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

摘要:本文从建设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与风格鲜明的教材,构建高水平的教学队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25年实践经验。

关键词: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实践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大学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都是在大学一年级一次性完成无机化学教育。对只具有中学化学知识基础的学生,无机化学教学只能停留在以描述为主的传统水平上,结果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识就只限于“零散”、“无理”的水平,这与蓬勃发展的无机化学学科状态极不相符,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符。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学院前身)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师根据在国外考察的体验,提出了无机化学本科课程的两段式教学模式,1983年率先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三年级学生开出无机化学(Ⅱ)课,同时开始教材建设。1985年,无机化学教研室举办国内首个“无机化学(Ⅱ)”骨干教师进修班,来自全国二十几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培训活动在国内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对国内大学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名为“中级无机化学”。经过25年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的“中级无机化学”课程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课程体系,富有特色。

一、建设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与风格鲜明的教材

1、确定课程的独特“枢纽”定位

“中级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衔接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等无机化学”和本科生课程“基础无机化学”的“枢纽”职能,既负有培养高素质化学专业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的任务,也负有培养高水平中学化学师资的任务。在化学专业本科生已经学过了“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阶段,开设这样一门建立在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之上的、高度综合性的无机化学课程,通过给学生提供运用各化学专业前导基础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无机化学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平台,既使学生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得以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又使学生加深对前导课程的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化学一级学科水平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较深入地引入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成就,使学生对现代无机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获得概括性的、比较深刻的了解。最终,使化学专

提升落实课程建设谋划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一、《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特色(一)课程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梯队。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实效性,力争在不长时间内达到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二)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制度等。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变过去“一言堂”教学为课堂主讲和课堂讨论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法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语音》《国际贸易函电》的兴趣,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教学质量。 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课程组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树立课题意识。通过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动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课程特色和创新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标准并上网。 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习题并上网。 制作和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多媒体课件并上网。 制作《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录像并上网。 2、系列科研和教研报告或论文 关于教材教法问题研究。 关于《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3、为将来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二、《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规划 两门课程计划在成为院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建设成为院级课程。 三、《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措施 (一)制定目标 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建设成为省级课程。(二)组织实施 继续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学历、职称层次;规范教学管理;调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充实完善课程内容;开展重点、难点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材与教学环节研究;设计规范的试题库;建好社会实践基地;尝试考试方法新评价系统。(三)总结提高,逐步优化 并在今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反馈,最终实现预定的课程建设规划。 (四)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络平台完善工作 本课程全部教案、课件、讲课录像、习题集等已全部上传到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但需要不断精心维护与完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 各党总支,各部门、系部: 为深入贯彻中、省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结合学院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院自组建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初步形成了学院思想理论课教学特色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教学改革尚需深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吸引力有待提高,课程建设及其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努力再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为本、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鸡西大学“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意见》(鸡大政办发…2007?18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鸡西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及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精品课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我校专业建设、名师及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本次重点建设七门课程,分别是:《工程制图》、《煤矿开采技术》、《管理基础》、《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线性代数》、《公共外语》。具体安排如下: 1、培训研讨 (1)精品课程建设师资网络培训; (2)精品课程建设软件培训,时间为2008年3月下旬。 2、材料准备 为保证省级精品课的申报,七门课程材料的准备时间为:2008年3月—4月。 3、网络课程制作 网络课程的制作时间为2008年4月,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 4、初审、整改、申报 学校将于5月初对上述课程建设材料进行初审,各课程根据初审意见进行整改,5月末完成申报工作。 5、建设经费

