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然而,由于结构张力和路径依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也存在现实困境,需要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通过对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试点创建项目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社工机构通过进入、服务、互动的全过程行动策略,可以实现融入社区、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社会工作应立足于解决社区“共同体困境”,着力构建社区合作网络,推动内生型社区治理的实现。

标签: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区治理;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具有服务性特点,提供有效服务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善治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①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在民政部及各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已经从社工教育者及学生的个体化参与发展为当前的组织化参与阶段。自2003年上海成立全国第一家社工机构至2015年年底,我国民办社工机构已达4686家。②大量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项目,将其“落地”于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社工机构融入社区是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工机构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有学者指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一个制度化嵌入的过程,也是积极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制度和资源的约束,社会工作需要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行动策略。③目前,由于目标差异、非平等合作关系和政府潜在的维稳思维等,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挑战。一方面,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自主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工机构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欠缺服务能力和行动策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社工机构被社区接纳和认可的程度不高,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鉴于此,本文以一个较为成功的社工机构——Z社工机构(以下简称Z机构)与T社区合作实施全国首个“慈善社区”试点项目的个案④为例,深入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和行动策略,以期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

一般认为,外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过程是为实现介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的步骤以及运用的相应的方法和技巧。这一过程可以作为行动过程来理解,分为探索期、策动期、巩固期和检讨期。具体来说,一是准备与探索阶段,二是动员与组织阶段,三是推展与巩固阶段,四是检讨与反思阶段。⑤

就Z机构与T社区的合作来看,首先需要了解Z机构参与T社区治理的背景及起因。Z机构是由原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后作为Z机构的法人及总干事)及北京市某高校教师于2012年共同发起成立并在朝阳区民政局登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彼时,深刻转型期下,中国的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需求和呼唤社会中出现各种新的阶层、力量、组织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和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这为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013年11月,十八届三次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国务院还先后于2013年9月、2014年11月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的指引和巨大的动力。社会组织正是在这股巨大动力的推动下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1988年,我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仅有4446个。到2004年,达到近28.9万个;而从2004年到2014年的短短10年间,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增至60.6万个,是1988年数字的136倍左右。就整个社会组织行业来讲,在2014年,共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638.6亿元,接收社会捐赠524.9亿元,社会组织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其中,上海,深圳等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而武汉市继此大城市之后,近年来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的号召,也开始重视并探索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2013年10月,“美丽武汉·大爱江城”武汉首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圆满落幕,此公益项目比赛历时8个多月,吸引了4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参与群众6万多,网名投票数达2000多万人次投票;2014 年,武汉市登记的社会组织个数达到了 4800个,我市民政部门分别对其中符合评估资格条件的163家社会组织进行了评估,评出5A级社会组织6家,4A级社会组织23家,3A级社会组织63家。如今,2015年公益项目大赛、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武汉市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另一方面,社区作为大社会的缩影,自然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组织在社区有目的的建设起来,它逐渐承担起一定的社区功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社会组织携手社区居委会等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 发展进步。社区社会组织的引进,打破了传统政府对社区公共事务和服务的长期垄断,弥补

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及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根本问题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治理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function Abstract: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of social benign operation, also is the body repair itself and society an important safeguard mechanism of soci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s the basic, indispensable and irreplaceabl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lies in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 word: Social work Community governance 一. 社会工作的两个传统 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从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诞生,迄今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王思斌,1998,6.)而在中国,这里指的是排除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高等学校开办,还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至今不到30年。至于作为专业性实务的社会工作,时间就更短了,也就是本世纪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无论官方还是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过去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这样的评判是否符合实际呢?这样的评判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也包含了很大的误区。 正如心理学等现代科学虽然只有不长的历史,却有久远的过去一样,中国的社会工作同样如此。虽然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框架下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或者说,现在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然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又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1

