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3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3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3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3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树立国防意识。

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看问题的方法。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了解国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难点

激发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历史上和现代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

学生准备:收集解放军保卫边防线的事例。分主题收集部队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驻守在边防线上”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军民鱼水情”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解放军英雄谱

1、[出示图片:驻守在边防线上]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解放军保卫边防线的事例?还了解到哪些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

教师追问:这些边关哨所大都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他们会遇到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边防战士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远离家乡和亲人,战士们内心的感受怎样?面对这些困难,战士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小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守卫着祖国的领

土、领海和领空,防范一切敢于来犯之敌,他们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板书:驻守在边防线上)正如南沙某守礁部队哨所上的这副对联所说的:莫嫌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毋觉失大每失皆为两亿家。祖国和人民离不开他们。

[播放课件:对联]

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缺水、缺氧、高温、高寒、高湿……很多地方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边防战士的饮水、吃饭、吃菜、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在高原哨所的战士经常无缘无故的流鼻血,指甲脱落,头发一把一把地掉。但战士们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姿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吃不下饭,战士们就办起了吃饭比赛。高原缺氧,头疼欲裂,战士们就用背包带把头勒紧照样站岗放哨……这些驻守边防的解放军战士对自己的妻儿老小同样是无比热爱,他们也想家,也想念自己的亲人,但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宁愿放弃自己的小家来保卫我们的大家──国家。正像这首军营之歌所唱的。

[播放音频:说句心里话]

2、对驻守边防的战士说句心里话。

小结: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人民的幸福,解放军们默默奉献着,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防,也在守卫着心中的理想……感谢你们,祝福你们,可爱的亲人解放军,祝你们幸福安康!

【设计意图: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活动二演唱部队歌曲

1、唱军营歌曲。学生在班上展示课前收集的歌曲: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会唱的歌更多。内容可以是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可以是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可以是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也可以是讴歌战斗英雄的。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小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军营歌曲表达了人民解放军的信念与使命、牺牲与奉献、历史与荣誉,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斗志和舍家为国、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意在唤起学生的国防意识。

2、[播放课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

【设计意图: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史。】

活动三当兵真光荣

1、交流研讨:读读教材上题为“争先恐后来应征,百里挑一选新兵”的消息,从这则消息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讨论各界群众的参军热情,意在唤起学生的国防意识。

2、[出示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摘录”]

围绕素材交流讨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小结:从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知道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出示图片:为了国防]

围绕情境交流:你有什么感受?提示学生全方位去了解战士献身国防事业的事迹。

4、全班交流:开展一个“长大我也去参军”的畅想活动,想象自己成为光荣的解放军的情景。(板书:国防在我心中)

总结:课后,同学们可以开展了解解放军历史的活动,如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战斗英雄图片、著名战役等,办一次剪贴报、手抄报展览,以加强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培养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设计意图:了解国防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驻守在边防线上

国防在我心中

第2课时

活动一人民子弟兵

1、[播放视频: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交流自己的感受。

小结:这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幕:在遭受自然灾害之时,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时间赶来救援。唐山大地震、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当人民的利益一次次面临威胁,军旗总是飘扬在党的号令所指之处。熊熊烈火燃烧时,军人是降伏火魔的水;肆虐洪水袭来时,军人是冲不垮的堤;不测的大地震发生时,军人是挺立在废墟上的钢铁脊梁!战士不倒,勇士无泪。因为他们的肩头,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他们的臂膀,托举着生命的希望。从一个个战斗在灾区的绿色身影里,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启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不变的军魂和宗旨。无论是当烽火燃起还是灾难袭来,只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队,才能捍卫和平与安宁,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一支军队,才无愧于这样的光荣称号——人民子弟兵。(板书:人民子弟兵为人民)

2、交流汇报:你还知道哪些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故事?

学生可从另一个视角来了解解放军,并从中感受军民间的鱼水情,如群众健康的护卫者、驻地儿童的辅导员等。可用图片或小品表演以及讲故事的形式等。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解放军是人民的解放军。】

活动二拥军爱军在行动

1、[出示图片:拥军爱军]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讨论如何拥军爱军。

2、教师还可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如,了解本村正在服役的军人的生活情况,请退役军人讲讲他们在军队里的故事,以及了解本地青年积极应征入伍的事迹等。

3、开展慰问军属的活动,如可设计制作贺卡送给解放军。

小结:解放军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保护者,他们用青春和热情守护着我们,我们也深爱着他们,真是军民鱼水情。(板书:军民鱼水情)

【设计意图:体验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

活动三看看身边的子弟兵

1、小结板书:他们就是祖国坚强的保卫者。其实,在每座城市也驻扎着解放军官兵,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他们吗?在电视新闻里见过他们的身影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抗震救灾视频。是啊,当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4、没错,解放军们就是这样时刻想着人民,难怪老百姓也亲切地称他们为:子弟兵。

5、他们就是这样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即使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有一位年轻的女军医,她叫李晓红。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临终前的心里话。

6、听着这潸然泪下的话,你想说什么?

