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王天红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网络空间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得网络侵权案件与传统侵权案件在司法管辖权的联结点上呈现出不同。产生于前网络时代的传统管辖规则,不可能预见到网络的特殊性,所以在适用于网络案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于是,关于传统的管辖规则能否适用于网络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如何将其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理论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实践中,法官们一方面在尝试着将传统的管辖规则运用于网络案件,另一方面也在探寻着传统管辖规则所受到的挑战及其应对办法。为了适应解决网络纠纷案件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一”)和《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二”),以规范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和法律适用。然而,对于这两个司法解释能否适应所有网络纠纷的解决需要,也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拟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

在我国,确定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管辖法院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29条。根据该条的规定,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这一规定包含了确定侵权案件管辖法院的两个原则,即“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原则”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这两个原则是并列的,在适用上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具体选择向哪一个法院起诉,完全取决于原告的意愿。原告既可以选择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也可以选择在侵权行为地法院起诉。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因为僵硬地规定某一管辖权原则优先,有时不利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侵权行为地,是指构成侵权行为的法律事实存在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通常情况下,侵权行为实施地与侵权结果发生地是一致的,但也可能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院对有关案件享有平行的管辖权。

由于网络空间的特点,与传统侵权案件相比,网络侵权案件司法管辖的确定显得更为复杂,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网络已经动摇了传统管辖规则的基础。网络不过是一种现代通信方式,尽管它的出现对传统管辖规则提出了挑战,传统管辖规则仍然对其适用。这是因为网络空间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物理世界而存在:首先,“虚拟空间”是用有形的物质建立起来的,这些物质包括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网站主机和用户计算机终端设备等。其次,人际关

系、社会矛盾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防火墙”,二者之间完全相互开放[1]。在这个空间里,人们进行着与现实空间不同的交往,它的实现并不以人们的直接交往为前提,而是通过网络这一介质实现。但是它的实现往往又需要相应的现实交往活动作为补充,很显然,除了信息以外,人们不能通过网络传播其他实物。

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

被告住所地不仅是传统侵权行为地域管辖的基础,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重要基础。网络虽然是无国界的,但是通过网络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总是位于特定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网络纠纷的最终解决结果是要侵权人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网络中比较容易确定的就是人们形形色色的行为,而行为与地域是脱不开干系的……不可能存在不隶属特定地域的某种行为;即使是虚拟的空间也是如此。事实上,行为在其被实施之际就已经跳开了网络,直接与现实地域发生着联系,法院必须通过多项证据方能找到这种对应关系,只不过有时因为这种关联不甚清晰而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2]

而追究侵权行为人的责任,被告住所地法院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首先,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有利于案件的审理和调查取证,因为被告的人身或其他关系在管辖法院控制之下,这对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有益;其次,有利于判决结果的执行,由于被告住所地法院对被告的人身、财产等行使着有效控制,一旦案件审结,就可以及时执行,有利于胜诉方实现其债权,使案件最终获得满意解决。

在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住所地的确认与传统侵权案件并无区别,因为被告住所地的确认与网络的特征没有实质性关联。因此,在网络案件中,被告住所地仍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即自然人被告的住所地是其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其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则将其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法人被告的住所地是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从司法实践上看,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适用于网络侵权纠纷的处理一般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为例,该院自1999年8月至2002年12月受理域名纠纷案件27件,被告住所地在该院辖区的就有21件,占77.8%。[3]

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都明确规定,被告住所地法院有权管辖有关网络纠纷案件。“解释一”第1条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解释二”第2条第1款规定:“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两个司法解释,不仅是对司法实践的总结,而且对未来的立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都规定,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这一表述在实践中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只要被告是确定的,现实诉讼中不应存在难以确定被告住所地的情形。如前所述,在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住所地的确认与传统侵权案件并无区别。被告是自然人的话,其有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作为确定依据,法人则有其登记注册的办公场所。的确存在因被告离开其住所地下落不明而找不到被告的情形,但立法对此规定有公告制度弥补。如果确有难以确定被告住所地的情形,则应当归于被告不明确的问题。这类案件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情形,不能立案,也不发生地域管辖问题[4]。更何况,何为“难以确定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法律和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可供衡量的标准。对于原告而言,其完全有可能利用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这一理由而任意选择管辖法院。而此时,法院为了向被告送达文书不得不亲自去查明被告的住所地,这与现代审判理念相悖。如果连法院也难以查明被告的住所地,此后的诉讼程序如何进行值得探讨。

三、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

在传统理论中,侵权行为地作为诉因发生地一直是传统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重要基础。因为仅适用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这一原则,有时不能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难以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且,有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其实很不切合实际。假如一个外国人,他在英国有住所,而到我国短期旅游,在旅游期间实施了侵害中国公民权益的侵权行为,如果依照一般管辖原则,该中国公民要到英国去起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恰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侵权行为的管辖问题上,还应采用其他管辖标准。在这方面,各国多以侵权行为地作为确定管辖法院的联结点。那么,在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地是否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管辖根据呢?一般认为,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行为地的确定性比较弱,认定起来十分困难。因为侵权行为可以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其侵权结果也可以产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从这个角度讲,侵权行为地似乎失去了其作为管辖根据的意义,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1.侵权行为实施地的确定

侵权行为实施地是指实施侵权行为的地点,又称侵权行为发生地。根据网络传输的特点,侵权行为的实施一般要经过终端设备和目的icp服务器两个环节才能完成。终端设备是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外化其侵权意志的必要工具,其“侵权命令”必须通过终端设备发出。在命令到达目的icp服务器后,必须通过服务器相应主机硬盘完成相应操作,最终达到有效实施侵权的目的。至此,网络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与侵权行为的客观完成实现了统一。由此

