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一、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1、中医辩证施护

要求考生按照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和方法,诊断和治疗模拟患者描述的病情,给出辩证论治方案、药物治疗方案,并能够说明其中原理,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中医学的思维逻辑。

2、中医诊断

要求考生按照中医诊断的原则和方法,诊断模拟患者描述的病情,给出诊断结果,并能够说明其中原理,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中医学的思维逻辑。

3、中医药物治疗

要求考生按照中医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给出药物治疗方案,并能够说明其中原理,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中医学的思维逻辑。

4、中医理疗

要求考生按照中医理疗的原则和方法,给出理疗方案,并能够说明其中原理,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中医学的思维逻辑。

5、中医针灸

要求考生按照中医针灸的原则和方法,给出针灸方案,并能够说明其中原理,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符合中医学的思维逻辑。

6、其他

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的技术操作,如手法操作,按摩,拔

罐,穴位操作,灸法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小时,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题目。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 【原创版】 目录 1.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概述 2.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 3.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 4.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注意事项 5.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性 正文 一、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概述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通过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可以全面评价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选拔合格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二、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 2.基本知识: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基本治疗方法; 3.基本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技能。 三、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方式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考试

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运用能力。 四、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注意事项 参加中医实践技能考核的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复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 3.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和水平; 4.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紧张和焦虑,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五、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性 中医实践技能考核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价考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选拔优秀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重要环节。

中医执业医师 技能考试项目及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项目及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项目及内容 考试项目 •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考核 –包括中医的基本原理、中医经典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中医诊断学考核 –包括中医四诊合参、舌诊、脉诊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中医治疗学考核 –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手段的知识考核•中医预防保健学考核 –包括中医养生、针灸养生、中药养生等方面的知识考核•中医中药学考核 –包括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辨证论治、中药炮制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中医现代学科考核 –包括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考试内容 中医基本理论知识考核 •中医的基本原理 –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内容中医诊断学考核 •中医四诊合参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舌诊 –舌苔、舌质、舌体等舌诊内容 •脉诊 –脉象、脉理等脉诊内容 中医治疗学考核 •中药治疗 –中药的各种煎煮方法、中药的配伍禁忌等 •针灸 –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的穴位选择与操作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的手法、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等中医预防保健学考核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的方法与技巧等•针灸养生 –针灸养生的原理、针灸养生的常用穴位等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的常用药方、中药养生的基本知识等中医中药学考核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药物分类、中药的功效与作用等 •中药辨证论治 –中药的辨证与方剂、中药的炮制与用法等 •中药炮制 –中药的炮制方法与使用技巧等

中医现代学科考核 •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研究的基本内容、中医现代技术的应用等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等以上是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项目及内容的概述,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 在备考中,考生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深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的 基本原理、经典著作等。掌握中医诊断学方法和技巧,熟悉四诊合参、舌诊、脉诊等诊断方法,了解各种常见病症的诊断要点。 2.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掌握中医治疗学知识与技 能。熟悉中药的配伍禁忌、煎煮方法等,了解常用中药的功效与作用。学习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能够正确选择穴位、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掌握推拿按摩的手法和适应症、禁忌症。 3.养生知识: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习针 灸养生的常用穴位和操作技巧,掌握中药养生的常用药方和基本知识,注重平时生活中的养生保健。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力量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证诊断 (三)确立治法 (四)选方与用药 (五)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鱼际 5. 少商

6. 商阳 7. 合谷 8. 手三里 9. 曲池 10. 肩髃 11. 迎香 12. 地仓 13. 下关 14. 头维 15. 天枢 16. 梁丘 17. 犊鼻 18. 足三里 19. 条口 20. 丰隆 21. 内庭 22. 公孙

23. 三阴交 24. 地机 25. 阴陵泉 26. 血海 27. 通里 28. 神门 29. 后溪 30. 天宗 31. 听宫 32. 攒竹 33. 天柱 34. 肺俞 35. 膈俞 36. 胃俞 37. 肾俞 38. 大肠俞 39. 次髎

40. 委中 41. 秩边 42. 承山 43. 昆仑 44. 申脉 45. 至阴 46. 涌泉 47. 太溪 48. 照海 49. 内关 50. 大陵 51. 中冲 52. 外关 53. 支沟 54. 翳风 55. 风池 56. 肩井

57. 环跳 58. 阳陵泉 59. 悬钟 60. 行间 61. 太冲 62. 期门 63. 腰阳关 64. 命门 65. 大椎 66. 百会 67. 神庭 68. 水沟 69. 印堂 70. 中极 71. 关元 72. 气海 73. 神阙

74. 中脘 75. 膻中 76. 四神聪 77. 太阳 78. 定喘 79. 夹脊 80. 十宣 (三)针灸技术 1.毫针法 2.艾灸法 3.拔罐法 4.其他针法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法 5.针灸特别状况处理 (1)晕针 (2)滞针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 内容解析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体格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血压(间接测量法) 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 (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 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 (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