7、小结:他们的心里话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认真听,想一想,解放军的心里话究竟是什么?

8、从炮火纷飞到抗震救灾,一代又一代的解放军们把对亲人的爱化作了对祖国的爱,人民的情!他们无愧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此刻,你想对他们说句什么心里话?

9、此时此刻,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呢?

10、就让我们把对解放军的热爱化作一首心中的歌献给这群最可爱的人!

总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解放军的情意,我们不仅从图片上了解了解放军叔叔的生活,还用我们的歌声表达了对解放军叔叔的深情厚意。有的同学还立志长大了当一名解放军。大家课下就用你喜欢的方式与解放军叔叔交个朋友吧!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预案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共 2 课时主备人朱菊雪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感受山路上的风景,激发美的享受。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 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教师浏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综合介绍。 ●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①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 ②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外洞”“通过孔隙”“内洞”四个部分。 ③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④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3《记金华的双龙洞》表格式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对学生朗读上的习惯培养,三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录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朗读出感情,看来,还需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到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进去的写作方法,并能够仿写。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学习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重点) (三)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2: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3: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 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词语盘点【盘曲】盘旋曲折。 例句:这棵树的枝干盘曲而上,很有意思。 【映山红】 杜鹃花。 【明艳】 明亮鲜艳。 例句:公园里,花红柳绿,一片明艳。 【气势】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 有时候。 【突兀】

(山)高高耸立。 【森郁】 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 弯弯曲曲。 例句: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名目】 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 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 观看欣赏。 例句:这一天风和日丽,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观赏牡丹花。 【十来进】 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 端,项目。变化多样。 例句: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多端,真好看。 【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欣赏 依据──根据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人教版4年级语文-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文本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参观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令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文记叙有详有略,结构严谨,描写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融情入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可采用读悟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叙述有条理和用词造句准确、朴实的特点。 教 学 目 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聚集、拥挤、观赏”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4.领悟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 学 重 点 感受双龙洞的奇观和大 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 学 难 点 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 记叙的方法和运用恰当词句描 绘事物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方 法。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浙、簇、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杜”等15个生字,正 确读写“杜鹃、气势、变化多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图片。 导语:高山巍峨,大河滔滔,鸟飞兽走,花红草绿……,这是大自然在地面 上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幅美丽的杰作。殊不知,在地下,她也为我们展示出了奇妙的景观。今天,我们就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明确:“记”即记录之义,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 “金华”交代了游览的地方;“双龙洞”点明了具体的游览景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叶圣陶(1895—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 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双龙洞 位于浙江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洞温常年为15℃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浙zhè江 罗luó店 杜dù 鹃juān 窄zhǎi 森郁yù 肩jiān 背 臀tún 部 移yí动 额é角 登陆lù 石钟乳rǔ 石笋sǔn 变化多端duān 上源yuán 会认的字:一簇cù 突兀wù 漆qī黑 蜿wān 蜒yán ◆读准字音: “浙”是翘舌音,读“zh è”,不要读成“z é”;“簇”读“c ù”,不要读 成“ch ù”或“z ú”;“臀”是前鼻音,读“t ún ”,不要读成“di àn ” 。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实录祖国江山的保卫者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实录-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感受解放军边防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解放军为老百姓做好事和边防战士守卫祖国边境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当你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尽情游戏玩耍的时候,你们知道是谁保卫着我们安宁的生活,维护着祖国的和平和安全吗? 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板书) 师:是啊,就是他们!!!让我们齐声响亮地喊出他们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 2.听军歌,识军徽。(课件播放军歌,展示军徽) 师:知道“八一“是什么含义吗?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在我们的家乡——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南昌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英雄城的孩子,我们为此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 活动一:看“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一睹解放军叔叔的风采呢?我这里有一段“解放军阅兵式”电影片断,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播放解放军阅兵式片断) 2.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 3.教师小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胜利之师。(板书)这支军队自诞生以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最初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叫八路军、新四军,后来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支军队浴血奋战,缔造了新中国。 活动二:“军民鱼水情故事会” 1.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解放军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分组交流) 2.下面我们开个“军民鱼水情故事会”,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讲解放军的爱民故事。 生:我讲2019年解放军抗洪抢险的故事。那一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冲毁了铁路,毁坏了农田,淹没了房屋,大堤就要被冲垮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就在这危急的时刻,解放军官兵冲上来了,在抗洪前线,解放军官兵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堵住了一个个管涌,排除了一处处险情,加固了一段段河堤,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决口!为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201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刹那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山体滑坡,电信中断,许多重灾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是解放军官兵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到达重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他们从废墟中挖救出一个个受伤的群众,出动直升机救治重伤员,运送食品和抢险物资;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抢修损毁的道路,打通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和先进个人。

