,共同点是都有歌垣(歌会),歌垣贯穿了婚姻的全过程, 其音乐以合唱音乐传承的多音性为特征,并与这一歌唱的社会环境有一定联系。 三、音乐与宗教 以亚洲为例,宗教与音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对应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①在伊斯兰社会的基层文化中,由双簧管类的双管气鸣竖笛“兹卢纳”和双面鼓“多路”组成的乐器组合在相当广阔的地区得以传承。这种乐器组合的音乐分布与伊斯兰教的某些流传地区形成对应关系。 ②在佛教方面,与大乘佛教相对应的民族音乐大致都属于五声音阶。 四、音乐与语言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满族音乐文化鉴赏 摘要: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满族也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传奇色彩的民族,更是一个偏爱音乐的民族。尤其是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随着满族文化的发展,民风民俗的繁衍变迁,满族音乐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将从满族音乐的历史、乐器、音乐特色以及其音乐种类等方面来鉴赏满族的音乐文化。 关键词:满族音乐文化萨满音乐 一、满族萨满音乐的起源及发展 满族萨满音乐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从史料记载中观之,满族的先世——靺鞨、女真所创作的“渤海乐”、“女真乐”和清皇太极改称“满洲”后的满族音乐,已成为东北古代音乐的主体,在历史上曾对日本音乐和我国中原音乐有过较大影响。然而,由于社会发展、民族融合等文化背景的改变,使满族音乐的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在清入关以前的满族及其先世,他们生活在天气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东北地区北部,出于生存的基本需求,迫切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在其北部毫无出路之时,极盼南迁,为此长期处在民族迁徙、战争、分化、融合之中。这种仅能维持生存的生产劳动和动荡的生活环境,使民间音乐呈现以极贴近生活内容的自然音调形态,以此来解除劳动疲劳,达到自娱效果。在此期间,因为满族先世在东北地区没有形成长期相对独立的政权体系,没有坚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且又长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吸收汉文化,所以影响满族民间音乐形态、风格的自成体系和发展,几乎长期停留在较简单的音乐形态上。然而对满族音乐的认识却不能如此简单,正因为满族及其先世的不断迁徙,使得满族民间音乐在不同文化领域中发生了不同变化。--摘自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4815624730.html,/view/2314.htm 二、满族音乐的分类及其特点 满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以及说唱音乐。 (1)民间歌曲:有山歌、劳动号子、小唱3种。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①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刘佳 10283008 计算机学院安全1001

浅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 所谓而民族音乐,狭义地讲,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而流行音乐,则为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站和传统音乐来说,流行音乐是一种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它具有许多的文化功能,比如说认识功能就是它文化功能里面的一种,这种认识功能的实现较其他音乐形式有显著的特点, 也表现在对流行音乐形态表现的认识与掌握上。流行音乐圈内有许多自学成才的流行音乐歌手就是明例, 而这种现象在古典、严肃音乐的创作中却极为少见。而它的审美功能则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欣赏者感到身心愉悦, 并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 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它的消遣娱乐功能不同。消遣娱乐功能主要是指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审美功能则主要是指美感, 具有心理以及社会意义。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化功

能,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民族音乐是老一辈们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精华,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它能培养我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流行歌曲,却以其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加上动作手势,自由不羁,亲切自然,所以大众听起来,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也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这样说,流行歌曲代表了大众的感情,因为大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流行歌曲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牢牢地抓住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周杰伦现象在华语歌坛上保持高温状态便是例证。而且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流行元素,每个时间都会有不同的偶像,为什么众多的青少年如此地喜爱流行歌曲呢? 它会不会和我们的民族音乐发生冲突呢?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 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我国的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保留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乐器乐曲。目前,我国传统乐器按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 一、吹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竹、木制片,发音原理上很像西洋乐器的木管乐器。吹管乐器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的乐器如“陶埙”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吹管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如《姑苏行》笛子独奏和《五梆子》笛子曲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如《百鸟朝凤》唢呐曲和《江河水》双管独奏曲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如《凤凰展翅》笙曲和《草原骑兵》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琴、筝、琵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这类乐器分两种: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古琴传统曲目较著名的有《流水》、《广陵散》、《渔樵问答》、《酒狂》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琵琶曲中著名的如《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前景