可见,终端设备与目的icp服务器是网络侵权行为的完整实施中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所在地和icp服务器所在地与侵权行为的实施存在实质性关联。同时,终端设备所在地与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都是比较确定的,在司法实践中确定具体的管辖区域时容易认定,符合地域管辖要求的稳定性。因此,终端设备所在地与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就是网络侵权行为的实施地。[5]

如果终端设备所在地与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恰好在同一个法院的辖区,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就只有一个,不会发生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管辖权冲突的问题。但如果二者分处不同的法院辖区,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就会出现两个,即终端设备所在地法院和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法院。此时,哪个法院的管辖权优先呢?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确立一个管辖标准的优先顺序——以终端设备所在地为第一顺序,以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为第二顺序;能够确定第一顺序的地点时,排斥第二顺序的地点作为管辖依据;当第一顺序的地点难以确定时,以第二顺序的地点作为管辖依据[6]。笔者认为,终端设备所在地法院与目的icp服务器所在地法院应具有平行的管辖权,诉讼在哪个法院进行取决于原告的选择。因为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机械地规定某一法院具有优先管辖权有时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有效保护。

在瑞得(集团)公司(住所地为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诉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住所地为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刘臣街14号)网页著作权侵权案中,法院就是以服务器所在地来认定侵权行为实施地的[7]。在该案中,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该案是因互联网网页著作权纠纷而提起的诉讼,而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以往有关侵权诉讼案件的管辖权法律规定是否适用于此类案件,目前尚待明确的法律规定。即使适用,其住所地在四川省宜宾市,而非北京市海淀区,且原告也未能提出证据证明其诉称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据此认为该案应由被告住所地四川省宜宾市法院审理。海淀区法院驳回了此项异议。理由是:(1)瑞得公司的主页在制作完成后,是存储在其特定的硬盘上并通过自有的www服务器向外发布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主机接触(包括浏览、复制)该主页内容,必须经过设置在瑞得公司住所地的该服务器及硬盘。鉴于瑞得公司住所地在海淀区,而该公司提起本诉讼又是基于其主页被复制这一理由,因此,海淀区应视为侵权行为实施地。(2)瑞得公司不但指控东方公司复制其主页,而且诉称该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东方公司的主页为访问者所接触。鉴于我国目前的联网主机和用户集中分布于海淀区等一些特定的地区,因此,海淀区亦应视为侵权结果地。

东方公司不服,遂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海淀区法院的裁定,由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理由为:(1)任何因特网用户(包括东方公司在内)在访问或“接触”瑞得集团的主页时,没有且不可能在存储有该主页的服务器上进行任何复制行为,故北京市海淀区不是且不能视为瑞得集团诉称的侵权行为实施地。(2)东方公司的

主页可以为其他因特网用户所访问或“接触”,但这种访问或“接触,,只具有可能性,并不具有客观必然性。同时,东方公司提出瑞得集团并未向法庭提供因特网用户在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因特网访问或“接触”到东方公司主页的客观证据,未能证明何人于何地通过何种方式在该区访问了东方公司主页。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因特网上的网页及其他信息是能够被复制的,而在因特网上进行访问或复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用终端计算机;二是通过因特网进入存有相关内容的服务器。因此,因特网上的复制既涉及被访问者的服务器,又涉及访问者的终端计算机,服务器所在地及终端计算机所在地均可视为复制行为的行为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当事人有权选择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侵权行为地有多个,当事人仍有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就本案而言,瑞得公司指控东方公司涉嫌通过互联网接触并复制其网页主页,制作了与其主页相似、足以误导其他访问者的网页,其选择服务器所在地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东方公司侵犯其著作权并无不当。北京市海淀区作为侵权行为地之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东方公司所提其他上诉理由,并不影响本案管辖权的确定。因此,东方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针对此类纠纷的管辖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原告服务器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被告终端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以上两地法院均有管辖权。本案的一、二审法院认为,服务器或终端设备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辖权。若被告的住所地与其终端所在地不在同一地点时,被告住所地法院亦有管辖权。海淀区法院在当时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此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采纳了第三种观点。

在本案中,法院并没有直接对被告提出的传统管辖规则是否可以适用于网络案件的质疑作出明确回答,而是直接通过解释的方法将传统规则适用于网络案件。由于缺乏新的规则,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件下,将原有规则适用于网络案件似乎是一种必然选择。在该案中,法院实际上通过扩大解释“侵权行为地”使得“侵权之诉由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这条传统的管辖权规则得以适用,尽管从探究立法原意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解释在判决当时是无法找到充分依据的。

应当注意的是,海淀区法院的这一做法最终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肯定,该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2.侵权结果发生地的确定

由于网络的全球性,侵权信息上网之后,很快会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侵权信息扩散到哪里,哪里就是侵权结果地,这就会导致有无数个法院对此类纠纷享有管辖权,原告可以随意选择管辖法院。由于这一结果与设立管辖制度的初衷相违背,因此他们提出在网络案件中把侵权结果发生地作为确定管辖法院的联结点已失去意义。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座谈会”会议纪要里指出的,侵权结果地应当理解为侵权行为直接产生的结果发生地。仅有侵权信息传播到某一地点,并不足以说明在该地也当然会发生侵权结果。是否发生侵权结果,关键是看被告是否通过网络和在网络之外的有关地点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易行为。如果侵权人没有与当地居民发生实质性的交易,则不能认为该地方为侵权结果发生地[8]。在这方面,美国法院利用长臂管辖规则解决网络纠纷的司法实践值得我们借鉴。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只有当被告的侵权行为在原告所在地造成实质性损害结果时,原告所在地法院才对案件行使管辖权。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法院认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的标准。