完整word版四年级下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题

四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题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内阅读:(一) ①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②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③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⑤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

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 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额 (鼻子)(鼻子额角,擦伤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角)。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⑥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⑦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⑧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⑨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2、本文采用了的结构。先,再分写游览过程,主要游览了、,最后自然总结全文。 3、归纳文章段落意思。 第⑤段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品德教案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品德与社会教案《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设计意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的第四课. 本课通过图片展示解放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工作状态,守卫在陆疆,海疆的战士们的风采以及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不畏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充分了解解放军,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通过图片展示及小资料,唤起学生的国防意识,扩宽学生的视野,热爱解放军。让学生主动与解放军叔叔交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课前准备: 1、拍摄录像:九江消防队员,了解他们的生活训练等情况。 2、视频:有关解放军打仗、阅兵、保国为民等的图片视频。 3、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边防军如何艰苦的资料(站岗、训练、灾难 等) 4、视频:解放军保家卫国的感人场面:(水灾、雪灾、地震等) 5、准备歌曲:《当兵的人》《说句心里话》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激情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近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你们猜是什么人呢?激情《当兵的人》视频引入: 同学们,我国的国土辽阔,就是有我们的解放军在保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所以我们的解放军也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正是因为有我们的解放军叔叔在保家卫国,我们才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的解放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解放军的历程。 出示:解放军的历程和解放军的使命。