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7177738.html, 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 作者:姜爱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城市社区治理理论成果不断丰富。然而,我们却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在实务层面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实践困境:专家学者所研究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层面的实际问题无法完全契合;基层社区的实践也未能给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反馈;传统的社区问题真实而又持久存在,却未找到指导实践的视角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通过对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开发出一套从理论到理念再到实务的技术体系①。这套独特的实务技术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专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历经4年,通过转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传授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培育出一大批本土化的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 2017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行动研究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主题,与会人员从资源链接的经验与问题、积分兑换的经验与问题、公益金众筹的经验与问题、政策财政经费使用的经验与问题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参与本次论坛并发言的嘉宾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社区工作者,他们既是持证社工也是社区工作员,更是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者。可以说,本次会议不仅是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聚焦,也是对行动者与研究者的重新定义。我们认为,一线社区工作者是城市社区治理实践领域的专家,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研究领域的探索者,还可以说是城市社区治理行动研究的主体。虽然学术界常言“无学者,不论坛”,但是这批优秀的社区实践者可为学术界的研究带来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这正是本次论坛与传统的以专家学者为中心的论坛的区别,也是本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一、行动研究的类型、概念与特点 有学者根据实践研究中不同的协作关系,将实践研究分为四种类型,即隔墙观察型、外来者型、协同型和实践者型。隔墙观察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本没有跟实务界发生任何关系。外来者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从观察者和他人的社会位置进行研究,从而作出评估、总结经验、提炼理论。协同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其他实践者或其他实践者的实践进行研究。实践者型的实践研究是指实践者对其自我,对自我所处之社会位置、情境、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结构,对自己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或实践,以及对自己行动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自主研究。②我们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的分类,在丰富本框架的同时,根据研究和行动 视角的不同,对专家研究和行动研究在“过程—关系”两大维度下进行类型划分,深入探究行动研究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研究的主体视角的不同,我们主要将实践研究分为专家研究和行动研究(参见表1)。专家研究即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出发,它强调的是对事物高度抽象和凝练的理论性把握,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 发表时间:2019-08-30T11:04:44.3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作者:王亚娟[导读]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关于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研究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来逐渐展开,许多学者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创新治理的路径及其作用空间等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基层社区开展。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关于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研究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来逐渐展开,许多学者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创新治理的路径及其作用空间等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现如今,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基层社区开展。关键词: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文献综述 一、引言 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理本质上是回应和解决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即处理社会矛盾、整合社会秩序、推动居民积极进行社会参与、提升民众幸福感等。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不断丰富,如何依托现有的理论,将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的社会治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化的方法,是我们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二、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 1.“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也愈发突出,以往的的社会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现实。为回应这一现实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战略任务,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的社会工作都可以有效介入并从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思维与治理模式的积极转变。 2.“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是以政府为管理主体,通过采取行政手段,协调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秩序,防范社会风险,为居民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性的社会运行条件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而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即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共同参与,依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秩序混乱、矛盾突出、风险频发等现象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成员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者相比来说,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即单一主体对社会进行管理;社会治理则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进行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一种由集权到分权,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多方合作治理转变的过程,即主体多元化的过程,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个人等都将成为新的治理主体。 3.“社会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契合性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探寻切实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推动社会治理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领域的重要行动者,在此过程中可提供专业的方法,并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是一个涵盖哲学基础、专业伦理、理论基础、专业方法、实务模式和技巧的科学体系,它是一门助人的艺术,更具有专业的方法,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以及本土化的实践,现已形成一种宏观层面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中观层面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微观层面重视个体心理健康和维护家庭和谐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从本质上讲,是应对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而社会工作正是为回应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可以推动社会治理朝着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来,社会工作参与和促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制度条件还没有正式建立,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会治理创新,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空间是什么,基层实践中如何推动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界的探索尚比较少,下文将对有关学者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王思斌认为,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社会工作可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会治理。他认为社会工作以服务为基础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参与社会治理形式的多样性:可通过直接服务、政策倡导、发展性参与、倡导传播协同合作的精神等多种形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形成新的治理机制。 顾东辉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在结构和内涵上的相似之处,认为在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的诸多专业方法和理念能对社会治理实践的具体开展有所启示。目前中国的社会治理,需要吸纳社会工作在制度、政策、行政以及实务层面的智慧,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李迎生根据《决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战略任务,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及其作用空间做了初步思考,从四大战略任务出发,详细的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认为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各个方面都有介入空间并可以从中发挥作用。 卫小将认为,社会工作通过将个体放置于社会生态环境中去观察,注重对个体行为及其与周围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系统对于社会问题的产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治理时须反其道而行之,从个体及其周围的系统出发,从内向外,逐级治理。 纪德尚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能够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建构中,可以借助专业社会工作特有的工作方法,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共同运用,构建社会工作协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专业调节机制,促进社会秩序和谐有序。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然而,由于结构张力和路径依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也存在现实困境,需要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通过对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试点创建项目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社工机构通过进入、服务、互动的全过程行动策略,可以实现融入社区、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社会工作应立足于解决社区“共同体困境”,着力构建社区合作网络,推动内生型社区治理的实现。 标签: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区治理;行动策略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具有服务性特点,提供有效服务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途径,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善治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①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后,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在民政部及各地促进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已经从社工教育者及学生的个体化参与发展为当前的组织化参与阶段。自2003年上海成立全国第一家社工机构至2015年年底,我国民办社工机构已达4686家。②大量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项目,将其“落地”于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社工机构融入社区是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工机构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有学者指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一个制度化嵌入的过程,也是积极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制度和资源的约束,社会工作需要发展出自己的一套行动策略。③目前,由于目标差异、非平等合作关系和政府潜在的维稳思维等,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挑战。一方面,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自主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工机构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欠缺服务能力和行动策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社工机构被社区接纳和认可的程度不高,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鉴于此,本文以一个较为成功的社工机构——Z社工机构(以下简称Z机构)与T社区合作实施全国首个“慈善社区”试点项目的个案④为例,深入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和行动策略,以期对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过程 一般认为,外来机构介入社区服务的过程是为实现介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连贯的步骤以及运用的相应的方法和技巧。这一过程可以作为行动过程来理解,分为探索期、策动期、巩固期和检讨期。具体来说,一是准备与探索阶段,二是动员与组织阶段,三是推展与巩固阶段,四是检讨与反思阶段。⑤ 就Z机构与T社区的合作来看,首先需要了解Z机构参与T社区治理的背景及起因。Z机构是由原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后作为Z机构的法人及总干事)及北京市某高校教师于2012年共同发起成立并在朝阳区民政局登

