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中国化学会

无机化学中国化学会

无机化学中国化学会
无机化学中国化学会

请在上述选项中加√,注明所投稿件属于哪部分。

请按照如下格式、字体、字号等更换内容,综述文章也请参考该模板,谢谢合作!

硼杂化凝胶吸附剂的制备与吸附机理研究

多动脑1,2,勤思考1,2,要创新1*

(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810008;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使N-甲基葡萄糖胺(MG)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反应,首先制备凝胶前驱物W,然后使前驱物W、GPTMS和正硅酸乙酯(TEOS)反应制备杂化凝胶吸附剂。……吸附等温线为H2型,表明杂化凝胶对硼的吸附为化学吸附,络合作用为主要的吸附机制。

关键词:杂化凝胶;硼;吸附机理;络合作用

1 前言

目前使用的硼选择性有机螯合树脂虽然吸附容量较高、选择性较好[1-4],但对含盐量高的盐湖卤水等体系,在吸附-脱附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机械强度下降,树脂易于破碎的问题,因而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可以考虑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基质材料,因为该类材料在吸附-脱附循环使用的过程中,收缩和膨胀都比纯有机材料小,可使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得到改善。

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硼的过程中,如果仅靠静电、疏水和氢键作用,吸附量很低,吸附效果很差。为此,我们将制备具有多羟基官能团的杂化凝胶,这样既可以改善吸附剂的机械强度,又能保证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

2 实验部分

2.1 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将19.5 g MG、24 mL GPTMS和100 mL DMF在圆底烧瓶中混合,于70℃下搅拌反应,……

2.2 吸附实验

取0.5 g凝胶吸附剂分别置于25 mL含硼0.02、0.04、0.06、0.08 mol L-1的水溶液中,在25、40、55℃下测定吸附动力学曲线。……

3 结果与讨论

3.1 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在制备凝胶前驱物W的过程中,GPTMS中的环氧环打开,与MG的亚氨基反应生成凝胶前驱物,反应如图1所示。……

……

前驱物W和吸附前后凝胶的TG曲线形状相似。在260℃以下,失重率都接近11.3%,对应于溶剂的挥发;在260-600℃之间,前驱物W、吸附前和吸附后凝胶的失重分别为60.9、36.2和40.0%。由于前驱物W中所含有机基团的质量百分比最大,因而其失重最大,而吸附后凝胶中的H3BO3转

*通讯联系人E-mail: cxyao@https://www.doczj.com/doc/4515072777.html,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编号)

化成了B 2O 3,其失重比吸附前的凝胶增加了3.8%。

Si

OCH 3

H 3CO

(CH 2)3OCH 2

3

H C CH 2

O

+

HN

CH 3CH 2

HC CH HC HC

CH 2OH

OH

HO

OH OH Si OCH 3

H 3CO

(CH 2)3OCH 23

H C H 2C

N CH 3CH 2HC CH HC HC

CH 2OH

OH

HO

OH OH GPTMS

MG

70o C

DMF W

图1 制备凝胶前驱物W 的化学反应

Fig. 1 Reac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gel precursor W

3.2 吸附动力学

温度和起始硼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溶液中硼的起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间的影响不大,而温度对吸附平衡时间的影响则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不同温度和浓度的溶液中,吸附24小时后都可基本达到平衡。

t (h)

q t (m m o l g -1

)

t (h)

q t (m m o l g -1

)

图2 温度和起始硼浓度对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Fig. 2 Effect of initial bor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Initial boron concentration (mol L -1) was ▼0.02 ■0.04 ●0.06 ▲0.08

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凝胶对水溶液中硼的吸附。基于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了起始吸附速率u 、吸附量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时所需时间t 1/2和吸附活化能E a ,结果见表1。硼在凝胶上吸附的活化能为47.3-70.9 kJ mol ?1。随着温度的升高,起始吸附速率逐渐增大,而t 1/2则逐渐减小。

3.3 吸附热力学

……

3.4 吸附机理

……

表1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参数

Table 1 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pseudo second-order adsorption model

C0 (mol L-1)

T

(o C)

u

(mmol g-1 h-1)

t1/2

(h)

