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综述:耳科学·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崔婧王斌全于文永

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崔婧);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王斌全、于文永)

通信作者:王斌全,Email:wbqxy@https://www.doczj.com/doc/4413043672.html,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06.2016.06.006

【摘要】听力损失会影响儿童言语语言发育、心理发育、教育、就业和婚育,而且会影响家庭

沟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许多国家联系已有的保障、社会和教育系统,

使用各种筛查方法和方案已成功地开展了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认识到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

重要性,并积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培训和实施。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旨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使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在曲折中不断向前

发展。本文从新生儿概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发展阶段、筛查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新生儿

听力筛查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Cui Jing, Wang Binquan, Yu Wenyong

College of Nurs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Cui J);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 (Wang BQ, Yu WY)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Binquan, Email: wbqxy@https://www.doczj.com/doc/4413043672.html,

【Abstract】 Hearing loss, not only influence children's speech,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marriage, but also effect family communication. It will bring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but also will bring heavy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have been linked up Security, soci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 using a variety of screening methods and programs to carried out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ject successfully. They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ctively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mplemented positiv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s.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o raise living standard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in turn to constantly move forward to the project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born,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the screening

techniques and the faced challenges.

【Key words】 Neonatal Screening; Hearing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概况】听力损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国外有数据表明婴幼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2%,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双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1‰~3‰,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重度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可高达2%~4%。国内数据显示,在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新增的听力障碍患儿约2.3万,且约90%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4]。但是有一部分是初筛、复筛都通过,但是在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听力损伤称为迟发性听力损伤。据数据显示,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在5岁儿童中约为0.9‰,9岁时则高达1.7‰[5]。在这种形式下,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听力损伤中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新生儿听力筛查广义上是一项系统化社会优生工程,它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运作模式都应包含在内。狭义上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阶段】

万方数据

1. 高危登记筛查。1970年,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提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开始了高危因素登记。根据文献报道美国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从1999~2007年间从46.5%增至97.0%[6]。作为筛查模式,高危登记筛查有它自身的缺点:①大约50%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因为不具备高危因素,不被纳入筛查范围而不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②由于高危因素而被纳入筛查的听力障碍新生儿,12~18个月才能得到确诊,虽然诊断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康复。因此,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关于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声明,要求从高危登记筛查转入普遍筛查。

2. 普遍筛查。20世纪90年代实施普遍筛查模式,即所有新生儿接受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在尚不具备条件的机构告知监护人在3月龄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确诊病例在6月龄开始干预,有听力损伤的患儿必须随访[7]。普遍筛查的优点是广覆盖、遗漏少,但是缺点在于不能筛查出迟发性听力损失。卜行宽等[8]建议正常新生儿可以先进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后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但NICU 患儿可先AABR后OAE。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 y brainstem response,ABR)潜伏期的分析、不同年龄组ABR潜伏期及阈值的研究、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aponse,ASSR)有助于极重度耳聋患儿的残余及低频听力诊断[9]。大量研究表明OAE结合AABR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0]。

3.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相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理念,即在广泛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融入耳聋基因筛查[11],韩冰等[12]提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以提供更多的迟发性或潜在耳聋的遗传信息。一般在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3 d内采集新生儿的脐带血和足跟血进行基因筛查。先天性聋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1.86‰,是由多种环境和(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聋病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占主要因素[13]。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耳聋人群40%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新生儿耳聋患者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14]。相关的基因有GJB2基因、线粒体12SrRNA基因、SLC26A4基因、GJB3基因。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而不是基因诊断。早期进行基因筛查是很必要的。

4. 21世纪以来,实施超越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早期检测和干预项目必须有一条明确的发展轨迹,从发现通向诊断、干预和康复的轨迹[15]。这用来判断能否达到“发现听力损失婴儿并进行早期干预”的目标,听力学诊断婴幼儿有多少,能够早期干预的婴幼儿又有多少,通过随访家庭对婴幼儿听力康复的贡献有多少。然而,从发现到干预,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的方式。

【筛查技术】目前,OAE与AABR技术是国际上较为公认的听力筛查技术。在技术组合模式上可以各有不同:Iwasaki等[16]采用AABR在新生儿生后2~3 d进行第一次筛查,未通过者5~6 d复筛,未通过率由1.2%降低到0.71%;曾经有国外学者提出三阶段筛查的设想,在原有的二阶段筛查情况下,再增加一个阶段的筛查,即OAE 初筛-OAE复筛-AABR再筛的方式[17]。甘肃省妇幼保健系统对69 074例新生儿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听力筛查结果显示,检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134例,检出率为1.94%[18]。

ABR检测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手段,除用作听神经通路的诊断性检查外,还可用于客观听阈的评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用Click ABR评估客观听阈,但是Click ABR无法满足更高频率特异性要求,不能全面评估听力状况,所以分频段ABR的提出有很重要的意义。Don Eggermont[19]提出了分频段ABR的方法。但是分频段ABR也有自身的缺点,由于采取各个频率测试听力时间长,另外患者没有充足的睡眠导致研究变得困难。但是它的意义将会被以后的研究者更加重视。目前有很多学者在分频段ABR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研究分析分频段ABR的记录原理及应用,用于听神经瘤的诊断。陈芳等[20]对3种频率特异性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正常人中进行了比较得出不同频率行为阈值可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从而提高听阈准确性。

【新生儿听力筛查目的】

1. 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通常认为,3岁以前是听觉发育和语言发育最快和最关键时期,7~12岁是积累和发展的可塑期[21]。现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应在3月龄前进行听力障碍诊断,并在6月龄给予干预[22]。通过院内初筛、复筛、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查找未通过的原因。如果复筛没有通过,则3个月进行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做相关检查,如声导抗、耳声发射、ABR、ASSR,及早发现听力筛查未过的原因,并及早进行干预。