在美国早期的案例中,法院对案件行使管辖权也不要求具备被告与法院地间发生实质性交易这一条件。inset system,inc.v.instruction set,inc.案是网络案件中早期发生的且较有影响的案件之一。在该案中,原告所在地法院就是以被告网站在该法院所在地可以被访问这一理由行使管辖权的。该案的原告是康涅狄格州(下称康州)的一家软件公司,被告是马萨诸塞州的一家计算机公司。被告设立了域名为“inset.corn”的网站为其产品做广告。原告于1996年向康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称被告侵犯了其商标权。被告认为其在康州没有进行营业活动,在康州也没有雇员和经营机构,因此法院对其没有管辖权。但法院认为其对被告拥有管辖权,理由是:第一,康州共有约1万名网络用户,他们均可能会访问被告的网站;第二,网络中的广告与电视和广播中的广告有所不同,其可以连续地、实时地被各州网络用户所访问。既然被告选择在网络上做广告,那么其广告便必然会指向所有的州包括康州。因此,被告的活动证明其已经在有意地利用在康州进行商事活动的好处。

很明显,在本案中被告的网络活动并没有特别地针对康州,其广告虽然可为康州的网络用户所访问,但同样也可以为其他各州甚至世界各地的网络用户所访问。根据该案的推理,全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法院均可以对被告行使管辖权。果真如此的话,运用网络进行商事活动的企业将面临一张没有限制的管辖权之网,在其毫无预见的情况下,便可能会有某个法院对其主张管辖权。固然,在现代科技使得全球交流变得简单易行时,法院管辖权的行使范围也必须相应拓宽,但拓宽管辖权的范围不是无限的,必须结合具体案情考察被告的活动是否特别地针对法院地,否则就会造成管辖权的过分扩张。故这个判例遭到众多的批评,其做法被以后的司法实践所摒弃。

在cybersell,inc.v.cybersell,inc.130 f.3d 414案中,由于被告与法院地问不存在实质性的交易,法院拒绝行使管辖权。亚利桑那州一家网络咨询和营销服务公司拥有一联邦注册商标“cybersell”,起诉另一家位于佛罗里达州同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在网上使用“cybersell”这一名称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法院认为,佛罗里达州的公司并没有通过互联网在亚利桑那州从事任何商业活动,被告所做的只是在互联网上设置了一个消极的主页。无疑,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登录这一主页,从而了解被告所提供的服务,但从这一事实本身,无法推断出被告有意向亚利桑那州的居民招揽生意。既然被告在亚利桑那州没有客户,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除原告外,在亚利桑那州还有任何人曾看到过这一网页,法院据此认为对于本案缺乏管辖权。

在millenium enterprises,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lenium music,lp案中,法院基于同样的理由拒绝行使管辖权。该案原告在俄勒冈州设立了几家名为“music millenium”的音乐零售店,被告在南卡罗来纳州也设立了几家同名的商店,而且双方也都设立了网站以销售产品。但被告并没有向法院地居民销售产品,仅有的一次销售记录是原告的律师指使其熟人购买的。原告认为,被告的网站是交互型网站,其与法院地间已构成了充分的联系。换句话说,原告认为,只要被告的网站能使双方当事人进行信息交流,法院便可以对其行使管辖权,至于信息交流在事实上能否发生则在所不问。但法院拒绝行使管辖权,理由是尽管被告的网络活动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商业性,但其中并没有针对法院地的有意活动,显然不能对其行使管辖权。

在另外一些案例中,法院则通过综合考虑被告的网络活动和相关的非网络活动,来确定原告所在地法院是否有管辖权。即只要被告在从事网络活动的同时,还通过传统的通信方式与法院地居民进行交易,法院便可以对其行使管辖权。

heroes.inc.v.heroes foundation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著名案例。在该案中,原告和被告是分别位于华盛顿特区和纽约的两家慈善机构。被告为获取捐助设立了一个含有“heroes”名称的网站,同时还委托一家代理公司为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告宣传,其中,代理公司为被告在《华盛顿邮报》上做了广告。通过该广告,被告从华盛顿获得了大量捐助。于是原告在华盛顿法院起诉被告侵犯其商标权并有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案中,法院综合考虑了被告的网络活动和非网络活动,确认对被告有管辖权。法院认为:第一,被告的网站可为华盛顿居民访问;第二,被告在《华盛顿邮报》上做了广告,是针对法院地的行为;第三,被告从法院地居民那里获得了大量捐助,因此,被告与法院地间形成了最低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非网络活动应仅指与本案诉讼有关的非网络活动,而不包括与本案诉讼无关的非网络活动。美国的一些法院在确定管辖权时,将与本案诉讼无关的非网络活动也考虑进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决网络纠纷的两个司法解释也涉及了侵权行为结果地的问题。根据这两个司法解释的规定,涉及网络著作权和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和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理解该规定不宜将侵权信息的扩散地等同于侵权结果地。显然,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只要有相关设备,原告可以在任何地方联入互联网从而发现侵权内容,这无异于普遍管辖,世界各地的法院均有可能对其行使管辖权。这样的规定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原告可以没有限制地在其需要的地方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为原告随意挑选法院提供了便利,但是对被告来说却是不公平的,因为被告很难预期诉讼将在哪里进行。另外,网络信息不排除虚拟的情况存在,如果网页记载的信息与工商登记的信息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视为侵权地,以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1]参见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页。

[2]参见汤鹏著:《网络世界中民事地域管辖的新选择》,载张平主编:《网络法律评论》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8页。