E a

(kJ mol-1)

r

0.020 25

40

55

0.60

1.27

2.42

1.75

0.83

0.41

47.7±2.3 -0.999

0.040 25

40

55

0.57

1.15

2.75

2.28

1.12

0.46

50.9±4.0 -0.997

0.060 25

40

55

0.83

1.42

3.56

1.65

0.97

0.37

47.3±9.7 -0.980

0.080 25

40

55

0.84

2.09

7.26

1.82

0.69

0.20

70.9±5.8 -0.997

4 结论

设计制备了硼选择性杂化凝胶吸附剂,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所制备的吸附剂在水溶液中对硼吸附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机理。所得的杂化凝胶吸附剂制备简单,机械强度和吸附性能均较好,吸附量可达1.18 mmol g-1。……吸附等温线属H2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吸附剂与硼酸或硼酸盐之间存在络合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专利、图书、学位论文、论文集等参考文献请按以下格式列出)

[1] C. Yan, W. Yi, P. Ma, X. Deng, F. Li, Removal of boron from refined brine by using selective ion exchange resins. J. Hazard. Mater., 154 (2008) 564-571.

[2] 王丽娜, 齐涛, 李会泉, 张懿, 新型硼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盐湖卤水中硼的吸附. 过程工程学报, 4(6) (2004) 502-507.

[3] H. Inoue, K. Yamanaka, Organic porous article having selective adsorption ability for boron, and boron removing module and ultra-pure water produ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 Patent: 7094349, 2006-08-22.

[4] 王丽娜, 齐涛, 张懿, 硼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 200410003443.2, 2004-03-12.

[5] 郑学家主编, 硼化合物生产与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6] 李广全, 含硼酸基团的糖囊泡荧光传感器的研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7] 郑学家, 多硼酸钠法生产硼酸工艺. 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2006年无机盐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6) 329-330.

Pr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Boron-Selective Hybrid Gels

DUO Dong-nao1,2, QIN Si-kao1,2, YAO Chuang-xin1*

(1.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8,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New hybrid gels with boron-selectiv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prepared with tetraethoxysilane (TEOS), (3-glycid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GPTMS), and a new precursor (W) synthesized from GPTMS and N-methylglucamine (MG).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are of H2 type, indica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is a chemical adsorption. Thus, there exists strong complexation between boric acid/borate and the hydroxyl groups on the adsorbents.

Keywords:Hybrid gel; Boron; Adsorption mechanism; Complexation

无机化学

一、是非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X )1、HNO3是一元酸,H2CO3是二元酸,H3BO3是三元酸。 (√)2、在Na2HPO4溶液中加入AgNO3生成Ag3PO4沉淀。 (X )3、O3是非极性分子。 (√)4、SO2分子呈V形结构,分子中有一个三中心四电子离域π键。 (X )5、卤素分子的解离能从氟到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X )6、卤化银都是难溶于水的,且从氟化银到碘化银溶解度依次降低。 (√)7、Cu2O的热稳定性高于CuO。 (√)8、Zn(OH)2和Cu(OH)2都是两性物质。 (√)9、Mn(II)在碱性溶液中的还原性比酸性溶液中的强。 (√)10、Cl2可以装在铁罐中储存和运输。 二、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焦硫酸的分子式为(A )。 A、H2S2O7; B、H2SO4·x SO3(x>1); C、H2S2O8; D、H2S2O4。 2、下列反应中产物错误的是(D )。 A、在CuSO4中通入H2S生成CuS; B、Na2S与HCl(aq)作用生成H2S; C、H2S与Cl2混合生成硫酸; D、FeS与HNO3作用生成H2S。 3、在氢卤酸中,由HF到HI酸性逐渐增强,其主要原因是(A )。 A、从HF到HI键能减弱; B、从F到I原子的电负性减小; C、从F到I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 D、从F到I原子的电子亲合能减小。 4、下列氢氧化物中,溶于过量氨水(必要时可加NH4Cl)后又易被氧化的是(B )。 A、Ni(OH)2; B、Co(OH)2; C、Cu(OH)2; D、Zn(OH)2。 5、为处理洒落在地上的汞,可采用的试剂为(C )。 A、HNO3; B、Na2S; C、S粉; D、NaOH。 6、可用于检验NH4+的试剂是(B )。 A、[PbI4]2-的酸性溶液; B、[HgI4]2-的KOH溶液; C、[AgI2]-的碱性溶液; D、[CuI2]-的酸性溶液.。 7、下列物质的溶液不能使KI-淀粉试纸变色的是(D )。 A、H2O2; B、Pb(NO3)2; C、AgNO3; D、Na2S2O3。 8、下列各组离子,无论加入氨水还是NaOH溶液,开始都生成沉淀,而加入过量试剂时,沉淀 又都能消失的是(B )。 A、Co2+、Hg2+; B、Cu2+、Zn2+; C、Zn2+、Cd2+; D、Co2+、Zn2+。 9、根据I-分别与Cu2+、Ag+发生反应的事实,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D )。 A、E(Cu2+/CuI)>E(I2/I-); B、E(Cu2+/CuI)>E(AgI/Ag); C、E(AgI/Ag)