2. 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干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万方数据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干预。分析新生儿先天听力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相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新生儿先天听力障碍发病[23]。目前干预方法主要是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选配以及医学干预。人工耳蜗是目前唯一可帮助绝大多数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的生物医学装置[24]。通常认为对2岁以下的听力障碍儿童及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够获得最佳的疗效[25]。助听器声放大助听适应证:永久性听力损失患儿选配助听器,听力障碍的程度一般在中度至重度,甚至有专家主张轻度听力障碍也需选配声放大,进行听力矫正,单侧听力损失者也可以选配助听器,双侧听力损失应选配双侧助听器。医学干预主要是针对医师诊断结果,对疾病治疗,如分泌型中耳炎、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采取相应治疗。

3.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网络系统可以提高随访效率。听力筛查机构的项目先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儿科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具备筛查能力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科研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的实际应用,也可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可直接导入产科新生儿的基础资料,从而有效减少了未应用网络系统前手工记录与管理新生儿信息资料时繁琐、耗时的不良现象[26]。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可大幅提高新生儿听力的复筛率、诊断率、干预率,降低失访率,且十分有利于新生儿听力数据的资源整合,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27]。澳大利亚学者Nekahm-Heis等建议在已经建立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追踪中心”,明确追踪计划。2004年天津市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并于2009年9月建立信息网络化管理,每年新筛查出听力损失人数大约1.78%,对确诊听力障碍的患儿6个月进行干预和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28]。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会2000年强调由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约10%~20%的迟发性和进行性听力损失,筛查后的跟踪和随访十分重要[29]。

【新生儿听力筛查面临的挑战】

1. 听力筛查认识不全面。未复筛和听力检测的原因是新生儿父母对听力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引起重视[30-31]。所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知识相当重要,综合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能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32];另外对迟发性听力损伤的认识不到位也不能全面认识听力状况。

2. 宣传教育。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力度薄弱和失访是影响筛查效率的又一重要原因,提高群众认知,通过监督指导、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知情同意率,应用“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发放-手机短信预约-电话通知提醒”联合干预模式对提高复筛依从性比采取单一干预模式效果明显[33];采用普遍筛查策略。有证据表明出生后6个月诊断、治疗、干预与晚期诊断治疗、诊断、干预相比较,语言及认知发育相差明显[34]。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影响最终言语能力的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35]。可是往往在筛查过程中不能连续监测筛查效果导致听力筛查工作停滞,失访成为阻碍听力筛查的又一重要因素。

【展望】在听力筛查模式的指导下,新生儿听力筛查逐步发展,运用普遍筛查模式和基因筛查模式相结合,运用筛查策略和筛查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的早期干预和早期诊断的效率。其次听障儿童语言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时间的早晚,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初筛未通过,42 d进行复筛,未通过则3个月到相关部门进行诊断,诊断后6个月内进行干预,并加强随访,及时发现迟发性听力损伤的婴幼儿。与此同时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切实保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听力筛查的重要性,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筛查技术,提高听力学的诊断与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希望共同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Erenberg A, Lemons J, Sia C, et al. 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Task Force on Newborn Hearing,1998-1999[J]. Pediatrics, 1999, 103(2): 527-530.

[2] 韩冰, 历建强, 兰兰, 等. 中国内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回

顾性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 20(1): 6-11.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2.01.003.

Han B, Li JQ, Lan L, et al.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in China Mainland[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2, 20(1): 6-11.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2.01.003.

[3] Ptok M. Early detection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newborns

and infants[J]. Dtsch Arztebl Int, 2011, 108(25): 426-431. DOI:

10.3282/Arztebl.2011.04.26.

[4] 孙喜斌, 于丽玫, 曲成毅, 等. 中国听力残疾构成特点及康复对

策[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 5(2): 21-24.

Sun XB, Yu LM, Qu CY,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e hearing impaired population identified in China and propos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2008, 5(2): 21-24.

万方数据

[5] Fortnum HM, Summerfield AQ, Marshall DH, et al. Prevalence of

permanent childhood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al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based ascertainment study[J]. BMJ, 2001, 323 (7312): 536-540.

[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Identifying

infants with hearing loss-United States, 1999-2007[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0, 59(8): 220-223.

[7] 黄丽辉.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实施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 19(1): 5-6.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1.01.002.

Huang LH. Newborns and infants hearing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1, 19(1): 5-6.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1.01.002.

[8] 卜行宽. 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概况[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

科学, 2007, 22 (1): 3-4.

Bu XK. The international profil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J].

News And Reviews, 2007, 22(1): 3-4.

[9] 陈平, 王智楠. 不同年龄段正常婴幼儿听力发育特点探讨[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 20(5): 555-557. DOI:10.3969/ j.issn.1006-7299.2012.06.013.

Cheng P, Wang ZN. Hearing Stages of Normal Newborn and Infant of 1-36 Months[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2, 20(5): 555-557.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2.06.013.

[10] Papacharalampous GX, Nikolopoulos TP, Davilis DI, et al.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 revolutionary diagnosis: real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J]. Eur Arch Otohinolaryngol, 2014, 268(10): 1399-1406. DOI: 10.1007/s00405-011-1672-1.

[11] Davcheva-Chakar M, Ivanovska V, Lazarevska V, et al. Speech

perception outcomes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GJB2/DFNB1 associated deafness[J]. Balkan Med J, 2014, 31(1): 60-63. DOI: 10.5152/balkanmedj.2014.9535.

[12] 韩冰, 李倩, 王秋菊, 等.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实

践及筛查模式研究[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3, 11(3): 380-383.

