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与真题训练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与真题训练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与真题训练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与真题训练专题21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原卷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内容涉及:“两弹一星”的研制,载人航天技术、探月卫星技术以及杂交水稻技术、医疗技术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表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在科技领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所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推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袁隆平成功培育的杂交水稻和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新药,是我国影响人类、为人类造福的两项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将我国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系列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法律保障。我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电影电视等艺术成就显著,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起了推动作用。我国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事业的建设也硕果累累。在体育事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将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相结合,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1984年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并于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荣登金牌榜首位,不仅圆了中国人民的奥运梦,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而且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我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是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功等。

第三阶段:“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3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目前,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高能物理、航天工程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四次大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洋货”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2)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精

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

(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相继被消灭,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困难。

(4)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蒸蒸日上,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热爱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还要研制它?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摧毁。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人民才能过安宁的生活。“两弹一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2017·湖南)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钱学森

2.(2019·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3.(2019·连云港)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A.屠呦呦

B.袁隆平

D.王进喜

4.(2018·山东)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注重民生②脱贫任务完成③休闲需求增加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015·山东)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6.(2019·湖北)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7.(2017·贵州)“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8.(2012·山东)“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9.(2019·广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研制原子弹

B.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C.发现青蒿素

D.发明籼型杂交水稻

10.(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内燃机车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公里;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1.(2019·河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

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了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和“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6.(2017·湖南)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E.邓稼先

F.华罗庚

G.袁隆平

H.钱学森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7.(2019·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E.东方红一号

F.神舟一号

G.嫦娥一号

H.捕风一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A符合题意。神舟一号是无人飞船;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捕风一号准确测量海面风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台风的预报,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19·连云港)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E.屠呦呦

F.袁隆平

G.邓稼先

H.王进喜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C项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A项不符合题意;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B项不符合题意;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为我国摆脱贫油国的帽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铁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18·山东)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注重民生②脱贫任务完成③休闲需求增加④法制体系健全

E.①②

F.②③

G.①③

H.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由此可知国家比较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假日天数增多有利于人民的休息生活,娱乐,休闲,消费,购物等。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国家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脱贫任务,②与题意无关;题干涉及到节假日天数的增多,与法律建设无关。④与题意无关。AB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0.(2015·山东)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E.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F.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G.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H.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于是出现了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19·湖北)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E.城市建设发展

F.思维方式改变

G.传统观念更新

H.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2017·贵州)“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铁饭碗、招聘等都与就业有关。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发生变化,“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故本题选D。

8.(2012·山东)“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E.钱学森

F.华罗庚

G.邓稼先

H.袁隆平

【答案】D

【解析】由杂交水稻之父可知是袁隆平,钱学森被称作“中国导弹之父”,华罗庚是数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故答案选D。

9.(2019·广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E.研制原子弹

F.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G.发现青蒿素

H.发明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C符合题意;研制原子弹是1964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发明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内燃机车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公里;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4)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5)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

(6)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答案】(1)动力能源发生变化,由石油转变为电力,节能环保,动力强劲;里程越来越远;时速越来越快。

(2)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改善了青藏两省区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快了两省区的经济发展。(3)交通发展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缩短各地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出现和材料二“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可以归纳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的巨大发展有:动力能源发生变化,由石油转变为电力,节能环保,动力强劲;里程越来越远;时速越来越快。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可知,青藏铁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改善了青藏两省区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快了两省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等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交通发展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缩短各地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各地区之间人员的流动来推动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等等。

11.(2019·河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

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4)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了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和“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变化:从贫旁到富裕。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的信息可知,成立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现象是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第二小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的信息可知,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是从贫旁到富裕;第二小问: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党和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和“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采取的措施是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帮助人更好的学习。下面精心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重点考点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 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 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

的氏族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远古的传说知识提纲一、知识梳理 1.炎黄联盟 (1)远古传说: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最新-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精品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12课)含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