朱文祥版中级无机化学答案前七章

第一章 3排除下列各酸在醋酸中的酸强度次序,并指出其中那些是超酸? 4指出下列物质在液氨中的酸碱行为? 5指出在100%硫酸中的酸碱行为? 8方程式 10、什么是硬软酸原理?试从化学键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12粗略估计下述各酸的pKa值: 第三章

28、说明无水CuSO4、Cu(H2O)62+和Cu(NH3)42+的颜色差异,并指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29、指出Mn(H2O)62+和Fe(H2O)63+的颜色有何特征?说明原因 30、MnO4-中Mn为d0组态,为什么他能有很深的颜色?说明颜色来源 34、CrO42-离子是d0配合物,但它能呈现颜色,1解释显色原因,2预言他的跃迁能量比 Mn4-高还是低? 第四章 6试解释二茂铁鎓离子是一种强氧化剂;二茂钴在合适的溶剂中是一中强还原剂;二茂镍易跟NO气体反应生成

O? 8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协同成键作用? 16如果钒的羰基化合物符合EAN规则,那么它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分子式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它实际上又是不稳定的? 17已知Mn2(CO)10只观测到2044~1980cm-1范围内的伸缩振动带,而Co2(CO)8观察到2071~2022cm-1的振动带以及另外两个1860cm-1和1858cm-1的振动带,试画出Mn2(CO)10和Co2(CO)8的合理的结构式? 22试分析对比蔡斯盐中,乙烯与Pt2+的成键方式与金属羰基化合物中CO与金属原子的成键方式的相同与区别点。 23在乙烯中用金属锂处理Co2(CO)8时得到一个化学式为的同的红色晶体,并放出CO,该晶体的红外光谱出现3个不同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2080~2000,1850和1600cm-1请据此推出他的最合理的结构式。

中科院《无机化学》2005-2012考研真题及答案(很清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选择题 (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 1.下列各氧化物中,金属的原子轨道中不存在单电子的是: (A) Mn 3O 4 (B) Fe 3O 4 (C) Pb 3O 4 (D) Cr 2O 3 2. 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下列金属离子中,最软的酸是: (A) Zn 2+ (B) Ca 2+ (C) Mn 2+ (D) Ni 2+ 3.下列金属中,与汞不能生成汞齐合金的是: (A) Zn (B) Ag (C) Fe (D) Cu 4. 主量子数n=4, m s =1/2时,可允许的最多电子数为: (A) 6 (B) 16 (C) 12 (D) 8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必定相等 (B) 通常,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越快 (C)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减小相同的倍数 (D) 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减低,反应加快 6. 下列含氧酸盐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A) K 2CO 3 (B) ZnCO 3 (C) CaCO 3 (D) Na 2CO 3 7. 下列离子半径从小到大顺序正确的是: (A) Li +< Na +< Mg 2+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和答案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 第二章 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1、利用Td 点群特征标表(右表)回答下列问题 (1)、群阶,对称操作类数,不可约表示数 (2)、SO 42-离子中S 原子3p x 轨道及3d xy 轨道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3)、可约表示Г(10,-2,2,0,0)中包括了 哪些不可约表示?SO 42-离子是否表现为红外活性?SO 42-离子是否表现为拉曼活性的? 解:(1)点群的阶h=8;对称操作类=5;不可约表示数=5 (2)S 原子的P X 轨道所属不可约表示为T 2表示。 (3)()01231)2(811018 1 11=??+?-?+??=?Γ?=∑i A g h a χ;同理 02 =A a ;11=T a ;12=T a ;2=E a ;故可约表示E T T 221)0,0,2,2,10(⊕⊕=Γ- 因T 2表示中包含(x,y,z )和 (xy,xz,yz),故既表现为红外活性又表现为拉曼活性。 2 (1)、点群的阶,对称操作类数,不可约表示数 (2)、NH 3分子中偶极矩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3)可约表示Г(6,0,2)中包括了哪些不可约表示? 解:(1)点群的阶h=6; 对称操作类=3;不可约表示数=3 (2)NH 3分子中偶极矩所属不可约表示为A 1表示 (3)()21231021616 1 11=??+??+??=?Γ?= ∑i A g h a χ;同理 02=A a , 2=E a ; 故可约表示E A 221)2,0,6(⊕=Γ 3 (1)、点群的阶,对称操作类数,不可约表示数 (2)、SF 5Cl 分子中S 原子Px 轨道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3)、可约表示Г(4,0,0,-2,0)中包括了哪些不可约表示?