DOI: 10.3969/j.issn.1672-2922.2013.03.010.

Han B, Li Q, Wang QJ, et al. An Clinical research on newborn hearing con-current genetic screening in 106,513 neonates[J].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2013, 11(3): 380-383. DOI: 10.3969/ j.issn.1672-2922.2013.03.010.

[13] 冀飞. 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的程序与结果解读[J]. 中华

耳科学杂志, 2012, 10 (1): 134-135.

Ji F.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n Newborn Hearing Concurrent Genetic Screening[J].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 2012, 10(1): 134-135.

[14] Popova DP, Kaneva R, Varbanova S, et al. Prevalence of

GBJ2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o profound congenital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Bulgarian population[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2, 269(6): 1589-1592.[15] 聂文英, 戚以胜. 超越新生儿听力筛查[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

志, 2007, 15(2): 107-110.

Nie WY, Qi YS. Beyond th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07, 15(2): 107-110.

[16] Iwasaki S, Hayashi Y, Seki A, et al. A model of two-stag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with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3, 67(10): 1099-1104.

[17] Bansal S, Gupta A, Nagarkar A.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s: protoco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8, 72(7): 1059-1063. DOI: 10.1016/j.ijporl.2008.03.014.

[18] 徐百成, 段磊, 刘晓雯, 等. 甘肃省69074例新生儿DPOAE联合

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5, 23(1): 80-81.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5.01.021.

Xu BC, Duan L, Liu XW, et al. An Research on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69074 Neonates combine DPOAE and AABR in Gansu province[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5, 23(1): 80-81.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5.01.021.

[19] Don M, Eggermont JJ. Analysis of the click-evoked brainstem

potentials in man unsing high-pass noise masking[J]. J Acoust Soc Am, 1978, 63(4): 1084-1092.

[20] 陈芳, 范利华, 杨小萍, 等. 3种频率特异性听觉诱发电位在听

力正常人中的比较[J]. 法医学杂志, 2012, 28(2): 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2.02.006.

Chen F, Fan LH, Yang XP, et al. Comparisons among Three Frequency Specific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Normal Hearing Adults[J].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2012, 28(2): 100-103.

DOI: 10.3969/j.issn.1004-5619.2012.02.006.

[21] 黄治物. 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J].听力

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 22(2): 227-228. DOI:10.3969/ j.issn.1006-7299.2014.02.033.

Huang ZW.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infant hearing loss[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4, 22(2): 227-228.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4.02.033.

[22] Rohlfs AK, Wiesner T, Drews H, et al. Inter disciplinary approach

todesign,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in multicenter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ject, introduc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Hamhurg(Part I)[J].

Eur I Pediatr, 2010, 169(8): 1353-1360.

[23] 崔欣华, 盛红, 刘恒, 等.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的

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9): 861-862. DOI: 10.3969/ j.issn.1000-3606.2011.09.017.

Cui XH, Sheng H, Liu H,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Undertaking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J]. J Clin Pediatr, 2011, 29(9): 861-868.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11.09.017. [24] Wilson BS, Dorman MF. Cochlear implants:current design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J]. J Rehabil Res Dev, 2008, 45(5): 695-730. [25] Tajudeen BA, Waltzman SB, Jethanamest D, et al. Speech

perception in congenitally deaf children receiving cochlear

万方数据

implants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J]. Otol Neurotol, 2010, 31(8): 1254-1260. DOI: 10.1097/MAO.0b013e3181f2f475.

[26] 马喜娟.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模式探讨[J]. 中国妇幼

保健, 2012, 10(10): 1447-1448.

Ma XJ. The discuss of operation mode on Neonate Hearing Screening in Basic Hospital[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2, 10(10): 1447-1448.

[27] 朱海玲, 郭亿莲, 刘清明, 等. 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

统的应用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 21(4): 359-361.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3.04.010.

Zhu HL, Guo YL, Liu QM, et al.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neonate hearing screening net system in basic hospital[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3, 21(4): 359-361.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3.04.010.

[28] 陈亚秋, 王洪月. 天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及信息化建设[J]. 中国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 19(7): 357-359. DOI: 10.16066/j.1672-7002.2012.07.002.

Chen YQ, Wang HY.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and its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n Tianjin[J].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2, 19(7): 357-359.

DOI: 10.16066/j.1672-7002.2012.07.0002.

[29] Joint Committee of Infant Hearing(JCIH). Year 2000 position

statement: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J]. Am J Audiol, 2000, 9(1): 9-29.

[30] 方霞.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19): 3051-3052.

Fang X. The Analysis Neonates Hearing Screening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2, 27(19): 3051-3052.

[31] 宋建敏, 刘芳, 孔晓燕, 等. NICU患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听

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 18(2): 128-130.

Song JM, Liu F, Kong XY, et al. The analysis neonates hearing screening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0, 18(2): 128-130.

[32] 黄桂芳, 李金华, 刘海银, 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知信行干预

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 23-25. DOI: 10.7620/zgfybj.

j.issn.1001-4411.2016.01.09.

Huang GF, Li JH, Liu HY, et al. Intervention study on parent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2016, 31(1): 23-25. DOI: 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6.01.09.

[33] 董航, 高秀娥, 贾秀红, 等. 提高听力筛查复筛依从性的研究

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11): 1213-1215. DOI:

10.11852/zgetbjzz2015-23-11-29.

Jia H, Gao XE, Jia XH, et al. An new mode to improve screening compliance in hearing screening[J]. CJCHC, 2015, 23(11): 1213-1215. DOI: 10.11852/zge-tbjzz2015-23-11-29.