一、民族音乐的现状科技的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为音乐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这点上说,音乐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民族音乐不为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持排斥态度。二、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民族音乐基础环节薄弱。教育界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提高;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学生的兴趣不高;音乐教育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外来音乐的冲击。外国的流行歌曲日益被青少年所接受,但他们对民族音乐表现得较为冷淡。民族音乐没有广泛普及,未被广大群众接受,影响范围较小。三、民族音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喜欢国外的事物,对音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外国的歌曲要比中国的好听,许多国外的明星如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等被众人知晓。中国的少数流行歌曲还被部分人知道,而民族音乐则大多鲜为人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应试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他们对音乐教育比较轻视甚至忽视。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程,有的开设音乐课程但是也是迫于形势,没有专门的教师与教室,上课就是随意让学生唱几首歌,没有真正带领学生领会到学音乐的乐趣以及其中的民族意义所在。四、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1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学生是主要的接受者。学校要从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多方面将民族音乐纳入课堂。要开设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逐渐接受民族音乐,进而喜欢民族音乐。2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领导要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里的素质教育又主要是音体美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重视、完善与发展。这就不仅需要开设音乐课程,而且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完整的设施设备。这样就会使学生越来越重视音乐,使民族音乐日益深入人心。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学校要多邀请一些专家讲课,多与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互动,讲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不仅了解音乐的表面形式,更从内心里接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热爱民族的一种表现。4政府应在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侃侃而谈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雇佣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完善音乐设施设备、开办音乐课堂等。所以政府是否大力支持,直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扬与发展。5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国家应大力发展并保护民族音乐。但是我国民族音乐存在着资金、设施设备不全,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仅仅只靠宣传教育是无法保障民族音乐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使民族音乐大力发展,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作者刘博单位宜宾学院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赏析心得在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几讲中,我随着老师见识到了各种的民族乐器,欣赏到了各种古典的民族音乐。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扬琴独奏《彝族舞曲》;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竹笛演奏的《苏州行》;扬琴弹奏的《步步高》等等。当然在这些乐曲中有我很喜爱的几首民乐。 唢呐独奏曲之一就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

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民乐步步高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步步高: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世界民族音乐鉴赏期末论文

学院:国际法学院班级:金融法1141 学号1120377101 姓名:夏雪凌序号:98 浅析哭嫁及哭嫁歌 ——以仡佬族和土家族为例 摘要:哭嫁,是指出嫁的姑娘在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哭嫁就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从而民族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也让他们的音乐文化有了自己的特色。哭嫁歌以哭诉的形式为主,不但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传达了真挚的感情,还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土家族仡佬族哭嫁歌风俗习惯 哭嫁,是指出嫁的姑娘在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它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但是,今天婚姻自由了,但还是存在着哭嫁,不过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仪式,是一种传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而出嫁的女子哭嫁时,需要唱“哭嫁歌”。 “哭嫁歌”是一种习俗民歌。“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1]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是在今天存在哭嫁这一习俗和“哭嫁歌”这一习俗民歌的民族并不是很多,不过就我所知土家族和仡佬族中还流传着这种古老的习俗和有趣的歌曲。 一、仡佬族的哭嫁和哭嫁歌 (一)哭嫁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佬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宗教信仰、节庆、婚丧、风俗习惯等,全靠口头传承。它的果珠(即祭师)和民间歌手、乐手均能歌善舞,他们是仡佬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仡佬族自己有着和其他民族不一样的风俗,其中婚姻是最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风俗之一。 在仡佬族的婚礼礼仪中就存在着哭嫁这一特殊的形式。他们的哭嫁十分风趣。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骑马去迎亲,有4个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

对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

对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的思考 民族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浩瀚历史,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智慧的集聚和民族精神的表达。迈入新世纪,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实现中国音乐市场百川归海的形势对中国民族音乐提出了挑战,民族音乐空间变得狭小,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承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重视民族音乐在市场中的宣传和推广;民族音乐的自我创新;学校民族音乐教育重要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寻求民族音乐传承道路。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艺术价值。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最早萌发音乐文化的国家之一,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就有关于音乐活动的记载。中国民族音乐对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民族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浩瀚历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的意识形态互相交融、共同发展,具有鲜明民族个性、集聚中华各民族艺术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折射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迈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流通达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中国音乐市场也一同对外开放,百川归海的形势对中国民族音乐来说是一种挑战。民族音乐在新世纪的传承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多元的世界各民族音乐开始涌入国内的音乐市场。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推进,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娱乐方式和人文生态环境。我国的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逐步狭小。中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如同浩瀚的海洋,至今已收集在册的民歌约30万首,民间乐器:200余种,乐种约100多个,是一切音乐文化的根源和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大众开始接触和熟悉多元的音乐艺术内容和形式,人们更倾向于贴近大众现实生活,满足大众精神的寄托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民族音乐正遭受“边缘化”的困境。 在经济学中,人类劳动创造满足人类某种需求,并通过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物品称之为商品。音乐无论是声乐音乐还是器乐音乐,都是经过人的演唱与演奏而产生有一定规律的乐音。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反射到人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市场经济中,音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现了其商品属性。因此,从市场经济观念出发,音乐也是一种以艺术商品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进入新世纪,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民族音乐如何在音乐市场中攻城略地,让广大的受众所接受和认可显得至关重要。在音乐市场中平民化和大众化特点的音乐能让大众找到表达自己情感的音乐语言,必然成为追捧的对象。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受众群体具备一定审美思想和音乐素养,对人的精神与审美的提升启迪作用更强。从目前的状况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巨变,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的普及,民族音乐被现代媒体引领的娱乐文化所掩埋,年轻的一代从审美理念上发生转变,民族音乐甚至不为年轻一代所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往往削减其对音乐艺术性的要求,当对商业效应的追求大过对社会效应追求时中国音乐市场很容易成为消费性倾销的大市场。随着开放的中国音乐市场中被大众认知的音乐艺术形态越来越多,被追捧的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漂洋过海的西洋音乐、原创网络歌曲等等开始占据中国音乐市场的较大空间,这种转变在无形当中促使许多传统民族音乐失去了受众。中国民族音乐如何适应音乐市场的变化,进行自我营销推广让更多的人民大众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民族音乐在市场的宣传和推广。 1 借助媒体的传扬。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现代社会媒体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深刻,民族音乐需要借助媒体的传扬,为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例如利用电视传媒在民族音乐这一大众艺术的普及与教育上发挥作用。具体可以结