[3]参见冯刚著:《域名司法保护研究——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域名纠纷案件为例》,载http://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html/dir/2004/03/17/2180·html。

[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被告明确的要素之一就是住所地明确,如果被告的住所地难以确定,就是住所地不明,住所地不明确也就意味着被告不明确。被告不明确,就不符合起诉的条件,法院不予受理案件。

[5]参见杨斌著:《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6]参见冯刚著:《涉及网络的侵权案件之地域管辖研究》,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编:《知识产权诉讼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第426~434页。

[7]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9)海知初字第21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1999)一中知初第64号。

[8]从国际范围来看,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还取决于有关的知识产权在当地是否受保护。如果不受保护,当然谈不上侵权。这是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地域性。

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方式有哪些

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方式有哪些 热门推荐:知识产权侵权侵犯知识产权罪专利诉讼著作权登记著作权保护专利转让商业秘密保护▲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发生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不断发生。那么大家知道实践中关于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方式有哪些吗?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的方式有哪些 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按照传统的知识产权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即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网络著作权内容侵权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二是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三是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

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三)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方式 互联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有下列四种表现行为: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二、网络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9), 1606-161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10.12677/ass.2019.89217 Research on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Yi Ya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Aug. 26th, 2019; accepted: Sep. 10th, 2019; published: Sep. 17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show the weakness and blank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nstructing perfect judicial rules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Secondly,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tarting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ing dilemma; finally,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forward-looking, flexible and principled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rule. Keywords Network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Dilemma, Counter Measures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杨异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7日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此起彼伏的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显示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脆弱与空白,构建完善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规则对网络知识产权纠纷进行调整、加以规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

淘宝知识产权侵权的类型有哪些

淘宝是现在最火的电商网络平台,因为淘宝网上所出售的东西非常便宜,购买的人就特别多,但是时常出现侵权问题,那么淘宝知识产权侵权的类型有哪些?小编在此就为大家浅要的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淘宝知识产权侵权类型 1、商标侵权 他人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商标权核定的同一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近的商标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专利侵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著作权侵权 又称版权侵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规行为定义:有确切证据证明卖家出售假冒商品的,或者被权利主张人投诉涉嫌违反《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且投诉成立。

二、知识产权侵权要件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是学者们争议比较多的问题。有学者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构成的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 1、关于违法性问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虽然在学术界不少学者在研究违法性是否应独立地成为侵权的构成要件,但至少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违法性这个要件是必不可少的。 2、关于损害事实(结果)问题。在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侵权的构成中,无论是三要件说、四要件说还是五要件说,都认为损害事实是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但是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在知识产权侵权构成中,损害事实(结果)已经不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这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不同点之一。 3、关于因果关系。这是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中,民事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但由于有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要求有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对造成损害后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需要确定侵权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时,因果关系的认定才有意义。 4、关于主观要件。上文阐述的民事侵权理论中,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之一是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但是,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并不是以主观过错为必备要件。我国的专利法第63条第2款、商标法第56条第3款均确立了无过错的侵权责任。从以上的立法例中可以看出,即使行为人是无过错的,也应承担侵权责任,只不过其承担的侵权责任要比有过错的轻,有过错的行为人除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消除影响等的侵权责任外往往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几个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几个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已于2020年8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1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9月12日 法释〔2020〕9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几个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2020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10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9月14日起 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近来,有关方面就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法律适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部分高级人民法院也向本院提出了请示。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知识产权权利人主张其权利受到侵害并提出保全申请,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迅速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下架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作出裁定。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收到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发出的通知后,应当及时将权利人的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平台内经营者,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权利人主张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网络用户、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支持。 三、在依法转送的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到达知识产权权利人后的合理期限内,网络服务提供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者提起诉讼通知的,应当及时终止所采取的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下架措施。因办理公证、认证手续等权利人无法控制的特殊情况导致的延迟,不计入上述期限,但该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 四、因恶意提交声明导致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终止必要措施并造成知识产权权利人损害,权利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请求相应惩罚性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支持。 五、知识产权权利人发出的通知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但其在诉讼中主张该通知系善意提交并请求免责,且能够举证证明的,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属实后应当予以支持。 六、本批复作出时尚未终审的案件,适用本批复;本批复作出时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批复。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王天红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发生在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网络空间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点,使得网络侵权案件与传统侵权案件在司法管辖权的联结点上呈现出不同。产生于前网络时代的传统管辖规则,不可能预见到网络的特殊性,所以在适用于网络案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于是,关于传统的管辖规则能否适用于网络案件管辖法院的确定,如何将其适用于网络侵权案件,理论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实践中,法官们一方面在尝试着将传统的管辖规则运用于网络案件,另一方面也在探寻着传统管辖规则所受到的挑战及其应对办法。为了适应解决网络纠纷案件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一”)和《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二”),以规范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和法律适用。然而,对于这两个司法解释能否适应所有网络纠纷的解决需要,也存在不同观点。本文拟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 在我国,确定传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管辖法院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29条。根据该条的规定,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这一规定包含了确定侵权案件管辖法院的两个原则,即“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原则”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这两个原则是并列的,在适用上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具体选择向哪一个法院起诉,完全取决于原告的意愿。原告既可以选择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也可以选择在侵权行为地法院起诉。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因为僵硬地规定某一管辖权原则优先,有时不利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侵权行为地,是指构成侵权行为的法律事实存在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通常情况下,侵权行为实施地与侵权结果发生地是一致的,但也可能不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院对有关案件享有平行的管辖权。 由于网络空间的特点,与传统侵权案件相比,网络侵权案件司法管辖的确定显得更为复杂,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网络已经动摇了传统管辖规则的基础。网络不过是一种现代通信方式,尽管它的出现对传统管辖规则提出了挑战,传统管辖规则仍然对其适用。这是因为网络空间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物理世界而存在:首先,“虚拟空间”是用有形的物质建立起来的,这些物质包括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网站主机和用户计算机终端设备等。其次,人际关