二、交流解放军战士、以及边防战士的生活和他们感人的故事和图片。 1、那么,大家对解放军有多少的了解呢?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访身边当过兵的人,或通过他们的亲人来了解当兵的生活。你们有没有作好准备呢? 师小结过渡:通过他们的汇报,让我们知道了当兵虽然辛苦,但是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学到很多的知识。当兵的经历也是一段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在课前,老师也布置了大家到网络上、书刊上去收集有关解放军战士的生活和他们感人的故事和图片。大家有没有准备好?(有)现在就让大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待会出来全班汇报。(小组交流,汇报) 首先让我们先来汇报收集到的有关解放军平时生活情况的资料,大家留意听,看他的汇报那个地方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学生汇报1:边防战士的生活故事 师:大家想一想,巡逻一次正常情况下需要5个小时,一巴掌拍死36只蚊子,(你们有试过连续走5个小时吗?有试过一个小时的举手,累吗?请大家举起你的巴掌,想像一下,一巴掌下去打死36只蚊子,你有什么感受。)说明了什么?(战士们巡逻非常辛苦,环境非常恶劣。)是什么动力让我们的战士们能够坚持下来?? 师:同学们,自然条件的艰苦战士们是可以克服的,但更难受的是与亲人的一次次别离。在我们的书上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67页。默读故事《志在天涯守海疆》,边读边想:海岛生活那么艰苦,洪连长为什么16个春节有13个在岛上度过? *相机插进故事(志在天涯守海疆) 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洪连长为什么16个春节有13个在岛上度过?那么,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和亲人吗? 师:让我们记住这些为我们的幸福默默奉献的边防战士们!请听听战士们心里话吧! *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 师:同学们都听得很投入,我们都被边防战士们的铁骨柔情所感动了,其实,好像洪连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这样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好战士,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 们介绍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 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 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 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 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两翼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雨西湖》和《鼎湖山听泉》。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三分钟:《雨西湖》 课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 ,不要读成zhé ;“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板书)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新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二.板书。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课文比较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些难度!理清课文的条理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作者的描写理顺出来,学生能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效果还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重点:了解内洞及孔隙的特点,体会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难点:体会特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五年级上册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教材简析: 本文展示了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人民解放军,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感受解放军战士对祖国和家人的情怀和为祖国的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祖国边疆的稳定离不开戍守边疆战士的贡献。 2.能力目标:在了解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的英雄事迹,在感受边防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当中,产生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情感;感受到边防战士对祖国对家人的情怀,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的英雄事迹,祖国边疆的稳定离不开戍守边疆战士的贡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搜集军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阅兵式视频导入课题。 2.简介人民解放军。(出示课件资料)请生单独朗读,学生了解保卫祖国领土有不受侵犯、维护祖国的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欣赏组图,了解军旅生活。 1.战争年代,解放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杀敌;在和平时期,解放军叔叔们又是怎样为保卫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完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在书上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3.你还知道解放军的哪些军旅生活?身边的亲人是否有参军的?体验军姿。 三、看人民解放军的工作。 过渡: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维护国家安全是军人的天职!平时他们为我们国家做了哪些工作?一起来了解。(出示国防图片) 你还了解哪些他们平时的训练工作? 四、军民鱼水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每一次灾难降临,冲在第一线的总是人民子弟兵。(一)了解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将你们进行现场采访。 1.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场面? 2.交流:谁再来讲讲你所知道的解放军救助群众的感人事迹? 3.你想对他们说写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写在纸片(设计好形状)上,写出我们的敬意,写出我们的心声。然后交流。 洪水肆虐,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阻挡洪水猛兽;苍雪纷飞,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度量冰冻的指数;汶川地震,他们临危不惧,用最有力的手臂将人们挽救……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他们留下了动人的一幕幕。让我们满怀深情,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以最崇高的敬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走遍千山万水 课型:精读课 课时:共两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晓青吕槐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会有条理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园地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但学习按游览顺序描绘事物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以突破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1.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正确认读6个生字,在方格中规范端正地书写13个生字。(第一课时目标)正确默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并积累运用。(第二课时目标) 2.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目标) 3、通过抓重点词语,找出沿途、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读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第二课时目标) 4、通过“导游介绍”等活动复述“双龙洞”景象,进一步感受溶洞的奇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目标) 学习重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找出沿途、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并说出作者是如何把特点写清楚的,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学习难点: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的方法。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对生词的指名读、齐读、纠错等方式,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通过对“臀”、“簇”、“蜒”等重点字的指导与练习,学生正确默写本课14个词语; 任务二: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评价读、同伴互读等形式,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默读课文,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学生能按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后会解说示意图; 任务三:通过课堂交流、教师倾听、师生互评等,学生能说出景物的特点,并通过朗读指导、范读、引读等方式,学生能读出景物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美。 任务四:通过小组讨论、指名交流等方式,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双龙洞”的一处景点。通过反复朗读,限时背诵,学生能至少背诵一处语段。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 认识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 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 .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 .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 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 .检查自读情况。 (l )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 .齐读第1 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 .探究2、 3 自然段。 (l )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 2 )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 3 )小组讨论、交流。 (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 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 .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3、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4、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幻灯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 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记叙、描写。 介绍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焕之》《爬山虎的脚》。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初步领略双龙洞的美景。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并理解部分生词如:蜿蜒、变化多端。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二、(2-3)往双龙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样由空隙进入内洞。 五、(6-7)游览完内洞,出了洞。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幻灯片,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宽(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然后说说。(宽敞)8、观看图片,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的等内容。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树立国防意识。 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看问题的方法。 知识: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了解国防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有着祟尚英雄、崇拜军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军人刚强坚毅的品格、铁的纪律等品质,都是孩子们向往崇拜的。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他们坚强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他们无疑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与英雄。但限于认识,学生对亲人解放军的了解并不多,也并不理解什么是国防以及国防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虽不像城市小学那样有条件与部队结成军民共建单位,但在广大农村,一般青年人都怀有“当兵光荣”的理想,“拥军优属”也落到实处。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他们或多或少地通过家中或周围参军的亲友以及影视报刊,能了解到一些有关人民解放军的信息。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人民解放军怀有敬佩之情,但是对部队承担的任务、部队的性质并不十分了解,尤其是对军人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更是知之甚少。

这些有待教师去启发、去“点燃”,去加强他们的国防意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树立国防意识。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从活动中入手,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通过观看图片“驻守在边防线上”引发研讨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树立国防意识;通过收集、交流查找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边防战士对国家的情怀,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通过演唱军歌、设计贺卡等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解放军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难点 激发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历史上和现代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 学生准备:收集解放军保卫边防线的事例。分主题收集部队歌曲。

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

3记金华的双龙洞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呈现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在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店·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就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