2023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试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总结(一)内科疾病: 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 2.心系疾病:心悸、胸痹、不寐、痫证 3.脾系疾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 4.肝系疾病:胁痛、黄疸、头痛、眩晕、中风 5.肾系疾病:水肿、淋证、癃闭、阳痿 6.气血津液病:郁证、血证、消渴、内伤发热、虚劳 7.肢体病:痹证、痉证、痿症、腰痛 (二)外科疾病: 乳癖、蛇串疮、肠痈 (三)妇科疾病: 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四)儿科疾病: 肺炎喘嗽、小儿泄泻、水痘、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五)骨科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一感冒 病机: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外感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辨病:汗少,肢体酸重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辨病:咳嗽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辨病:咳嗽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病:干咳,连声作呛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口干,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辨病:咳声重浊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辨病:咳嗽气息粗促辩证:痰多质黏厚黄,咯吐不爽,口干而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辨病: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辩证: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脉弦数。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辨病: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辩证: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三哮病 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辨病:喉中哮鸣如水鸡声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辨病: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辩证:口苦,口渴喜饮,或有身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助理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助理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助理实践技能考试内容 一、实践技能 1、执行中药处方 考生应熟悉下列几点: a) 按中药处方煎制、制颗粒、熬煎等方式熟练操作。 b) 按中药处方熟练使用各种制法药品,能够准确判定药效。 c) 能熟练运用凝胶、膏剂等特殊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的制作。 d) 熟悉中药处方及各种中药药效学,以及中药配伍论。 e) 熟练按中药处方的煎制、把玩、搅拌、研磨、分割等技术要求。 2、服药指导 a) 能够提供中药方剂的服药指导,提醒患者记住服药时间、用量及注意事项。 b) 能够合理安排中药的服用时间,尤其是长期治疗的患者,要遵守服药程序,严格按照处方的用量使用。 c) 能够给患者正确的服药提醒,能够建议患者准确的做到服药前检查,服药后观察。 d) 能够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身体情况,把握中药的用量和服药时间,给出正确的指导。 e) 根据患者对中药的反应,合理控制中药用量,避免过量服用。

f) 能够提供患者关于中药用药和保健方面的常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3、运用体温计和血压计 考生应掌握以下几点: a) 能熟练运用体温计和血压计,并能够准确判定患者血压及体温数值。 b) 能够根据患者的体温、血压变化,给出合理的检查、观察和治疗建议。 c) 能够依据体温、血压及其它生理指标,把握病情及治疗动态,进行治疗及护理操作。 d) 能够正确使用体温计和血压计,以及实施正确的现场护理操作。 二、临床技能 1、护理技能 a) 熟练掌握贵阳市中医院护理的医院标准及相关护理操作。 b) 能够正确使用护理设备和药品,及时实施护理操作,满足患者需求。 c) 能够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给出必要的护理指导,促进用药疗效。 d) 能够根据药方、中医药理学的知识进行病情护理。 e) 能够积极配合西医、中医医生的治疗计划,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第一站:接诊能力(分值为20分) (1)考核内容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中医诊断能力、辅助技能(心电图判读,影像阅片,化验单解读)等。 (2)考核方式 考生根据病例,模拟问诊过程,同时借助SP或模拟病人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等操作,阐述望诊、闻诊、舌诊、脉诊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等。 第二站:医案分析(分值为20分) (1)考核内容 临床验案分析。 (2)考核方式 考生根据给出的从文献中选取的典型医案,写出理法方药并对医案进行分析。 第三站:基本技能和操作(分值为20分) (1)考核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常用穴位定位、针法、推拿、灸法、拔罐、耳针、捏脊、穴位贴數、刮痞、小夹板固定术等的操作),临床急救技能(常用的急救设备操作、单人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 术、洗胃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科清创术等)。 (2)考核方式 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急救技能各随机抽考一项进行模拟操作。

第四站:全科综合(分值为40分) (1)考核内容 中医全科门诊接诊,病历书写及健康问题(慢病患者、儿童、妇女、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疾病、预防、康复、心理、营养、家庭事件等不同问题)的处理。 (2)考核方式 借助SP病人完成接诊全流程,书写中医全科SOAP病历,注意体现接诊、病历书写的完整性、规范性,中医思维的运用,中医辨证及理法方药,突出中医全科健康管理的特点、医患沟通及人文关怀。 注意事项 参加考核的学员需持身份证按照考点要求参加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自备白大衣。2.中医全科 第一站:接诊能力(分值为20分) (1)考核内容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中医诊断能力、辅助技能(心电图判读,影像阅片,化验单解读)等。 (2)考核方式 考生根据病例,模拟问诊过程,同时借助SP或模拟病人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进行体格检查等操作,阐述望诊、闻诊、舌诊、脉诊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等。 第二站:医案分析(分值为20分) (1)考核内容 临床验案分析。 (2)考核方式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内容与方式 1、考试内容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西医临床技术操作(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中医问诊技术有关问题 测试其他中医临床问题 (2)西医临床问题答辩 测试西医临床问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 (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 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 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时间是7月1日~7月15日,对于今年的实践技能考试,大家准备的怎么样了呢?为了帮助医师技能考试考生复习,小编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经过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振水音检查 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能够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