天津市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网课后答案《社区治理》考试

课程名称:如何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道题,共32分) (1) 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应该着力构建(B )的为老服务体系 以居家为主体、社区为支撑、机构为依托、医养相 结合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 结合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主体、机构为支撑、医养相 结合 以居家为支撑、社区为基础、机构为主体、医养相 结合 (2) 按照民政部、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 作的通知》(民发[2015]136号)的要求,社区办公 场所对外悬挂(C)牌子以及“中国社区”标识A 社区党组织、居(村)委会、社区服务站 社区党组织、居(村)委会、监督委员会 社区党组织、居(村)委会 社区党组织、居(村)委会、社区工作站 (3) 1989年3月18日,天津市(A)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

和平区新兴街道 河西区越秀街道 和平区南市街道 河西区马场街道 (4) 前期物业服务是指业主组织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前,(D )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的物业服务。 规划部门 施工单位 建设单位 基层政府 (5) 在社区实际工作领域,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主要是指(C) 居民委员会 社区服务中心(站) 居委会辖区 物业管理小区 (6) 天津市河西区创造的“1+N帮1”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是指(A)分工协作地共同帮扶1个有需要的困难户(人) 1个好邻居再加上N个志愿者 1个好社工再加上N个志愿者 1个好社工再加上N个好邻居