23.2化学专业科目三《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化学专业 《中级无机化学专题》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 1、《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刘鲁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二、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讨论无机化合物性质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

及反应性,了解、熟悉现代无机化学的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无机物性质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者加深对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中学过的原理的理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中级无机化学》是在学完基础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先行课程后开设的一门课。学习本课程需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近代几种酸碱理论和非水溶液化学。 (二)学习要求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酸碱的水-离子理论、质子理论、溶剂体系理论、路易斯理论的要点,了解气态二元氢化物及其取代物的酸碱特性,掌握无机含氧酸及氨系酸碱的强度变化规律,了解质子酸在水溶液中的酸性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路易斯酸碱强度变化规律,掌握软硬酸碱理论及其应用,了解超酸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各种非水溶剂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金属氨溶液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长春理工大学精品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课程编码:0730011 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学 时: 96 其中实验学时:32 学 分: 5 开课学期: 1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课程类别: 必修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无机化学是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授以学生无机化学的知识与理论,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热效应ΔrHm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反应的ΔrGm和ΔrSm的计算,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Kθ与T的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的概念,K与T的关系等)。 要求掌握酸碱的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及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原理(缓冲溶液、溶度积规则、配合物的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及其应用等) 初步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理论(包括微观粒子运动特性、量子数、原子轨道、电子云、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元素周期系及原子性质的周期性规律,VB理论、MO理论、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晶体类型、分子间作用力、晶格能、离子极化作用);掌握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和特性,并能用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加以解释。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 理论部分 (1)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概念及平衡移动规律,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掌握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稀释定律、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溶度积规则、氧化还原平衡和电极电势、配位平衡等内容,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能用平衡常数(kθ)进行有关计算。能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组成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的pH值。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能用氧化值法、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通过能斯特方程式计算说明浓度(含酸度)、分压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会应用元素标准电势图讨论元素的有关性质。能计算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能用Δf H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效应。学习用ΔrGm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1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无机化学精品课程习题库: 第1章第2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1) 第12章(2)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1.1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 ) 1.2 Ni(NH 3)2Cl 2无异构现象,[Co(en)3]Cl 3有异构体。 ( ) 1.3配离子 AlF 63-的稳定性大于 AlCl 63-。 ( ) 1.4已知[CaY]2-的K θ为6.3×1018,要比[Cu(en)2]2+的K θ= 4.0×101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 1.5 MX 2Y 2Z 2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 ) 1.6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 ) 1.7当CO 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CO 的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 ) 1.8 Fe 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 ) 1.9 HgX 4-的稳定性按 F-I-的顺序降低。 ( ) 1.10CuX2-的稳定性按的Cl-Br-I-CN-顺序增加。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为()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a. 9 b. 6 c. 5 d. 3 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 a. Cu(H2O) b. Cu(NH3) c. CuCl d. Cu(OH) 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 π 键的是() a. [Pt(C 2H 4)Cl 3]- b. [Co(CN)6]4- c. Fe(CO)5 d. [FeF 6]3- 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 a. HMn(CO)5 b. Mn(NO)3(CO) ?? →?? →??→??→24+ 24 +24+ 2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29卷第3期2014年6月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9No.3 Jun.2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黄微** 李婉 刘卫 刘济红 田红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介绍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在建设课程体系二更新实验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课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三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过程管理 无机化学实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面向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少年班学院二地空学院的一年级本科生所开设的实验课程,年授课学时为200,年授课人数约300三作为新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门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因此,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低年级本科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分析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该课程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2]三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组密切配合安徽省精品课程 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在建设实验教学体系二更新课程内容二提升学生兴趣二强化过程管理二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获得了一定成效三现就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与各位同仁探讨,以期作为参考三 1 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的授课对象为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上还处于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阶段,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依照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知识水平与认知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设计与编排,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3层次开展实验教学三 针对大部分新生实验基础薄弱,实验知识缺乏的情况,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即秋季学期),课程组开设了无机化学实验(上)(必修课,80学时)三内容设计以传授学生基本实验知识二训练学生基本操作为目标三因此,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如 硝酸钾的制备及提纯”, 容量分析操作”, 由废铁屑制备莫尔盐”三实验内容包括称量二溶解二加热二过滤二结晶二移液和滴定操作等三实验时,教师对每个基本操作进行演示,讲解操作要点,并认真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三通过该阶段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逐步提高,实验操作开始较为自如,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有所提高[3]三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知识,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之后,实验教学的重心应转移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三因此,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即春季学期)的无机化学实验(下)(必修课,80学时)中,我们逐步增加了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三实验项目既有经典的综合型实 * **基金资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No.2012jyxm02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学研究 项目;2013年度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项目 通讯联系人,E?mail:hwnk@https://www.doczj.com/doc/4515072777.html,