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能够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分型颇多,但多数临床资料集中于下列三型: 1.湿热内蕴便中夹脓带血,里急后重,身热,胃痞纳呆,肛门灼热,大便秽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面色晦黯,胁腹胀满,粘液脓血便,泻下不爽,腹痛拒按,嗳气食少。舌紫或瘀斑、瘀点,脉弦涩。 3.脾气虚弱面色少华,腹痛喜按,肠鸣矢气,大便时溏时泻,夹脓带血,月经不调。舌尖赤,苔薄白而腻,脉缓而虚。

肝硬化腹水辨证分型 1.气滞湿阻:此证为本病初起。腹大胀满,胁肋胀痛,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嗳气无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腹胀按之不坚,胁下痞块。苔白腻,脉弦缓。 2.湿热蕴结:此证为水湿内蓄而热化。腹大坚满拒按,脘腹撑胀,烦热口渴,目肤发黄,小便黄赤短少,大便秘结,不欲饮食,嗜卧。舌红苔黄糙,脉弦数。 3.瘀血阻滞:此证属实胀之重症。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胁腹攻痛,面色黧黑或唇色青紫,颈部胸部可见蜘蛛痣,肝掌,小便不利,大便色黑。舌紫红,有瘀斑,脉细涩。 4.脾肾阳虚:此证为寒水内蓄。腹大胀满,人暮为甚,纳呆食少,精神疲乏,面色萎黄不泽,形寒肢冷,小便清而短少。舌质淡紫胖,脉沉细。

2022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新

2022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中医辩证论治力量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力量。 (二)病症诊断力量 (三)类症鉴别力量 (四)确立治法的力量 (五)选方与用药力量 (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力量 (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把握与临床应用力量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把握与操作力量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把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 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 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天宗听宫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 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涌泉太溪照海内关大陵

中冲外关支沟翳风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行间太冲期门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三)针灸技术的把握与操作力量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 针灸特别状况处理力量: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力量:

(1)偏头痛 (2)落枕 (3)中风 (4)哮喘 (5)呕吐 (6)泄泻 (7)痛经 (8)扭伤 (9)牙痛 (10)晕厥 (11)虚脱 (12)高热 (13)抽搐 (14)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把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消失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把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滚法 2.一指禅推法 3.揉法 4.摩法 5.推法 6.按法 7.拿法 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 5.肺痨 6.心悸 7.胸痹 8.不寐9.癎病10.胃痛11.呕吐12.腹痛13.泄泻 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18.头痛19.眩晕 20.中风21.水肿22.淋证23.癃闭24.阳痿25.郁证 26.血症27.消渴28.内伤发热29.虚劳30.癌病31.痹症32.痉证33.痿证34.腰痛35.乳癖36.蛇串疮37.痔38.脱疽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具有规定学历)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20年版)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证诊断 (三)确立治法 (四)选方与用药 (五)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鱼际 5. 少商 6. 商阳 7. 合谷 8. 手三里 9. 曲池 10. 肩髃

12. 地仓 13. 下关 14. 头维 15. 天枢 16. 梁丘 17. 犊鼻 18. 足三里 19. 条口 20. 丰隆 21. 内庭 22. 公孙 23. 三阴交 24. 地机 25. 阴陵泉 26. 血海 27. 通里 28. 神门 29. 后溪 30. 天宗 31. 听宫 32. 攒竹 33. 天柱 34. 肺俞

36. 胃俞 37. 肾俞 38. 大肠俞 39. 次髎 40. 委中 41. 秩边 42. 承山 43. 昆仑 44. 申脉 45. 至阴 46. 涌泉 47. 太溪 48. 照海 49. 内关 50. 大陵 51. 中冲 52. 外关 53. 支沟 54. 翳风 55. 风池 56. 肩井 57. 环跳 58. 阳陵泉

60. 行间 61. 太冲 62. 期门 63. 腰阳关 64. 命门 65. 大椎 66. 百会 67. 神庭 68. 水沟 69. 印堂 70. 中极 71. 关元 72. 气海 73. 神阙 74. 中脘 75. 膻中 76. 四神聪 77. 太阳 78. 定喘 79. 夹脊 80. 十宣 (三)针灸技术1.毫针法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医53个病的完整版共75页文档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医53个病的完整版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一一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茸,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2风热犯表证一一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疱,竹叶荆葬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风湿伤表证一一新加香需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蕾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需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一一参苏饮 方歌一 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方歌二 参苏饮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5阴虚感冒一一加减蕨蕤汤 方歌一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加减蕨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一一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荒,白前桔草荆陈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苑百部陈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荒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一一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风燥伤肺证一一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桅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 (桑杏沙参,桅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 枳实、前胡)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一一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一一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苓草篓仁与山桅;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一一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十蛤蛇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7肺阴亏虚证一一沙参麦冬汤 方歌一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方歌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