1个志愿者再加上N个好邻居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A) 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 家园 管理有序、创新包容、美丽文明、服务完善的幸福 家园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共建共享的美丽 社区 和谐有序、创新包容、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美丽 家园 (8)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规定,社区居委会(D ) 领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代表会、业主委员会, 选聘解聘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代表会、业主委员会和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领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代表会、业主委员会和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代表会、业主委员会, 选聘解聘社区物业服务企业 2. 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道题,共32分) (1) 按照政府主管部门(民政部门)的划分,社会组织的类型有(ABD ) 民办非企业单位

深圳市_社工_义工_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_董秀

第62卷 第3期 2009年5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V ol.62.No.3May 2009.378~381 收稿日期:2008 09 26作者简介:董 秀,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2。 深圳市 社工+义工 联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 董 秀 [摘 要]公民社会的兴起加剧了公共权力在社会治理中的重新配置。伴随着我国城市 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探求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城市治理的要求。深圳作为改革 开放的前沿城市,需要积极探求适合深圳社会发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对深圳市 社工+义 工 联动治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对于进一步深化深圳社会的持续良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区治理;社工;义工;深圳 [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320(2009)03 0378 04 推进公民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6年12月深圳被民政部确定为社工制度试点城市以来,深圳社会工作在充分借鉴香港社工运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促进了深圳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深圳市 社工+义工 联动参与城市治理模式的运作机制已初步形成,但总体而言,这种 社工+义工 联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走出一条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治理道路是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探析 腾尼斯最早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在他看来,社区是指那些有着相同价值观、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其体现的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守望、服从权威且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不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是由传统的地缘、血缘和文化等自然造成的,这种共同体的外延主要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1](第2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社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我国学者徐永祥认为,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2](第33 34页)。按照这样的理解,就深圳城市现状而言,社区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层自然社区,二是基层法定社区。基层自然社区是指居住生活单元,如居民楼和居住小区等。基层法定社区是在自然性社区的基础上,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共同体,具有明确的社区边界和法定的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福利院等。我们将这些领域所衍生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解决称之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事务的承担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工,即 社会工作者 的简称,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义工,是基于自愿,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以个人的时间、技能等资源无偿为社会服务,开展公益性活动的人员。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工是计酬的、职业化的,义工是个人基于社会责任与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社会和弱者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无偿的。就其服务的对象和领域而言,都具有公共性,同属公共事务治理的范畴。 深圳 社工+义工 治理模式的实践是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的运用和验证。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民间行为,带有公民自治的色彩。美国学者Richard C.Bo x 认为, 21世纪将是一个以公民治理为中心和主导的时代 [3](第4页)。从逻辑上看,现代公民主权的起源及其在实践中的运动形成了新的治理理论,治理理论与公民社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公民社会、治理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城邦时代。在古希腊城邦治理中,所有公民(即成年男子和自由民)都可以参加这种政治共同体[4](第26页)。到了近代,伴随着公共行政学的勃兴,治理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尽管不同的学者关于公民治理的界定不同,但从其理论基础看,均源于民主公民权,源于对人的尊重。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探索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8-12-05T09:30:06.59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作者:王瑞丽 [导读]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在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领域已经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瑞丽 南阳市肢体康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两者密不可分。在社会治理逐渐创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更加明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们应该牢牢掌握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探索出让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从而推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社会工作可以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所以我们应当探索其方法,在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治理主体要多元化,治理内容要拓展化,治理方式要多样化,社会工作可以从任务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视角同时着手促进社区治理发展,其中任务目标是社区功能的完善,过程目标是治理方式的改善,一方面,社会工作通过提供社区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及解决社区问题,助力社区功能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致力提高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团结与协调的能力,使其理念和方法嵌入既有的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区治理方式的改善。 关键字: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创新,途径 引言: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在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领域已经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微观领域的社区环境也日益复杂,社区居民的需求更加多元,社区人员构成日趋多样,社区矛盾和纠纷频发,各种社会问题常常在社区这一微观领域呈现。可以说构建良性的社区治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其中关键在于,如何从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格局走向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民众多元参与,多种治理方式并存的社区治理格局。自从我国举办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方案已经明确,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改变我国社会治理的具体方式,使社会组织拥有活力,有效地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的公共安全体系。让社会工作加入社会治理创新中,使该目标高效快速的完成。 一、社会治理是什么 社区治理是政府,居民,社会组织,企业,辖区单位等社区相关利益主体依据正式的法律制度以及非正式的社区公约等,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处理社区事务的一种状态。因此,较之传统的社区管理方式,社区治理主体多元的最佳体现,也是实现社区治理内容拓展的途径。社区治理方式除依法治理之外,还包括多元主体间的民主协商,而社区民主协商机制则为政治协商,居民自治,多元合作三种 二、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关系 社会管理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后来在逐步开展的十七大,十八大中都沿用了这一提法。由于大会上提出的社会管理容易与传统社会中的管理相混淆。所以在我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的规定了社会治理到底是什么。这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共同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决心和信念。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他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寻找出更多的社会资源,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防范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共建和谐社会。当社会工作初次引入我国的时候,我国开展了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在这个会议上,初步提出了社会工作。从此,社会工作在我国快速发展。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在功能上存在着很多的内在关联。社会管理通过国家的权力系统和社会的组织系统,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是通过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从而使社会稳定发展。从单个而言,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对社会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影响,他们各自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契合性。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工作的相关优势。 所以不得不承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之中?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创新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还有更多像此类的问题,学术界对他们的探索相对较少。这既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不利于将社会工作投入社会治理创新之中。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及其作用空间 3.1改进社会治理的方式 社会工作在改善社会治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工作者的存在,他们是社会协同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社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公民社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是在十分开放的深圳这一城市,这种局限性还是存在的。这样看来,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的角色扮演十分重要。比如说在深圳最早出现的社工加义工的模式,和近几年来,发展出来的三社联动模式。这些模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我们以深圳近几年来发展出来的三社联动模式为例。它的联动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主导。这主要是指政府开发相应的社工服务岗位,并且购买社工服务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二是充分整合社工与义工资源。这种联动模式,是社工在其中扮演者领导者,借助义工的辅助,从而形成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需要做贡献。三是借助其他地方的相关经验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深圳出现的联动模式就是依据香港的社会服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社会工作它始终坚持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社会工作以帮助别人,自强自立为基本理念,通过较为科学的方法来为人民群众服务,及时的处理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什么叫做助人自助呢?简单来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麻烦。社工助人不仅仅指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从心理出发,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希望。正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 3.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发展还能反过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是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的社会工作者会形成一个社会组织。有很多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只有一些法定的核心社会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别的都是由民间机构提供的。在我国率先开展社会工作的几个城市之中,社会工作人才也主要是聚集在民办机构之中。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我们应该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从现在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现存的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组织的数量还十分的有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与途径创新