最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及法律规定

最新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及法律规定 网络环境的法律规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知识产权问题只是其中一支。那么2020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是怎样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又是怎样的? 2020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标准 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这里"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 值得指出,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此外,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有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并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判决给予五十万以下的赔偿。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法院应当准许。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有何法律规定? 1、国际社会目前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 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

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而法律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版权法来提供知识保护的。 2、我国于2001年修改了《着作权法》。2005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创新国家",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是什么? 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分为三个部分 1、商标权,商品或者服务的标志; 2、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3、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等,除此之外,集成线路,软件认证也为版权内容。

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涉外管辖

论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涉外管辖 张玲 一、管辖权新理论的发展 国际私法中的管辖权(Jurisdiction)是指一国法院或具有审判权的其他司法机关受理、审判具有国际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民事、商事案件的权限[1]。传统管辖权理论主要有:属地原则,属人原则,协议管辖原则。传统的管辖权依据的构成要素是:A.该因素自身有时间或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至少是可以确定的;B.该因素与管辖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2]。在因特网兴起之际,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全球性,使得各个国家的司法管辖区域的划分模糊化,因而无法确定他们与管辖区域的物理空间的关联性,各国的司法主权也进一步弱化,传统的确定管辖权的规则受到动摇。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管辖权新理论。 (一)新主权理论 新主权理论以美国的约翰逊(David R.Johnson)和波斯特(DavidG.Post)为代表,又称“网络自治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应该承认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不同,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并且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行。网络之外的法院管辖应当被否定,应当创设新的网络主权,一旦进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则应适用网络世界的网络法,而不再适用现实中各国不同的法律[3]。 笔者认为“新主权理论”充分考虑到了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并据此提出创设网络主权等一系列新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网络的自由发展,但其在现实中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网络社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人与人之间在另一个空间的延伸,故不可能完全摆脱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其次,所谓的“网络法”只是行业道德和技术标准的混合物,尽管行业道德和技术标准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法律,但他们永远不能替代法律[4]。再其次,无法确定“网络空间法律”制度的权力控制者,ISP[5]尚不具备制订网络法律的合法权力。最后,各个国家是不可能放弃象征其主权的司法管辖权的。 (二)第四国际空间理论

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名校、网络知识产权、版权等

2019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名校、网络知识产权、版 权等 目录 为什么这么多“清华”幼儿园 (1) 完善有关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 (2) 以规则意识保护知识产权 (5) 视觉中国陷版权“黑洞”,著作权保护还须升级 (7) 一辆奔驰车,挖出多少坑 (9) 为什么这么多“清华”幼儿园清华大学这两天又上热搜,原因“亮了”:起诉多个“清华幼儿园”商标侵权。 很多人从这条新闻中,复习了一下一周多前刚刚过完108岁生日的清华校史:原告前身系1911年创建的清华学堂,1998年取得“清華”注册商标专用权,2009年取得“清華大学”注册商标专用权。也有很多人是看到这桩民事案件才反应过来,“清华大学”四个字有多重意涵,其中有一重,是中国“驰名商标”。 商标侵权的判定并不复杂。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商标法请求驰名商标保护。清华大学所面临的问题,是侵权者海量又分散,其主张权利的精力成本比较高。同样的情况可能也“骚扰”着其他名校。比如,“北大”也是北京大学的注册商标,但估计头顶“北大”二字泰然站立在中国城乡结合部街面上的小店面,同样为数不会太少。

此外,被网友们调侃的“老家的剑桥幼儿园”、“哈佛幼儿园瑟瑟发抖”,原则上也涉嫌侵权。按照商标法,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只不过,权利人不会来主张罢了。 商标法没有什么复杂的法理纠缠,在中国逐渐被市场化的过程中,它的规定已经成为基本常识。有意思的是,其他“傍名牌”行为往往遮遮掩掩,无论是侵权者本身还是购买到假名牌的消费者,都能强烈意识到这是以侵权获利。但使用名校商标的机构,往往有一种泰然感,甚至有一种自我加冕的荣耀,而每天见到大量“清华”“北大”“牛津”“剑桥”的大众同样也觉得见怪不惊。 这可能因为,民间言说名校有一种传统的语境。名校崇拜由来已久,在少年人上升路径更为有限的地区,这种崇拜也更加泛众化。因为离之越远,它们就越不像一个实体和机构,而更像一种教育图腾。那些形形色色的教育机构,一定要黏附在这个名字上,本质上是将这个图腾外化为了文化资本、将它的文化感召力变成了市场感召力,但同时,恐怕也是习惯于将一个实体的名称当成一个虚化的教育目标看待。而在这些机构进进出出的城乡家长和孩子,见而不怪,相比起考虑侵权的问题,他们更看重的大概是一种接近名校的安慰感。 清华大学的批量起诉,置换了这种语境,让事情回到了市场契约的场景中来。从商标法的视角下再打量这种景观——遍布城乡角落的名校招牌如此坦坦然地存在着,全国范围内带有“清华”字样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多达20余万家,仅“清华幼儿园”就上百家(据媒体搜索),事情就变得刺目了。据称,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在强调“清华”的归属,不过,如何影响民间对清华二字所附着的意义的理解,却已经超出了它所能及的范围。