第二章习题答案

162 第2章习题 1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 BH 4-, PH 3, BeCl 2, CO 2, CO , Hg(NO 3)2, SnCl 2 解答:路易斯酸:BeCl 2,PH 3,CO 2,CO ,Hg(NO 3)2,SnCl 2 路易斯碱:PH 3,CO ,SnCl 2 2 写出下列物种的共轭酸和共轭碱: NH 3, NH 2-, H 2O , HI , HSO 4- 解答: 共轭酸 共轭碱 共轭酸 共轭碱 NH 3 NH 4+ NH 2- NH 2- NH 3 NH 2- H 2O H 3O + OH - HI H 2I + I - HSO 4- H 2SO 4 SO 42- 3 下列各对中哪一个酸性较强? 并说明理由。 (a) [Fe(H 2O)6]3+和[Fe(H 2O)6]2+ (b) [Al(H 2O)6]3+和[Ga(H 2O)6]3+ (c) Si(OH)4和Ge(OH)4 (d) HClO 3和HClO 4 (e) H 2CrO 4和HMnO 4 (f) H 3PO 4和H 2SO 4 解答:(a) [Fe(H 2O)6]3+和[Fe(H 2O)6]2+ 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大; 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对O 的极化能力大,H +易离解; (b) [Al(H 2O)6]3+和[Ga(H 2O)6]3+、(c) Si(OH)4和Ge(OH)4 路易斯酸性:均为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 轨道能量低; 质子酸性:均为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 的极化能力大,H +易离解; (d) HClO 3和HClO 4、(e) H 2CrO 4和HMnO 4和(f) H 3PO 4和H 2SO 4 路易斯酸性和质子酸性均为后者,中心原子氧化数高、半径小,非羟基氧原子多。 4 应用Pauling 规则, (1) 判断H 3PO 4(pK a =2.12)、H 3PO 3(pK a =1.80)和H 3PO 2(pK a =2.0)的结构; (2) 粗略估计H 3PO 4、H 2PO 4-和HPO 42-的pK a 值。 解答:(1) 根据pK a 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H 3PO 4: H 3PO 3: H 3PO 2: (2) H 3PO 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 a 值约为2。根据多元酸分级电离常数之间的关系,K a 1:K a 2: K a 3≈1:10-5:10-10。所以,H 2PO 4-:pK a 约为7;HPO 42-:pK a 约为12。 5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路易斯酸和碱,并指出哪些是配位反应,哪些是取代反应,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解答:(1) FeCl 3+Cl -=[FeCl 4]- (2) I 2+I -=I 3-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3) KH + H 2O = KOH + H 2 (4) [MnF 6]2-+2SbF 5=2[SbF 6]-+MnF 4 碱 酸 (复分解) 碱 酸 (取代) (5) Al 3+(aq)+6F -(aq)=[AlF 6]3-(aq) (6) HS -+H 2O =S 2-+H 3O +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7) BrF 3+F -=[BrF 4]- (8) (CH 3)2CO + I 2 =(CH 3)2COI 2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6 根据弱硬酸碱原理,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易溶于水? P H HO HO P OH HO HO