[34] 杨影, 孙喜斌.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早期干预的影响因素

[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 22(1): 105-108.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4.01.028.

Yang Y, Sun XB.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arly intervention[J].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14, 22(1): 105-108. DOI: 10.3969/ j.issn.1006-7299.2014.01.028.

[35] 王爱香.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J]. 中

国现代医师, 2012, 50(3): 135-136.

Wang AX. Effect of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analysis[J]. China Modern Doctor, 2012, 50(3): 135-136.

(收稿日期:2016-04-01)

万方数据

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规定及流程

一、筛查对象 温宿县人民医院对本单位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是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梅毒螺旋体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5、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6、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7、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9、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10、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1、体外膜氧; 12、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

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二、筛查方法 筛查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法(OAE)。 三、筛查程序 (一)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在孕产妇入院后,产科工作人员(在儿科住院患儿由儿科医生)应告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和做法,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并告知新生儿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进行筛查。 (二)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表》,并向家长出具《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 (三)对初筛阳性者、有高危因素虽通过筛查须按时复查者或因特殊原因未接受初筛者,筛查人员或产科工作人员应告知家长在出生后42天内接受双耳复筛。 (四)对复筛阳性者,由负责筛查人员填写《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通知单》,交给新生儿监护人,通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将其转到听力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四、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一)公共卫生科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妇产一科、妇产二科、儿科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不用太担心)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不用太担心)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可以说,父母都会心急如焚。问医生,医生只会按照流程说,该怎么办怎么办,不会跟你说许多专业知识。问别人,别人通常也只会安慰性的说,大多数都没事的,会好的。可是,毕竟没有专业知识甚至连普通的知识都没有,正因为心里没有个底,连一根救命稻草都抓不住,所以才愈发的心里恐慌。不知道多少父母为此提心吊胆过,担惊受怕过。有的父母整日泪流满面,有的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那一刻心情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最明白。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家宝宝三个月时三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悲伤痛苦过,那种焦虑急迫,无以言表。当时几乎翻遍了整个网络,竟然连一份像样的材料都找不到,无以依凭,真是急迫又无奈。回想当初,多少的煎熬,时至今日,我把有关的事项逐一说明,能为大家打个底气,增个希望,愿大家能作以参考。一、第一次筛查未通过(出生第三天)宝宝出生的第一天晚上,我放置躺椅(那种椅子可以放下来做床)的时候,不小心撞出一声巨响,隔壁邻床的宝宝都被吓哭了,她也是同一天出生的,可是我家的宝宝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心里惊疑,莫非耳朵听不见,这么大的声音,就在

他边上,他都没反应,而邻床的都有强烈的反应。但是我想,也许小孩反应迟缓,刚好又睡的香喷喷的,所以没反应的。到了出生第三天,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的时候,我在边上很担心的看着仪器变动。除了右耳一刹那间的出现三个格子外,两耳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仪器几乎没反应。医生说四个格子才过关;宝宝右耳可能要比左耳好;大部分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都能通过,未通过的少,我翻看了一下医生的记录本,的确,未通过的少;医生又说像这样几乎连一个格子都没有的很少,人家宝宝未通过的也都能出现三个格子。医生说不要急,大多数在出生42天第二次筛查会通过的。当然这些话都是我问医生,医生才说的。当时我犹如五雷轰顶,大脑一片茫然。怎么会连一个格子也没有呢?如果是耳聋,还有可能是重度耳聋,连助听器都不行。当时事情多,因为忙碌,减轻了一点忧虑,而且心里还存有希望,毕竟希望并没有完全破灭,我在心里说,42天后再说吧。心里没底,翻看了很多资料,相信大家此刻也会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乱七八糟,甚至相互违背。比如有的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又说说是隐性遗传,各种说法,而且还各种自信。我看了多种专业相关知识,总结如下:其实只要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

图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流程图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一、爱婴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室工作制度 1.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 2.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有事先申请获批准后方可休假。 3.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位新生儿,做到文明礼貌、耐心细致。 4. 上班时保持环境整洁,穿工作服配戴好胸牌。 5.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6. 贵重仪器妥善保管,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7. 保持筛查室的卫生清洁。 8. 加强安全管理,下班时关好水源电源、门窗方可离开。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保密制度 1、认真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要使新生儿的监护人做到知情同意,没有强迫或操纵,受检者也不受侮辱及歧视。 2、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泄露新生儿及其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电话、地址以及筛查结果等。 3、只有在新

生儿的监护人授权时,方可公开有关信息。 4、监护人必须持有效的证明文件,方可查询其新生儿的听力结果,如须复印相关文件,还须到医教科办理必要的手续。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校准制度 1、听力筛查仪使用前,需先进行自校准、维护和保养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2、操作者必须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文件进行操作,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寿命。 3、平常要做好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均须按要求放入专用包内,防止振动、摔坏,并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或记录。 4、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

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考试题

新生儿听力筛查培训考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项目常见的是()、() 2、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年内每年至少随访()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二、选择题(多选或单选题)每题8分,共56分 1、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 A、新婚学堂 B、孕妇学校 C、产前检查 D、入院分娩前 E、产后健康教育 F、新生儿期体检 2、1.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千分之() A.6-8 B.1-3 C.3-6 D.9-12 3. 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的危害不包括() A.聋哑 B.语言发育迟缓 C.生长发育迟缓 D.心理障碍 4.新生儿出生后()可以通过听力筛查发现听力障碍 A.6小时 B.24小时 C.72小时 D.48小时 5. 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 生后()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 A.6 B.8 C.3 D.12 6.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种 A.4 B.3 C.2 D.5 7. 听力筛查的对象() A.仅限于新生儿 B.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C.婴幼儿 D.0-3岁 儿童 三、判断题(每题8分,共24分)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 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3个月内)() 2、筛查机构负责初筛未通过者的随访。() 3、诊治机构应当负责可疑患儿的追访,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 每半年至少复诊1次。() 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教学提纲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 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三、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背景及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推荐高危因素登记筛查。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在出生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2000年,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卫生部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中国残联、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