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认定和法律救济

第25卷第5期2OO7年5月河北法学 f知kiL口tcI&iP以∞ %f.25.Ⅳo.5 』Ⅵ掣,2OO7 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认定和法律救济 刘远山,杨超男 (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产权侵权延伸到这一虚拟世界。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具有许多不同于现实世界侵权的特征。其立法目前仍相当薄弱,在司法实践中更是有诸多疑难问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法制面I陆的一个新挑战和新课题。有鉴于此,对网络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特征、成立要件、认定疑难以及民事和行政法律救济方法的溽求和这类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等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思考和论述,以期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并有助于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对其立法的建立、健全和司法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认定;法律救济;管辖权 中圈分类号:D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33(2007)05一008卜09 AnEssayontheCOnfirmationandLegalRemedy OfIntellectualPropertyInfringementintheNetWorkEnVironment LIUYuan—shan.YANGChao—nan (I量wsch00I,Hainanunivcrsity,Haikou570228china) Abstract:Wjththe deVeJoPmentofthenctwork,jnte儿ectual proPertyinfringement has spreadto thisvirtualworld.Inthcnctwork enVironmenbintellcctuaIPropercyinffi”gementhasmanycharac饨r主s£i岱Ⅵhicharcdif&球ntfiomtherealworldinfringcment.ItslegisJationisstillVe。ywcak,andtherearecVenmerchandproblcmsinthejudiciaIpracticc.ThisisanewchallengeandsubjcctwhichjntellectuaJpropcrtyinfringementlcgalsystemhccs.Inconsideratjonofthis,thisarticlcwillmakcapredImina‘ydiscuss.on。c0“gitationandeJaboraciononsucha8Pects,liketkcha姚ctcristics,establishmentfactors,connrmationdimculties,requircmentofthcwaysoftllecivilandadminjstrativcremedjesandjurisdictiondeterminatjonofthjskjndofcase.ctc.orintellectualpropertyinfrjngcmcntjnthenetworkcnvironment.IhopctllisarticlcwiIIPromotcathoroughrescarchonthispI_0blcm,andbebcnencialtotheintcllectualpropcrty protectjon,cspccially“)theestablishmentofits Iegislation andthesolutjonofreIativ。pI-oblcmsinjudicialPracti∞. 1证ywords:net、vorkinteUectuaIproperty;infringement confir瑚tion;legalremedy 网络即信息通讯网络(或因特网Intemet),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制定的一个目的在于防止苏联核大战时占领和摧毁美国的通信网络计划。在最初的设计中,设计者希望其建立的网络无法由任何中心控制,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自主连接,形成网络【1J。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处理与服务,信息交流与讨论,社会活动自动化,金融商贸电子化,教育、科研与医疗远程化,文化娱乐网络化等【2】。到20世纪末,全球已经有2亿以上的网络用户,而且网络用户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3J。互联网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具体到我国而言,在1997年至2003年7月,这短短的6年间:网民山从62万人发展到6800万人,人数增长了近1lO倍;上网计算机台数也从29.9万台发展到2572万台,增长了大约86倍;www站点数从265405个增长到473900个…。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与其他新事物一样,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麻烦,如不断出现的网络侵权案件。其中,知识产权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网络的无国界性和非集中管理性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的特点,使得知识产权的传统保护方式受到了严重冲击,原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也鞭长莫及。本文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点及知识产权侵权的构成,探讨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救济方式,希望能够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所裨益。 收稿日期:2006—12一12 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联社科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资助项目系列成果之~ 作者简介:刘远山。男,湖北天门人,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法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刑法、金融刑法等经济刑法; 杨超男(1984一),男,吉林白城人,海南大学学生。 一81—

电商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应用

近年来,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商品的交易方式。下面来谈谈电商发展中的知识产权应用。 随着电商行业的崛起,其运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有调查显示,在电商企业遇到的法律纠纷中,超过一半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主要集中在商标、域名、专利等领域。 商标侵权是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中最常见的问题,淘宝网作为国内大型的网络购物平台,假冒名牌的商品曾经较为普遍。为此淘宝网为品牌厂商开通了知识产权投诉平台,与不同品牌和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形成了从侵权商品信息的取证、确认、删除、处罚的一整套维权体系。与此同时淘宝网大力扶持原创品牌,鼓励商家加强品牌建设,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使众多企业纷纷加入了电商市场,域名、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等成为了电商企业的网络资源。域名、通用网址和无线网址都是基于国际技术标准的网络资源,是企业实施全网品牌保护独一无二的网络标识,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稀缺性,是企业网络品牌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专利竞争也呈现出了扩大和深化的态势,专利或成为众多电子商务网站的下一轮竞争砝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仍然相对较少。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加强挖掘新专利,保护核心商业模式和电子商务产品。 作为电商平台的商家,要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参与电商活动的企业也需充分认识到商标、版权、域名等知识产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早进行注册工作,同时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汇桔网(中外知识产权网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是全球领先知识产权交易与产业升级平台。在知识产权运用领域,开创了知识产权交易与综合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围绕知识 估、知商会员服务、知识产权金融等创新服务,让知识产权在流通中创造财富,在产业化运用中创造商业价值,让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知识产权侵权怎么解决

知识产权侵权的定义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类型有哪些?侵权申诉流程?知识产权的查询技巧?相信大家都不清楚。可是这些也是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呢?今天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或其它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侵权类型 1、著作权侵权 著作权侵权又称版权侵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专利侵权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商标侵权