传统民族音乐中二胡名曲艺术特征

传统民族音乐中二胡名曲艺术特征 《二泉映月》是我国伟大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所创作的、具有极高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二胡曲。可以说,《二泉映月》已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瑰宝,同时也深受国外音乐家的青睐,它被改编成合唱、独唱、弦管合奏等多种形式,久演不衰。《二泉映月》以委婉流畅的旋律、深邃的意境、独特的艺术手法、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如今,《二泉映月》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二胡的代名词。[1] 一、传统民族音乐《二泉映月》的形成 《二泉映月》原本无名,是阿炳卖艺时边走边拉的曲子,“二泉映月”是黎松寿在征得阿炳同意后取的名字,此曲是阿炳真情的流露和辛酸人生的写照。要深刻理解《二泉映月》的思想内涵,把握其艺术特征,就必须对阿炳这个人及其人生经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阿炳独特的人生经历阿炳原名华彦钧,祖籍江苏无锡,他的父亲是一个道士,出生于清代末年的社会动荡时期。作为社会下层的一个普通百姓,阿炳遭受着贫穷与饥饿的折磨,特别是在他双目失明之后,不得不靠卖艺来维持生计,依靠别人的施舍来过日子,甚至被别人当成叫花子,这使他尝尽了人间辛酸,受尽欺压凌辱。但是阿炳的个性刚强不屈,他从未向命运低头。社会动乱、生活无依靠、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等种种困难没有将阿炳打垮,反而使他变得自信、坚强、刚直不阿,在给别人演奏时他也坚持保持自己的尊严。他爱憎分明,敢于利用音乐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邪恶势力。这些人生经历与个性特征深深影响了阿炳的艺术创作。《二泉映月》中蕴含的痛苦、悲伤、向往等情感,都是阿炳的亲身体验,是由衷而发的,他是借助音乐向世人诉说他不幸的人生遭遇和坎坷的一生。 (二)民间艺术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影响阿炳早年跟随父亲学习音乐,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掌握了多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他深入地学习了地方的民间音乐,特别是江南一带的民歌、地方戏曲等,这些为阿炳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二泉映月》中,就有鲜明的江南民间音乐特征,节拍重音就是借鉴了民间锣鼓中的重音形式。 二、传统民族音乐《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赏读 艺术作品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文学家歌德曾说过,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2]因此,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也应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从整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通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艺术作品:由文字、色彩、图形、音乐构成的艺术语言,它是艺术品的外在结构;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物态化而成的视觉、听觉、文学等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品的内在结构;作者通过象征、寓意等艺术手法展现出的思想内涵,即作品的艺术意蕴。要欣赏一部艺术作品,不仅要欣赏它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还要欣赏它的艺术意蕴。因此,对《二泉映月》也应该从这三方面来分析。 (一)《二泉映月》的艺术语言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民族音乐;弘扬;西方音乐;影响;兼容并蓄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近几年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民族音乐有她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积淀和底蕴,在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演唱、音乐著作、乐器制造等各领域都有着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西方音乐以全方位的态势涌入了我国,冲击着我国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评论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音乐,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心理,二胡虽然两根弦但依然可以演奏小提琴四根弦的乐曲,唢呐可以吹奏单簧管的乐曲......但实际上,中国乐器最擅长的还是表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理性的判断、选择,让青少年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继承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一)吸收优秀音乐作品加入课程。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就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更新教师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一些民歌、民族器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自然的认识了这些久听不衰、久唱不厌的民族音乐了。 (三)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激发学习欲望。 1、借助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民族和地区音乐在真实场景中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还原其真实环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能增进愉悦感。 2、提供民族器乐让同学们试奏,激起学生的情趣,使教育过程充满生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消极接受转变为积极接受,消除他们对民族器乐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普及还是专业,社会还是家庭的,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将民族音乐与的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的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的自强发展的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