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每对年轻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可爱,如果太晚发现听觉障碍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语言、身心发展,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听力筛检快速、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我们呼吁社会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予以重视,呼吁所有的家长在您的孩子出生后,主动安排孩子接受听力筛查。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我国政府自1988年起开始制订实施聋儿康复的专项规划,通过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已使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十一五”期间由中国残联牵头实施的全国抢救性聋儿康复项目,每年为500名重度听障儿童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及康复服务,为30 00名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助听器与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力度,为更多听障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附件3: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 1、筛查机构 (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3)职责: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出具报告,资料登记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并转诊,对通过筛查的高危儿要建议其定期至儿童保健网络随访。 2、检测机构 (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获得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开展新生儿听力检测的医疗保健机构。 (3)职责:负责听力障碍确诊,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出具报告,资料登记归档并上报,对家庭进行告知,建议确诊患儿进入干预程序。 (二)人员要求 从事听力筛查和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经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1、筛查人员 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由经过听力学专门培训的技(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检测人员 (1)业务负责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负责听力诊断的业务工作。 (2)听力测试人员由从事听力学或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及统计)技术且有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房屋要求 1、筛查机构 设置1间相对比较安静的专用房间,配备诊察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方米以上。 2、检测机构 (1)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的测听室2间。 (2)诊室1间,并配诊察床,面积至少在10平方米。 (3)综合用房1间。 (四)设备要求 1、筛查 二、筛查 (一)对象 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普遍性筛查,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情况,至少进行听力障碍高危新生儿筛查。 听力高危因素包括: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1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2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 1.筛查人员。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 (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 (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 1.房屋。 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 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声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 (1)筛查机构 (2)诊治机构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 听力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研究表明从出生到3岁是人脑可塑性最大的阶段,该时期的言语可使人脑达到最高的语言认识。因此,听力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及认识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明显及永久的功能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等因素关系较小,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患儿就有可能丧失学习语言的机会,在语言、认知和社会—情感发育方面落后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最后导致其成年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层次低。因此,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提高人口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意义和社会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1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 我国自1998年启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program,UNHSP)以来,因为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再加上政府的推动,目前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开展了该项工作。但由于地区间经济、科技力量和政府重视程度的差异,各地发展极不平衡。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山东、河南、江西、湖北、安徽5省9县,出生在各地妇幼保健院户籍属于农村地区的新生儿12638名,接受听力筛查者10845名,占出生总数的85.8%;其中正常新生儿9963名(91.9%);高危新生儿882名(8.1%)。拒绝接受听力筛查的1793名,占总出生人数的14.2%,其中正常新生儿833名

(46.5%),高危新生儿960名(53.5%)。上海市2005年筛查了165555名新生儿,初筛率达98.24%,初筛阳性率11.86%,复筛率达92.64%,复筛阳性率9.55%,确诊为双耳听力减退的有236人,患病率为0.14%。成都市2004年城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约5%左右,2005年提高到30%,2006年达40%,到2007年建立三级网络后达到64.96%。重庆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始于2006年,开展听力筛查的机构较少,筛查率偏低(8.14%),筛查设备不足,质量不高。2007年全市筛查率仅9.47%,与其他大城市差距较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数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地区差异很大,且质量有待提高。为保证该领域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正视和抓紧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筛查前后应对新生儿父母普及相关知识。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执行的主要问题是初筛率低、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失访率高,而筛查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于是否获得家庭的支持。因此对家属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UNHS)科普知识的宣教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筛查前必须告知家长筛查的重要性,筛查后对于听力筛查通过者要避免家长产生麻痹思想,而对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要尽可能释放家长的压力,努力使家长正确理解筛查的结果,并告知他们按时接受随访的重要性。国家、省、市、区、县的听力筛查及质量控制数据库的建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是最常使用的方案(51.7%),其次为只使用TEOAE (46.8%),只使用ABR的很少(1.3%)。德国学者也认为二阶段TEOAE-AABR筛查是特异度最高、最经济的筛查模式。2008年国际新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及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及对象 一、筛查意义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听力残疾位居最常见的五种残疾之首〈智力、视力、肢体、精神及听力〉。我国有116万聋儿,且每年以2~4万的速度增加。新生儿听力损失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普通新生儿护理病房的发病率是0.1%-03%,而在新生儿童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是0.2%年一0.4%。 20~30%的小儿听力减退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由此可见对发病率远远高于苯丙酣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对听损伤新生儿进行筛查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唯有新生儿听力筛查才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如新生儿或婴儿在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使用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方式建立必要的语言剌激环境,使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使孩子聋而不哑。国外是十聋九不哑,而我国还是十聋九哑。 二、筛查方法 现在用于新生儿听功能方法主要有听功能行为筛查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法、耳声发射法。 1、听行为测昕法:常用于大于六个月的婴幼儿。对于小于六个月的婴幼儿,因为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仅对好耳进行听力学评估,要求测试环境安静,并且不能辨别轻度的听力损失,不能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2、耳声发射法(OAE):快速、无创伤、客观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广泛的普查。耳声发射反应通过耳蜗内的外毛细胞产生,因此,它不能检查出神经〈即第四颅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异常,其筛查"通过(pass)”气仅表示外周听力在剌激频率范围内正常。听神经病或者神经传导异常者,耳蜗外毛细胞可正常,而内毛细胞和/或蜗后异常,则。AE不能检查出来,造成假阴性。OAE 受外耳道和中耳的影响较大,当有外耳道堵塞、中耳渗液或中耳腔羊水残留时,可暂时性传导功能障碍,因此出现假阳性。听力损害4Odb以上耳声发射无法测出。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Uz 该方法已经成为新生儿、婴幼儿与儿童听力评估的基础,是一种真实,可靠的评估耳蜗、听神经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 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听力障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因听力障碍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发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及《全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 ,2009—2015,》~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 凡在我市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均为筛查对象。具有下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住院超过24小时, ,二,有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庭史, ,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 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的患儿, ,四,细菌性脑膜炎, ,五,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六,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七,高胆红素血症具备临床换血治疗指征, ,八,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九,Apgar评分1分钟4分内或5分钟6分内, ,十,机械通气时间5天以上, ,十一,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 或遗传病。