他人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商标权核定的同一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近的商标的行为,以及其它法律规定的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产权投诉类问题 1.受理类型: a.专利权侵权投诉; b.商标权侵权投诉; c.著作权侵权投诉 2.不受理类型: a.未授权销售、低价销售问题(投诉方反映淘宝网卖家未经授权经销其产品的问题(反映淘宝网卖家销售其产品低于其的定价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不属于违法侵权行为,我司无权处理); b.商标受理中(如果投诉方的商标还在受理中,并未取得商标专有权,故投诉方现在并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与贵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权利); c.商标合理使用(如果淘宝网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是权利人的产品,则该卖家发布商品的图片上出现的贵方产品原有的标识以及卖家在文字描述上对商品的呼叫均不是相关法律、法规所定义的商标侵权)。

3.投诉入口: 线上:知识产权保护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 4.凭证要求: a. 投诉方身份证明与联系方式(投诉方为个人,请提供身份证或护照/投诉方为企业,请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 b.权利证明(投诉方为知识产权人本人,请提供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著作权证书等/投诉方非知识产权人本人,请提供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著作权证书,以及知识产权人授权投诉方进行投诉的证明文件和识产权人的身份证明资料(须有知识产权人签字/盖章); c.承诺函/专利侵权投诉通知函(专利权投诉使用)(承诺函:阅读后勾选同意签署即可); d.专利侵权分析报告(仅限专利侵权投诉使用,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需要提供,发明专利不需提供); e.涉嫌侵权产品链接。 产权申诉类问题 1.收到知识产权投诉怎么办?

网络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WIPO(由83个成员国组成的WIPO协调委员会)副总干事Francis Gurry说“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高技术不动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美国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斯坦福经济管理研究院召开的全球经济峰会上指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全球各国首脑的关注。” 二、重要性:知识产权对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A、法律保护力度加大; B、获得政府政策支持; C、品牌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D、巨大的品牌荣誉、无形资产增值; E、知识产权决定企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F、国家权威机构管理,品牌保护有保障; G、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有效保护企业品牌; H、显著的标识作用,是各企事业单位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三、必要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延伸,即网络产权的必要性 ﹡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第五媒体-无线手机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产权品牌的影响效果逐渐受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正在不断扩大。由之前传统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延伸到了以网络地址资源为主的互联网领域。 ﹡法院依法认定,域名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以网络域名为客体,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财产价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五十条的规定,依法可以查封。(相关条款可查阅:https://www.doczj.com/doc/47855216.html,/public/detail.php?id=202587) 现今,知识产权包含领域如下图: 1.传统领域线下: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 知识产权 2.互联网领域的地址资源线上:英文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网 址,无线网址等 四、什么是网络知识产权(地址资源) 英文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网址、无线网址是各企事业单位在中国互联网合法的网络产权资源,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推出的一种新生的知识产权,应当适应已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有的知识产权登记内容和网络资源的注册实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哪些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哪些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 2、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3、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各种山寨资源、非法转载、盗版视频等等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那么,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方式按照传统的知识产权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

护的作品的行为,即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网络著作权内容侵权一般可分为三类: 1、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 2、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 3、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三、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方式 互联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有下列四种表现行为:

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 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网络世界。有人说网络世界属于“三无”世界——无国界、无约束、无法律,这是不对的。网络环境同样受法律制约,也同样存在知识产权,网络环境的作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只是在取证和执行上相对不容易而已。针对当前网络上知识产品盗版严重、非法复制泛滥的情况,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网络使我们拥有史无前例的最强大的最完备最广泛的知识讯息资源。但在这个空间里,它所引起的对人类知识产权的保障也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击。 1,盗版的猖獗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主题。 现在的中国,每100个电影光盘中有95个是盗版,这个比例是惊人的。而在制作贩卖光盘、在网上非法上载或下载电影等多种盗版手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网上盗版。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地区营运总监何伟雄曾经说:“初步计算,平均每天在全球各地,包括大陆,从网上非法下载的电影有60万个故事片。②这的确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比如,百度音乐等音乐网站和一些软件下载网站都有明显的侵权性质,因为这些作品本身都是享有著作权,它的使用和传播都必须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和授权才可以。另外,在网络上传播这些作品,同样也是没有经过版权人允许的侵权行为。如果获得很大的利益,或者导致版权人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的话都是可以追究责任的。 2,互联网:从“免费”到“版权保护”。 可以说,国内很多网民对网络的认识是从“免费”开始的,从最早的免费邮箱,到后来的免费在线阅读、免费下载音乐等等。而近几年里,收费邮箱、收费彩铃下载,乃至未来的收费音乐下载,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吃“免费网络午餐”的习惯,这些变化对图书、电影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关“要技术进步,还是要版权保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国际舆论就曾经为是否应该限制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然而人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互联网的精神仍然应该是:在法律框架内实现信息的自由共享,否则将最终挫伤人类的创新精神。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11亿,网站数量达到69.4万。但就在我国互联网逐渐显示出巨大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互联网侵权盗版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公安部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5年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700余起,收缴了4.57亿件侵权盗版的光盘和图书制品。其中,互联网上的侵权、盗版著作权案件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互联网上侵权、盗版予以打击已经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下的侵权与盗版行为的技术特征可能比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更难鉴别。随着当前网络数据压缩、文件复制、传输技术的进步,网络作品侵犯行为屡屡发生,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例如:域名抢注和商标侵权成为某些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方式;擅自将他人作品进行数字化传输,擅自将他人数字化作品进行文字化处理,规避技术措施侵犯他人著作权,侵犯电子数据库、多媒体作品的著作权等。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是一个看似陌生、实则无处不在的现象。但最近,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重视了。在您畅游网络世界的时候,有没有被侵权或主动侵权的行为呢?一起来看一下。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按主体可分为网站侵权和网民侵权,按侵权的主观过错可分为主动侵权和被动侵权,按侵权的内容可分为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也有同时侵犯的情况)。 网站知识产权侵权多为主动性侵权,即网站转载别的网站或他人的作品既不注明出处和作者,也不向相关的网站和作者支付报酬,这就同时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为大多数网站都是赢利性质的经济组织,利用别人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报酬,其非法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大量存在着,很多网站把属于别人的软件、文章、图片、音乐、动画拿过来放在自己网站上供用户浏览、下载,以此向用户收费或者吸引广告主的资金投入。当然,侵权人是否以赢利为目的并不影响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构成。 网站的被动侵权主要是指在网站所不能控制的领域内本网站的用户有侵权行为的发生,经著作权人向网站提出警告后网站仍不将侵权作品移除的情况。网站负有配合著作权人查明侵权人信息(一般的网站都实行注册用户管理)的义务,