《工程制图》、《煤矿开采技术》、《管理基础》、《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等五门课程建设经费每门10000元;《线性代数》、《公共外语》等二门课程建设经费每门6000元。经费可用于图书资料购置、调研、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编写、电子教案及影像制作、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劳务费等,其中劳务费不得超过建设经费的三分之一。该建设经费先期拨付50%,建设达标后再拨付其余50%。如果评审验收不达标,建设期延长一年进行整改,评审验收仍未通过,将取消该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并不再支付其余50%建设经费。 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1、启动阶段 对已经申报立项的课程,资助2000元进行初步建设,建设时间为2008年3月—4月,此阶段要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完成10%课件的制作,完成教案、习题集、案例集、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指导书五项内容电子版的编写工作。 2、评审立项 第一批校级精品课评审立项的时间为2008年5月,学校成立专家组,将通过听课(随堂或集中)、会议评审等方式,对已资助建设的课程进行评审,从中择优选拔出符合条件的课程作为我校2008度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并报请学校批准立项。 3、建设阶段 校级精品课建设时间为二年,建设期内完成精品课建设的各项工作。 4、评估验收 建设期满后,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建设后的课程进行评估考核。考核结果分为:示范性精品课程、优秀精品课程、合格精品课程,并授予“鸡西大学精品课程”荣誉称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一二年十二月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现就加强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挖掘课程资源,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教改成果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引领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先进性原则 课程建设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职业性原则 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需求为课程目标,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专业)教学大纲、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 创新性原则 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环境与管理、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等方面要形成独特的机制与特色,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 4. 共享性原则 课程资源要具有普适性,满足本学科(专业)的教学需要,课程资源能够在校内和校际共享。 三、基本程序 课程建设目标是:在学校中,以专业骨干课程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课程,建设一批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的特色课程,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系统完善的教材体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建设应按以下步骤推进: 一要学校组建课程建设机构。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专业(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等组成的领导机构,下设各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准确把握课程建设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研究制定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课程建设阶段性任务和目标,将课程建设与实施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突出特色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督导评估力度,推动课程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促进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继而辐射和推动学校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二要在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岗位群与专业岗位调研,

关于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

附件二:《关于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为全面落实颁布中职德育文件(2014年修订)精神,结合国家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坚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坚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力争实现全员、全程和全课程德育,切实提高德育水平。现就我校德育课程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德育课程建设的工作目标。 德育课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能力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遵循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创业和创新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形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开拓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建设一批优质课程;利用社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建设一批校外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努力提高德育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中青年骨干德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效能。 二、进一步统筹规划德育课程 学校根据现有教学资源,设置德育必修课和主题班会课(五年制高职与高级工班参照执行),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如下:德育主体显性课设置(2014年)

说明:

(一)德育必修课安排和管理。遵照部颁大纲,设置4门德育必修课,增设了6门校本课程(含讲座),即《心理健康教育》、《校园与职场礼仪》、《求职面试技巧》、《国粹教育》、《就业和受挫教育》和《创业和继续教育指导》(讲座类)。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课普通中专开设两年、五年制高职开设三年,高级工开设一年(即《就业和受挫教育》和《创业和继续教育指导》),每学期不得少于28学时,鉴于目前集中教学场所较多,部分课程试行合班授课;顶岗实习阶段,德育课每学期以讲座的形式送教于顶岗实习企业或委托企业合作实施。同时要健全心理咨询网络,规范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德育必修课由教科研室负责管理。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滚动修订德育必修课各学科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时间。要加大培训、教研力度,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依据专业和岗位素质要求,丰富教学形式、鲜活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遴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题班会课安排和管理。主题班会课程按照学校德育路线图方案统一设置,每学年修订一次,每周均设有专题,每学期按16周计算,每周两课时,共32学时,以充实原班会的内涵,教育活动可形式多样,如小课授课与训练,合班授课、集体活动、校外授课、企业课堂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教学场所,如校外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华益公司(6S现场管理)、公交公司(爱岗敬业)、诗词楹联学会(国粹教育)、装甲兵工程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市文明办(志愿者服务)]等,开展专项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课由学工处、团委统一管理,教务处按正课纳入到日常教学安排和管理,系书记负责指导,班主任负责实施,教学时间全校统一为每周五下午第5、6节课。其中,时事政治教育、校史校情教育、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制和廉洁教育等12个特别专题(表中注“◆”号)由相关专家、教师和校领导负责培训后,由班主任负责施教。鼓励全校教师参与该类课程建设,积极承担校本培训工作,协助班主任开展好主题班会课的教学活动,但必须认真策划教学活动计划,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提高培训效果。特别专题培训教案和课件须经学校室审核后,方可培训;主题班会课设计方案由学工处、团委审定后方可施教。学期结束时,各类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教学现场影像报送教务处存档。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按百分制对学生予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讲解学习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区教研室课程建设系列会议概述 截止3月26日,在寒假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按照“规范办学、有效教学、品牌教育”三措并举的工作方针,教研室为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科学、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开齐开好课程,深化单元主题教学,推进教学精细化管理,先后在花园学校、高庄中心小学、杨庄胡宅小学、实验中学、陈毅中学、大王庄中心小学、凤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等学校召开了课程建设七个系列现场研讨会,这七个会议既整体展现了全区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同时也凸显了每个会议现场的个性,发现了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为便于各学校总体把握,个别解剖学习,便于学校学习经验,找出问题,促进工作,对七个会议综述如下: 一、倡导了让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建设观。2010年是全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年,是强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关键年。七次会议凸显了三级课程的整合性、融合性、渗透性、互补性。花园学校将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五步”校本化工作:第一步、学习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目标和要求;第二步、调研学生的学力基础和需求;第三步、确定学校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第四步、组织教师团队研究课程