中级无机化学_朱文祥_第7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习题答案

第七章元素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补充习题及答案】 1.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构型:Sc、Fe、P、Cs、Eu、Pt、Xe、Br、Se。 答案:Sc:[Ar]3d14s2;Fe:[Ar]3d64s2;P:[Ne]3s23p3;Cs:[Xe]6s1;Eu:[Xe]4f76s2;Pt:[Xe]4f145d96s1;Xe:[Kr]4d105s25p6;Br:[Ar]3d104s24p5;Se:[Ar]3d104s24p4 2.金属离子Al3+、Zn2+、Ga3+、In3+、Be2+、Th4+、Zr4+、Sc3+与有机芳香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是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写出这些离子的电子构型。 答案:Al3+:[Ne]3s23p1;Zn2+:[Ar]4s23d10;Ga3+:[Ar]4s24p1;In3+:[Kr]5s25p1;Be2+:[He]2s2;Th4+:[Rn]7s26d2;Zr4+:[Kr]5s24d2;Sc3+:[Ar]4s23d1。 3.请指出下列各组中半径最小的原子或离子: (a)Li、Na、K (b)P、As、Bi (c)O+、O、O-(d)S、Cl、Kr (e)Pd、Ni、Cu 答案:(a)Li原子。 (b)P原子。 (c)O+离子。 (d)Cl原子。 (e)Ni原子。 4.请按原子或离子半径递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元素。 (a)Cu、Cu+、Cu2+;(b)Ni2+、Pd2+、Pt2+;(c)O2-、S2-、Se2-; (d)La3+、Eu3+、Gd3+、Yb3+;(e)Te2-、I-、Xe、Cs+、Ba2+、La3+答案:(a)Cu > Cu+ > Cu2+。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附件3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无机化学 梁福沛 化学化工学院 2003 2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莫道才) 文学院(中文系) 2003 3 中国近代史 唐凌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3 4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4 5 文学概论 张利群 文学院(中文系) 2004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谭培文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6 7 综合英语 李 晓 外国语学院 2006 8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9 有机化学 苏桂发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0 普通动物学 周善义 生命科学学院 2006 11 大学英语 柏敬泽 外国语学院 2007

二、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 文学院 1996 2 文学概论 王 杰 文学院 1996 3 中国古代史 刘祥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6 4 田径运动 卢林平 体育学院 1996 5 中学物理教材教学及实验研 究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996 6 高等代数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1996 7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祥俊 政治与行政学院 1996 8 无机化学 李舒婷 化学化工学院 1996 9 美学 王朝元 文学院 1999 10 广西地方史 廖国一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9 11 法学基础理论 周世中 法学院 1999 12 教学论 蒋士全 教育科学学院 1999 13 普通动物学 黄乘明 生命科学学院 1999 14 有机化学 王恒 化学化工学院 1999

北京大学中级无机化学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II) 第一章 1.4.解: (1)H 2O 2 2C (2)S 2O 32 3v C (3)N 2O (N N O 方式) v C ∞ (4)Hg 2Cl 2 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 4 C 5v (7)BF 4 d T (8)SClF 5 4v C (9)反-Pt(NH 3)2Cl 2 2h D (10)PtCl 3(C 2H 4) 2v C 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is 酸性强,为什么? 一般来说,CH 3为推电子基团,Cl 为吸电子基团,因此的Lewis 酸性强。 (BCl 3易水解;B(CH 3)3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燃) 2.BH 3和BF 3都可和(CH 3)2NPF 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 原子和N 相连,另一种则和P 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P F F H 3C CH 3 N P F F H 3C CH 3 N B B H 3F 3 (该题可参考史启桢等翻译的"无机化学",作者Shriver 等,由高教社出版, 其中关于热力学酸度参数的部分,p.190-191; 或者该书的英文原版第5章的相关内容)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 配位饱和(6配位),失去Lewis 酸性 4. 吸水后失效 的AlCl 3有什么方法可以脱水? 因为Al 3+是典型的硬酸,与氧的亲合力很强,因此实验室不能在HCl ,NH 4Cl ,SOCl 2等气氛下加热脱水。(只能加强热生成 Al 2O 3后,用高温下用加C 和Cl 2用还原氯化法制备,这就不是脱水方法了)。 第二章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 §10-1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10-2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10-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0-4 化学电源与电解 §10-5 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流出电子一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如: Zn -2e →Zn 2+ 流入电子一极——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如: Cu 2+ + 2e →Cu 一个氧化还原电对,如Zn 2+/Zn 、Cu 2+/Cu 同种元素的不同氧化值的离子也可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如:Fe 3+/Fe 2+、MnO4-/Mn 2+等。 非金属单质及其对应的离子,也可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如H +/H 2、O 2/OH -等。