并在著作权人提出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确实发生并向网站提出警告后及时将该作品移除,否则即构成共同侵权。 网民的侵权多为被动性侵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论坛或者博客等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文章)的领域,大多数网民并不知道自己使用别人的作品(图片、文章、音乐、动画等)还要注明出处和作者,甚至还要向作者支付报酬,虽然大多数网民主观上是没有恶意的,但确实已经构成了侵权行为。 当然,如果是复制了别人的作品以自己的名义发表那就是主动的和恶意的侵权了,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叫做抄袭。中国著作权法同时规定了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为了个人学习和欣赏而使用别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了介绍或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自己的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既不需要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也不需要支付报酬,这些情况都不看做是侵权。 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权利人明确声明未经同意不得使用(转载、复制)的,须事先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二是权利人未明确声明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征求权利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作品的出处和作者,否则一样构成网络知识产权侵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速的网络流通和信息传播市场的全球自由化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使得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网络时代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与传统的知识产权相比,网络知识产权更突出的是知识产权的存在、使用环境为计算机网络环境,因此在侵权特征、侵权方式上都有其自身规律。它改变了传统出版中信息只能单向传播的状况,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可改变性。但是网络出版在实现信息快速、大量、厂泛和自由传播的同时,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也在削弱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集中体现在网络上对知识产权多样化、复杂化的侵权行为,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加大。在这场冲击中,有必要从侵权行为法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探讨,针对网络出版的特点,在深入分析网络出版对知识产权保护造成种种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网络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对网络道德规范的构筑,这样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出版知识产权保护就会获得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道德; 当前,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事件频发.侵权案件急增,侵权方式多样,侵权责任难追究.现行法律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应从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公民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前言: 本文围绕“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和道德规范”的课题展开论述,在前人对相关课题研究与综述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而严谨的考察和探究,探讨了网络知识产权的定义特点以及知识产权所遇到的困难。本文的选题目的旨在从侵权和网络道德规范两个角度浅析网络知识产权所面临的挑战。细数一下我们最常见的几种情况: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上传、转载、传播信息、作品时,因为没有尽到其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所应尽的合理版权注意义务而侵害了版权人的权利。这些可见的网络纠纷问题实质上是涉及到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它已不仅仅存在于虚拟的互联网中,更是走进了我们实际的生活,并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众多文献中,涌现出很多见地深刻的课题,如“浅论知识产权和网络知识产权”,“强化电信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对策”等,这些深刻而优秀的文献都为网络知识产权的认识和发展提出了明确和长远的思路。那么如何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以及如何构建网络道德规范?让我们在文中细细探究。 一、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现状 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四、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看网络道德规范的构筑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都有哪些

一、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都有哪些 (一)网上侵犯著作权主要方式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47条的规定,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行为,即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网络著作权内容侵权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网页内容完全复制;二是虽对其他网页的内容稍加修改,但仍然严重损害被抄袭网站的良好形象;三是侵权人通过技术手段偷取其他网站的数据,非法做一个和其他网站一样的网站,严重侵犯其他网站的权益。 (二)网上侵犯商标权主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也成为贸易的手段之一,在网络交易中,我们了解网络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浏览网页,点击图片,而网络的宣传通常难以辨别真假,而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进行销售,或者利用注册商标用于商品、商品的包装、广告宣传或者展览自身产品,即以偷梁换柱的行为用来增加自己的营业收人,这是网上侵犯商标权的典型表现。网购行为的广泛性,使得网店经营者越来越多,从电器到家具,从服装到配饰,应有尽有,而一些网店经营者更是公然在网络中低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的销售行为甚至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三)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方式 互联网上侵犯专利权主要有下列四种表现行为: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二、知识产权网络侵权维权建议 1、熟悉互联网相关技术原理 了解互联网的技术原理、重要的主体及参与方、监管机构及监管手段,是网络维权成功的前提。只有熟悉这些基本背景知识,才能针对网络侵权活动不断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建立适应于互联网侵权特征内部管理机制及流程 传统企业的维权机制更多地针对非网络环境。为应对网络环境的特殊问题,维权方需要重新梳理并配置内外部资源,在内部建立起相应的措施。例如,在内部设立了网络维权的专门岗位等。 三、知识产权数据库的保护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最早的存在形式,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完善,数据库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应用,人们对数据库加强保护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于由享有版权的作品构成的数据库,依照《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5款和第2条之二第3款的规定,可以作为汇编作品受到版权的保护。对于由包括不享有版权的"数据或其他材料"构成的数据库,依据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10条第2款的规定,"只要其内容的选择或安排构成智力创作,即应予以保护"。我国对数据库的保护应既能促进民族数据库资源产业的发展,又要避免和减少西方发达国家对数据库资源的垄断,在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著作权保护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