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社会生活思维导图

走进社会生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经济生活部分(精选.)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结构思维导图※※ 命题方向 Ⅰ。运用商品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仪器安全的重要性 Ⅱ。结合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时政知识,认识汇率变动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Ⅲ。结合当前物价走势,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Ⅳ。结合低碳经济及低碳生活方式,理解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结构思维导图※※ 考点:商品的基本属性 ※※考试研究※※ 【例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里的知识产权是() A、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D、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答案 A。导图解释: 【例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

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对生产者有何启示? 导图启迪: 启示: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商品的质量与性能,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要为购买者着想,必须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考点:货币 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含义、本质 知识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职能内涵货币形态公式 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观念货币商品——货币 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现实货币商品——货币——商品 知识点: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 考点:纸币 生产适销对路 质量上乘的商品

知识点:信用工具 ※※知识拓展※※ 对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区别表现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供给,商 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货币贬 值,经济过热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持续 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后果 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消费萎缩,不利于投资扩大和生产发展措施 控制倾向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 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 出的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 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联系 二者都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有关,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调控 考点: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知识点:纸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维导图及单元测验

第十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4·浙江高考·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流行,故①正确;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故③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女性服饰开始合适身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9·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解析】“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是普遍现象,故C 项正确;“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脚带畅销,不是无人问津,故A项错误;《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B项错误;民国之后废止缠足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与题干清末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生活思维导图

《经济生活》思维导图 【“主题关键词”—主要单元—主要内容】 1、物价——第1单元(影响因素、稳定物价) 2、消费——第1单元(国家—消费水平;消费者—消费观、消费行为) 3、生产——第2单元(企业、劳动者)—第4单元(国家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4、分配——第3单元(制度、方式、原则、政策、社会公平) 5、财政——第3单元(影响因素、财政作用、税收) 6、市场经济——第4单元(市场调节、市场秩序) 7、宏观调控——第4单元(原因、目标、手段) 8、对外开放——第4单元(原因、格局、基本要求、基本策略、基本原则) 9、汇率——第1、4单元 【《经济生活》答“为什么”的个性答案—具体联想“主题关键词”,在相应教材范围寻找“个性”答案】 【《经济生活》答“为什么”几个共性答案】 A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角度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自主创新”) ④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经济角度为什么要重视“人才”) B“造”答案—具体联想“主题关键词”,套用以下格式,回答“原因、意义、依据” (1)必要性—— ①…是…的客观要求/内在要求/客观依据/必然要求 ②…是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是…的重要举措(地位); ③由……决定 (2)重要性——(意义类题型格式) ①有利于(促进/加强/ 构建/维护/ 转变)…… ②有利于(提高/完善/实现/ 保持)…… ③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有重要意义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与真题训练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内容涉及:“两弹一星”的研制,载人航天技术、探月卫星技术以及杂交水稻技术、医疗技术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表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在科技领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所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推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袁隆平成功培育的杂交水稻和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新药,是我国影响人类、为人类造福的两项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将我国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系列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电影电视等艺术成就显著,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推动作用。我国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也硕果累累。在体育事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将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相结合,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1984年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并于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荣登金牌榜首位,不仅圆了中国人民的奥运梦,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而且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8上历史社会自制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节单元史前时代 人猿相揖别站立起来的祖 先 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人类的科学起源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英国达尔文)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猿进化原因 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进化过程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人类诞生标志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我国最早的人类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 现地 东非大裂谷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北京人的足迹 北京人与山顶洞 人的比较

火的使用 对人类进化的作用(1)烧烤食物,利于消化,能增强体质,脑的进化;(2)照明取暖御寒,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3)作为武器,增强了人类围歼或抵御野兽的能力;(4)火的使用,促进了人们对工具的改进和创制等。总之,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原始农业 和畜牧业 的产生和 发展 几个最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 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九千年前,西亚地区; 中国最早的古村落出现在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 原因 客观全球气候变得温暖起来,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主观人口的增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食物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 影响 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使食物来源相对稳定。 (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2)推动了社会手工业的发展。 河姆渡遗 址与半坡 遗址的比 较 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自然环境的差异。 精神家园 艺术 绘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音乐:牛号角 舞蹈:舞蹈纹彩陶盆 饰物:山顶洞人的项链(原始审美观的萌芽) 初步的科学知识: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宗教信仰的萌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 图腾崇拜:河南濮阳墓葬中的龙虎堆塑 传说古史传说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平凡的世界思维导图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小说,它全景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它首次出版于1986年12月。 本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十年为背景,以孙绍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塑造了当时社会各界许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幸福、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矛盾的纠结错综复杂,深刻地表明,大繁荣时代的人民是近代史上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普通人荣获第三届中国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 传记 孙少平 一个贫穷的农村青年,但他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农村青年。实事求是,勇于倾听精神的呼唤。无论是高中生活中吃高粱面包、喝剩饭汤、在田里打工,甚至离开土地后的工作生活,孙少平都没有表现出精神上的骄傲和内向的灵魂。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富,

使孙少平的生活充满了五种味道。随着人生考验的不断增加和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孙少平的工作热情和神圣的道德修养也随之显现。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勇敢行动,帮助他,无视过去等等。物质贫乏并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桎梏,这是他完美人格的体现。他对爱情的选择也显示了他的个性。面对老干部的子女、大学生田晓霞,他没有逃脱,也没有自卑。他的精神很高,他能和她站在一起。最后,他拒绝了金洙的爱,回到惠英身边,这也是他的圣灵的延伸。他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感有助于他的选择。 孙绍安 哥哥孙绍安是奋斗精神的又一代表,不同于孙少平对飞行生活的追求。他冷静而警觉。大儿子的家庭责任和早年对世界的执着,使孙绍安难以摆脱土地和家庭的束缚,成为农村改革的远见卓识者。然而,他的爱情和婚姻却遭遇挫折。最终,孙绍安在初次尝到成功的滋味时,不得不面对妻子的离世,就像孙少平在享受甜蜜安逸的爱情生活的同时,不得不接受田晓霞的猝死。有用的不见了。 田润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