2017年3月第32卷第1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UNIVERSITY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r. 2017 Vol. 32 No. 1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与途径创新 李建玲 (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社区治理是社区内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强调社区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旨在满足社区各主体的不同需要。通过服务引领社区治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的新思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事业,其核心职能是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可以发挥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促进社区治理主体的多方联动和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扩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创新社会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还可以协力社区居委会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助力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社区治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3318(2017)01 -0030 -05 社区治理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1],是指 政府权力机关、驻社区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 不同行为主体,为了社区的公共利益和社区发展的 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共同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不同行为主体的正当需要,并形成规范化的社 区治理机制。社区治理强调多中心模式,是社区内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加强合作、协同处理社区事务,多 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社区治理还致力于社区治 理机制的建立,通过社区内不同行动主体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形成社区治理的规范性秩序,并在规范性 秩序的制约下共同对涉及居民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 管理,实现社区成员福利的提升和社区经济社会的 发展。 治理有“管理”和“服务”之义。社区治理的实 质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对涉及社区居民的公 共事务进行管理。其中服务是社区治理的关键性的 环节、实质性的内涵、贯穿性的内容,[2]始终处于社 区治理的首要地位。可以说,能否以服务引领社区 治理,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成效大小。社会工作作为 一种助人的工作,旨在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获得支 持和帮助的人,帮助他们预防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或面临的困境,完善他们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水平。社区治理作为社区合作网络的责 任分担格局,离不开专业社会工作力量的有效介入。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对社区治理成效的提升和引 领社区治理向善治方向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专业社会工作在协同社区治理过程中功能定 位如何,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它在协同社区治理中的 功能和作用,使其在建构社区责任分担格局中更加 有所作为,已成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 一、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 (一)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社区居民提 供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的社会职能,社会工作主要是为服务对象和政府提供满意的服 务。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已经从“单位人”变为 “社会人”和“个体人”,城市基层社区也已成为居民 生活的主要场域,社区内居民情况多种多样,服务需 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工作不仅要为社区普 通居民链接资源,提供旨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服 务,也要为社区内的困难群体,特别是社区中的失独 老人、失业下岗人员、残障者、失地农民等提供基本 收稿日期:015 -04 -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214基金项目(MBSHIM) 作者简介:李建玲(1976 -),女,河南淅川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 ? 30 ?