资源和实施学校课程标准;第五步、通过教师改变、整合、拓展、重构等方式,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最终形成学校课程。胡宅小学将写字育人与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由学校课程衍生了对联文化、汉字形体演变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过学校的再度开发,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活化为学校课程,提高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质量。 二、倡导了全面提升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的课程实施观。加强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校长、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是关键。七次会议呈现了课程、教学、教研、科研计划“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寨里中心小学以“三语一言”课题实验为依托,加强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构建了阅读准备课、阅读指导课、阅读积累课、阅读交流成果展示课,明确了一个单元教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计划性、针对性、目标性强,对语文教学进行了自然延伸。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丑小鸭》,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松鼠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泥于语文教材,搭建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阅读“立交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倡导了规范和加强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音体美教学

关于推进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课程建设的实施和评价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邗江区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我区教育教学实际,就推进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育人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2015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中“塑品牌、上台阶”的要求,深入实施“个顶个”优质均衡推进计划,全面推进幸福教育。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完善课程结构。学校应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依据《邗江区小学实施“幸福课程”指导意见》,制订本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实施方案,形成学校课程协调推进的整体目标,使各类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机整体。

2. 开齐开好三类课程。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意识,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推进和有效实施。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加强课程建设 3.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目标,以转变课程内容的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促进学生活动、实践、体验、探究,实现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奠定基础。各校要切实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倡导对国家课程创造性的二次开发,各学校要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延伸和细化,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教学方法的提炼和创新,教学评价的全面和多维,教学策略的规范和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对课程进行校本化调整。部分学校也可以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内容和课时,自主开发学科单元主题和内容,对国家课程实施进行校本化创新。

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建设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目的在于: 全面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使该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和政策措施、了解西方学者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从而能对当代的国际贸易活动和各种国际贸易现象能认识,并能比较、鉴别和借鉴。还能对当代各国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能认识,知道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应对这些政策与措施,从而能培养学生驾驭国际贸易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搞好国际贸易原理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 1、通过坚持不懈的课程建设,有助于培养和形成一支高水平、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目前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和提高,不断进取,互相学习,以然形成风气。各种教学活动取得了北京市和北京科技大学多项奖励,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好评。 2、搞好课程建设还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条件。伴随着我课程组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的奖励和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有关方面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建设所需要的支持。使得我们在多媒体课间建设、教材的更新和改善建设、课程的社会实践建设、教师的进修和提高方面的建设,均有了经费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和许多实质性的改进。 3、伴随着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原理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授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得到了学校有关方面和国内同行的认可,本科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理论和实