二、原电池符号 如:Cu ~Zn原电池:(一)Zn|ZnSO 4(c 1 )||CuSO 4 (c 2 )|Cu(+) 如:Zn+H 2SO 4 →ZnSO 4 +H 2 ↑,原电池符号为: (-)Zn|ZnSO 4(c l )||H 2 SO 4 (c 2 )|H 2 (Pθ),Pt(+) H 2 +2Fe3+→2Fe2++2H+,原电池符号为: (-)Pt,H 2(Pθ)|H+(c 1 )||Fe3+(c 2 ),Fe2+(c 3 )|Pt(+) 参加电极反应的气体、纯液体和固体则与惰性电极写在一起。 如:甘汞电极,电极反应:Hg 2Cl 2 +2e→2Hg(l)+2Cl- 半电池符号是:Pt,Hg(l),Hg 2Cl 2 (s)/Cl-(c)

三、电极电势和电动势 电极电势的产生的:双电层理论简介。 当金属浸入其盐溶液时,在其接触面上会出现两种倾向: (1)金属表面原子因热运动及受极性分子的作用,以离子形式进溶液; (2)溶液中M n+(aq)受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吸引沉积到金属表面。 这样在金属表面及其盐溶液间产生电势差——金属平衡电极电势(简称电极电势)。 若把两个电极电势不等的电极以原电池形式连接起来,就产生了电流。

中级无机化学1-5章年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4.解: (1)H 2O 2 2C (2)S 2O 32- 3v C (3)N 2O (N -N -O 方式) v C ∞ (4)Hg 2Cl 2 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 4 C 5v (7)BF 4- d T (8)SClF 5 4v C (9)反-Pt(NH 3)2Cl 2 2h D (10)PtCl 3(C 2H 4)- 2v C 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is 酸性强,为什么? 一般来说,CH 3为推电子基团,Cl 为吸电子基团,因此的Lewis 酸性强。 (BCl 3易水解;B(CH 3)3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燃) 2.BH 3和BF 3都可和(CH 3)2NPF 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 原子和N 相连,另一种则和P 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P F F H 3CH 3 P F F H 3CH B B H 3F 3 (该题可参考史启桢等翻译的"无机化学",作者Shriver 等,由高教社出版, 其中关于热力学酸度参数的部分,p.190-191; 或者该书的英文原版第5章的相关内容)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 配位饱和(6配位),失去Lewis 酸性 4. 吸水后失效 的AlCl 3有什么方法可以脱水? 因为Al 3+是典型的硬酸,与氧的亲合力很强,因此实验室不能在HCl ,NH 4Cl ,SOCl 2等气氛下加热脱水。(只能加强热生成 Al 2O 3后,用高温下用加C 和Cl 2用还原氯化法制备,这就不是脱水方法了)。

药用无机化学

《药用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302133206 课程名称:药用无机化学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无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实现课程学习的无缝连接。学生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不但说出无机化学的基本内容,又适当知道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成为高素质药学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和说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 (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一些无机化学现象的能力;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利用参考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意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态度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吃苦耐劳和克服生产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让学生从进校就开始了解药学专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态度,为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时间分配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溶液 【教学内容】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 2.稀溶液的渗透压等依数性

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 (加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复试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19年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一、考研复试仿真模拟题 1.①本套考研复试资料没有收集到历年复试真题。请参考本套资料复试题库中的复试仿真模拟题。 说明:复试仿真模拟题严格按照本校复试命题风格、复试题型、复试范围和复试高频考点精心整理编写,复试首选资料。 二、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资料 2.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笔记+课件+提纲] ①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②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反应方程式精编。 ②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③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计算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3)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 ①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首选。 ②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六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六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首选。 ③2019年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无机化学(加试)考研复试冲刺狂背六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六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三、复试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3.本套考研复试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268.00] 特别说明: ①本套复试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研复试大纲、复试真题(回忆)、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