工作心得:把社会工作有效地融入社会治理

工作心得:把社会工作有效地融入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从“双工联动”到“四社联动”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近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者与研究者在理论运用、技术方法与本土知识建构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社区社会工作领域,自2007年深圳首次提出“双工联动”(即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联动)的机制后,各地着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不断尝试“三社联动”机制,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联动机制,旨在立足社区、依托社会组织、借力社工、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在落地社区的过程中,山东省又提出了“四社联动”机制,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的联动,创新社区治理。 从“双工联动”到“四社联动”首先体现了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在“大政府”主导的治理体系下,政府职能的大而全,公民、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其他主体缺乏参与的空间,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多向度的协同治理推动了社会治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其次从“双工联动”到“四社联动”,在传统社会治理的基础上,凸显了社会治理中专业社会工作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刚性治理和柔性治理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柔性治理更强调方法性和过程性。“三社联动”重在机制创新,“四社联动”更重基层创新,而共同点则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达成社会治理的目的。 社区微治理:多元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服务治理

多元治理主要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从“双工联动”到“四社联动”的发展历程看,社会工作、志愿者、社区的互动关系是被嵌入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框架下。“四社联动”的实践模式多地都有探索,本文以山东济南市某街道以购买形式引入的“新映像”社区建设项目为例,做重点分析。该项目旨在立足社区基本服务,结合人群需要,整合资源,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社区环境整体化以及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而使整个街道实现社区服务的全面提升。 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社区共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组成,也是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在目前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城市社区居民地熟人不熟,邻里关系疏离、社区参与度较低,社区居委会在“万能”与“无力”之间无法发挥居民自治的功能。基本公共服务之外的专业性服务、提升性服务缺乏,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足。 这些问题成为大部分城市社区的共性问题,第一凸显了居民、社区居委会关系不顺;第二社区职能不清晰;第三参与机制不明确,参与途径不清晰。这都制约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新映像项目从“微能量”出发,在优势视角的理念下,强调每位社区居民都是有能力的,每一个微小的能力融合起来都能够共同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社会资本是善治的基本组成成分,在“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中,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信任、对自己所属团体的关心,以及遵守社区规则。因此新映像项目以“微能量”为一个切入点,特别强调对社区残障人士、老年等弱势群体的赋权,社会工作者不仅是给残障人士、老年人提供服务,而是强调在社区内的自助、互助与共融,以社区共融为基础,倡导社区多元主体的参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