高校优秀课程建设方案

《酒店管理》优秀课程建设方案酒店管理优秀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着,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优秀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学院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酒店管理》课程作为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八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自学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开办以来,一直是酒店管理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 一、建设前提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体系优秀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因此,优秀课程的建设必须加强建设规划意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院在《酒店管理》优秀课程的建设中,首先是制定详尽的规划体系,从积累、准备、申报、发布、应用、评价等环节进行了认真的规划。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的要求,安排时间表,成立了资料收集、课程建设、文稿撰写、技术保障、对外联络等若干小组,落实具体负责人,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精益求精,保证逐步推进、逐层落实、逐项实现、各个突破,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为《酒店管理》优秀课程的申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建设目标 我院在开展“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深入委托企业开展专项调研,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过程,制定相关教学文件,并根据酒店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操作规范与业务标准调整课程内容,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我院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使学生在订单企业接受现场教学,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工学交替,进行顶岗能力的锻炼,增强了职业意识、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充分落实了“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全方位落实《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争取成为山西省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体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提高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层次和“双师”素质,实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不断提高本课题组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注重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鼓励青年教师进修。请校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相关管理者担任兼职教授,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较弱的问题。努力培养出1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学科带头人、理论课授课名牌教师1-2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临大教字[2016]23号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在自2015年12月引 入课程中心平台。为切实加快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力度,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切实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效果提升,特制定本意见。 一、主要任务和目标。根据《临沂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我校将利用3-5年时间,基于课程中心平台完成全部近4000门本科课程的建设工作,并使全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 二、课程平台建设工作的主体是学院。学院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制定详细建设计划,利用3-5年时间,完成开设课程的平台建设任务。 三、学校制定并发布《临沂大学课程中心平台课程建设标准》。 四、学校将每学期发布一次各学院课程中心平台课程建设进展情通报。对于工作不力、建设滞后,影响学校整体建设任务完成的学院进行通报。 五、学校将根据《临沂大学课程中心平台课程建设标准》,每年在12月中旬之前,组织专家对本年度各学院课程中心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发布《临沂大学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年度进展报告》。 六、根据专家评估结果,对于完成课程建设任务的新建课程,学校将按照每门优秀课程500个绩点,每门合格课程200个绩点的标准,向学院划拨课程建设经费。凡达到课程建设优秀标准的,将同时认定为“临沂大学精品课程”并列入“临沂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七、学校将学院每年度达到优秀标准的新建课程数量,作为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纳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管理考评体系。 八、学校将根据专家验收情况,每年优选达到优秀建设标准、学生使用效果好的20门左右的新建课程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放“临沂大学课程中心优秀课程”证书,在课程网站上使用相关标志,年终奖励课程负责人500个绩点,纳入岗位 津贴统一发放。 九、今后参评校级以上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双语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申报校级和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时,凡涉及课程建设内容的,必须用基于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的课程进行申报,否则不予受理。

课程建设规划

蚌埠医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做好我院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在已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和院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完善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拟用5年的时间,使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全院50%以上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并构建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0-15门,省级精品课程5-10门,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课程建设 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专业要充分重视合格课程建设工作,尤其要重视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合格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有: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形成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注重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主讲教师进行2轮以上(含2轮)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选用教材符合要求。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5、教学文件齐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等。 (二)优秀课程建设 优秀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为此,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现代教育思想要在课程建

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黑发[2005]27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黑高工委联字[2009]24号)的有关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续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教学状况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要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要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证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教务处牵头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列入党委、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汇编

意见征求函 各分院(系部):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见附件)前期研究已经完成。现将初稿发给各分院(系部),欢迎大家提供宝贵意见。征求意见时间:2011年3月31日至2011年4月8日,联系邮箱:297106101@https://www.doczj.com/doc/811648889.html,,联系人:周蓉,联系电话:8123568。 感谢大家支持! 教务处 2011年3月30日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深化学院内涵建设,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引领、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要求,学院就今后一个时期课程建设有关事宜,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的办学定位。 (二)课程建设要综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团队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三)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工作结合起来,把学院投资建设与课程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五)在抓好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的措施,积极培养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三级梯度”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 二、建设目标 以提高我院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的合格高职人才为目标,按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梯度”的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对课程建设进行规划,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中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其

关于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意义 人文素质课程是指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熏染,使学生的人格、品质、修养得到全面提升的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素质课程,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围绕儒家文化、地域文化,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体现和培育我校办学特色。重点建设以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符合我校办学发展的需要。 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通过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一)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社会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经济管理、国际关系、文献检索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 (二)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和国情类课程,包括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等地域文化和祖国的历史及国情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人生与哲学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其他人类文化遗产和优秀思想。建设相关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四)文学艺术类课程,包括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作品和相关知识的课程。文学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相关课程,目的在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审美情趣,使大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五)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心理疏导等方面知识的课程。建设相关课程,旨在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意见 威教职字〔2011〕9号 各市区教育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业新区社会事业局,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决定在我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以下简称“特色课程”)建设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特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多样化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和提升职业教育能力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挖掘特色课程资源,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教改成果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引领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我市职业学校专业品牌,形成具有多种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 先进性原则:特色课程建设应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体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职业性原则:特色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需求为课程目标,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专业)教学大纲、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讨论稿)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是学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 课程建设要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人才类型和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和工作过程,设计安排整体的教学内容及先后顺序,并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具体的课程中,形成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课程体系。 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必须坚持“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过硬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规范的教材和扎实的教学管理”的目标,通过有效的评估促进机制,建立以建设课程为起点、合格课程为基础,优秀课程为引领,以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体系,积极实施“百门精品课程计划”,在未来的五年内,争取建成门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校级精品课程。拟用年的时间,力争建成~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门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分类 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均属课程建设的范围。课程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建设课程、合格课程、优秀