二、初筛单位的确定 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要求~凡经长春市卫生局审批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行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达到《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后~均应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初筛工作。 三、筛查单位设施基本要求 ,一,初筛单位需配备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复筛单位需配备快速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 ,二,初筛单位要求在产科疗区设一间相对安静、整洁、单独用于听力筛查的诊室~不需要做特殊的隔音处理~能够保持室内安静~配备诊查床和办公桌椅~面积应在15平米以上。 四、人员要求 从事听力障碍筛查的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在取得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五、筛查程序和要求 ,一,初筛 1、新生儿出生3-5天内~产科的听力筛查人员对其进行听力障碍筛查~由新生儿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见附件1,~筛查后将“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转诊单”,附件2,一联粘贴在产妇病历,“粘贴辅助检查结果”,位置~并在《长春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登记本》,见附件3,中做好相关登记~妥善保存~另一联由新生儿家长保存。 2、初筛未通过者~筛查人员应及时告知新生儿家长在新生儿出生后42-49天内到复筛单位进行复查~并做好耐心、 细致的解释工作。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初筛结果即使正常~也要告知家长应密切注意新生儿听性行为发育情况~,主要观察婴幼儿对不同频率、强度声音做出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申报材料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申报材料 人员结构 我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有8人,学历都在中专以上,其中有5人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房屋布局 有新生儿疾病筛查室一间,面积20.5平方米,声音分贝在30以下。设施设备 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一台,采血一人一针 规章制度 新生儿疾病、听力筛查管理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管理和维护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跟踪、随访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制度 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人员职责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人员职责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疾病筛查流程 工作开展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在医院领导和各科室共同协作下,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明确专职人员,落实工作措施,具体抓此项工作,使我院新筛工作有一定提高。 一、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成立了疾病筛查管理小组,设专人分管。

二、认真执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技术规范:积极参与成都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三、积极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书面同意。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严格按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步骤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在规定时间内递送至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验。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及时电话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对可疑阳性病例协助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 四、严格控制采血工作质量,坚持一人一针一滤纸,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到血斑无污染,血斑无渗血环。 五、对复筛人员做到当日通知到本人,及时采集复查血片,及时递送到县妇幼保健院。对确诊的病例,当日通知到人,确保准时到市筛查中心就诊,2012年新生儿1765人疾病筛查1762人筛查率99.83﹪听力筛查1714人筛查率97﹪2013年新生儿1397人疾病筛查1415人筛查率101.29﹪听力筛查1376人筛查率98.50﹪2014年新生儿1410人疾病筛查1398人筛查率99.15﹪听力筛查1375人筛查率97.52﹪。专人质控,不合格标本率逐年减少,2014年只有一例不合格标本。

2019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总结

20XX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总结 自去年5月份开始,我科的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被定为XX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通过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建设,推广“妇女儿童类”适宜项目,有效提高基层卫技人员诊治的技术水平,从而减轻农村患者疾病负担。在省卫生厅、省医学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进行。我科认真做好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从培训、技术服务和质量控制几方面入手,制定、完善该项技术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目前技术的应用率已达到96.51%,服务对象对示范推广的适宜技术的自愿选择率及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我们建立了适宜技术应用原始技术档案和工作记录,探索长效机制,形成推广应用适宜技术新模式。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妇儿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科教科具体负责抓此项工作的实施,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两名耳科副主任医师,听力师组成的推广应用小组,负责对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婴幼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对工作的进度、质量予以监督。2009.5至2010.7,合计接受筛查5057名,筛查率达96.51%;接受复筛2328例;转诊新生儿婴幼儿27名,反馈到我院被确诊为单耳或双耳耳聋的有11名(ABR在40dB以上)。有一例钱清镇南钱清江南村王XX,出生6个月,已被XX、上海等大医院确诊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正准备接受助听器验配。该患儿出生时曾有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过。此次家长专程来院感谢我科,由于出生时听力筛查,使其儿子听力障碍得到了及早发现,从而早期得到干预、治疗。我科撰写的《805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论文已在今年第二期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发表,受到专家们的认可。 为了使该项工作做的更加完善、规范,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我们项目小组的同志,多次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参观和听取兄弟单位的经验介绍,多次聆听专家关于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方面的知识培训,统一操作程序,制定相关工作细则,使该项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二、针对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业务水平参此不齐的问题,我们采取多渠道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扩大人才梯队,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为了使筛查工作家喻户晓,提高市民对该项目工作的认识,以提高筛查率,我们把耳聋的危害及发病现状编成宣传册,以通俗易懂的知识介绍给广大市民,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生部201X年版)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卫生部2010年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限产科和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一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二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 1、筛查人员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 (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 (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 1、房屋 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音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 (1)筛查机构 (2)诊治机构