由于学习内容会与先前无机化学有所区别【精品】

高二学生寒假的学习计划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三的薄发。 阶段目标: 1、调整高一时定的计划,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高二生活。 2、遵守学校行为规范,更好地在班级中发光发热。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特别是高一时感兴趣却没能参加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在高三之前,完成自己的目标。 4、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有必要结合自己的选科志愿进行选择。 学习计划: 1、语文:讲解暑期练习卷、布置整一学期的常规任务,完成部分的新课文教学,要求背诵一定的古文、现代文篇目。 1、理科(可一细化为某一门学科)以上新课为主,会有大量的新概念、新知识需要学习,能弄清楚概念的内涵,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外语:英语课以牛津英语书为主,配以新世纪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汇,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 3、其他学科:新增有地理、另外艺术、生物、政治等会使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要认真对待每一门学科。 4、本阶段的十、十一月份会有语文周活动,内容包括名著伴我成长、优秀诗文朗诵、读书报告会、名家讲座等多个方面。 5、本阶段开始时会进行选修课的选科,大约有50—60门各类课程可供选择,范围从艺术到文学,科学到运动,应有尽有。 社会实践: 1、高二上学期有为期九天的学农。学农是高中阶段历时最长的集体实践活动,内容有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并亲自接触农田,体会农业劳动的辛勤,校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习任务、考察活动、文艺汇演等。使同学们增进友情、班级强化凝聚力的好时机。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摘要:本文全面介绍西北大学实行无机化学分段教学,建设“中级无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编写出版颇具特色的教材的成果。通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该校的“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和《中级无机化学》教材已在全国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级无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一、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无机化学作为重要的化学分支学科,涉及周期表的100多个元素和数以万计的化合物,并渗透到化学学科内、外许多相关学科,产生了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新领域和新知识。即使是无机元素化学本身的研究和教学也正在从描述向推理、定性向定量、宏观向微观发展。结构化学理论、配位场理论、金属-金属键理论、主-客体化学结合理论等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发展,使得无机化学领域增添了丰富、新颖的内容。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学的应用也得到极大扩展,特别是过渡元素化学、稀土元素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等都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际性潮流,无机化学以主角之一的身份登上了当代世界科技舞台。所以无机化学成为化学教育的主流课程,成了科技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是化学系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也是一门专业课,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许多老师深有体会,它也是一门最难教的课,而学生对此课感兴趣的却并不多。 这种局面显然与无机化学本身的特点有关。 同其他化学学科相比,无机化学的内容繁多、体系庞杂。 说它内容繁多是因为无机化学研究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和除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以外的所有化合物。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材料繁多,对于初入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势必感到负担猛增,难以负荷。 说它体系庞杂,是指元素与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规律性较差,虽有周期表可以帮助梳理一下,但其间不合周期律的例子比比皆是。 纯粹描述性的无机化学本来就很不好教,而化学系传统的不合理教学计划和安排更使其雪上加霜。

化学资源

一、网址类,主要包括一些虫友推荐的学化学常用的网址,也包括一些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 最全的化学网站 厦门大学理科化学系列网络课程 建立一个类似hao123的化学网址之家,建设完善中..... 分享科研动态与无机化学资源网 博士最应该去的10大优秀网站 物质性质查询网站汇总 图谱数据库 一个可以查化学实验常用数据的网站(学化学的错过了可惜) 很不错的化学门户网站 比较全的化学化工资源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化学网上精品课 推荐可以搜索下载原版外文书的几个网站 推荐一个网页:很多期刊的链接 一个不错的综述网站 二、书刊类,中英文的,包括教材和辅导书,工具书等: 1、物理化学: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五版)电子书+课件 《物理化学》—傅献彩全上下册 《物理化学》天大第二版+第四版 分享胡英版《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词典》分享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表面物理化学》W.Adamson和Alice P. Gast合著的中文翻译版 《吸附、比表面积与孔隙率》中英文的共同分享 《界面及胶体化学》一共六本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 《计算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四版习题解答【经典物化教材配套解答】 《物理化学教学与学习指南》—胡英院士《物理化学》(第四版)配套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重点热点导引与解题训练》(傅玉普编写)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 《物理化学解题思路和方法》 《物理化学解题指导》—黄绿书 《Algebraic Theory of Molecules (Topics in Physical Chemistry Series)》 《Instant Not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8th By Peter Atkins》djvu格式 Springer新书《Physical Chemistry in Depth》

2019-2020华东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详情与考研经验指导

2019-2020华东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详情与考研经验指导 学院简介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下辖化学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前身“化学系”成立于1951 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之初,是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校化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华东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理科系之一。 化学院现有教职工143名,拥有一大批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有教授43名,副教授4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国家长江特聘教授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杰出青年4名,优青4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4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3人。上海市曙光学者5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9名。 目前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化学学科),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化学)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另加应用化学和化学教育专业共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物理化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实验室),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治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市青少年化学科技站。 化学院从2002年开始,除招收师范“化学”专业学生外,新招收“应用”化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2014年,在读研究生460人,本科生630人。多年来,化学系重视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历来以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多次获得华东师大“大夏杯”、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活动竞赛奖项。 近五年来,化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十五” 、“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曙光人才资助计划”等,以及由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的各类成果奖近30余项,申请专利120多项,获得专利30多项,国家二类新药证书10项,有100多项成果通过各级鉴定,30余项成果被转化,出版著作20多部。每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源论文200篇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