课程。 建设课程:新办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其他适应需要新开设的课程,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以上。 合格课程:合格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到合格课程建设标准是各门课程建设的最基本要求。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应具备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完整规范、教学条件基本具备、选用教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满意度合格等要求。 优秀课程: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优秀课程应具备师资队伍精良、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条件满足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特色、教学效果满意度优秀等要求。 三、课程建设的基本措施 .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应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专业课程的评估计划,分批分期对专业课程进行评估。抓好各专业课程的分类和整体优化,建设课程和合格课程的评估原则上以各二级学院自评为主。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原则上以学校评估为主。各二级学院要有计划地进行主干课程的建设,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各二级学院要努力提高合格课程在总课程数中的比例,建设课程要尽可能加快建设速度,力争早日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学校将对这两类课程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

大连海洋大学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大连海洋大学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提出“课程建设年”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 10号)等文件精神,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全校平台课建设、课程群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浅蓝—蔚蓝—湛蓝—深蓝”四层次蓝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敬业、专业、乐业、创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按照“分类建设、以点带面、相互促进、递进发展”的原则,以平台课、课程群建设为基础,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支撑,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以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为载体,通过3~5年的建设,使全校大部分课程分期、分批达到国内同类优质课程建设水平,形成结构优化、内容先进、特色突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蓝色课程体系。 (二)具体建设目标

1. 以课程为单位,采取“两级平台、分级建设”的建设思路,构建校院两级平台课程体系。每个平台课程归属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每一位教师可承担其中任意一门课程,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2. 以专业为单位,组建课程群。按照课程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支撑关系,每个专业将其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若干个课程群,使每门专业课程归属一个课程群,力争实现课程群内的每门课程至少有2位教师授课,每位教师可以讲授2~3门课程。 3. 以凸显海洋特色为着力点,打造出一批辐射面广、受益面大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建设,至2016年,争取使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达到1~3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达到10~15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达到20~30门。 4. 紧密结合课程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信息平台、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尔雅通识课学习平台等资源,建设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做好课程建设平台保障。 5. 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教学名师,组建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 6. 推动教材建设,出版一批配套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 7. 加强课程管理工作,对课程的设置及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完善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长效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构建校院两级平台课程体系 以课程为单位,合理规划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等课程体系,积极构建校院两级平台课程体系。大平台的系列课程要注重系统化建设。 根据受众对象和课程类别,平台课可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建设:

《西南大学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 .西南大学文件 西校〔2017〕615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关于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单位: 《西南大学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学校2017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西南大学 2017年10月10日

西南大学 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和《西南大学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方案》,适应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做好“面向未来的教育、重拾灵魂的教育和负责任的教育”,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有序推进学校教学运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本科教学的内涵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形成课程、教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集成优势,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发展,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二)创新性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应适应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2 -

. 在组织形式、工作职责和教学功能上开拓创新,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 (三)层级性原则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应根据学院(部)实际情况,以专业为基础,建立系级基层教学组织;以课程(群)为基础,建立公共教学部和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 三、建设内容 (一)设立条件 1.系:系的设立原则上以专业类为基准,根据现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和各学院(部)实际情况,按照“一个专业一个系”的原则设置。 2.公共教学部:公共教学部的设立原则上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群组建。 3.教研室:教研室原则上按相同或相近课程(群)组建。 基层教学组织实行主任负责制。每个基层教学组织设主任一名,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各级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热爱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任职期限为每届四年,可连任。 (二)设立程序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实行申报备案制或申报审批制。在符合学校学科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各学院(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对于符合设置条件的基层教学组织,经学院(部)论证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