婴儿听力筛查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的重要性

婴儿听力筛查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7-01-06T15:20:16.9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8期作者:王艳华姚琪[导读] 探讨健康教育对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采用MAICO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500例42天婴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检测,同时对婴儿家长施行听力筛查前后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可有效推进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施行。 【关键词】健康教育;听力筛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70-02 婴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我国起步稍晚,但目前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我国0~6岁听力障碍人数在逐年递增。听力障碍的后果市严重的,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如果生后1年内由于听力障碍而中枢听觉神经系统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就会影响其发育,以致发生语言障碍甚至聋哑。因此,婴儿听力筛查对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临床实践表明,测试前后对婴儿家长实施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使其更加理解听力筛查并积极配合检查,最终可客观接受测试结果。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42天婴儿542例,其中选择接受听力筛查 500例,实际筛查率92.3%。 2.方法 测试时间:(1)出生42天的婴儿处于自然睡眠或哺乳后安静状态。(2)测试结果判定:双耳通过为通过,单耳通过或双耳不通过为不通过。(3)筛查仪器:采用MAICO ERO 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性能可靠的特点。(4)测试环境:要求噪声≤40dB。(5)卫生问题:测试前检查者洗手,探头部用75%乙醇擦洗,耳塞一人一塞,集中消毒备用。(6)测试体位:婴儿测卧,被测试耳向上,轻轻将耳廓向下牵拉,使耳道变直,将探头轻轻放入。同时测试前后对婴儿家长施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7)内容包括:婴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及意义,听力筛查的操作方法及过程;筛查结果通过或未通过的意义;复查的时间与注意事项等。 3.结果 经过对来诊的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500例婴儿参加听力筛查,其中479例通过,21例未通过,21例未通过的3个月后自觉遵守回院复筛的约定,复筛后仍有3例未通过,需要到相关科室继续观察,家长对筛查的过程与结果均能客观愉快的接受。 4.讨论 婴儿听力筛查给家长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听力障碍市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早期筛查和干预对预后有很大的帮助。但研究表明听力筛查本身不可避免的假阳性结果会给婴儿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如在筛查前对家长进行系列健康教育干预,向家长讲解听力筛查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筛查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时示范听力筛查仪器的操作方法,指导家长观看筛查操作过程,协助婴儿取最佳测试体位,可大大减少或消除婴儿家长的顾虑和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后健康教育可使婴儿家长收益更深:(1)听力筛查通过婴儿,家长常理解为听见或听力正常,其实不然。检查者应向家长讲明听力筛查通过仅表示外围听觉功能正常,并不代表完整的听觉器官完全没问题。同时向家长发放相关资料,告知家长在婴儿发育过程中,听力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指导家长要按国家免疫规划施行预防接种,防止急性传染病,避免耳毒性药物,中耳炎和噪音等因素影响。另外还须讲明极个别遗传性先天性的耳聋者,可以在初期无异常,随病情发展而出现听力障碍。告知家长定期作听力筛查,持续关注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咨询专家,及时解决。(2)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常存在假阳性现象,与设备功能稳定情况、测试环境、婴儿状态及卫生情况有关。婴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会表现得非常紧张,检查者注意做好解释,将可能造成未通过的原因耐心告知家长,若单侧耳朵未能通过,首先考虑婴儿睡姿影响,检查者指导家长取适宜体位,避免受压引起的测试未通过。对确实未通过婴儿注意预约复查时间,交代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问题,通过有效的听力筛查健康教育,可帮助人们重视出生人口素质,实施优生优育,帮助婴儿家长自觉接受听力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疑病例和迟发型损伤,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残存听力,提高残疾儿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司徒妙,梁海华.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J].家庭护士,2008,6(6):1509-1510. [2]刘伟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健康教育[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84-85. [3]乐凌等.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听力筛查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48(21):994-995.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的介绍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的介绍 听力筛查仪是一种硬件与软件合一的仪器,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无创伤性等特点,在新生儿听力功能检测中具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内容,听力筛查是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听力损失如不能被及时发现,不但影响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教育、就业、婚育)及家庭(沟通障碍、心理、经济负担),而且还会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和诊断,如能对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 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早期检测及干预项目包括听力筛查、诊断、干预、随访、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目前我国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主要有耳

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一般而言,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可以达到95%以上,而OAE略低于AABR。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技术 1.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是通常声波传入内耳的逆过程,即产生于耳蜗的声能经中耳结构再穿过鼓膜,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记录得到。耳声发射据其有无外界声刺激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后者按刺激的类型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频率刺激耳声发射(SFOAE)。耳声发射与内耳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时,都能导致耳声发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而且,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作简便,测试两耳仅需要10分钟。由于几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 和DPOAE,而SOAE只有50-60%的正常耳能记录到。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TEOAE和DPOAE。

OtoRead__OAE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的应用及体会

OtoRead__OAE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的应用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5-10-19T16:40:54.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作者:刘渊婕 [导读] 张掖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张掖新生儿先天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是1‰~3‰,在重症监护室中可达到2%~4%,是目前所筛查的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1]。 刘渊婕 (张掖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目的:探讨耳生发射(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常规方法、特殊技巧和体会,从而更好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使听障儿童聋而不哑。方法:对2623例新生儿采用丹麦出品的OtoRead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进行听力普遍筛查,通过、未通过者42天进行复筛,再未通过者3个月前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上级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学分析及诊断。结果:通过采用耳声发射(OAE)对262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率为100%,初筛未通过率1.11%,生后42?天复筛未通过率3.01‰,3个月前再次复筛通过率3.45%。1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占总筛查人数的0.39‰。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 OtoRead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常规操作方法、特殊技巧的应用,可降低初筛假阳性率,提高早期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根本。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56-02 新生儿先天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是1‰~3‰,在重症监护室中可达到2%~4%,是目前所筛查的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1]。听力障碍往往可引起患儿言语-语言发育迟缓及缺陷,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故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具有重大医学应用价值和社会学意义,是一项系统化社会优生工程。我国1994年颁布、自199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提出要在全国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出生缺陷高发的状况,我国于2002年2月制定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我院按上级要求自2009年7月开展了耳声发射(OAE)为筛查方法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现将应用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查对象是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2623例,均在取得家长知情同意书签字后进行测试。? 1.2 筛查方法? 1.2.1使用的设备采用丹麦出品的OtoRead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 1.2.2测前宣教操作者将听力筛查检测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向监护人耐心解释说明,取得同意,并签好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 1.2.3测试环境的选择测试环境保持相对安静,应选择专用测试房间,噪音控制在45db已下,以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 1.2.4新生儿的状态与测试体位新生儿在喂完奶、换完尿布,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侧卧于床上或有家人抱着,面向测试者,测试耳朝上。 1.2.5新生儿耳道的检查清洁外耳道内分泌物应使用特制细软长棉头棉签,蘸75%酒精旋转擦拭清洁,酒精蘸的不能过多,以达棉头一半为宜。动作轻柔,以避免损伤新生儿外耳道。 1.2.6耳模头的选择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模头,并轻轻地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探头放置在外耳道1/3处,其尖端小孔正对鼓膜。 1.2.7测试结果的解释填写筛查结果报告单,将结果告之监护人并根据结果分别进行健康教育。1)测试通过者,告之监护人筛查通过不等于听力就没问题了,仍应密切观察听力及言语功能,以防止渐进性的听力损害(耳毒性药物、高烧、腮腺炎、脑膜炎等易造成听力损害),因此听力监测是应该持续至3岁。2)测试未通过者,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家长的心理负担。告之家长检测结果未通过并不表示其一定有听力损失,因为外耳道内羊水、分泌物等均可干扰检测结果,因此,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复查。3)通过与未通过者都应在42天复查。 2.结果 对2623例新生儿采用丹麦出品的OtoRead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进行听力筛查,其中出生后48~72h或出院前初筛2623人次,初筛率为100%,初筛未通过29例,初筛未通过率1.11%。生后42天复筛2623人次,其中复筛未通过8例,复筛未通过率3.01‰。3个月前再次复筛8例,未通过3例,再次复筛未通过率3.45%。复筛未通过3例转至指定的上级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学分析及诊断,其中有1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占总筛查人数的0.39‰。 3.测试技巧体会 3.1 新生儿的安抚技巧 对睡眠浅的新生儿,测试者一手轻握婴儿双手,给与安全感,一手有节奏轻抚婴儿头部或肩部,使其安静下来,再将耳塞轻轻放上,也可继续哺乳使孩子平静下来再进行测试。 3.2 耳道的探查技巧? 使用OtoRead-OAE行听力测试前应常规使用电耳镜行耳道探查,不但可检查耳道内有无分泌物以便清理,更重要的是看清外耳道的大小、走向,以便选择合适的耳模头,正确放置耳模头的位置,避免因反复更换耳模头或调整耳模头位置而激惹婴儿,使其烦吵不能安静接受测试,而影响结果。 3.3 放置耳模头的技巧? 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对于外耳道狭窄变形的婴儿,必须将耳垂向下拉打开耳道再放置耳模头,使耳模头与耳道耦合紧密避免漏气,这对提取信号,减少噪声干扰,保证刺激声到达鼓膜的强度十分重要。锥形耳模头比蘑菇形耳模头插入耳道更深处,可以减少耳道的音量,从而允许更大的测量发射量,但这也会将孩子弄醒或使孩子哭闹,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就应更换蘑菇形耳模头,从而达到更好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综述:耳科学·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崔婧王斌全于文永 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崔婧);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王斌全、于文永) 通信作者:王斌全,Email:wbqxy@https://www.doczj.com/doc/4413043672.html,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06.2016.06.006 【摘要】听力损失会影响儿童言语语言发育、心理发育、教育、就业和婚育,而且会影响家庭 沟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许多国家联系已有的保障、社会和教育系统, 使用各种筛查方法和方案已成功地开展了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认识到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 重要性,并积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培训和实施。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旨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使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在曲折中不断向前 发展。本文从新生儿概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发展阶段、筛查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新生儿 听力筛查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Cui Jing, Wang Binquan, Yu Wenyong College of Nurs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Cui J);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China (Wang BQ, Yu WY)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Binquan, Email: wbqxy@https://www.doczj.com/doc/4413043672.html, 【Abstract】 Hearing loss, not only influence children's speech, language development,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marriage, but also effect family communication. It will bring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but also will bring heavy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 Many countries have been linked up Security, soci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 using a variety of screening methods and programs to carried out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ject successfully. They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ctively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mplemented positiv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s.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to raise living standard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in turn to constantly move forward to the project of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born,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the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the screening techniques and the faced challenges. 【Key words】 Neonatal Screening; Hearing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概况】听力损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国外有数据表明婴幼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2%,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双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1‰~3‰,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重度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可高达2%~4%。国内数据显示,在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新增的听力障碍患儿约2.3万,且约90%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4]。但是有一部分是初筛、复筛都通过,但是在言语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听力损伤称为迟发性听力损伤。据数据显示,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在5岁儿童中约为0.9‰,9岁时则高达1.7‰[5]。在这种形式下,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听力损伤中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新生儿听力筛查广义上是一项系统化社会优生工程,它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运作模式都应包含在内。狭义上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发展阶段】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